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术语.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201608 上传时间:2022-05-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建筑术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古建筑术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建筑术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建筑术语.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古建筑术语.精品文档.我国古建筑术语一顺一丁 古建筑路体砌筑方法之一,又称“梅花丁”。每层砖以一横1纵交替垒砌,明代建筑墙体多用此种砌造方法。 一品书散水 古建筑砖作术语,亦称 “ 一封出散水”。 一 种简单的散水做法,常用于台基周缘。砌墁时先用条转沿基底铺设一周,其外边在载以一圈立柱 ,借以起到疏导雨水、保护基础的作用,散水的宽窄,服视建筑物的体量和上出檐的长短而定, 一斗二升交麻叶斗拱清式大木作斗拱名称点用于廊子、亭子檐枋之上或宫殿、宫门脊枋之上。斗拱不出踩,主要起隔架和装饰 作用 十八斗 在斗拱翘头或昂头上承托翅昂与单材瓜供或厢拱相交的

2、斗,斗的顺身开口,放单材瓜拱、单材万拱、厢拱,横向做袖口袖口宽08斗口,深o1斗口;十八斗1.8斗口定长,1.46斗口定深10斗口定高。明代早期斗底常做银锭榫,明末清初多做暗销,还有一种即没有榫也没有暗销。 丁袱 宋式大木作构件名称。位于四阿殿顶和九脊殿顶山面是承托山面与前后瓦坡相汇处的必需构件,在结构上起承托山面屋架荷载的作用。梁的一头搭在山面铺作或檐住之上,而另一头则搭在横梁之上并与横梁垂直成“丁”字形,故名。清式营造则例中称顺爬梁。 七踩斗拱I 清式大木作斗供形式即里外各出三拽架的斗供。如果翘重昂七踩斗拱有头翘一件,头昂后带翘头一件,:2昂后带六分头一件蚂蚱头后带菊花头一件,撑头木后带麻

3、叶头一件正心瓜供、正心万供各一件,外拽单材瓜拱、单材万拱各两件,厢供一件。此外,还有正心仿、里外拽枋、桃檐枋、机枋、井口仿、垫拱板、桃尖梁等斗供构件。 三砖五瓦I 布瓦屋面正脊做法术语。正脊“三砖”一般指通天板上下各一层混砖和通工板。“五瓦”即五层瓦条子。一般指当沟与混砖之间的二屋瓦条,通天板上下各一层,瓦条及眉子沟与混砖之间又一层瓦条。正脊则要由“三砖”和 “五瓦”八层组成。庆殿、硬山正脊常用此种做法。 三踩斗拱I 清式斗拱名称。即里外各出一拽架的斗拱。作法上可用单翘或单昂、蚂蚱头后带麻叶头,设有六分头、菊花头、里外厢供各一个。在殿堂或亭阁柱间有隔架及装饰作用。 三踩交麻叶斗供 清式斗拱组合

4、名称。主要用于琉璃照壁、琉璃花门、琉璃阁、琉璃焚帛炉等建筑,起支承出檐的作用。完全仿照木制斗拱的形状烧制而成是由若干件组成,可拆卸成拱、昂、翘、麻叶头等分件每个分件三至四个露明面满着釉色。 万拱 清式斗拱构件名称,宋法式称“慢拱”其中位于位于坐斗两侧的第二层横拱又叫“正心万拱”(宋式称“泥道慢拱),位于翘头或昂头上第二层横拱称“单材万拱”或“里(外)拽万拱”(宋式称“瓜仔慢拱”最长9。 2斗口,拱头卷杀分三瓣(清式)。万拱或慢供也统称为蔓供。 上昂 古建筑宋式斗拱构件名称。宋营造法式将斗拱组合中的主要部件昂分为二类,即下昂与上昂。从功能上看、上昂的作用与下昂相反*它是专门应用于殿身槽内里跳及平

5、座外檐外跳。适应于在较短的出跳距离内有效地提高铺作总高度*籍以创造定内部空间的特殊构造。从外观看,上昂是一根昂头外出,昂身斜收向里,并通过柱心”的木枋,其断面高宽一般相当于一单材。昂下供材用偷心重拱造,昂底并用靴楔承托。按照营造法式规定,上昂昂脚应立于下跳拱心之上,因此,上昂适用于五铺作五铺作以上斗供组合之小。上昂构造实物遗存很少,江苏45直保圣寺大殿、苏州玄妙观3清殿 (南宋)都是其早期的珍贵实例,元代建筑中仍然偶有使用,明清斗供后尾则仅存上昂 遗痕。 天井) 墀头看面正身墙上端部至大连檐里皮之空距,即全部梢子出檐所占的部位。四合院的十字甬路的牙子外口至散水牙子外口之间的空距 天沟 出现在两

6、座建筑并列相交的屋面上。两座屋面相交时,前面建筑后坡与后面建筑前坡交汇处。两坡雨水也汇于此。为将雨水排走、需在这个部位做出通道,即所谓天沟。为使排水流畅,应作出3的坡度*响两端逐渐倾斜,而两坡瓦垄也就沿着天沟越高越向后退缩,显后形成1个“枣核形”,故称“枣核形天沟”。 五花山墙I 悬山式建筑山墙常见的 一种组砌形式。清式营造则例:“悬山 山墙k部随排山各层梁及瓜柱之阶梯形结构。”山墙沿校和瓜往砌成阶梯形,每 级之上沿抡之下皮做签尖总数为“五”, 故称五花山治。五花山墙无盘头、山尖, 其结构比硬山简单,厚度与硬山山路大 体相同。 飞昂I 宋式斗供组合构件名称。据宋营造法式:“飞昂:其名有五。一曰

7、,二曰飞昂,三曰英昂,四曰斜角五曰下昂。”今通称为“昂”。 昂的发生其最早根源被认为是半穴居和干阑棚架的长椽商周时的大*手被看作它的雏形。东汉汉赋中已可见到“昂”的名称,汉代建筑考古资料说明,最迟在东汉时昂已组合在斗拱中。从结构上看,昂是斗供组合中前后斜置,两端承载起杠杆作用的木枋材。按营造法式所载,飞昂可分为“下昂”与“上昂”两大类。其中上昂仅适用于殿身槽内里跳及平座外檐外跳实物罕见,应用小多,其作用是在较短的山跳距离内,有效地提高铺作总高度。藉以创造一定的室内空间。下昂的作用与上昂恰恰相反主要用于檐下斗拱,实物既多,应用亦广,其作用是可以在尽可能少增加铺作高度的前提条件下,有效地增加檐部挑

8、出深度,藉以适应屋面坡度的变化。学术界根据昂在斗拱组合中所起的作用,将其分为“真昂”与“假昂”两类。上昂,下昂皆属真昂,在斗拱组合中起前后悬挑、承托荷载的杠杆作用唐、宋、辽、金各时代建筑斗拱中大多数采用真昂结构。昂式华拱或插昂,实质上只是徒有下昂形式的假昂头,其昂头以里或为拱身,或为梁袱仍然是单纯的受弯构件,故称之为假昂。假昂宋代已有,但使用较少,元代建筑中常真、假昂混用。明代建筑多用昂,清代则几乎全用假昂,使原来真昂的结构意义丧失殆尽。昂一般是单材构件,角内昂多用足材。一般说来在构造上下昂昂身大致与屋面平行,其昂头上承檐檩荷载,昂尾宋代或压丁草袱之下,或上承平檩荷载,通行“挑斡、*、压”二种

9、构造方法。铺作内外荷载皆由昂身承受并向下传递以使斗拱内外得到平衡,昂的这一作用在补间铺作中显得尤为重要。下昂前端通常制成尖嘴状,宋人称之为昂尖(清式称“昂嘴”),是集结构功能与艺术造型为一体的特殊部位。历史上各时代的昂尖体现出不同的时代风尚和艺术追求。唐代建筑五台山佛光的东大殿柱头铺作中有国内现存已如最早的批竹昂实例。宋代建筑除此之外还广泛地使用琴面昂。元代出现象鼻形昂,但盛行于明清。元以前真昂昂底常垫有华头子,假昂不仅昂底线为隐刻线,下部华头子亦为隐刻花纹,习称“假华头子”,明末清初盛行龙头、象鼻形昂,后期又出现云卷头及各类雕花昂,是刻意追求华丽,片面强调装饰的产物。 飞檐椽头 清式建筑木构

10、件名称,属椽类之一。位于檐椽之上,向外跳出,挑出部分为椽头,故称飞檐椽头。头长为檐总平出的三分之一乘举架系数。后尾钉附在檐椽之上,形成楔形,头与尾之比为1:25。飞椽径同檐椽,断面通常为方形。主要起跳出作用并使建筑外观更加雄伟。 *手 宋式木作构件名称。在平梁梁头之上到脊搏之间斜置的构件。其功能是稳固脊搏,防止滚动。从南北朝到唐宋的绘画、雕刻与实物之中可以看到曾普遍使用过,唐代建筑平梁之上有*手承托脊博,而无侏儒柱*手用材较大,宋代平梁之上设置了侏儒柱以承脊博,但两侧仍挟以*手,*手规格开始变小。宋营造法式规定“造*手之制,若殿阁广材契,余屋广随材或加二分至三分,厚取广三分之一”*元代*手断面

11、已经变小。明清多不用*手,仅山西部分地区仍沿袭I旧 制。 *柱造I 宋式大木作构造术语。楼阁式建筑中上层檐柱柱脚十字或一字开口,*落在下层平坐铺作中心,柱底置于铺作栌斗斗面之上这种结构方法称*柱造或插柱造。*柱造可以增强上下层之间的联系,加强整个构架的稳定性。 切几头I 宋式大木作营造术语。拱头长度不足承受一斗,也不按拱头卷杀,仅作成一入瓣或两卷瓣的形式,宋人称这种加工方法为切几头。常用于梁、袱、方子等的出头上。 支搞窗I 古建筑门窗的一种形式。适用于明清殿堂的次间、稍间或小式建筑物上。在每开间的中线上增加一根立框(间柱),形成上下左右四扇均双层。上扇为支窗下扇为摘窗。支窗外扇上边安合页,下边

12、两侧安铁销子抽开销子可向外开启并用链钩支撑,里扇钉窗纱或糊纸。摘窗外扇下面用两个木销与蹋板接交,两侧立边上端用铁销子。并且糊纸或用木板做成护窗板,里扇是玻璃。 天花枋 清式木构件名称。支承天花板、贴梁及支条的构件 天花枋两端交于金柱柱中 开拱口之法 宋式斗拱拱心卯口的制作方法。不同种类的拱与其它构件有不同的卯榫交接方式,这决定了各类拱卯口开凿的位置、大小、深浅程度各不相同。宋营造法式卷四“拱”条对此作了详细的规定。如华拱在拱底面开口,口深五分。宽二十分。分。是衡量建筑和建筑构件的最小模数单位,参见“分“条,口上中心两向各开子阴(浅宽的凹槽),俗称“开下口”。泥道拱、瓜子拱、令拱、慢拱在拱上面开

13、口,俗称“开上口”。转角足材列拱,拱上下面均开口,俗称“上下开口”这种具体而明确的规定,对于拱口的制作起到了规范的作用。 井口枋 清式大木作构件名称,位于斗供的里翘厢拱之上,并与之平行的枋木。其作用为承托天花,井口枋高三点五斗口(与挑檐桁径同),宽一斗口。太平梁 清式大木构件名称。用于庑殿推山顶构架中,其位置在山面坡顶最上一层的短梁(扒梁)。方向与平梁相同,功能与平梁相似,但位置在平梁以外,仅能通过雷公柱承托脊檩的悬挑梢端。其梁两端下面刻榫,分别与前后上金搭交檩悬挑部分相交,其梁下皮与搭交檩中线取乎,故其梁高于平梁,称为太平梁。 厅堂I 建造在建筑组群纵轴线上的主要建筑,常作为正式会客、议事或

14、行礼之所。营造法式在大木作制度中按殿堂、厅堂、余屋三类建筑,规定各种构件材份。殿堂材份最大厅堂次之,余屋最小*反映出殿堂是高标准建筑,厅堂次之,余屋又次之。在建筑构造上厅堂按横架竖直划分结构层次,其内柱一般都随檩生起,室内空间的高下主要靠生起的内柱控制,铺作仅仅起调节檐部高度与联结内外柱的作用。厅堂房屋每间缝用梁柱的形式和柱网平面布置的形式,是互为因果的。每一座房屋的每1间缝,可以采用不同的柱梁组合形式,所以厅堂除每间前后用一根檐柱外,屋内柱的多少及其位置可以各不相同。南北朝以前厅堂屋面下的结构大致可分为三种方法,第一种在柱头之上用拱承檐枋及横梁,第二种是在柱头之上用头拱承通联数间的纵架。第三

15、种是在柱头之上用斗拱直接承托纵架,使纵架与檐柱的联系加强。 厅堂梁袱1 宋式建筑大木座构件名称。即厅堂类建筑内所用梁袱。营造法式梁所规定的设计制做原则是:“五椽,四椽,广不过两材一契:3椽,广两材。余屋量椽数,难此法加减。” 中金桁中金桁 消式大木作构件名称。在5架梁上,位于老檐桁与脊桁之间;在九架梁上,位于上金桁与下金桁之间,都起承托和传导屋面重量的作用。 消式大木作构件名称。在5架梁上,位于老檐桁与脊桁之间;在九架梁上,位于上金桁与下金桁之间,都起承托和传导屋面重量的作用。 中金顺扒梁 消式古建筑大木构件名称。梁尾搭插在七架梁上粱头扒在下金桁(檩)上,用用以承托中金桁(檩)的扒梁 内柱I

16、宋式建筑大木作构件,泛指建筑室内立柱。情式建筑称“金柱。中国古代建筑以4根柱子所组成的空间称为 “间”。为 “问”。唐宋及辽初较大型建筑的内柱多横纵成行*排列规整。辽代中叶以后为创造特定的室内空间往往在室内的间缝上减去某些内柱。称“减柱造”。山西上台山佛光寺文殊殿,面阔七问进深4间、殿内仅用四根内柱,是减柱造的典型实例。但明清以后的大型建筑“减柱造”之法罕有所见 内四界I 指 1座单体建筑的中心部位,即五架梁下两柱之间的位置。五架梁上正好是四步,又称四界,在建筑的内部,称为内四界。 方直椽 木构件名称,指方形断面的正身檐椽,多用于游廊、亭、榭等较小建筑中。 斗接柱 大木作构件名称。斗接柱是指多

17、层建筑中*柱造做法中的上层柱子。这种做法是自下而上一层柱框一层斗拱相重叠,上层柱根*于下层斗拱的大斗之上,也即是下层斗拱的大斗所接托的上柱,称为斗接柱。明情建筑中用两段、或三段木材施以暗榫墩接成的柱 瓦条 古建筑构瓦作件名称。板瓦纵向截成的直线形窄条。布瓦屋脊瓦件之一。用板瓦开成的叫“软瓦条”,用砖加工而成的叫“硬瓦条”。 瓦垄 清式营造则例:“屋顶上之瓦,上下赓续排到谓之垄。”屋面凸出的垄称盖瓦垄凹进则称底瓦垄。 瓦口子 古建筑屋顶部位名称。又称当勾。位于瓦垄与脊交接之处,由于位置不同叫法也有别,如在正脊部位又称正当勾,在戗脊部位又称斜当勾。 五大线 古建筑彩画技术术语。指清式彩画图案的骨架

18、轮廓大线。即枋心线、岔口线、皮条线、箍头线、盒子线。 五彩遍装 宋营造法式中建筑彩画作制度之一。彩画中最华丽的一种,用于等级最高的建筑物上。其特点是把建筑的木构件从头到脚都用彩绘的图案花纹来装饰,以达到五彩绽纷、华丽高贵的效果。这种彩画以暖色调为主,使用的颜色有青、绿、红、赤、黄每个木构件绘制图案成花纹的构图手法基本相同。其细部设色顺序为:在梁、额枋、斗拱的外梭(即外边)皆留缘道,用青绿或朱叠晕。内心画五彩花纹。颜色使用的规律是对比色相间品配,例如青地上的花纹,用赤、黄、红、绿相间,外棱用红叠晕勾边,叠晕从内向外由浅入深。又如红地上的花纹则用青、绿相间,花心染红,外棱用青或绿叠晕。图案式样繁多

19、,大型构件还在华纹、琐纹中间画飞仙、飞禽、走兽、云纹等;阑额两端画各式如意装饰、称“角叶”,梁用边叠晕,中心画华纹、琐文。柱子上下画锦纹或叠晕,柱身画缠技花或团窠(团花)。这是用色和图案最繁富的彩画品种多用于宫殿、庙宇的主要建筑。 太平梁 清式大木构件名称。用于庑殿推山顶构架中,其位置在山面坡顶最上一层的短梁(扒梁)。方向与平梁相同,功能与平梁相似,但位置在平梁以外,仅能通过雷公柱承托脊 檩的悬挑梢端。其梁两端下面刻榫,分别与前后上金搭交檩悬挑部分相交,其梁下皮与搭交檩中线取平,故其梁高于平梁,称为太平梁。 厅堂 建造在建筑组群纵轴线上的主要建筑,常作为正式会客、议事或行礼之所。营造法式在大木

20、作制度中按殿堂、厅堂、余屋三类建筑,规定各种构件材份。殴堂材份最大厅堂次之,余屋最小*,反映出殿堂是高标准建筑,厅堂次之,余屋又次之。在建筑构造上厅堂按横架竖直划分结构层次,其内柱一般都随檩生起,室内空间的高下主要靠生起的内柱控制,铺作仅仅起调节檐部高度与联结内外柱的作用。厅堂房屋每间缝用梁柱的形式和柱网平面布置的形式,是互为因果的。每一座房屋的每间缝,可以采用不同的柱梁组合形式,所以厅堂除每间前后用一根檐柱外,屋内柱的多少及其位置可以各不相同。商北朝以前厅堂屋面下的结构大致可分为三种方法,第一种在柱上用拱承檐枋及横梁,第二种是在柱头之上用头拱承通联数间的纵架。第三种是在柱头之上用斗供直接承托

21、纵架,使纵架与檐柱的联系加强。 中金桁 清式大木作构件名称。在5架梁上,位于老檐桁与脊桁之间;在九架梁上,位于上金桁与下全桁之间,都起承托和传导屋面重量的作用。 中心塔柱窟 又称“塔庙窟”、“支提窟”。其特点是:平面呈长方形,窟室后部中央凿出连通窟顶与地面的中心塔柱,柱身四面雕龛造像,在窟室后部、中心塔柱与窟室侧壁、后壁之间形成绕塔右旋的通道。中心塔柱窟源出于印度的支提窟,成型于公元45世纪中叶的新疆龟兹石窟,成为我国J北朝石窟中的典型形制隋唐以后逐渐消失。它在早期阶段往往和僧居窟同时出现。 长耳子 安装于琉璃照壁四角圆柱上部或琉璃花门四角圆柱子上部的装饰性琉璃构件。作为大额仿的榫头(处于这个

22、部位的木构件称霸王拳)完全仿木琉璃构件,安装时紧贴着柱头的外皮,造型似三角形的云纹,后背做出半银锭榫头与圆柱连接牢固。此件三面露明均着釉色 乌头门 宋式建筑中门的类型之一。也称乌头大门、表褐、阀阅、褐烫、绰楔、俗称棂星门。其形式为:在两立柱之中横一枋,柱端安瓦,柱出头染成黑色,枋上书名。柱间装门扇,其上部有成偶数的棂条,下部有障水版。柱头多有装饰纹刻。 勾头 一种特殊形式的筒瓦。多用筒瓦垄的檐头,比普通筒瓦多一个圆形的瓦当。元代以前称瓦当,至明、清两代,改标勾头。其端部圆盖上的纹佯变化多端,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因而勾头上纹样的种类就成为判断其年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勾丝咬 旋子彩画找头部位的一

23、种图型。此图形在较短木件上可单独使用。当木件过长,安排一 整两破图案后还留有空地,此中地右适合安插“勾丝咬即可加入此图案。 丹土 藏语,安立在寺院主殿屋顶上为幢状神物中心木杆上写有护法咒语,外有用耗牛尾拧成的粗绳。 丹墀 指大式建筑甬路中间,御路石 两侧的石牙子以外部分。两种做法:斜墁斗扳(城砖大面朝上斜向铺墁):斜墁柳叶(城砖小面朝上斜向铺墁)。 月梁 宋式大木作构件名称*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梁的一种形式,一般用于平綦之下。汉代文献中称虹梁,唐宋以后我国古代建筑仍然使用,我国北方明清时期使用较少。其特征是梁的两端向下弯,梁面弧起,梁下起yao(幽页),形如月牙 ,宋代称为“月梁”、“虹梁”。梁首

24、、梁尾、梁底经过砍削加工之后仍用分辨卷杀而成。梁的侧面往往制成琴面并饰以雕刻,外观较清秀,与直梁功能类同,都是承受屋顶荷载的梁。同时月梁又能体现一 定的艺术效果 风门 古建筑门的 1 种,使用较广泛,常与帘架配合使用。1 般风门的制作常用4抹头,门扇边框的尺寸随格扇的边框尺寸。 风槛 木作装修构件名称指榻板之上的横槛。其长,厚与下槛同,高是下槛的10分之七或半个柱径 ;两端做有抱肩下口与榻板用暗榫相交,上口安槛窗。如安支摘窗时*则不装风槛、支摘窗直接置于榻板上。 风水墙 山墙的1种,是民间对一墙到顶,山顶设有博风、拔檐线等装饰的硬山顶山墙的别称 风雨桥 又称为花桥、廊桥。古代桥梁的一种,现在南

25、方的少数民族地区仍然常见。多是石砌的墩台,伸臂结构的木制粱桥。达种桥粱一般全桥均建有亭、楼、阁、廊相结合的桥屋,桥的外貌千姿百态,造型优美,桥屋一方面可以保护木结构桥粱的构件,以免日晒雨淋,另1方面还可以给行旅提供休息和遮风避雨的场所、故名风雨桥。桥屋的廊与楼、亭相互结合,既有起伏,也有虚实的对比,有的桥上梁柱还经过彩绘雕刻等艺术处理,使人赏心悦目。 凤凰台 拱式桥构件名称。位于金刚墙二端与分水尖中间,其作用是与分水尖一起保护桥墩、安放闸板。其结构全部用条石砌筑,长为分水金刚墙的十分之二,宽度、露明高和埋深均与分水金刚墙相同。大木作斗拱昂的部位名称,位于昂的正面十八斗分位前方,呈斜平面的小台。

26、俗称“脑八”。参见昂嘴。 槽 宋式大木作术语。宋营造法式将建筑物中与斗拱出跳成正交的列斗拱的柱列中线通称为槽。两槽之间形成的空间按所处位置不同,可分为内槽、外槽、前槽和后槽等。根据殿堂等建筑物平面空间布局的不同需要,以槽构成各种形式的格网(即柱的平面布局和排列形式)。宋营造法式将格网平面布局分为单槽、双槽、分心槽、分心斗底槽、金箱斗底槽等多种形式。 墩台 古代建筑物名称。骑墙墩台,亦称之为敌台。城墙内外高峰之上的单独墩台称为烽火台。墩台的形状有方形、圆形两种,但以方形为多。 墀头 俗称“脚子”。清式营造则例:“山墙伸出至檐柱外的部分。硬山墀头由下至上一般分为下碱、上身、稍子三个部分,庑殿、歇山

27、、悬山等建筑则无稍子。下碱、上身有“马莲对”、“担子勾”、“狗子咬”、“三破中”等组砌形式。 墀头角柱 古建筑角柱石的一种。位于墀头的最下端,其宽度与墀头宽度相同,厚度与阶条石厚度相同。 横拱 宋式斗拱构件名称拱的一种。在一组斗拱中,与出跳华拱成正交的拱通称为横拱。按所处位置不同,有泥道拱、瓜子拱、令拱、慢拱、骑袱拱、骑昂拱、绞袱拱、绞昂拱等。横望板 古建筑大木作构件名称横向铺钉于椽身之上承托苫背泥层的两板。由于屋顶坡度的变化,横望板不宜过长,一般每隔3至5椽档须加设望板钉一列。横望板接头须在椽背中线之上,不得挑空或重叠。为加强连接,望板间缝除齐搭外还有企口,柳叶等多种搭接力法。横望板较竖望板整体性更强。为防雨止漏,保护望板,一般均在望板之上施护板灰进行防护。 t靴楔 宋式大木作斗拱组合构件名称。貌似真昂昂底与下层华拱间的楔形垫木,实则与下部拱身连为一体。它与昂身榫卯相结、一般用于上昂的下部以及下昂尾部昂底之下是真昂构造中不可缺少的构件之一。下昂前部昂底垫置的楔形垫木亦由拱身制成,宋代称“华头子”,其构造功能与靴楔有质的区别。营造法式规定的靴楔造型是“三卷瓣”,宋元实物中屡有所见其艺术形式虽与清式建筑溜金斗拱后尾的菊花头相类似,但菊火头主要起装饰作用,结构意义与此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