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278587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DOC 页数:197 大小: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7页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doc(19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精品文档.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TZ TZ2042008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200810 发布 20081201 实施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 发布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主编单位:XXXXXXXXXXXXXXXXXXXX批准部门: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施行日期:2008年12月01日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年北京前 言本技术指南是根据铁道部关于编制2006年铁路工程建设标准计划的通知(铁建设函20051026号)和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关于确定部分2005年新开标准项目主编单位的通知

2、的要求,在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本技术指南共分18章,另有8个附录。其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施工准备,洞口工程,施工方法,辅助施工方法与措施,钻爆开挖,初期支护,二次衬砌,防排水,施工机械与设备,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辅助坑道,通风防尘、风水电供应与通信系统,特殊岩土和不良地质地段隧道施工,环境保护及施工阶段的风险评估等。本技术指南与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相比,章节和内容的增减情况主要有:1.增加了超前地质预报、环境保护、辅助施工方法与措施四章。2.增加了施工工艺流程图。3.增加了近年来修建隧道较成熟的施工技术,如黄土隧道、高原冻

3、土隧道、斜切式洞口、混凝土耐久性等的内容。4.施工机械与设备章按作业工序分节,并增加了机械配置参考表及施工实例。5.删除了有关整体式衬砌、喷锚衬砌和隧道塌方等内容。希望各单位在执行本技术指南过程中,结合工程实践,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地址:西安市雁塔路北段1号;邮编:710054),并抄送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路甲8号,邮编:100038)。本技术指南主编单位:中铁X局集团有限公司。本技术指南参编单位: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本技术指南主要起草人:王秀成、管德鹏、倪光斌、杨志安、董晓光、吴正新、杨世武、高存

4、成、张奕斌、郑 军。目 录1 总 则12 术 语23 施工准备53.1 施工调查53.2 设计文件的核对53.3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63.4 施工复测和控制测量83.5 施工机械83.6 施工场地与临时工程93.7 作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104 洞口工程124.1 洞口段开挖及防护124.2 明 洞144.3 洞 门165 施工方法205.1 一般规定205.2 全断面法205.3 台阶法225.4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245.5 中隔壁法(CD法)265.6 交叉中隔壁法(CRD)285.7 双侧壁导坑法296 辅助施工方法与措施326.1 一般规定326.2 井点降水326.3 地表注浆加固33

5、6.4 超前小导管346.5 超前锚杆366.6 超前管棚386.7 预注浆406.8 基底处理466.9 其他辅助施工措施487 钻爆开挖507.1 一般规定507.2 隧道超欠挖517.3 钻爆设计527.4 钻 眼537.5 装 药547.6 连线、起爆578 初期支护588.1 喷混凝土588.2 锚 杆658.3 钢筋网698.4 钢 架709 二次衬砌729.1 一般规定729.2 二次衬砌施工729.3 衬砌混凝土施工769.4 拱顶回填注浆8010 防排水8210.1 一般规定8210.2 注浆防水8210.3 洞口防排水8310.4 结构防排水8410.5 施工排水10011

6、 施工机械与设备10111.1 一般规定10111.2 钻爆作业10211.3 土质隧道开挖作业10211.4 装碴运输作业10211.5 支护作业10411.6 防排水作业10511.7 衬砌作业10510.8 辅助作业10512 超前地质预报10712.1 一般规定10712.2 地质预报的分级管理与方案设计10812.3 地质调查法11012.4 钻探法11212.5 物理勘探法11313 监控量测11413.1 一般规定11413.2 监控量测项目和技术要求11413.3 监控量测方法11913.4 量测数据处理与应用12114 辅助坑道12414.1 一般规定12414.2 横洞与平

7、行导坑12414.3 斜 井12514.4 竖 井12814.5 信号和通信13015 通风防尘、风水电供应与通信系统13115.1 通风与防尘13115.2 供 风13415.3 供 水13515.4 供 电13615.5 照 明13815.6 通 信13916 特殊岩土和不良地质地段隧道施工14016.1 一般规定14016.2 富水软弱破碎围岩14016.3 岩 溶14116.4 风积沙、含水砂层14216.5 瓦 斯14316.6 岩 爆14716.7 挤压性围岩和膨胀岩14816.8 黄 土14916.9 高原冻土隧道15017 环境保护15318 施工阶段的风险评估155附录A 开

8、挖工作面观察表157附录B 爆破成缝试验方法158附录C 喷锚支护施工记录159附录D 喷锚支护有关的试验和测定方法161D.1 喷混凝土强度检查试件的制作方法161D.2 喷混凝土与岩面粘结力的试验方法161D.3 喷混凝土实际配合比、水胶比的测定方法161附录E 喷钢纤维混凝土有关的技术要求、试验和测定163E.1 钢纤维的技术要求163E.2 三分点加载梁试验测定弯曲韧度比165E.3 平板加载试验确定韧度指标165E.4 纤维混凝土和水泥砂浆收缩裂缝试验方法166附录F 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170附录G 铁路隧道围岩分级判定172附录H 施工阶段围岩级别判定卡174本技术指南用词说明17

9、5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条文说明1761 总 则1.0.1 为统一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要求,加强施工管理,保证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制定本技术指南。1.0.2 本技术指南适用于新建标准轨距铁路隧道工程的施工。1.0.3 隧道工程必须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在施工中应根据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信息实施动态管理。1.0.4 隧道施工应根据地质复杂程度和隧道特点,进行施工风险评估,制定风险规避措施和安全应急救援预案。1.0.5 隧道施工中应遵守国家有关劳动保护法规,确保作业人员身体健康。积极改善隧道工程施工条件,加强通风、防尘、照明,防止有害气体、辐射对作业人员的危害。1.0.6 隧道施工应进行环境

10、评价、注重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施工中必须遵守污染物排放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防止隧道施工造成周边环境污染和破坏。1.0.7 隧道防排水应遵循“防、堵、截、排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1.0.8 隧道工程施工应采用信息化网络技术,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提高施工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1.0.9 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收集原始数据、资料,做好有关的施工记录。竣工后应根据施工特点编写单项和综合的施工技术总结,及时提交竣工文件。1.0.10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除应符合本技术指南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 术 语2.0.1隧道地

11、质超前预报 geological predication in tunnel 在分析既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质调查、物探、地质超前钻探、超前导坑等手段,对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及不良地质体的工程性质、位置、产状、规模等进行探测、分析判释及预报,并提出技术措施建议。2.0.2 预留变形量 excess clearance or camber针对围岩预计变形量而将设计的隧道开挖断面作适当扩大的预留量。2.0.3混凝土结构物耐久性 durability of concrete structure 在预定作用及预期的维修、使用条件下,混凝土结构物及其部件能在预定的期限内维持其正

12、常使用的能力。2.0.4 胶凝材料 cementitious material,or binder混凝土中的水泥与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硅灰等活性矿物掺和料的总称。2.0.5 水胶比 water to binder ratio混凝土配制时的用水量与胶凝材料总量之比。2.0.6 监控量测 monitoring measurement隧道施工中对围岩和支护动态进行的经常性观察和测量。2.0.7 全断面法 full face excavation method按设计断面一次基本开挖成形的施工方法。2.0.8 台阶法 bench cut method先开挖上半断面,待开挖至一定距离后再同时开挖下半断面,

13、上下半断面同时并进的施工方法。2.0.9 双侧壁导坑法 both side drift method在软弱围岩大跨隧道中,先开挖隧道两侧的导坑,并进行初期支护,再分部开挖剩余部分的施工方法。2.0.10 中隔壁法(CD法) center diagram method在软弱围岩大跨隧道中,先分部开挖隧道的一侧,并施作中隔壁,然后再分部开挖隧道的另一侧,最终封闭成环的施工方法。2.0.11 交叉中隔壁法(CRD法) center cross diagram method在软弱围岩大跨隧道中,先分部开挖隧道一侧,施作部分中隔壁和横隔板,并封闭成环;再分部开挖隧道另一侧,完成横隔板施工,最终隧道整个断

14、面封闭成环的施工方法。2.0.12 岩爆 rock burst在高地应力硬质围岩中开挖隧道时,围岩应力释放而引起岩块突然爆裂向外抛射、剥离、掉块的现象。2.0.13 光面爆破 smooth blasting为获得平整的开挖面,最后起爆周边眼的爆破方法。2.0.14 超前支护 advanced support隧道开挖前,将锚杆、小导管、管棚等沿隧道轴向以一定的角度斜插入开挖工作面拱部前方,对围岩进行预加固的支护。2.0.15 初期支护 primary support采用复合式衬砌的隧道在开挖后施设的由喷混凝土与锚杆、钢架、钢筋网等构成的第一次衬砌。2.0.16 喷混凝土 shotcrete ,s

15、pray concrete利用压缩空气以一定喷射压力形成的一种混凝土。2.0.17 纤维混凝土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为了改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拌合料中掺入纤维的混凝土。2.0.18 系统锚杆 system bolt在隧道周边上按一定间距径向布置的锚杆群。2.0.19 钢架 steel frame or beam support用钢筋或型钢等制成的支护骨架构件。2.0.20 管棚 pipe-roof protection在隧道开挖前,沿开挖轮廓线外,在一定范围内,按一定外插角和间距插入一定直径的钢管,并压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然后将钢管尾部与钢架焊接为一体形成的拱部预

16、支护构件。2.0.21 预注浆 pioneer grouting为了固结围岩、封堵地下水或稳定开挖面,隧道开挖前在地面或开挖工作面或沿开挖轮廓线进行的超前注浆。2.0.22 全断面深孔预(帷幕)注浆 full-closed grouting属预注浆的一种。沿开挖轮廓线和开挖工作面,按一定的间距、直径、深度进行钻孔,向孔内压注某种浆液,因浆液扩散将钻孔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围岩固结成一体形成的帷幕注浆。2.0.23 回填注浆 back filling grouting复合衬砌完成后,为填充防水板与二次衬砌之间的空隙而进行的灌浆。2.0.24 二次衬砌 secondary lining在初期支护内侧施作

17、的模筑混凝土衬砌,与初期支护共同组成复合式衬砌。2.0.25 施工缝 construction joint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形成的接缝。3 施工准备3.1 施工调查3.1.1 施工调查前应查阅设计文件和相关资料,制定调查提纲。调查结束后,根据调查情况编写书面的施工调查报告。3.1.2 施工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1 工程概况:包括工程环境、气候特征、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规模和工程特点等。2 工程的施工条件:包括施工运输、水源、供电、通信、场地布置、弃碴场地及容纳能力、征地拆迁情况等。3 当地原材料及半成品的品种、质量、价格及供应能力等。

18、4 当地的交通运输状况,包括运能、运价、装卸费率等。5 钻爆法施工所需爆破器材的供应情况及供货渠道等。6 地方生活供应、医疗、卫生、防疫、民族风俗及居民点的社会治安情况等。7 对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的一般规定和特殊要求,工程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近、远期影响等。8 当地可供利用的劳动力资源状况,包括工费、就业情况等。9 绘制施工调查平面总图。3.2 设计文件的核对3.2.1 设计文件的核对应包括下列内容:1 标准、技术条件、设计原则等。2 隧道的平面及纵断面。3 隧道的勘测资料:如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钻探图表等。4 设计各专业的接口及相互衔接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5 隧道穿过不良地质地段的

19、设计方案,隧道施工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预防措施。6 洞口位置、洞门式样、洞口边坡与仰坡的稳定程度、衬砌类型、辅助坑道的类型和位置等。7 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8 洞内外排水系统和排水方式等。9 施工通风方案。10 弃碴场的设计、位置及碴容量是否能满足施工需要和环保要求。3.2.2 控制桩和水准基点的交接和复核应符合下列规定:1 隧道控制桩和水准基点的交接,应在建设单位主持下,由设计单位持交桩资料向施工单位逐桩、逐点交接确认,遗失的应补桩。2 对接收的控制桩和水准基点,应按同等级测量精度进行复核。3 测量复核结果应呈报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复后方可使用。3.2.3 在施工调查和设计文件核对后,应将结果

20、及存在的问题,以书面形式报送建设、设计、监理等相关单位。3.3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3.3.1 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应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按照建设项目的工期要求和投资计划,有计划地合理组织和安排好工期、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并提出劳动力、材料、机具设备等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3.3.2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方案、进度计划和现场平面布置,宜在多方案的基础上,经过技术、经济、工期的比较后,择优确定。3.3.3 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应以下列内容为依据:1 国家标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中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要求。2 建设工程项目的招标文件及合同文件。3 设计文件、现行的相关国家

21、标准、行业标准及企业标准等。4 调查资料:如气象、交通运输情况、当地建筑材料分布、临时辅助设施的修建条件,以及水、电、通信等情况。5 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文件。6 企业的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等体系文件。 7 设计单位技术交底纪要。8 企业的实际施工水平。3.3.4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 地理位置、地理特征、气候气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设计概况、主要工程数量等。2 合同文件关于工期、安全、质量、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的要求。3 施工条件、工程特征分析(特点、重点、难点)、施工方案。4 施工单位关于工期、安全、质量、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的控制目标。5 项目

22、经理部组织机构设置及岗位职责。6 洞口生产场地布置及临时工程规划。7 洞内、外管线布置及风、水、电供应方案。8 编制各工序进度指标、施工总进度计划、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及次级进度计划横道图、网络计划图并标明关键线路。9 洞口工程、进洞、洞身开挖、钻爆设计、装碴运输、初期支护、二次衬砌、施工通风、施工排水、控制测量、施工测量、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等工序的施工方法、工艺流程、检验标准、实施要点。10 机械设备配备、劳动力配备、主要材料分阶段供应计划、主要材料的采购、运输方式等。11 材料检验、工程计量、资料归档、成本控制、职工培训计划等各项管理制度。12 关于工程工期、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

23、工、环境保护和雨季、冬季及高温季节施工的组织、技术、经济等保证措施及奖惩条例。13 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直接影响和潜在的影响,对各种影响因素所采取的预防和保护措施。14 施工阶段风险评估和风险规避措施。15 隧道施工地区发生自然灾害、施工过程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应急预案。3.3.5 项目管理有关部门的人员应参与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以确保其实用性和针对性。3.3.6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客观条件、生产资源配置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施工组织设计,并及时报送监理工程师批准,实行动态管理。3.4 施工复测和控制测量3.4.1 施工复测应按下列程序进行:1 勘测设计单位对施工单位进行交接桩以后,施工单位应对所交

24、的控制点进行复测,复测应包括下列内容:1) GPS点的基线边长度;2) 导线点的转角、导线点间的距离;3) 水准点间的高差;4) 复测应与相邻标段进行贯通测量,确保标段施工交界处正确衔接。2复测结果与设计单位的勘测成果不符时,必须再次复测进行确认。当确认设计单位勘测资料有误或精度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应积极与设计单位协商对勘测成果进行改正。3 控制点复测完成后应编制详细的复测成果书并形成交桩文件,复测成果应报送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复测成果满足要求并经监理单位批复后方可进行后续的测量工作。3.4.2 隧道长度大于1000m时,应根据隧道横向贯通精度的要求进行平面控制测量设计;隧道相邻两开挖口间的高程

25、路线长度大于5000m时,应根据隧道高程贯通精度的要求进行隧道高程控制测量设计。3.5 施工机械3.5.1 根据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应配备污染少、能耗小、效率高的施工机械,并宜优先选择电动机械。3.5.2 施工机械应机况良好,零配件、附件及履历书齐全,施工机械的准备应适应施工进度的要求,确保正常施工。3.5.3 隧道机械设备的安装应选择适宜的地点,应尽量减少机械运转时的废气、噪声、废液、振动等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影响。在靠近居民区时,各项排放指标均应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等有关规定。3

26、.5.4施工机械应根据隧道工程特点参照下列原则进行选型配套:1 隧道施工机械配置,以实现机械化均衡生产为目的,结合工期和成本目标,配置的生产能力应大于均衡施工能力,均衡施工能力应大于施工进度指标要求。2 施工中的关键机械,如混凝土的拌合设备、运输设备、支护设备、混凝土输送泵、空压机、通风机、抽水机等必须有备用数量。3 浇筑二次衬砌应采用拱、墙整体式的衬砌台车。4 仰拱施工地段应采用栈桥跨越设备。3.5.5 按施工机械的用途,其进场、安装、调试与四通(水、电、道路、通信)一平(场地)应同步或交叉进行,使机械尽早投入施工,并逐步形成各工序的机械化作业。3.6 施工场地与临时工程3.6.1 施工场地

27、布置应遵循下列原则:1 有利于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节约用地和保护环境。2 事先统筹规划,分期安排,便于各项施工活动有序进行,避免相互干扰。3.6.2 施工场地布置应应包括下列内容:1 确定卸碴场的位置和范围。2 轨道运输时,洞外出碴线、编组线、牵出线、其他作业线、卸碴码头及转运方式的布置。3 汽车运输道路的引入和其他运输设施的布置。4 确定风、水、电设施的位置。5 确定大型机具设备的组装和检修场地。6 确定混凝土拌合站(场)、预制场及砂、石等材料场的布置。7 确定各种生产、生活等房屋的位置。8 场内临时排水系统的布置。3.6.3 临时工程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运输道路应满足运量和行车安全的要

28、求。2 高压、低压电力线路及变压器和通信线路应按有关规定统一布置及早建成。3 各种房屋按其使用性质应符合相应的安全消防规定;爆破器材库、油库的位置应符合有关安全的规定;房屋区内应有通畅的给排水系统,并避开高压电线。4 严禁将住房等临时设施布置在受洪水、泥石流、落石、雪崩、滑坡等自然灾害威胁的地点。5 高位水池应远离隧道中线修建。6 洞口段为不良地质时,不应在洞顶修建房屋和其他建筑。7 临时工程及场地布置应采取保护自然环境的措施。8 隧道弃碴场坡面应按设计进行复垦或绿化、或碴顶整平造田;坡脚必须进行防护,防止水土流失。3.6.4 施工场地布置时,在水源保护地区内不得取土、弃土、破坏植被等,不得设

29、置拌合站、洗车台、充电房等,并不得堆放任何含有害物质的材料或废弃物。3.6.5 隧道内、外施工场所应按现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设置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提示标识,并配以相应的警示语句。3.6.6 工程竣工时,应修整、恢复受到施工破坏或影响的植被、自然资源等。3.7 作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3.7.1 隧道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对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应经常进行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3.7.2结合隧道施工现场实际,进行质量管理策划,确定质量管理目标,建立质量控制体系、编制质量管理实施计划,并培训作业人员,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确保隧道工程质量。3.7.3 隧道施工必须严格

30、执行铁道部现行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01),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安全风险评估,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编制安全管理实施方案,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培训作业人员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确保隧道施工安全。3.7.4 从事隧道施工作业的人员应符合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并对其进行培训提高法制观念。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后持证上岗,其他人员培训后上岗。3.7.5 施工过程中应对职工加强技术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在推广新技术和使用新型机械设备时,应对职工进行再培训和安全教育。3.7.6 根据隧道施工情况,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并归入挡案进行管理。4 洞口工程4.1 洞口段开挖及防护4.1.1 洞口段工程应

31、结合洞口相邻工程及场地布置统筹规划、及早完成,施工宜避开雨季及严寒季节。4.1.2 洞口段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1.2。图4.1.2 洞口段施工工艺流程图4.1.3 洞口段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洞口段开挖前应首先清除洞口开挖范围内的树木、杂草和树根,检查边、仰坡以上的山坡稳定情况,清除悬石、处理危石。2 洞口段施工期间实施不间断监测和防护。3 洞口段边、仰坡防护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有关规定。4 洞口段开挖至隧底高程后,应及时施作排水侧沟及出水口,并与洞外排水系统协调连通。5偏压洞口施工应先做好支挡、反压回填等工作后再进行开挖;开挖方法应根据地形情况选定,避免人为因素加剧偏压。6

32、施工便道的引入和施工场地的平整应尽量减少对原地貌的破坏和对洞口岩体稳定的影响。4.1.4 洞口段开挖应符合下列规定:1 洞口土方采用机械施工时,边、仰坡应预留约30cm的整修层,用人工刷坡并及时夯实整平成型,防止超挖,保证边、仰坡平顺,坡率符合设计要求。2 洞口土石方应自上而下分层开挖,严禁掏底开挖或上下重叠开挖,结合正洞开挖方法,预留进洞台阶,形成进洞面(洞脸)及边、仰坡,边、仰坡防护和处理措施应同时考虑防止洞口段产生整体滑动。3 洞口石方开挖宜采用浅孔小台阶爆破,严禁采用洞室爆破,边、仰坡开挖应采用松动控制爆破并预留光爆层,光面爆破成型。施工中应按批准的爆破设计组织施工,严禁超量装药。爆破

33、后,应及时清除松动石块。5 开挖后坡面应稳定、平整、美观。6当洞口段可能出现地层滑坡、崩塌时,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并应适当放缓坡率,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和边、仰坡的稳定。4.1.5 隧道施工前,洞顶地表水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 洞顶边、仰坡周围的排水系统宜在雨季及边、仰坡开挖前完成。2 结合现场地形,洞口边、仰坡应及早做好坡面防护,确保洞口稳定。若采用喷锚或砌石护面,坡顶应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水下渗。3 洞顶天沟及截、排水沟槽宜采用水泥砂浆或浆砌片石或混凝土铺砌沟底,防止下渗,确保排水畅通。4 洞口顶部地表的凹坑须填平并进行地表防渗水处理,洞口段的截、排水系统应与其他工程排水系统顺接,排水接入两

34、侧路基边沟内,并不得冲刷路基坡面、桥涵锥体、农田、房舍。4.1.6 当洞口位于软弱、松散地层或堆积层时,应按“先加固、预支护、后开挖”的原则施工,对永久性防护应按照设计在隧道施工的初期及早完成。根据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情况,洞口地表可采用下列加固处理的措施:1 地层为堆积层、断层破碎带、砂砾(卵)土、砂土时宜采用地面注浆措施预加固。2 有地下水地段,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注浆止水。3 地下水位较高的粉砂土、砂质粉土或淤泥质夹薄层砂性土的富水地层、且不适合于注浆堵水的隧道洞口段应首先进行井点降水。4.1.7 洞口浅埋、软弱破碎段应考虑采用管棚、小导管、锚杆等超前支护措施。4.2 明 洞4.2.1在一般情况

35、下,明洞可采用明挖法施工,其工艺流程见图4.2.1。图4.2.1明洞施工工艺流程图4.2.2当明洞位于陡峭山坡或破碎、松软地层时,为保证施工安全,宜先施作明洞衬砌轮廓外的整幅或半幅套(护)拱,必要时还应在外侧施作挡墙,然后在套拱护顶下暗挖明洞土石方,并及时支护边墙,成形后按暗挖隧道施作明洞衬砌。明洞暗做法工艺流程见图4.2.2。图4.2.2 明洞暗做法施工工艺流程图4.2.3 明洞宜及早施作,尽量避开雨季及严寒季节,明洞仰拱应安排在明洞拱墙衬砌施工前浇筑,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隧道采用爆破开挖时,宜在洞身掘进适当距离后施作明洞和洞门。2 当隧道采用非爆破开挖时,宜先施作明洞和洞门,然后开挖隧

36、道。4.2.4 明洞基础应设置在稳固的地基上,当两侧墙体地基松软或软硬不均时,应采取措施加以处理,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4.2.5 明洞衬砌结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明洞浇筑混凝土前应复测中线、高程和模板的外轮廓尺寸,确保衬砌不侵入设计轮廓线。2 明洞混凝土的浇筑应设挡头板、外模和支架,明洞墙、拱混凝土应整体浇筑。3 明洞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且拱顶回填土高度达到0.7m时,方可拆除明洞内模板。4.2.6 明洞防排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明洞外模拆除后应及时施作防水层及排水盲管,并与隧道的防水层和排水盲管顺接,保证排水畅通。2 明洞施工应和隧道的排水侧沟、中心水沟的出水口及洞顶的截、

37、排水设施统筹安排。3 明洞外侧的排水盲管应先于填土完成,确保出水口通畅。4 当采用复合防水板作隔水层时,应满足设计要求及铁道部现行铁路路基施工技术指南的相关规定。4.2.7 明洞回填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明洞回填应在明洞外防水层及排水系统施作完成且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进行。2 侧墙回填应对称进行,石质地层中岩壁与墙背空隙较小时用与墙身同级混凝土回填;空隙较大时用片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砌片石回填密实。土质地层,应将墙背坡面挖成台阶状,用片石分层码砌,缝隙用碎石填塞密实。回填至与拱顶齐平后,再分层满铺填筑至设计高度。3 拱顶回填分层厚度不大于0.3m,两侧回填土面的高差不得大于0.5m。

38、采用机械回填时,应在人工夯填超过拱顶1.0m以上后进行。4 表土层需作隔水层时,隔水层应与边、仰坡搭接平顺,防止地表水下渗。4.3 洞 门4.3.1 隧道门及明洞门施工应避开雨季和严寒季节,并及早完成。4.3.2 隧道门、明洞门的施工方法基本相近,其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3.2。图4.3.2 端墙式洞门施工工艺流程图4.3.3 斜切式洞门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3.3。4.3.3 斜切式洞门施工工艺流程4.3.4 端墙式洞门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端墙应在土石方开挖后及时完成,基础超挖部分应用与基础同级混凝土和基础同步浇筑,端墙及挡、翼墙的开挖轮廓面应符合设计要求。2 端墙及挡、翼墙基础的基底承载力

39、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承载力可采用静力触探试验或标准贯入试验检测。3 端墙及挡、翼墙基础位于软硬不均的地基上时,除按设计要求处理外,还应在软弱地基分界处设沉降缝。4 端墙与洞口衬砌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5 端墙的泄水孔应与洞外排水系统及时连通。6 隧道洞门端墙和挡、翼墙,挡土墙的反滤层、泄水孔、施工缝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7 隧道洞门的截、排水设施应与洞门工程同步施工,当端墙顶部水沟置于填土上时,填土必须夯填密实,必要时应加以铺砌。8 隧道洞门检查梯、隧道铭牌、号标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4.3.5 斜切式洞门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斜切式洞门坡面较平缓的,应尽量与自然地形坡度相一致,为避免开挖边、

40、仰坡时局部坍塌破坏原地貌,宜采用非爆破方法开挖。2 洞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及时回填边、仰坡超挖部分,恢复自然地形坡面。4.3.6 浇筑混凝土洞门的模板及拆模应符合下列规定:1 模板及支(拱)架应根据洞门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设计。2 斜切式洞门斜坡面内外模板和挡头板应专门设计和制作,配套使用。3 模板及支(拱)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所浇筑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及施工荷载。4 模板及支架安装必须稳固牢靠,模板及支架与脚手架之间不得相互连接。模板接缝必须严密不漏浆。5 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必须清理干净并涂刷脱模剂。6 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内的积水

41、和杂物应清理干净。7 拆除模板及支(拱)架的条件:当洞门结构跨度大于8m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其设计强度标准值的100%;当洞门结构跨度小于等于8m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其设计强度标准值的70%。5 施工方法5.1 一般规定5.1.1 隧道施工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环境条件、地质条件、断面大小、埋深、结构形式、隧道长度、设备配置、工期要求、经济效益以及环境保护等因素综合确定。5.1.2 隧道各作业面应逐步实现可视化管理,及时掌握各种信息,提高隧道施工的管理水平。5.1.3 软弱破碎围岩宜采用岩土控制变形分析法施工技术。5.1.4 采用钻爆法施工时,可在下列施工方法中选择:1 全断面法。2 台阶法(两

42、台阶、三台阶、三台阶七步开挖法、环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3 中隔壁法(包括中隔壁法、交叉中隔壁法)。4 双侧壁导坑法。5.2 全断面法5.2.1 全断面法施工工序见示意图5.2.1。图5.2.1 全断面法施工工序示意图5.2.2 全断面法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2.2。5.2.2 全断面法施工工艺流程图5.2.3 全断面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全断面法开挖空间大,工序少,应采用大型配套机械化作业,各道工序尽可能平行交叉作业,缩短循环时间。2 全断面法开挖量大,爆破引起的震动较大,应严格控制一次同时起爆的炸药量,按钻爆设计要求控制炮眼间距、深度和角度,钻眼完毕,按炮眼布置图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对不

43、符合要求的炮眼应重钻,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装药。3 钻眼时,周边眼及掏槽眼应定人定岗,并严格控制周边眼外插角。每循环爆破后,应认真查看爆破效果,并根据超欠挖及炮眼痕迹保留率不断优化钻爆参数,改善爆破效果,减少超欠挖。4 应确定合理的循环进尺,确保两个循环的接茬位置平滑、圆顺。5 每循环爆破后及时找顶,初期支护施作前应按要求进行地质素描。5.3 台阶法5.3.1 台阶法有多种开挖方式,可根据地层条件、断面大小和机械配备情况合理选用。台阶法可分上、下两部或上、中、下三部开挖,其演变的有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等。5.3.2 两部台阶法施工工序见图5.3.2-1,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施工工序

44、见图5.3.2-2。5.3.2-1 台阶法施工工序示意图5.3.2-2 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施工工序示意图5.3.3 台阶法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3.3。图5.3.3 台阶法施工工艺流程图5.3.4台阶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根据围岩条件和施工机械配备情况合理确定台阶长度、台阶高度及台阶数量,其各部形状应有利于保持围岩稳定的前提下尽量便于机械作业。2 当围岩自稳能力较好,隧道开挖跨度不大时,为方便作业,台阶长度宜控制在1050m以内;围岩稳定性较差时,台阶长度宜控制在310m。3 上部断面使用钢架时,可采用扩大拱脚和施作锁脚锚杆(管)等措施,防止拱部下沉变形。上下断面初期支护钢架连接应平顺,螺栓

45、连接应牢固。4 围岩整体性较差时,施工中应采取措施减少下部开挖时对上部围岩和支护的扰动,下部断面开挖应两侧交错进行,下部断面应在上部断面喷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开挖。5 当围岩不稳定时进尺宜为11.5m,落底后应立即施作初期支护。6 仰拱应及时施作,使支护及早闭合成环。5.4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5.4.1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是以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为基本模式,分上、中、下三个台阶七个开挖面,各部位的开挖与支护沿隧道纵向错开,平行推进的施工方法。5.4.2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工序见图5.4.2。图5.4.2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工序示意图5.4.3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4.3。图5.4.3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工艺流程图5.4.4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应以机械开挖为主,必要时辅以弱爆破,各分步平行作业,平行施作初期支护,各分部初期支护应衔接紧密,及时封闭成环。2 仰拱应紧跟下台阶施作,及时闭合构成稳固的支护体系。3 施工过程中应通过监控量测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变形情况,及时调整支护参数和预留变形量,保证施工安全。4 应完善洞内临时防排水系统,防止地下水浸泡拱墙脚基础。5 拱部超前支护完成后,环向开挖上台阶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长度宜为35m,宽度宜为隧道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