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几何细则送审.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195033 上传时间:2022-05-22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5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几何细则送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公路几何细则送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路几何细则送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几何细则送审.doc(5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公路几何细则送审.精品文档.公路几何设计细则15 环境保护设计15.1一般规定15.1.1 公路设计应以人为本,体现安全、环保、耐久、和谐的设计理念,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环境保护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并应遵守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15.1.2公路环境保护设计应根据环境质量标准、技术指标,结合项目沿线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等,以保护沿线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防治水土流失、降低环境污染为宗旨,以环境敏感点为主,点、线、面结合,确定环境保护设计原则和工程方案;应突出环境

2、协调、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环境保护设施应安全适用,便于养护。15.1.3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改(扩)建工程应对原有工程的环境保护设施及改(扩)建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保护问题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对策,对原有建筑材料的废弃与利用进行优化设计。15.1.4根据预测交通量和不同的保护对象而拟分期修建的环境保护设施,应按确定的各项技术指标制定分期修建方案,公路主体工程在运营后期拟拓宽和改建的应一并考虑环境保护工程的利用与改扩建等问题。15.1.5公路应绕避省级以上文物、遗址等保护区。当公路对文物、遗址等保护区产生干扰时,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有关规定执行。对公路沿线已发现的文物、具有科学

3、价值的古化石、风景区等资料应充分收集,并根据其位置和保护级别拟定环境保护设计对策。选定路线方案时,宜绕避村镇和环境敏感建筑物,避免大规模的拆迁。当路线对环境敏感建筑物等有干扰时,应作保护与拆迁等多方案比较。公路征地拆迁应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规,按有关标准计列补偿费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征地补偿和安置规模等建议方案。15.2环境保护要点15.2.1公路总体设计应纳入环境保护的设计内容,路线、交叉、路基、桥涵、隧道等专业中设计应协调好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关系。15.2.2公路选线应结合地形、地物条件,针对路线所处区域的不同环境特征和不同的环境保护对象,进行路线方案的比选。15.2.3特殊地段公路应作环境保

4、护重点设计,路线设计时应遵从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1平原或水网地区,公路环境保护优先考虑:1)降低路基高度,保护土地资源;合理设置通道和天桥,减小公路对当地居民出行及景观的影响;2)应充分考虑取土、弃土方式对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耕作条件和农田水利排灌系统的影响;取土场的后期利于与开发;3)路面汇水对养殖业水体的影响。2在地形条件复杂的山区,应对路基填挖工程量和填方高度、挖方深度、挖方边坡高度等进行合理的控制。填方高度大于20m、挖方深度大于30m或挖方边坡高度大于1.6倍的路基宽度值时应进行桥遂通过的方案必选,地形复杂的山区公路环境保护设计的重点: 1)充分进行桥隧方案的比选,减少高路堤和深路堑对

5、自然景观、植被及地质条件的影响;2)采取有效措施,减小公路对珍稀动植物的影响;3)尽量减少路基开挖、取弃土等对水土流失的影响;4)严禁大爆破作业及乱挖、乱弃,预防诱发地质灾害;5)避免路基开挖对受国家保护的文物和具有科学价值的古化石等的影响;6)避免工程对当地原有水资源的影响。3 绕城公路或接城市出入口段,公路环境保护应着重考虑以下因素:1)公路与城市规划的协调;2)拆迁工作量;3)方便当地居民的出行;4)选择、利用、创造、改善环境景观;5)采取综合措施,降低交通噪声、废气、废水等对环境的污染。4 公路通过农田区时,横向通行构造物型式与间距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并与渠道、机耕道等农田基本设施相协

6、调。通道等设计应充分考虑积水对安全通行的影响;位于居民聚集区的跨线桥应设置防落物设施。5 路线通过牧区时,应考虑放牧转场的需要,并设置必要的设施。6公路穿越森林及军事控制区等时,应充分考虑救灾、抢险、军事等的需求。7 公路中心线距省级(含)以上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的边缘不宜小于100m。当公路必须进入自然保护区时,应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8 公路通过林地时,应严格控制林木的砍伐数量,不得砍伐公路用地范围之外不影响行车安全的林木;9 公路经过草原草甸时,应注意保护腐殖土和地表植被;取、弃土场地宜选择在地表植被生长差的地方并集中设置;10 公路进入法定保护的湿地时,工程方案应避免造成湿地等生态环境的重

7、大改变,施工废料应弃于湿地之外;11 在有国家或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出没路段,应设置预告、禁止鸣笛等标志,并根据需要为动物横向过路设置通道;12 公路中心线距居民聚居区宜大于100m,距医院、疗养院、学校宜大于200m。13对于饮用水地表河流水源地,公路桥位应位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取水口上游1000m以外,下游100m以外;对于其他饮用水水源地,公路线位应设置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以外。15.2.4公路构造物应充分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对沿线的土地利用、农田水利设施、建筑物、行政区划、人文景观等社会环境现状以及城乡发展规划、国土规划等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保护目标及最佳保护、利用、协调方案。15.2.

8、5路基路面设计应结合环境保护,综合考虑下列因素:1 路基断面形式和防护设施应结合自然地形、土地状况和工程地质特点和景观要素合理选择,科学确定公路用地规模,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2 合理选择路基高度,有条件时宜采用低路堤和浅路堑方案,路基边坡应顺应自然;根据需要设置防护支挡设施,节约公路用地。3 路基路面综合排水工程设施应自成体系,不得影响当地的排灌系统;公路不宜压占干渠、支渠;不得已而压占时,应采取工程措施,保持原过水断面面积。跨越干渠、支渠的桥涵不宜压缩渠道过水断面。在对排灌设施进行合并、调整或改移设计时,不得影响其原有的排灌功能与要求。4 路基防护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合理选用,有条件

9、时宜采用植物防护;水土流失严重或边坡稳定条件较差时,宜采用工程防护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的方法,并重视表面植被防护。15.2.6公路交叉设计应根据公路网规划和相交公路状况,针对自然地形、地质条件以及社会环境等特点,结合公路交叉主体工程,综合考虑确定方案,并符合下列规定:1 互通式立交设计应考虑交叉型式、布局的美观;立交区排水应纳入公路排水系统,并应体现水土保持原则;2 互通式立交的匝道边坡宜放缓,设土质边沟或不设边沟,贴近自然,充分与环境协调;3 互通式立交主线桥和匝道桥应进行上跨与下穿的方案比选,上跨主线结构物的跨径应合理布置、主线两侧宜设置边孔;合理确定桥上纵坡及桥头路基高度;4 分离式立交桥的

10、结构型式应考虑行车视距和视觉效果,与周围环境相协调。15.2.7桥隧设计应结合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情况,考虑施工和运营环境进行多方案论证,并符合下列要求:1 桥隧位置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接线设计,与周围山川、沟谷等自然景观协调;桥梁的导流设施应自然平顺;隧道洞口总体布置应贴近自然,洞门不宜过分进行人工化修饰;2 桥梁的墩台布置应防止河床冲刷;3 隧址应避开或保护储水结构层和蓄水层,保护地下水径流和地表植被。15.2.8服务设施、管理设施的位置、规模应充分考虑人性化,结合自然景观合理确定,其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对生活废水、废弃物等进行综合治理; 2 污染防治措施应进行多方案比选;3 拟分期实

11、施的防污染设施应综合论证并注意近期和远期有机结合;4 结合区域路网、地形、景观和地域文化等环境进行景观设计。15.2.9公路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对环境敏感点附近路段施工期间产生强噪声辐射的施工机械作业时间、施工方式等作出规定,施工场界处噪声和空气污染防治应符合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的规定。沥青混合料应集中场站搅拌,搅拌场站距环境敏感点的距离不宜小于300m,并应设置在当地施工季节最小频率风向的被保护对象的上风侧。15.3 取弃土及临时占地的环境保护15.3.1取、弃土场位置的选择应重视环境保护,其要求如下:1 取土场宜选择在植被稀疏的丘陵、山包等荒地、荒坡,并应与当地政府协商,确定取土范围和深度;弃

12、土场宜选择在储量大、地形低的洼地,或不易受水流冲刷的荒沟、荒地或低产田地,并分级填筑弃土;2 取土场宜远离建筑物、管线等生活生产设施,不应影响其安全;取土场可能蓄水或集水时,其位置不应影响路基及周围坡体稳定;3 取土场不宜设置在桥头引道两侧,特殊情况下可在下游一侧设置取土场,但应留有宽度不小于4m的护坡道;4 不应在基本农田区、林地,以及可能导致地质灾害或路基病害的区域设置取、弃土场;严禁在泥石流沟、滑坡体上缘等位置设置弃土场;5 严禁在河道弃渣,对于临水域的弃渣场,要设置有效的拦挡措施,避免阻塞河道水流或造成水土流失15.3.2应合理确定取土场的防护和排水措施。对于取土场形成的裸露边坡,应在

13、工程防护的基础上,创造条件恢复植被;取土场坡脚易受水流冲刷的地方,应采用工程护坡;当取土场边坡高度大于4m,坡度大于1:1.5时,宜采取削坡开级措施。取土场的排水工程宜结合取土情况及时布设。在取土场裸露坡面易受到上游水流冲刷时,应在取土场坡顶以外设挡水土埂或截水沟,拦截来水;受坡面集水冲刷的取土场,应根据地形在距最终开采边界以外设置截水沟,拦截坡顶以上集水;位于山坡地的取土场,应在取土场中间平台和坡脚设排水沟,排除坡面径流;施工期应在取土场下游排水沟外侧设置临时拦渣带。 15.3.3对工程废方弃置应作出具体设计,弃土场的拦渣及护坡工程应根据弃土堆放位置、弃土性质、预计弃土高度等因素合理确定,弃

14、土场应先挡后弃。1 拦渣工程的结构应满足安全使用的需要;弃土场坡面防护宜以植物防护为主;2 在沟道中堆置弃土、弃石、弃渣时,应修建拦渣坝;弃土、弃石、弃渣等堆置物易发生滑塌,或堆置在坡顶及斜坡面时,应修建挡渣墙;3 弃土场坡面防护可参照现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的要求设计。15.3.4弃土场排水系统应根据弃土场的地形、地质及水文条件,结合沟渠、农田灌溉等设施综合考虑设置,避免水流冲刷土体或改变地面径流条件引起农田、坡地的冲刷。位于沟谷、坡地的弃土场必须设置完善的排水设施,当弃土场周围有汇流条件时,可采取截、排水措施,将水流引出排泄,其要求如下:1 当需要拦截山坡或边坡上流向弃土场的汇水时,宜设置截水

15、沟;截水沟宜设置在弃土场5m以外,并依等高线进行布设;在多雨地区,可视实际情况设一道或多道;2 将截水沟、弃土场汇集的水引向周围排灌体系时宜设置排水沟;排水沟与原有沟渠的连接应顺畅;易受水流冲刷的排水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防护、加固措施;3 水流通过陡坡地段或特殊陡坎地段时宜设置跌水或急流槽。15.3.5当取、弃土破坏了原有地表植被或改变了原地表自然坡度而形成裸露坡面时,应进行绿化或复垦。取、弃土结束后宜及时绿化、覆土造田或考虑其它综合利用,其整治要求如下:1 取、弃土前应先将地表种植土集中堆存,取、弃土结束后,再将种植土予以利用;2 整治或复垦后的取、弃土场宜根据其土地质量、灌溉条件、气候特征

16、、生产功能及规划情况等合理确定利用方向。农业用地一般覆土3055cm、林业用地2045cm、牧业用地1525cm。15.3.6设计充分利用现有料场,新设料场应考虑其位置、开采方式、数量等对坡面植被、河水流向和水土保持等的影响,集中取采应及时绿化恢复植被或复垦。15.3.7公路经过生态脆弱的地区(如沙漠、戈壁、高寒等)时,应加强表土(含腐殖土)和地表植被的保护,并充分、合理利用表土等。公路建设项目应针对取弃土场等永久及临时占地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表土,提出表土临时堆存对策,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表土和植被应根据需要进行临时养护以便利用。15.3.8施工临时用地应结合公路永久用地统筹安排,在设计中应明确

17、临时用地的恢复方案。15.4 生态环境保护设计15.4.1公路环境保护设计应核查、落实环境影响评价与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措施,对施工与运营期可能产生的声、气、水等各种污染进行综合治理。1调查公路沿线区域生态环境特征,分析研究当地动、植物习性及生长演替规律;对沙漠、戈壁、高寒等生态脆弱地区,应论证确定生态环境保护原则与对策。2 当公路对生态环境中的保护对象产生影响时,应结合受保护对象的特性提出保护方案,将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3 调查和收集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的地表水资源分布,并调查拟跨越水体的环境功能区划;路面径流不得直接排入饮用水体。公路在湖泊、水库等地表径流汇水区

18、通过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公路对地表径流的阻隔。公路经过瀑布上游、温泉区等特殊水体时,应注意进行保护。在饮用水的地下水水源保护区内不得设置渗水构造物;4 对自然水流形态应进行保护,做到不淤、不堵、不留工程隐患。公路通过山谷时,应根据山谷宽、深及汇水面积等选择通过方式,有条件时宜优先采用桥梁跨越。5 对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所列出的环境噪声敏感点应在进一步核查的基础上根据环境敏感点的性质、位置、规模、当地条件及工程特点进行工程费用与环境效益分析,综合比较确定降噪设计方案。15.4.2公路建设项目应重点防治下列环境污染:1 公路交通噪声、施工作业噪声对声环境的污染;2 公路运营车辆的尾气、公路沿

19、线设施内锅炉排污、搅拌站(场)的烟尘和施工扬尘对环境空气的污染;3 公路沿线设施内的生活污水、公路路面径流、施工废水和工业废渣等对水环境的污染;4 施工中的废弃物对景观环境的污染。15.4.3公路环境污染防治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 以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为设计依据;2 依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确定的防治目标,提出技术经济合理的治理方案;3 优先考虑调整线位,或利用地形、公路结构物减缓环境影响。15.4.4 特殊环境问题的环境保护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 公路距对交通振动、电磁辐射有特殊要求的环境敏感点以及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等的距离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

20、2 公路经过具有放射性污染源的区域时,环境保护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15.4.5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对策主要有:1 调整公路线位在公路线形设计标准许可范围内,可结合工程条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增大公路距环境敏感点的距离,减缓公路交通噪声影响。线位调整的距离应依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交通噪声预测结果,参考预测的路边交通噪声级,按距离倍减量3.04.5dB计算。2 堆筑工程弃方变成防噪屏障利用弃方、固体废弃物降噪设计,应对用地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并注重与景观协调。工程弃方堆筑的高度和长度可参照第15.4.6条的规定设计,其边坡坡度应根据当地土质条件、地形、地物等因素确定,堆筑体应合理压实

21、,保证稳定;采用建筑垃圾或工业废渣等废弃物堆筑时应用土壤包覆,不得外露,并及时绿化;堆筑体表面应绿化,有条件时应在其表面及周围做美化栽植。3 建筑物设置隔声设施环境敏感点规模较小或建筑物高度较大时,可设置建筑物隔声设施降低室内噪声,其主要措施有封闭阳台、设置双层窗、封闭外走廊、加设外墙等。4 设置声屏障公路距环境敏感点较近、用地受限且环境噪声超标5dB以上时,可采用声屏障。5 栽植绿化林带城镇、风景区附近或有景观要求的路段,宜采用绿化林带降噪。6 拆迁临近公路一侧建筑物或调整其使用功能。拆迁临路一侧前排建筑物或调整其使用功能可作为公路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比选方案之一,应通过技术、经济比选和征

22、求业主意见后确定。15.4.6声屏障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 应符合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HJT902004)的有关规定;2 路堤地段声屏障应设在靠近声源处,声屏障内侧距路肩边缘不宜大于2.0m;路堑地段宜设在靠近坡顶1.52.5m处;桥梁地段可结合护栏一并设置;3 声屏障高度不宜超过5m。当噪声衰减需要声屏障高度超过5m时,可将声屏障的上部做成折形或弧形,将端部伸向公路,增大有效高度;4 声屏障的外延长度不宜小于受保护对象到声屏障距离的2倍。当声屏障长度大于lkm时,应设紧急疏散口;5 声屏障材料应具备隔声、高强、低眩、耐久、耐火、耐潮等性能,单位面积重量应大于10kg/m2;6 声屏障临

23、近公路一侧的表面应减少对声波、光波的反射,其形式和色彩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7 声屏障结构设计应作强度计算和抗倾覆稳定性验算。15.4.7绿化林带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 栽植绿化林带应结合自然环境、公路景观、水土保持规划等进行;2 绿化林带宽度不宜小于10m,长度不应小于环境敏感点沿公路方向的长度,并根据当地自然条件选择枝繁叶茂、生长迅速的常绿树种。乔、灌木应搭配密植,乔木高度不宜低于7.0m,灌木不低于1.5m。15.4.8公路交通引起环境敏感点环境空气质量超标时,宜结合景观绿化设计,选择有吸附或净化能力、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草木、灌木和乔木栽植绿化林带减轻汽车尾气污染。在用地许可时,可种

24、植多层次的绿化林带。15.4.9在公路服务设施和管理设施等沿线设施内安装的锅炉,锅炉选型、燃料种类及烟囱高度应满足相关环境保护的要求,锅炉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应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的要求。15.4.10公路沿线设施排放的污水和施工期间排放的废水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15.4.11 公路经过饮用水水源地及对水环境质量有较高要求的水体时,应符合以下规定:1 经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时,应在驶入和驶出点设置警示标志牌;2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不得设置沥青混合料及混凝土搅拌站;不得堆放或倾倒任何含有害物质的材料或废弃物;不得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取土、弃土,破坏土壤植被;3 经过饮用

25、水水源保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的水体及海水水质标准中的一类海域时,路面径流雨水排入该类水体之前应设置沉淀池处理;4 公路桥梁跨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的水体及海水水质标准中的一类海域时,桥面排水宜排至桥梁两端并设置沉淀池处理。15.4.12 沿线设施污水处理应符合以下规定:1 沿线设施污水的处理及排放应根据受纳水体的功能确定;2 沿线设施污水用于农田灌溉时,应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规定。当地下水埋藏深度小于1.5m时,不应使用污水灌溉。3 沿线设施污水用于回用时,其水质应满足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T48-1999)的要求。15.4.13施工期生活污水应集

26、中处理达标后排放或用于农灌,用于农灌时应满足15.4.12条的规定。15.4.14隧道施工排水、混凝土搅拌站排水及桥梁基础施工中的泥浆等施工废水必须经过处理达到相关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16 公路景观设计 16.1一般规定16.1.1公路景观设计应进行总体规划,点、线、面兼顾,整体统一。公路景观设计应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需求提出相应的主题和目标。项目设计围绕拟定的主题进行创作。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硬质景观或绿化,或二者相结合。可根据工程及沿线区域环境特征或行政区划等将公路划分为若干景观设计路段,在各景观设计路段中可选择大型构造物和沿线有特色的景物作为设计重点。山区旅游公路弯多、坡陡、路窄、景色变

27、化频繁,景观总体规划应对各专业和各景观要素进行综合设计。16.1.2公路景观应根据车速与视点不断移动的特点,考虑视觉与心理效果,做到尽量与周围景观、自然环境相协调。16.1.3公路景观设计宜将公路主体工程(公路线形、桥梁、隧道、立体交叉、排水防护工程)与沿线设施作为综合建筑群体统筹考虑,应使公路建筑物与沿线环境景观相协调,综合考虑公路路线、路基、路面、桥涵、隧道、立交、沿线设施等人工构造物及绿化等各项景观要素,使公路景观与沿线自然、人文景观和谐统一。16.1.4公路上的各种人工构造物的造型与色彩应考虑景观效果和驾驶者的视觉效果,尽可能减少或消除各种构造物对自然景观和驾驶行为的不利影响。特殊构造

28、物宜具有一定的风格,且与地域景观协调一致。应充分利用绿化缓解因修建公路给沿线带来的各种影响,有条件时应结合防护工程进行生态防护设计,保护自然环境,改善景观。16.2 公路景观设计要点16.2.1公路选线应注意妥善处理与当地有特殊意义的建筑物及自然景点的关系。16.2.2公路几何线形应合理组合,平、竖曲线线形要素宜大体平衡、匀称、协调并使动态视觉顺畅、视野开阔,不产生视觉拐点;在自然景观单一的路段,其线形设计宜以曲线为主,并保持连续、均衡。16.2.3路基边坡宜以自然流畅的缓坡为主,边沟宜选择宽浅式、盖板式或混合式。路基上边坡宜进行生态防护,有条件时可结合地域文化特点进行景观设计。16.2.4有

29、特殊要求的公路,路面色彩、护栏、路缘石的色彩与形状等宜与沿线自然环境景观相协调。 16.2.5分离式立交、人行天桥、特殊桥梁等应根据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设计,合理确定桥梁形式、颜色和材质以及各部位比例。有特殊要求的桥梁、立交等应进行建筑设计和景观照明设计。16.2.6互通式立交区设计应从立交的选型、构造物及附属设施颜色、路基边坡坡面和立交区内绿化等方面综合考虑,立交的整体景观设计宜利用原有自然植被,使立交与自然景观有机地结合,并与原有地形地貌和谐统一。16.2.7隧道洞口设计应结合地形、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点,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隧道洞内的照明、通风、标志等附属设施和洞壁内饰设计,应综合考虑景

30、观效果。必要时,可以设置纵向人工隧道或明洞并回填种植保护原有的山嘴景观。16.2.8公路服务区、停车区、管理区、观景台等沿线场区及建(构)筑物应充分利用公路沿线景观并结合路网地形景观和地域文化进行景观设计,使建(构)筑物本身各部位比例协调,色彩、材质、形状等与周围环境相协调。16.2.9声屏障应根据所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通过色彩、材质和造型进行景观设计。16.2.10对公路沿线的孤立大树、独立山丘或建筑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应充分利用,路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较有特色时公路景观绿化设计宜保留一定的通透性,并应与路外景观相协调。16.2.11公路景观设计应注意防止视觉污染,公路用地范围内设置

31、的景观小品,应注意色彩、造型的协调,避免引起视觉混乱;公路两侧有影响视觉的场所时,应采取绿化或工程措施予以遮避或改善。16.2.12公路绿化设计应按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等功能要求,全面分析、突出重点,合理选择设计方案。根据自然环境、用地条件,结合水土保持和景观总体设计,因地制宜进行绿化。保护环境的绿化应以降噪、防尘、防止水土流失和稳定边坡为重点。位于风沙或多雪等地区的公路沿线,有条件时宜栽植防护林带;公路从学校、医院、疗养院或居民聚居区等环境敏感点附近通过时,宜栽植防尘降噪林带;公路路基、弃土堆、隔声堆筑体等边坡坡面宜及时绿化。改善环境的绿化应以改善视觉环境、有利行车安全为重点。在小半径竖曲线顶

32、部且平面线形左转弯的曲线路段,为诱导视线应在平曲线外侧以行植方式栽植中树或高树;在隧道洞口外两端光线明暗变化段宜栽植高大乔木进行过渡;在中央分隔带、主线与辅道或平行的铁路之间,宜栽植常绿灌木、矮树等以隔断对向车流的眩光;在低填方且没有设护栏的路段或互通式立交出口端部,可栽植一定宽度的密集灌木或矮树,对驶出车辆进行缓冲保护;对公路沿线各种影响视觉景观的物体,宜栽植高大乔木或中低树进行遮蔽;有条件时公路声屏障宜采用攀缘植物予以绿化或遮蔽;在公路用地边缘的隔离栅内侧,宜栽植刺篱、常绿灌木及攀缘植物等,防止人或动物进入;对跨线桥桥头应视桥型和地形采用乔木和灌木相间方式进行绿化,增强景观通透效果。 16

33、.2.13公路绿化宜结合当地区域特征,与沿线环境和景观协调,并考虑总体环境效果。公路通过林地、果园时,除因影响视线、妨碍交通或砍伐后有利于获得视线景观者外,应充分保留原有树木;公路通过高原、风沙区、草原和湿地等时,应选择当地植物进行绿化;当分段栽植不同的树种时应避免不同树种、不同高度、不同冠形与色彩频繁变换而产生视觉景观的混乱;公路管理养护区、服务区、停车区和互通式立交等区域的绿化设计应根据景观设计总体布局,结合当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城镇附近或对景观有特殊要求的互通式立交区可进行特殊景观绿化。16.2.14中央分隔带绿化应以防止车辆夜间眩光,诱导行车视线,改善公路景观为重

34、点,并与当地的自然和经济条件相适应,绿化植物种类应选择低矮缓生、抗逆性强、耐修剪的植物,有条件时应选择四季常绿的植物;种植单元的长度应根据设计速度和公路等级合理确定,一般以设计速度的510min行程(或15km左右)为宜;中央分隔带宽度小于或等于3m时,绿化植物宜采用规则式布置;中央分隔带宽度大于3m时,绿化植物宜采用自然式布置。16.2.15公路土路肩和土质边沟的绿化宜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路基填挖方边坡相协调,以乡土地被植物为主,浅碟式边沟的绿化应贴近自然。16.2.16公路边坡的绿化应综合考虑稳定路基、防止水土流失和美化景观等功能,宜与原地貌融为一体,其要求如下:1 公路边坡绿化应根据边坡坡

35、度、坡面土质等因素优先选择适宜于本地生长的物种;2 当路基高度较低并采用浅碟式边沟时,边坡的绿化应与边沟统一考虑,优先选择乡土草种;3 当路基边坡较高时,上边坡的一级平台宜选择乔木、灌木和垂植藤本植物、攀缘植物进行绿化,下边坡的一级平台宜选择乔木进行绿化;4 挡墙、浆砌护坡、石质边坡等可通过在其下栽植攀缘植物或在其顶部栽植垂枝藤本植物遮蔽构造物。16.2.17取、弃土场的绿化应结合区域自然环境,与当地自然地形相协调,与水土保持设计综合考虑,有条件时优先进行复耕。1 公路视线之内的取弃土场绿化应在防止水土流失的基础上,结合景观设计要求,选择相应的物种进行立体绿化;2 公路视线之外的取弃土场绿化设

36、计可选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物种进行绿化,重点防止水土流失。16.2.18公路绿化宜树木和花草相结合,种植与养护并重,优先选择乡土植物,减少养护成本,注重水土保持实效。绿化物种应根据气候、土壤、防治污染的要求等立地条件和功能要求进行选择,其要求如下:1 具有较强的抗污染和净化空气的功能;2 具有苗期生长快、根系发达、能迅速稳定边坡的能力;3 易繁殖、移植和管理,抗病虫害能力强;4 能与附近的植被和景观协调;5 应充分考虑植物的季相景观效果; 6 尽量采用本土物种。17 公路改扩建设计17.1一般规定17.1.1公路改扩建应根据交通发展的要求,以提高公路等级,改善原有公路沿线设施、提高原有公路通行

37、能力和服务水平为目的。17.1.2 公路改扩建应遵循的主要依据如下:1 原有公路的交通量增长和公路的适应程度;2 路网规划需要; 3 使用功能改变或服务水平要求提高的需要;4 荷载标准或使用寿命的要求。17.1.3 公路改扩建工程应讲求经济效果,交通需求与改扩建的可行性相结合,技术与经济相结合,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应在技术经济论证的基础上,在充分发挥和挖掘现有公路的通行能力潜力的前提下,按预测交通量,科学选用技术标准,合理运用技术指标,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地掌握公路改扩建的时机,避免工程的盲目性。公路改扩建的基本原则如下: 1 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全面规划,协调发展,科学管

38、理,保证畅通。具体规定如下:1)在满足设计年限内交通需求的同时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2)考虑设计期后公路发展的可操作性;3)适应沿线发展规划,为沿线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空间;4)采用科学合理的工程技术实现节能、环保、高效;5)采用合理的方案实现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最低化。2 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工程;1)尽可能利用原有工程,降低造价;2)尽可能选用占地最少的改建方案,节约用地;3)既要防止过分迁就原有公路忽视标准,又要避免片面追求高标准大量废弃原有公路。3 科学选择方案,方案选择中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最严格的土地政策;2)降低施工期交通组织难度,确保建设期公路的连续运行;3)因地制宜,采用成熟、合理

39、的工程技术,控制工程风险;4)工程费用合理。17.1.4公路改扩建工程应执行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选择满足标准、规范要求的指标进行设计、建设,技术指标的运用应结合改扩建工程的特点,在满足公路运行安全性要求和公路总体通行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可灵活掌握。17.1.5 原有公路的调查和评价应包括公路运行安全性评价、原有工程现状评价、交通量调查分析等内容。17.2公路改扩建总体设计17.2.1一般公路改扩建应将交通安全方面的事故路段改造作为主要改造目标(局部改善),以改建险路、危桥,根治路基病害,改善路基防护和排水系统为重点,在主要的危险弯道和长陡下坡以及交叉点前后视距不良路段路,通过清除路侧障碍,开挖视

40、距台,设置必要的交通安全预告牌和限速标志设施等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提高公路的行驶条件和服务水平; 在对现有公路进行充分检测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通过交通量预测,分析论证其升级改造的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在对旧路的既有病害、事故多发路段和平、纵、横线形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按现行有关的标准、规范进行全面的升级改造设计。17.2.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改扩建应将提高现有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为主要目标,公路工程改扩建设计应结合沿线地形条件、地质条件、人文环境、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等特点,根据确定的公路地形类别和设计速度,在对旧路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旧路利用或局部新建的方案,依据现有公路工程的有

41、关标准、规范进行设计。17.2.3 公路改扩建总体设计应考虑如下要点:1充分吸收国内外公路改扩建工程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加强科学研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减少工程造价;2 工程总体方案的选择应满足预测交通量的要求,本着规模适当、功能明确、节省投资的原则确定;3 工程总体方案的选择应节约土地资源、减少拆迁数量;有利于优化交通组织,提高公路的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工程,合理运用技术指标;注重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有利于项目的可持续发展;4 因地制宜,采用成熟、合理的工程技术,控制工程风险。17.3改扩建方案的比选和论证17.3.1一般公路改扩建方案应针对公路病害的处理

42、和安全事故多发路段的优化改造等对全路段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在对路基、路面、桥梁、平面交叉口等项目进行综合检测和安全性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按照经济、合理的要求比选和论证。山区旧路小半径弯道的改扩建工程量一般较大,应进行高路堤和高架桥、深路堑和隧道等多方案比选。17.3.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根据其所在路网的规划要求,由于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严重下降需要进行升级改造时,应在对公路现状全面调查、安全事故分析和公路平、纵、横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公路的改造方案;方案论证应根据预测的交通量情况提出改扩建的建设规模和标准,针对新的建设标准分析旧路的利用和取舍情况,平面、纵面不满足标准的可根据上下行汽车的行驶状况,

43、采用新建分线或在旧路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造。对个别不满足标准的路段应在安全性评价和工程造价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进行改造或旧路利用的方案。17.3.3 高速公路的改扩建工程方案可采用通过新建一条平行的公路(扩容)来提高区域路网的通行能力,或在现有公路走廊带内通过增加现有公路的车道数(扩建)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采用扩容或扩建方案应根据公路网的规划密度、现有公路及规划公路的情况、建设的条件和工程经济等综合因素比较确定。17.3.4公路扩建应按局部新建和加宽两种方式进行研究比较,通过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实施条件、交通组织、工程经济、交通安全等比较确定。17.4 公路横断面17.4.1公路路基标准横断面组成

44、和路基宽度应按现行规范值采用。对两侧分离设置的同向分离式路基,应按高速公路分离式路基设置左侧路肩。17.4.2高速公路整体拼接扩建,应按规定设置右侧路肩。一般公路因路基强度和稳定性不足而改扩建时,应结合自然特征和道路地质条件进行路基、路面的整体设计,路面宽度不足时宜采用单侧加宽;山区公路路基加宽除单侧加宽外,还可因地制宜地采用两侧加宽的形式。17.4.3对于两侧拼接加宽路段,应结合桥梁、路基、路面的利用情况进行路面横坡核查拟合。当原有道路路面横坡与扩建设计路面横坡差值0.5%时,宜按实际的路拱坡度进行设计,但在中等及以上强度降雨地区,加宽部分可适当加大横坡值,促进路面水的迅速排出。17.5 公

45、路平面17.5.1 平面线形设计应结合改扩建项目的功能定位、旧路的技术指标、交通安全性、工程经济、沿线的地形、地物、环保以及各种控制因素的影响,进行综合论证、多方案分析比选。并注意线形的连续与均衡性,同时与纵断面、横断面相互配合。一般公路可通过局部改线,因地制宜地改善陡坡、急弯等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公路病害或标准过低的路段。17.5.2高速公路的扩建宜根据左、右幅中央分隔带边缘实测点位的平面坐标资料进行拟合。一般应基本保持原路设计的平面线形不变,尽量减小拼接设计难度和工程规模。在拟合分析中应利用左、右幅硬路肩外缘的测点资料进行校核,绘制拟合误差分布图,计算误差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值,同时结合原路设计

46、、施工、运营情况进行拟合误差的原因分析。拟合设计原则如下:1 基本保持原路设计的平面线形;2以明式构造物和隧道等为主要控制要素进行拟合设计;3 平面拟合设计由直线、圆曲线、回旋曲线三要素组成;4 对于长度较大的圆曲线,设计中宜采用“两圆或多圆复曲线拟合法”拟合圆曲线,减小拟合误差;5 圆曲线拟合时,拟合半径与原路设计半径之间的误差3时,可采用原路的圆曲线半径值计算其他指标;6 高速公路的拟合误差(拟合值与实测值之间的误差):对于明式构造物等主要控制要素宜控制在10cm以内,一般路基路段宜控制在1020cm以内。误差平均值宜5cm,标准偏差值宜3cm。一般公路的拟合误差可适当放宽,对于明式构造物

47、等主要控制要素宜控制在25cm以内,一般路基路段宜控制在2050cm以内。误差平均值宜20cm,标准偏差值宜10cm。17.5.3公路改扩建平面线形设计应考虑如下要点:1 根据拟合设计结果,结合旧路平面线形符合性评价结论,提出平面线形改造(新线)的可行、经济、合理的方案,利用运行速度对视距指标进行调整,平面线形技术指标应与选用的标准相适应。对于旧路标准较高,能满足扩建技术标准的段落,应尽量提高旧路的利用率。2 对于一般公路影响路线行车安全的线形不良路段(包括平、纵面以及平纵线形组合等),应严格控制,彻底改善。同时应根据路线评价结论,对平面线形设计指标进行相应调整。3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改扩建

48、,一般应尽量采用拼接加宽方式(单侧加宽、两侧加宽等),但对于重丘区和山岭区等复杂地形地区,可灵活采用桥梁、隧道、分离式路基、半山桥(半幅桥)、挡土墙等多种设计方案。对于平原微丘区的局部分离新建路段,其平面线形应尽量靠近原有工程,减少占地。4 公路改扩建平面指标宜灵活运用,不片面追求高标准,对局部分离的新线,其平面线形应按现行规范设计,保证新线与旧路线形标准的连续性。并应按主线分岔和合流进行设计,并遵循车道数平衡的原则。17.5.4超高设计时应按原有明式构造物的横坡进行控制,减小原横坡与扩建后的横坡之间的差值,保证构造物的安全。圆曲线超高应根据原有公路的路面横坡拟合,结合实际路段代表车型的运行速度重新设计圆曲线的超高横坡值。应尽量避免或减小合成纵坡0.5的路段长度。对以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