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公路义乌段工程地质初步勘察报告.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184979 上传时间:2022-05-22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乌)公路义乌段工程地质初步勘察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义(乌)公路义乌段工程地质初步勘察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义(乌)公路义乌段工程地质初步勘察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乌)公路义乌段工程地质初步勘察报告.doc(2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义(乌)公路义乌段工程地质初步勘察报告.精品文档.第一章 序 言受义乌市交通局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浦(江)义(乌)公路义乌段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的工程地质初步勘察任务。11 工程概况浦(江)义(乌)公路义乌段工程,北接后宅街道白水坞村,以岭口隧道与浦江段连接,南下途经白水坞隧道、三头塘村、杨树下村,下穿杭金衢高速公路、浙赣铁路,经陈宅村南侧,拐弯向北东交机场路、接于站前大道,义乌段全长约5.0Km,起讫里程K8+600K13+610。沿线地形起伏较大,路基高程多在59124m之间。其所涉微地貌单元多样,但总体属于丘陵坡麓之斜地、台地、谷地和丘包等

2、,局部洼地有水塘分布。设计公路等级一级。设计车速80km/h。路基宽度24.5m。荷载等级为公路级,设计洪水频率为1/100。拟建工程设计隧道2座、下穿立交2座、116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1座、圆管涵若干。12 勘察技术要求依据有关规范及我公司参照浙江科威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技术要求编制的浦(江)义(乌)公路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的工程地质初步勘察纲要,对拟建公路工程沿线场地进一步做好工程地质比选工作,为初步选定工程场地、设计方案和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提供必需的工程地质依据。本次勘察工作主要任务及有关规范如下:1、任务 1)初步查明拟建公路工程场地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 2)初步查明沿线

3、不良地质作用、特殊性岩土的类别、范围、性质及其可能危害,为线路初设提供地质依据。 3)初步查明场地地基条件,提供各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承载力参数,为路基和各类构筑物基础选型提供必要的地质资料。4)初步查明深路堑及隧道的地质条件,对边坡岩体类型、隧道围岩级别作出初步判定。 5)查明拟建公路沿线场地所在区域的新构造运动活跃程度及地震作用,对场地区域稳定性作出初步评价。 6)初步查明地下水的赋存性状、分布、埋藏及其运移特征,并对其腐蚀性作出评价。2、本工程除依据我公司浦(江)义(乌)公路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的工程地质初步勘察纲要外,勘察过程中严格执行下列标准、规范、规程:(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

4、0021-2001)(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4)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0629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6)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7)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8)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9)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JTJ056-84)(10)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11)岩土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J10-5-98) 13 工作情况根据初步设计阶段的勘察特点及设计要求,并结合拟建(构)建筑物的性质

5、和邻近场地的勘察经验,确定本次勘察的勘探方法和工作量,主要采用野外地质调查、钻探、室内岩土试验、原位测试(标准贯入、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物探等多种勘察手段。我公司机台2007年6月进场完成部分工作量后,受土地征用等因素影响,曾暂停施工,并于2007年8月初恢复施工,同月20日完成外业工作,采用XY-1型工程钻机3台,共完成工作量见表1。勘探工作量一览表 表1 项 目单 位工 作 量一工程地质测绘线路地质测绘12000 km21.5二钻探钻孔m/孔215.00/16孔口测量孔16标准贯入试验(N)次5重型动力触探N63.5试验米2.7取原状土样组/取扰动土样组8取岩石样个122取水样件2三物探声

6、波测试点/孔2四室内试验土的常规物理力学试验组/土的液塑限单项分析组/土的颗分试验组8岩石密度组8岩石吸水率组8岩石单轴干抗压强度试验组8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试验组8岩石单轴天然抗压强度试验组22岩石抗剪强度试验组8岩石变形试验组8岩块波速测试组2水质分析组2 第二章 自然地理 21 地形、地貌拟建义乌段线路起于后宅街道白水坞村,总体沿北西南东方向延至陈宅村东侧附近,全长约5km,其先后穿越的次级地貌单元有丘岭脊峰、丘麓斜地、波状丘岗等。其中,丘岭脊峰大体呈北东南西向伸展,与拟建线路呈“十”字形交接。线路拟穿越的脊峰附近的制高点为德胜岩,海拔381.7米。该脊峰既是义、浦两行政单元的界岭,又是

7、浦江红盆地和义乌红盆地的天然分水岭。因此,线路自始至终地势渐低,其南东端最低点为线路终点约海拔59米。岭口隧道北东侧500米为岭口水库,坝顶高程118.70米,常水位110.0112.0米。 22 气象、水文(一)气象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又有明显的盆地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光温充足,空气湿润。据义乌气象台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17.1,极端最高气温42.0(2003年7月31日),多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0.7(1977年1月6日),最冷月是1月份,平均气温为4.6,最热月是7月份,平均气温为29.3,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388.28毫米,降雨量在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多年平均蒸发量为842.4毫米。5

8、、6月份为梅雨季节,雨量较多,易出现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年最多风为北风,频率为18%,其次为东南风、东风。(二)水文区域内地表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第四系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补给,由各支流小溪汇入洪巡溪,再向北流入浦阳江。水量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岭口隧道右洞出口以西500米有一山塘水库,为山脚村庄饮用水和农田灌溉水。水库面积约1万平方米,集水面积约30万平方米,库水下泄后流经岭口隧道右洞出口位置,为唯一流径。室内水质分析成果表明:地表水对砼结构具中等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第三章 区域地质概况31 地 层 区内主要地层自上而下有: 一、第四系上更新统莲花组(Q3lpr)综合成因,总体上以洪坡积

9、为主,局部冲洪积、残坡积。以含砾亚粘土、砾砂、圆(角)砾、亚粘土、碎石土为主。更新统残坡积(Q pedl)残坡积成因。分布于山坡、山麓。以含砾亚粘土、含粘性土碎石为主。二、白垩系白垩系下统方岩组(K1f)紫红色,中厚厚层状,砾岩、含砾砂岩、砂岩组成。白垩系下统朝川组(K1c)紫灰、紫红色,薄中、厚层,砂岩、粉砂岩、泥岩组成旋回。三、侏罗系侏罗系上统劳村组二段(J3l2)紫红、紫灰、灰色,岩性为粉砂岩、砂岩夹火山碎屑岩,玻屑熔结凝灰岩。侏罗系上统大爽组三段(J3d3)浅灰、灰、淡红、暗紫红色,岩性为英安质玻屑熔结凝灰岩、玻屑凝灰岩间夹凝灰质粉砂岩,流纹质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侏罗系上统大爽组二段

10、(J3d2)紫红、灰褐、灰黄色,岩性为凝灰质、泥质粉砂岩、砾岩,夹火山碎屑岩、多斑安山岩。侏罗系上统大爽组一段(J3d1)紫灰、灰、灰黄色,岩性为凝灰质、泥质粉砂岩、砾岩、含砾中粗砂岩、长石砂岩。3-2 区域地质构造及区域稳定性本工程区总体处于浙江省构造分区的钱塘台褶带中的第四级单元衢州浦江坳褶断束中段,其南部在义乌市境内跨越江绍深大断裂而涉及浙东南褶皱系的部分区域。因此,地质体多样、构造复杂。其与工程相关联的主要表现有三:工程沿线尤其隧道区,岩层多有显著硅化变质迹象,岩石坚硬;岩体上挤压、揉皱、牵引褶曲等构造形迹非常发育,钻探表明浅部岩体裂隙发育,岩芯破碎;构造线方向以北东方向为主,但北西向

11、,东西向,北北东向构造线并不鲜见,因此露头岩体上多可见数组裂隙。依地层分布,白垩系红层组成丘岭脊峰,而先期生成的侏罗系火山沉积岩类则分布于较为低浅的丘岗之上;依主要构造形迹展布方向,则与主要地貌形态的延伸方向大体一致;而各类微地貌显示出丘包浑园、沟谷“U”型、冲沟底部平展多有堆积以及平原、斜地、丘岗、脊峰等阶状组合,综合显示出本区曾在新生代早期以前经历过多次较强烈的构造变动和造山运动,但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微弱,现代地貌成因以构造剥蚀堆积为主,区域稳定性较好。自公元288年到1986年史料记载,该区域未发生过大于4.8级的地震,1970年到1986年未发生过大于2.0级的地震,表明拟建公路附近

12、地震活动较弱,属震级小,强度弱,频率低的弱震区。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属于稳定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小于0.05g(场地地震基本烈度小于度),特征周期为0.35s。第四章 水文地质特征4-1 地下水含水岩组及其富水性一、孔隙潜水含水组按含水层时代成因,岩性及地下水的赋存状态等可分为四种含水组合:1、第四系上更新统残坡积(Q3edl)含水组:含碎石粘性土、含粘性土碎石孔隙潜水含水层。本层分布于山麓和山坡地带,厚度较小、局部较厚,透水性较好。地层含水量受地形地貌影响,山麓洼地富水性好,山坡地带含水性差。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基岩裂隙水补给,以坡脚点渗或小块

13、渗出排泄,其枯、汛期渗出量相差很大。2、第四系全更新统莲花组(Q3apl) 含水组:圆砾、孔隙潜水含水层。主要分布于山前平原、山谷地带,厚度约1-5米。该层主要特征:透水性较强,在垂向上富水性差异大,砂砾层中含水较丰富,粘性土为相对隔水层,主要受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和基岩裂隙水补给,地下水位受季节影响变化明显。二、基岩裂隙含水组基岩裂隙水广泛分布于测区低丘沟谷区,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富水性受裂隙发育程度、风化程度、岩石性质、地形条件等影响。富水性差异大,无统一的地下水水位,水位及流向主要受地形地貌条件制约,由山脊向沟谷方向运动,局部以泉和渗流湿地形式排泄,单泉流量一般小于0.1升每秒。42 地下

14、水腐蚀性特征本次勘察在岭口隧道出口位置共取水样三组,地表水和地下水各一组。根据室内水质分析成果,地下水对砼结构具弱腐蚀性,对砼中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地表水对砼结构具中等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表 表2腐蚀等级对砼无腐蚀界线指标对砼中钢筋无腐蚀界线指标对钢结构弱腐蚀界线指标地表水地下水测定指标腐蚀等级测定指标腐蚀等级HCO3(mmol/L)1.0/中腐蚀无腐蚀Cl(mg/L)/6.5/弱腐蚀无腐蚀PH Cl-+SO42-(mg/L)/ /PH 3-11500弱腐蚀弱腐蚀侵蚀CO2(mg/L)15/中腐蚀弱腐蚀Mg2+(mg/L)1000/无腐蚀无腐蚀SO42

15、-(mg/L)500/无腐蚀无腐蚀第五章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51 工程地质层组特征依据现场调查和勘探资料,并沿袭浦江段分层代号,将全段线路勘察深度以内的岩土层分为12个工程地质层,义乌段内涉及8个工程地质层,17个亚层。现按岩土体的成因时代由新到老顺序分述如下:第层 第四系全新统(Q4ml):人工成因,沿线广泛分布。第-1层:填筑土杂色,松散-稍密,稍湿湿,主要成份为粘性土、砂土、碎石,局部含建筑及生活垃圾。该层少量分布于道路、村庄周围,表层出露,层厚0.706.30m,性质不均,不宜直接做基础持力层。第-2层:种植土灰、灰黑色,稍湿饱和,松散或流塑状,成份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砾砂,富含植物根茎

16、。该层广泛分布,表层出露,层厚0.500.60m,不宜做基础持力层。第层 第四纪上更新统莲花组(Q3lpr):综合成因,总体上以洪坡积为主,局部冲洪积、残坡积,分布于沿线大部分山前平原、山谷地带。第-1层:含砾亚粘土灰黑、灰黄色,稍湿湿,可塑-硬塑,含砾10,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砾石成份以火山岩碎屑为主,似网纹状灰色团块一般发育。钻孔揭露层顶埋深0.60m6.30m,层厚0.802.40m左右,推荐地基土容许承载力值0为150kPa。第-3层:圆(角)砾 灰、灰黄色,稍湿饱和,稍密中密,颗粒呈次圆状次棱角状。粒径20mm约占1020%,20-2mm约占3045%,2mm约占3550%。钻孔揭

17、露层顶埋深0.70m3.30m,层厚0.902.50m,推荐地基土容许承载力值0为200kPa。 第层 更新统残坡积(Q pedl):残坡积成因。主要分布于隧道区的山坡、山麓、沟谷和沿线局部切方区。该层以含粘性土碎石为主,灰紫、紫红、灰黄色,稍湿-湿,松散中密,碎石成份以砾岩、凝灰岩为主,强风化、弱风化,次棱角状,大小不一,部分矿物风化成泥状、砂状,并充填于碎石空隙间。(局部浅层覆含砾亚粘土,灰黄、灰紫色,稍湿-湿,可塑-硬塑,局部含砾及含强风化碎块石,灰、灰白色团块构造一般发育。)该层浅层(0.50-1.00m)含植物根茎,干-稍湿,松散状。钻孔揭露层顶埋深 0.00m,层厚0.504.80

18、m,推荐地基土容许承载力值0为140kPa。第层 白垩系下统方岩组(K1f):主要分布于岭口隧道一带。第-1层:强风化砾岩紫灰、紫红色,砾状结构,钙泥质胶结,局部硅化。岩芯风化强烈,呈砂砾状、碎块状、短柱状。钻孔揭露层顶埋深0.00m4.80m,层厚0.506.40m,推荐地基土容许承载力值0为250kPa。第-2层:弱风化砾岩紫灰、紫红色,砾状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钙泥质胶结,局部硅化。岩层中局部夹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砂岩夹层,或互层状产出。岩石裸露后风化较慢,但泥质胶结为主的岩石风化快,先期以沿节理面开裂为特征。节理发育频数2-5条/米,节理面闭合或充填方解石细脉及泥质,裂面平直较光滑

19、-粗糙,节理倾角主要有三组:2545、5060、80-90,局部节理的次生羽状节理发育。砾以次圆状为主,个别棱角状,成份以火山岩碎屑为主,颗粒排列及大小无序,砾径以230mm为主,部分砾径达100mm以上,个别砾与砾胶结处留有1-3mm的空隙。局部砾受后期构造运动影响其矿物具片理状,或砾被节理切割。岩芯敲击声稍脆-脆。各孔岩芯采取率为75-100%,RQD值为33-81%。属较破碎-较完整岩(局部破碎)。钻孔揭露层顶埋深0.50m6.90m,揭露厚度6.10m8.90m,推荐地基土容许承载力值0为2000kPa。第-3层:微风化砾岩紫灰、紫红色,砾状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钙泥质胶结,局部硅化。

20、岩层中局部夹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砂岩夹层,或互层状产出。岩石裸露后风化较慢,但泥质胶结为主的岩石风化快。节理发育频数0-3条/米,节理面闭合或充填方解石细脉,局部间歇充填泥质,裂面平直较光滑,节理倾角主要有二组:45、80-90,局部节理的次生羽状节理发育。砾以次圆状为主,个别棱角状,成份以火山岩碎屑为主,颗粒排列及大小无序,砾径以230mm为主,部分砾径达100mm以上,岩芯内偶见直径0.502.0cm泥质团块或空穴。局部砾受后期构造运动影响其矿物具片理状,或砾被节理切割。岩芯敲击声脆、质硬。各孔岩芯采取率为85-100%,RQD值为70-100%。属较完整完整岩(局部较破碎)。钻孔揭露

21、层顶埋深8.50m9.40m,揭露厚度5.50m11.10m,推荐地基土容许承载力值0为4000kPa。(该层经地质调查发现,岭口隧道山坡、山顶局部段岩石中以直径2050cm的漂石为主组成,粒径巨大、层理为数米数十米的巨厚层,发育垂直节理,地表出露的节理均以张开110mm为主,部分充填松散的岩屑、泥屑。)第层 侏罗系上统大爽组三段(J3d3):分布于白水坞隧道和线路K12+706至终点。受岩性、构造运动影响和风化程度不同,两路段的岩石力学性质有较大差异。第-1层:强风化凝灰岩灰白、灰褐、淡灰红、灰黄色,半晶质结构,岩石风化强烈,矿物多有不同程度的风化蚀变,部分成粘土矿物,岩芯尚可辨节理面。岩芯

22、手折易断,石英等矿物成砂粒状散落。钻孔揭露层顶埋深3.20m8.30m,层厚1.702.70m,推荐地基土容许承载力值0为300kPa。第-2层:弱风化凝灰岩灰白、灰褐、淡灰红、灰黄色,半晶质结构,块状构造,晶粒呈中粒细粒状,含少量角砾。矿物成份以长石、石英为主,含极少量黄铁矿等金属晶粒。节理裂隙发育频数34条/米(K12+706至终点段较密集),节理面平直光滑,裂面覆少量黑色铁、锰质氧化物薄膜,部分微张、张开,宽度15mm,其它多以闭合或方解石原生充填致密为主。岩石坚硬,敲击声脆,岩石裸露后不易风化。各孔岩芯采取率为71-89%,RQD值为40-89%,属较破碎较完整岩(K12+706至终点

23、段以较破碎为主)。钻孔揭露层顶埋深0.50m6.90m,揭露厚度6.10m8.90m。推荐地基土容许承载力值白水坞隧道段0为2500kPa;K12+706至终点段0为10001500kPa(该段各工点0值参照柱状图或工点剖面图)。第-3层:微风化凝灰岩灰白、灰褐、淡灰红色,半晶质结构,块状构造,晶粒呈中粒细粒状,含少量角砾。矿物成份以长石、石英为主,含极少量黄铁矿等金属晶粒。节理裂隙发育频数02条/米,节理面平直光滑,多以闭合或方解石充填致密为主,局部裂开面覆少量黑色铁、锰质氧化物薄膜。岩石坚硬,敲击声脆,不易风化。岩芯采取率为95-100%,RQD值为95-100%,属完整岩。钻孔揭露层顶埋

24、深6.50m,揭露厚度8.00m。推荐地基土容许承载力值白水坞隧道段为0为5000kPa;K12+706至终点段未揭露。第层 侏罗系上统大爽组二段(J3d2):分布于K11+739K12+706段。第-1层:强风化凝灰质砂岩灰褐、灰黑色,粉砂状、砂状、砾状结构,凝灰质夹泥钙质胶结,岩石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呈砾状、碎块状、少量短柱状。钻孔揭露层顶埋深3.40m4.60m,层厚0.301.60m,推荐地基土容许承载力值0为300kPa。第-2层:弱风化凝灰质砂岩灰褐、灰黑色,粉砂状、砂状、砾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凝灰质夹泥钙质胶结,局部硅化。节理裂隙发育频数24条/米,节理面平直光滑,多以

25、闭合或方解石充填致密为主,裂面覆少量黑色铁、锰质氧化物薄膜。岩石坚硬,敲击声脆,岩石裸露后风化较慢。各孔岩芯RQD值为42-80%,属较破碎较完整岩(局部破碎)。钻孔揭露层顶埋深3.90m5.80m,揭露厚度2.10m5.10m。推荐地基土容许承载力值为0为2000kPa。第11层 侏罗系上统大爽组一段(J3d1):分布于ZK10+492K11+739段。第11-1层:强风化泥(钙)质粉砂岩、砂岩 紫红、紫褐色,粉砂状结构,泥(钙)质胶结,局部硅化。岩芯风化强烈,呈泥状、片状、碎块状,手掰易碎。Z25号钻孔揭露层顶埋深0.00m,层厚2.00m,推荐地基土容许承载力值0为300kPa。第11-

26、2层:弱风化泥(钙)质粉砂岩、砂岩紫褐、紫红、灰绿、灰黄、青灰色,色较杂,互层状产出,粉砂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夹薄层状,泥(钙)质胶结,局部硅化。节理发育频数25条/米,节理面平直光滑,闭合或充填岩屑、方解石细脉,局部裂开面可见覆黑色Fe、Mn质氧化物薄膜。节理面倾角主要有4555和6070二组。岩芯敲击声稍脆脆,质较软,易风化,敲击易沿节理面裂开。岩芯采取率为72-100%,RQD值为42-100%,属较破碎较完整岩。Z25号钻孔揭露层顶埋深2.00m,揭露厚度15.4m。推荐地基土容许承载力值为0为1500kPa。第12层 侏罗系上统劳村组二段(J3l2):分布于白水坞隧道ZK10+

27、315ZK10+344段,少量分布。该层未进行钻孔揭露,DS-33号地质观察点有露头出露。分为第12-1层强风化岩和第12-2层弱风化岩。岩性为玻屑凝灰岩夹粉砂岩、砂岩,紫红、紫灰、灰色,凝灰质、粉砂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凝灰质、泥钙质胶结。节理条数34条/m2,节理面平直,微张或闭合。强风化岩厚度约0.501.50米。根据工程经验,推荐强风化岩层地基土容许承载力值0为300kPa,弱风化岩层地基土容许承载力值0为1500kPa。52 线路区断裂构造发育特征 沿线断裂构造主要由九条北东南西向的断裂带构成,局部范围可见强烈的褶曲、牵引等次级构造形迹。断裂构造附近岩石多破碎。 九条北东南西向断层

28、均与拟建道路大角度或较大角度斜交,对道路路基工程影响不大,对断层经过的边坡、隧道工程有一定影响。 沿线道路断层分列表 表3沿线断层编号 断层位置 里程号 断层走向 断层长度 断层 宽度 断层 产状 F7 ZK8+952北东南西 10km以上1030m 倾向南东 F8 ZK9+813北东南西 10km以上1030m 倾向北西 F9 ZK10+315北东南西 10km以上520m 倾向北西 F10 ZK10+343北东南西 约7.0km520m 倾向南东或不明 F11 ZK10+491北东南西 约3.0km310m 倾向南东或不明 F12 ZK10+985北东南西 约6.6km310m 倾向南东

29、F13 K11+739北东南西 约2.0km310m 倾向南东 F14 K12+151北东南西 约2.0km310m 倾向南东 F15 K12+706北东南西 约2.0km310m 倾向南东注:义乌段断层编号沿袭浦江段编号顺序。53 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及承载力的确定一、工程地质层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统计本次勘察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N)、重型动力触探N63.5试验,将现场测试结果按工程地质层进行统计。对弱微风化基岩作单轴天然、饱和抗压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见单孔柱状图及综合成果表。本次所提物理力学参数已根据岩体裂隙发育程度、构造影响程度、水文地质条件、岩石RQD值对测试指标进行了适当修正。二、 地基土

30、容许承载力0的确定根据土工试验指标、岩石测试指标、原位测试实测锤击数,结合地基土层的岩性特征、埋藏条件,查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等有关规范,并参照当地工程经验,综合确定各岩土层的容许承载力0。 各岩土层(建议)容许承载力值 表4地层编号岩土层名称标准贯入重型动力触探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容许承载力值 N 击数 N63.5 击数 MPa0kPa圆砾义乌段缺失-1含砾亚粘土7150-2粘土质砾砂义乌段缺失-3圆(角)砾11200-4亚粘土义乌段缺失-5碎石土义乌段缺失-1含砾亚粘土义乌段缺失-2含粘性土碎石义乌段缺失-3含粘性土圆(角)砾义乌段缺失-4含粘性土砾砂义乌段缺失残坡积土140-1强风

31、化砂岩义乌段缺失-2弱风化砂岩义乌段缺失-1强风化砾岩250-2弱风化砾岩27.62000-3微风化砾岩45.84000-1全风化凝灰岩义乌段缺失-2强风化凝灰岩义乌段缺失-3弱风化凝灰岩义乌段缺失-1强风化凝灰岩300-2弱风化凝灰岩(74.4)白水坞隧道段250023.7天然K12+706至终点段10001500-3微风化凝灰岩(74.4)白水坞隧道段5000-1强风化凝灰质砂岩300-2弱风化凝灰质砂岩42.3天然200011-1强风化泥(钙)质粉砂岩、砂岩30011-2弱风化泥(钙)质粉砂岩、砂岩(27.3)150012-1强风化玻屑凝灰岩夹粉砂岩、砂岩30012-2弱风化玻屑凝灰岩夹

32、粉砂岩、砂岩1500注: 内为统计标准值,( )内为统计平均值。第六章 不良地质现象评价 61 主要不良地质现象设计线路经过丘岭脊峰,丘麓斜地以及波状丘岗等多种地貌单元,且地质结构较为复杂,但区域地壳稳定性较好,新构造运动不活跃,故地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现象很少且规模不大,其主要不良地质现象是:1水塘路基的不均匀沉降。测区地表溪流、沟渠和水塘,水塘深度一般为1.003.00m,塘底淤泥厚约0.501.50m。修筑路基时,如果回填土处理不当容易引起较大的不均匀沉降。2不同路基持力层之间的差异沉降。测区内土层较多,不同土层交接处、尤其土岩交接处,其差异沉降处理不当容易引起地面开裂等不均匀

33、沉降。3节理、裂隙,岩层的不利组合对边坡(路堑区)的稳定性影响。测区内的断裂带破碎岩层,以及裸岩边坡外倾结构面等因素,可能构成路堑区工程的负面影响进而引发局部滑坡、塌落等地质灾害。62 不良工程地质问题的处理措施1水塘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处理措施测区水塘底部普遍分布有性质极差的高压缩性淤泥质土,厚度较小,修筑路堤时,应先排水,清淤,然后回填宕渣并分层压密处理。 2不同岩土层交接处的差异沉降,当不能满足路基要求时,可采取设置沉降缝等措施。 3边坡处理 各工程点(段)应根据各自的节理、裂隙,岩层的性质,采用不同的边坡率,大放坡或台阶式大放坡开挖,并采取严密的排水防护措施。对路堑区域的高陡边坡,应密切关

34、注外倾软弱结构面,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切实可靠的处理措施,必要时可拟锚固、挡墙等工程防护。尤需要指出的是,对高边坡和欠稳定边坡,必须做好周边排水护坡工程,并严禁坡脚卸载。第七章 路基工程地质评价1、地形地貌测区内自北而南阶状下降,与丘陵相关的次级地貌形态复杂多样,地表形态正负相间等,致使路基挖填方规模不等,对工程造价和施工难度有一定影响。但总体上区域稳定性较好,地形高差尚不太大,地貌类型虽多样但均在丘陵这一大类型范围之内,沿途无大型水域等,因此路基工程地质背景条件应为较好。 2、地层地基土上部广泛分布种植土,填筑土,塘底淤泥等应进行换填处理,其下部为圆砾土、砾砂、含砾亚粘土、强风化岩等,均可作为路

35、基持力层,路基设计参数详见附表3。除此之外,无其他特殊土、岩溶等处理难度更大的地层出露,故地层因素对路基工程亦为利多弊少。3、施工建议填筑路堤时,建议先清除表部种植土,遇河塘等不良地质地段,应先排水、清淤,然后用宕渣回填压密处理。对于沿河、沿溪路段,设计中应考虑路堤边坡的稳定性,临水面一侧可采用浆砌块石护坡,重点加强河岸的支护,以防河流冲刷破坏造成路基失稳。第八章 桥梁工程地质条件评价81 桥梁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根据设计要求,本次勘察布置桥位钻孔5个,分别在杭金衢高速公路两侧各2个和K12+757位置1个。各钻孔场地地层及工程地质条件如下表: 部分桥位钻孔地层及工程地质条件分列表 表5钻孔编号

36、钻孔 里程 地层分布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 (MPa)地基土容许承载力值0 (kPa)工程力学性质 地层名称 层顶 埋深 (m)Z30Z31Z32Z33K11+836K11+857K11+931K11+984(高速公路立交)-1填筑土0.00-0.00 / /差-2种植土0.00-0.00 / /差-1含砾亚粘土0.60-1.50 / 150一般-3圆(角)砾2.50-3.30 / 200一般-1强风化凝灰质砂岩3.40-4.60 / 300一般-2弱风化凝灰质砂岩4.00-5.00 59.44 2000好Z36K12+757(陈宅村南小桥)-1填筑土 0.00 / /差-3圆(角)砾 0.70

37、 / 200一般-1强风化凝灰岩 3.20 / 300一般-2弱风化凝灰岩 5.90 23.79 1000良好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各钻孔除第-1、第-2层力学性质差外,其它土层力学性质较好,具一定力学强度,但局部厚度较薄,在满足抗冲刷条件下可酌情选作浅基础持力层。第-2层弱风化凝灰质砂岩,力学性质良好,岩体总体上较完整,可以作为高速公路立交桥的桥梁桩基础或浅埋基础的持力层。K12+757陈宅村南小桥位置,其第-2层弱风化凝灰岩岩体较破碎,局部破碎,适宜作为桥梁浅埋扩大基础的持力层。建议桥梁基础采用浅埋扩大基础,以第-2层、第-2层弱风化基岩为持力层,基底宜嵌入持力层0.50米以上。河岸临水一侧

38、应采用浆砌块石护坡。高速公路立交桥若采用孔桩基础,由于岩质较硬,成孔难度相对较大,可采用爆破作业,但应适当控制爆破当量。挖孔桩时上部土层易引起塌孔,施工时应引起注意。82 单桩承载力估算支承在基岩上或嵌入基岩内的单桩轴向承载力容许值,桥梁单桩承载力估算根据各断面图、柱状图所推荐的承载力设计参数,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中公式计算:P= (C1A + C2Uh)Ra式中:P单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KN Ra天然湿度的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KPa),根据各钻孔数据 h桩嵌入基岩的深度(m),不包括强风化层 U桩嵌入基岩部分横载面周长(m),按设计直径采用 A桩底横载面面积(m2

39、),按设计直径采用 C1、C2根据清孔情况,岩石破碎程度等因素而定的系数,建议在清底干净的情况下,高速公路立交C1取0.5,C2取0.04。钻孔桩直径按1.2m考虑,嵌岩深度按1倍桩径计算,模拟计算结果列表如下: 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估算表 表6 项 目工 点孔号持力层桩直径(m)嵌岩深度h(m)天然抗压强度Ra(Mpa) C1/C2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P(KPa)桩型高速公路立交桥Z30Z31Z32Z33-2 1.20.5059.440.5/0.0438000钻(挖)孔灌注桩注:1、表中C1、C2取值前提是清底干净; 2、表中P取值未考虑桩身(材料)强度的影响。第九章 路堑(半路堑)工程地质

40、条件及稳定性评价 线路沿线主要有3处切坡段(编号为B1B3),长度150300米不等。根据线路起止方向和左右道,连同隧道洞口段开挖边坡,依次列表说明,表名浦(江)义(乌)公路义乌段工程沿线边坡工程评价分列表(表7)。值得指出,由于本区地形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本次勘察工作量有限而地表出露不全,因此对岩体结构面的观察难以周全。建议对高边坡区段应在详勘阶段和施工阶段加强勘察、评价以针对性的采取防护措施。第十章 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及稳定性评价浦义公路义乌段隧道包括岭口隧道左右洞及白水坞隧道左右洞。101 隧道围岩分类标准本线路隧道穿越围岩主要为凝灰岩、粉砂岩、砾岩,围岩级别主要依据地表工程地质调绘、钻探及

41、物探测试等多种成果资料结合综合评定。根据现行公路隧道勘测规程(JTJ06385)、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及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的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案,并综合考虑隧道围岩工程地质条件诸要素,各类的评价依据指标如下。第一类:围岩受地质构造影响程度、结构面特征;岩体强度及完整状态;围岩风化程度、RQD指标、弹性波速。第二类:地下水活动程度、危害程度;围岩开挖的稳定程度。第三类:宏观地质环境,指隧道穿越地质体的成因、岩类、地质构造发育程度与区域大构造的关系等。以此判定的围岩类别,硬质岩分类具体见下表,软质岩相应降低类别等级。 隧道围岩分类表 表8围岩级别岩性全风化基岩坡洪积层强风化基岩弱风化基岩微风化基岩弱风化微风化基岩 微风化基岩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很发育发育较发育较发育受构造影响程度严重一般轻轻岩体结构特征碎、裂状,松散结构块(石)碎(石)状镶嵌结构块(石)碎(石)状镶嵌结构大块状砌体结构水文地质条件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基岩裂隙水,水量较贫乏较丰富基岩裂隙水,水量贫乏基岩裂隙水,水量贫乏基岩裂隙水,水量贫乏102 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及稳定性10-2-1岭口隧道左洞一、概况岭口隧道左洞为单洞单向行车隧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