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3跨增力式货运(集材)索道完整的设计_课程设计.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174948 上传时间:2022-05-2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0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条3跨增力式货运(集材)索道完整的设计_课程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一条3跨增力式货运(集材)索道完整的设计_课程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条3跨增力式货运(集材)索道完整的设计_课程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条3跨增力式货运(集材)索道完整的设计_课程设计.doc(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一条3跨增力式货运(集材)索道完整的设计_课程设计.精品文档.悬索理论与悬索桥课 程 设 计设计时间: 至 院 (系): 专 业: 土 木 工 程 年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2012年12 月28 日目 录1. 设计任务书(1)2.设计说明书(2)3.设计计算书(6)4.索道索系图(35)5.索道侧型图(35)6.施工预算书(39)设计任务书 某施工现场需架设一条3跨(N3)单线3索增力式货运(集材)索道。已知参数为跨号倾角X0(I)()跨距L0(I)(m)111.27404214.18287310.35200 试选工作索13

2、 6 19 NFC 1 570 B ZS(GB/T 201182006),其单位长度重力QQ=5.93 N/m,钢索许可破断拉力TPq=81 500 N;承载索28 6 19 NFC 1 670 B ZZ(GB/T 201182006),其单位长度重力QS=27.5 N/m,横截面面积A=289.95 mm2,钢索许可破断拉力TP=402 000 N;钢索破断拉力降低系数CT=0.85;钢索弹性模量E=1105 MPa。货物重量P1=20 000 N。 初选K1跑车:跑车轮数N0=4个,跑车自重P2=1 450 N,载物钩重P3=100 N,鞍座处设置有托索器;初选闽林821绞盘机:额定功率为

3、51.5 kW,绞盘机位置低于堆货点73.2 m;起重牵引速度V=1.5 m/s。 初定无荷中挠系数S0M=0.0433,各跨线形按M=20等分计算;计算跨支点位移量DL0.2 m;温差DT10 。索道下支点坐标(0,0.5)。 地面总变坡点数S9,测量得地面变坡点坐标为跨号I变坡点数N(I)地面变坡点坐标XY(J)、YY(J)(m)14(0,0);(166,-49);(280,20);(404,70);24(518.8,32);(576.2,50);(691,148);35(791,100);(891,184) 要求对该吊装索道进行完整的设计计算和工程概预算,并绘制索道纵断面图和确定运输方式

4、方法。 提 示 堀氏设计结果: SS(1) =2.91 SS(2) = 3.83 当S0M=0.03550.0465时,Kk(1)=1.051.30 J(2)=27.33%33.10% C=26.1220.01 NT=2.362.93 满足全部校核条件:Kk1.05、J=10%35%、C=2030、NT2设计说明书一、设计目的在学习悬索理论与悬索桥课程以后,通过对索道进行完整的设计计算,确定运输(集材)方式方法以及索道侧型图设计和索道索系图(鸟瞰图)设计从而掌握了悬索理论与悬索桥的理论知识。通过课程设计,使我们加深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增强实践技能,正确掌握工程索道的一般原理、方法和步骤,为

5、今后从事工程索道的设计、架设和管理打下坚实基础,使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我们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设计任务本设计为完成一条3跨增力式货运(集材)索道完整的设计,采用GB/T 87062006标准,内容包括:对索道进行完整的设计计算;确定运输(集材)方式方法;索道侧型图设计;索道索系图(鸟瞰图)设计;索道施工预算书,其跑车为K1跑车,绞盘机为闽林821绞盘机。三、技术参数根据已知条件,按GB/T 201182006标准进行设计,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表(具体技术参数应用情况详见“对索道进行完整的设计计算过程”)1、给定条件数据:跨距(m):l0(1)=404l0(2)=287l0(3)=200弦倾

6、角():(1)=11.27(2)=14.18(3)=10.35投产时与安装时最大温差():DT=10索道下支点坐标:(X0,Y0)=(0,0.5)投产时与安装时支点最大位移(m):DL=0.2跨距等分数:M20无荷中挠系数:S0M= 0.0433木捆重量(N):P1=20 000跑车重量(N):P2=1 450跑车轮数(个):N04载物钩重(N):P3=100绞盘机低于集材点(m):h73.22、牵引索规格参数:单位长度重力(N/m):QQ=5.93钢索的钢丝破断拉力(N):TPq=81 500 3、承载索规格参数:钢丝绳28 6 19 NFC 1 670 B ZZ(GB/T 20118200

7、6)单位长度重力(N/m):QS=27.5钢索横截面面积(mm2):A=289.95 钢索的钢丝破断拉力(N):TP=402 000 钢索的破断拉力降低系数:CT=0.85钢索的弹性模量(MPa):E=1105 四、设计要求1、计算无荷主要参数,按表5-2对多跨索道设计计算跨进行判断,判断出设计计算跨后,对该跨的承载索的各技术参数进行设计计算;设计计算跨的无荷中挠系数S0M的确定以及计算出各跨无荷中挠系数S0(I)及其无荷中央挠度F0(I)(m)和各跨无荷索长L0(I)和全线路无荷索长L0(m)等。2、计算设计荷重,根据设计荷重P按GB/T 201182006初选承载索规格,使之符合规范要求,

8、并考虑库存钢索,则可酌情选用,而后进行计算,结合承载索安全系数N1和承载索拉力与轮压的比值C的校核,使承载索设计经济,合理,规范。(1) 计算无荷重时最大拉力TW与下支点安装张力TX(N),式中H为计算跨上支点到索道最高支点的垂直距离。(2) Hmax无补正有荷水平拉力(N),式中为水平张力,各跨水平张力数值相等,即。3、根据索道侧型设计校核其侧型参数,其弯折角的正切值和凸形线路弯挠角的正切值及凹形线路校核承载索在鞍座处的安全靠贴系数K(I)应满足要求。(1) 索道各跨的弦倾角的约定:弦倾角自左至右,仰角为正,俯角为负。1) 各跨支点的弯折角(I)()2) 弯折角的正切值tan(I)要求Z(I

9、)的绝对值满足:2% |Z(I)| 8%。3) 侧型参数的校核 凸形线路校核弯挠角的正切值要求:tan(I)必须在10%,35%范围内。当弯挠角的正切值大于许用值时,可视具体线路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增设中间支架; 降低计算跨支架高度; 中间支架高度不变,将前后跨支点升高。4) 凹形线路校核承载索在鞍座处的安全靠贴系数K(I)要求:K(I)1.05(集材索道);K(I)1.2(运材索道)。当安全靠贴系数小于许用值时,根据具体线路情况采取下列措施: 增设中间支架; 升高中间支架或降低前后跨支点高度; 增设承载索的压索装置。4、悬索无荷线形f0x(I)和有荷线形fD(I)的计算(m)5、求地面变坡点

10、与有荷悬索间的垂直距离HY(J)(m)以索道第1跨下支点(即山下起点)的地面坐标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地面变坡点至索道下支点的水平距离XY(J)为正值,变坡点与索道下支点的地面点高程之差YY(J)(正负号由此而定)。J为1,2,3,S,其S为变坡点总数(包括索道起、终点在内)。则HY(J)为后备高度C1(m),即木捆最低点至地面净空高为 C1HY(有荷悬索线形至木捆最低点高度)上述侧型设计中的tan(I)或K(I)及后备高度C1不满足要求时,除挖疑点外,不论采取何种措施,只要数据一有更动,就得重新进行设计计算。6、根据侧型设计得出的后备高度C1按表51进行集材方式方法的选择,力求其具有适应性,

11、技术、经济的合理性。7、工作索和绞盘机的选择非闭合增力式索道的工作索的最大受力产生在提升、运行过程中。(1) 工作索选择1) 提升木捆时起重索的拉力T2(N)起重索安全系数N2的校核 3.52) 跑车运行时牵引索的拉力T3(N) 牵引索安全系数N3的校核 3.5 T30,只考虑制动力;Ta0,跑车靠重力能越过中间鞍座,能自滑,不需要牵引,可设计成重力自滑索道; T30,跑车不能自滑,需要牵引; 当10时,起动时求T3,制动时求T回,二者取较大值校核; 当10(缓坡)时,求T3。(2) 绞盘机所需实际功率NX的校核(kW)五、设计成果1、索道完整的设计计算过程2、索道侧型图设计 1 张3、索道索

12、系图(鸟瞰图)设计 1 张4、索道施工预算书 1 份六、主要仪器设备、工具书、参考文献资料1)仪器设备:计算机(586以上的计算机)2)工具书:1 周新年架空索道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2 索道图册日本、中国和福建各1册,19843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林业架空索道设计规范(LY 1056-91)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24 周新年工程索道与柔性吊桥 理论 设计 案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5 七、设计心得体会经过这两个星期的课程设计,我学到了很多课上没有学到的东西,对工程索道有了新的认识。此次的课程设计,使我在理论上对工程索道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在实践能力上也得到了提高,

13、越发觉得工程索道这门课程有许多地方都值得去钻研。此次的课程设计,对我来说真的是受益颇深,让我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许多不足,如:基本理论知识的不扎实,以前在进行理论学习的时候大多是为了应付考试,导致很多知识都没能够得到很好的理解,而且在计算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通过此次的创新实践,我了解到了自己的薄弱之处,以后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在此次的的实践过程中让我真正的学到了什么叫做学以致用,更深刻的了解到出现问题的时候要虚心向同学请教,在困难的时候要迎难而上。感谢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这次宝贵的实践经验。设计计算书1计算无荷主要参数(1) 多跨索道设计计算跨的判断

14、(表1)表1 判断设计计算跨 /m设计计算跨LM500LM500最大跨所在跨最大弦倾角所在跨L20L20L10L10 注:LM最大跨距;L最大与最小跨距之差。 判断出设计计算跨后,对该跨的承载索的各技术参数进行设计计算。(2) 设计计算跨的无荷中挠系数S0M的确定将设计计算跨视为单跨索道考虑,荐用取S0M=0.030.05,因,所以 , S0=S0M。(3) 各跨无荷中挠系数(I)及其无荷中央挠度(I)(m) (1) (2) 式中 lM计算跨的弦线长度(m); l(I)各跨弦线长度(m),; l0(I)各跨水平跨距(m); l0-全线路水平跨距,; 0(I)各跨的弦倾角(); N跨数,I=1,

15、2,3,N。根据表1可判断出设计计算跨为最大跨所在跨,即第1跨所以:第1跨无荷中挠系数(1)及其无荷中央挠度(1)(m)计算如下:第2跨无荷中挠系数(2)及其无荷中央挠度(2)(m)计算如下: 第3跨无荷中挠系数(3)及其无荷中央挠度(3)(m)计算如下:(4) 各跨无荷索长L0(I)和全线路无荷索长L0(m) (3) (4)所以,第1跨无荷索长L0(1)第2跨无荷索长L0(2) 第3跨无荷索长L0(3) 全线路无荷索长L0(m):(5) 振动波往返一次所需的时间(I)(s) (5)所以,第1跨振动波往返一次所需的时间(1)(s) 第2跨振动波往返一次所需的时间(2)(s)第3跨振动波往返一次

16、所需的时间(3)(s)2计算设计荷重P(N) (6)式中 P1、P2分别为木捆和跑车重量(N); WQ牵引索自重(N),。鞍座上有托索器时,; L0M计算跨的无荷索长(m); QQ牵引索单位长度重力(N/m),其规格按GB/T 201182006选取; G冲击系数,。 又鞍座处设置有托索器3承载索设计计算(1) 初选承载索规格根据设计荷重P按GB/T 201182006初选承载索规格。如库存钢索,则可酌情选用,而后进行计算。(2) 无荷重时最大拉力TW与下支点安装张力TX(N) (7) (8)式中 q承载索单位长度重力(N/m); H计算跨上支点到索道最高支点的垂直距离(m); 0M计算跨的弦

17、倾角(); 计算跨的无荷最大拉力(N),。H是计算跨上支点到索道最高支点的垂直距离(m)(3) 计算各跨荷重比N(I) (9) 计算跨的荷重比nM为式中 W计算跨悬索自重(N),W=qL0M。所以,第1跨荷重比N(1)如下:第2跨荷重比N(2)如下:第3跨荷重比N(3)如下: 计算跨的荷重比nM(4) 无补正有荷最大拉力TQ(N) TQ=TQ+qH (10)式中 TQ计算跨的无补正有荷最大拉力(N),计算式为 TQ=; Hmax无补正有荷水平拉力(N),; G有荷悬索荷重因数,计算式为 (I)线载荷在X轴上的投影,。所以,第1跨线载荷在X轴上的投影如下: 第2跨线载荷在X轴上的投影如下: 第3

18、跨线载荷在X轴上的投影如下:因为计算跨为第1跨,所以所以:有荷悬索荷重因数如下: =4.3124 S0=S0M故取所以:无补正有荷最大拉力TQ(N)如下: TQ=TQ+qH =148566.2127+27.5109.0421=151564.8705 N 故取 (5) 有补正有荷最大拉力TM(N) (11)式中 HM有补正有荷水平拉力(N),; H0有补正无荷的水平拉力(N),; S0有补正无荷中挠系数,。 综合补正系数,计算式为 GI无荷悬索荷重因数,GI=1; t钢索投产时与安装时的温差,比安装时温度高取正值,否则取负值; 1钢索的热膨胀系数,一般1=1.110-5; DL计算跨上、下支点弦

19、线方向位移量之和(m)。因为:计算跨支点位移量; ;温差10 ; ;无荷悬索荷重因数, 解之得:综上所述 所以有补正有荷最大拉力TM(N)如下: =112303.6029 N 故取(6) 计算跨的无补正有荷中挠系数S (12)式中 r计算跨的中央挠度增加系数,。(7) 计算跨的有补正有荷中挠系数 (13)(8) 承载索的校核1) 承载索安全系数N1的校核 在刚安装架设投产初期,悬索成无补正有荷状态,此时的拉力大于投产中后期的有补正有荷状态下拉力。因此,必须用无补正有荷最大拉力TQ校核承载索安全系数N1。 2 (14)式中 T所选钢索钢丝的破断拉力。2 2) 校核承载索拉力与轮压的比值C (15

20、)式中 P设计荷重; N0跑车轮数。C值必须满足20C30,C若不在此范围内,就增加跑车轮数,或酌情重选钢索,或改变设计荷重。C值必须满足20C30;故不需要增加跑车轮数任选初定钢索。4索道侧型设计索道各跨的弦倾角的约定:弦倾角自左至右,仰角为正,俯角为负。(1) 各跨支点的弯折角(I)() (16)故第1跨弦线与第2跨弦线的弯折角(1)()如下:第2跨弦线与第3跨弦线的弯折角(2)()如下:(2) 弯折角的正切值tan(I) Z(I) = tan(I) (17)要求Z(I)的绝对值满足:2% |Z(I)| 8%。故第1跨与第2跨弦线的夹角即弯折角的正切值tan(1)如下: 故满足要求 故满足

21、要求(3) 侧型参数的校核1) 凸形线路校核弯挠角的正切值 (18)式中 CP相邻两跨的索道弦倾角平均值,。 要求:tan(I)必须在10%,35%范围内。当弯挠角的正切值大于许用值时,可视具体线路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增设中间支架; 降低计算跨支架高度; 中间支架高度不变,将前后跨支点升高。 所以第2跨和第3跨之间为凸形线路第2跨与第3跨的索道弦倾角平均值第2跨与第3跨的索道弯挠角 ;即tan(2)在10%,35%范围,故满足要求。2) 凹形线路校核承载索在鞍座处的安全靠贴系数K(I) (19) 要求:K(I)1.05(集材索道);K(I)1.2(运材索道)。当安全靠贴系数小于许用值时,根据具

22、体线路情况采取下列措施: 增设中间支架; 升高中间支架或降低前后跨支点高度; 增设承载索的压索装置。 所以第1跨和第2跨之间为凹形线路第1跨与第2跨的索道弦倾角平均值 故取满足要求。5悬索无荷线形f0x(I)和有荷线形fD(I)的计算(m) (20) (21)式中 m0(I)线形系数,; k距离系数,; x各跨悬索上任意点到本跨下支点的距离; r(I)各跨挠度增加系数,。各跨线形按M=20等分计算;x等分点到本跨下支点的水平距离;第1跨每个等分水平距离因为悬索无荷线形f0x(I)为:;其中为各跨无荷中央挠度即所以按等分点计算无荷挠度(m): 同理可求得第2跨的m0(I)和k与第1跨等值,其每个

23、等分水平距离故按等分点计算无荷挠度(m): 同理可求得第3跨的m0(I)和k也与第1跨等值,其每个等分水平距离按等分点计算无荷挠度(m): 因为各跨挠度增加系数,;其中为各跨的荷重比,即所以按等分点第1跨挠度增加系数如下:所以第1跨有荷挠度按等分点计算如下:其中同理按等分点求第2跨挠度增加系数如下:所以第2跨有荷挠度按等分点计算如下:同理按等分点求第3跨挠度增加系数如下:所以第3跨有荷挠度按等分点计算如下:6 求地面变坡点与有荷悬索间的垂直距离HY(J)(m)以索道第1跨下支点(即山下起点)的地面坐标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地面变坡点至索道下支点的水平距离XY(J)为正值,变坡点与索道下支点的地

24、面点高程之差YY(J)(正负号由此而定)。J为1,2,3,S,其S为变坡点总数(包括索道起、终点在内)。则HY(J)为 (22)式中 FY(J)地面变坡点处悬索的有荷挠度(m); XY(J)、YY(J)变坡点的X、Y坐标(m); X(I-1)索道各支点至索道下支点的水平距离(m); Y(I-1)索道各支点至索道下支点的地面坐标高程之差(m)。 后备高度C1(m),即木捆最低点至地面净空高为 C1HY(有荷悬索线形至木捆最低点高度)上述侧型设计中的tan(I)或K(I)及后备高度C1不满足要求时,除挖疑点外,不论采取何种措施,只要数据一有更动,就得重新进行设计计算。当时;索道下支点坐标(0,0.

25、5)当时当时当时当时索道下支点坐标(0,0.5)当时当时当时索道下支点坐标(0,0.5)当时因为第1点可以不考虑疑点,故取其他8个点中最小值为疑点,由以上计算可知:最小,故为疑点,其有荷挠度为,坐标为(691,148)后备高度C1(m),即木捆最低点至地面净空高为 C1HY(有荷悬索线形至木捆最低点高度);其中为跑车、捆木吊索、木捆、后备高度之和假设跑车高度为;捆木吊索高度为;木捆高度为,得7集材方式方法的选择(表51)根据表51和上述计算可得:集材方式方法应采用半悬空伐倒木索道集材8工作索和绞盘机的选择 非闭合增力式索道的工作索的最大受力产生在提升、运行过程中。(1) 工作索选择1) 提升木

26、捆时起重索的拉力T2(N) (23)式中 TQ 木捆重量产生的拉力(N),Q=木捆重+载物钩重; 起重索拉力包角,120180; Tq起重索自重附加在跑车上的分力,; h集材点到绞盘机位置高度差,绞盘机高于集材点取“+”号,反之取“_”号; qQ起重索的单位长度重力(N/m); TR综合阻力,绕过滑轮、贴地运行等产生的摩擦阻力,; W起重索自重,; f0综合摩擦系数:当滑轮数少(7个以下),集距较短(500 m以下)时,取0.060.12; 当滑轮数多,集距较长时,取0.120.2; Ta惯性力,把木材视为匀速上升,。 Q=木捆重+载物钩重 120180 因为此题牵引索起牵引和起重作用,所以起

27、重索的单位长度重力因为绞盘机位置低于集材点;即又为综合摩擦系数,设其滑轮数多,集距较长时,取0.120.2故取 故取 起重索安全系数N2的校核 3.5 (24)式中 TPQ起重索钢丝的破断拉力(N)。3.5 故满足校核条件2) 跑车运行时牵引索的拉力T3(N) (25)式中 Ta运行惯性力,Q=木捆重+跑车重; 牵引索附加于跑车上的自重,; g重力加速度(m/s2),g=9.81; a加速度(m/s2):一般制动时,34 s,a=0.10.3;紧急制动时,12 s,a=0.51; Tq牵引索自重附加在跑车上的分力; TQ线路坡度及重车产生的拉力,; f跑车运行阻力系数,f=0.0080.012

28、; 跑车升角,即为跑车车轮与悬索切线和水平线夹角,它与载荷P大小成正比, 与跨距l0成反比,。它是确定牵引力T3(或下滑 力)及索道选型的重要参数,在多跨索道中,当计算牵引索在跑车运行中的最大 拉力,应选择索道弦倾角最大跨的跑车靠近上方支架时的升角进行分析, ;当检查跑车能否靠自重下滑越过中间支架时, 则应选择索道弦倾角最小跨的跑车靠近下方支架的升角来研究, TR重车的综合阻力,W=QQL0。 讨论: T30,只考虑制动力;Ta0,跑车靠重力能越过中间鞍座,能自滑,不需要牵引,可设计成重力自滑索道; T30,跑车不能自滑,需要牵引; 当10时,起动时求T3,制动时求T回(只要P=0,代入(56

29、3)式求出T回),二者取较大值校核; 当10(缓坡)时,求T3。a为加速度(m/s2):设为紧急制动时,12 s,a=0.51;取在多跨索道中,假设计算牵引索在跑车运行中的最大拉力,则应选择索道弦倾角最大跨的跑车靠近上方支架时的升角进行分析,即由上述条件可得:;故取由上述可得:故取 牵引索安全系数N3的校核3.5 (26)式中 TPq牵引索钢丝的破断拉力(N)。3.5 故满足校核条件(2) 绞盘机所需实际功率NX的校核(kW) (27)式中 F缠绕在绞盘机主卷筒中层上工作索的最大牵引力(N),T2与T3中选较大值作为F; V缠绕在绞盘机主卷筒中层上的工作索的牵引速度(m/s); 1绞盘机从发动

30、机输出轴至卷筒轴之间的总传动效率,取1=0.60.7; 2内燃机高山功率降,海拔每升高1 000 m,柴油机功率降10 %;汽油机功率降15%20%。;取;设为柴油机功率降10 %,故图一:图二:数 据 汇 总给定条件数据跨距(m):l0(1)=404l0(2)=287l0(3)=200弦倾角():(1)=11.27(2)=14.18(3)=10.35投产时与安装时最大温差():DT=10索道下支点坐标:(X0,Y0)=(0,0.5)投产时与安装时支点最大位移(m):DL=0.2跨距等分数:M20无荷中挠系数:S0M= 0.0433木捆重量(N):P1=20 000跑车重量(N):P2=145

31、0跑车轮数(个):N04载物钩重(N):P3=100绞盘机低于集材点(m):h73.2牵引索规格参数单位长度重力(N/m):QQ=5.93钢索的钢丝破断拉力(N):TPq=81500承载索规格参数钢丝绳28619NFC 1670 B ZZ单位长度重力(N/m):QS=27.5钢索横截面面积(mm2):A=289.95 钢索的钢丝破断拉力(N):TP=402000钢索的破断拉力降低系数:CT=0.85钢索的弹性模量(MPa):E=1105 设计计算结果无荷中挠系数:S0(1)=0.0433S0(2)=0.0311S0(3)=0.0214无荷中央挠度(m):F0(1)=17.4932F0(2)=8

32、.9257F0(3)=4.2800有荷中央挠度(m):FD(1)=27.6905FD(2)=14.1570FD(3)=6.7973无荷索长(m):L0(1)=413.8488L0(2)=296.6940L0(3)=203.5406振动波往返一次所需时间(s):SE(1)=7.5609SE(2)=5.4008SE(3)=3.7399无荷总索长(m):L0=914.0834无荷最大拉力(N):TW=38059下支点安装张力(N): TX=35060无补正有荷水平拉力(N):Tmax=141683无补正有荷最大拉力(N):TQ=151565综合补正系数:=1.3773有补正有荷最大拉力(N):TM=

33、112304承载索实际安全系数:NT=2.65承载索拉力与轮压的比值:C=21.46弯折角():SS(1)=2.91安全靠贴系数:KK(1)=1.234弯折角():SS(2)=3.83弯挠角正切值(%):J(2)=31.78第(1)跨 按等分点计算无荷挠度(m):FF(1)FF(0.05)=3.323FF(0.1)=6.230FF(0.15)=8.922FF(0.2)=9.038FF(0.25)=13.120FF(0.3)=14.694FF(0.35)= 15.919FF(0.4)=16.794FF(0.45)=17.318FF(0.5)=17.493按等分点计算有荷挠度(m):FD(1)FD

34、(0.05)=11.214FD(0.1)=16.092FD(0.15)=19.432FD(0.2)=21.925FD(0.25)=23.833FD(0.3)=25.290FD(0.35)=26.367FD(0.4)=27.110FD(0.45)=27.55FD(0.5)=27.691第(2)跨 按等分点计算无荷挠度(m):FF(2)FF(0.05)=1.696FF(0.1)=3.213FF(0.15)=4.552FF(0.2)=5.712FF(0.25)=6.694FF(0.3)=7.498FF(0.35)=8.122FF(0.4)=8.569FF(0.45)=8.836FF(0.5)=8.9

35、26 按等分点计算有荷挠度(m):FD(2)FD(0.05)=5.911FD(0.1)=8.340FD(0.15)=10.01FD(0.2)=11.259FD(0.25)=12.218FD(0.3)=12.949FD(0.35)=13.492FD(0.4)=13.866FD(0.45)=14.085FD(0.5)=14.157第(3)跨 按等分点计算无荷挠度(m):FF(3)FF(0.05)=0.813FF(0.1)=1.541FF(0.15)=2.183FF(0.2)=2.739FF(0.25)=3.210FF(0.3)=3.595FF(0.35)=3.895FF(0.4)=4.109FF(

36、0.45)=4.237FF(0.5)=4.280 按等分点计算有荷挠度(m):FD(3)FD(0.05)=2.897FD(0.1)=4.040FD(0.15)=4.829FD(0.2)=5.422FD(0.25)=5.876FD(0.3)=6.224FD(0.35)=6.481FD(0.4)=6.659FD(0.45)=6.763FD(0.5)=6.797地面疑点坐标水平距离(m):XY=691垂直距离(m):YY=148疑点参数计算有荷挠度(m):FY=0疑点至有荷线形垂直距离(m):HY=5.523集材方式方法采用半悬空伐倒木索道集材。工作索计算与绞盘机选择起重索最大拉力(N):T2=12453起重索实际安全系数:N2=6.52牵引索最大拉力(N):T3=10769牵引索实际安全系数:N3=7.57设计荷重(N):P=28250绞盘机所需实际功率(kW):NX=32.059施工预算书工程名称:三跨增力式货运(集材)索道施工工程编号工程地点: 施工方法参照国家标准工作衡量单位:元工作数量 1项預算款項名称数量单价总价工 程 概 要2. 发票税=所有购置费用7%3. 每人劳务费150元/天;总施工20天1、K1跑车1辆20 000元20 000元2、闽林821绞盘机1台66 000元66 000元3、28 6 19 NFC钢丝绳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