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县高龙至黄麟公路改建工程可行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186398 上传时间:2022-05-22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7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于都县高龙至黄麟公路改建工程可行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于都县高龙至黄麟公路改建工程可行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于都县高龙至黄麟公路改建工程可行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于都县高龙至黄麟公路改建工程可行研究报告.doc(6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于都县高龙至黄麟公路改建工程可行研究报告.精品文档.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高龙至黄麟公路改建项目工 程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江西同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二 O一 二 年五月目录1 概 述11.1 项目背景11.2 编制依据11.3 研究过程及内容21.4 建设的必要性31.5 主要结论51.6 问题和建议92 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102.1 研究区域概况102.2 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概况113 交通分析及发展预测183.1 公路交通的调查与分析183.2 预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213.3 运输量、交通量的发展和预测224 技术标准2

2、54.1 建设规模254.2 技术标准255 建设方案265.1 建设条件265.2 建设方案起终点论证275.3 备选方案拟定285.4 方案比选285.5 方案概况286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316.1 主要工程数量316.2 投资估算316.3 资金筹措337 经济评价347.1 评价依据347.2 评价原则347.3 评价参数347.4 费用调整357.5 效益分析387.6 国民经济评价及敏感性分析408 实施方案438.1 建设安排438.2 实施方案438.3 招标方案439 土地利用评价469.1 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及人均占有量469.2 江西省土地利用发展规划469.3 项目建

3、设用地489.4 土地复垦4910 环境评价5110.1 概述5110.2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5110.3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5210.4 水环境的影响5310.5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5310.6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5411 节约能源5611.1 概 述5611.2 节约能源的计算5612 社会评价5912.1 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5912.2 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5912.3 社会评价的结论6013 风险分析6113.1 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6113.2 风险程度分析6113.3 防范和降低风险措施6114 问题和建议621 概 述1.1 项目背景于都县高龙至黄麟公路是于都县高龙连接宽田乡和黄麟乡

4、的一条县道公路(X443线),目前是四级公路,道路状况为前14公里路面宽为3.5米宽水泥路,路基宽4-6米,后10.9公里路面为5.0米宽的水泥路面,路基宽6-7米。该段道路路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开裂、起砂,宽度较小大车通行难以会车,排水系统不完善,道路排水不畅;该公路起于高龙圩(起点桩号K0+000),途经龙山村、芹菜湖、上石井、上堡村、桐树村、宽田圩、龙泉村、下穿赣龙铁路、庙下、终于黄麟乡G323线K50+525相接处(终点桩号K24+931.133),路线全长24.931公里,其中利用大桥1座、新建中桥2座、小桥3座。该项目的改建,将与G323线、X439、X442形成三角形路网,改善了高龙

5、、和宽田出入国道主干线的交通条件,方便了沿线群众赶集、耕作、出外经商、创业和休闲旅游等,有利于沿线乡村的交往和于都东部区域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于都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完善于都县公路交通网络,实现“十二五”期计划,促进于都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加快赣州市各区县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步伐,加强县域内各乡镇及村镇之间的联系,完善农村客运网络,需要对县乡道路进行改造升级,提高公路等级,普遍实现路面硬化,提高路网通达深度,完善江西省农村公路交通网络体系,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形势下,县道升级和农村客运网络化规划建设,贯彻党和政府强农、惠农、为民的执政方针,于都县X443高

6、龙至黄麟公路申报县道升级改造水泥路建设项目,为加快项目的建设进程,我单位于2011年11月底成立了于都县X443高龙至黄麟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报告项目组,在1:5万和1:1万地形图上对路线方案进行布设,对1:1万地形图上确定的路线方案进行实地踏勘及全面系统的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进行了路线、水文、气象、地质、征地拆迁等情况的勘测与调查,收集和调查了项目影响区的交通运输量、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城市规划和公路交通的发展状况,对初拟的路线走向、路线主要控制点等问题,广泛征求了沿线各地方政府及其规划、城建、交通等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专门组织人员在相关道路上布设多个交通量调查站点,对公路交通量及汽车行使起

7、点进行了调查。依据于都县交通运输局“关于编制于都县高龙至黄麟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的有关要求,遵照交通运输部2010年颁发的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究报告编制办法和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我单位组织力量编制了于都县高龙至黄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2 编制依据1.交通运输部2010年颁布的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3. 交通部1996年颁布的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7、

8、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发改投资20061325号)(第三版)8、调查收集的相关区域的社会经济、交通运输及自然条件等资料。9、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 B03-2006)及现行的有关设计规范、规程、标准。10. 于都县交通运输局“关于编制于都县高龙至黄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的有关要求。通过实地勘测调查、发展预测、方案比选、综合评价,于2011年12月初编制完成于都县高龙至黄麟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3 研究过程及内容根据委托书的要求,我单位于2011年11月底成立了本项目研究组,赴于都县进行现场踏勘。由于本项目研究区域地形较为复杂。因此,如何布线、合理利用地形,

9、不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造价,甚至关系到路线方案的确定。为此,我们在1:50000和1:10000地形图上反复对路线方案进行研究,赴项目所在地收集各方面资料并广泛听取甲方及地方意见。鉴于本项目的特殊性,为加强项目的管理与技术指导,由单位领导及部分专家组成该项目管理组,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1、初步研究阶段(1)现场踏勘,初步了解项目所在地区域自然环境。(2)组织人员、设备、成立项目研究组及单位专家指导审查组。(3)收集项目所在区域社会经济、综合交通、公路网和城市规划等方面资料,为社会经济分析、交通量预测和建设必要性论证提供可靠依据。(4)收集总体方案研究所需资料,如1:10000地形图,区

10、域地质资料,相关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 (5)初步构思可能的路线方案,并依次在1:50000、1:10000地形图上布设。(6)进行建设条件、路线起、终点、中间控制点和路线方案(包括现有道路使用状况)路线实地调查、踏勘。(7)收集既有历年交通量观测资料,并实施了交通调查与典型路线断面交通量观测。(8)整理分析调查资料、地方政府意见和实地踏勘结果,形成初步研究意见,并就路线走向方案向甲方等作了汇报,征得相关意见与建议。2、详细研究阶段该阶段重点进行了以下工作:(1) 综合各方意见,深入分析调查资料,调整优化路线方案。(2) 完成各特征年度区间交通量和结点交通量分配、预测。(3) 分析论证拟建

11、项目采用的标准与建设规模。(4) 比选论证拟建项目采用的标准与建设规模。(5) 进行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6) 撰写研究报告。本报告是在广泛收集项目影响区内相关最新资料,进一步深入分析影响路线走向的主要因素及重要控制点,结合拟建项目在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必备的功能,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交通量预测结果,研究论证了路线走向方案、建设标准与规模等,其研究的主要内容为:1、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状况及发展;2、项目影响区域交通运输状况及发展,公路网及主要相关道路;3、交通量分析预测;4、项目建设必要性;5、建设条件与环境;6、技术标准与建设规模;7、路线方案研究;8、项目建设方案意见;9、投资估算与资金筹

12、措;10、国民经济评价11、实施方案;12、问题与建议。1.4 建设的必要性拟建项目位于于都县宽田乡和黄麟乡境内,是于都县公路规划网中的一条县道公路。路线经过区域大部分为山岭重丘地形,现有道路为四级公路,道路状况为K0+000-K14+000高龙至宽田段路面宽为3.5米宽水泥路,路基宽4-6米,后10.9公里宽田至黄麟段路面为5.0米宽的水泥路面,路基宽6-7米,弯多、坡陡、线型较差,对本项目进行改造升级非常必要。本项目改善了道路的线形和道路状况,提高了本道路的通行能力,为于都县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对完善于都县公路路网和促进沿线村镇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促进于都县的经济社会

13、和旅游业发展起到非常重要作用,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1、县道升级改建的需要于都县高龙至黄麟公路是于都县公路网络规划中的一条县道公路;现有道路为四级公路,道路状况为K0+000-K14+000高龙至宽田段路面宽为3.5米宽水泥路,路基宽4-6米,后10.9公里宽田至黄麟段路面为5.0米宽的水泥路面,路基宽6-7米,全线弯多、坡陡、线型较差,行车安全性差,该项目的改建升级,将改变于都县高龙和宽田乡交通落后的现状,改善高龙和宽田居民通往国、省主干线交通连接(行路难)的问题,完善于都东部区域路网功能,加强相邻乡镇之间的交通联系和贸易往来。2、产业发展的需要本项目所在区域经济作物丰富,盛产茶叶、西瓜

14、、花生、红芽芋、脐橙、油茶、光皮树等;矿产资源有煤、耐火石、煤矸石、稀土等;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高龙茶场位于我乡享有“小庐山”之美称的高龙山区。这里山清水秀、气候温润、雨量充沛、植被丰富、土壤肥沃,经有关专家鉴定是种茶之宝地。该场种茶历史悠久,现有福鼎大白、福云六号等多个优良茶树品种,建有高标准茶园1600余亩,年产各种高中档名优茶2000余公斤,普通茶10万余公斤。宽田乡是光皮树的原产地,素有“光皮树之乡”的美誉。石含、角坑、珠田、留田等村万亩桉树林种植现已成材。以“绿中源”公司为代表的万亩油茶基地也正在启动建设中。宽田西瓜、红芽芋、脐橙远近闻名,远销国内各大城市。世界500强企业正大集团万

15、头生猪良种繁育基地已在该乡落户。宽田的文化底蕴深厚,在苏区时期,项英、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坚持革命战争,留下了以中共瑞西县委旧址、“中央苏区造币厂”、马德明烈士纪念碑等革命旧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杨救贫(筠松)为代表的风水文化,还有以金刚古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每年都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的到来。由于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林业、矿产、旅游、养殖等产业开发受到极大的制约。本项目的建设将极大地改善区域交通环境,促进产业大开发,加快区域经济发展。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交通运输必须先行。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服务性产业,是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基础。无论

16、是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是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交通环境,为沿线群众出外就医、进城就业和小孩上学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促进了高龙和宽田乡村农业产业化和机械化发展,解放了劳动力、提高耕作效率和居民生活水平。4、交通量增长的需要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交通的发展联系将更加紧密,随着“十二五”计划的实施,社会经济总量将得到提升,必然导致交通量增加。项目建成后将达到一定的交通流量,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变,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该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将会使该路的交通量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增长水平。交通量预测

17、(见表11),到2027年路段最大机动车交通量折合成小客车2423辆日,2033年为3845辆日。目前的道路现状,已远不能满足该地区发展的需求。为解决当地广大群众的出行难以及生产、生活资料的运输,促进于都县高龙和宽田乡农业机械化和产业化发展,完善农村公路网络的建设非常必要。1.5 主要结论1.5.1 交通量预测本项目交通量的生成由趋势交通量、诱增交通量和转移交通量三部分组成,在充分调查分析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与交通运输的基础上,考虑项目所在地区经济并不发达,路网也比较简单,其中趋势交通量采用间接法预测,转移交通量采用直接法预测,本项目交通量预测结果见表1-1。未来特征年的预测交通量表1-1特征

18、年预测交通量(辆/日)其中: (辆/日)汽车拖拉机摩托车其它201366256333372920158166934146362020132611276674582027242320601211361072033384532681922151691.5.2技术标准根据公路发展规划和交通量预测结果,参照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中规定,全线拟定按三级公路标准改建,设计速度为30公里/小时。技术标准主要指标见表13主要技术标准表13指 标 名 称单 位技 术 标 准备 注公路等级三级设计速度Km/h30路基宽度米7.5路面宽度米6.5桥面宽

19、度米7.5土路肩宽度米20. 51.0最大纵坡8荷载等级公路-II级设计洪水频率大中桥P1/50小桥涵及路基P1/25路面面层结构水泥砼路面1.5.3、路线走终点、走向、主要控制点及建设规模该公路起于高龙圩(起点桩号K0+000),途经龙山村、芹菜湖、上石井、上堡村、桐树村、宽田圩、龙泉村、下穿赣龙铁路、庙下、终于黄麟乡G323线K50+525相接处(终点桩号K24+931.133),路线全长24.931公里。建设规模见表1-2。 建设规模表 表12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1路线长度公里24.9312土石方数量千立方米227.2533水泥砼路面千平方米164.4244大桥米座165.08/1(利用

20、)5中桥米座62.08/26小桥米座58.86/37涵洞道758平面交叉处49新占用土地亩1901.5.4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工期安排1、投资估算本项目投资估算根据交通部交公路发1996611号通知颁发的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和公路工程估算指标及江西省交通厅赣交发1996146号江西省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补充规定编制。估算费用按四级施工队伍取定各项费率,人工费单价为17.60元工日,其他直接费和间接费率按省交通厅的补充规定计算,材料单价根据现场调查提供的材料价格选用,运杂费按交通厅补充规定中的规定一律按社会运输计算。建设项目估算总造价为5961.5322万元。估算成果见表1

21、-4、1-5。人工、主要材料数量汇总表表1-4序号工、料名称单位数量1人工工日2181462原木m31063锯材m31124级钢筋t1035级钢筋t1556钢绞线t87钢材t198加工钢材t119水泥t2145610石油沥青t4711生石灰t9812砂、砂砾m310291113片石m31000714碎(砾)石m33578315块石m36005总投资估算表表1-5工程和费用名称金额(元)第一部分 建筑安装工程43568757一、路基工程6270071二、路面工程25704266三、桥涵工程6500194五、交叉工程及沿线设施959918六、施工技术装备费1183033七、计划利润1577378八

22、、税金1373896第二部分 设备及工具器具购置费57840第三部分 工程建设及其他费用11066359第一、二、三部分费用合计54692956预留费用4922366估算总金额596153222、资金筹措本项目经费采用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筹资方式,除申请上级补助资金外,其余建设资金由地方自筹。3、工期安排根据项目所需的人工及各分项工程量,结合具体的施工环境,对各分项工程的实施进行具体的时间安排。参考已建同类公路的经验,本项目的施工工期为十二个月。1.5.5、经济评价本项目经济评价包括经济评价和敏感性分析,推荐方案评价结果各项指标见表16、1-7。1、国民经济评价国民经济评价主要指标 表1-

23、6静态折现率8内部收益率EIRR()回收期N(年)净现值ENPV(万元)回收期N(年)效益费用比EBCR净现值ENPV(万元)9.03 34120.33 12.02 2.26 7244.67 16.865 从表中可知该项目建成后,当折现率为8,效益费用比大于1,内部效益率大于8,在使用期内能收回投资,说明本项目效益好。本工程项目是可行的。2、经济敏感性分析经济敏感性分析主要指标表(当投资增加20,同时效益减少20) 表17静态折现率8内部收益率EIRR()回收期N(年)净现值ENPV(万元)回收期N(年)效益费用比EBCR净现值ENPV(万元)11.38 25784.95 16.49 1.64

24、 4050.29 12.397 对本项目的经济敏感性分析,按工程投资增加20,效益减少20,同时发生的情况下,当折现率为8时,效益费用比为1.64,内部收益率为12.397%,回收期为16.49年,说明本项目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本项目实施后,改善了高龙和宽田乡的交通条件,为高龙和宽田乡村民出入国、省道主干线开辟了一条便捷通道,本项目为高龙和宽田乡的农林产业和矿产资源开发创造更有利的交通条件,同时对于都县域的乡村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本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1.5.6土地利用、工程环境、节能及社会影响评价1、土地利用评价本项目的路基宽度7.5米、路面6.5米,工可阶段采取了有效的节约

25、土地措施,尽量利用老路、少占用土地。本项目总用地为24.933公顷(374亩),其中新占用土地面积为190亩,利用老路184亩,占用土地1.001公顷 /公里,小于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建标【1999】278号)中规定的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用地最低标准2.718公顷/公里,符合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建标【1999】278号)中规定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总体指标要求,因此本项目设计的用地规模是合理的。2、工程环境影响工程建设对当地环境的影响主要有:1)本项目的实施,可能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河湖水网的体系结构。2)路线及弃土场将占用农田、旱地等。3)项目的实施将对原有的水利排灌体系产生一定影响。4)建设时期

26、,对土体产生扰动,对地下水的流动将产生一定的影响。5)环境空气质量:汽车的尾气污染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本项目的实施,将不可避免地增加路线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的程度。6)运营期间还会带来扬尘污染,降低空气的能见度,污染水源,但影响范围较小。项目的建设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通过精心设计,在路线选择、路基防护、弃方及水土保持等方面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施工时做好对施工场地的管理,可将项目带来负面影响降到最低。3、节能评价建设期的能源消耗是一次性投入,主要是人力物力的大量投入,存在着对能源的直接消耗。运用先进设施、施工手段,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是公路设计、建设期节能的有效途径。本报告节能

27、评价期与经济评价期相同,即项目建成后20年。通过计算,本项目建成通车至评价末年共可节约燃油7564吨,换算为标准煤为10665吨,节能效益比较可观。4、社会评价项目建设对社会及沿线居民的影响可以通过设计、施工、运营管理阶段的各种方法来缓解、消除。项目的建设将极大的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改善地区投资环境、扩大基础设施的共享效益、提高沿线居民生活质量。因此,从社会评价的角度来看本项目是可行的。1.6 问题和建议1、本项目位于于都县东部区域内,连接了高田圩、宽田乡和黄麟乡,本项目所经区域为山岭重丘区,生态保持较好,地势高差较大,土石方开挖量大,应加强水土保护和生态恢复工作。实施阶段应注重生态保护,减少

28、施工对生态的破环,对路基边坡尽量采用植物防护措施,与原自然生态景观相协调,减少水土流失。2、本项目基本上是利用老路,施工期间对当地沿线乡村的交通干扰较大,因此应尽量减少扰民,并做好宣传工作,加大征地拆迁的力度,以免影响工程施工进度。3、拟建项目是由地方筹资建设,于都县是革命老区,国家贫困县之一,在建设资金和经济政策方面,希望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使公路早日建成通车。2 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2.1 研究区域概况 拟建项目位于于都县东部,于都地处江西省南部,位于东经11511至11549,北纬254848至262053.县境南北长83.25公里,东西宽63.33公里,总面积289

29、3平方公里。东邻瑞金市,南与会昌和安远县交界,西接赣县,北与兴国和宁都相邻。县城所在地贡江镇距赣州市65公里,距省会南昌市422公里。于都是赣州的腹地承东接西、通达南北的纽带。目前,于都已经初步形成较为发达的交通网络体系,赣龙铁路、瑞赣高速公路、国道323线穿境而过,贡江水路直通长江可通行50吨级船队实现水运通江达海,极大地改善了区域交通地位。于都地处赣州市经济圈内,是赣州市大都市经济圈的重要增长极之一,随着赣州市在江西地位日益增强,于都县在江西省城市化格局中将占据重要地位。于都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赣、粤、闽、湘边际地区的中心城市。其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随着国家战略重点转移,于都

30、将发展成为区域性的商贸、交通物流、科教信息和红色旅游中心,经济繁荣、旅游发达、风景优美的地区中心城市。根据于都县发展规划,确定以贡江镇中心城区为主体,以公路网中主要干线323国道和于银线、于安线为轴线的十字形线性城镇发展格局,构成县域城镇空间网络体系。于都县X443高龙至黄麟公路的改建,必将对区域经济产生影响,特别是将带动于都县东部区域的经济发展,加强乡村两级组织之间的联系,使沿线群众出入交通更加便捷。根据影响程度,将影响区分为直接影响区和间接影响区,其中于都县为直接影响区,章贡区、安远、宁都、赣县、会昌、瑞金、兴国为间接影响区。直接影响区各项经济指标现状见表2-1。直接影响区各项经济指标现状

31、表2-1指标区域人口(万人)土地面积(平方公里)国内生产总值(万元)工业总产值(万元)农业总产值(万元)影响区域内赣州市897393801119470057766002851400于都县1022893892000404360247800占全市比重于都县11.377.347.977.08.72.2 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概况2.2.1赣州市社会经济概况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省南部,简称赣南。赣南土地面积39380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23.6%,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赣州市现辖一区两市十五个县,2010年年未总人口897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227.8人。全市自然资源十分

32、丰富,地表水资源充沛,平均年降水量1573.4毫米,水电资源可开发量158.6万千瓦,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森林资源丰富,是全国柑桔生产的重要基地和重点建设的十八大林区之一。赣南矿产资源丰富,素有“稀有金属不稀有”之说,是全国重点金属基地之一,有世界“钨都”之称,“稀土王国”之美誉。赣南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春早、夏长、秋短、冬暖、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气候宜人,为农业生产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基础。赣州市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地理位置优越,既是珠江“三角洲”、“闽南金三角”的前沿腹地,又是通往闽西、粤北、湘南的交通要道。京九铁路的贯通自然把宋城赣

33、州推到举世瞩目的位置上,与港、澳、台变成一衣带水,与东南亚也成了近邻。赣州市内大小河流纵横交错,水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独特,是江西所有城市中保存文物古迹最多的城市,现存的文物古迹又数宋代最多、品位高,被专家学者誉为“宋代博物馆”,有中国唯一的北宋城墙、“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北宋建造的慈云塔、名扬海内外的八镜台、郁孤台,均为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旅游观光的好去处。改革开放以来,赣州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显出独有的特色和优势。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良好,综合实力得到加强。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119.4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

34、,增长13.8%,增速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创1996年以来新高。从生产角度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1.89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496.7亿元,增长16.3%,其中,工业增加值425.14亿元,增长17.9%;第三产业增加值410.88亿元,增长15.5%,增速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从增长贡献率来分析,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8%;第二产业增势强劲,是拉动我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2%,拉动经济增长7.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为42%,比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5.8个百分点。从产业结构来观察,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为1

35、8.9%,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为44.4%,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比重为38%,提高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36.7%,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2.2.2于都县社会经济概况1、基本概况于都县地处赣州东部,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辖9镇14乡357个行政村。一是人口大县,总人口102万,其中农业人口83.7万人,人口规模为江西第四、赣州第一,拥有富余劳动力45万人。二是千年古县,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县,迄今有2212年历史,是江西最早建县的十八个县和赣南最早建县的三个县之一。三是资源大县,钨、铅、碳石、锌、稀土等储量丰富,已探明矿

36、种多达27种150处,开采价值较高,开发前景广阔,是赣州市重要的矿产品生产基地,被前苏联专家誉为“东方乌拉尔”。四是著名革命老区县,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诞生过赣南第一支正规革命武装、第一块红色根据地、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1934年10月,中央机关、中革军委和中央红军主力共8.6万人集结于都,开始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五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先后被列为国家贫困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2、经济发展状况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迈上80亿元台阶,达89.2亿元,增长1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迈上50亿元台阶,达58.7亿元,增长31.6%;财政总收入迈上

37、6亿元台阶,达6.35亿元,增长15.4%;地方财政收入迈上4亿元台阶,达4.55亿元,增长2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迈上20亿元台阶,达28.5亿元,增长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迈上20亿元台阶,达28.6亿元,增长19.9%。以上六大主要经济指标全部提前或超额完成预期目标。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四年翻番,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实现三年翻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四年翻两番。三产比由“十五”期末的27.3:37.4:35.3调整为17.8:49.7:32.5,二产比重提高12.3个百分点,二产总量占GDP的“半壁江山”,于都发展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加速阶段,

38、正由传统农业大县向新兴工业强县跨越。实施重点项目61个,其中超亿元项目19个,超5000万元项目31个,年度完成投资19亿元。总投资1.2亿元的格特拉克新增10万台套齿轮项目竣工投产,总投资10亿元的贡江流域水电梯级开发项目加速推进,总投资6亿元的南方万年青水泥技改项目、总投资1.5亿元的奥科特照明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38亿元的赣龙铁路扩能改造项目、总投资6亿元的甘薯燃料乙醇项目全面启动,总投资5亿元的屏山风电项目成功落户。争取上级资金14.5亿元,增加2亿元;争取城乡建设用地指标3462亩;被列为全省生态工业园区试点县、全省城镇新区教育园区试点县、全市循环经济试点县。2.2.3 社会经济发展

39、预测1、赣州市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根据今后五年规划,赣州市基本形成与人口大市相适应的较强经济实力,经济发展总量和质量明显提升,持续发展能力和城市综合竞争能力明显增强,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跃上1000亿元台阶,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名列前茅;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产比重超过40%,财政总收入五年翻一番;城镇人口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和8%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内。2、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预测(1)人口预测 表中数据可见,各各影响区的人口增长都比较稳定,基本随时间的变化呈线性增长,在本省人口计划政策控制下,预计未来年各影响区的增长趋势比较平稳,选用一元

40、线性模型预测未来人口值。具体模型及预测值见下表: 未来特征年人口预测(万人) 表2-2人口-年份R2009年2013年2020年2025年2032年回归曲线赣州市25.509x-468280.912690093399510401109于都县15.568x-267810.9827101.1104.8111.6116.7124.2(2)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根据国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先慢再快后慢的过程。目前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对未来经济发展预测,根据已有的经济数据集当前经济发展趋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进行适当调整的方法进行预测。个影响区未来年的经济增长率及预测值

41、,如下表:未来特征的GDP增长率(%)表2-3赣州于都县正常方案2009年2013年8112013年2020年892020年2025年7.582025年2032年6.57未来特征年的GDP预测值(亿元) 表2-42013年2020年2025年2032年正常方案赣州市1227210330194391于都县89.2122.0223.0327.72.3 项目影响区域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2.3.1交通运输现状1、赣州市综合运输网全市运输体系是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水运、航空为辅的主体交通网络。(1)公路全市公路由二纵二横4条国道(105、206、323和319国道),总长964.75公里)、赣粤高速公路

42、、瑞赣高速公路、康大高速公路、赣州绕城高速公路、鹰瑞高速公路、石吉高速公路,59条省道和1万多公里的县乡道路构成三级公路网络。2009年全市公路通车总量程25525.7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72.51公里,有3451个行政村通公路,占行政村总数的99.57%。省养公路2710公里,县乡公路22815.76公里,2009年完成公路客运量8928万人,客运周转量5.53亿人公里,完成货运量12517万吨,货运周转量1224.9317亿吨公里。(2)铁路1996年京九铁路建成通车,赣南路段262公里,经过兴国、赣县、赣州、南康、信丰、龙南、于都县七个县(市),结束了赣南没有铁路的历史,1998年京九

43、复线通车后,使其更成为带动赣南腾飞的龙头。赣龙铁路赣南段260公里于2005投入运营,赣韶铁路、赣龙铁路复线进入实施阶段。2009年铁路完成客运量1156万人,货运量687.5万吨。(3)水运主要有赣江航线,赣南境内通航里程285公里,其次有贡水航线和章水航线。因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塞,河床升高,航道正在萎缩,航程逐渐缩短。赣州港为江西六大港巷口之一,可停泊300吨级的轮船。(4)民航赣州黄金机场始建于1937年,解放后经多次改建,2008年赣州新机场已建成通航,新机场为国际4C级机场,可起降波音737等大型客机,目前已开通了南昌、广州、厦门、北京、上海、南京、重庆等航线。(5)公路运输网的地

44、位和作用 在区域交通运输业中,公路运输以其方便,快捷的特点成为区域运输的主力军,特别是随着赣州市路网的不断改善和高等级公路里程的不断增加,公路运输在整个交通运输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不断得到体现。赣州市公路运输在综合运输网中地位和作用见表22。各种运输方式客运比重表(%)表22年份公路铁路水运民航运量周转量运量周转量运量周转量运量周转量85年98.9499.151.060.8595年98.8599.321.150.6805年88.6199.89.891.460.20.0510年83.0299.7815.341.470.220.172、赣州市运输发展水平及特点2010年全市拥有汽车(折算成小客车)493000辆,是2000年的10.54倍,年均递增率为20.3%,全市近年机动车拥有量见表23。各种运输方式货运比重表(%)表23年份公路铁路水运民航运量周转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