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灌注桩.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247121 上传时间:2022-05-22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2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下灌注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水下灌注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下灌注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下灌注桩.doc(4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水下灌注桩.精品文档.水下灌注桩 Post By:2008-4-17 13:17:50 前些日子我们施工了不少水下灌注桩,可是在断开桩头后发现了很多的问题,现对各种问题列表让大家帮忙分析 第一:出现严重的砂浆层,厚度可达2米(不包括预留的桩头); 第二:在桩内部包裹着不同程度的黄砂,(黄砂特干净,就像是用水洗过); 第三:在桩内部包裹浅黄的泥浆; 第四:桩基里包裹着青色的水泥浆体; 第五:桩基周边石子多,内部泥浆多。第一:出现严重的砂浆层,厚度可达2米(不包括预留的桩头)答:桩投浮浆层2米是正常现象。第二:在桩内部包裹着不同程度的黄砂,(黄砂

2、特干净,就像是用水洗过)答:是在砼浇筑过程中个别车次砼出现比较严重的离析现象。第三:在桩内部包裹浅黄的泥浆答:施工方施工不当造成的,没有按照水下桩操作规范进行施工。第四:桩基里包裹着青色的水泥浆体第五:桩基周边石子多,内部泥浆多答:砼离析造成,减小塌落度,提高砼的和易性。我个人认为是:1、混凝土搅拌时间过短;2、混凝土坍落度过大及混凝土和易性不好,出现砂石分离;3、导管的提拔速度过快;4、拆导管时对导管的敲打导致间接振捣; 5、施工现场质量控制;6、混凝土质量控制不稳定;7、泥浆不够;8、护筒提拔时出现泥块下掉;9、地质问题,如沉降过快。如下具体的解决办法:1、调整合适砂率增强混凝土的和易性、

3、粘聚性; 2、延长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使现场混凝土质量均匀一致;3、进一步加强混凝土生产过程质量控制,逐车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和易性,不合格的混凝土严禁浇筑;4、与施工方,监理密切沟通、协作,及时解决现场出现的问题;如有更加好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希望留言参考!住宅现浇板裂缝控制技术措施 Post By:2007-11-6 10:02:04 1、总 则1.1 为防治现浇板裂缝,提高住宅工程质量,制定本措施。1.2 本措施适用衢州市区范围内的住宅工程,衢州市其它县(市、区)可参照执行。1.3 本技术措施应在贯彻国家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基础上配合执行。住宅工程的设计及施工中采用的工程技术文件、承包合同文

4、件的各项要求不应低于本措施的规定。1.4 住宅现浇板裂缝的防治,材料是基础,设计是前提,施工是关键,管理是保证。2、材 料2.1 现浇板钢筋应优先选用延性、韧性和可焊性较好的HPB235级和HRB335级热轧钢。2.2 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用砂、石子中的含泥量,含泥量应控制在2%以内,严禁使用细砂和泥砂。2.3 预拌混凝土可用粉煤灰等掺合料取代水泥,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掺合料用量不得大于水泥用量的20%;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的,掺合料用量不得大于水泥用量的15%。3、设 计3.1 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特殊条件下应采取在不规则处设置双层双向钢筋网片或暗梁的方法进行处理。3.2 屋面

5、板应设置保温、隔热层,保温层厚度应根据材料的参数进行热工计算,然后确定其厚度。3.3 刚性屋面防水层应按规范要求及屋面节点设计详图设置分格缝,分格缝内应嵌填密封防水材料。3.4 住宅建筑平面较为复杂或因工程需要建筑物长度超过规范规定的伸缩缝间距时,宜选用相应的结构计算软件进行砼楼板的温度应力分析,确定温度应力集中的部位,从而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楼板配筋时,应同时考虑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的影响因素。3.5 适当加大板厚,单向板板厚不小于1/30L,双向板不小于1/35L,且楼面板最小厚度不小于90mm,屋面板最小厚度不小于100mm。相邻现浇板的板厚不应相差30mm以上。3.6 现浇板配筋规定:(

6、1)现浇板配筋应按照“细筋密布”的原则进行设计。(2)现浇板应控制最小配筋率大于0.25%。(3)靠近山墙部位的板块宜配置双层双向钢筋网片。墙阳角处增设放射性钢筋。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应配置双层双向钢筋网片。(4)屋面板筋宜采用双层双向钢筋。(5)板厚大于120mm的现浇楼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3.7 住宅工程结构伸缩缝设置与砼构件保护层厚度应严格按照相应规范的规定执行。纵向长度较长(一般大于40m)的建筑物可采用后浇带的处理方法,或者可在房屋每隔20m左右在板的支座上(分户隔墙下)设缝处理。3.8 现浇板可通过添加适量的外加剂补偿砼收缩。3.9 当现浇楼板强度等级大于C30时

7、应优先使用高性能砼。3.10 现浇板的裂缝控制,应根据其建筑与结构的特征,采取结构加强与必要时释放应力的设计原则进行处理。3.11 现浇板设计中应进行裂缝控制计算,计算的裂缝宽度控制不大于0.2mm。3.12 跨度不均匀的连续板,板负筋长度应根据板负弯矩包络图确定板的负筋。4、施 工4.1 现浇板混凝土应严格按照配合比通知单施工并振捣密实,且不得漏振。4.2 现浇板钢筋的保护层及板厚应严格控制,板的负弯矩钢筋应设置通长钢筋马凳支撑,马凳间距不得小于1m。浇筑砼时应设跳板以免踩乱钢筋。4.3 现浇板中预埋管线应避免集中布置,预埋管径较粗时(应1/4板厚),管线必须设置在板厚中心位置;管线应尽量避

8、免立体交叉穿越,确需交叉时应采用布置线盒的方法处理,预埋管线处应采取增设钢筋网等加强措施。4.4 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采用薄膜、麻袋覆盖、浇水等养护的方法进行有效养护,使用商品砼的必须覆盖养护。4.5 商品砼的施工须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并且要根据商品砼的特点结合气候、温度等综合考虑砼的施工工序,砼振捣要密实,要制定防止砼产生裂缝的技术措施。施工现场可采用复振或二次抹面等措施,防止砼表面产生塑性裂缝。4.6 现浇板底模拆除时的砼强度应符合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4.3条的规定。4.7 在砼强度未达到1.2Mpa前,不得有踩踏行为,严禁在楼板上倾倒施

9、工材料的行为。4.8 严格控制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当施工荷载较大时,楼盖下应根据计算加设支撑。5、裂缝处理5.1 裂缝处理前:根据裂缝现象,应综合分析裂缝性质及发生的原因,并按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裂缝的处理,除应保证结构原有承载力外,尚应保证结构的整体性以及防水、抗渗性能。5.2 因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应首先采取控制房屋沉降的措施,然后再进行裂缝处理。5.3 因荷载而引起的裂缝,应根据砼结构加固技术规范或其他相关规范,通过加大楼板厚度,贴碳纤维或粘钢等加固措施进行加固。5.5 对于裂缝的处理一般应在设计的指导下,参照以下方法处理:(1)表面裂缝:可采用表面抹一层薄砂浆,或在裂缝表面涂

10、环氧胶泥,贴环氧玻璃布进行封闭处理。(2)缝宽小于0.3mm的,可采用灌水泥或化学浆的方法进行裂缝处理。(3)缝宽大于0.3mm的,可采用灌缝结合混凝土加固等措施进行裂缝处理。5.6 对重大结构性裂缝的加固补强处理方案,由设计单位提出方案,经建设单位组织专家论证后方可实施。6、管 理6.1 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环境温度及湿度的剧烈变化。6.2 工程投入使用后,不得任意开凿、损坏结构层;在楼板上堆放的物品重量不得超过设计荷载。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和防治 Post By:2007-11-6 9:48:31 混凝土裂缝一般可分为荷载和变形发展。荷载裂缝又可分为外荷载和荷

11、载次应力裂缝;变形裂缝也可分为材料自身变形裂缝和结构变形裂缝。本文所述的只是混凝土自身变形所产生的裂缝,也有学者称之为间接裂缝,而非其它裂缝。1概述1 1引言混凝土裂缝一般可分为荷载和变形发展。荷载裂缝又可分为外荷载和荷载次应力裂缝;变形裂缝也可分为材料自身变形裂缝和结构变形裂缝。本文所述的只是混凝土自身变形所产生的裂缝,也有学者称之为间接裂缝,而非其它裂缝。1 2国内概况在以前,混凝土裂缝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在工地现场搅拌、小车运送、料斗浇注形式的混凝土,只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的质量混凝土的搅拌和浇注以及成型、养护稍加控制,混凝土的裂缝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然而现在的混凝土为商品混凝土,混凝土原

12、材料质量控制、配合比计量控制以及混凝土搅拌、运送、泵送浇注的技术含量有了空前的提高,尽管混凝土的养护也做到了尽善尽美,混凝土的裂缝却变成了不可避免的事,真可谓没有不裂的混凝土。混凝土的裂缝已从特殊性转化为普遍性;从可以控制发展成不可控制已成为混凝土质量的通病,引起工程技术人员的普遍重视。深受其害的首先是露天混凝土结构,如城市桥梁,有害的腐蚀介质都是通过这些裂缝来侵蚀混凝土的;其次是房屋建筑的地下室以及地上结构屋面板、楼板和墙板,使其造成严重的渗漏。在房屋建筑中,虽然大多数混凝土的裂缝,并联不影响混凝土的结构强度,介随着住宅建筑的商品化,消费者对混凝土裂缝的投诉越来越多,因此受到住宅建筑开发商和

13、施工企业的高度重视。1 3国外概况裂缝所引起的混凝土耐久性问题,在美国引起轰动。1987年美国国家材料顾问委员会提交的报告报道大约253000座混凝土桥梁的桥面板,其中部分仅使用不到20年,由于混凝土裂缝已经导致不同程度地破坏,而且每年还将增加35000座。根据美国国家公路合作研究计划最近的检查结果表明,90年代美国混凝土桥面普遍转向使用更高强度的混凝土,但发现10万座混凝土桥面板是在混凝土浇筑后一个月内就出现了间隔1-3米的贯穿性裂缝。看来高强混凝土还是无济于事。研究还表明:这些结构物的设计、材料和施工都是符合现代技术发展水平的。对混凝土裂缝所引起的耐久性的重视,主要是由于经济因素,美国的一

14、些专家预计,修补和翻修现有基础设施的费用以10亿美元计。与投稿世额修补和翻修费用相比,研制抗菌素裂性能更好的混凝土,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而只需很少的维修费用,肯有更重要的意义。现在病历提出研制不裂缝、耐久性达到100年甚至更长的混凝土。2混凝土材料裂缝产生的原因2 1裂缝产生的原因受约束的混凝土,当温度、混凝土收缩等因素所产生的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被拉裂而产生裂缝。Rogalla等人在1995年普查了美国的混凝土桥面板后得到的结论是:一、混凝土收缩导致大部分裂缝。而不是由于混凝土硬化期交通荷载或振动作用;二、这些桥面板都是用高强混凝土制备,早期具有高弹模,因此在温度变化一定

15、或干缩量相同甘共苦时,产生较高的应力;更重要的是:混凝土的徐变对这种应力没有什么释放作用;三、高强混凝土通常水泥用量较大,因此收缩更大,早期水化时的温度更高;现今的水泥由于细长大、含较多的碱和C3S,就更容易导致开裂。从以上可以知道,导致混凝土的裂缝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收缩引起的。3 2混凝土收缩混凝土收缩包括:混凝土自收缩和混凝土干缩。混凝土自收缩主要是指在与外界绝湿的条件下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的干缩是在某些方面混凝土毛细孔中多余的水的蒸发所导致混凝土体积的缩小。不论是自收缩或干缩,还包括混凝土的化学收缩,这是我们以前已已知道的。那也什么是导致混凝土裂缝一发不可收拾的原因呢?其原因包括以下

16、几方面:221水泥性能对混凝土收缩的影响222外加剂对混凝土收缩的影响223混凝土硬化前的收缩2 3早强带来的后果为追求高效益,必须加快工程进展,往往要求混凝土早强,早强便混凝土水灰比减少,导致混凝土自收缩增大;早强使混凝土的早期弹性模量大大增加,大家知道混凝土收缩产生的拉应力与混凝土收缩量和弹性模式成正比,从而大大增加了因混凝土收缩所产生的拉应力。这对于脆性材料的混凝土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使本来能抵抗收缩所产生的拉应力的事实成为泡影,其结果混凝土只能被拉裂。3 4使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其它原因当然混凝土的裂缝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包括设计、材料、施工各个环节,这里不再详述。3防治裂缝技术措

17、施31水泥的选择32外加剂的选择 高性能外加剂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收缩率比。普通外加剂的收缩比为135%,那么高性能外加剂的收缩率比应小于等于100%。也就是说,添加外加剂的混凝土收缩性能起码要与普通混凝土相当,而不能低于普通混凝土。这里介绍一种高性能液体高效减水剂,其掺量为水泥用的2.5%的情况下,其减水率为25%,收缩率比仅为67%,也就是说掺加了高性能外加剂,其收缩值只是普通混凝土的67%。33掺合料的选择在混凝土中掺加抗裂性能好的活性掺合料,不仅可以降低水泥厂用量,减少混凝土收缩,耐用可以缓解混凝土早期开裂的危险性。因为掺加抗裂性能好的活性掺合料可以降低混凝土早期强度,减少混凝土的早期收缩

18、,从而缓解混凝土早期开裂的危险性。并能增进混凝土的后期强度。3.4施工措施在混凝土浇注成型后,应及时覆盖,避免水分蒸发。混凝土浇灌1-2小时后,有条件的工地可对混凝土二次复振,可提高混凝土强度5%-20%。据日本一些资料介绍,在气候条件不好的季节施工,可在楼板混凝土浇注后1小时左右再进行振捣,其用意是待混凝土沉缩一阶段后,再振捣将其裂纹消除。应该指出,根据最新的研究表明:良好的早期养护,对混凝土的强度极其密实性是和要的,然而过度的湿养护,对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具有副面影响。要获得具有良好抗裂性能的混凝土,只有适当的养护,才能使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不至于过高,从而能使早期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松驰性能,释放

19、混凝土早期收缩圈套而产生的强拉应力,同时能保持较多的未水化的水泥颗粒,使其具有良好的裂缝自愈能力。3.5构造措施4高性能混凝土4 1对以往防止混凝土裂缝技术措施的评价411级配混凝土412加密配筋混凝土413微膨胀混凝土414关于混凝土抗裂性能的评价方法我国现有的评价混凝土抗裂性能研究的试验方法有混凝土自由收缩试验方法限制膨胀试验方法。然而这两种试验方法对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抗裂性能的评价,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自由收缩试验方法,不能反映在约束状态下的混凝土应力状态下,才能达到补偿混凝土收缩的作用。到目前为此,我们认为评价混凝土抗裂性能的较好试验方法是评价塑性抗裂性能的平板试验和评价混凝土在约束

20、状态下的应力松驰性能的圆环试验方法。对这两种试验方法, 我们正在做进一步的试验研究,有关研究成果,将另行发表。防裂混凝土应向高性能混凝土方向发展,这是不言而喻的。根据防裂混凝土的特点,其发展方向如下:421具有高度体积稳定性的混凝土,即具有较小的收缩,达到在约束状态下的混凝土,其极限收缩所产生的拉应力小于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力,使混凝土自身具有抵抗开裂的能力。422具有较小的水化热,避免混凝土因内外温度梯度所产生的拉应力而拉裂混凝土。42防裂混凝土发展方向423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包括:很强的抗水渗透能力、抗氯离子渗透能力、抗硫酸盐腐蚀能力、抗碳化能力和抗冻能力。424向绿色混凝土方向发展。尽量减少

21、水泥用量,以减少因生产水泥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利用工业废料或城市废弃物,生产混凝土原材料,保护人类生存环境。4.3高性能混凝土下面介绍三种具有很强抗裂性能的高性能混凝土。431高性能补偿收缩混凝土高性能补偿收缩混凝土与普通微膨胀混凝土的多另是前者能补偿50%以上的收缩,而后者不能或只能补偿混凝土很小的收缩量;前者不会发生延误膨胀,而后者会发生延迟膨胀。这种高性能混凝土在施工中,可在100米内连续浇注混凝土,180米内只设加强带而不设后浇带,可大大提高施工速度,深受建设、设计和施工单位的欢迎。432纤维高性能混凝土纤维高聚物性能混凝土是采用高性能外加剂和高性能纤维拌制而成的,具有高抗裂性的高性能混

22、凝土。高性能外加剂的性能指标如本文中3。1所述,这时不再详述。CABR-FIBER高性能纤维,其性能指标如表达式所示。表达式:高性能纤维与美国杜拉纤维性能对比性能指标 CABR-FIBER高性能纤维 美国杜拉纤维抗拉强度(MPa) 1600 276弹性模量(MPa) 45000 3793我们对普通混凝土、微膨胀混凝土和纤维高性能混凝土的各种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对比试验原材料如表2所示,配合比如表3所示。对比试验内容包括抗压强度、避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和混凝土抗渗试验,结果见表4。表2:地比试验原材料选用材料名称 材料品种水泥 普通拉法基425#石子 碎卵石,最大粒径20mm砂子 河砂,细度模数

23、2.6外加剂 CABR-SF高性能外加剂;FDN高效减水剂纤维 CABR-FIBER高性能纤维膨胀剂 UEA天津表3:对比试验混凝土配合比类 型 试样编号 水泥(kg) UEA(kg) 纤维(kg) 石子(kg) 砂子(kg) 水灰比 外加剂品种 外加剂掺量(含固量)基准 R8-2-3 300 0 0 1138 759 0.67 _ 0FDN+UEA R8-10-3 276 24 0 1138 759 0.51 FDN 0.65%SF+纤维 R8-2-2 300 0 0.6 1138 759 0.51 CABR-SF 0.60%注:FDN+UEA表示掺FDN与UEA的混凝土;SF+纤维表示掺C

24、ABUSF与CABRFIBER纤维的混凝土。表4:对比试验结果统计类型 试样编号 龄期 养护条件 抗压强度MPa 劈拉强度MPa 抗折强度MPa 抗渗基准 R8-2-3 3 标养 17.3/100 0.70/100 EDN+UEA R8-10-3 3 标养 22.3/129 1.60/228 SF+纤维 R8-2-2 3 标养 33.1/191 2.06/294 基准 R8-2-3 7 标养 22.0/100 1.44/100 FDN+UEA R8-10-3 7 标养 29.6/135 2.29/159 SF+纤维 R8-2-2 7 标养 43.4/197 2.60/181 基准 R8-2-3

25、 28 标养 33.6/100 2.01/100 4.12/100 6MPa已涌透FDN+UEA R8-10-3 28 标养 48.9/146 2.12/105 4.50/109 4MPa已涌透SF+纤维 R8-2-2 28 标养 54.6/163 3.44/171 5.58/135 4MPa高度4-5mm从表中可以看出,纤维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比基准混凝土有很大的提高,R3和R7提高90%以上,R28提高60%以上。最值得注意的是纤维高性能混凝土能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这是其它任何混凝土所没有的。混凝土的28天劈拉和抗强度,比基准混凝土提高71%和35%,而微膨胀混凝土28天强度,只有抗

26、压强度有所提高,劈拉和抗折强度几乎没有提高。纤维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渗压力大大提高,而微膨胀混凝土的抗渗压力比基准混凝土没有提高。这说明纤维高性能混凝土具有很强的抗裂、抗渗和抗腐能力。433低收缩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补偿收缩混凝土、是混凝土生产微膨胀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而低收缩高性能混凝土是混凝土不产生微膨胀、靠减少自身的收缩来达到其高性能的。还有一点是低收缩高性能混凝土的早期弹性模量较低,这对于混凝土的防裂是非常有利的。低收缩高性能是混凝土的技术途径是:其一,大幅度减少水泥用量,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为200-250kg;其二,大掺量磨细活性矿物掺合料,达到总胶凝材料的30%-60%;其三,是低水

27、胶比,在0.25-0.35之间。其技术经济指标为:收缩:28天小于0.18mm/m抗压强度:1d、28d和180d分别为10MPa、5MPa、70MPa抗渗:大于S40混凝土绝热升温:小于550C抗冻:-15OC300次,强度、质量无损失碳化:无钢锈:无混凝土生产技术:略高于普通混凝土kinghan 于12 : 14 发表 已被浏览252次 评论(3) / 引用(0) 加入博采中心混凝土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其微观裂缝是本身物理力学性质决定的,但它的有害程度是可以控制的,有害程度的 回复 混凝土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其微观裂缝是本身物理力学性质决定的,但它的有害程度是可以控制的,有害程度的标准是根

28、据使用条件决定的。目前世界各国的规定不完全一致,但大致相同。如从结构耐久性要求、承载力要求及正常使用要求,最严格的允许裂缝宽度为0.1mm。近年来,许多国家已根据大量试验与泵送混凝土的经验将其放宽到0.2mm。当结构所处的环境正常,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无侵蚀介质,钢筋混凝土裂缝宽度可放宽至0.4mm;在湿气及土中为0.3mm;在海水及干湿交替中为0.15mm。沿钢筋的顺筋裂缝有害程度高,必须处理。 近年来预应力混凝土应用范围逐渐推广到更多的结构领域,如大跨超长、超厚及超静定框架结构,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提高至C50。在采用泵送条件下,其收缩与水化热大大增加,约束应力裂缝很难避免,张拉前开裂

29、,张拉后又不闭合,裂缝控制的难度更加困难。预应力结构裂缝允许宽度是严格的,预应力筋腐蚀属“应力腐蚀”并有可能脆性断裂,预兆性较小,裂缝扩展速度快。裂缝深度h与结构厚度H的关系如下:h0.1H表面裂缝;0.1Hh0.5H浅层裂缝;0.5Hh1.0H纵深裂缝;h=H贯穿裂缝。 应当尽量避免贯穿性及纵深裂缝,如出现该种裂缝应采取化学灌浆处理来保证强度,即贯缝抗拉强度必须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 匿名网友 | 2005年 03月18日 12 : 27 关于裂缝 回复 大家都知道,混凝土裂缝是带裂缝工作的。控制裂缝的目的就是控制其允许的范围内。谢谢这位朋友。 晓寒 | 2005年 03月18日 13 : 07

30、 我之见解 回复 我以为混凝土的裂缝原因是很多,但是关键的还是质量问题,其次是施工的问题,还有一些自然的因素和人为因素. 米粒 | 2005年 04月22日 16 : 27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基本常识2005年 02月11日根椐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SC3对混凝土外加剂的定义如下:在混凝土、砂浆、净浆搅拌和学,拌合时或在额外增加的拌合操作中掺加等于或少于水泥重量5%,使混凝土的正常性能得以按要求改性的一种产品。根椐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SC3对混凝土外加剂的定义如下:在混凝土、砂浆、净浆搅拌和学,拌合时或在额外增加的拌合操作中掺加等于或少于水泥重量5%,使混凝土的正常性能得以按要求改性的

31、一种产品。定义强调了两点:第一、 是掺量少于或等于水泥重量的5%,这就是说混凝土外加剂的掺量不得大于水泥重量的5%。根椐这一定义,其它掺量大于水泥重量5%的矿物掺合料不可以和外加剂混凝土为一谈。另外两点还须说明,一是膨胀剂和防冻剂的掺量虽然大于水泥重量的5%,但作为特殊情况已被列入GB807687外加剂分类范畴。二是根椐我国现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规定,用矿物掺合料代替部分水泥用量计算,外加剂的掺量应按胶结材料的总体用量计算。第二、 使混凝土的正常性能得以按要求改性的一种产品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正常的混凝土性能为什么要改性?结论只有一个,常态的混凝土性能,不一定能满足

32、设计或施工技术要求,这就需要或依靠外加剂对混凝土的改性。比如一条马路需要在浇筑后24小时通车,普通混凝土性能是无法满足的,但通过缓凝剂的掺入却掺入却完全可以使其实现。再比如,原来使用的一个C30的配合比每m3 混凝土水泥用量为400kg、用水量为200kg、水灰比为0.5、塌落度100mm,现在加入高效减水剂0.6%,在保持水灰比0.5和塌落度100mm的同等技术条件下,用水量降为160kg,水泥用量降为320kg,每m3 混凝土可节约水泥80kg,且大大降低了混凝土的水化热指数。通过对定义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应该掌握一个要点,混 凝 混凝土外加剂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它的掺入可以按要求改变混凝土

33、正常性能,这种改性包括了技术性能和经济性能两个方面。混凝土外加剂的生产,是因为混凝土必性的需要,混凝土外加剂的发展史;是和混凝土的发展史息息相关的。在某种程度上讲,混凝土外加剂在追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同时也推动了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一般国际上公认的混凝土第三次技术革命高强混凝土的诞生,其技术依托重心乃是高效减水剂的重大突破。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混凝土外加剂应推1898年的疏水剂和塑化剂,但到1910年才成为工业产品。而较大规模的发展始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当时美国以松香树脂为原料,首先研制出一种AE引气剂,由于解决了公路路面的抗冻问题曾风行一时。到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国外又研制出了以纸浆废液为主要材料的

34、M系减水剂,这咱外加剂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混凝土的可塑性,被誉主现代混凝土减水剂的开始。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日本和联邦德国先后推出了萘磺酸盐和三聚氯胺高效减水剂,从此外加剂对混凝土的改性技术进入了划时期。迄今为此,为满足高强度、大流态、保塑好的新型混凝土配制需要,多种被称为高性能减水剂的产品已逐渐露出头角。如羟基羧酸盐复合性高性能减水剂、高效保塌减水剂、高分子保塌减水剂,这些新型减水剂一般减水率都大于20%,且具有良好的保塑作用。但究其本质,主体材料仍为萘磺酸盐或三聚氯胺树脂。我国的混凝土处加剂起步较晚,1950年华北窑业公司研究所制出我国第一个外加剂产品,即长城牌引气剂。该产品首次应用于天津飞机

35、场跑道,使混凝土抗冻性、耐蚀性均有所提高,并在武汉长江大桥和其它水利工程中得以应用。在以后的二十多年中,我国的外加剂发展仍十分缓慢,除了别单位采用纸浆废液生产低品位的塑化剂,绝大部分工程都不使用减水剂,即是冬季施工防冻剂也都是以氯盐为主体材料的。直到1973年,受国际建筑技术和混凝土新型工艺的影响,在我国才推动了高效减水剂的研制和生产。由于染料工业中的扩散剂被成功的移植到混凝土减水剂行列,从此牵动了以煤焦尚未中各馏分,尤其是以萘及其同系物为主要原料所生产的减水剂获得迅速发展。19741976年国家建材院研制了以甲基萘、萘残油为主要原料的MF和建1两种高效减水剂。清华大学研制了以萘为原料的NF高

36、效减水剂、天津建材所研制了UNF、武汉冶金建研制了FDN,鉴于萘原料的缺乏,建材院研制了以蒽油为原料的AF减水剂。交航二局研制了以古马隆树脂为原料的CRS,于此同时,普通减水剂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1975年吉林开山屯化纤厂研制了木质素磺酸钙,广东造约厂也制成了同类产品。普通减水剂和高效减水剂的广泛生产,使复合外加剂相运而生。针对改变混凝土性能而言,复合外加剂具有更广阔的市场背景。各类工程所不同的技术要求,使复合生产厂家大有文章可作。具不完全统计,19731987年这十四年间,我国的外加剂厂已从廖廖无几发展到150多家,其中80%以上属复合厂家。而外加剂品种也从廖廖无几发展到16咱300多品牌,

37、这标志着我国外加剂行业已初具规措并趋于成熟。为了更加强化技术管理和规范市场,1987年我国首次颁布了自己的混凝土外加剂标准(GB807687);同时颁布的还有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命定和定义(GB807587);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807787)。这三个标准分别对混凝土外加剂从种类区分,技术指标和检验方法上作出了具体规定:现在GB807687已被GB807697代替。在以后的若干年里,我国又陆续颁布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88);混凝土防冻剂标准(JC47292);混凝土泵送剂标准(JC47392);混凝土膨胀剂(JC47698)等系列外加剂标准,这些标准都是我们在应

38、用外加剂时所必须熟悉的。按(GB807587)分类,混凝土外加剂按其主要功能可分为四类:1 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变性能的外加剂 :包括各种减水刘、引气剂和泵送剂等。2 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缓凝剂、早强剂、速凝剂等。3 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包括引气剂、防水剂、和阻锈剂等。4 改善混凝土其它性能外加剂:包括引气剂、膨胀剂、防冻剂、着色剂、防水剂和泵送剂等。按(GB807587)外加剂的命名和定义,外加剂可分为16个名称,其各自定义如下:1 普通减水剂:在混凝土塌落度基本相同条件下,能减少拌合用水量的外加剂;2 早强剂:加速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的外加剂;3 缓凝剂:延长混凝土

39、凝结时间的外加剂;4 引气剂:在搅拌混凝土过程能引入大量均匀分布,稳定而封闭的的微小气泡的外加剂;5 高效减水剂:在混凝土塌落基本相同条件下,能大幅度减少拌合物用水量的外加剂;6 早强减水剂:兼有早强和减水功能的减水剂;7 缓凝减水剂:兼有缓凝和减水功能的减水剂;8 引气减水剂:兼有引气和减水功能的外加剂;9 防水剂:能降低混凝土在静水压力下的透水性的外加剂;10 阻锈剂:能抑制或减轻混凝土中钢筋或其它预埋金属锈蚀的外加剂;11 加气剂:混凝土制备过程中因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气体,能使混凝土形成大量气孔的外加剂;12 膨胀剂:能使混凝土体积产生一定膨胀的外加剂;13 防冻剂:能使混凝土在负温下硬化

40、,并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足够防冻强度的外加剂;14 着色剂:能制备具有稳定色彩混凝土的外加剂;15 速凝剂:能使混凝土迅速硬化的外加剂;16 泵送剂:能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泵送性能的外加剂。在我们了解了各种外加剂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各类外加剂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还必须了解和掌握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88),该规范规定了各类外加剂的适用范围,并对各类外加剂的应用技术制定了基本规定和具体规定。基本规定:1 选择外加剂品种,应根椐使用外加剂的主要目的,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2 外加剂的掺量,应按其品种并根椐使用要求,施工条件,混凝土原材料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3 外加剂

41、的掺量(按固体计算),应以水泥重量的百分率表示,称量误差不应超过规定计量的2%。4 掺外加剂的混凝土所用的水泥,可采用硅酸、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火山灰、粉煤灰水泥。5 掺外加剂的混凝土所用的粗细骨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6 掺外加剂的配合比设计,可按JGJ552000规定执行。具体规定: 在混凝土工程中,可采用木质素磺酸盐类减水剂,多环芳香族磺酸盐类减水剂,水溶性树脂磺盐类减水剂,其它如腐蚀酸类减水剂。 减水剂可用于现浇预制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 普通减水剂宜用于日最低气温5以上施工的混凝土,不宜单独用于蒸养混凝土。 高效减水剂可用于日最低气温0以上施工的混凝土,并适用制

42、备大流动性混凝土,高强混凝土以及蒸养混凝土。 在用硬石膏或工业废料石膏作调凝剂的水泥中,掺用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时应先作水泥适应性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普通减水剂的适宜掺量为0.20.3%,随着气温的高低,掺量可适当增减,但不得大于0.5%,高效减水剂适宜掺量为0.5%0.7%,根椐工程需要可适当增减。 减水剂宜以溶液掺加,溶液中的水量应从拌合水量中扣除。 减水剂宜与拌合同时加入搅拌机内,用搅拌车输运混凝土时,可在卸料前加入搅拌车内,经搅拌均匀后出料。 掺减水剂的混凝土拌合物,自搅拌机卸出到浇注完毕这段时间内,浇注和振动方法与不掺减水剂的混凝土相同。 根椐工程需要,减水剂可与其它外加剂复合使用

43、,其掺量必须根椐试验确定。配制溶液时,如生产絮凝或沉淀等现象,应分别配制溶液并分别加入搅拌机内。 掺减水剂的混凝土采用自然养护时,应加强初期养护。掺高效减水剂的混凝土采用蒸气养护时,混凝土应具有必要的结构强度才能升温。蒸养制度通过试验确定。2、引气剂及引气减水剂一般规定 在混凝土工程中,可采用下列引气剂或引气剂减水剂;松香树脂类、烷基笨磺酸盐类、脂肪醇磺酸盐类、改性木质素磺酸盐类、烷基芳香基磺酸盐类,以及各类引气剂及减水剂组成的复合剂。 引气剂及引气减水剂,可用于抗冻混凝土、抗渗混凝土、抗硫酸盐混凝土、泌水严重的混凝土,贫灰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专座及对蚀面有要求的混凝土。 引气剂不宜用于蒸养混

44、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 抗冻融性要求高的混凝土,必须掺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其掺量应根椐混凝土的含气量要求通过试验确定。掺引气或引气减水剂的混凝土含气量不宜超过下列规定:掺引气剂及引气减水剂混凝土的含气量粗骨料最大粒径cm3 混凝土含气量(%)10 7.015 6.020 5.525 5.040 4.550 4.080 3.5150 3.0 引气剂及引气减水剂,应以溶液掺加,使用时加入拌合水中,溶液中的水量应从拌合水中扣除。 引气剂及引气减水剂配制溶液时,必须充分溶解,如产生絮凝或沉淀现象,应加热使其溶解后方可使用。 引气剂及其它外加剂复合使用时,配制溶液如产生絮凝或沉淀现象,应分别配制溶液并分

45、别加入搅拌机内。 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含气量,当材料或施工条件变化时,应相应增减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的掺量。 检验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的含气量,应在搅拌机出料口进行取样,并应考虑混凝土在运输和捱 动过程中含气量的损失。 引气剂及引气减水剂混凝土,必须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宜大于5min和小于3min,出料到浇注的停放时间不宜过长,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振动时间不宜超过20s。3 缓凝剂及缓凝减水剂一般规定: 混凝土工程中,可采用下列缓凝剂或缓凝减水剂,糖类、木质素磺酸盐类、羟基羧酸及其盐类、无机盐类和其它胺盐类。 缓凝剂及缓凝减水剂,可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炎热气候条件下施工的混凝土以及需长时间

46、停放或远距离运输的混凝土。 缓凝剂及缓凝减水剂不宜用于日最低气温5以下施工的混凝土,也不宜单独用于有早强要求的混凝土及蒸养混凝土。 柠檬酸,洒石酸甲钠等缓凝剂,不宜单独使用于水泥用量较低,水灰比较大的贫灰混凝土。 在用硬石膏或工业废石膏作调凝剂的水泥中掺用糖类缓凝剂时,应先作水泥适应性试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缓凝剂及缓凝减水剂的品种及掺量,应根椐混凝土的凝结时间、运输距离、停放时间、强度等要求来确定。一般缓凝剂的掺量应在0.1-0.3%之内,羟基羧酸盐类掺量在0.03-0.1%之间。 缓凝剂及缓凝减水剂,应以溶液掺加,溶液中的水量应从拌合水中扣除。难溶或不溶物较多时,使用时必须充分搅拌均匀。

47、缓凝剂或缓凝减水剂,可与其它外加剂复合使用,但须通过试验确定。配制溶液时,如产生絮凝或沉淀等现象,应分别配制溶液并分别加入搅拌机内。 掺缓凝剂及缓凝减水剂混凝土的浇注,振捣及养护,可与不掺外加剂的混凝土相同。但应在终凝后才能浇水养护,并避免早期局部集中荷载。4 早强剂及早强减水剂一般规定 在混凝土工程中,可采用下列早强剂;氯盐类、硫酸盐类、有机胺类、甲酸盐类。 早强及早强减水剂,可用于蒸养混凝土及常温、低温和负温(最低气温不得低于5)条件下施工的有早强或防浆要求的混凝土工程。 在下列结构中不得在钢筋混凝土中用氯盐,含氯盐的复合早强剂及早强减水剂。相对湿度大于80%环境中使用的结构,处于水位升降部位的结构,露天结构或经常受水淋的结构,经常处于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