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202518 上传时间:2022-05-22 格式:DOC 页数:84 大小: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历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doc(8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历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精品文档.历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一)1该文章转载自无忧考网: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A孟子B荀子C墨子D孔子2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A道德品质B健壮体魄C实践能力D创造能力3学记中

2、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练习复习D考试5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 )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实验法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A研究能力B学习能力C管理能力D交往能力7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 )A程序性课程B练习性课程C地方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8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放

3、任型和( )A专政型B指导型C民主型D溺爱型9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几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A.一B.二C.三D.四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 )A.社会文化B.精神文化C.人文文化D.地方文化11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点或价值作出()A.判断B.诊断C.评定D.评分12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 )A.人生观教育B.价值观教育C.素质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1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 )A.有差异性的认识B.有个性

4、的认识C.有领导的认识D.有基本的认识14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 )A.个性化B.教育技术的现代化C.个别化D.教育权利的平等化15教育目的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A.评价作用B.选拔作用C.决定作用D.主导作用16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 )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B、直线式C、螺旋式D、问答式16、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原则有(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B

5、、尊重儿童尊严原则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D、无歧视原则17、班会的特点主要有( )A、协商性B、集体性C、自主性D、针对性18、班级管理总结一般分为( )几类A、全面总结B、教师总结C、学生总结D、专题总结19、我国中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 )A、疏导原则B、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C、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20、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主要有( )A、生成性B、综合性C、自主性D、开放性来21、课程设计主要涉及( )几个层面A、培养目标B、课程计划C、学科课程标准D、教材22、学校文化的功能主要有( )A、导向功能B、评价功能C、凝聚功能D、规范功能。23、人力资本论是由美国经

6、济学家( )提出的。A、赞可夫B、舒尔茨C、布鲁纳D、昆体良24、教师劳动的特点有( )A、复杂性B、创造性C、示范性D、系统性25、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属于( )教学原则A、循序渐进原则B、巩固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直观性原则26、德育的特点主要有( )A、观念性B、社会性C、历史性D、相对独立性。27、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是(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洛克D、杜威28、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

7、要的。这是( )A、实质教育论B、素质教育论C、形式教育论D、应试教育论29、新课程的主要理论基础是( )A、素质教育学习理论 B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C、探究教学D、多元智能理论30、德育过程是由( )几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A、教育者B、受教育者C、德育内容D、德育方法二、填空题 (15分)1、20世纪60年代,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郎提出了( )的理论。2、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 )教和佛教手中。3、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 ,被公认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之作。4、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 )。5、( )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成为现代教育和古代教育的

8、分水岭。6、教师职业经历了非专业化兼职教师、( )到专业化专职教师三个阶段。7、在西方,对独生子女的看法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消极悲观的观点,二是积极乐观的观点,( )处于主导地位。8、说服教育法包括语言说服和( )两种。9、班会一般有三类:常规班会、生活班会和( )。10、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 )和学校教育。11、教师的新角色中,( )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12、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属于( )教学原则。13、一般说来,教育科学研究过程包括研究的构思与设计、( )、成果的分析与总结三个大的环节。14、美国学者博比特确定了现代课程领域的范围和研究取向,提出了

9、研究课程的( )。15、教师劳动的特点有复杂性和( )、示范性、系统性三、判断对错并做简要说明 (25分)1、 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2、 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3、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4、 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5、 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四、简答题(20分)1、学校文化是怎样形成的?2、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3、一个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特征?4、如何衡量一个问题能否成为研究课题?5、简述教师的作用。五、论述题 (30分)1、结合实践试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教育的要求。2、试分析

10、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参考答案一、不定向选择题 (30分)1、ABCD 2、ACD 3、ABCD 4、BCD 5、ABD 6、ABCD 7、CD 8、ABD 9、ABCD 10、ABCD 11、C 12、D 13、ABCD 14、A 15、BC 16、ABCD 17、BCD 18、AD 19、ABCD 20、ABCD 21、BCD 22、ACD 23、B 24、ABCD 25、A 26、BCD 27、A 28、C 29、BD 30、ABCD二、填空题 (15分)1、终身教育2、婆罗门3、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4、埃拉斯莫斯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6、非专业化专职教师7、前者8、事实说服9、主题班会

11、10、环境1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12、启发式13、研究的组织与实施14、活动分析法15、创造性三、判断对错并做简要说明 (25分)1、这是对素质教育倡导的“学生的主动发展”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误解。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是因为学生是主体与客体统一的人,因而是具有自主发展意识的人;素质教育强调“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因为学生具有与教师平等的独立人格。这种观点忽略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忽略了学生的特点。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在教育实践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客体,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这决定了教师首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个性的塑造者、人生的引路人、潜

12、能的开发者,其次才是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2、这是对考试的误解,考试包括百分制考试本身没有错,要说错的话,哪就是在应试教育中使用者将其看作学习的目的。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寸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3、正确。具体看来:(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2)新课程标准为教科书编写的多样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4)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4、正确。(1)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3)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5、正确。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

13、模和速度。兴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生产力水平制约人才规格和教育结构。人才规格是对人才的素质结构的要求。生产力的发展尤其决定人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规格。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四、简答题(20分)1、(1)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对原有文化的传承与改造的过程(2)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对文化构成要素进行整合的过程(3)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学校文化主体积极创建的过程(4)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一个良好行为的改造和积累过程。2、(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这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标志之一。(2)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4、为重点的教育。 3、(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2)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4)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4、问题必须具有研究意义。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是课题的应用价值,即对教育改革的实践是否具有指导作用;二是学术价值,即对教育学科理论建设是否有贡献。问题必须有科学性;问题必须明确具体;问题要新颖;问题要有可行性。只有主观条件、客观条件、研究时机都具备时,才宜选定。5、(1)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与纽带作用(2)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格中起着关键性作用(3)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

15、起促进作用。五、论述题 (30分)1、(1)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 、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的身心发展不仅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而且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这个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循序渐进地做好教育工作。循序渐进并不是消极地迁就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而是要向学生不断提出高于现有水平又能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以促进学生的发展。(2)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所谓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

16、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这个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与此同时,还应看到各年龄阶段又是相互联系的,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3)不平衡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不是一个匀速前进的过程。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根据人的身心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期的现象,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个体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获得最

17、佳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力。教育教学工作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4)互补性: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如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对整个机体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这个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暂时落后或某些方面有缺陷的学生,通过其他方面的补偿性发展,都会达到与一般正常学生一样的发展水平;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5)

18、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个别差异首先表现在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如有的少年得志,有的大器晚成;其次,表现在不同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差异;再次,还表现在不同儿童所具有的不同个性心理倾向上。另外,还表现为群体间的差异。要求教育工作者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2、(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问题,争论:其中最典型的是形式

19、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之争。形式教育论代表人物是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裴斯泰洛齐,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实质教育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赫尔巴特和英国的斯宾塞,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进入20世纪以来,两种争论趋于缓和,两种观点逐渐走向融合。实际上,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两者统一于一般教学活动中。(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三)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最早明确阐述

20、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教育家是赫 尔巴特。他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观点,认为世界上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也不存在“无教育的教学”。(1)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以掌握知识为基础。(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作用相结合。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主要表现在:1、教师在教学中具有主导作用。表现在:第一、教师主导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第二、教师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第三、教师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2、学生具有主动作用。具体表现在:第一、受学生本人兴趣、需要、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的影响,学生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具有能动性、自觉性。第二、受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能力水平等制约,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具有独立性、创造性。历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二)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