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施工组织.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251111 上传时间:2022-05-22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施工组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水利施工组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利施工组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施工组织.doc(5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水利施工组织.精品文档.目录第一章 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11.1工程概况11.2主要技术标准和规范21.3设计基础资料41.3.1水文气象41.3.2设计水面线51.3.3工程地质71.3.4天然建筑材料121.4工程工期要求12第二章 设计说明132.1堤路总体布置132.2路基(堤防)工程设计132.2.1路基断面设计132.2.2护坡及排水结构132.2.3堤基处理142.3路面工程设计142.3.1路面排水142.3.2照明设计14第三章 路基(堤防)工程163.1土方明挖163.1.1说明163.1.2场地清理163.1.3土方开挖1

2、73.1.4施工期临时排水193.1.5开挖渣料利用和弃渣处理203.1.6质量检查和验收203.2土方填筑工程213.2.1说明213.2.2土方填筑的现场试验213.2.3土方挖填平衡213.2.4土料开采223.2.5土方填筑料制备和加工223.2.6土方填料的运输223.2.7土方填筑233.3普通混凝土工程263.3.1说明263.3.2模板263.3.3混凝土浇筑283.4护坡工程393.4.1说明393.4.2绿化混凝土护坡工程393.4.3铰接式护坡工程403.4.4草皮护坡413.4.5质量检查和验收413.5路基排水工程423.5.1说明423.5.2材料423.5.3排水

3、工程施工423.5.4质量控制与验收42第四章 安全生产措施434.1确保安全生产技术措施434.1.1安全生产管理体系434.1.2安全生产技术保证措施444.1.3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方案474.1.4现场文明施工措施、环境保护措施48第五章 施工措施505.1雨季施工技术措施:505.1.1管理措施505.1.2技术措施515.1.3保护措施515.1.4风季施工技术措施:515.1.5夜间施工技术措施:52附表一: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53附表二:拟配备本工程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54附表三:施工总平面图55附表四:临时用地表56附表五: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57施工

4、组织设计第一章 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1.1工程概况哈尔滨市松花江北岸堤防防汛抢险通道工程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花江干流北岸,跨越松北和呼兰两个区。工程西起松北万宝堤肇东界,东至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全长约101km,其中呼兰河以西段长42.93km,呼兰河以东段长58.09km。本工程建设是提高堤防防汛抢险能力,满足城市开发建设,沟通城市交通网络,提高城市防洪标准,恢复生态及环境治理,促进沿江产业带开发,带动旅游产业和提升土地价值,实现各项城市规划和快速发展的必要措施。工程内容包括:抢险道路工程、堤防工程和滨江水生态修复保护示范等。工程以现有松北堤防为基础,堤路结合,通过加宽加固现有防洪堤实现。道路

5、等级为城市主干道1级。路基(堤防)洪水标准为呼兰河以西100年一遇,呼兰河以东50年一遇,相应堤防工程等级为呼兰河以西1级,呼兰河以东2级。本工程设计堤路总长101.02km。呼兰河以西总长42.93km,其中王万铁路以西为双向2车道,路面总宽17m,长5.44km;王万铁路至西四环为双向4车道,路面总宽27m,长3.9km;西四环至东四环为双向6车道,路面总宽35m,长20.31km;三家子段为双向6车道,路面总宽33m,长13.27km。呼兰河以东总长58.09km,道路总宽24m,路面远期为双向4车道,近期实施2车道。工程沿线与多个公路、铁路、河湖及泵闸交叉,其中与王万铁路、西三环路、滨

6、州铁路(含新建哈奇客专)、松浦大桥、滨北铁路(含新滨北公铁两用桥)、东四环路交叉处采用下穿方式,与西四环(绕城高速)、松北大道交叉处采用简单桥梁上跨方式。其中,西四环跨线桥长471.5m,宽30m;松北大道跨线桥长391.5m,宽2x12.75m;王万铁路下穿通道总长506.25m,宽27m;滨州铁路箱涵长27.6m,宽33m;东四环地道总长620m,宽33m;其余下穿采用简单路面下沉方式。在后关陡崖段,抢险通道与公家沟、泉眼沟两个排水沟槽交叉,在沟槽位置设置桥梁,其中公家沟桥梁跨径为5x25m,宽24.5m,泉眼沟桥梁跨径为3x30m,宽24.5m。另外,沿线受工程影响的引排水泵闸等穿堤建筑

7、物有6座,均按“原拆原建”原则进行改建,其中呼兰河以西改建排水涵闸2座,呼兰河以东改建排水涵闸4座,新建排水涵闸28座。工程沿线在道路隔离带、内外边坡、外侧消浪平台、内侧压渗平台及内外护堤地进行绿化和景观布置,并设置多个景观节点。本标段位于松北区,桩号范围为K33+778-K35+778,全长2km,工程内容主要包括堤防工程和道路工程等。1.2主要技术标准和规范1)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2) 防洪标准(GB50201-94);3)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4) 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5) 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

8、8);6) 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试行)(SL239-1999);7) 碾压式土石坝施工技术规范(DL/T5129-2001);8)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9)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10) 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5077-1997);11)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1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23/902-2005);14) 建筑桩基设计规范(JGJ94-2008);15)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16) 水工混凝土钢

9、筋施工规范(DL/T5169-2002);17)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18) 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5100-1999);19)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20)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21)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0);22) 热轧钢筋(GB1499-2007);23) 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24) 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21-90);25)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26) 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27)

10、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03);28) 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SL211-2006);29) 水工建筑物止水带技术规范(DL/T5215-2005);30)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62-94);31)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勘查规程(SL313-2004);3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33) 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00;34) 水利水电工程土建施工安全技术工作规程(SL399-2007);35)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36)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3

11、7)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SL398-2007);38) 水利水电工程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规程(SL401-2007);39)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40) 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50290-98);41) 土工合成材料测试规程(GL/T235-1999);42) 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43) 疏浚工程技术规范(JTJ319-99);44)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45)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46)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47)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12、 D81-2006);48)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49)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 B07-01-2006);50)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51)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52)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53)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54)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55)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GB50069-2006);56)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

13、2002);57)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58) 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59)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60)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61)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62)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63)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 45-2006);6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6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2000年版) ;66) 黑龙江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1.3设计基础

14、资料1.3.1水文气象哈尔滨地处中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风大干旱,夏季短暂多雨,秋季降温急骤,冬季漫长寒冷。据哈尔滨站气象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3.5,全年1月份为最冷,平均气温为-19.7,极端最低气温为-41.1;全年7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3.1,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为39.1。无霜期平均135天,大于10多年平均积温为2758。哈尔滨历年冻土深度,最深为2.12m,最浅为1.54m,平均为1.9m。松花江冰冻厚度为1.2m1.5m。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45.7mm。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6月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0%80%,暴雨多集中在7月、8月份,占全年暴雨的84%以

15、上。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636.3小时,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E601蒸发皿)796.3mm。哈尔滨城区属西风带,常年风向以西风最多,次为南风,平均风速为4.1m/s,最大风速达37.0m/s,年平均大风日数为40.9天。松花江流域的洪水主要由暴雨产生,由于流域面积大,气象条件复杂,暴雨成因不同,笼罩面积也有大有小,大洪水过程多由几次暴雨洪水迭加而成,但局部地区也有由一次暴雨而发生的大水。洪峰发生在8月、9月份的较多,一次洪水过程,主要集中在30天内。考虑受丰满等水库调蓄影响后各站设计洪水成果见表1.3-1。表1.3-1 单站设计洪水成果表站名项 目单位频 率0.33%1%2%5%10%下岱吉洪

16、峰流量m3/s203001770014900113008580哈尔滨洪峰流量m3/s220001790016700151008900通河站洪峰流量m3/s236001920016500127009850依兰站洪峰流量m3/s2730022700208001570012700兰西洪峰流量m3/s84906570539038802790注:表中下岱吉、哈尔滨、通河和依兰站洪峰流量是考虑有丰满等水库调蓄影响后的成果。松花江为季节性封冻河流,按实测冰情资料统计,每年11月中旬左右封江,第二年4月上旬左右开江。哈尔滨站多年平均封冻日期为11月24日,最早封冻日期为11月8日;多年平均开河日期为4月9日,

17、最晚开河日期为4月16日,多年平均封冻天数为135天,多年平均流冰天数15天(春秋两次合计),多年平均畅流期天数208天。多年平均年最大冰厚为0.92m。哈尔滨站最大冰块尺寸为650m300m,多年平均最大冰块尺寸为490m180m。1.3.2设计水面线根据堤防工程规划及道路桥梁总体布置,以大顶子山航电枢纽为起推断面,推求松花江干流大顶子航电枢纽下岱吉水文站洪水水面线。表1.3-2 设计水面线成果表断面编号松花干流桩号P(%)m125CS松50541435117.38 116.86 116.09 CS松49544735117.57 117.06 116.31 CS松48548735117.79

18、 117.29 116.57 CS松47553335118.05 117.56 116.86 CS松46556335118.22 117.73 117.04 CS松45559835118.39 117.90 117.21 CS松44564035118.59 118.10 117.41 CS松43568135118.77 118.28 117.60 CS松42572535118.95 118.47 117.81 CS松41577735119.13 118.66 118.00 CS松40582435119.28 118.81 118.16 CS松39-1587335119.47 119.01 11

19、8.37 CS松39j590435119.58 119.13 118.50 CS松39592735119.69 119.24 118.61 路下596035119.85 119.41 118.78 东站备路-596135119.86 119.42 118.78 环城公路596735119.90 119.46 118.82 环城公路-596735120.00 119.54 118.88 CS松38597035120.01 119.55 118.90 三环桥下599435120.14 119.69 119.03 三环桥-599435120.19 119.73 119.06 松37桥下6003351

20、20.24 119.77 119.11 滨北桥-600435120.32 119.84 119.18 桥下603785120.56 120.09 119.39 20道街桥-603785120.61 120.13 119.43 CS松36604035120.64 120.16 119.46 桥下606535120.89 120.42 119.71 新滨洲桥-606585120.92 120.43 119.72 滨洲桥-606635121.07 120.56 119.82 哈加5607935121.14 120.63 119.88 哈加6608235121.15 120.65 119.90 CS松

21、34608835121.18 120.68 119.93 哈加4-1609435121.21 120.71 119.96 哈加3-1610435121.26 120.75 120.01 哈公路桥-610535121.40 120.85 120.07 哈水文站610935121.42 120.86 120.09 哈加4612035121.53 120.98 120.21 哈加3613935121.71 121.18 120.44 三环桥下615335121.81 121.28 120.55 三环桥-615335121.82 121.28 120.55 CS松33615735121.84 121.

22、30 120.57 哈加2618935121.99 121.46 120.75 桥-618985122.15 121.59 120.85 哈加1621835122.37 121.83 121.10 CS松32622935122.42 121.87 121.15 战备路下624135122.46 121.92 121.21 西站备路-624235122.48 121.94 121.22 CS松31628135122.63 122.11 121.41 CS松30634535122.89 122.38 121.72 CS松29639335123.23 122.75 122.11 CS松2864273

23、5123.48 123.01 122.38 CS松27648735123.86 123.40 122.78 CS松26651935124.04 123.59 122.98 CS松25655835124.29 123.85 123.27 CS松24659535124.49 124.06 123.50 CS松23664035124.69 124.28 123.72 CS松22668135124.89 124.48 123.95 CS松21673635125.18 124.79 124.28 CS松20678135125.47 125.09 124.59 CS松19682635125.74 125.

24、38 124.89 CS松18686635126.08 125.73 125.25 CS松17691835126.64 126.30 125.83 CS松16699035127.17 126.84 126.36 CS松15703435127.42 127.09 126.62 CS松14707235127.61 127.28 126.81 CS松13711235127.85 127.53 127.06 下岱吉714935128.13 127.80 127.34 注:桩号栏内“-”为桥下所测桩号。1.3.3工程地质本标段位于松花江左岸现状三家子新堤,从东方红堤到呼兰河铁路桥,全长13.17km。堤

25、防位于松花江左岸漫滩区、地势平缓,多岛屿、牛轭湖、泡沼、湿地。地面高程一般为117.24m113.10m,水泡最低点高程108.50m。地层分布为:低液限粉土:黑色、软塑。厚度0.502.50m,分布于桩号7+1508+400及9+05010+250段,地表出露。低液限粘土(局部夹粉细砂和细砂透镜体):湿、黄色、软塑。厚度0.303.00m,断续分布于地表。含细粒土细砂(局部夹中砂透镜体):土黄色、饱和、松散。厚度0.505.5m,较连续分布于层之下,局部地表出露。级配不良中砂:土黄色、饱和、松散,厚度3.104.00m。仅分布于12+50012+900m段。低液限粉土:灰色、软塑,厚度0.4

26、03.00m,呈透镜状分部于桩号13+20011+250m和11+55012+550m段。含细粒土细砂(局部夹粉土透镜体):灰色、松散稍密,厚度2.509.30m,由桩号0+0007+000m段连续分布。级配不良中砂(局部夹粉土透镜体):灰色、中密,可见厚度0.004.00m。受下游大顶子水利枢纽正常蓄水位115.00m影响,地下水位较高。部分堤线已被库水淹没,部分堤线出露水面,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属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为粉土、细砂及中砂。层低液限粘土为弱透水体,其余层层为中等强透水土体。堤基土的容许承载力及钻孔灌注桩桩周土极限摩阻力建议值见表1.3-3。表1.3-3 堤基土容许承载力建议值 单

27、位:kPa土层代号及岩性容许承载力R 钻孔灌注桩桩周土极限摩阻力()低液限粉土90 30 低液限粘土110 30 含细粒土细砂100 40 级配不良中砂150 50 低液限粉土110 35 含细粒土细砂110 45 级配不良中砂25055堤基土中、层粉土,、层细砂及层中砂和局部层低液限粘土性状差、埋深浅、地下水位高,初判为液化土。对初判的液化土层进行复判。复判结果,堤基内存在不同程度的地震液化问题。尤其是桩号0+2001+1000m、1+7004+250m、5+3006+200m、8+60013+200m段中的含细粒土细砂、粉土、中砂及少部分低液限粘土等层,均属容易液化土。液化深度0.008.

28、00m,对堤基稳定不利。堤基土主要含细粒土细砂、粉土、级配不良的中砂组合而成,属多层结构堤基,性状差,均为中等透水体,存在渗漏问题和渗透稳定问题。以流土型变形为主,影响堤基的稳定性。建议允许水力比降J允=0.30 。堤体土和堤基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分别见表1.3-4、表1.3-5。表1.3-4 堤体土体物理力学性指标表表1.3-5 堤基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表续表1.3-5 堤基土体物理力学性指标表1.3.4天然建筑材料(1)土料本标段所需土料主要利用松北灌排水系开挖弃土料。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渠道的开挖弃料多为低液限粘土、细砂等混合料,除淤泥质土,可做为堤防加高加固及新建堤防用料。根据勘查,松北

29、灌排水系开挖量3245.51104m3(自然方),土石方填筑总量为85.78104m3(实方)。土料中除淤泥质土性状差不宜做堤防填筑材料外,其余均可做填筑料用。(2)混凝土本工程水工构筑物均采用商品砼。1.4工程工期要求开工日期:2012年4月1日,竣工日期2012年11月10日,总工期224天(土方工程完工时间为2012年6月30日)。第二章 设计说明2.1堤路总体布置本标段位于抢险通道呼兰河以西段K33+778K35+778范围,总长度为2km。堤路基本沿原三家子老堤内侧加高加固。为顺应道路线形,原堤防的加高加固作局部调整,满足道路最小转弯半径600m要求。本标段全断面采用堤路结合,堤路在

30、原堤防内侧拓宽。堤顶设置双向6车道,总宽33m。路基内外边坡均为1:3,内外坡分别在堤顶以下设置5m宽马道。2.2路基(堤防)工程设计2.2.1路基断面设计本标段路基(堤防)的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因此堤顶高程按设计100年一遇洪水位加2.0m超高确定。根据总体布局,本标段堤防与道路结合。堤路在原堤防内侧拓宽,路面设置双向6车道(包含两侧路缘带)宽23m,内侧人非共板宽3m,外侧非机动车及侧分带宽4.0m,人行道宽3.0m,路面总宽33m。路基与堤防结合,内坡为1:3草皮护坡,外坡为1+:3绿化混凝土护坡,内外坡分别在堤顶以下设置5m宽马道。为确保渗流稳定并解决路面排水,在道路内侧堤脚处设置

31、排水盲沟。2.2.2护坡及排水结构堤身内侧采用草皮护坡,坡面覆盖 30cm厚种植土,再喷洒草籽。坡脚设置土工布外包碎石结构作为减压排水设施,断面为顶宽3.0m,底宽1.0m,深2.0m的梯形。减压盲沟上覆砂土,并种植绿化,盲沟间隔设置集水库,利用渗入清水作为绿化用水。迎水侧常水位以上边坡采用绿化混凝土植草作为护坡结构,下设营养土工布,铺设15cm厚中粗沙作垫层。常水位以下铺设10m长混凝土铰链排结构作为水下护坡结构。2.2.3堤基处理因本标段为老堤加高加固段,新老堤结合部位易造成沉降差。因此通过堆载预压(先堆填加高部分填土,经过一定时间固结沉降后再修建路面等结构)减少沉降及沉降差,新老结合部按

32、1:2台阶开挖,并在路基顶设置三层土工格栅。在有混凝土板护坡段,先按设计要求清除,同时将培厚部分的堤基按新建堤防堤基要求进行处理。2.3路面工程设计2.3.1路面排水本标段路面排水结构为每隔35个雨水口汇集雨水后设置一个出水口,直接排入松花江。道路两侧对应雨水口,两侧分别采用管径DN300 DN400(坡度0.5),由两侧向中间汇集,最终采用DN400 DN500管道穿堤排入松花江,排出口结合护坡一同考虑,采用急流槽的方式顺坡排放。管道DN300DN500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管(HDPE),承插式接口,环刚度10KN/m2,碎石或砾石砂基础,碎石粒径2538mm,砾石砂粒径60mm,基础厚1015

33、cm,上铺50mm厚砂垫层找平,中粗砂回填至管顶以上500mm。2.3.2照明设计本标段照明采用150W高压钠灯单侧布置,路灯高8m,纵向间距28m。道路照明按三级负荷设置电源,照明电源由沿道路设置道路照明专用箱变提供,考虑低压线路的电压降,供电半径约400m。设置专门的光控开关组合箱,采用多功能智能控制器,自动及人工控制相结合方式,在自动下可根据自然光照度和时钟自动开启和关闭。路灯采用电子或节能型电感整流器,减少整流器损耗,功率因数达到0.9以上。路灯供电用电力电缆穿管埋地敷设,埋设深度大于0.7m,与其它管线交叉时可适当调整埋深;穿越道路处,在路两端设置电缆手井,并采用热镀锌钢管连通。低压

34、系统的接地形式采用TN-S系统,采用漏电开关装置保障人身安全,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以及电缆的金属外皮均保护接地,照明灯具利用钢灯杆及灯座基础内的钢筋网,分别作防雷接闪器、引下线及接地体。接地电阻小于10欧姆。箱式变电站设环网式接地系统,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及防雷接地公用一套接地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第三章 路基(堤防)工程3.1土方明挖3.1.1说明(1)本章规定适用于本套施工图纸所示的土方明挖工程,包括各项永久工程和临时工程的基础开挖、清基、渠道和堤防填筑料料场、施工道路以及其他指明的土方明挖工程。其开挖工作内容包括:准备工作、场地清理、施工期排水、边坡观测、完工验收前的维护,以及将开

35、挖可利用或废弃的土方运至指定的堆放区并加以保护、处理等工作,并按环境保护要求对开挖边坡进行保护、治理等工作。(2)本章不包括膨胀性土、多年冻土等特殊地质特性的土方工程。3.1.2场地清理场地清理包括植被清理和表土清挖。其范围包括永久和临时工程、存弃渣场等施工用地需要清理的全部区域的地表。填方路基清除厚度不小于30cm。实际施工过程中当清至规定厚度时仍不满足要求时,应据实清除。清表厚度除满足前述要求之外,必须清至路床底部标高,即清至路面顶以下1.5m。清除的表土外运至弃土场,不得重新用于填筑路基。3.1.2.1植被清理(1)应清理开挖工程区域内的树根、杂草、垃圾、废渣及其它有碍物。清基开挖主要采

36、用机械进行施工,人工辅助进行修坡。1)陆上清基主要采用挖掘机开挖,推土机运土,人工辅助进行修坡;2)临水侧常水位以下采用反铲或抓斗式挖泥船开挖,局部滩地较高位置利用船机开槽进场。(2)主体工程施工场地地表的植被清理,须延伸至离施工图所示最大开挖边线或建筑物基础边线(或填筑坡脚线)外侧至少5m距离。(3)应注意保护清理区域附近的天然植被,严禁因施工不当造成清理区域附近林业资源的毁坏,以及对环境保护造成不良影响。(4)场地清理范围内,砍伐的成材或清理获得具有商业价值的材料应将其运到指定地点堆放。(5)凡属无价值可燃物,应尽快将其焚毁。在焚毁期间,应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6)凡属无法烧尽或严重影响环

37、境的清除物,必须运至指定地区进行掩埋,掩埋物不得妨碍自然排水或污染河川。3.1.2.2 表土的清挖、堆放和有机土壤的使用(1)表土系指含细根须、草本植物及覆盖草等植物的表层有机土壤,应按指示的表土开挖深度进行开挖,并将开挖的有机土壤运到指定地区堆放,防止土壤被冲刷流失。表土清挖可结合植被清理同步实施。(2)堆存的有机土壤应利用于工程的环境保护,应按区域环境整体规划合理使用有机土壤。3.1.3土方开挖3.1.3.1土方定义(1)本章所指土方系指人工填土、表土、黄土、砂土、淤泥、黏土、砾质土、砂砾石、松散坍塌体及软弱的全风化岩石,以及小于或等于0.7m3的孤石或岩块等,无需采用爆破技术而可直接使用

38、手工工具或土方机械开挖的全部材料。(2)土方明挖分为一般明挖、沟槽开挖。一般明挖系指在一般工作条件下,不需设临时支撑,进行的上述土方材料的大断面地面开挖,其开挖厚度在30cm以上的;沟槽开挖系指施工图纸标明的、并需运用小型土方开挖器具或人工进行的小断面局部开挖,或因排水需要进行的明沟明槽等临时开挖。3.1.3.2开挖区域的临时道路应按施工总布置进行场内交通道路布置,并结合施工开挖区的开挖方法和开挖运输机械的运行路线,规划好开挖区域的施工道路。3.1.3.3干地施工除特殊情况外,所有主体工程建筑物的基础开挖均应在干地进行施工。3.1.3.4雨季施工在雨季施工时,应有保证基础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的技

39、术措施,有效防止雨水冲刷边坡和侵蚀地基土壤。3.1.3.5校核测量开挖过程中,应经常校核测量开挖平面位置、水平标高、控制桩号、水准点和边坡坡度等是否符合施工图纸的要求。3.1.3.6临时边坡的稳定主体工程的临时开挖边坡,应按施工图纸所示进行开挖。严禁自行确定边坡坡度、且时间保留较长的临时边坡,经检查认为存在不安全因素时,应进行补充开挖和采取保护措施。3.1.3.7建筑物基础和路基岸坡开挖(1)土方明挖主要利用1m3反铲挖掘机机械开挖,其中基坑底部预留30cm及明沟排水需人工开挖修坡。土方开挖应从上至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严禁自下而上或采取倒悬的开挖方法,施工中应随时设定排水坡度,以避免在边坡面范

40、围内形成积水。(2)新老路基结合段填筑前须将旧路路基岸坡开挖成台阶状。台阶宽度不小于2.0m,最底部和最顶部一层台阶宽度不小于3.0m,并设2%向内倾斜的横坡。每级台阶高度最大不大于100cm,最小不小于30cm。在路基台阶开挖过程中应做好相应的临时排水设施。如果原路基土较湿,且短时间不宜排出,应在相应位置设置纵横排水盲沟,以保证路基内的水的顺畅排除。(3)基础开挖面上无永久排水设施时,应采取临时截、排水措施,以保证开挖面上无积水。(4)基础和边坡容易风化崩解的土层,开挖后应及时进行保护。(5)边坡的坡积物、残积物以及不能利用的原护坡结构、原堤顶路面结构和滑坡体等应进行开挖清理,并应在支护、填

41、筑或浇筑混凝土前完成。禁止边开挖边做其它作业。清除出的废料,应全部运出,并堆放在指定的场地。3.1.3.8弃土的堆置弃土必须运至弃渣场或指定的位置堆置。不允许在开挖范围的上侧弃土,必须在边坡上部堆置弃土时应确保开挖边坡的稳定。在冲沟内或沿河岸岸边弃土时,应防止山洪造成泥石流或引起河道堵塞。3.1.3.9机械开挖的边坡修整使用机械开挖土方时,实际施工的边坡坡度应适当留有修坡余量,再用人工修整,应满足施工图纸要求的坡度和平整度。3.1.3.10边坡面渗水排除在开挖边坡上遇有地下水渗流时,应在边坡修整和加固前,采取有效的疏导和保护措施。3.1.3.11边坡的护面和加固为防止修整后的开挖边坡遭受雨水冲

42、刷,边坡的护面和加固工作应在雨季前按施工图纸要求完成。冬季施工的开挖边坡修整及其护面和加固工作,宜在解冻后进行。3.1.3.12边坡安全的应急措施 土方明挖过程中,如出现裂缝和滑动迹象时,应立即暂停施工和采取应急抢救措施。同时应设置观测点,及时观测边坡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及形成观测报告。3.1.4施工期临时排水3.1.4.1临时性排水措施应在每项开挖工程开始前,尽可能结合永久性排水设施的布置,规划好开挖区域内外的临时性排水措施,提交相应的图纸和资料。3.1.4.2提前做好排水设施沿山坡开挖的工程,为保护其开挖边坡免受雨水冲刷,应在边坡开挖前,按施工图纸的要求开挖并完成边坡上部永久性山坡截水沟的

43、施工。对其上部未设置永久性山坡截水沟的边坡面,应加设临时性山坡截水沟,在边坡开挖前予以实施。3.1.4.3及时排除地面积水在场地开挖过程中,应做好临时性地面排水设施,保持必要的地面排水坡度、设置临时坑槽、使用机械排除积水以及开挖排水沟排走雨水和地面积水等。3.1.4.4保护永久建筑物和永久边坡免受冲刷土方开挖采取的临时排水措施,应注意保护已开挖的永久边坡面及附近建筑物及其基础免受冲刷和侵蚀破坏。3.1.4.5平凹地区开挖的排水在平地或凹地进行开挖作业时,应在开挖区周围设置挡水堤和开挖周边排水沟以及采取集水坑抽水等措施,阻止场外水流进入场地,并有效排除积水。3.1.4.6降低地下水位的排水措施(

44、1)对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基坑需要在旱地进行开挖时,可根据基坑的工程地质条件采用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2)采用挖掘机、铲运机、推土机等机械进行基坑开挖时,应保证地下水位降低至最低开挖面0.5m以下。(3)在基坑开挖期间,应对基坑及其周围受降低水位影响的地区进行地下水位和地面沉降观测。观测资料需进行记录,并汇总成报告。3.1.5开挖渣料利用和弃渣处理3.1.5.1可利用渣料专用于本工程应对开挖获得的可利用渣料进行统一规划,可利用渣料应专用于本工程永久和临时工程的填筑及场地平整等。3.1.5.2可利用渣料和弃置废渣应分类堆存进行工程开挖时,应将可利用渣料和弃置废渣分别运至指定地点分类堆存,堆存的渣料堆体应保持边坡稳定,并应设置良好的自由排水措施。3.1.5.3可利用渣料的保质措施对已确认的可用料,在开挖、装运、堆存和其它作业时,应采取合适的保质措施,保护可利用渣料免受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