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种教育效应.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184669 上传时间:2022-05-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十种教育效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二十种教育效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十种教育效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十种教育效应.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二十种教育效应.精品文档.二十种教育效应1、破窗理论 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破窗理论”不仅仅在社会管理中有所应用,而且也被用在了现代企业管理中。 2、蝴蝶效应什么是蝴蝶效应?1979年12月,洛伦兹在华盛顿的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

2、斯引起一场龙卷风。他的演讲和结论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从此以后,所谓“蝴蝶效应”之说就不胫而走,名声远扬了。“蝴蝶效应”之所以令人着迷、令人激动、发人深省,不但在于其大胆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色彩,更在于其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的哲学魅力。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蝴蝶效应”反映了混沌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系统的长期行为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经典动力学的传统观点认为:系统的长期行为对初始条件是不敏感的,即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对未来状态所造成的差别也是很微小的。可混沌理论向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混沌理论认为在混沌系统中,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我们可以用在

3、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对此作形象的说明。这首民谣说: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会丢失,本是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但其“长期”效应却是一个帝国存与亡的根本差别。这就是军事和政治领域中的所谓“蝴蝶效应”,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是确实能够造成这样的恶果。一些看似极微小的事情,却有可能造成集体内部的分崩离析,一定要防微杜渐,否则,悔之晚矣。“蝴蝶效应”启示录,古往今来知多少?3、近因效应最近、最后的印象,往往是最强烈的,可以冲淡在此之前产生的各种因素,这就是近因效应。有

4、这样一个例子:面试过程中,主考官告诉考生可以走了,可当考生要离开考场时,主考官又叫住他,对他说,你已回答了我们所提出的问题,评委觉得不怎么样,你对此怎么看?其实,考官做出这么一种设置,是对毕业生的最后一考,想借此考察一下应聘者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如果这一道题回答得精彩,大可弥补此前面试中的缺憾;如果回答得不好,可能会由于这最后的关键性试题而使应聘者前功尽弃。4、青蛙效应从前有一则水煮青蛙的寓言:如果把一只青蛙放在沸水中,它便会纵身而出;如果把一只青蛙放进温水中,它会感到舒舒服服的。然后你再慢慢升温,即使升至摄氏80,青蛙也仍然会若无其事地待在那水里。随着温度的继续上升至90- 100时,

5、青蛙就会变得越来越虚弱,在此情况下,青蛙已经失去自我脱险的能力了,直至把它煮熟为止。在第二种状况下,青蛙为什么不能自我摆脱险境呢?这是因为青蛙内部感应自下而上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出激烈的环境变化,而对缓慢、渐进的环境变化却不能及时做出感应。这就是一种“青蛙效应”。“青蛙效应”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逸。”5、美人效应罗马一家自助餐厅的老板想出一个赚小费的妙计。他请来一位非常漂亮的姑娘,坐在柜台边收钱,以便使男客们神魂颠倒,慷慨解囊。谁知那位姑娘上班后没过几天,就对老板说:“我想,我不如以前漂亮了。”老板忙问:“这是怎么回事呢?”“现在,所有的男客都在柜台边反复地数找给他们的零钱。”

6、6、鲶鱼效应西班牙人爱吃沙丁鱼,但沙丁鱼很娇贵,极不适应离开大海后的环境。用不了多久就会死掉。为延长它的活命期,当地渔民想出了一个办法,将几条沙丁鱼的天敌鲶鱼放在运输容器里。为了躲避天敌的吞食,沙丁鱼在有限的空间里快速游动,反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这就是经济学上讲的鲶鱼效应。为了更好地生存发展下去,惧者必然会比其他人更用功,而越用功,跑的就越快.7、晕轮效应晕轮原指月亮被光环笼罩时产生的模糊不清的现象。晕轮效应是一种普通存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个人进行评价时,往往会因对他的某一品质特征的强烈、清晰的感知,而掩盖了其他方面的品质。毕业生在求职应聘中,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这种晕轮效应,把自身的优势充分

7、地展现出来,一定会给招聘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赢得对方的赏识,取得面试的成功。比如,当招聘者问及你的英语水平时,你便用英语熟练地与其交谈,必然会引起招聘者的极大兴趣,很可能当场便与你拍板“成交”。但在运用这一效应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刻意制造“光环”效果,那种虚妄做出的行为,往往适得其反8、木桶效应在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理论”,是指用一个木桶来装水,如果组成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那么它能盛下的水的容量不是由这个木桶中最长的木板来决定的,而是由这个木桶中最短的木板决定的,所以它又被称为“短板效应”。由此可见,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短板”的长度决定其整体发展程度。正如,一件产品质量的高低,取决于那个

8、品质最次的零部件,而不是取决于那个品质最好的零部件;一个组织的整体素质高低,不是取决于这个组织的最优秀分子的素质,而是取决于这个组织中最一般分子的素质一样。此种现象在管理学中通常被称为“木桶效应”。“木桶效应”对你有何启示? 9、马太效应 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3 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 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 座城邑。第二个仆人告:“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 锭。”于是,国王奖励他5座城邑。第三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1 锭银子,我一直

9、包在手帕里,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1 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反应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赢家通吃 科学家罗卜特.默特把故事中的现象称为“马太效应”即任何个人、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10、 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习惯上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有其神话色彩。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罗马神话中塞浦路斯的一位王子。他用象牙雕刻了一位美女,雕刻时倾注了全部感情和心血,雕成后每天爱不释手

10、,深情凝望着它,终于有一天这个雕刻的美女活了,成为王子的妻子。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受到这个神话故事的启发与助手进行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们到一所学校随意抽取一组一年级的学生然后告诉这些学生的老师们说,班上的这些学生属于大器晚成者,并把这些学生的名字念给老师们听。结果也是出人意料的.在学期之末,再次对这些学生进行智力测验时,他们的成绩明显优于第一次测验的结果。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出人意料的效应呢?罗森塔尔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老师们认为这些大器晚成的学生有潜力 ,因此予以特别照顾和关怀,以致使他们的成绩得以改善。这个实验充分证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的预言会决定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同时也总结出了著名

11、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即“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也叫“暗含期待效应”,它是指教师对学生未来造就的可能性怀着暗含期待的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在这种体验当中包含着热爱.理解. 尊重.关心.信赖.爱护以及较高的人际期望.在学校教育当中,老师不仅仅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而且还应该是学生心理上的依赖者与指导者.教育实践也充分表明:如果老师喜欢某些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的期望,给他们设定较高的标准与学习目标,并经常对他们进行鼓励.关注与更多的个别辅导,这些学生将会以较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将会更加自信.自强,将会更加努力更加勤奋,一般都会取得老师所期望的显著的提高与进步.这实际上是老师对学生的一

12、种积极的心理暗示, ,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潜力, 使学生受到鼓舞与激励并对自己产生了自信心,从而产生了学习的动力.这一点我们每个人可能都会有体会.假使有一天某人称赞你穿的衣服很漂亮,你就会自我感觉良好,信心十足,心情舒畅,对人也热情起来,工作也会觉得得心应手.这就是“罗森塔尔效应”的刺激作用.相反,在教学中如果老师不喜欢或忽视甚至歧视某些学生,对这些学生降低标准或不抱任何期望甚至放弃他们任其放任自流的话,对他们的关注少了,对他们的辅导少了,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会从老师的言谈举止与表情中感受到老师的“偏心”与冷漠,从而产生与老师之间的误会与隔阂,对学习更加消极,更加灰心丧气,对老师更加反感,逐

13、渐放弃这一学科的学习. 正如圣经上的这句话,富有的还要给予,没有的还要剥夺。越有的就越有,越没有的就越没有。这句话应该给我们为人师者以警示:我们在教学中绝对不要放弃某些学生,在授课与个别辅导中要尽量兼顾好生与差生,要对学生多鼓励,要重视“罗森塔尔效应”的作用。 11、“留面子效应”与“登门槛效应”所谓“留面子”最早是个推销术语,是指人们拒绝了一个很大的要求后,对较小的要求接受性增加的现象。这个法则拓展到家庭教育中可以理解为:当您的孩子拒绝或不满于您一个较高的要求后,您接着提出一个较低的要求,孩子接受或乐意去做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开玩笑地说,“留面子效应”告诉您:“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所谓“

14、登门槛效应”,心理学家沿用这个词来泛指在提出一个圈套的要求之前,先提出一个小的要求,从而使对方对较大要求的态度发生改变,接受性也相应增大的现象。运用这个法则您要注意,人际交往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您最好能和孩子进行亲切而直接的交流,在提出不同要求之间的时间差,也要注意由同一人向孩子提出要求。过于的教育手段很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您在教育法则的时候要注意分寸。 12、“过度理由效应”“过度理由效应”告诉我们,一种行为的外在理由越多,相应的内在理由也就越少。无论是您给孩子学习成功的金钱奖励,还是为他们的道德行为加以外在的约束,都会使孩子们倾向于用您的行为来解释自己的行为,促使他们养成他律的人格

15、。您的奖励和约束一旦停止了,他们也就失去了继续好好学习和遵守道德的理由了。正所谓“过犹不及”,过多的理由反而泯灭了正当的理由。区别过度理由与合理奖励的关键在于:您的外加作用是否改变了孩子对行为的态度,您的外加行为或条件是否成为了孩子继续行为的主要原因。如果您经过仔细观察后回答“是”,那么就说明您的行为已经在孩子身上导致了“过度理由效应”,需要马上改变了。 13、加尼克效应 蔡加尼克是格式塔派的心理学家。他做了一个试验,让被测试者连续去完成22种小任务,其中一半任务完成了,还有随机的一半任务没有完成时被中途停止。接着他让被测试者回忆做过哪些事情。结果他发现,绝大多数被测试这首先回忆到的是那些没有

16、完成的任务。这种记忆现象后来就被称“蔡加尼克效应”。 蔡加尼克效应在我们记忆事物的时候有许多表现,比如,为了怕自己忘了某个约定,我们专程把它写进备忘录,结果事到临头还是忘了。心理学家认为,一个该做的事情往往会在人心理上引起一个张力系统,但写进备忘录这个行动代替了践约,心理上认为这件事情已经做好了,结果张力系统放松了。而没有这种替代措施的时候,张力系统仍在继续,反而更记得住。 蔡加尼克效应解释了一些记忆中的现象。考前恶补,“开夜车”通过考试后,所有考过的东西迅速被忘掉就是我们放下重负后张力系统迅速松弛的结果。 14、霍布森选择效应 1631年,英国商人霍布森贩马时,把马匹放出来供顾客挑选,但有一

17、个条件,即只许挑选最靠近门边的那匹马。显然,加上这个条件实际上就等于不让挑选。对这种没有选择余地的所谓选择,后人讥讽为“霍布森选择效应”。社会心理学家指出:如果谁陷入“霍布森选择效应”的困境,就不可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生活和工作。15、手表效应 一个人如果只有一只手表,他知道现在几点了;如果有两只手表,他往往不知道现在几点了,因为他无法知道哪一只手表更加精确。启示:教师之间、父母之间、教师与父母之间对孩子的教育要求应一致,尤其是在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培养上更要一致,否则极容易形成双重人格。家园同步教育十分重要和必要。 16、蚂蚁效应 蚂蚁是自然界最为团结的动物之一,它们的每个

18、个体都是为了集体的生存和幸福而劳动。一只蚂蚁的力量确实是微不足道的,但100万只甚至更多只的蚂蚁组成的军团则可以横扫整片树林或一幢幢高楼,可以将一只狮子或老虎在短短的时问内啃成一堆骨头。这就是“蚂蚁效应”所产生的威力。 “蚂蚁效应”对学校管理的启示是:“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学校领导者要有“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注重感情投资,要善于挖掘每个教师身上的各种潜能,将他们紧密地团结起来,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的合力局面,这时的学校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何愁不能更上一层楼? 17、非零和效应 “非零和效应”来源于“零和效应”。“零和效应”之意是:实力相当的双方在谈判时做出大

19、体相等的让步,方可取得结果,亦即每一方所得与所失的代数和大致为零,谈判便可成功。然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越来越走向“非零和”,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双赢”。因此,“非零和效应”已经替代了过时的“零和效应”。如今,不少人常将“非零和效应”称之为“双赢效应”。“非零和效应”对学校管理的启示是:要向教师不断灌输“合作行为”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大力提倡“师生合作”和“师师合作”,力求取得“双赢”的成效。就“师生合作”而言: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合作,既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也能促使教师向学生学习,并在汲取学生智慧的过程中提高教师自己的素质。就“师师合作”而言:教育教学创新的思想火花,常常

20、产生于教师之间的合作之中,因此,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往往能共同进步和共同成才。务必记住:双赢则皆利,两败必俱伤。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作为学校领导者,还要注意加强与其它学校的精诚合作,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从而使自己所在的学校能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成效。 18、酒污水效应 如果你把一汤匙的酒倒进一桶污水里,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你把一汤匙的污水倒进一桶酒里,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也就是说这“污水”的能量是相当惊人的,它的被坏力是巨大的。 “酒.污水效应”对学校管理的启示是:在一些学校中难免会碰到个别“污水”式的教师,他们人数虽然很少,但破坏力巨大:不但不认真教学和不断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而

21、且还常常搬弄是非,传播流言,影响团结和谐的氛围,甚至拖要求上进的教师的后腿。为此,学校领导者一定要花费精力处理这类“污水”教师:或使他们改邪归正,或将他们清除出教书育人的队伍。倘若未能这样做,那么学校任何方面的辛勤努力都将被“污水”式教师的所作所为抵消。 19、系列位置效应1962年,加拿大学者默多克(B.B.Murdock)给被试呈现一系列无关联的词,如“肥皂、氧、枫树、蜘蛛、雏菊、啤酒、舞蹈、雪茄烟、火星”等,请被试按照一定顺序学习这些词。结果发现,最先学习的单词和最后学习的单词,其回忆成绩最好,而中间部分的单词回忆成绩最差。据此,心理学家描绘出了关于记忆的“系列位置曲线”(serial

22、position curve)(一个U形的曲线),并将这种现象称为“系列位置效应”(serial position effect)。 系列位置效应表明,如果学习材料中各部分的位置不同,学习效果就不同。比如,识记一篇文章,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的识记效果就比中间部分要好。这可能是学习材料开始部分受到中间部分的干扰,影响了对开始部分的记忆,这种后面内容对前面内容的干扰叫做倒摄抑制;结尾部分受到中间部分的干扰,影响了对结尾部分的记忆,这种前面内容对后面内容的干扰叫做前摄抑制;中间部分受到开始部分和结尾部分两部分内容的干扰,也就是同时受到了前摄抑和倒摄抑制,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对中间部分的记忆,因而,中间部分

23、记忆效果最差。而且,学科之间也会有相互抑制,材料性质越相似(如都是数学材料),抑制越严重,不同性质的材料之间(如数学和英语),抑制就会少些。一般地说,该效应在学习的早期阶段最为明显。 20、詹森效应 人们把那种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竞技场上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 在现实中,常有名列前茅的学生在高考中屡屡失利,也常有实力相当强的运动员在赛场上发挥失常的情况。细细析来,“实力雄厚”与“赛场失误”之间的合理解释就是心理素质问题,主要原因是得失心过重和自信心不足。如何让学生走出“詹森效应”的怪圈呢?首先,要让学生认清“赛场”的目的,克服恐惧感。“赛场”并不可怕,只是比平常的正规一些而已。其次,要让学生平心静气地走出狭隘的患得患失的心理,不贪求成功,只求正常地发挥自己的水平。“赛场”是高层次高水平的较量,同时也往往是心理素质的较量,“狭路相逢勇者胜”,只要树立自信心,一份耕耘必定会有一份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