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设计毕业.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191600 上传时间:2022-05-2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冲压模具设计毕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冲压模具设计毕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冲压模具设计毕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冲压模具设计毕业.doc(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冲压模具设计毕业.精品文档.摘 要本设计是对给定的产品图进行冲压模具设计。冲压工序的选择是经查阅相关资料和对产品形状仔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冲压模具的选择是在综合考虑了经济性、零件的冲压工艺性以及复杂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的;产品毛坯展开尺寸的计算是在方便计算但不影响模具成型的前提下简化为所熟悉的模型进行的。文中还对冲压模具成型零件和其他相关零件的选择原则及选择方法进行了说明。冲压件的设计首先要从冲压生产工艺上对所要设计的铁芯片进行冲压工艺的分析与计算,然后在分析计算的基础上并参看相关的冲压设计资料确定冲压工艺方案,再在此基础上确定各工序

2、的复合关系后,再进入冲模各具体结构的设计。在此基础上对各副冲压模具的主要零部件的尺寸进行设计与计算,期间要参考大量与冲压相关的资料和翻阅各种“冲压手册”,并通过计算以确定各副模具具体的结构及尺寸,通过不断的计算与修改,并在指导老师的悉心关怀和耐心指导下进行不间断的反复修改,最终确定画出了一副装配图和3副零件图和一张立体图。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了解和掌握了许多实际的东西,结合我在生产实习中所看所想的一些东西,有了自己的一些收获。在此特别感谢学院,学校各位老师给我的这次机会和悉心指导。【关键词】 冲压工序,冲压模具,冲压工艺,设计计算AbstractThe design of a given pr

3、oduct plans for stamping die design. Stamping process is the choice of the available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hape of the products on the basis of; stamping die option is considered in the economy, parts of the stamping process and the complexity of many factors, and so o

4、n the basis of; Products rough start calculating the size is calculated at a convenient but does not affect mold forming on the premise familiar to simplify the model. The paper also forming part of the stamping dies and other relevant parts of the principle of choice and select the method described

5、. Stamping parts from the design of the first stamping o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to be designed to cover iron of chipfor stamping process of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and then calculated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and see stamping design information related to determine the programme stamping process,

6、and on this basis The process of determining the relationship, and then entered the concrete structure of the die design. On this basis, all of the major parts stamping die design and size, the large number of reference during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with the press and read all kinds of stamping Ma

7、nual and calculated to determine the specific mold of the structure and Size, by the calculation and constant changes in the careful guidance of teachers under the guidance of patient care and continuously repeated changes to draw the final 1 assembly and 3 parts map. Through this I graduated from d

8、esign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many practical things with my internship in the production of which would like to see some of the things, with some of their own harvest. In this special thanks to college, school teachers for giving me this opportunity and the careful guidance. Key words: Stamping

9、 process, Stamping dies, Sheet metal forming technology, Design calculation 目 录1绪 论11.1冲压的概念、特点及应用11.2 冲压的基本工序及模具21.3 冲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32 冲裁件工艺性及材料分析72.1 冲裁件的工艺性分析82.2 冲裁件的精度与粗糙度82.3 冲裁件的材料83冲压模具总体结构设计93.1模具类型93.2 操作与定位方式93.3 卸料与出件方式93.4模架类型及精度104冲压模具工艺与设计计算104.1 排样设计与计算104.2 设计冲压力与压力中心,初选压力机114.2.1冲裁力11

10、4.2.2 压力中心124.2.3计算凸凹模刃口尺寸及公差125模具的总体零件设计与图纸145.1 铁芯片冲压模具装配图145.2 模具的零件设计155.2.1 凹模设计155.2.2 凸模设计165.2.3选择坚固件及定位零件17结 论19谢 辞20参考文献211 绪 论1.1冲压的概念、特点及应用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冲压设备(主要是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俗称冲压或冲压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压通常是在常温下对材料进行冷变形加工,且主要采用板料来加工成所需零件,所以也叫冷冲压或板料冲压。冲压是材料压力加工或塑性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隶属于材料成

11、型工程术。 冲压所使用的模具称为冲压模具,简称冲模。冲模是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批量加工成所需冲件的专用工具。冲模在冲压中至关重要,没有符合要求的冲模,批量冲压生产就难以进行;没有先进的冲模,先进的冲压工艺就无法实现。冲压工艺与模具、冲压设备和冲压材料构成冲压加工的三要素,只有它们相互结合才能得出冲压件。与机械加工及塑性加工的其它方法相比,冲压加工无论在技术方面还是经济方面都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主要表现如下。(1) 冲压加工的生产效率高,且操作方便,易于实现机械化与自动化。这是因为冲压是依靠冲模和冲压设备来完成加工,普通压力机的行程次数为每分钟可达几十次,高速压力要每分钟可达数百次甚至千次以上

12、,而且每次冲压行程就可能得到一个冲件。(2)冲压时由于模具保证了冲压件的尺寸与形状精度,且一般不破坏冲压件的表面质量,而模具的寿命一般较长,所以冲压的质量稳定,互换性好,具有“一模一样”的特征。(3)冲压可加工出尺寸范围较大、形状较复杂的零件,如小到钟表的秒表,大到汽车纵梁、覆盖件等,加上冲压时材料的冷变形硬化效应,冲压的强度和刚度均较高。(4)冲压一般没有切屑碎料生成,材料的消耗较少,且不需其它加热设备,因而是一种省料,节能的加工方法,冲压件的成本较低。但是,冲压加工所使用的模具一般具有专用性,有时一个复杂零件需要数套模具才能加工成形,且模具 制造的精度高,技术要求高,是技术密集形产品。所以

13、,只有在冲压件生产批量较大的情况下,冲压加工的优点才能充分体现,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冲压地、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尤其是大批量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相当多的工业部门越来越多地采用冲压法加工产品零部件,如汽车、农机、仪器、仪表、电子、航空、航天、家电及轻工等行业。在这些工业部门中,冲压件所占的比重都相当的大,少则60%以上,多则90%以上。不少过去用锻造=铸造和切削加工方法制造的零件,现在大多数也被质量轻、刚度好的冲压件所代替。因此可以说,如果生产中不谅采用冲压工艺,许多工业部门要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快速进行产品更新换代等都是难以实现 的。1.2 冲压的基本工序及模具 由于冲压

14、加工的零件种类繁多,各类零件的形状、尺寸和精度要求又各不相同,因而生产中采用的冲压工艺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可分为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两大类;分离工序是指使坯料沿一定的轮廓线分离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断面质量的冲压(俗称冲裁件)的工序;成形工序是指使坯料在不破裂的条件下产生塑性变形而获得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冲压件的工序。上述两类工序,按基本变形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冲裁、弯曲、拉深和成形四种基本工序,每种基本工序还包含有多种单一工序。在实际生产中,当冲压件的生产批量较大、尺寸较少而公差要求较小时,若用分散的单一工序来冲压是不经济甚至难于达到要求。这时在工艺上多采用集中的方案,即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

15、一工序集中在一副模具内完成,称为组合的方法不同,又可将其分为复合-级进和复合-级进三种组合方式。复合冲压在压力机的一次工作行程中,在模具的同一工位上同时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单一工序的一种组合方法式。级进冲压在压力机上的一次工作行程中,按照一定的顺序在同一模具的不同工位上完面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单一工序的一种组合方式。复合-级进在一副冲模上包含复合和级进两种方式的组合工序。冲模的结构类型也很多。通常按工序性质可分为冲裁模、弯曲模、拉深模和成形模等;按工序的组合方式可分为单工序模、复合模和级进模等。但不论何种类型的冲模,都可看成是由上模和下模两部分组成,上模被固定在压力机工作台或垫板上,是冲模的固

16、定部分。工作时,坯料在下模面上通过定位零件定位,压力机滑块带动上模下压,在模具工作零件(即凸模、凹模)的作用下坯料便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与尺寸的冲件。上模回升时,模具的卸料与出件装置将冲件或废料从凸、凹模上卸下或推、顶出来,以便进行下一次冲压循环。1.3 冲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不断涌现,因而促进了冲压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其主要表现和发展方向如下。(1) 冲压成形理论及冲压工艺方面冲压成形理论的研究是提高冲压技术的基础。目前,国内外对冲压成形理论的研究非常重视,在材料冲压性能研究、冲压成形过程应力应

17、变分析、板料变形规律研究及坯料与模具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跃发展和塑性变形理论的进一步完善,近年来国内外已开始应用塑性成形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技术,即利用有限元(FEM)等有值分析方法模拟金属的塑性成形过程,根据分析结果,设计人员可预测某一工艺方案成形的可行性及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并通过在计算机上选择修改相关参数,可实现工艺及模具的优化设计。这样既节省了昂贵的试模费用,也缩短了制模具周期。研究推广能提高生产率及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扩大冲压工艺应用范围的各种压新工艺,也是冲压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目前,国内外相继涌现出精密冲压工艺、软模成形工艺、高能高速成

18、形工艺及无模多点成形工艺等精密、高效、经济的冲压新工艺。其中,精密冲裁是提高冲裁件质量的有效方法,它扩大了冲压加工范围,目前精密冲裁加工零件的厚度可达25mm,精度可达IT1617级;用液体、橡胶、聚氨酯等作柔性凸模或凹模的软模成形工艺,能加工出用普通加工方法难以加工的材料和复杂形状的零件,在特定生产条件下具有明显的经济效果;采用爆炸等高能效成形方法对于加工各种尺寸在、形状复杂、批量小、强度高和精度要求较高的板料零件,具有很重要的实用意义;利用金属材料的超塑性进行超塑成形,可以用一次成形代替多道普通的冲压成形工序,这对于加工形状复杂和大型板料零件具有突出的优越性;无模多点成形工序是用高度可调的

19、凸模群体代替传统模具进行板料曲面成形的一种先进技术,我国已自主设计制造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无模多点成形设备,解决了多点压机成形法,从而可随意改变变形路径与受力状态,提高了材料的成形极限,同时利用反复成形技术可消除材料内残余应力,实现无回弹成形。无模多点成形系统以CAD/CAM/CAE技术为主要手段,能快速经济地实现三维曲面的自动化成形。(2) 冲模是实现冲压生产的基本条件.在冲模的设计制造上,目前正朝着以下两方面发展:一方面,为了适应高速、自动、精密、安全等大批量现代生产的需要,冲模正向高效率、高精度、高寿命及多工位、多功能方向发展,与此相比适应的新型模具材料及其热处理技术,各种高效、精密、数

20、控自动化的模具加工机床和检测设备以及模具CAD/CAM技术也在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为了适应产品更新换代和试制或小批量生产的需要,锌基合金冲模、聚氨酯橡胶冲模、薄板冲模、钢带冲模、组合冲模等各种简易冲模及其制造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精密、高效的多工位及多功能级进模和大型复杂的汽车覆盖件冲模代表了现代冲模的技术水平。目前,50个工位以上的级进模进距精度可达到2微米,多功能级进模不仅可以完成冲压全过程,还可完成焊接、装配等工序。我国主要汽车模具企业,已能生产成套轿车覆盖件模具,在设计制造方法、手段方面已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但在制造方法手段方面已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模具结构、功能方面也接近国际水平,但

21、在制造质量、精度、制造周期和成本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模具制造技术现代化是模具工业发展的基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先进技术正在不断向传统制造技术渗透、交叉、融合形成了现代模具制造技术。其中高速铣削加工、电火花铣削加工、慢走丝切割加工、精密磨削及抛光技术、数控测量等代表了现代冲模制造的技术水平。高速铣削加工不但具有加工速度高以及良好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主轴转速一般为1500040000r/min),加工精度一般可达10微米,最好的表面粗糙度Ra1微米),而且与传统切削加工相比具有温升低(工件只升高3摄氏度)、切削力小,因而可加工热敏材料和刚性差的零件,合理选择刀具和切削用

22、量还可实现硬材料(60HRC)加工;电火花铣削加工(又称电火花创成加工)是以高速旋转的简单管状电极作三维或二维轮廓加工(像数控铣一样),因此不再需要制造昂贵的成形电极,如日本三菱公司生产的EDSCAN8E电火花铣削加工机床,配置有电极损耗自动补偿系统、CAD/CAM集成系统、在线自动测量系统和动态仿真系统,体现了当今电火花加工机床的技术水平;慢走丝线切割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相当高,功能也相当完善,自动化程度已达到无人看管运行的程度,目前切割速度已达到300mm/min,加工精度可达1.5微米,表面粗糙度达Ra=010.2微米;精度磨削及抛光已开始使用数控成形磨床、数控光学曲线磨床、数控连续轨迹坐标

23、磨床及自动抛光等先进设备和技术;模具加工过程中的检测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现在三坐标测量机除了能高精度地测量复杂曲面的数据外,其良好的温度补偿装置、可靠的抗振保护能力、严密的除尘措施及简单操作步骤,使得现场自动化检测成为可能。此外,激光快速成形技术(RPM)与树脂浇注技术在快速经济制模技术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利用RPM技术快速成形三维原型后,通过陶瓷精铸、电弧涂喷、消失模、熔模等技术可快速制造各种成形模。如清华大学开发研制的“M-RPMS-型多功能快速原型制造系统”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惟一拥有两种快速成形工艺(分层实体制造SSM和熔融挤压成形MEM)的系统,它基于“模块化技术集成”之概念

24、而设计和制造,具有较好的价格性能比。一汽模具制造公司在以CAD/CAM加工的主模型为基础,采用瑞士汽巴精化的高强度树脂浇注成形的树脂冲模应用在国产轿车试制和小批量生产开辟了新的途径。(3) 冲压设备和冲压生产自动化方面性能良好的冲压设备是提高冲压生产技术水平的基本条件,高精度、高寿命、高效率的冲模需要高精度、高自动化的冲压设备相匹配。为了满足大批量高速生产的需要,目前冲压设备也由单工位、单功能、低速压力机朝着多工位、多功能、高速和数控方向发展,加之机械乃至机器人的大量使用,使冲压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各式各样的冲压自动线和高速自动压力机纷纷投入使用。在高速自动压力机上冲压电机定转子冲片时,一

25、分钟可冲几百片,并能自动叠成定、转子铁芯,生产效率比普通压力机提高几十倍,材料利用率高达97%;公称压力为250KN的高速压力机的滑块行程次数已达2000次/min以上。在多功能压力机方面,日本田公司生产的2000KN“冲压中心”采用CNC控制,只需5min时间就可完成自动换模、换料和调整工艺参数等工作;美国惠特尼公司生产的CNC金属板材加工中心,在相同的时间内,加工冲压件的数量为普通压力机的410倍,并能进行冲孔、分段冲裁、弯曲和拉深等多种作业。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且其更新换代的周期大为缩短。冲压生产为适应这一新的要求,开发了多种适合不同批量生产的工艺、

26、设备和模具。其中,无需设计专用模具、性能先进的转塔数控多工位压力机、激光切割和成形机、CNC万能折弯机等新设备已投入使用。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国外已经发展起来、国内亦开始使用的冲压柔性制造单元(FMC)和冲压柔性制造系统(FMS)代表了冲压生产新的发展趋势。FMS系统以数控冲压设备为主体,包括板料、模具、冲压件分类存放系统、自动上料与下料系统,生产过程完全由计算机控制,车间实现24小时无人控制生产。同时,根据不同使用要求,可以完成各种冲压工序,甚至焊接、装配等工序,更换新产品方便迅速,冲压件精度也高。(4) 冲压标准化及专业化生产方面模具的标准化及专业化生产,已得到模具行业和广泛重视。因为冲模属单

27、件小批量生产,冲模零件既具的一定的复杂性和精密性,又具有一定的结构典型性。因此,只有实现了冲模的标准化,才能使冲模和冲模零件的生产实现专业化、商品化,从而降低模具的成本,提高模具的质量和缩短制造周期。目前,国外先进工业国家模具标准化生产程度已达70%80%,模具厂只需设计制造工作零件,大部分模具零件均从标准件厂购买,使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模具制造厂专业化程度越不定期越高,分工越来越细,如目前有模架厂、顶杆厂、热处理厂等,这样更有利于制造水平的提高和制造周期的缩短。我国冲模标准化与专业化生产近年来也有较大发展,除反映在标准件专业化生产厂家有较多增加外,标准件品种也有扩展,精度亦有提高。但总体情况还

28、满足不了模具工业发展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标准化程度还不高(一般在40%以下),标准件的品种和规格较少,大多数标准件厂家未形成规模化生产,标准件质量也还存在较多问题。另外,标准件生产的销售、供货、服务等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2 冲裁件工艺及材料分析图1.1铁芯片零件图冲压技术要求:1. 材料:硅钢2. 材料厚度:0.35mm3. 生产批量:大批量4.未注公差:按IT10级确定.2.1 冲裁件的工艺性分析该零件是一个山字形的芯片,上有六个小孔,而且零件很薄,在我们这里采用复合模一次成形。该零件外轮廓不是很复杂,只有六个孔较小,要求的尺寸精度偏高,可采用高级冲模同时冲出六个孔。 2.2 冲裁件的精度与粗

29、糙度冲裁件的经济公差等级不高于IT14级,一般落料公差等级最好低于IT10级,冲孔件公差等级最好低于IT9级,由表可得落料公差,冲孔公差分别为0.040,孔中心距公差 0.10而冲孔精度要求较高,因此可用于高精度的冲裁,由于冲裁件没有断面粗糙度的要求,我们不必考虑.2.3 冲裁件的材料由表可得,硅钢的抗剪强度=225Mpa,断后伸长率26%,此材料具有良好的塑性级较高的弹性,冲裁性较好,可以冲裁加工. 常用的变压器铁芯一般都是用硅钢片制做的.硅钢是一种合硅(硅也称矽)的钢,其含硅量在0848%.由硅钢做变压器的铁芯,是因为硅钢本身是一种导磁能力很强的磁性物质,在通电线圈中,它可以产生较大的磁感

30、应强度,从而可以使变压器的体积缩小. 我们知道,实际的变压器总是在交流状态下工作,功率损耗不仅在线圈的电阻上,也产生在交变电流磁化下的铁芯中.通常把铁芯中的功率损耗叫“铁损”,铁损由两个原因造成,一个是“磁滞损耗”,一个是“涡流损耗”. 磁滞损耗是铁芯在磁化过程中,由于存在磁滞现象而产生的铁损,这种损耗的大小与材料的磁滞回线所包围的面积大小成正比.硅钢的磁滞回线狭小,用它做变压器的铁芯磁滞损耗较小,可使其发热程度大大减小. 既然硅钢有上述优点,为什么不用整块的硅钢做铁芯,还要把它加工成片状呢? 这是因为片状铁芯可以减小另外一种铁损“涡流损耗”.变压器工作时,线圈中有交变电流,它产生的磁通当然是

31、交变的.这个变化的磁通在铁芯中产生感应电流.铁芯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在垂直于磁通方向的平面内环流着,所以叫涡流.涡流损耗同样使铁芯发热.为了减小涡流损耗,变压器的铁芯用彼此绝缘的硅钢片叠成,使涡流在狭长形的回路中,通过较小的截面,以增大涡流通路上的电阻;同时,硅钢中的硅使材料的电阻率增大,也起到减小涡流的作用. 3 冲压模具总体结构设计3.1模具类型根据零件的冲裁工艺方案,采用倒装式复合冲裁模.3.2 操作与定位方式零件中批量生产,安排生产可采用手工送料方式能够达到批量生产,且能降低模具成本,因此采用手工送料方式.零件尺寸较大,厚度较高,保证孔的精度及较好的定位,宜采用导料板导向,导正销导正,为

32、了提高材料利用率采用始用挡料销和固定挡料销。3.3 卸料与出件方式考虑零件尺寸较大,厚度不高,采用刚性卸料方装置进行打料出件。3.4模架类型及精度由于零件材料较薄,尺寸较大,又是复合模,因此采用导向平稳的对角导柱模架。导柱,导套采用间隙配合4 冲压模具工艺与设计计算4.1 排样设计与计算该冲裁件材料厚度较薄,尺寸大,近似方形,因此可采用直排比较合查表取,a=1.5mm ,a=1.2mm,=0.5mm,Z=0.5mm.因此根据式3-13,条料的宽度为:B=(Dmax+2a+)=(63+21.5+0.5)= mm进距为:A=D+a=28+1.2=29.2mm根据式3-14,导板间距为:B=B+Z=

33、 66.5+0.5=67mm由零件图算得一个零件的面积为1264 mm一个进距内的坯料面积:BXS=66.529.2=1941.8mm,因此材料利用率为:=(A/BS)100% =(1264/1941.8)100%=65.09%4.2 设计冲压力与压力中心,初选压力机.4.2.1冲裁力 根据零件图,用CAD可计算出冲一次零件内外周边之和L=292.568mm(首次冲裁除外),又因为=186Mpa,t=0.3mm,取K=1.3,则根据式F=,F=1.3292.5680.3186=21223N卸料力:查表2.10,取Kx=0.5,则 Fx=KxF=0.521223=10612 N推件力:为了修模时

34、能保证模具仍具有足够的强度,所以直壁高度取h=6mm,故n=h/t=6/0.3=20,查表2.10,取KT=0.065,则FT=nKTF=2050.06521223=32180 N顶件力:查表2.10得K=0.08,则F=0.0821223=1698 N由于采用固定卸料和上出件方式,所以 F= F+ F+ F =21223+10612+1698=33532 N由式3-23应选取的压力机公称压力为: P(1.11.3)F=(1.11.3)33532=40238N因此可选10吨压力机:最大闭合高度:180mm 最小闭合高度:130mm4.2.2 压力中心其压力中心一定在对称轴Y上,即X=0L=30

35、mm, L=28mm, L=10mm, L=16mm, L=13mm, L=14mm,Y1=0, Y2=30, Y3=28, Y4=20,Y5=12,Y6=28根据排样得:Y=(283028+1620+1312+1428)/(30+28+20+12+28)=13.53所以由以上可以算得压力中心为G(0,13.53)4.2.3计算凸凹模刃口尺寸及公差由于材料较薄,模具间隙较小,模具的间隙由配作保证,工艺比较简单,并且还可以放大基准件的制造公差,(一般可取冲件公差的1/4),使制造容易,因此采用配作加工为宜.由落料尺寸得,凹模会变小,所以以凹模为基准,配作凸模.由冲孔尺寸得,凸模尺寸变小,所以以凸

36、模为基准,配作凹模.根据表3-9,由材料厚度可得Z=0.03mm, Z=0.05mm(1) 落料凹模磨损后变大:A1=60,2=28 , =14, =10。由表可得磨损系数X=0.5所以:=(-x)=(60-0.50.12) =59.94=(-x)=(28-0.50.084) =90.15=(-x)=(14-0.50.07) =13.97=(-x)=(10-0.50.07) =9.97由于,为落料尺寸,故以凹模为基准,配作凸模,所以落料凸模刃口尺寸按凹模实际尺寸配作,保证双面间隙值为0.320.400mm.(2) 由冲孔尺寸凸模磨损后变小: =2.5,=(+)=(3.2+0.50.05)=2.

37、625(3) 凸凹模磨损后不变的尺寸=3.20.1, =180.1, 查表得公式: =(),所以: =()=3.20.05=(C)=180.05凸凹落料部分尺寸:13,60,28,14,10,4查表得公式:=(-) 所以: 5 模具的总体零件设计与图纸5.1 铁芯片冲压模具装配图根据前面的设计与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复合模具的总张图图5.1 铁芯片冲裁复合模装配图5.2 模具的零件设计5.2.1 凹模设计凹模采用矩形板状结构和直接通过螺钉,销钉与下模座固定的固定方式.考虑凹模的磨损和保证冲件的质量,凹模刃口采用直筒形刃口壁结构,漏料部分刃口轮廓适当扩大根据表3-28可以扩大0.51mm,取1mm

38、,(为便于加工,落料凹模漏料孔可设计成近似于刃口轮廓的简化形状,如图5-21所示),凹模轮廓尺寸计算如下:(1) 凹模轮廓尺寸的确定:凹模高度15mm=Kb 这里凹模高度选取15mm凹模轮廓轮廓尺寸包括凹模板的平面尺寸LB(长宽)及厚度尺寸H.从凹模外边缘的最短距离称为凹模壁厚C.对于简单对称形状刃口凹模,由于压力中心即对称中心,所以凹模和平面尺寸即可沿刃口型孔向四周扩大一个凹模壁厚来确定,其公式为:C=(1.52)H所以凹模壁厚C=30mm凹材料的选用:根据表8-3,材料选用Cr4WmoV孔与孔的校核:由表3-27校核最小A值为29,最小B值为29,最小C值为19,最小D值为6.84,以上都

39、能达到要求,因此得以校核.凹模刃口尺寸及其它具体见零件图5-21.或后面所附的零件图.设计中,因为压力中心与凹模板的几何中心相差不太,由压力机根据模柄孔尺寸为60,压力中心仍在模柄投影面积,可设他们在同轴线上.凹模材料为YG20图5.2 铁芯片落料凹模5.2.2 凸模设计落料凸模刃口部分为方形,又在它里面开孔,装配导正销,为便于凸模和固定板的加工,可通这设计成铆接方式与固定板固定.冲孔凸模由于相隔不是很近,所以采用阶梯结构,.凸模的尺寸根据导料板尺寸、卸料板尺寸和安装固定要求尺寸,所以凸模的尺寸L=15+15+15=45mm.凸模材料W18Cr4V图5.3 冲孔凸模5.2.3选择坚固件及定位零

40、件(1) 螺钉规格的选用: 根据设计要求模具上部分的螺钉可选用M8,在根据实际要求,查标准选用GB /T 70.1-2000 M855,这里要4个,模具下部分的螺钉根据设计选用M8,查得标准为GB /T 70-2000这里要4个.选取材料为45钢.(2) 圆柱销规格的选用:销钉的公称直径可取与螺钉大径相同或小一个规格, 根据定位方式及坯料的形状与尺寸,选用合适的标准定位零件.模具上部分的圆柱销根据标准选用GB/T 119-2000 A850, 选取材料为45钢.模具下部分的圆柱销根据标准选用GB/T 119-2000 A845,取材料为45钢。打料销选用标准为GB/T 119-2000 A8X

41、40,材料为45钢5.2.4设计和选用卸料与出件零件卸料以卸料板卸料,出件是以凸模往下冲即可,因此不用设计出件零件.固定卸料板的平面外形尺寸一般与凹模板相同,其厚度可取凹模厚度的0.81倍,所以卸料板的LBH=1208815,卸料板在此仅起卸料作用,凸模与卸料板间的双边间隙一般取0.20.5mm,这里取0.5mm, 材料为Q275.卸料螺钉选有M8,选取合适的国家标准GB/T 70-2000 M855。5.2.5选择模架及其它模具零件(1) 选择模架:根据GB/T 2855.1-19990,由凹模周界12588及安装要求,选取凹模周界:LXB=12588,闭合高度:H=175140,上模座:1

42、2510030,下模座: 12510035,导柱:22150,25150,导套:228028,258028.(2) 模柄: 由压力机的型号,可查得模柄孔的直径为30,深度为64,由装配要求,模柄与模柄孔配合为H7/m6,并加销钉防转,销钉为M9,上沉孔深9mm,模柄内孔直径为11。由于采用固定卸料,上模座回程时受力较大,因此选用压入式模柄较合理, 材料为Q235的B型凸缘模柄。(3) 垫板: 垫板的作用是承受并扩散凸模传递的压力,以防止模座被挤压损伤,因此在与模座接触面之间加上一块淬硬磨平的垫板.垫板的外形尺寸与凸模固定板相同,厚度可取310mm,这里设计时,由于压力较大,根据GB2865.2

43、-81选取规格为LBH=120886.(4) 凸模固定板: 凸模固定板的外形尺寸与凹模的外形尺寸一致,厚度为15mm,根据标准选取板的规格为LBH=1208815;凸模与凸模固定板的配合为H7/n6,装配可通过2个销钉定位,4个螺钉与上模座连接固定,各形孔的位置尺寸与凹模的保持一致,顶部与凸模铆接,因此必须倒角。结 论随着毕业日子的到来,毕业设计也接近了尾声。经过几周的奋战我的毕业设计终于完成了。在没有做毕业设计以前觉得毕业设计只是对这几年来所学知识的单纯总结,但是通过这次做毕业设计发现自己的看法有点太片面。毕业设计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而且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高。通过这次毕业设计

44、使我明白了自己原来知识还比较欠缺。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太多,以前老是觉得自己什么东西都会,什么东西都懂,有点眼高手低。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才明白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应该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知识和综合素质。在此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对我悉心的指导,感谢老师给我的帮助。在设计过程中,我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经验和自学,并向老师请教等方式,使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经历了不少艰辛,但收获同样巨大。在整个设计中我懂得了许多东西,也培养了我独立工作的能力,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大大提高了动手的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

45、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难和成功时的喜悦。虽然这个设计做的也不太好,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这次毕业设计的最大收获和财富,使我终身受益在设计的过程中让我感悟很多。人生的道路永远都是美好的,你的梦想也都是最真的,歌德说过:那些是你的梦想的,那你就要去做,去尝试,去努力,去奋斗。 谢 辞值此本科学位论文完成之际,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王秀珍。谢谢您耐心的指导,细心的发现我设各计的每一个小错误,告诉我每个小小的细节!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写作的指导,经由您悉心的点拨,再经思考后的领悟,常常让我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我的大学生活,也可以说是我的学生涯也即将在此划上

46、一个感叹号了,真是感慨万千啊,我要借此机会向所有教过我的老师表示我的感谢,谢谢你们谆谆的教导,没有你们就没有我现在的知识,没有你们我的大学就不完整,请接受我这深深的一鞠躬“谢谢你们!”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谢意! 同时也感谢学院为我提供良好的做毕业设计的环境。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设计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们。参考文献1. 刘靖岩 郭庆梁 迟旭.模具设计与制造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年2. 史铁粱.模具设计指导.机械工业出版

47、社.2003年3. 王孝培.冲压设计资料.机械工业出版社.1983年4. 张荣清.模具设计与制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 薛啟翔.冲压械具设计结构图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 余强 周京平.UG零件设计技术与实践.电子工业出版社.7. 金大鹰.机械制图.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8. 王杰出 刘晴.AutoCAD2006中文版机械设计实例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