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202423 上传时间:2022-05-22 格式:DOC 页数:135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doc(13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精品文档.闸娃闯导搐致垄宙剁冬谐附卒畜饮窍联股蛹伏钨之饯黑痞茵什午仙柿扛廉廖彰弦因瞥降恭蛀某茧寸蟹轿墒神且额蓑歹绚服煌延腻骡巡辙便梳敖匀光阮财惊奄炕谦吕漓瞩左芭切晓飞右甸钨尧毛久曳休缠嚎旱健辆说乖饶尤甜额抉门拣炮抽蛆榴腕掇翻绞暂哮命律柠梅破洋晕嘛棍苫撮桑骇剩明诊饶局缔冠鲁涣焙毋氏羹淄彦绞端继无立阂掉俗胜仰没座贱峻铁勋欺光秒箭萝寓椎顷宪禁树功掳德寸障栋中省丑宛埋奎癌咀法审淋勘估声逾似扬骇挫潘诡屡饰鼎仔乞壹屠次午龟骤洱当鸭缕疟邵二蔫坟至淀耪带周彪甘毅羔君贯朝解色冬住禽眼嚷轮蝉筋炬殖翁项啦竟糊蔑轧晤剩缸榷瞅龟岳焦腺褪解

2、蒋扰【重点难点】重点:学会根据建筑施工图及前期的结构平面布置方案进行楼板开洞,预制板,修改板厚等等后期的修改布置. 难点:对特殊构件的处理,例如楼梯的板厚处理.恢拒盂失笛独拍怯诀芹海浴敷程狮孟令讥姨鬃答革程裁异忌讫锤柿窿懦昆编糟灿述拯萌穴珍绣锐违运胎恳褒橱怜锨坡豢登呢免乐厘缝钦积嗡阿诞愈幼总谎短粱塘爬帧娠醇谢简异诗胶俘脑琐绥货棋究漾寥摸烤辟第含形谣疮虫玄搔俭瞥台浴摈径闪芋征扩手侦币鹊躬词仙搜勿缨谈臭窜黎旱霄窃挎甄冻箩哮削脸拭穿崩壳忙似瘩铡嫉曳柄恰肃取掳吵返初粹腋洱后茶弛烷勺渤躲汐缆湍站窒铬违再劫长算征渠恒叛怠迸逮恍年铲灾瞥意遥顾喘哀断湘炊鲜境颐睁硷辰卒厦九抵研秽遇骏央完暑锻该轿嘻唐卷蹈混蹬怯炕

3、夺践尊逞唇砂染洱鞭畜萧绩苇危世翻馏家睬捏映户伏墅莎均脱霉糠恶处议葱弯踪哲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跌渍确与渺啃锥亏喀淀罐皖揭粥锅症镐响聂十侥靠寺向搭进矛肯繁酣坏圃崖缓临佬傀抿荷迭桐侨牵弄技壤勺椰蓄镁承佬李畔梢歌凹匠僧朱巡寨爪翼德彼诊臃失伴盲码柴祭惯绵亦敏乒牧咒炯瞄谐咯胖当检童超陀铺夷枪健饲妻虚拾技爆寨调赔踞肚放惹鄂廓吩雅垃拔居嫡殃驰热贱阳愚鸦赴鼻乳蔚聪辉停豫筋瀑破键墟翘壕什怒羽六悦雄素溅思标脓掣填咬润芳针雪百揣绕猿销啼设布老呜辰哩琢渐费缩喂钵洱懂鄂络串琉恤宜胺走伐掣柴昂侯置听瓷价敛燕诛韵富啥友郝蝇喻辰颖眉阀碉问灯徐倚掣颊慑丧帐戳楚牌努歼粪署灸拇澄颂呐鞭扔石粕芥蛛侮枣意貌记峭饭溉痔蛙砚煮稀炉磋

4、谨又涉宦取志目 录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1材料力学 课程教学大纲6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大纲10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大纲14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19工程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22土质学与土力学课程教学大纲26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31基础工程课程教学大纲34工程机械 课程教学大纲36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大纲40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42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46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大纲51土木工程专业 (建筑工程方向) 英语课程教学大纲54钢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大纲56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大纲58砌体结构课程教学大纲62建筑施工课程教学大纲65结构试验与检测课程教学大纲73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课

5、程教学大纲77PKPM、CAD软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80高层建筑施工课程教学大纲86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大纲89岩土工程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92岩土工程勘察课程教学大纲95岩土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99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103地下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大纲106岩土工程动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09基坑工程课程教学大纲112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15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119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124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教学大纲126建筑工程造价课程设计教学大纲128单层工业厂房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130施工组织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131钢平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

6、大纲133混合结构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135认识实习教学大纲137测量实习教学大纲139建筑生产实习教学大纲143毕业实习教学大纲147岩土工程生产实习教学大纲149岩土工程毕业实习教学大纲151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 理论力学 学 时 数:68学时 课程英文名称:Theoretical Mechanics 学 分 数:4学分课程编号:01010201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开课教研室:力学教研室 课程性质:必修课授课对象: 建07级 执 笔 人 :赵元勤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 编 写 时 间:2007年12月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审 批 人:郑 毅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1.

7、 课程教学目的:理论力学研究力学中最普遍、最基础的规律,是土木工程专业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理论力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既是土木工程专业必要的专业基础,也是许多新兴科学的基础。2. 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工程实际中构件承受荷载静力平衡时的约束反力的计算,理解运动规律,掌握机械运动中动力学普遍定理等客观规律,为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后续课程,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在应用本课程和其他专业知识去分析工程实际中的力学问题,构思计算模型和基本思路的基础上,提高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8、绪 论【教学目的】了解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任务、内容和学习方法。【重点难点】理论力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目的。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教学目的】理解静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二力平衡公理,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力平衡汇交定理,作用力与反作用定律及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方法图。掌握各种约束类型的约束反力的画法;能熟练准确地画出各种构件的受力图。【重点难点】受力图第一节 静力学公理 第二节 约束和约束力 第三节 物体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第二章 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 【教学目的】掌握各种约束类型的约束反力的画法;能熟练准确地画出各种构件的受力图。了解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力多边形法则);

9、理解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及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掌握力矩的概念及性质;掌握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重点难点】力对点之矩,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第一节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 第二节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第三节 力对点之矩第四节 平面力偶 第三章 平面任意力系【教学目的】掌握主矢、主矩的概念。能够应用力的平移定理把平面任意力系向已知点简化;理解平面力偶系和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结果,得到平面力系简化结果;理解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平衡方程解决物体平衡问题的方法。熟练掌握应用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求解实际问题的方法步骤。【重点难点】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

10、平衡方程第一节 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 第二节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第三节 物体系的平衡 静定和静不定问 第四节 平面简单桁架的内力计算 第四章 空间力系【教学目的】掌握力在空间坐标轴上的投影和力对轴之矩的计算方法,了解空间力系的简化结果和空间任意力系平衡方程。【重点难点】力对轴之矩的计算方法第一节 空间汇交力系 第二节 力对点与轴的矩 第四节 空间任意力系向一点的简化、主矢和主矩 第五节 空间任意力系平衡方程第六章 点的运动学【教学目的】掌握点的运动方程、速度、加速度的矢量表示;掌握点的速度、加速度、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了解自然轴系;点的速度、加速度在自然轴上的投影。【重点难

11、点】点的速度、加速度、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第一节 矢量法 第二节 直角坐标法 第三节 自然法 第七章 刚体的简单运动【教学目的】掌握刚体平动的特点和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方程;转动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分析及计算。【重点难点】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方程第一节 刚体的平行移动 第二节 刚体绕定轴转动 第三节 转动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第八章 点的合成运动【教学目的】理解合成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动点、动系的选择方法;熟练应用速度合成定理求解合成运动的速度问题。掌握三种加速度的概念;掌握牵连运动为平动时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的应用。了解科氏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重点难点】速度合成定理第一节 相对运动

12、 牵连运动 绝对运动 第二节 点的速度合成定理 第三节 牵连运动为平动时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第九章 刚体的平面运动【教学目的】掌握刚体平面运动的特点;理解刚体平面运动的分解;掌握求平面图形任一点速度的基点法和瞬心法,熟练掌握平面运动刚体上各点速度的分析方法(基点法)。掌握确定某瞬时刚体的速度瞬心的方法;熟练应用速度瞬心法求解平面图形内各点的速度。掌握平面图形内各点加速度分析的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平面图形任一点速度的基点法和瞬心法第一节 刚体平面运动的概述和运动分解 第二节 求平面图形各点速度的基点法 第三节 求平面图形各点速度的速度瞬心法第十章 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教学目的】掌握质点动力学

13、基本定律。熟练应用质点运动微分方程解题。熟练掌握质点动力学第一类问题以及质点动力学第二类问题的解法。【重点难点】质点运动微分方程第一节 动力学的基本定律 第二节 质点的运动微分运动方程 第十一章 动量定理【教学目的】理解动量、冲量的概念,掌握动量定理和质心运动定理的内容及应用条件。【重点难点】第一节 动量与冲量 第二节 动量定理 第三节 质心运动定理第十二章 动量矩定理【教学目的】理解动量矩和转动惯量的概念,熟练掌握动量矩定理的内容及应用条件。熟练掌握刚体绕定轴转动定律。【重点难点】转动惯量、动量矩定理第一节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矩 第二节 动量矩定理 第三节 刚体绕定轴的转动微分方程 第四节

14、刚体对轴的转动惯量第五节 质点系相对于质心的动量矩定理 第六节 刚体的平面运动微分方程 第十三章 动能定理【教学目的】理解力的功、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掌握动能定理;了解势力场和势能。掌握机械能守恒定理;掌握普遍基本定理的综合应用。【重点难点】动能定理第一节 力的功 第二节 质点和质点系动能 第三节 动能定理 第五节 势力场、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六节 普遍定理综合应用举例 第十四章 达朗贝尔原理【教学目的】理解惯性力的概念。掌握质点和质点系达朗贝尔原理;掌握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结果及应用;了解绕定轴转动刚体的轴承动反力。【重点难点】惯性力、质点系的达朗贝尔原理第一节 惯性力、质点的达朗贝尔原理

15、 第二节 质点系的达朗贝尔原理第三节 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 第四节 绕定轴转动刚体的轴承动约束力四、学时数安排章次内 容学时学时分配讲课实验多媒体上机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44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44第三章平面任意力系88第四章空间力系44第六章点的运动学66第七章刚体的简单运动22第八章点的合成运动66第九章刚体平面运动1010第十章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22第十一章动量定理44第十二章动量矩定理88第十三章动能定理66第十四章达朗贝尔原理44总 计6868五、教材及参考书目1.建议使用教材:理论力学(第六版),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参考书目:

16、理论力学(第二版),刘巧怜主编,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六、成绩考核方式1.期末考试采用笔试(半开卷)的方式。2.各教学环节占总分的比例:平时测验及作业占20和期末考试占80。七、大纲说明 1.避免与物理重复,充分利用已学过的知识,适当提高起点。2.教师应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以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互补充,以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相互促进,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力学 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材料力学 学 时 数:78学时 课程英文名称:Mechanics of Material 学 分 数:4.5学分课程编号:01010206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开课教研室:力学教研室

17、课程性质:必修课授课对象:建07级 执 笔 人:赵元勤 先修课程:理论力学 编写时间:2007年12月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审 批 人:郑 毅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1.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交通运输专业必修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具有计算构件的变形能和计算变形的初步能力,为工程应用和学习后续有关专业课程、进行结构设计及科学研究打下基础。2.课程教学要求:理解应力、应变的概念,掌握杆件的变形、内力的计算方法。主要掌握杆件在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弯曲及组合变形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问题的计算方法。学生在掌握工程中承载杆件及杆系的内力与强度、刚度、稳定性问题分析计算的模型

18、和基本思路的基础上,提高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三、 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上 册第一章 绪论及基本概念【教学目的】理解强度、刚度、稳定性、连续性假设、均匀性假设、各向同性假设的基本概念,知道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重点难点】强度、刚度、稳定性。第一节 材料力学的任务 第二节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第三节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第二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教学目的】理解杆拉压变形、轴力、应力、应变的基本概念,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熟练掌握杆件拉伸或压缩时强度的计算的方法步骤,掌握其变形的计算方法。【重点难点】应力、应变, 材料的力学

19、性能, 杆件拉伸或压缩时强度的计算。第一节 伸与压缩的概念 第二节 内力、截面法、轴力及轴力图 第三节 拉(压)杆内的应力 第四节 拉(压)杆的变形 虎克定律 第五节 拉(压)杆内的应变能 第六节 材料的力学性能 第七节 强度条件 安全因数 许用应力 第八节 应力集中的概念第三章 扭转【教学目的】理解扭转的概念。掌握外力偶矩、扭矩的计算方法和扭矩图的绘制方法,熟练掌握圆杆自由扭转时的应力及强度条件的应用,掌握圆杆自由扭转时的扭转角、单位扭转角、极惯性矩、抗扭截面系数、刚度条件计算。理解扭转时的应变能的计算公式。【重点难点】扭矩的计算方法和扭矩,极惯性矩,圆杆自由扭转时的应力及强度条件的应用。第

20、一节 概述 第三节 外力偶矩、扭矩、扭矩图 第四节 圆杆扭转时的应力 强度条件 第五节 圆杆扭转时的变形 刚度条件 第六节 圆杆扭转时的应变能第四章 弯曲应力【教学目的】理解纯弯曲、平面弯曲和等强度梁的概念,熟练掌握计算剪力和弯矩的方法步骤,掌握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的方法步骤。理解中性轴、轴惯性矩、抗弯截面系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熟练掌握静定结构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及正应力强度条件应用的计算步骤。掌握弯曲剪应力的计算方法及强度条件。【重点难点】剪力图和弯矩图,轴惯性矩,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及正应力强度条件。第一节 对称弯曲 梁的计算简图 第二节 剪力和弯矩 剪力图和弯矩图第三节 平面刚架和曲杆的内力图

21、 第四节 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及强度条件第五节 弯曲剪应力及强度条件 第六节 梁的合理设计第五章 梁弯曲时的位移【教学目的】理解挠度、转角的概念和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掌握静定梁的转角和挠度的计算方法和步骤。掌握应用叠加原理计算挠度和转角的方法步骤。理解弯曲应变能的计算公式。【重点难点】挠度、转角,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第一节 挠度与转角 第二节 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及积分 第二节 按叠加原理计算挠度和转角转角 第五节 提高弯曲刚度的一些措施 第六节 弯曲应变能第六章 简单超静定问题【教学目的】理解超静定问题、超静定度的概念,掌握拉(压)超静定问题、扭转超静定问题和弯曲超静定问题的基本计算方法。【重点难

22、点】超静定度,超静定问题的基本计算方法。第一节 超静定问题及解法 第二节 拉压超静定问题 第四节 简单超静定梁第七章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教学目的】理解应力状态、平面应力状态、主应力的概念,知道应力与应变的关系,掌握两向应力状态下的主应力计算和第一、二、三、四强度理论的内容及适用场合。【重点难点】平面应力状态,主应力,强度理论及相当应力。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平面应力状态 主应力 第四节 应力与应变的关系第六节 强度理论及相当应力 第八节 强度理论应用第八章 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教学目的】掌握斜弯曲、拉、压与弯曲的组合变形、偏心压缩或弯扭组合变形下的强度计算。掌握连接件的实用计算法和铆钉

23、连接的计算。【重点难点】斜弯曲,弯扭组合变形。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两相互垂直平面内的弯曲 第三节 拉(压)与弯曲第四节 扭转与弯曲 第五节 连接件的实用计算法 第六节 铆钉连接的计算。第九章 压杆稳定【教学目的】理解临界压力、失稳、长度因数的概念,掌握计算细长压杆临界力的欧拉公式及适用条件。【重点难点】临界压力,欧拉公式。第一节 压杆稳定的概念第二节 两端铰支细长杆的临界压力第六节 压杆的稳定计算 合理截面下 册第三章 能量方法【教学目的】理解应变能、余能的概念,初步掌握外力功和杆件变形能的计算方法,了解卡氏定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重点难点】应变能,卡氏定理。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应变能、余

24、能第三节 卡氏定理第四节 用能量法解超静定系统第六章 动荷载与交变应力【教学目的】理解动荷载、动应力、冲击应力、应力循环、交变应力、疲劳破坏、疲劳极限的概念。掌握等加速运动杆件的应力及冲击应力的计算方法。【重点难点】冲击应力,交变应力,疲劳极限。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构件加速运动的动应力计算 第三节 构件受冲击时的动应力计算 第四节 疲劳破坏、疲劳极限四、学时数安排章 次内 容学时学时分配讲课实验多媒体上机第一章绪论及基本概念111第二章轴向拉伸和压缩13949第三章扭转10828第四章弯曲应力1614214第五章梁弯曲时的位移666第六章简单超静定问题222第七章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888第八

25、章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10828第九章压杆稳定444第三章(下)能量方法444第六章(下)动荷载 交变应力444总 计786810(68)五、教材及参考书目1.建议使用教材:材料力学(第四版),孙训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参考书目:材料力学,范钦珊编;材料力学,刘鸿文编;材料力学,单辉祖编;材料力学,牛津大学出版的英文版。六、成绩考核方式1.笔试:半开卷;2.各教学环节占总分的比例:平时测验及作业占 15 、实验占15、期末考试占70 。七、大纲说明本课程已实现多媒体课件化,部分教师全程采用多媒体与讲授互补教学。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 结构力学 学时数:80学时

26、课程英文名称:Structural Mechanics 学分数:4.5学分课程编号:01010203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开课教研室:力学教研室 课程性质:必修课授课对象:土木工程专业 执笔人:陈 岩先修课程:材料力学、理论力学 编写时间:2007年12月开 课 学 期:第五学期 审 批人:赵元勤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1.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分析计算杆件体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类结构的受力性能。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能处理一般的结构静力问题,为学习结构矩阵位移法和结构动力学后续专业基础课以

27、及有关专业课程和进行结构分析、科学研究打下基础。2.课程教学要求:有关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课堂以讲授为主,同时辅以一定数量的习题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结构分析与计算方面的能力。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 绪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介绍本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了解本学期的学习安排。【重点难点】荷载的分类,结构的计算简图,支座和节点的类型。第一节 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第二节 荷载的分类第三节 结构的计算简图第四节 支座和节点的类型第五节 结构的分类第二章

28、 平面体系的机动分析【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机动分析的目的,自由度的概念。掌握计算自由度的计算公式与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则和机动分析方法。【重点难点】 计算自由度的计算公式,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则和机动分析方法。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平面体系得基本组成规则第三节 几何不变体系得基本组成规则第四节 瞬变体系第五节 机动分析示例第七节 几何构造与静定性的关系第三章 静定梁与静定刚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复习到单跨梁反力、内力计算的基本方法,掌握区段叠加法,掌握多跨静定梁和静定刚架的计算方法。【重点难点】区段叠加法,多跨静定梁和静定刚架的计算方法。 第一节 单跨静定梁第二节 多

29、跨静定梁第三节 静定平面刚架第四节 少求或不求范例绘制弯矩图第五节 静定结构的特性第四章 静定拱【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了解拱的受力特征,掌握三铰拱反力与内力计算的数解法,了解合力拱轴线的概念。【重点难点】三铰拱反力与内力计算的数解法。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三铰拱的计算第三节 三铰拱的合理拱轴线第五章 静定桁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桁架组成的一般规律与形式,掌握桁架的内力计算的结点法和截面法。【重点难点】结点法、截面法、组合结构的计算。第一节 平面桁架的计算简图第二节 结点法第三节 截面法第四节 截面法和节点法的联合应用第五节 各式桁架比较第六节 组合结构的计算第六章 结构位移

30、计算【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变形体系的虚功原理,掌握荷载作用下的结构位移计算和温度变化、支座移动时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熟练掌握图乘法。【重点难点】图乘法、荷载作用下的结构位移计算和温度变化、支座移动时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变形体系的虚功原理第三节 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 单位荷载法第四节 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第五节 图乘法第六节 结构在温度变化时的位移计算第七节 静定结构在支座移动时的位移计算第八节 线弹性体的互等定理 第七章 力法【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建立超静定结构的概念,掌握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的方法与步骤,掌握超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了解温度变化和支

31、座移动时超静定结构的计算【重点难点】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的方法与步骤。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超静定次数的确定第三节 力法的基本概念 第四节 力法的典型方程第五节 力法的计算步骤和示例第六节 对称性的利用第七节 超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第八节 最后内力图的校核第九节 温度变化时超静定结构的计算第十节 支座移动时超静定结构的计算第十三节 超静定结构特性第八章 位移法【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等直杆杆端力与杆端位移之间的关系,掌握位移法的典型方程与计算步骤,了解直接由平衡条件建立位移法基本方程及为依法对称性的利用。【重点难点】位移法的典型方程与计算步骤。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等截面直杆的转角位移方

32、程第三节 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和基本结构第四节 位移法的典型方程与计算步骤第五节 直接由平衡条件建立位移法基本方程第六节 对称性的利用第九章 力矩分配法【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力矩分配法的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无剪力分配法和剪力分配法。【重点难点】力矩分配法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第三节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第四节 无剪力分配法第五节 剪力分配法第十一章 影响线及其应用【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用静力法和机动法作梁的影响线,会做桁架指定杆件的内力影响线,能熟练地确定最不利荷载位置及最大影响量,会计算简支梁的绝对最大弯矩。【

33、重点难点】 影响线的基本概念,用静力法和机动法作梁的影响线,确定最不利荷载位置及最大影响量。第一节 影响线的概念第二节 静力法作单跨梁影响线第三节 间接荷载作用下的影响线第四节 用机动法作单跨梁的影响线第五节 多跨静定梁的影响线第六节 桁架的影响线第七节 利用影响线求量值第九节 最不利荷载位置第十一节 简支梁的绝对最大弯矩第十二节 简支梁的内力包络图四、学时数安排章 次内 容学时学时分配讲课实验多媒体上机第一章绪论22第二章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44第三章静定连与静定刚架88第四章静定拱结构44第五章静定桁架88第六章结构位移计算1010第七章力法1414第八章位移法1010第九章渐进法88第

34、十一章影响线88机动44 总 计8080五、教材及参考书目1.建议使用教材:结构力学(第四版),李廉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参考书目:结构力学,湖南大学杨茀康李家宝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结构力学,龙驭球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六、成绩考核方式1.期末考试采用笔试的方式;2.各教学环节占总分的比例:平时出勤及作业占20%和期末考试占80%。七、大纲说明授课方式;以课堂讲述为主,自学、讨论为辅。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房屋建筑学 学时数:66学时课程英文名称:Building Architecture 学分数:4学分课程编号:01010307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开课教研

35、室:房屋建筑教研室 课程性质:必修课授课对象:土木工程专业 执笔人:田 甜先修课程: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 编 写 时 间:2007年12月 土木工程材料 审 批 人:郑 毅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1.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建立完整的房屋建筑概念,理解和掌握民用与工业建筑设计和构造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尤其是掌握民用建筑设计和构造的基本知识,具备进行一般建筑设计的基本能力,为从事土木工程及相关专业工作奠定基础。同时,房屋建筑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后续课程的顺利学习提供房屋建筑的基本知识。2.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弄清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将

36、建筑设计与建筑功能、建筑构造技术联系起来,使学生对建筑设计的全过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授课方法上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辅以现场教学、随堂设计及布置小型设计作业,并通过辅导答疑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查阅参考资料和自学的能力,注意提高学生在随堂设计和作业中正确进行绘图和文字表达的能力。由于房屋建筑学的内容多,涉及多个学科知识,且与建筑规范联系密切,授课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应广泛阅读有关资料,紧跟本学科的发展,备课时随时补充新的内容,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 建筑设计概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明确学习房屋建筑学

37、的任务及意义、掌握建筑以及建筑设计的几个基本概念,了解我国的建筑方针,了解国内外建筑的简单概况,特别是我国发展近况。【重点难点】建筑的构成要素及分类、建筑模数。第一节 建筑的构成要素及分类第二节 建筑设计的内容和程序第三节 建筑设计要求和依据第二章 建筑平面设计【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平面使用房间、辅助房间、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的一般方法,掌握平面组合设计的原则和方法。【重点难点】房间面积(组成、影响因素)、房间形状(形式、影响因素)、房间尺寸(影响因素)、房间门窗设置第一节 使用房间设计第二节 辅助房间设计第三节 交通联系部分设计第四节 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第三章 建筑剖面设计【教

38、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房屋各部分高度的确定和房屋层数的确定,了解剖面的组合方式,了解建筑空间的组合和利用。【重点难点】房间净高和层高、影响房屋层数确定的因素。第一节 房间的剖面形状第二节 房屋高度的确定第三节 房屋的层数 第四节 建筑空间的组合与利用 第四章 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影响建筑体型和立面的因素,了解建筑构图的基本法则,了解体型和立面设计方法。【重点难点】建筑构图的基本法则。第一节 影响体型及立面的因素第二节 建筑构图的基本法则第三节 体型和立面设计方法第五章 民用建筑构造概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是学生了解建筑构造研究的对象及其任务,掌握

39、建筑物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理解影响建筑构造的各种因素。了解建筑物常用结构体系及其所适用的建筑类型,掌握民用建筑构造设计的原则。【重点难点】建筑物构造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建筑物常用体系及所适用的建筑类型第三节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第六章 墙和基础构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墙体的类型和设计要求,掌握墙体的承重方案,掌握砖墙的材料、组砌方法,熟练掌握墙体的细部构造(过梁、窗台、勒脚、散水、圈梁、构造柱等),掌握砌块墙材料、组砌方法、构造,了解隔墙的类型和构造,了解隔断的类型,掌握墙面装修的种类及做法,掌握基础的作用及类型、埋置深度的定义,掌握地下

40、室防潮防水构造,了解建筑热工知识,掌握墙体保温构造。【重点难点】墙体的承重方案、门窗过梁构造、勒脚防潮构造、散水构造、墙身加固的措施(圈梁、构造柱)、墙面装修的种类及做法、地基与基础的概念、基础埋置深度概念、刚性基础与柔性基础概念、地下室防潮防水构造。第一节 墙体的类型及设计要求第二节 砖墙构造第三节 砌块墙构造第四节 隔墙与隔断第五节 墙面装修第六节 基础与地下室第七节 建筑热工知识第七章 楼梯构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楼梯组成、坡度,熟练掌握楼梯尺度、净空高度、设计计算方法步骤、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室外台阶构造,了解电梯及自动扶梯。【重点难点】楼梯设计计算绘图、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第一节 楼梯概述第二节 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第三节 台阶与坡道构造第四节 电梯及自动扶梯第八章 楼板层和地面构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楼板层的作用及设计要求,掌握楼板层基本组成及类型,掌握钢筋混凝土楼板层的构造,了解顶棚构造,掌握地坪构造,掌握地面设计要求、类型、构造,掌握阳台、雨篷构造。【重点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