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226981 上传时间:2022-05-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精品文档.毕业设计(论文)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韩小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

2、了谢意。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作者签名: 日 期: 本人声明 我声明,本论文及其研究工作是由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在完成论文时所利用的一切资料均已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作者:签字: 时间: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韩小龙 指导

3、老师:李博豪摘 要我国的商业银行开展风险管理的时间还不算长,所以有很多问题与对策需要探讨与研究。文章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很多种类与情况,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所取得的进步予以肯定以及对建设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具体操作模式进行了介绍,并介绍了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先进方法和手段,这使本篇论文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提供技术性支持。通过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比较,发现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主要存在很多问题。本论文还为此提出许多见解与解决方法。通过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使人们对于信用风险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与关注,同时,也能进一步明白我们如何更好地降低不必要

4、的信用风险而更高地获得风险调整收益。关键词:市场风险,信用风险,风险最小化Study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redit risk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Author:Han Xiaolong Tutor : Li BohaoAbstract The thesis introduces you to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credit risk management. Chinas c

5、ommercial banks to develop risk management is not a very long time, so there are a lot of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need to explore and research.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ny types and circumstances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credit risk, affirmed the progress made by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cred

6、it risk management as well as the specific mode of ope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Bank Credit Risk Management, and commercial bank credit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dvanced risk management methods and tools, which makes this thesis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credit risk manage

7、ment issues. By comparison with th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in terms of credit risk management. The paper also put forth many insights and solutions. Through the study of Chinas commercial

8、banks credit risk for credit risk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and interest, but also to further understand how to better reduce unnecessary credit risk and higher risk-adjusted returns.Key word:credit risk ,information disclosure,establishment,specific mode目 录1绪论11.1 信用风险的研究背景及目的11.2研究的目的和必要性11.3国内外研究现

9、状21.4研究的内容和想法32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相关理论42.1信用风险的含义42.2信用风险的形成原因42.3信用风险的主要类别52.3.1信用价差风险52.3.2工商贷款信用风险工商贷款信用风险52.3.3消费者贷款信用风险52.4信用风险的主要特征63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73.1我国经济特点导致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73.2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进入模型化,专业化阶段74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形成原因84.1特定体制下信用观念淡薄84.2 缺乏良好的法律环境84.3 企业改制的不规范影响信贷资产质量,造成信用风险95巴塞尔新资本协议105.1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含义105.2巴

10、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105.2.1银行建立自己的内部风险评估机制105.2.2加大对银行监管的力度105.2.3市场对银行业的约束115.3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意义116针对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给出的建议126.1 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改进风险管理的体系126.1.1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人员等许多的风险管理体系126.1.2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纵向式审贷体制126.2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的内部评价体系。126.3建立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126.4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标准,确保数据资料的真实性13结语14致 谢15参考文献161绪论1.1 信用风险的研究背景及目的 本文主要讨论我

11、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的研究和存在的问题。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分析与管理,英文是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Analysis and Management。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过程中,主要面临着信用风险、国家及转移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等风险。其中,信用风险无疑是最重要的风险。信用风险可定义为银行的借款人或交易对象不能按事先达成的协议履行义务的潜在可能性。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将信用风险限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而获得最高的风险调整收益。随着我国资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和金融业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内银行业面临着参与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在金融全球化的新形式

12、下,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经验,强化信用风险管理,开发适用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显然,在金融业日益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和风险度量模型的研究,缩小与国外同行的差距,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工作。了解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的相关问题与研究,从而熟悉商业银行的信用有关方面的知识从而明白更多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评估以及对应的实行方案,扩充自己对于商业银行的知识面让自己更好地揭示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及建议。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中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风险形式之一,它是现代经济体(特别是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主要风险

13、。信用风险直接影响到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和经济发展,甚至影响整个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协调发展。近些年来,随着国际金融市场迅猛地发展,国际间汇率、利率的波动性日益显著,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蔓延,银行业的经营发展环境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1.2研究的目的和必要性研究信用风险的必要性,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是必须要面对的风险之一,哪个银行都不能逃避。正因为如此如何降低商业银行经营的信用风险成为一大要提。这正正显得信用风险的重要性。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曾说过“银行之所以对现代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一大原因就在于他们愿意承担风险”。美国著名银行家爱德华费拉斯也曾指出“银行是因为

14、承担风险而盈利,是因为没有有效管理风险而亏本”。1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就不难看出,没有很好的管理风险能力,银行的生存能力就要受到质疑。也由此可见,商业银行的核心能力就是管理信用风险的能力,因为信用风险管理好了,银行能顺利的运行,获得自己应得的利润;管理不好,亏本是自然严重时甚至是银行倒闭也是有可能的。所以说风险管理是银行的价值所在。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金融的全球化及金融市场波动性的加剧,各国商业银行都面临着较大的金融风险,尤其是近二、三十年,诸如巴林银行倒闭等。121世纪是经济、金融全球化的世纪,金融开放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与此同时,金融的全球化趋势加剧的波动性使商业银行业面临的信

15、用风险进一步加大.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起步相对较晚,对信用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信用风险管理技术手段与发达国家银行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出台,如何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问题。11.3国内外研究现状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对历史数据的积累刚刚起步,加强信用风险度量应加强对企业当前状态的评估和对未来的预测,同时,针对目前国内企业普遍存在财务数据滞后且可信度低的状况,必须加强非财务因素对信用风险的影响的度量。我国商业银行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向运用内部模型度量信用风险过渡。据资料分析,全国银行货币及银行法(18631964)是美国银行史上第一个

16、主要联邦法;1933年银行业法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与证券承销;在格拉斯-斯蒂尔法下创立FDIC,银行控股公司法和修改法案(1995年、1996年、1970年);银行合并法及其修改法案(1960和1966) ; 1986年消费者信贷保护法;1974年平等信贷机会法;1977年再投资法;1987年颁布银行业竞争公平法;1991年储蓄真相法;1980年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加思-圣占曼存款机构法;1997年银行破产和银行业公平竞争法;1989年金融机构改革、复兴和加强法;1992年美国财政部提议的改革法;1991年FDIC(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17、 Corporation,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改进法;1984年瑞格尔-尼尔跨州银行和分业效率法和瑞格尔社区发展和管制改革法。2通过这些银行法的建设,美国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银行法的建设为金融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1.4研究的内容和想法在国内外的众多数据的相比与参考之下,我国商业银行法制建设很不完善。1986年1月7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1993年12月25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1994年8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金融机构管理规定;1994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考核暂行办法。我们都知道,我国的资本市

18、场发展并不发达,这就意味着对银行的贷款依赖程度很高,从银行贷款是企业常见的一种融资方式。不论国内国外,这种现象都不足为奇。同时这也是银行发展的一种动力,银行要想健康、平稳发展,但有着这些业务的往来,风险就应运而生。信用风险也在贷款中潜伏着。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一旦银行的风险管理不合格,那么银行在进行信贷业务时,承担了信贷者的投资风险、市场风险还有宏观风险。在世界银行对全球银行危机的研究表明,导致银行破产的最常见的原因就是信用风险。客户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按合同偿还本息造成银行的巨大损失。一个客户可能不能造成致命损失,但是多个客户就难以想象后果。所以研究信用风险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分析并归纳了发达国家在

19、建立社会信用管理体系过程中积累的主要经验和成功做法,同时对发展中国家建立本国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实践进行了介绍,就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信用管理体系提出政策建议。2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相关理论2.1信用风险的含义什么叫信用风险?其实信用风险的定义很广泛。所谓“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者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者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使其实际收益偏离预期收益,从而导致遭受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的可能性。信用风险包括两中形式:一种是违约风险,一种是结算风险。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

20、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可以针对个人来说、也可针对企业来说。结算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结算过程中,一方支付了合同资金但另一方却违约的风险。常在外汇交易中出现。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中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风险形式之一,它是现代经济体(特别是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主要风险。3信用风险直接影响到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和经济发展,甚至影响整个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协调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主要是由商业银行资产和表外业务的收益和损失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根据新巴塞尔协议的分类,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各种风险之间虽

21、然相互独立,但有时候也是可相互转化的。其中伴随着借贷行为产生的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每个银行所要必须面对的风险之一,所以如何有效地降低信用风险成为每个银行地必经之路。2.2信用风险的形成原因 目前我国银行风险的形成原因有很多,其中有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与金融风暴。还有我国个定体制下信用观念淡薄;缺乏良好的法律环境;不同力量之间的博弈等等众多的原因。然而这些信用风险形成的原因是无法消除的。本文将重点描述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的形成原因。2.3信用风险的主要类别2.3.1信用价差风险 银行持有大量的信用敏感性资产,在利率市场化的国家,这些资产其收益率(或价格)与资产的信用质量有密切的联系。由于信用敏感性资

22、产的信用级别恶化而使其与无风险资产之间的信用价差扩大,从而导致该资产价格下降,使商业银行蒙受损失的风险称为信用价差风险。在发达国家的实践中,商业银行往往是通过利用信用衍生产品,比如买入信用价差看跌期权来管理此类风险。但在我国,由于利率还未有市场化,许多信用敏感性资产缺乏二级交易市场,因此信用价差风险还处于隐蔽的状态,也无法利用信用衍生产品加以管理。2.3.2工商贷款信用风险工商贷款信用风险 工商贷款信用风险工商贷款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信用风险。商业银行在接到贷款申请时,通常根据“5C”法对申请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实行“审贷岗位分离”和贷款“三查”制度,对

23、借款人的资信状况进行全程监控。根据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信用风险的管理,商业银行还可以借鉴和引进外部信用评级机构的信用评估信息和方法,鼓励有条件的商业银行建立内部评级模型。但在我国目前,由于行政性干预仍然存在,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尚未健全,可以利用的外部评级信息十分缺乏,银行内部的数据资料还很不充分等原因,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的管理还比较落后,这也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比例长期居于较高的水平。32.3.3消费者贷款信用风险 消费者贷款主要包括房屋与汽车按揭贷款、助学贷款、投资贷款,信用卡贷款等。因为客户因个人和家庭的财务状况很容易受到疾病、失业、灾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急剧改变,

24、因此消费者贷款的违约率通常要高于工商业贷款。 发达国家对消费者信用风险的控制实行“先分散,再集中”的原则,即在对消费者资信进行详尽调查的基础上,决定是否是款,并尽量做到贷款的分散化;一俟贷款发放发后,再根据贷款的期限、利率、抵押物等其他条件,将性质类似的贷款集中起来,实行证券化,向二级市场出售,从而达到防范和转移信用风险的目的。但在我国,由于缺乏可靠的消费者征信数据的和贷数二级市场,目前的信用风险管理只是单纯地依赖银行对抵押物的控制。2.4信用风险的主要特征2.4.1信用风险具有客观性 信用风险具有客观性,简单来讲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信用风险是必然发生的,没有人能够阻止与防治它的发生。每一

25、笔交易或业务都伴随着信用风险的发生。也可以这样说,只要有信贷行为,就必然有信用风险的产生。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商业银行只能通过加强风险管理减少信用风险发生的概率,而不能消除信用风险。42.4.2信用风险具有可控性 虽然信用风险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是必然的。但是我们可以掌控它。可以人为地去降低它。降低信用风险所产生的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这个是我们唯一可以做的。而这个也是商业银行进行所有业务时所必须考虑的一个重大要素。虽然我国的金融市场不太发达,市场能够提供的有效信息有限,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松对信用风险的控制。42.4.3信用风险具有相关性 信用风险具有相关性。某些情况这个会像病毒传染那样发生。一个

26、或少数信用主体经营困难或破产就会导致信用链条的中断和整个信用秩序的紊乱。雷曼公司破产导致金融海啸的到来就很好地解释信用风险的传染性。同一时间或经济活动对不同行为主体会产生不同的后果。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不仅与自身的经济活动及决策相关,还受服务对象的经济行为决策和活动效率的影响。所以银行要放开视野,在进行业务的同事也要把整个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要素结合起来。43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3.1我国经济特点导致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 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直接金融市场发展势头迅猛。随着资本市场的扩张和直接金融工具的发展,中小企业进入金融市场变得更为容易,银行作为融资中介的地位下降

27、,企业融资出现了“脱媒”现象。但是,由于发展中经济具有“追赶型经济”的特点,其目标是经济高速、稳定增长和产业结构高级化,背景是市场机制不健全和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在发展的初期阶段,选择银行主导型而不是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制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银行融资将仍是企业筹措资金的主要方式,银行体系面临的风险将是我国金融风险的主要构成要素。深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问题,不仅是商业银行作为微观金融主体进行内部管理的自主行为,从全局上看也是防范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导致银行信用体系和支付体系崩溃、引发货币危机、股市暴跌和金融危机的需要。3.2我国商业银

28、行的信用风险管理进入模型化,专业化阶段 时代的快速发展,银行数据库的建立和金融计量模型的发展使我国商业银行开始探索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风险管理也进入模型化和专业化的阶段。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仍处在积极探索阶段,但很多银行都已经开始尝试建立自己的违约企业数据库和风险度量模型,这是一个重大的有益的尝试。3这也说明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越来越全面也越来越完善。4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形成原因4.1特定体制下信用观念淡薄 以前我国长期没有信用风险的管理意识。并对商业信用采取否定甚至取缔的态度。在这种管理制度下,各经营单位不是独立的经济主体,只要按既定的计划执行即可,相互之间不需要进

29、行横向的经济往来,也不需要信用关系。相应地,银行信用活动只是国家计划的附属物,并不体现信用关系。信贷资金不再是一种稀缺的资源,而是可以无限自由供给的分配物品。三十年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造成了整个社会信用观念淡薄、信用基础脆弱的局面,也必然使银行的信用活动包含了大量的风险。5尽管我国商业银行都建立和完善了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但其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还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这一点与西方发达国家政府不能直接干预企业和商业银行的日常运作的模式大 为不同。各级政府为了树立政绩,总是通过种种形式对当地商业银行施加影响,引导银行资金流向。这种干预导致的风险在银行风险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4.2 缺乏良

30、好的法律环境 法律对当事人具有最强的约束力,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 权大于法” 、 公民法律意识淡薄、司法腐败、 法官素质 较差等种种原因,致使法律的威力和威信大打折扣。在企业改制过程 中,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以牺牲银行债权为代价,违规操作,将企业改革的成本转嫁给银行。这种破坏银企之间固有的信用关系、 契约关系的行为,扭曲了银行信用。此外,银行在维权过程中壁垒重重,地方保护主义、本位主义从中作祟,对破坏银行信用的行为没有形成高压严打 的态势。而且,法院在执法过程中也存在执法难的现象。6 法律制度不健全,银行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根据现行法律,公司法人和股东只承担有限责任,使得公司股东尤其是控股股东滥

31、用有限责任,逃避债务,大股东占用资金等现象比比皆是。然而,这种行为被追究的少之又少。违法成本过低,产生极强的模仿效应,如此恶性循环。这一切都表明整个社会都缺乏良好的法制观念,给银行信用风险的产生带来极大的隐患,加剧了银行信用风险。 4.3 企业改制的不规范影响信贷资产质量,造成信用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依靠对企业贷款的利息收入,但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商业银行贷款成了国有企业维持生存的重要手段,信贷资产质量恶化,风险增加。同时,我国正对国有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在给其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风险。一些企业钻政策空子,拖欠甚至逃废银行贷款,给银行带

32、来大量的坏帐、呆帐。此风险已成为中国银行业最突出的金融风险。5巴塞尔新资本协议5.1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含义 全称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由巴塞尔银行委员会制定,于在2004年6月26日发布。新资本协议以国际活跃银行的实践为基础,详细地阐述了监管当局对银行集团的风险监管思想,同时新资本协议通过对商业银行计算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和操作风险加权资产的规范,来约束商业银行内部建立完整而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以达到保证全球银行体系稳健经营的目的。根据新资本协议的初衷,资本要求与风险管理紧密相联。新资本协议作为一个完整的银行业资本充足率监管框架,由三大支柱组成:一是最低资本要求;二是监管当局

33、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督检查(外部监管);三是银行业必须满足的信息披露要求(市场约束)。65.2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5.2.1银行建立自己的内部风险评估机制 运用自己的内部评级系统,决定自己对资本的需求。但这一定要在严格的监管之下进行。另外,委员会提出了一个统一的方案,即“标准化方案”,建议各银行借用外部评级机构特别是专业评级机构对贷款企业进行评级,根据评级决定银行面临的风险有多大,并为此准备多少的风险准备金。一些企业在贷款时,由于没有经过担保和抵押,在发生财务危机时会在还款方面发生困难。通过评级银行可以降低自己的风险,事先预备相应的准备金。5.2.2加大对银行监管的力度 监管者通过监测决定银

34、行内部能否合理运行,并对其提出改进的方案。监管约束第一次被纳入资本框架之中。基本原则是要求监管机构应该根据银行的风险状况和外部经营环境,保持高于最低水平的资本充足率,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有严格的控制,确保银行有严格的内部体制,有效管理自己的资本需求。银行应参照其承担风险的大小,建立起关于资本充足整体状况的内部评价机制,并制定维持资本充足水平的战略;同时监管者有责任为银行提供每个单独项目的监管。5.2.3市场对银行业的约束要求银行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使外界对它的财务、管理等有更好的了解。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一次引入了市场约束机制,让市场力量来促使银行稳健、高效地经营以及保持充足的资本水平。稳健的、经营

35、良好的银行可以以更为有利的价格和条件从投资者、债权人、存款人及其他交易对手那里获得资金,而风险程度高的银行在市场中则处于不利地位,它们必须支付更高的风险溢价、提供额外的担保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市场的奖惩机制有利于促使银行更有效地分配资金和控制风险。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市场对金融体系的安全进行监管,也就是要求银行提供及时、可靠、全面、准确的信息,以便市场参与者据此作出判断。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银行应及时公开披露包括资本结构、风险敞口、资本充足比率、对资本的内部评价机制以及风险管理战略等在内的信息。5.3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意义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出台使我国从明确法律风险的表现形式、

36、引导商业银行完善管理法律风险的组织结构以及推动商业银行开发管理法律风险的技术和方法等三个方面入手,初步建立起法律风险监管制度。同时使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借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现金监管理念和风险管理经验。从而更好地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体系。6针对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给出的建议6.1 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改进风险管理的体系6.1.1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人员等许多的风险管理体系这保证了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使风险管理部门可以确定风险限额在各条业务线上的分配方法及分配标准,有效的规避信用风险带来的不良状况。实现对业务对象的评级,授信与银行业务的有机结合。6建立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是重中之重。6

37、.1.2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纵向式审贷体制以产品和客户为导向,对各部门实行风险管理,形成矩阵式管理,从整体上把握,对整个银行进行监控,实现风险管理效率与价值的最大化。66.2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的内部评价体系。988年出台的巴塞尔协议标志着风险管理时代的确立。1999年和2001年先后公布的新巴塞尔协议则着重强调最低资本金要求,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约束三大核心要素。新协议仍然坚持资本充足率这一核心,但扩展了计算信用风险的处理方法:标准法和内部法。巴塞尔委员会认为,使用内部评级法计算信用风险将比使用标准法减少2o30的监管成本,因此推荐内部法。6但由于我国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系统不够完善,国外

38、知名评级机构又缺乏对我国市场的了解,实施内部法有一定困难。随着国外大型银行的抢滩,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尽快对风险进行量化管理,完善客户评级体系,加大监管力度。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并依据国内具体情况开发新模型和工具。66.3建立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立起全面的风险管理的模式。商业银行应将信用风险和其他风险以及各种金融资产与金融资产组合中包含的这些风险都纳入到风险管理体系中,依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核算并根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进行控制和管理。其次要构建完善独立的、纵向式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应逐步建立董事会管理下的风险管理纵向架构,来适应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变化和新环境下发展的需要。6.4提高信息披露

39、的质量标准,确保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因为信用评级主要根据的是公开披露的信息资料,评级对象能否适应外部环境和发挥内在优势最终都集中在公司的财务状况上。因此,财务因素分析在评级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而我国目前资本市场上伪造、编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表现象非常严重,这必然会影响评级事业的健康发展。3因此,必须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标准,在制度上保证企业不得不将真实的数字告知银行并由此获得一个没有水分的信用级别。另外,银行评级人员也要提高识别真假数据的基本功,要培养自己“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能力,提高评级水平。结语综上所述我国的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在不断地提高,而信用风险又是所有风险的最为

40、基础、最为重要的风险。虽然信用风险管理是一个古来的研究话题,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它又增添了许多新的内涵。从银行的长久发展来看,借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可以有效地帮助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更好地完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找出信用风险问题的所在是很有必要的。从上文中信用风险的现状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遗留下了很多问题。许多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与改善。随着商业银行商业化改革不断地深入,商业银行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而相关监督机构也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逐步加强和完善了。虽然已经在降低信用风险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还需要

41、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信用风险管理体制,以使我国的银行业能够有效防范信用风险的冲击并不断发展壮大。致 谢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李博豪老师对该论文从选题,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予细心指引与教导,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这片论文的每个实际细节和每个数据,都离不开你的细心指导。还有在大学这几年的学习中,每个教科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侮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终生学习的楷模,对于每一个教与我知识的老师们表示深厚的谢意。我还要感谢我的导师张辛勤,谢谢您!还有,我要感谢我的实习指导老师,在我们实习的这段时间了,您应该没有为我们少操心吧?真心的谢谢您!

42、各位老师与导师们的高深精湛的造诣与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们,从遥远的家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是你们和我共同维系着彼此之间兄弟般的感情,维系着寝室那份家的融洽。四年了,仿佛就在昨天。四年里,我们没有红过脸,没有吵过嘴,没有发生上大学前所担心的任何不开心的事情。只是今后大家就难得再聚在一起吃每年元旦那顿饭了吧,没关系,各奔前程,大家珍重。这四年中还得到众多老师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此,谨向老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感谢。参考文献1刘芳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金融与经济 2005年2 金晓杨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全国商情 2006年3 夏红芳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与管理研究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年4 石晓军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模型实证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年5 镇六平,蔡三锐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6 张吉光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6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