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墅砖混结构统一做法.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196667 上传时间:2022-05-22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3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别墅砖混结构统一做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别墅砖混结构统一做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别墅砖混结构统一做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别墅砖混结构统一做法.doc(3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别墅砖混结构统一做法.精品文档.别墅砖混结构统一做法 (本人只有这些了,需要全部的朋友让二楼的朋友发一下吧)别墅砖混结构统一做法1.1. 设计总则1.1.1 结构体系采用砖混结构。1.1.2 常用的承重砌体为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混凝土实心砖、混凝土多孔砖等。承重墙厚度一般为240或以上,其余120厚墙、轻质墙等作为隔墙,不能承重,其用材可以为轻质砌块或与承重墙相同。1.1.3 建筑层数一般为地下一层、地上一至三层。地下室可能局部取消(别墅项目一般不会完全取消地下室);上部结构局部可能有错层,如车库、通高客厅等(此时尤其应注意层高及高厚比要

2、求)。1.1.4 除基础部分外,涉及上部结构的主要规范包括: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2006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1。1.1.5 开始设计任务之前,应注意了解项目所在地的场地条件、自然条件,如风雪、地震、场地土类型、承载能力、场地坡度(原始地坪、后期景观)、地下水位等。1.2. 结构布置在进行结构布置之前,应该细致阅读理解建筑图,了解以下内容:(1) 房间功能组合(了解各房间的用途分配、主次区分、交通组织等);(2)

3、主要的楼面、屋面、外墙做法(用以确定面层厚度、荷载等);(3) 设备要求(了解管井、留洞、集水坑、集水沟、卫生间垫层)1.2.1 承重墙布置砖混别墅中,由于使用功能的要求,承重墙体往往有很多不能上下对齐,应积极思考,并与建筑专业协商:局部根据结构需要改变墙厚及功能(将部分120隔墙改为240承重墙,或将某些240墙改为120隔墙)、改变部分墙体位置等,满足以下原则,以达到较好的受力性能:(1) 各层承重墙尽量对齐;(2) 尽量形成闭合布置(局部不能闭合的位置设置构造柱予以加强);(3) 两方向上的承重墙间距基本合理(46米)。(4) 注意墙体高厚比,尤其是层高较高的车库、通高客厅、有斜屋面的顶

4、层。可以考虑减小横墙间距和设置圈梁、构造柱予以加强。1.2.2 构造柱布置构造柱的设置主要依据两个原则:构造要求和计算需要。设计之初根据构造要求设置,建模计算后再行增加。1.2.2.1 构造要求(1) 抗震规范中有关要求设置,如外墙阳角、大板周边、大洞口周边等;(2) 承重墙布置中认为需要设构造柱加强的位置,如墙中大洞口两端、单片墙端等;(3) 大跨度梁端部、悬挑梁根部、抬墙梁(以下称为框支梁,为描述方便。但应注意与框剪结构中的框支梁是不同的。支承框支梁的柱相应称为框支柱)端部等集中力较大的部位,如果圈梁作用不足,首先考虑设置梁垫,再考虑设置构造柱;(4) 认为设置构造柱便于处理的部位,如窗间

5、小于400的砖跺、错层部位的墙角等;(5) 其它认为需要加强的部位。1.2.2.2 计算要求整体建模计算时,局部可能会出现抗震验算、受压验算、局部承压验算不满足等情况,此时根据需要增设构造柱。1.2.2.3 截面尺寸(1) 构造柱一般为240*240,局部小砖跺改为构造柱者,尺寸按建筑图。(2) 局部框支柱截面应根据荷载、框支梁截面及跨度、层高等因素确定。1.2.3 梁板布置 平面梁板的布置应结合在一起考虑,共同支承楼屋面荷载、墙体荷载(包括非承重隔墙和承重墙),满足使用功能和观感要求。1.2.3.1 承重墙每层楼面处设圈梁,梁宽同墙宽,梁高一般按以下几种情况确定:(1) 一般情况下为240。

6、(2) 满足圈梁两侧楼板连接的构造要求(例如有一侧降板时,圈梁高至少应至低板底面)。(3) 圈梁下洞口较大、或者洞口处有集中力落在圈梁上时,应计算圈梁受力及配筋,不能简单按照构造配筋。(4) 屋面山墙尖顶较高时,可以考虑在窗顶标高加设一道圈梁。(5) 建筑立面、墙身有特殊要求时,圈梁布置须结合立面及墙身。1.2.3.2 不落地的承重墙,优先考虑在底层设梁整体抬掉,如荷载、跨度过大,可以考虑按照框架结构的做法,每层设梁抬,仅支承本层楼面荷载及墙荷载(此时宜结合承重墙布置,与建筑协商,将梁上墙体改为120隔墙,以减轻荷载并明确受力),但底层梁的受力及配筋应予以放大。应注意上部墙中是否有竖向排烟道等

7、影响设梁的情况。对于希望后砌的240墙,图纸上必须明确注明。1.2.3.3 其余楼面梁板布置,应在保证功能要求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板的作用,简化梁的布置(不必拘泥于有墙处必设梁或大面积板下必设梁),并能均匀传递楼面荷载到承重构件上,避免过于集中。(1) 注意梁下房间功能及净高要求,控制梁高。斜屋面最低点梁下净高应注意检查(梁高注意倾斜度的影响)。(2) 部分大板位置根据下层房间功能要求可考虑不设梁(有时是不得设梁),而采用厚板。(3) 局部小板上隔墙可考虑直接由板承受,有时无梁大板上也可能要抬许多隔墙。这种情况下,计算梁板时应将隔墙荷载予以折算,见计算部分。对于异形板,可以采用有限元程序单独计算

8、。(4) 梁宽与梁下的墙宽不同时,应考虑偏位方向对使用的影响。(5) 个别梁根据要求需上翻(不允许下挂、有条件上翻)。(6) 管道井周围一般不做梁,加筋要在图中示意并加以统一说明;大洞口(包括贯穿的狭长洞口)或洞口边墙体较多时宜在洞口边设梁。(7) 车库顶梁注意考虑车库门卷帘开启及设备安装。(8) 坡屋面上不是一定要在屋脊与折板处布置梁。(9) 坡屋面上主次梁搭接处,应考虑屋面斜度、使次梁能够搁支在主梁上。如果出现次梁下挂,应注意补充节点做法,如设置吊筋等。(10)斜屋面梁随屋面弯折时,遇连续小折角宜直接拉通,设计图中给出具体原则及做法示意图。1.2.3.4 梁截面确定(1) 如建筑墙身立面有

9、要求,按建筑。(2) 梁宽一般为240,个别小梁宽度可为120。 (3) 梁高一般可按跨度取值,见下表:分类 简支梁 连续梁 井字梁 悬挑梁 框支梁梁高 1/121/15L 1/121/20L 1/151/20L 1/51/7L 1/6L说明:(1).L为梁的计算跨度。(2).梁的荷载较大时,截面高度取大值,必要时要验算挠度和裂缝宽度。(3).梁跨度较大时,可以考虑受压区现浇板的有利作用。 初定截面后计算,最终梁的配筋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1.2.3.5 板厚度确定(1) 一般情况下,楼面板厚度根据跨度取值。当两向跨度比为2时,板厚可取短跨1/30,当两向跨度比为1时,板厚可取短跨1/38,实

10、际板厚可以据此内插值确定。(2) 除常规楼板自重及使用活载外,板面如有垫层或抬隔墙时,板厚适当增加。【对于按第(1)条计算板厚已超过80mm的板,可以粗略按以下方法估算:垫层荷载或计算板配筋的隔墙折算荷载每增加1kN/m2,板厚大约增加810mm(最终按照实际跨度及边界计算调整)】。(3) 板厚一般不少于100,地下室顶板厚度一般不少于120,屋面板一般比同跨度楼面板厚20、且一般不少于120。(4) 对于大板周围的小板,与大板的板厚差宜控制在40mm之内。(5) 初步确定板厚之后,根据板四边支承条件计算,根据配筋再予以调整。1.3. 结构建模及计算基本流程:用PMCAD建模、输入梁墙荷载;输

11、入楼面结构布置;输入楼板荷载;进行砌体抗震整体验算;梁配筋计算。其实,建模计算的过程与结构平面布置图是关联的,基本步骤为:初步布置平面、建模计算、调整平面、调整计算等。地下室底板是否作为一层建入模型,由基础形式确定。如果底板荷载直接由土承担、不计入基础,则不建。1.3.1 材料选择1.3.1.1混凝土:0.000及以下一般用C30,以上用C25。1.3.1.2 钢材:级钢限于6、 8;级钢限于直径10,12;直径14及以上用级钢(适用杭州地区,其它根据地区情况确定)。1.3.1.3 墙体材料(包括承重墙及非承重隔墙)根据项目确定,一般为:(1) 对于砖砌体,0.000以下、无地下室部分采用MU

12、15混凝土实心砖、M10水泥砂浆;其余均采用MU10混凝土多孔砖、M7.5混合砂浆。砌体施工控制质量为B级。(2) 对于轻质隔墙,采用蒸压轻质砂加气混凝土(简称AAC)砌块。密度级别取B06级、强度级别取A5.0级(考虑装修要求较高)。1.3.2 荷载计算(以杭州桃花源项目为例)1.3.2.1 墙体恒载(1) 240砖墙:4.8 KN/m2 (无外贴石材)、5.2 KN/m2 (有外贴石材)。对于承重墙,计算模型中输入墙体容重时考虑抹灰荷载的折算。(2) 120砖墙:3.0 KN/m2(双面粉刷)(3) 120轻质隔墙(容重8KN/m3):1.2 KN/m2(两面批腻子)、1.6 KN/m2(

13、一面批腻子、一面抹灰)、2.0 KN/m2(两面抹灰)。建议统一按2.0 KN/m2考虑,即允许双面抹灰。(4) 如果设计项目中约定120隔墙采用轻质隔墙,则在局部厨房、卫生间等处仍应考虑可能采用与承重墙相同的砌体,方便挂热水器等重物,墙荷载取值应予注意。1.3.2.2 板面恒载(1) 普通荷载包括结构板自重、面层、板底抹灰、吊顶。建议仅计算附加板面恒载,板自重由程序自动计算(便于调整)。(2) 一般面层砂浆或垫层的容重可取20 KN/m3,厚度按建筑图。板底抹灰可取0.5kN/m2,吊顶可取0.3kN/m2。(3) 屋面或露台等部位,保温防水面层总恒载根据建筑做法分层计算累加。(4) 斜屋面

14、应取总恒载按坡度进行换算。如果由程序自动计算板自重,此时应注意程序不会自动对板自重部分进行换算。1.3.2.3 板面隔墙荷载折算板面有隔墙时,计算梁(含整体结构计算)、板配筋时应对隔墙荷载进行折算,可按如下方法:(1) 单独计算板面恒载g1、活载q1;(2) 计算板面上全部砖墙重量,按面积平均为面载g2;(3) 计算梁、整体抗震验算时,板面荷载取(g1+g2)、q1;(4) 计算板筋时,根据砖墙在板上的居中程度,近似取(g1+1.52.0g2)、q1,墙体在板中部集中者取大值(具体有待进一步研究)。(5) 如果板上为单片、无洞口的通长墙,仅1/3墙荷传至板上,其余直接传至两端梁。1.3.2.4

15、 风载、雪载,按照荷载规范取值,重现期50年。1.3.3 砌体结构抗震验算1.3.3.1 参数设置:砌体结构类型中,结构类型为砌体结构,楼面类型为刚性,地下室嵌固高度可输入地下室高度(如为敞开或半敞开地下室,此值应减少,或直接输0),墙体自重可取22kN/m3。 其余指标,地震烈度、墙体材料、施工质量控制等级、砂浆强度、块体强度、砂浆类型等,按实际输入。1.3.3.2 验算内容全部验算项目都应满足,主要指标包括抗震计算、受压计算、墙高厚比、局部承压。注意在楼面结构布置中输入墙上圈梁。局部小墙肢计算不满足时,可以考虑增设构造柱加强、调整结构布置。有时程序进行局压验算时荷载扩散模式可能有缺陷:简单

16、地将集中力按节点直接向下层传递,此时可考虑手工验算。1.3.4 梁配筋计算可以用SATWE整体有限元计算。如果梁上无承重墙,结果可以用来配筋;如果有,则应按照底框模式计算梁配筋。1.3.4.1用SATWE计算(1) 上部结构计算采用SAT-8;(2) 部分设计参数按照实际输入,如地震、风、雪、场地、配筋等,结构基本周期在试算后回填。(3) 部分参数参考值: 混凝土容重取27.5KN/m3,板自重自动计算时,在PMCAD中混凝土容重为25KN/m3 结构材料信息为砌体结构 结构体系为剪力墙结构 恒活荷载计算信息为一次性加载 柱、墙、基础设计活荷载均不折减 梁活荷载不利布置选择全楼梁端负弯矩调幅系

17、数 0.85(恒载较大时取0.900.95),梁扭矩折减系数0.40,中梁刚度增大系数 1.80(4)梁搁支在砖墙上的节点,应基本为铰接受力。(5)对于别墅而言,控制指标基本容易满足,主要关注构件配筋。1.3.4.2 用底框模式计算(1) 用SATWE计算底框砖混属于近似计算,有些参数并无合适的选项。(2) 楼层组装时将需计算的楼层作为底层,以下楼层不计入。(3) 在砌体抗震验算中,选择结构类型为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逐层计算,直至底框荷载。对显示的底框荷载应予以判断。注意程序将开洞墙视为整片,可能会导致墙荷向中部平均、从而增大墙下梁的弯矩值。(4) 在SATWE参数、砌体结构分项中,底部框架层

18、数为1,底框结构空间分析算法选择“接PM主菜单8的规范算法”(5) 其它参数基本同整体有限元计算(6) 程序只计算底框层受力及配筋。(7) 如果需要计算几个楼层,则需逐个处理,从步骤(2)开始。(8) 应注意底框层与上部楼层的刚度比满足要求。1.3.4.3 其它方法 对于抬墙的梁,也可以用下述方法近似复核:建模时将梁上的承重墙改输为三至四个等距小柱,模拟均布荷载传递,采用整体有限元计算。1.4. 地下室设计1.4.1根据实际地质情况,合理选用基础类型(条基、独基、筏板、桩基),详见基础设计专篇。1.4.2桩基或独基中的地梁、底板设计需考虑重力及水土反力两个方向的荷载作用,多数情况下由水浮力控制

19、计算。地梁一般上下部配筋相同。1.4.3一层地下室混凝土外墙的计算模型一般为下端固支、上端铰支。但需注意底板的厚度能否对外墙起到固支的作用,若如果底板厚度相对外墙较薄,那么计算外墙时应考虑下端铰支(内侧竖向筋增大),同时适当增加外墙底部外侧钢筋。1.4.4悬臂外墙悬挑端的弯矩应注意此处节点弯矩平衡,故此处底板下部弯矩计算需要考虑到这一点。为减少底板配筋过大,可考虑加大底板悬挑边的办法来增加抵抗弯矩,同时还能起到增加底板抗浮的作用。可能的情况下,宜在墙顶设横梁,以替代取消的楼板,注意梁顶标高,在室外地坪以下。1.4.5基础构件迎水面的允许最大裂缝宽度,在有柔性防水层的条件下以0.3mm控制,在仅

20、有刚性防水层或无防水层的条件下以0.2mm控制。保护层厚度取值按照混凝土规范中二(a)类取值。1.4.6底板有高差处,可以有以下几种梁板做法:(1) 高差相差、底板受力均不大时,设置地梁作为底板支承,地梁最小高度取值应确保两边底板均可以连接;(2) 折板做法,底板等厚度弯折,板筋连续,无论是否设置地梁;(3) 高差较大,如相差一层时,可以考虑采用竖向墙的形式连接。1.5. 配筋原则1.5.1 板配筋(1) 板上有隔墙者,隔墙荷载予以折算,用来计算板筋,板厚满足冲切要求,不再简单地设置墙下附加筋。(2) 正常楼板配筋应根据支座、长宽比、最小配筋率等因素区分板面、板底钢筋,不能笼统上下一样配筋。(

21、3) 板配筋可用PMCAD、Morgain等工具计算,板底钢筋根据周边约束情况适当放大,支座一般不乘放大系数。(4) 板配筋应考虑较大跨度板与相邻板的板面弯矩、配筋连续过渡问题。当板厚度有较大变化时,大跨度板支座可按铰支考虑,相连的小跨度板按连续考虑,将负钢筋伸入大跨度板内,建议采用部分筋通长配置、部分支座另设附加筋的形式。(5) 相邻板面有高差时的板底钢筋的搭接、锚固做法,对于楼面板和地下室底板两种不同情况应该予以区别。对于地下室底板,相邻板底钢筋应相互搭接;而对于楼面板,相邻板底筋只需分别锚入梁内即可,见通用节点图。(6) 普通楼板除满足受力要求外,应满足混凝土强度和板厚对应的最小构造配筋

22、,在不增加钢筋面积(或相差非常微小)的情况下,尽量用级钢(或一个方向采用级钢),以减少施工踩踏的影响。(7) 坡屋面板(120mm厚)负筋一般用:板面10150双向,板底10200双向(尚需满足计算要求)。(8) 别墅项目对裂缝控制的要求相对较高,普通楼板负筋原则上不少于8150双向,尽量用10,减少施工踩踏的不利影响。1.5.2 梁配筋(1) 圈梁配筋一般按构造,纵筋412、箍筋6200。局部梁下洞口较大或洞口范围内有次梁搁支时,圈梁或过梁配筋应加强,满足受力要求。(2) 一般梁底筋放大1015%,负筋不放大。(3) 挑梁负筋、跨度或荷载较大的梁、抬墙的梁(受力相对不够明确)或其他重要的梁,

23、配筋可再适当放大。注意核查裂缝和挠度。(4) 连续梁配筋时,支座两侧的钢筋直径应尽可能相同,以便钢筋穿过支座,避免两侧不同的钢筋都在支座内锚固,造成节点钢筋过密,影响节点混凝土浇注。(5) 连续梁邻跨跨度较大时,应根据弯矩包络图设计,有时小跨的负筋要通长设置。(6) 除跨度、受力相当小的梁之外,梁底纵筋不宜出现只配两根的情况,因此在总配筋面积满足的前提下,宜改为3根直径小一级的钢筋。(7) 当有较大次梁搭接时,应检查主梁附加箍筋是否满足要求,必要时应设置吊筋。(8) 边跨梁上部纵向筋如有受力要求,其平直段的锚固长度应注意满足规范要求(0.4Lae等)。此时梁纵筋最大直径有相应限值。(9) 梁配

24、筋率宜在经济配筋率范围,并应满足最小限值。(10) 卫生间处梁面标高同板面标高,以避免影响板上水管铺设或线角突出。(11) 梁腹板高450mm时,需按规范要求设侧向纵向构造钢筋(腰筋)。注意梁腹板高度为梁有效高度减板厚。(12) 屋面折梁应注意每层钢筋根数不宜多,避免交叉搭接处钢筋过密。(13) 混凝土墙下地梁按构造配筋,可取截面:(墙厚5060)450500,主筋下部316、上部216,箍筋8200。1.5.3 柱配筋(1) 构造柱配筋一般按照规范要求构造设置。根据地震设防烈度和所在位置,纵筋一般为412或414、箍筋6100/200。(2) 独立的构造柱应按普通柱考虑及编号,其与框支柱的受

25、力要求应注意,可以参照框架柱规范要求。1.5.4 线角配筋(1) 墙身线脚尺寸60时不配筋,施工时与梁整浇即可;其它线脚仅考虑控制微裂缝而配筋时,用6钢筋即可。(2) 外墙立面构造装饰柱配筋均可用10钢筋。(3) 窗间小柱建议仅在窗洞范围内设置。(4) 立面外凸的构造柱,可以采用核心柱与外包线角相结合的形式,在地面一下取消线角。1.6.结构制图1.6.1 制图步骤(1) 利用建筑平面图布置结构平面,此过程最为重要,需综合运用前述的结构布置原则。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对结构构件图层的设置,如梁线,柱,墙,轴线。检查楼板开洞、楼梯间开洞、设备洞等。留意哪些墙搁在板上、哪些梁是用来抬墙的、各构造柱的起

26、止楼层等。(2) 画板配筋。标注板厚、标高、楼板配筋、洞口加筋、一些必要大样做法等,同时要注意对一些关键部位的构造加强,如大洞口边。(3) 画梁配筋。注意建筑边梁(包括外周边及内部边梁)须结合建筑墙身详图确定。(4) 画构造柱、框支柱配筋。纯粹的构造柱编号为GZ,独立柱或框支柱编号为Z 。(5) 画墙身、细部,注意与梁高对照。项目组讨论确定统一、合理的配筋方法。(6) 画基础平面图。基础的选型,持力层的选取可以先跟项目负责人,主管领导商量,等这两个确定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工作。(7) 画楼梯施工图。一定要注意检查是否碰头,具体条文见建筑设计规范。起止踏步边缘前后300范围内梁底净高不得少于300、

27、斜踏步以上竖向净高宜大于2200。(8) 出图前最后要清理轴线,检查标高、重要构件的配筋、有关的必要说明等。1.6.2 制图原则1.6.2.1 结构平面布置图(1) 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图中上通柱涂灰,不上通柱仅用框线表示。一层结构平面布置图中地下室混凝土外墙不涂灰,用中粗框线表示。(2) 圈梁用粗点划线表示。(3) 各层平面的结构基准标高按建筑标高减去面层厚度确定。注意各房间由建筑规定的结构标高、面层厚度。(4) 各层平面中设备井除通风井用洞口表示外,均用细框线表示井内壁位置即可,标明加强筋做法。另有部分洞口为预留钢筋、待管线安装完后楼板封浇。(5) 一层结构平面图中应标明沉降观测点位置和数量。

28、一般布置间距为1520m,包括房屋角部。(6) 屋面结构平面布置图中,屋面板阴阳脊线和屋面板边线应以普通细线表示。屋面结构平面图中应包含以下内容:坡屋面板各级水平屋脊线结构标高、定位尺寸;屋面板起坡点结构标高、屋面板坡度等。(7) 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图的集中说明应包含以下通用条款:(a). 本层结构基准标高(b). 未注明楼板厚度及配筋(c). 楼板开洞洞边板底加筋及锚固要求1.6.2.2 梁配筋图(1) 两种表示方法:断面表示和平面表示。如采用断面表示,宜有楼板位置和墙身情况的反映,便于核对。如采用平法表示,应补充有关说明,方可结合平法图集使用。在以后的项目中推广采用平法表示。(2) 梁编号前

29、加层号,并且应区分屋面梁编号。自下而上梁编号为DL(地梁)、1L(一层平面梁)、2L(二层平面梁)及WL(屋面平面梁)等。1.6.2.3 墙柱配筋图(1) 墙配筋主要指地下室外墙配筋,制图比例一般为1:25。当按照墙顶固支、墙顶铰接模式计算墙配筋且墙底外侧钢筋较大时,可采用长短筋结合的配筋形式。长筋至墙顶,短筋伸出底板长度为外墙净高的1/41/3。长短筋可以相同,相差最多两级,下部组合后间距一般为100。(2) 柱配筋图包括构造柱、独立柱、框支柱,制图比例一般为1:25,应能表示柱的起至标高。1.6.2.4 桩位结构平面布置图和基础结构平面布置图(1) 桩位图中用粗线表示桩位,用极细线表示墙柱

30、线(实线)及承台(虚线)。(2) 桩位图中应标出哪根桩需要进行静载试验。(3) 基础结构平面布置图中桩位用极细虚线表示。独立基础、承台、地梁截面做法可另附详图表示。(4) 基础结构平面布置图中应表示地沟、高差、坡道等。地下室底板标高变化处应加高差符号,并引出剖面,用详图表示清楚。1.6.2.5 楼梯详图(1) 各层楼梯平面图用1/50比例出图,图中应标出踏步,梯板,梯梁和梯柱的编号和平面位置。(2) 楼梯大剖面图用1/50比例出图。剖面图中应标出各梯段、踏步尺寸,梯梁、梯板,梯柱的位置和编号,梯板和楼板的结构标高等。利用大剖面检查楼梯各梯段净高不小于2200。(3) 梯板配筋尽量在大剖面中表示

31、,表示不清时可部分放大成大比例剖面详图表示,比例为1/251:30。图中需标明梯板及平台板钢筋直径、间距和截断位置以及踏步尺寸第八章 配筋及制图原则配筋原则8.1.1 板配筋 (1)建筑半砖隔墙,当无门洞长度2.1米或有门洞长度2.4米时,结构不做梁,将墙体荷载折算成板上面荷载具体板和梁的荷载考虑方式。但墙高较高,线荷载较大时应慎重。 (2)正常楼板配筋应根据支座、长宽比、最小配筋率等因素区分板面、板底钢筋,不能笼统上下一样配筋。板配筋可用PMCAD、Morgain等工具计算,板底钢筋根据周边约束情况适当放大,支座不乘放大系数。 (3)板配筋应考虑较大跨度板的相邻板的板面配筋过渡问题,一般3.

32、9米跨以上考虑,以下可不考虑。当板跨度、厚度相差较大时,大跨度板支座按铰支考虑,相连的小跨度板按连续考虑,将负钢筋伸入大跨度板内。 (4)相邻板面有高差时的板底钢筋的搭接、锚固做法,对于楼面板和地下室底板两种不同情况应该予以区别。对于地下室底板,相邻板底钢筋应相互搭接;而对于楼面板,相邻板底筋分别锚入梁内即可,见通用节点图。 (5)坡屋面板配筋:板面宜用10150,板底可用10200; 平屋面板配筋:可用10200双层双向; 上述屋面板配筋均须满足计算要求。8.1.2 梁配筋 (1)一般框架梁底筋放大10%,负筋不放大;对于容易出现问题的重要部位如较大跨度挑梁的支座筋、框支梁配筋等应适当放大。

33、 (2)连续梁配筋时,支座两侧的钢筋直径应尽可能相同,以便钢筋穿过支座,避免两侧不同的钢筋都在支座内锚固,造成节点钢筋过密,影响节点混凝土浇注。 (3)连续梁邻跨跨度较大“相差较大”时,应根据弯矩包络图设计,有时小跨的负筋要通长设置。 (4)梁底纵筋不宜出现只配两根的情况,因此在总配筋面积满足的前提下,宜改为3根直径小一级的钢筋。 (5)横向附加筋优先选用箍筋。当有较大次梁搭过来时,应检查附加箍筋是否满足要求,如不满足应设置吊“加设”筋。 (6)框架梁/剪力墙连梁上一般全拉通部纵筋一般贯通2根,当梁宽350mm时,不足4根贯通筋时补架立筋212;当梁宽为300mm、纵筋多于4根一般不出现时,中

34、间应加单肢拉筋补充350 以上但受力很小时配双肢箍的情况。 (7)梁腹板高“有效高度”450mm时,需设侧向纵向构造钢筋(腰筋),构造设置时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小于腹板截面面积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抗扭计算需要时不受此限(指hw450mm也可设)。注意梁腹板高度为梁有效高度肋高减板厚。 (8)根据抗规,对于抗震等级为三级、四级的框架结构,梁端箍筋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取hb/4、8d、150mm三者的最小值。所以对于截面高小于400mm的梁,比如hb=300mm,加密区间距应为hb/4300/475mm,而不是一般的100mm。 (9

35、)当边跨框架梁搭在框架柱上时,注意梁纵向筋平直段的锚固长度应满足0.4Lae要求。此时梁纵筋最大直径有相应限值。 (10)对于抗震等级为二、三级的框架,梁配筋除应符合相关规范和以上各原则外,在构造上尚应注意以下要求: 1)梁端截面的底筋和顶筋配筋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不应小于0.3; 2)梁箍筋最小直径为8mm,当梁端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要用10; 3)梁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 (11)框架梁箍筋按加密区计算时,非加密区箍筋应仔细核对。 (12)卫生间梁面标高同板面标高,以避免影响水管铺设或线角突出。 (13) 梁的最大、最小配筋率另详。8.1

36、.3 柱配筋 (1)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其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2)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5。 (3)边柱、角柱及剪力墙端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产生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 (4)柱的纵筋不应与箍筋、拉筋及预埋件等焊接。 (5)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因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均应全长加密,如楼梯间休息平台处框架柱。 (6)四级框架柱,箍筋在计算满足的条件下,可以8做外箍,6做内拉筋。 (7)对于抗震等级为三级的框补充二级框架架,柱配筋除应符合相关规范外,在构造上尚应注意以下要求: 1)框架结构:柱轴压比控制在0.9以内;框

37、剪结构:柱轴压比控制在0.95以内。 2)柱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对于中柱和边柱为0.7%,对于角柱为0.9%; 3)柱箍筋最小直径为8mm; 4)柱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 至少每搁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约束;采用拉筋复合箍时,拉筋宜紧靠纵向钢筋并钩住箍筋。 (8)柱的最小配筋率、最小配箍率另详。8.1.4 墙配筋 (1)一般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的范围按JGJ3-2002第7.2.16条及第7.2.17条执行。 (2)墙体的配筋率。目前在高规7.2.18条文强制规定在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中,竖向和水平分布筋的最小配筋率均

38、不应小于0.25%;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20%。 1)设置墙的水平分布筋是为横向抗剪,以防止墙体在斜裂缝出现后发生脆性剪切破坏,同时起到抵抗温度应力防止砼出现裂缝,设计中当建筑物较高较长或框剪结构时配筋宜适当增加,特别在连梁部位或温度、刚度变化等敏感部位宜适当增加。 2)设置墙的竖向钢筋主要起抗弯作用,目前在一些多层低高层剪力墙中电算结果多为构造配筋。墙肢的竖向配筋原则上也应该尽量将钢筋布置在墙端部边缘区并保证钢筋间距300mm,也应该注意防止竖筋过多使墙的抗弯强度大于抗剪强度,对抗震不利。 8.1.5 线脚配筋 (1)墙身线脚尺寸60时不配筋,施工时与梁整浇即可;其它线脚

39、仅考虑控制微裂缝而配筋时,用6钢筋即可。 (2)外墙立面构造装饰柱配筋均可用10钢筋。制图原则8.2.1 制图步骤 (1)用建筑的轴网,在建筑图上布置梁柱,画好模板图。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对结构构件图层的设置,如梁线,柱,墙,轴线,同时要注意建筑投影关系的虚实线。检查楼板开洞,楼梯间开洞,以及商铺楼梯的开洞,设备洞等。 (2)画板配筋,板厚,标高,洞口加筋,板底加筋,一些必要大样做法; 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前述的板布置,板配筋做法进行布置,配筋,同时要注意对一些关键部位的构造加强,如大洞口边。 (3)画X方向,Y方向梁(注意两个方向梁高校对); 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pkpm计算结果进行梁配筋,

40、要注意前述梁配筋时的一些注意事项,重要的是建筑边梁必须要通过建筑墙身大样确定。同时要注意检查X,Y方向梁高是否搭的上。 (4)PkPm计算结果导入,对柱子配筋首先进行分类,然后根据自己的分类结果,进行柱子编号,编号时一般为从左到右的顺序,同时要照顾到柱配筋的变化。如编号顺序后,发现有特殊情况,可以在KZ后加a,b,c等英文字母以示区别。 (5)画墙身,细部,同时与梁高对照;墙身细部的做法见通用图集,具体特殊做法可以找大家讨论,找寻一个合理的配筋方法。 (6)画基础平面图。基础的选型,持力层的选取可以先跟项目负责人,主管领导商量,等这两个确定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基础设计要有必要的设计余量。 (

41、7)画楼梯施工图,一定要注意检查是否碰净高头,具体条文见建筑通则。 (8)出图前最后要检查轴号,标高,重要构件的配筋,有关的必要说明。8.2.2 结构平面布置图 (1)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图中上通柱涂灰,不上通柱仅用框线表示。一层结构平面布置图中地下室混凝土外墙不涂灰见制图标准,用粗实线和粗虚线表示。 (2)构造柱在各层结构平面图中定位并涂灰。构造柱截面尺寸和配筋在本层结构平面布置图中以大样形式表示。 (3)各层平面的结构基准标高按建筑标高减去面层厚度确定。注意厨房、阳台、卫生间等板面结构标高与基准结构标高的相对关系。 (4)各层平面中设备井除通风井用洞口表示外,均用细框线表示井内壁位置即可(待管

42、线安装完后楼板封浇)。 (5)一层结构平面图中应标明沉降观测点位置和数量。 (6)屋面结构平面布置图中,屋面板阴阳脊线和屋面板边线应以普通细线表示。屋面结构平面图中应包含以下内容:坡屋面板各级水平屋脊必要的定位尺寸线结构标高、屋面板起坡点结构标高、屋面板坡度。 (7)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图的集中说明应包含以下通用条款: 1)未注明楼板厚度及配筋 2)本层结构基准标高 3)半砖或一砖隔墙下无梁时板底加筋 4)楼板开洞洞边板底加筋及锚固要求 (隔墙下板底加筋及洞边板底加筋宜在平面图中用两根粗实线定位。) (8) 板编号统一按 2B5 式样,其中2为层号,5为板号。上部结构一般外围梁梁面与主楼面做平。8.2.3 梁配筋图 (1)上部结构各层梁配筋一般分X方向和Y方向两张图表示,以利图面清晰;当梁较少时,如能表达清楚,X方向和Y方向也可以合并为一张图表示。 (2)梁编号前加层号,并且应区分屋面梁编号。自下而上梁编号为DL(地梁)、1KL(一层框架梁)、2KL(二层框架梁)及WKL(屋面框架梁)等。 (3)八角窗处水平折梁在柱位置应明确钢筋锚固,并与内梁筋拉通配置。 (4)四级框架中,底层楼面、屋面框架梁及中间层受力较大梁箍筋用8100/200(2);中间层梁受力较小时箍筋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