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及防治.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222232 上传时间:2022-05-22 格式:DOC 页数:133 大小:4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及防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及防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及防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及防治.doc(13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及防治.精品文档. 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 的特征及防治目录1.西府海棠-42.水杉-73.月季-84.小叶栀子-125.火棘-176.洒金山湖-197.龙柏-198.杏树-209.红枫-2110. 牡丹-2211. 琵琶-2312. 紫薇-2413. 大叶六道木-2614. 金银木-2715. 金丝桃-2816. 红叶石楠-2917. 大叶黄杨-3018. 结香-3419. 黄刺玫-3420. 枫杨-3521. 五角枫-3622. 海桐-3723. 臭椿-3824. 桂花-4125. 鸡爪槭-4226. 凌霄-4227. 棕榈

2、-4528. 含笑-4729. 红瑞木 -4830. 广玉兰、白玉兰-5031. 法国冬青-5132. 腊梅-5233. 白蜡-5234. 丝绵木-5535. 麦冬草-5636. 大花蕙兰-5737. 葱兰-5838. 爬山虎-5939. 迎春-6040. 连翘-6241. 日本晚樱-6342. 银杏树-6443. 香樟-6744. 重阳木-7045. 杨树-7146. 女贞-7247. 构骨-7748. 竹子-7749. 紫荆-7850. 丁香-7951. 杜仲-8152. 喜树-8253. 凤尾兰-8354. 红叶李-8555. 扶芳藤-8856. 侧柏-8957. 雪松-9158. 玉簪

3、-9459. 铺地柏-9660. 麻叶绣线菊-9761. 石榴-9862. 紫藤-10763. 柳树-10964. 悬铃木-11465. 黄山栾-11566. 楸树-11567. 国槐-11668. 巨紫荆-11969. 碧桃-12170. 梅花-12271. 鸢尾-12272. 酢浆草-12373. 万寿菊-12474. 枇杷-12775. 花叶蔓长春-13276. 木槿-13277. 夹竹桃-13378. 紫露草-13379. 珊瑚朴-13480. 乌桕-138 西府海棠西府海棠,学名MalusmicromalusMakino,别名小果海棠,属蔷薇科苹果属。西府海棠树姿优美,但近几年来,因

4、其病虫害发生较重,故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受到了一定制约。一、褐边绿刺蛾幼虫 褐边绿刺蛾学名为Latoiaconsocia(Walker.),属鳞翅目,刺蛾科,别名绿刺蛾、青刺蛾等,分布地域广泛。防治方法:1、秋冬季人工挖虫茧烧毁。幼虫群集为害时,摘除虫叶,人工捕杀幼虫,捕杀时注意幼虫毒毛。2、在成虫发生期,利用灯光诱杀成虫。幼虫3龄前选用生物或仿生农药,如可施用Bt可湿性粉剂500至700倍液、1.2苦烟乳油800至 1000倍液等。幼虫大面积发生,可喷施20速灭杀丁2000至3000倍液、2.5敌杀死1500至20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3、保护天敌,如刺蛾紫姬蜂、螳螂、蝽等。二、桃红颈天牛幼

5、虫 桃红颈天牛学名为Aromiabungii(Faldermann),属鞘翅目,天牛科,别名红颈天牛、水牛、铁炮虫、木花等。防治方法:1、成虫羽化前期,喷施8绿色威雷300至400倍液,杀灭成虫。在树干下距地面5至10厘米处打洞,洞径0.8至1.0厘米,深3.0至5.0 厘米,洞口稍高,以防止药剂流出。每株按每胸径1厘米注入药量为1亳升,注入40氧化乐果乳油或6吡虫啉乳剂,然后用泥封住。2、保护啄木鸟等天敌。 三、角斑古毒蛾过冬幼虫角斑古毒蛾学名为Orgyiagonostigma(Linnaeus.),属于鳞翅目,毒蛾科,又名角斑台毒蛾、杨白纹毒蛾、核桃古毒蛾等。国内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以及河

6、南、甘肃和江苏等地。防治方法: 1、人工采卵摘除。利用雄成虫的趋光性,灯光诱杀雄成虫,减少雌雄交尾机会,降低幼虫孵化率。 2、幼虫初期喷施20的除虫脲悬浮剂5000至8000倍液,或20米满乳油1500至2000倍液防治。 3、可利用追寄蝇、小蜂、小茧蜂、姬蜂等天敌进行防治。四、桑天牛成虫 桑天牛学名为Apriponagermari(Hope.),属鞘翅目,天牛科,分布在华中、华东、华南、西南、华北及东北等地。 防治方法: 1、成虫发生期结合防治其他害虫,在补充营养的桑科植物上喷洒50辛硫磷乳油1500至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000至3000倍液等杀虫剂。成虫发生期,检查枝干上有无产

7、卵伤口或虫粪排出。刺杀木质部内的幼虫,找到新鲜排粪孔用细铁丝插入,向下刺到隧道端,反复几次可刺死幼虫。可用树干注射机,注入40氧化乐果乳油、5吡虫啉乳剂或6啶虫脒乳剂等内吸杀虫剂,用量按树木每胸径1厘米注入药量1毫升为宜。 2、保护天敌,如桑天牛长尾啮小蜂和捕食幼虫的啄木鸟等。五、舞毒蛾幼虫 舞毒蛾学名为Lymantriadispar(Linna.),别名柿毛虫、秋千毛虫等,属鳞翅目、毒蛾科。 防治方法:1、舞毒蛾卵期很长,秋、冬季节摘卵、刮卵块是常用的措施之一。 2、利用成虫趋光性,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幼虫发生期,利用其昼伏夜出习性,于树干胸高处涂1:20的阿维菌素机油药环,环宽略小于直径,

8、或绑菊酯类毒绳。幼虫在3龄前,用1.8阿维菌素类4000倍液或1.2苦烟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均有良好防治效果。六、梨冠网蝽若虫梨冠网蝽学名为Stephanitisnashi(EsakietTakeya),别名为梨军配虫、梨网蝽,俗名花编虫,属半翅目,网蝽科。防治方法: 1、重点防治时期应放在越冬代至第一代若虫期。冬春季清除绿地中的落叶、杂草,刮除老翘皮,对减少越冬虫源有显著作用。秋季成虫下树越冬前,在树干上束草,诱集越冬成虫,然后在冬季将草烧掉。 2、越冬成虫上树至第一代若虫孵化期,当发现若虫有白色成虫出现时,而成虫尚未产卵,此阶段发生较为集中,虫态比较一致,这时喷药,杀虫效果最佳。每两

9、天检查一次,当检查叶片时,发现有个别白色成虫出现,若虫未分散之前喷施6吡虫啉乳油3000至4000倍液、5啶虫脒乳油5000至10000 倍液喷雾、50辛硫磷乳油脂8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2.5功夫乳油3000倍液等。加强抚育管理,提高寄主的抗性和补偿能力,抑制害虫发生。冬季树干涂白,以减少越冬成虫。3、保护利用天敌。七、梨星毛虫幼虫 梨星毛虫学名为Illiberispruni(Dyarl.),又名梨斑蛾、梨叶斑蛾、梨狗子、饺子虫等,属于鳞翅目,斑蛾科。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西北等地。 防治方法: 1、冬季用刮刀或铁丝刷子刮除粗皮、翘皮,刮根茎处的粗皮,集中烧毁,消灭

10、越冬幼虫。在早春海棠发芽前,越冬幼虫出蛰前,对老树进行刮树皮,对幼树进行树干周围压土,使其不能爬出上树,刮下的树皮要集中烧毁。 2、发病不重的树木,在幼虫包叶为害期,及时摘除受害叶片及虫茧,或清晨摇动树枝,震落消灭成虫,减少虫量。幼虫3龄前选用生物或仿生农药,如可施用含量为16000IU/mg的Bt可湿性粉剂500至700倍液、1.2苦烟乳油800至1000倍液等。 3、幼虫大面积发生时,可喷施20速灭杀丁2000至3000倍液、2.5敌杀死1500至2000倍液等,均可起到明显的防治效果。也可采取灯光诱杀成虫。八、苹果球蚧 苹果球蚧学名为Rhodoccussariuoni(Borchs.),

11、又名西府球蜡蚧、沙里院褐球蚧,属同翅目,蜡蚧科,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辽宁、山东等地。 防治方法: 1、在海棠发芽前,使用晶体石硫合剂50倍液喷洒枝干,消灭越冬虫体。 2、结合春季浇返青水,根施3呋喃丹颗粒。在浇水前,用带尖的铁钎在海棠根系周围每隔30厘米左右打孔,孔深10至20厘米,每平方米施3呋喃丹4至6克,施入后掩埋浇水。 另外,在养护过程中,如发现个别枝、叶有虫害,立即剪除或刮除虫枝、虫叶,集中烧毁,防止蔓延传播。若虫孵化盛期,在未形成蜡质或刚开始形成蜡质层时,向枝叶喷施40速蚧杀乳油1500至2000倍液、6吡虫啉可溶性液剂2000倍液、菊酯类农药2500倍液。上述三种药剂交替使用,

12、每隔7至 10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至3次,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喷药的关键在于抓住时机(若虫期),一旦蚧壳形成,喷药难以见效。保护和利用天敌,在天敌昆虫出现盛期,应避免使用伤害天敌的药剂。九、腐烂病 腐烂病又称烂皮病,是海棠植株重要的病害之一。一般在每年的4月-5月开始发病,5月-6月是盛发期,7月以后病势开始逐渐缓和,一旦发病,将危害树干和枝梢。发病初期,枝干上会出现水渍状的病斑,此后患病部位皮层开始腐烂,然后干缩下陷。后期会长出很多黑色的针状小凸起,这其实是分生孢子器。防治方法:由于这种病变有很强的传染性,因此一定要尽快清除病树,烧掉病枝,从根源上减少病菌。早春的时候可以喷射石硫合剂或者在树

13、干上刷涂石灰剂进行预防。病变初发的时候可以在病斑上用刀子隔出纵横相间大约0.5厘米的刀痕,深度以能达到木质部为宜,然后喷涂灭菌剂即可。 水杉猝倒病(立枯病):应在秋季落叶后及时清除并处理落叶,然后向地面喷35 Be 石硫合剂。 水杉赤枯病:梅雨季节结束后立即对树冠喷1的波尔多液45次,每隔1015天一次,可控制病害发生。 色卷蛾:以幼虫出蛰危害初期(四月上、中旬)为最佳防治时期,可用50杀螟松、40乐果,80敌敌畏以及菊酯类药剂;在干旱季节(七、八月)大发生时,可人工摘除幼虫(连袋),集而烧毁,或用杀螟松1000倍液喷杀幼虫。 黑翅大白蚁:防治白蚁最有效的方法,在五至六月喷洒灭蚁灵诱蚁,还可采

14、用3呋喃丹(美国),每株施药l0l5 g,在施药时防止雨水冲刷及太阳爆晒,以保持长时间药效。月季(一)黑斑病症状特点病原为蔷薇盘二孢菌。该病原真菌主要侵染月季叶片,也能侵害叶柄、嫩梢等部位。发病初期,叶正面先出现褐色小点,逐渐扩展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直径为4至12毫米,黑紫色,病斑边缘呈放射状,有黄色晕圈。后期,病斑中央组织变为灰白色,其上着生许多黑色小点,在放大镜下可见黑色疱状的小粒体,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病斑之间相互连接使叶片变黄、脱落(有些月季品种病叶不脱落)。幼枝和花梗上产生黑色条状斑点,微下凹。严重时,植株中、下部叶片全部脱落,仅留顶部几片叶。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盘

15、在病枝或落叶上越冬。翌年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感染;多雨、多雾、露重、湿热、通风不良天气易发病。分生孢子由表皮直接进入,在22至30温度条件下潜伏期为3至4天,一般为10至11天。叶面上有水时,孢子6小时内即可萌芽侵入。在整个生长季节,病原菌可多次重复侵染,均可发病,但盛夏时病害扩展慢。立地条件差、刚移栽的植株发病重。品种间抗病性存在差异,但无免疫品种。 防治措施秋末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并结合冬季修剪剪除有病枝条并销毁。休眠期喷洒2000倍五氯酚钠水溶液或1等量式波尔多液杀死病残体上的越冬菌源。灌溉水最好采用滴灌、沟灌或沿盆边浇水,切忌喷灌。灌水时间最好是晴天的上午,以利于叶片保持干

16、燥。栽植密度、花盆摆放密度要适宜,以便通风换气、透光照射。增施有机肥,多用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发病期间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至10天喷一次,连喷3至4次。(二)灰霉病症状特点病原为灰葡萄孢菌。该病原真菌侵染月季的花、花蕾和嫩茎,病斑主要发生在花上。初时为水渍状不规则小斑,稍下陷,后变褐腐烂。蕾上发病亦产生水渍状不规则小斑,病斑可扩大至整个花蕾,最后全蕾变软腐败。病蕾枯萎后垂挂于病组织之上或附近。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病部可大量产生灰色霉层。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或菌

17、核潜伏在病源处越冬。次年产生分生孢子侵染,病部表面产生灰色霉状物。高温多雨有利于分生孢子大量形成和传播。分生孢子与寄主接触后,即萌发出芽管而侵入。栽植过密、湿度大、光照不足或偏施氮肥、植株生长柔弱,则易发生。防治措施秋季不宜用枯枝落叶护根,以免茎干基部过分潮湿,利于病菌的生存。温室栽培时,应注意通风透光,避免湿度过高;防止喷淋式浇水,不偏施氮肥,不过度密植。去除受侵染的病花,对病芽,应连同芽下数厘米的茎部一起剪掉并销毁。发病期间可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1:1:120至160倍波尔多液,或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900倍液,或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

18、剂1500倍液。(三)霜霉病症状特点病原为霜霉菌。该病原真菌可侵染月季叶片、新梢和花器。病叶上初期出现不规则的淡绿色斑纹,扩大后呈黄褐色和暗紫色,最后为灰褐色,边缘色较深,逐渐扩大蔓延到健康组织,无明显界限。在潮湿天气下,病叶背面可见稀疏的灰白色霜霉层。有的病斑为紫红色,中心为灰白色。新梢和花器感染时,病斑与病叶上的病斑相似,但梢上病斑略显凹陷。严重时,叶萎缩脱落,新梢腐败而死。 发病规律病菌以卵孢子越冬、越夏,分生孢子侵染。主要发生在室内。在华北地区以4月中、下旬和10月中、下旬发生较为普遍,温室植株密集、通风不良、湿度过高、氮肥过多时,霜霉病易发生。防治措施在温室内不宜栽种过密,要加强通风

19、透光,保持空气干燥,避免直接用水浇淋植株,控制氮肥的施用量。新叶展开后选喷5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800倍液,或20甲基托布津、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两周喷一次,连喷2至3次并注意交替用药。(四)花叶病 症状特点病原为月季花叶病毒。该病原病毒自然感染因种类而异,如发生在月季上则表现为花叶,有些品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黄脉及矮化,有些叶片呈不定形的波状纹或褪绿斑,对生长势有轻微影响,严重的造成矮化。月季花叶病毒病以出现小的失绿环斑为其特征,有时呈现多角形纹饰。病斑周围的叶面常常多少有些畸形。 发病规律月季花叶病毒在寄主活组织内越冬,通过病芽、病接穗和有病砧

20、木传播,在芽接和嫁接时靠汁液传染发病,蚜虫危害也会传播花叶病毒。另外,如果采用感病的植株作砧木或接穗,很快就会产生花叶病毒病症状。夏季强光和干旱有利于症状显现和病害扩展。防治措施避免用感病月季做繁殖材料,或建立专供繁殖用的母本基地,淘汰病株,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销毁。用热处理方法也可钝化、消除病毒,在38温度下保持一个月,效果良好。选用抗病品种或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生产脱毒苗。生长季节注意及时喷药防治蚜虫等传毒媒介。发病初期喷洒氨基寡糖素水剂,抑制病毒扩展。 (五)锈病症状特点病原为蔷薇多孢锈菌。该病原真菌侵染月季叶片、嫩枝和花器。发病初期在叶背产生黄色小斑,外围有褪色环。在黄斑上产生隆起的锈孢子堆,

21、其直径为 0.5至1.5微米。锈孢子堆突破表皮露出桔黄色的粉末,即锈孢子。在叶片正面产生小黄点,即性孢子器。以后在叶背又产生近多角形病斑,上生夏孢子堆。秋末在病斑上又产生棕黑色粉状物,即冬孢子堆。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或冬孢子在病芽、枝条病斑内越冬,次年萌发产生担孢子,借气流传播,从气孔侵入寄主的幼嫩部位。发病后,产生性孢子器及锈孢子器。锈孢子阶段过后,产生夏孢子堆。夏孢子借风雨传播可多次侵染。在阴凉干爽的气候条件下发病轻,在温暖多雨、潮湿多雾的时节发病重。华北地区的6月份和9月份,是病害发生盛期。 防治措施合理增施钾、镁肥,培育健康植株,加强通风透光,降低环境湿度;结合修剪,清除有病枝叶,并集

22、中烧毁。在休眠期喷洒2至4波美度石硫合剂。发病期喷97敌锈钠300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0.2至0.4波美度石硫合剂,10至15天喷一次,连喷2至3次;用50萎锈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病株,效果也较好。(六)枝枯病病状特点病原主要为盾壳霉菌。该病原真菌侵染月季的茎和枝条,初期在病部产生小红点,后逐渐扩大,颜色加深,病斑中部浅褐色,边缘红褐色或紫色,其周围又常被红色所包围;后期病斑中部变成灰白色,并出现小黑点。病部的皮层常出现小的纵裂,是月季枝枯病的重要特征。严重时,病斑包围整个枝条,造成病部以上枝叶全部枯死。 发病规律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和菌丝体在植株病组织上越冬,早春散

23、生出分生孢子侵染为害。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主要从伤口侵入,特别是修剪伤口和嫁接伤口;虫咬造成的伤口,也是病原菌的侵入通道。老病斑中的菌丝体也能不断地扩大危害。修剪过度,管护不善,冬季不适当的覆盖,容易发生此病。 防治措施冬季修剪病枝时,应选择晴天进行,伤口易干燥愈合,剪下病枝烧毁或深埋入土,剪口用1:1:15的波尔多液涂抹保护。 生长期喷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10至15天喷一次,连喷2至3次。(七)根癌病症状特点病原为野杆菌属细菌。该病原细菌主要侵染月季近地面的根茎部,或砧木与接穗结合处,出现大小不等、形状各异

24、的呈节结状木质瘤状物,植株受害后生长不良,枝叶短小,叶枯黄、早落,花小或不开花。 发病规律病原细菌在肿瘤皮层内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存活,借水流、园艺工具和地下害虫传播,远距离传播是靠带菌苗木的长途运输。通过伤口如虫咬伤口、机械伤口和嫁接口侵入植株。肿瘤初期体小质软色浅,以后逐渐增大、颜色变褐,表面粗糙龟裂,质地坚硬,木质化。病菌寄主范围广,能同时侵染桃花、樱花、柑橘、杨树等,病害发生与土壤质地直接相关,土壤粘重、排水不良则易发此病。 防治措施加强检疫。对调运苗木根部带癌瘤者要烧毁病株,或切除肿瘤后用1硫酸铜液浸泡消毒。强化栽培管理。轮作以减少土壤中的细菌数量,或进行土壤消毒后再行种植。选择排水良

25、好的圃地栽植。改善嫁接方法,尽量减小伤口。药剂防治。栽种前将根与根茎浸入500万单位链霉素溶液中2小时进行消毒,或用稀释后的土霉素、青霉素液浸泡处理。(八)粉病症状特点病原为蔷薇单囊壳菌。该病原真菌侵染月季的叶片、花器、嫩梢等。早春,病芽展开的叶片两面布满白粉,叶片皱缩反卷、变厚,逐渐干枯死亡,成为初侵染源。生长季节叶片受侵染,首先出现白色褪绿黄斑,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的白粉斑,严重时白粉斑连接成片。嫩叶染病后,叶片反卷、皱缩、变厚,有时为紫红色。嫩梢和叶柄发病时病斑略肿大,节间缩短。花蕾染病后,表面布满白粉,花朵萎缩,不开花或花畸形。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芽、叶或枝上越冬。有些地区以闭囊

26、壳越冬。翌春以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靠风传播。温暖潮湿的季节发病迅速,最适发病温度为17至25,5至6月和9至10月是发病盛期。品种间以光生、蔓生的多花品种较抗病。土壤中氮肥过多、钾肥不足时易发病。一般夜间温度较低(15至16)、湿度较高(90至99)有利于孢子萌发及侵入。白天气温高(23至27)、湿度较低(40至70)则有利于孢子的形成与释放。 防治措施减少侵染源。结合修剪剪除病枝、病叶、病芽并销毁。休眠期喷洒2至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杀灭病部越冬的菌丝或闭囊壳。 加强栽培管理,改善环境条件。栽植密度、盆花摆放密度要适宜,温室栽培也要注意通风透光。增施磷、钾肥,避免氮肥过多。早春修剪感病枝叶和枯

27、死茎梢,使之通风透光。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灌水最好在晴天的上午进行。药剂防治。用25粉锈宁或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500至2000倍液喷雾。硫磺粉常用于温室白粉病的冬季防治。近年来,生物农药发展较快,BO 10、抗霉菌素120对白粉病效果较好。在白粉病初发生时,用有效浓度为100毫克/升的抗霉菌素120喷雾,间隔期15至20天,连喷3次,有良好的防效。小叶栀子(一)黄化病【症状】 叶片褪绿,首先发生在枝端嫩叶上,从叶缘开始褪绿,向叶中心发展,叶色由绿变黄,逐渐加重,叶肉变成黄色或浅黄色,但叶脉仍呈绿色;以后全叶变黄,进而变黄白色、白色,叶片边缘出现灰褐色至褐色,坏死干枯;全株以顶部叶片受害最

28、重,下部叶片正常或接近正常,病害严重的地块,植株逐年衰弱,最后死亡。【病原】 本病由栽培条件不适,如土壤过粘、石灰质过多、碱性重、低洼潮湿、铁素供应不足等引起,是重要的生理病害。【发生规律】 石灰质土壤地区易发生【防治方法】1、园艺防治:要用排水良好、松软、肥沃的酸性土壤栽培,盆栽时可用山泥等酸性土壤,每1-2年更换盆土1次;使用有机肥料,在有机肥料沤制时混入流酸亚铁和硫酸锌。 2、药剂防治:病害初期,病株灌浇23硫酸亚铁,或用0.1一0.2硫酸亚铁喷施叶片,或土壤中使用铁的整合物,22厘米(6寸)花盆0.2克。用药剂治疗黄化病,应在病害发生初期进行,否则效果较差。(二)叶斑病【症状】 主要发

29、生在叶片上,病菌多自叶尖或叶缘侵入,下部茎叶先发病,感病叶片初期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病斑,淡褐色,边缘褐色,有稀疏轮纹,直径5mm15mm;若发生叶缘处则呈不规则形,褐色或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有同心轮纹,几个病斑愈合后形成不规则大斑,使叶片枯萎;后期产生众多小黑点,埋生于表皮下。【病原】 病原为真菌,栀子生叶点霉,栀子叶点霉,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分生孢子器球形,前者较大;分生孢子卵圆形、椭圆形。病斑上的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发生规律】 危害多种栀子花,大叶栀子花比小叶栀子花容易感病,病菌在病落叶或病叶上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蔓延。 栽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等情况下容易发

30、病,盆栽时浇水不当,生长不良时容易发病。【防治方法】 1.秋、冬季节剪除树上的重病叶,清扫落叶,并集中销毁,以减少侵染源。 2.栽植不宜过密,适当进行修剪,以利于通风、透光;浇水时尽量不沾湿叶片,最好在晴天上午进行为宜。 3. 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3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防治。每隔10天喷1次。病害严重时,可喷施杀65%代森锌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以控制病害蔓延和扩展。(三)炭疽病【症状】该病主要危害栀子花的叶片。病害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生,被侵染的叶片上形成褐色圆形小斑,整个叶片逐渐变黄

31、并脱落。病害也可从叶尖、叶缘处发生,形成不规则形的褐色病斑,整个叶处逐渐变褐色、质硬并脱落。病害严重的植株可大量落叶,并导致枝条甚至枯死。在潮湿的条件下,叶两面病斑上均产生小黑点,以叶背面小黑点为多(叶面为分生孢子盘,叶背为子囊壳)。【病原及发病现状】该病为真菌性病害,是由围小丛壳菌侵染所致。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在地越冬,第二年春季温湿度适宜时形成分生孢子进行侵染。本菌特点是生长季节也可形成大量有性态,即子囊壳。高温高湿的条件有利于发病。北京地区410月份皆有发生。栀子花的苗木在调运途中,通风不良,湿热的环境,发病率较高。【防治方法】1、及时清除病落叶,并集中销毁,减少侵染源。2、药剂防治。发

32、病前喷施1%波尔多液,保护植株不受侵染;发病期间可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3、发病初期可用硫硫酸亚铁(黑矾)3050倍液浇灌根际土壤,或用“矾肥水”(硫酸亚铁2.5千克、豆饼5千克、猪粪15千克混合沤制,经1015天发酵腐熟后施用?河南鄢陵花农的经验)与清水间隔浇灌。也可用0.1%0.2%硫酸亚铁水溶液喷洒叶面(四)斑枯病【症状】主要侵害叶片,但也为害花萼至宿生萼和果实。发病初期,叶、萼上出现淡黄色、黄色、桔黄色至褐色小点。以后继续发展,变成具有褐色环纹,中央呈白色、灰白色、桔黄色,边缘有淡黄晕圈的圆斑。叶萼上几个、十几个、数十个浅色圆点斑,好像天上的星星,故此期称星点斑。其后逐渐随病程的深化,症状演变为三种类型。星点斑:病斑不再扩展,边缘褐环加粗,颜色变深呈黑褐色隆起线,而其中央仍作浅色圆点的星点斑,可遍布全叶。轮纹斑:病斑圆形、半圆形,斑中央为浅色圆点,周围多有黄色晕圈,轮纹明显呈褐色同心圆状。褐色云纹斑:病害在适宜环境条件下急性发展。病斑上环纹宽广、颜色浅、轮纹隐约,边缘暗褐色或呈水渍状、不增厚、病健交界处不明显。有的数个病斑合并成土黄色、黄褐色暗褐色的椭圆形、半球形、多角形大病斑。叶上呈现深浅褐色相间的云纹。后期,在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