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市城市总体规划.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267428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8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胶州市城市总体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胶州市城市总体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胶州市城市总体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胶州市城市总体规划.doc(7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胶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精品文档.目 录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及发展策略3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6第四章城市性质和规模17第五章城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17第一节 用地布局结构17第二节 对外交通规划18第三节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19第四节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21第五节 居住用地规划24第六节 工业仓储用地规划26第七节 生态及绿地系统规划27第八节 景观风貌规划28第九节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29第六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31第一节 土地资源31第二节 海洋资源32第三节 水资源32第四节 能源33第七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33第一节 给水工程规

2、划33第二节 排水工程规划34第三节 电力工程规划35第四节 电信工程规划36第五节 供热工程规划36第六节 燃气工程规划37第七节 环卫设施规划38第八节 环境保护规划38第八章城市防灾减灾系统规划40第一节 防洪工程规划40第二节 防风暴潮工程规划40第三节 消防工程规划41第四节 抗震系统规划41第五节 城市防空系统规划42第六节 防灾救护与生命线系统规划42第九章城市规划区协调发展规划43第一节 城市规划区综合规划43第二节 基础设施规划44第十章建设控制规划46第一节 城市规划区建设分区与管制46第二节 城市用地的控制47第三节 城市土地使用强度管制48第四节 城市五线的控制50第十

3、一章近期建设规划52第一节 目标与规模52第二节 近期建设重点52第十二章远景规划54第十三章规划实施建议55第十四章附则55附表1:现状用地统计表56附表2:近期建设用地平衡表57附表3:远期建设用地平衡表58附表4:城市主要道路一览表59附表5:规划社会停车场一览表60附表6:配建停车场(库)标准表61附表7:城区加油站一览表62附表8:规划小学一览表63附表9:建设用地适建性一览表64附表10:近期建设项目库65附录1:本规划文本用词说明71附录2:图纸目录72附录3:编制单位及参加人员名单73第一章 总则第1条 为适应胶州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科学合理地进行胶州市城市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

4、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特编制本规划。第2条 本规划是胶州市城市建设的法律性文件,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市域城镇体系发展可参照本规划执行。第3条 规划指导思想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胶州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第4条 规划原则1、服务发展的原则:保证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经济和城市的发展留足空间,引导和推动投资环境、创业环境的不断改善,促

5、进城乡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调整优化。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则:合理安排各类建设用地,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的原则:从山东省和青岛市域的角度分析论证,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和协调机制。对胶州市域内的城乡居民点、人口分布、土地利用、产业布局、资源开发、环境保护进行综合规划,保证城乡一体协调发展。4、以人为本的原则:把满足群众需要、维护公众利益作为规划的根本出发点,致力于良好人居环境、人文环境的营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生态优先的原则: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放在战略位置,将

6、城市发展规模严格控制在合理的环境容量内,保证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6、突出特色的原则: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和风景旅游资源,充分展示胶州的商埠文化、历史文脉和景观特色,突出城市特色。第5条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的规划期限为:近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至2050年左右。第6条 城市规划区范围东到大沽河,南到洋河,北至济青高速公路,西至胶西镇匡家屯。包括城区五个办事处和胶东镇、九龙镇、营海镇镇域全部,以及胶西镇、马店镇、胶北镇、胶莱镇的部分用地。总面积为538.55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一览表序号镇/办事处规划区村庄个数村庄名称1北关街道办事处全部2南关街道办事处全部3中云街道办事处

7、全部4云溪街道办事处全部5阜安街道办事处全部6胶东镇全部7九龙镇全部8营海镇全部9胶西镇21个行上店、大行一、大行二、大行三、叶家庄、小行、胜利庄、匡家屯、北祝村、东祝村、西祝村、赵家店、陈家屯、王家庄、陡沟、雅会村、尹家店三、尹家店二、尹家店一、尹家沟、石家花园10马店镇29个陆家村、大铺、朱家寨、大寨、小寨、官庄、宋家泊子、东小屯、楼子埠、耿家庄、周家河头、王家河头、马店中村、大后屯、小后屯、韩家一村、葛戈庄、白家屯、东草泊、杨家屯、西王益庄、东王延庄、西草泊、金家疃、马店东村、马店西村、韩家二村、韩家三村11胶北镇37个前屯、后屯、辛屯、玉皇庙、丰子屯、梁戈庄、陈家泊子、东赵、陈家河头、

8、李家河头、东丰、西丰、东蔡、西蔡、袁家村、王家村、南疃、前七城、后七城、店子、杏戈庄、岳头屯、后柏兰、柏兰、王家庄、李家村、瓦屋庄、于家村、小沟底、袁家岭、水牛、秋连庄、前寨、后寨、西小屯、北台、北赵、肖家屯、和睦屯、刁家屯、泉子崖、邰家村、娄子底、杨家村12胶莱镇5个小回、姜家街、后韩哥庄、前韩哥庄、大回第7条 本规划涉及到的地域名词界定及注释胶州市按行政区划分的山东省县级市的胶州市,其范围覆盖整个胶州市行政管辖范围,包括下属的各建制镇及各驻胶州单位用地。义同于“胶州市域”、“全市”。城市规划区指胶州市市区、近郊区以及胶州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中心城地区指“

9、一城四区”以及城市近郊的六个镇驻地。包括胶东、胶西、营海、九龙、马店、胶北。中心城区指“一城四区”。包括中心城和少海新城、南部新区、北部工业物流区、西部商贸区。现状建成区指到2004年底为止,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规划中亦称为“旧城区”。 老城区文中所指老城区指护城河以东、扬州路以北、胶州路以南、福州路以西的范围。第二章 城市发展目标及发展策略第8条 总目标把胶州市建设成为:半岛枢纽、制造基地、千年商埠、宜居城市。第9条 分目标山东半岛与青岛实现一体化的战略枢纽;汽车零部件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电子部件加工制造基地;延续商埠文化和海运文化,区域性的物

10、流中心和商贸中心;生态良好、功能完善、经济繁荣、文化浓郁、充满活力的沿海城市。第10条 指标体系1、社会指标市域总人口: 115万人市域城镇人口: 86.25万人城镇化水平: 75%人口自然增长率: 3%恩格尔系数: 40 科技进步贡献率: 50%2、经济指标国内生产总值: 1900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165215元一、二、三产业比值: 5:60:35 3、城市建设指标城市人口: 63万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 119.6m2/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30m2/人人均绿地面积: 9.5m2/人人均生活用水量: 180升/日人均综合用电量: 7000 kwh/年自来水普及率: 100% 城市气化率

11、: 85% 集中供热率: 70% 电话普及率: 60 部/百人建成区有线电视普及率 100% 4、环境指标大气环境质量: SO2日平均浓度0.027 Mg/m3悬浮物日平均浓度51李哥庄三3-58铺集、里岔、张应、九龙、胶东、胶西、营海、马店四34胶莱、胶北、杜村、洋河第22条 空间布局结构规划结合空间结构现状和规划期内各大型基础设施的发展规划,形成一个中心、两翼带动、轴线开发的网络化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形态。强化“一城、四区、两翼”的空间发展模式。一个中心:一城四区组成的市域中心。包括中心城、少海新城、南部新区、西部商贸区、北部工业物流区。强化胶州中心城区的地位,以中心城区全方位带动全市经济社会

12、的发展,提高市域经济在大区域中的地位。两翼带动:两翼一个是以李哥庄为中心的东北翼,另一个是由张应镇、里岔镇和铺集镇共同组成的西南翼。轴线开发:以朱诸路为轴线,穿过市域中南部,有李哥庄、杜村、张应、铺集等镇,是全市的城镇发展轴线。网络化:以中心城地区和两翼城镇为骨架,包括洋河镇的艾山风景区和胶莱镇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马店胶北组团等镇共同组成网络化的城镇格局。第23条 重点城镇规划六个郊区城镇营海镇:主要职能是青岛市沿胶州湾产业经济带的重要生长点,胶州市东南部的工业基地和现代物流基地,海产品养殖加工基地。胶东镇:以纺织和建材工业为主的现代化小城镇。胶西镇:胶州西部以商贸物流为主的小城镇。马店镇

13、:胶州北部以加工和现代物流为主的小城镇。胶北镇:胶州北部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小城镇。九龙镇:胶州南部以加工和高科技产业为主的小城镇。其中胶北和马店两镇驻地相向发展,共同构成市区北部的城镇组团。两翼城镇东北翼:李哥庄镇李哥庄镇是青岛环胶州湾产业带上的一个节点,大区域位置比较独特,以发展工业为主,努力增强城镇的经济实力。西南翼:由里岔镇、张应镇和铺集镇共同组成里岔镇、张应镇和铺集镇三镇空间距离比较近,其中铺集是市域西南部重要城镇,也是胶州、高密、诸城交界地带的中心城镇和休闲旅游业镇;张应镇工业发展比较快,是加工业带动型的小城镇;里岔镇由于未来济青高速公路复线设有出入口,发展潜力大,这三个镇发展应该

14、相互依托,互为补充,协调发展,共同打造西南翼。近期以张应镇为中心发展,远期发展张应里岔发展轴。第24条 农村居民点建设发展目标及策略1、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完善农村各项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把传统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配套完善、生态协调、文明进步的现代农村。2、积极推进村庄整治和迁村并点,对市域内811个农村居民点进行迁并整治,合并为500个左右,按照统一规划、集中紧凑布局的原则,逐步引导农村人口的居住和就业向各级城镇和中心村转移,形成具有一定规模、配套相对完善的农村居住地,缩小城乡差距,促

15、进城乡和谐发展。3、坚持集约和节约用地的原则,严格控制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加大土地整理力度,通过迁村并点和退宅还耕,把农村居民点的迁并整合与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和耕地保护紧密结合,高效集约利用土地资源。4、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完善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信息、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公共设施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农民居住生活社区化,形成农村社会新风貌。第25条 农村居民点整治 1、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中心村、生态村整治为重点,以点带面,积极引导、稳步推进农村居民点整治,从农村实际出发,切实改善农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规划按照农村居民点的空

16、间分布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合理进行迁并整治和规划布局,严格控制农村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在90平方米以内,户均宅基地控制在150平方米以内。至2020年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总量将由2004年的140平方公里调整为100平方公里左右。2、对现有人口在300人以下的规模过小、发展条件过差的村庄,原则上予以适当撤并,逐步引导人口向其它人口规模较大、发展条件较好的中心村或其它村庄转移,引导人口合理集聚。3、对位于禁止建设区内的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内的村庄,逐步进行搬迁撤并,向其它位于禁止建设区外的村庄转移;对位于限制建设区内的村庄,逐步缩减用地规模,其中对位于山区、受地形条件限制难以发

17、展的村庄,或周围存在潜在地质灾害威胁影响的村庄,逐步进行搬迁撤并,逐步向其它用地和交通条件较好的村庄转移。4、对于城镇建设发展或有关项目的建设所涉及到的村庄,即“城中村”、各类建设项目或大型交通设施、基础设施廊道带内的村庄,应与城镇的发展布局和建设项目的安排密切衔接,相互协调,结合规划布局的要求对村庄建设用地进行统筹规划,统一安置或改造。第26条 综合交通规划1、铁路胶济铁路、胶新铁路使胶州成为“十”字型铁路交通枢纽。胶济电气化铁路是主要的客运专线,规划在马店东部设站。2、轨道交通按照青岛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轨道交通线路沿正阳路接入城区,沿香港路、204国道,经九龙镇至王台。规划在城区设车站三

18、处,九龙镇设车站一处。具体位置见市域综合交通规划图。3、公路规划建设济青高速公路复线(注:指青兰线。下同),从市区南部东西向穿过市域,形成市域的四条高速公路。这样胶州市未来将成为串通南北、横贯东西的重要公路交通交汇处。提高现有干线公路等级,改造胶王路、胶陈路、朱诸路、204国道;增加小城镇间联系道路,结合“一环四线”的建设,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取消四级路。一环:城市新的外环线,规划新的西外环、北外环、东外环,与现状南外环共同构成一环。 四线:以城市行政区为中心,向四周作放射状发展,连通一环、二环,向四周功能区延伸。(1)九城路:自九龙镇政府向北至南关城子村,接至市区扬州路。(2)胶高路:自

19、胶州西路黄埠岭处起,西连高密市柏城镇。(3)王庸路:自北关街道办事处东庸村向北至胶北镇柏兰。(4)朱麦路马店段:朱麦路自北外环向北与胶莱镇朱诸路相连。3、港口建设营海渔港,发展海洋捕捞业。利用胶州渔业资源和大沽河入海口的自然资源,将东营码头建设成为以海鲜餐饮和渔农风情体验为主导的渔港码头,与原渔港、货港的生产型功能相复合,并关联发展。第27条 城镇供水规划本规划期内中心城区供水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建制镇必须依靠当地水源解决用水问题。山丘区主要依靠蓄水工程拦蓄地表水,山前平原主要依靠开采地下水解决用水需求。现状地下水超采的镇尽量采用地表水解决用水要求。规划期内需完成地下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

20、库3座,小型水库8座,拦河闸10座。由此,平水年可做到用水供需基本平衡,但在枯水年时仍将出现缺水,必须采取节约措施。第28条 城镇排水规划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为了减少镇域污水对环境的污染,镇区及居民点排水体制必须采用雨污分流制,建设各自独立的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污水部分用于灌溉,部分可经深度处理后用于工业生产、市政用水,充分利用城市水资源。工业企业排入城市下水道的污水水质应符合国标CJ3082-1999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的规定,凡直接排入水体的污水应符合国标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规定。第29条 电力工程规划1、负荷预测:采用人均用电量法,预测2

21、020年最大用电负荷约为115万KW。2、电源规划:规划新建500KV胶州变电站,变压器容量为275万KVA,形成以1座500KV变电站为核心,2座220KV变电站为中心,22座110KV为主干网架,35KV、10KV为配电网络的辐射状电网,110KV和35KV形成环网供电。 3、高压走廊: 500KV高压架空线走廊宽度60-70米,220KV高压架空线走廊宽度30-40米,110KV高压架空线走廊宽度15-25米,35KV高压架空线走廊宽度12-20米。第30条 信息工程规划1、信息基础网络:建设光缆骨干传输网络,建设宽带市域主干网和光纤接入网,完善和改造现有电信、广电等通信基础设施网络。2

22、、电信规划:规划通讯网络全部形成闭合网路,实现中继传输数字化,采用光缆连接,各个乡镇逐步建立交换机房。3、有线电视:规划有线电视主干线路采用光缆传输,有线电视覆盖率实现100%,实现全数字化制作、播出与传输。4、邮政规划:规划邮政设施纳入城市配套建设范围,统一规划,同步建设,满足社会广大用户用邮的需要。第31条 供热工程因为胶州市区域范围内各镇的经济规模和工业基础较好,从远期考虑,应对有条件的部分镇实施集中供热工程。具体为:1、中心城区,规划设置4处大型热电厂。2、马店和胶北镇,作为一整体考虑,规划设置一座区域锅炉房供热。3、胶西和营海镇,因距中心城区较近,规划纳入中心城区范围集中供热。4、胶

23、东镇,因发展规模和用地规模较大,规划远期设置一座大型热电厂集中供热。5、九龙镇,规划设置一座区域锅炉房供热。6、胶海工业园,规划设置一座区域锅炉房供热。7、市域内其他镇,一般不考虑集中供热,有条件的镇可以设置区域锅炉房供热。第32条 燃气工程市域内有一条中原油田的天然气长输管道,走向为淄博青岛,在马店镇设有分输站一座,引入管道沿同三高速至九龙镇,其中在中心城区设天然气储配站一座,在胶北、胶西和九龙各设阀室一处。从全市角度出发,本规划对市域内城镇集中供燃气设计为:1、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天然气储配站一座,作为整个中心城区的气源。2、马店和胶北镇,作为一整体考虑,以规划胶北阀室为气源点。3、胶西镇,

24、以规划胶西阀室为气源点。4、胶东和营海镇,考虑纳入中心城区天然气管网供气。5、九龙和胶海工业园,作为一整体考虑,以规划九龙阀室为气源点。6、杜村和洋河民营工业园,以规划天然气阀室为气源点。7、市域内其他镇,一般不考虑集中供气,可设液化气站或代办点以罐装形式供应液化气。第33条 环境保护规划以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环境为核心,紧密结合胶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持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并重,突出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污染源和重点污染物的综合治理,强化城市空气污染和农村水污染的防治,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和生态绿化体系建设,全面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近期(2010)年,全市能源结构、工业布局和

25、城市功能得到改善,基本控制城市空气和水环境的污染,城乡环境质量好于各类功能区划规定的标准。远期2020年城乡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生态环境逐步实现良性循环,环境质量与现代化的标准相适应。第34条 市域生态规划1、全市形成三区两带的大环境绿化体系三区:艾山生态绿化区、胶河及王吴水库生态林区、官路水库绿化区。两带:大沽河水源地保护带、南部胶陈路生态绿化带。2、环境绿化要点(1)在主要道路沿线建设20-30米的绿化带,铁路沿线建设50-100米的绿化带。(2)沿主要河流建设20-100米宽的绿化带。(3)加强山丘绿化,建立生态林地。(4)加强海岸带绿化,建设防护林

26、带。(5)加强城镇各区之间,如生活区与工业区之间的绿化,加强城镇内部绿化,发展立体绿化,改善城镇环境。第35条 市域旅游空间布局 根据胶州市旅游资源分布、旅游产品开发现状以及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确定旅游项目空间布局结构为四个一、两馆、两城、三个旅游带。一山:艾山风景名胜区的管辖范围,包括东石、西石;一湖:少海新城风景区;一乡村(庄园):杜村乡村大世界(明山红莓庄园);一湿地:桃源河原始生态湿地。两馆:高凤翰纪念馆、胶州市博物馆(城隍庙、古胶州地标区)。两城:胶州城区、牧马城。三带:三里河文化旅游带、胶河风光旅游带、大沽河风光旅游带。第36条 旅游产品和线路规划根据旅游市场分析,结合胶州市旅游资

27、源分布,旅游产品开发重点突出以下思路:1、六大产品亮点,包括:三里河文化公园(含三里河文化广场、高凤翰纪念馆、三里河文化遗址公园)城隍庙(胶州博物馆)胶州古城风貌地标区杜村乡村大世界(明山红莓庄园)桃源河原始湿地公园少海新城风景区牧马城2、一条旅游文化带即三里河旅游文化带,将三里河公园、三里河遗址、高凤翰纪念馆、胶州一中、胶州电大等文化景观和设施组合到一起。3、二日游旅游产品线路一:桃源河原始湿地公园城隍庙商业购物一条街少海新城风景区三里河文化遗址公园杜村乡村大世界线路二:牧马城杜村乡村大世界城隍庙商业购物一条街三里河文化遗址公园第37条 脆弱资源分类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重要湿地、主要河

28、流、水库、水源保护区、矿产资源开发保护区、农田保护区、海岸带保护区。胶州市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分区表规划区编号规划区名称所在行政区名称规划区类别规划区面积(km2)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单位储量Y06尧王山建筑料石允许采区里岔镇允许开采区0.5建筑料石矿石万立方米1800X01大王疃建筑砂限制开采区胶莱镇限制开采区16.96建筑砂矿石万立方米X02胶莱镇建筑砂限制开采区胶莱镇限制开采区10.59建筑砂矿石万立方米X03大店建筑砂限制开采区胶东镇胶莱镇李哥庄镇限制开采区18.34建筑砂矿石万立方米X04魏家屯建筑砂限制开采区李哥庄镇限制开采区7.36建筑砂矿石万立方米X05石龙屯建筑砂限制开采区李哥庄镇限

29、制开采区27.70建筑砂矿石万立方米X06范家庄重晶石矿限制开采区铺集镇限制开采区0.50重晶石矿矿石万吨2.60X07高家庄重晶石矿限帛开采区铺集镇限制开采区0.86重晶石矿矿石万吨68.30X08河北-邢家岭重晶石矿限制开采区铺集镇限制开采区1.80重晶石矿矿石万吨32.70X09东营盐场地下卤水限制开采区营海镇限制开采区16.80地下卤水万立方米5058X10胶河建筑砂限制开采区铺集镇里岔镇限制开采区31.55建筑砂矿石万立方米X11洋河镇建筑砂限制开采区洋河镇限制开采区15.31建筑砂矿石万立方米X12赵家阿洛-石沟-孤山泊建筑料石、沸石岩限制开采区张应镇里岔镇洋河镇限制开采区45.5

30、5建筑料石沸石岩万立方米万吨40000349.00X13山子村建筑料石限制开采区洋河镇限制开采区1.87建筑料石万立方米1.3800J01飞机场禁止开采区北关、胶东镇、马店镇禁止开采区7.60J02城市规划区禁止开采区阜安、北关、南关、中云、云溪、营海、九龙、胶东、马店镇禁止开采区190.25J03山寺村-冷家村禁止开采区杜村镇洋河镇禁止开采区1.75砂金矿物千克61.00J04黔陬古城遗址禁止开采区铺集镇禁止开采区0.02J05艾山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禁止开采区洋河镇禁止开采区8.60沸石岩黑曜岩膨润土建筑料石矿石万吨矿石万吨矿石万吨矿石万立方米24.1010.00500.00J06牧马城遗址

31、禁止开采区里岔镇禁止开采区0.33第38条 脆弱资源分类保护原则1、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制度保障优先根据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以解决区域性共同问题、协调区域关系为基本出发点,通过空间管制与协调发展的实施,以统一规范的政策、法规为保障,充分发挥整体竞争优势,协调空间活动利益主体关系,实现区域空间的可持续发展。2、强制、控制并用控制性主要体现在空间利用的引导上。如调整城镇的布局,大力优化城镇空间,城镇群体建设注重疏密有致,保留适宜的绿色开敞空间。合理产业空间的调整与城市空间的优化相互支撑,达到互促、互动的局面。强制性主要体现在对影响区域的环境因素、基础设施条件提出明确的管制与协调要求。如涉及生态系统

32、的建立、基础设施的衔接、区域综合防灾、污水的达标排放。在沿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等主要交通干线两侧一定地带内不得规划新的建设用地,确保两侧一定绿色空间的需要,积极建设防护林等。第39条 空间管制规划按照“负规划”理念,立足于胶州市生态敏感分析和未来区域发展大势的判断,胶州市生态适宜度可进行如下分区,分别采用不同的空间控制策略:1、禁止建设区生态敏感度高、关系区域生态安全的空间,主要是自然保护区、文化保护区、环境灾害区、水面等,不安排大规模城镇开发活动。控制原则: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性质的开发,可适当布置城市郊区风景区性质的旅游项目,但仍以保护自然生态为主。不得占用该区范围内任何用地,对在该区内的

33、村落或工矿用地应坚决搬迁,治理已破坏的山体水系、植被。严禁绿化用地被挪作它用。加强管理力度,禁止在该区内进行有损环境生态的各种活动。大沽河、胶河和洋河水系两侧开发应与生态绿地网络化相结合,注意开发方式和手段,严防水体污染。加强自然资源生态群落建设的研究,注重向物种多样化、景观复合化趋势发展,并重点对生态格局影响重大的点或线进行重点建设或生态修复。区内自然生态资源影响范围涉及县域甚至范围更大的周边地区,故对貌似与本区关联不大的自然生态因子应加以保护,以期整体生态条件得以保护。2、限制建设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南部。对其使用进行合理引导,尽量使城市建设不影响自然生态环境。控制原则:在该区周围可划出一定

34、范围用地作为生态安全格局区,并严加控制,以防引导发展区用地过度开发或开发范围过大而破坏了区域生态环境。该区建设不宜过大、过密,强调相对集中但整体分散的发展模式。积极引导及调整区内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型产业,严格杜绝污染严重、能耗大的企业在该区落户。生态限制分区一览表限制建设面积禁止建设面积范 围大沽河两侧生态区25.3平方公里9.2平方公里河道蓝线内的陆域为禁止建设区;河道蓝线外200米范围内的用地为限制建设区中心城区南部自然生态区25.6平方公里16.6平方公里高程大于80米的用地为禁止建设区;高程在60-80米之间的用地为限制建设区艾山风景区、洋河及山洲水库生态区12.1平方公里27.2平方

35、公里艾山风景区、洋河河道蓝线两侧各50米陆域、山洲水库外围200米为禁止建设区;洋河河道蓝线两侧各50-100米陆域、山洲水库外围200-700米为限制建设区牧马城遗址及胶河生态保护区31.2平方公里23.5平方公里牧马城遗址、胶河河道蓝线两侧各50米陆域为禁止建设区;胶河河道蓝线两侧各50-100米陆域为限制建设区官路水库生态区12.2平方公里4.3平方公里水库一侧200米陆域为禁止建设区,200-700米之间的用地为限制建设区3、引导建设区农业开敞空间和未来的战略储备空间,电讯、高压走廊、自然保护区的外围协调区、文物古迹保护区的外围协调区,建设用地主要满足乡村居民点建设的需要。该区与优先发

36、展区生态条件基本一致,具有一定的生态保育任务而次于优先发展区。控制原则:现状已是城市用地的应加强城市环境建设,若现状尚无开发则可列为城市发展备用地。注意新区建设生态环境标准应与生态化趋势相符合,城市内部绿地建设应与外围生态绿地融为一体。4、优先建设区该区基本分布在中部,地基承载力良好,现状已有一定开发基础的用地,适宜城市优先发展。控制原则:城市发展中加强对“容量”的研究,切忌透支环境容量的过度开发行为出现。做好开发过程中强调生态补偿和美化城市环境,城市建设必须与总体生态环境改善共同进行。第四章 城市性质和规模第40条 城市性质青岛市次中心城市,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现代化滨海园林城市。第41条 城市职能1、山东半岛重要的铁路、公路交通枢纽,是青岛向半岛内陆辐射的桥梁和纽带。2、青岛市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家电和通讯零部件、船舶零部件、机械工程、金属制品和精细化工等产业。3、中国北方出口创汇第一市区,现代化、综合性、多功能的商贸物流中心。第42条 城市规模人口规模:近期(到2010年)45万人 远期(到2020年)63万人用地规模:近期(到2010年)54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9.9平方米。 远期(到2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