高考数学常见考点.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290148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数学常见考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数学常见考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数学常见考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数学常见考点.doc(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高考数学常见考点.精品文档.第七部分、 平面向量1、 设,则:(1)(2)2、 注:(1)叫做在方向上的投影;叫做在方向上的投影; (2)的几何意义:等于与在方向上的投影的乘积。 (3) (4)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P,A,B三点共线附:(理科)P,A,B,C四点共线第八部分、 数列1、 定义:(1)等差数列:(2)等比数列:2、等差、等比数列性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前n项和1、2、性质等差数列特有性质: 项数为2n时: ; 项数为2n-1时:; 若则,若则若。数列通项的求法: 分析法;定义法(利用AP,GP的定义);公式法:; 叠乘法()

2、;构造法();迭代法;间接法(例如:);作商法();待定系数法;(理科)数学归纳法。注:当遇到时,要分奇数项偶数项讨论,结果时分段形式。4、前n项和的求法:(1)拆、并、裂项法;(2)倒序相加法;(3)错位相减法。5、等差数列前n项和最值的求法:(1) ;(2)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第九部分、不等式1、均值不等式: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变形, 。2、 绝对值不等式:3、 不等式的性质:4、 不等式证明(主要)方法:比较法、做差或作比;综合法;分析法。第十部分、复数一、 概念:1、 ;2、是虚数 ;3、是纯虚数 ;4、 ;二、复数的代数形式及其运算:设,则:1、;2、3、 ;三、几个重要的结

3、论:1、;2、3、; 4、5、i的性质:6、以3为周期,且;7、 。四、运算律:1、;2、;3、;五、共轭的性质:1、;2、;3、;4、。六、模的性质:1、;2、;3、;4、;第十一部分、概率一、 事件的关系:1、事件B包含事件A:事件A发生,事件B一定发生,记作;2、事件A与事件B相等:若,则事件A与B相等,记作A=B;3、并(和)事件: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发生或B发生,记作(或A+B);4、并(积)事件: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发生且B发生,记作(或AB);5、事件A与事件B互斥:若为不可能事件(),则事件A与B互斥;6、对立事件:若为不可能事件,为必然事件,则A与B互为对立事件。

4、二、概率公式:1、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概率公式:P(A+B)=P(A)+P(B);2、古典概型: ;3、几何概型: ;第十二部分、统计与统计案例一、 抽样方法1、 简单随即抽样:一般地,设一个总体的个数为N,通过逐个不放回的方法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且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相等,就称这种抽样为简单随机抽样。注:(1)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为;(2)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抽签法、随机数法;2、系统抽样:当总体个数较多时,可将总体均衡的分成几个部分,然后按照预先制定的规则,从每一个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系统抽样。注:步骤:(1)编号(2)分段(3)在第一段采用简单

5、随机抽样方法确定其它个体编号;(4)按预先制定的规则抽取样本。3、分层抽样:当已知总体有差异比较明显的几部分组成时,为使样本更充分的反映总体的情况,将总体分成几部分,然后按照各部分占总体的比例进行抽样,这种抽样叫做分层抽样。注:每个部分所抽取的样本个体数=该部分个体数二、总体特征数的估计: 1、样本平均数 ; 2、样本方差: ; 3、样本标准差: ;三、相关系数(判定两个变量线性相关性):注:(1)r0时,变量x,y正相关;r0时,变量x,y负相关;(2)越接近于1,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越接近于0时,两个变量之间几乎不存在线性相关性。四、回归分析中回归效果的判定:1、总偏差平方和:;2、

6、残差: ;3、残差平方和:; 4、回归平方和: ;5、相关指数: 。注:(1)越大,说明残差平方和越小,则模型拟合效果越好; (2)越接近于1,则回归效果越好。五、独立性检验(分类变量关系):随机变量越大,说明两个分类变量,关系越强,反之,越弱。第十三部分、算法初步一、 程序框图:1、 图形符号:(1)终端框 (起止框);(2) 输入、输出框;(3) 处理框(执行框);(4) 判断框;(5) 流程线; (6) 连接点。2、 程序框图分类:(1)顺序结构: (2)条件结构: (3)循环结构:r=0? 否 求n除以i的余数输入n 是 i=i+1i=2n不是质数 n是质数 in或r=0 否是 注:循

7、环结构分为:(!)当型(while型)先判断条件,再执行循环体; (!)直到型(until型)先执行一次循环体,再判断条件。二、基本算法语句:1、输入语句:INPUT“提示内容”;变量 ; 输出语句:PRINT“提示内容”;表达式 赋值语句:变量=表达式2、条件语句:(1) IF 条件 THEN (2) IF 条件 THEN 语句体 语句体1 END IF ELSE语句体2 END IF循环结构:(1)当型:()直到型: WHILE 条件DO 循环体循环体 WENDLOOP UNTIL条件三、算法案例:1、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法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2、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的值;3、进位制各

8、进制数之间的互化。第十四部分、常用逻辑用语与推理证明一、 四种命题:1、原命题:若p则q; 2、逆命题:若q则p;3、否命题:若 ; 4、逆否命题:若注: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逆命题与否命题等价。二、充要条件的判断:1、定义法:正、反方向推理;2、利用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例如:若,则A是B的充分条件或是的必要条件;若,则是的充要条件;pq真真真 真 假真假 假 真 假假真 假真真 假假 假假真三、逻辑连接词:1、且(and):命题形式;2、或(or):命题形式;3、非(not):命题形式 ;四、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全称量词“所有的”、“任意一个”等,用表示;全称命题p:;全称命题p的否定:。

9、3、 存在量词“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等,用来表示;特殊命题p:;特殊命题p的否定:;第十五部分、推理与证明一、 推理:1、 合情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事实,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在进行归纳、类比,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我们把它们称为合情推理。(1) 归纳推理: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有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称归纳。 注: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2) 类比推理:由两类对象具有类似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称类比。

10、注:类比推理是特殊到特殊的推理。2、 演绎推理:从一般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这种推理叫做演绎推理。注: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二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括:(1)大前提已知的一般结论;(2)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3)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得出的判断。二、证明:1、直接证明(1)综合法: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定理、公里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综合法又叫顺推法或由因导果法。(2)分析法:一般地,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知道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

11、条件(已知条件、定义、定理、公理等),这种证明的方法叫分析法。分析法又叫逆推证法或执果索因法。3、 间接证明反证法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原命题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反证法。附:数学归纳法(仅限理科)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一个命题,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时成立;(2) 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那么有(1)(2)就可以判定命题对从开始所有的正整数都成立。注:(!)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缺一不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必须严格按步骤进行; (!)的取值视题目而定,可能是1.也可能是2

12、等。第十六部分、理科选修部分一、 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1、 排列数公式:,当m=n时为全排列2、 组合数公式:3、 组合数性质: ;4、 二项式定理:(1)通项:;(2)注意二项式系数与系数的区别;5、二项式系数的性质:(1)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二项式系数相等;(2)若n为偶数,中间一项(第项)二项式系数最大;若n为奇数,中间两项(第和项)二项式系数最大;(3);6、求二项式各项系数和或奇(偶)数项系数和时,注意运用赋值法。二、概率与统计1、随机变量的分布列:(1)随机变量分布列的性质: ; (2)离散型随机变量:XP期望:;方差: ;注: ;(3) 两点分布:X01P1-pp 期望:EX=p

13、; 方差:DX=p(1-p).(4)超几何分布:一般地,在含有M件次品的N件产品中,任取n件,其中恰有X件次品,则 。称分布列X01mP为超几何分布列,称X服从超几何分布。(5)二项分布(独立重复试验):若XB(n,p),则EX=np,DX=np(1-p);注:。2、条件概率:称为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注:3、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P(AB)=P(A)P(B) 。4、正态总体的概率密度函数:,式中是参数,分别表示总体的平均数(期望值)与标准差;5、正态曲线的性质:(1)曲线位于X轴上方,与X轴不相交;(2)曲线是单峰的,关于直线x=对称;(3)曲线在x=处达到峰值; (4)曲线与x轴之间的面积为1;(5)当一定时,曲线随值的变化眼x轴平移;(6)当一定时,曲线形状由确定:越大,曲线越:“矮胖”,表示总体分布越集中;越小,曲线越“高瘦”,表示总体分布越分散。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