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基层、底基层监理细则.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272891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面基层、底基层监理细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路面基层、底基层监理细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路面基层、底基层监理细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面基层、底基层监理细则.doc(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路面基层、底基层监理细则.精品文档.*工程*标段 监 理 细 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监理机构:*编写人(专业监理工程师):* *批准人(总监理工程师):*日期:*年*月*日目 录一、路面底基层和基层施工监理工作程序框图2二、施工质量标准与控制要点32.1基本控制要点32.2材料技术要求与检验控制要点32.3试验段施工与总结报告72.4施工过程质量控制82.5分项、分部工程质量评定10三、施工工艺关键环节控制要点10四、旁站要点1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施工监理细则一、路面底基层和基层施工监理工作程序框图不合格不合格合格不合格总监理工

2、程师1、 审核承包人施工工艺流程2、 复核材料试验及配合比试验3、 要求下承层整修合格4、 要求施工试验设备调试正确监理检查合格,批准试验路段开工试验段监理旁站1、 监督工艺流程2、 检查压实度、强度3、 检查基层几何尺寸召开工地会议1、 评价承包人施工工艺2、 交代技术指标及检测频率与方法3、 评价试验路段,提出改进意义1、 施工阶段旁站检查2、 按规定频率检查各部位几何尺寸、压实度、强度等签批首件工程认可申请及首件工程认可审批表,批准底基层、基层开工监理签认工序质量检验申请批复单A-22,签署中间交工证书A-28表分项工程完工抽检监理签认工程报验申请单A-23合格合格二、施工质量标准与控制

3、要点2.1基本控制要点2.1.1基层、底基层施工质量标准与控制包括原材料检验、施工参数确定、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验收等方面,并符合下列规定:1、按照设计及规范的相关要求备料,严把进料质量关。主要是对承包人申报的材料试验报告进行审核和抽检。包括:材料的物理化学指标的测定结果;各类原材料的质量检查结果是否符合规范要求;通过验证试验对承包人提供的混合料的组成设计试验报告进行审核,主要审查混合料组成设计的目标是否已达到,即在强度上满足设计要求,抗裂性达到最优且便于施工;混合料组成设计是否已满足其基本原则,即结合料剂量合理,在混合料组成中,结合料的剂量应适中,如剂量太低,则不能形成半刚性材料,剂量太高,

4、则刚度太大,容易脆裂;集料数量则以达到靠拢而不紧密为原则,空隙让无机结合料填充,形成各自发挥优势和稳定结构。2、检查施工机械设备。拌和设备、摊铺机械、压实机械等施工机械设备的数量、型号,使用性能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的要求,是否能满足正常施工的需要,以及施工质量的保证。检查混合料拌和场位置、拌和设备及运输车辆是否能保证连续施工。3、将试验段确定的施工参数作为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标准。4、要求承包人健全工地试验室能力,功能完备,配备有相关试验资质的试验操作人员,明确每个质量环节上的责任人,试验、检验数据真实、完整、可靠。保证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5、个工序完结后,应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个工序。

5、2.1.2施工过程中发现质量缺陷时,要求施工单位加大检测频率;必要时停工整顿,查找原因。2.1.3关键工序拍摄照片或录像,作为记录保存。2.1.4施工结束后,要求施工单位清理现场,处理废弃物,恢复耕地或绿化,做到完工场清。2.2材料技术要求与检验控制要点2.2.1水泥及添加剂1.强度等级为32.5或42.5普通硅酸盐水泥。2.初凝时间大于3h,终凝时间大于6h且小于10h。3.在水泥稳定材料中掺加缓凝剂或早强剂时,应对混合料进行试验验证。缓凝剂和早强剂的技术要求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的规定。2.2.2水1.符合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的饮用水可

6、直接作为基层、底基层材料拌和与养生用水。2.非饮用水应进行水质检验,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项 次项 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1pH值4.5JGJ 632CL-含量(mg/L)35003SO2-4含量(mg/L)27004碱含量(mg/L)15005可溶物含量(mg/L)100006不溶物含量(mg/L)50007其他杂质不应由漂浮的油脂和泡沫及明显的颜色和异味2.2.3集料及混合料1.水泥稳定碎石的集料应具有良好的级配,其集料的颗粒组成宜在下表范围内,且级配曲线应为较平顺的曲线。C-C-1级配用于底基层,C-C-2级配用于基层。水泥稳定碎石的级配范围(%)筛孔尺寸二级公路()C-C-1C-C-23

7、7.510031.51009010026.59481100901983678773167861826513.2735475589.5644566474.75503050302.36361936191.18261226120.61981980.31451450.151031030.0757272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大于31.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大于37.5。3.粗集料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指 标层 位二级及以下公路试验方法压碎值(%)基层30T 0316底基层35针片状颗粒含量(%)基层20T 0312底基层200.075以下粉尘含量(%)基层-T 0310底基

8、层-软石含量(%)基层-T 0320底基层-4.细集料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项 目水泥稳定试验方法颗粒分析满足级配要求T0302/0303/0327塑性指数(0.075以下材料)17T0118有机质含量(%)2T0313/0151硫酸盐含量(%)0.25T0341(1)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2)对03和05的细集料应分别严格控制大于2.36和4.75的颗粒含量。对35的细集料应严格控制小于2.36的颗粒含量。(3)二级及以下公路,细集料中小于0.075的颗粒含量应不大于20%。5.基层、底基层混合料采用厂拌,摊铺机摊铺。基层抗压强度4.0MPa,压实度97%

9、;底基层抗压强度3.0MPa,压实度95%。6.混合料的配合比基层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水泥:碎石=5:95,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4:96。在施工前,要求施工单位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的有关规定进行配合比设计,以选取满足质量要求的、更加经济合理的配合比。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的各项试验,应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进行。7.基层和底基层用碎石试验项目和要求项 次试验项目目 的频 度试验方法1含水率确定原始含水率每天使用前测2个样品/抽检1个样品T0801/08032级配确定级配是否符合要求,确定材料配合比每档碎石使用前

10、测2个样品/抽检1个样品;使用过程中没2000m3测2个样品/抽检1个样品T03033液限、塑限(0.6以下)求塑性指数,审定是否符合规定每种材料使用前测2个样品/抽检1个样品;使用过程中没2000m3测2个样品/抽检1个样品T0118/01194毛体积相对密度、吸水率评定粒料质量,计算固体体积率使用前测2个样品/抽检1个样品,碎石种类变化重做2个样品/抽检1个样品T0304/03085压碎值评定石料的抗压碎能力是否符合要求T03166粉尘含量评定石料质量T03107针片状颗粒含量评定石料质量T03128软石含量评定石料质量T03208.基层和底基层用细集料试验项目和要求项次试验项目目 的频

11、度试验方法1含水率确定原始含水率每天使用前测2个样品/抽检1个样品T0801/08032级配确定级配是否符合要求,确定材料配合比每档材料使用前测2个样品/抽检1个样品;使用过程中没2000m3测2个样品/抽检1个样品T03273液限、塑限求塑性指数,审定是否符合规定每种细集料使用前测2个样品/抽检1个样品;使用过程中没2000m3测2个样品/抽检1个样品T0118/01194毛体积相对密度、吸水率评定粒料质量,计算固体体积率使用前测2个样品/抽检1个样品,使用过程中没2000m3测2个样品/抽检1个样品T0328/03525有机质和硫酸盐含量评定石料的抗压碎能力是否符合要求有怀疑时做此试验T0

12、151/03419.基层和底基层用水泥试验项目和要求项次试验项目目 的频 度试验方法1水泥强度等级和初、终凝时间确定水泥质量是否适宜应用做材料组成设计时测1个样品,料源或强度等级变化时重测T0505/050610.基层和底基层混合料试验项目和要求项次试验项目目 的频 度试验方法1重型击实试验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材料发生变化时T08042承载比(CBR)(级配碎石基层、底基层)确定非整体性材料是否适宜做基层或底基层材料发生变化时T01343抗压强度整体性材料配合比试验及施工期间质量评定材料发生变化时T08054延迟时间确定延迟时间对混合料密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确定施工允许的延迟时间水泥品种变化

13、时T08055绘制EDTA标准曲线对施工过程中水泥剂量有效控制水泥品种变化时T08092.3试验段施工与总结报告的审核2.3.1在底基层和基层正式开工前,承包人应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地点试铺一段长度为200米长的试验段。该试验段经检验合格,可作为主体工程的一部分。试验段开工前,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单位应提交完整的目标配合比报告和生产配合比报告;2.正常施工时所配备的施工机械完全进场且调试完毕;3.全部施工人员到位。2.3.2试验施工期间,应及时检测下列技术项目1.施工所用原材料的全部技术指标。2.混合料拌合时的结合料剂量。应不少于4个样本。3.混合料拌和时的含水量,应不少于4个样本。4. 混

14、合料拌和时的级配,应不少于4个样本。5.不同松铺系数条件下的实际压实厚度,宜设定23个松铺系数。6.不同碾压工艺下的混合料压实度,宜设定23种压实工艺。每种压实工艺的压实度检测样本不应少于4个。7.混合料压实后的含水率,应不少于6个样本。8.混合料击实试验,测定干密度和含水率,应不少于3个样本。9.7天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成型,样本量应符合要求。2.3.3养生7d后,应及时检测下列技术项目1.标准养生试件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2.钻芯取样,评价芯样外观,取芯样本量应不少于9个。3.对完整芯样切割成标准试件,测定强度。4.按车道,每10m一点测定弯沉指标,计算回弹弯沉值。5.按车道,每50m一

15、点测定承载比。2.3.4试验段铺筑阶段应对下列关键工序、工艺进行评价1.拌和设备各档材料的进料比例、速度及精度。2.结合料的进料比例和精度。3.含水率的控制精度4.松铺系数合理值。5.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6.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2.3.5试验段施工后,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总结,总结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1.试验段检测报告。2.试验段总体效果评价。3.施工关键参数的推荐值,包括配合比、含水率、松铺系数、碾压工艺等。4.确定每一作业面的适合长度。2.3.6试验段不满足技术要求时,应重新铺筑试验段。试验段各项指标合格后,监理工程师签认首件工程认可申请表、首件工程

16、认可审批表、审批基层或底基层开工申请,方可正式施工。2.4施工过程质量控制2.4.1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包括外形尺寸检查及内在质量检测两部分1.外形尺寸检查项目、频度和质量标准项 目频 度质量标准基层底基层纵断高程()每20m1点+5-15+5-20厚度()均值每150020006点-10-12单个值-20-30宽度()每40m1处00横坡度(%)每100m3处0.50.5平整度()每200m2处,每处连续10尺12152.内在质量控制分为原材料质量控制、拌和质量控制、摊铺机碾压质量控制。对集中厂拌、摊铺机摊铺的施工工艺,按后场与前场划分。(1)施工过程中后场质量控制的关键内容项 次项 目内

17、容频 度1原材抽检结合料质量每批次粗、细集料品质异常时,随时试验级配、规格异常时,随时试验2混合料抽检混合料级配每20001次结合料剂量每20001次混合料最大干密度每个工作日含水率每20001次(2)施工过程中前场质量控制的关键内容项 次项 目内 容频 度1摊铺目测是否离析随时粗估含水率状态随时2碾压目测压实机具是否满足随时碾压组合、次数是否合理随时3压实度检测含水率每一作业段检查6次以上压实度每一作业段检查6次以上4强度检测在前场取样成型试件每一作业段不少于9个5钻芯检测每一作业段不少于9个6弯沉检测每一评定段(不超过1km)每车道40-50个测点(3)压实度检测应在现场碾压结束后及时进行

18、,测定的含水率与规定含水率绝对误差不应大于2%;不满足要求时,应分析原因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施工过程中的压实度检测,应以每天现场取样的击实结果确定的最大干密度为标准。击实试验应不少于3次平行试验,且相互之间的最大干密度差值应不大于0.02g/3 ;否则,应重新试验,并取平均值作为当天压实度的检测标准。该数值与设计阶段确定的最大干密度差值大于0.02 g/3时,应分析原因,及时处理。压实度检测采用整层灌砂试验方法,灌砂深度应与现场摊铺厚度一致。(4)钻取芯样检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的整体性。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龄期7d取芯,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龄期1014d内取芯。(5)施工过程中的混合料质量检测,

19、应在施工现场的摊铺机位置取样,且应分别来自不同的料车。(6)对厚度、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压实度、弯沉进行评定。2.5分项、分部工程质量评定2.5.1底基层、基层分项工程质量评定,以1km长的路段为单位评定质量,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表7.7.2规定的项目进行检测评定。2.5.2外观鉴定1.表面平整、无坑洼、无明显离析。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12分。2.施工接茬平整、稳定,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12分。三、施工工艺关键环节控制要点在基层、底基层施工中,监理工程师应重点控制以下施工工艺关键环节: 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混合料必须采用厂拌。2、拌和时配料必须准确,按照监理工程师批准的目标配合

20、比和生产配合比进行控制,有效控制拌和时间(10s15s),保证混合料拌合的均匀性,颗粒级配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强度的均匀性和整体性。3、天气炎热或运距较远时,拌和时适当增加含水率(+0.51%),运料车用篷布将箱体覆盖严密,到准备卸料时打开,以控制混合料水分散失。4、施工期的日最低温度应控制在5以上,且应在第一次重冰冻(-3-5)到来的1530d之前完成施工。5、摊铺时,应设置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特别应铲除局部粗集料窝,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不应在雨天摊铺施工。6、碾压完成后采用洒水车洒水并用土工布等材料覆盖进行养生,养生时间应在7d以上,气温较低时适当延长养生期,做好养生期记录。整个养生

21、期间必须始终保持基层、底基层表面湿润,并封闭交通。任何由于外界因素引起的局部损坏,必须采取措施及时修补。养生期满后,基层应及时施工沥青封层,封闭后的基层上,只允许同性本路段面层施工作业车辆。7、施工时严格控制厚度和高程,路拱坡度应与路面一致,基层表面应平整,严禁用薄层找补法进行找平。8、基层、底基层压实采用试验段确定的机械碾压组合及碾压遍数控制施工,确保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它是混合料形成强度的关键,现场压实度检测结果的代表值与极值必须满足规定的压实度标准,否则返工。9、从混合料装车、运输至现场、摊铺碾压成型的时间应控制在水泥稳定材料的初凝时间以内,保证成型混合料性能不致于衰减。10、接缝处理应

22、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的要求。四、旁站要点1、记录施工段落、天气情况;2、检查、记录设备型号和数量及设备完好率、人员情况;3、检查、记录工作面情况(是否有浮土和杂物,是否有积水,表面是否少湿润;4、记录拌和站开拌时间;5、记录每辆运料车车牌号、到场时间和检查覆盖情况,检查、记录等待卸料车辆数量;6、检查、记录混合料质量(目测混合料拌和均匀性、有无离析、含水量是否适中;7、检查、记录松铺厚度,摊铺机摊铺速度,是否能保持连续不断均衡摊铺,记录异常情况出现时间、处理措施;8、检查、记录压实碾压组合遍数,有无轮迹或漏压,分段记录碾压开始、完成时间;9、检查、记录养护情况(是否用薄膜或土工布覆盖、洒水养护至少7天,并封闭交通);10、记录交接班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