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经典原文考点总结.docx

上传人:Q****o 文档编号:17127647 上传时间:2022-05-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经典原文考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医基础理论经典原文考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经典原文考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经典原文考点总结.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名师归纳总结中医基础理论经典原文考点总结考点原文真题对比素问脉要精微论说: “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 ”“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天人合一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的划分阴阳 对立制约阴阳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人体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 “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朝就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就胜邪,故安。夕就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中午之前,人身阳气随自然界阳气的渐生而渐旺,故病较轻。午后至夜晚,人身阳气又

2、随自然界阳气的渐退而渐衰,故病较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天的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昼为阳 - 上午:阳中之阳,下午:阳中之阴。夜为阴 - 前半夜:阴中之阴,后半夜:阴中之阳。”素问金匮真言论 :“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张景岳类经附翼医易:“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素问.脉要精微论说: “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这里的“四十五日” ,是指从冬至

3、到立春,或从夏至到立秋。冬至一阳生,所以从冬至到立春,阳气逐步上升,阴气逐步下降,至夏至就阳气盛极,阴气伏藏。夏至一阴生,所以从夏至到立秋,阴气逐步上升,阳气逐步下降,至冬至就阴气盛极,阳气伏藏。如此循环,年复一年。素问愤怒通天论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2022-1天人相应,四时脉象的变化,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春日浮”,就可见:【如鱼之游在波】2005-1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是由于:【人气始生,病气衰】2001-73内经所谓“阴阳之征兆”,是指:【水火】2001-74内经所谓“阴阳之道路”,是指:【左右】2004-71以时间划分阴阳,就子时至卯时属:【阴中之

4、阳】2004-72以脏腑部分划分阴阳,就肾属:【阴中之阴】2022-1/2003-1/1997-1/1992-2“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白阴阳之间的什么关系: 【阴阳制约(消长平稳) 】1997-100以阴阳对立制约关系为主的是: 【寒与热】2002-2/1996-127以下治法, 均以阴阳对立制约为依据: 【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阴病治阳,阳病治阴。热因热用,寒因寒用】2007-1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 “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说明白:【阴阳对立制约】1990-79“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的理论依据是:【阴阳的互根互用关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

5、纳总结互根互用素问愤怒通天论说:“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系】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考点原文真题对比2007-2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是指阴阳何种关系失常:【互根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阴阳相互转化的含义阴阳偏盛偏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指出阳以阴为基,阴以阳为偶。阴为阳守持于内,阳为阴役使于外,阴阳相互为用,不行分别。 “积阳为天,积阴为的。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 “阳损及阴,阴损及阳” 。景岳全书新方八阵补略:“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就阳得阴助而

6、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就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王冰注素问愤怒通天论说:“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就阳无以生, 无阳就阴无以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阴者,藏精而起亟 ji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灵枢论疾诊尺 :“四时之变,寒暑之胜,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阴主寒,阳主热。寒甚就热,热甚就寒。故曰:寒生热,热生寒,此阴阳之变也。”素问六微旨大论 :“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的。天气下降, 气流于的。的气上升,气腾于天。”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阴胜就阳病,阳胜就阴病,阳胜就热,阴胜就寒。”素问通评虚实论说:“精气夺就虚。 ”互用】2005-14在治疗虚衰病证,为求阴

7、阳相济,在补阴时适当配用补阳药, 此为:【阳中求阴】1991-1“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主要说明阴阳之间存在着:【互根互用】2022-3/1995-2/1994-128确立“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治法的理论依据是:【阴阳互根互用】2022-2/2006-2“无阳就阴无以生,无阴就阳无以化”是指:【阴阳互根互用】2004-2表达阴阳互根关系的是:【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 阴之使也。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损及阳,阳损及阴】1997-99以阴阳互根互用关系为主的是:【气与血】 1997-100以阴阳对立制约关系为主的是: 【寒与热】1993-99气和血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阴阳的互根

8、和互用关系】1993-100寒和热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阴阳的互根关系】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导阴疾阳治病学的说防指素问至真要大论 :“阴虚不能制阳者,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病治阴)。阳虚不能制阴者,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病治阳)。”2000-14/1998-14/1997-13/1990-3“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是指【阳病治阴】1999-1/ 1995-1“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用于:【阳虚阴盛】1999-13“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是指【阴病治阳】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考点原文真

9、题对比1994-13 “壮水之主, 以制阳光” 主要是指:【以滋阴制阳而调整阴阳】2002-3景岳全书新方八略所说“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的治疗法就,是指: 【阳中求阴,阴气得复】2022-81依据五行归类,肺之变动为: 【咳】2022-82依据五行归类,脾之变动为: 【哕】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五行的推演与归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在变动为握(抽搐,为筋的病象)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在变动为忧(言语吞吐,反复不定) 。中心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在变动为哕(干呕)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在变动为咳(

10、肺气上逆)。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在变动为栗(战栗)。”素问五运行大论说: “气有余,就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就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这是对五行相乘与相侮产生的缘由及其相互关系所作的很好说明。y u 2001-75脾之变动为: 【哕】2001-76心之变动为: 【忧】2000-73/1996-73肝之变动为: 【握】2000-74/1996-74肾之变动为: 【栗】1999-3在五脏变动中,正确的描述为:【肝之变动为握。心之变动为忧。脾之变动为哕。肺之变动为咳。肾之变动为栗】2022-4/2001-121/1994-1五行相乘,是指: 【气有余就制己所胜。其

11、不及就己所不胜侮而乘之】2003-2五行相侮,是指: 【气有余就侮其所不胜】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五行的制化乘侮五情相胜心生理功能五行学说认为, 按相生规律传变时, 母病及子病情轻浅, 子病及母病情较重, 如清徐大椿难经经释说: “邪挟愤怒而来,虽进而易退”。“受我之气者,其力方旺, 仍而相克,来势必甚。 ”按相克规律传变时,相乘传变病情较沉重,而相侮传变病情较轻浅。如难经经释说:“所不胜,克我者也,脏气本已相制,而邪气挟其力而来,残削必甚,故为贼邪”。“所胜,我所克也。脏气既受制于我,就邪气亦不能深化,故为微邪。 ”素

12、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悲胜怒喜难过,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悲伤肺, 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这就是情志病治疗中的所谓“以情胜情”之法。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2007-3难经经释说: “脏气受制于我,就邪气不能深化,故为微邪”,是指哪种疾病传变形式: 【相侮】2006-3按五行规律传变, “受我之气者,其力方旺,仍而相克,来势必甚”,是指:【子病犯母】2005-3难经经释说: “邪扶愤怒而来,虽进而易退” ,是指:【母病及子】2000-2在情

13、志相胜的关系中,正确的描述为:【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忧】1995-75心为:【生之本】1995-76肝为:【罢极之本】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考点原文真题对比灵枢邪客说: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古人之所以把心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肺 生理功能脾 生理功能肝 生理功能称作“五脏六腑之大主” ,是与心主神明的功能分不开的。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虽可分属于五脏,但主要归属于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素问调经论62神有余就笑不休,神不足就悲。气有余就喘咳上气,不足就息利少气。血有余就怒,不足就恐。形有余就腹胀泾溲不利,不

14、足就四支不用。志有余就腹胀飧泄,不足就厥。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灵枢本神 :“故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素问灵兰秘典论说: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膀胱者, 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就能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肺者,相傅 之官,治节出焉”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素问痿论说: “肺者,脏之长也” 。灵枢九针论说: “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素问厥论说: “脾主为胃行

15、其津液者也” ,说明饮食中的养分物质的吸取,全赖脾的转输与散精作用。 素问经脉别论说: “饮食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是脾为胃行其津液的过程。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素问愤怒通天论说:“阳气者,大怒就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肝的升发太过,就气的升发就显现过亢,气的下降就不及,从而形成肝气上逆的病理变化,气升太过,就血随气逆,而导致吐血、咯血等血从上溢的病理变化,甚就可以导致猝然昏不知人,称为“气厥”。素问灵兰秘

16、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1995-10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由于:【心主神志】2006-5与素问调经论所说“有余就笑不休”、“不足就悲”相关的是:【心神】2022-82肺为:【相傅之官】(备注:肺为水之上源)2005-106素问厥论所说“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的含义是:【脾能将水谷化为精微。脾能转输水谷精微。脾气散精,上归于肺】1995-75心为:【生之本】1995-76肝为:【罢极之本】2004-9/1996-7“大怒就形气绝, 而血菀于上” 的病机是:【血随气逆】2001-8产生“薄厥”的病因,多是: 【大怒】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考点原文真题对比

17、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 。灵枢大惑论说: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肾 生理功能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后世在此基础上进展了“五轮”学说,为眼科疾病的辨证论治奠定了理论基础。素问上古天真论记述了肾气由未盛到逐步充盛,由充盛到逐步衰少继而耗竭 的演化过程: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 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 身体

18、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 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的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 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壮满。五八, 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 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就齿发去。”素问水热穴论说: “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跗肿。跗肿者,聚水而生病也。”尿液的生成和排泄,与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直接相关。假如肾中精气的蒸

19、腾气化失常,就既可引起关门不利,小便代谢障碍而发生尿少、 水肿等病理现象, 同时又可引起气不化水, 而发生小便清长、尿量大量增多等病理现象。清林珮琴类证治裁喘症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 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如出纳升降失常,斯喘作焉”。因此,无论是肾气虚衰,摄纳无权,气浮于上,仍是肺气久虚,久病及肾,均可导致肾气的纳气功能失常。肾的纳气功能,实际上就是肾的闭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详细表现。2007-7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其中肝之精气上注于:【黑眼】1995-5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 “丈夫五八”在生理上的表现是:【肾气衰,发堕齿槁】1992-4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关于“丈

20、夫七八”在生理上的表现是:【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2003-6内经所谓“肾者,胃之关也”,主要是指: 【肾气的蒸化作用】1995-4“肾者,胃之关也”主要针对: 【肾主宰水液代谢的作用】2003-71医贯的命门论点是: 【“七节之旁,中有当心”说】2003-72景岳全书的命门论点是: 【命门为“水火之宅”说】1998-73/1991-73难经关于命门的论点是:【左肾右命门说】1998-74/1991-74内经关于命门的论点是:【“命门者,目也”说】2002-7“肾为气之根”主要指: 【肾主纳气,以维护呼吸深沉】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考点原文

21、真题对比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三焦是气的升降出入的通道,又是气化的场所,故有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机和气化的功能。元气,通过三焦而充足于全身,难经三十八难说三焦“有原气之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三焦 生理功能寒邪性质致病特点七情内伤的基本概念及致病特点别焉,主持诸气” 。难经六十六难也说: “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受五脏六腑” (这里所说的“三气” ,是指宗气、营气和卫气) 。但是为原气之别使不是三焦的功能。灵枢 本输说:“三焦者, 中渎之府也, 水道出焉, 属膀胱, 是孤之府也。 ”明张介宾等医家将其附会为分布于胸腹腔的包涵五脏

22、六腑的一个“大府”,并因其大而称之为“孤府”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 “脉者,血之府也” ,“头者,精明之府 也”。灵枢本输说: “胆者,中精之府。 ”本草纲目说: “脑为元神之府。 ”素问举痛论说: “寒气入经,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就血少,客于脉内就气不通,故猝然而痛。 ”素问举痛论说: “百病生于气也,怒就气上,喜就气缓,悲就气消,恐就气下惊就气乱思就气结。”灵枢本神说: “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 ”素问举痛论说: “惊就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悲就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思就心有所存,神有所归, 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2005-108/2001-

23、122三焦主持诸气的生理功能,其准确内涵是:【为升降出入之通道。为气化的场所。主通行三气,经受五脏六腑】1992-73/1998-75三焦为:【孤府】1992-74/1998-76脉为:【血之府】2003-112内经认为,寒邪入经,其性凝滞,就:【客于脉外就血少,客于脉内就气不通】2022-11/2006-12导致“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的病机(情志因素)是: 【惊(就气乱) 】2007-12素问举痛论所说,导致“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得食:【悲就气消】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素问愤怒通天论说:“大怒就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24、2001-8产生“薄厥”的病因,多是: 【大怒】2006-13引起“肉胝皱而唇揭”病证的饮食偏嗜是:【多食酸】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五味偏嗜致病特点病理表现素问五藏生成说: “多食咸,就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就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就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就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就骨痛而发落。”即指五味偏嗜,脏气偏盛,导致“伤己所胜”的病理变化。素问愤怒通天论说: “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2002-10素问五藏生成说“多食咸”就:【脉凝泣而色变】2001-9素问五藏生成说“多

25、食辛”就:【筋急而爪枯】1994-12素问五藏生成说“多食甘”就:【骨痛而发落】1991-7素问五藏生成说“多食酸”就:【肉胝皱而唇揭】2007-13导致“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的因素是:【味过于甘】2005-110素问愤怒通天论说“味过于苦”就:【脾气不濡,胃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考点原文真题对比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气乃厚】2003-12内经所说“味过于辛”就:【筋脉沮弛,精神乃央】2000-10“味过于酸” ,就:【肝气以津,脾气乃绝】1999-11素问愤怒通天论说“味过于苦”就:【脾气不濡,胃气乃厚】1992-13/1998-10素问愤

26、怒通天论所说:“味过于甘”就: 【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邪正盛衰虚实变化内风 概念、成因实的病机:邪气盛就实。虚的病机:精气夺就虚。真虚假实:至虚有盛候。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临证指南指出: “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 ”体内阳气变动有多种缘由,主要有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等。2007-154/2000-11/1998-11/1997-12/1991-8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内风”的机理均属于: 【体内阳气之变动】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经络的气血盛衰- 足阳明

27、胃经经气虚实灵枢经脉在论述足阳明胃经的经气虚实时所说:“气盛就身以前皆热,其有 余于胃,就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就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就胀满。”又说: “足阳明之别实就狂癫,虚就足不收,胫枯。”2022-126灵枢经脉记载,经气“有余于胃”的临床表现是:【 消谷善饥。溺色黄】2004-8灵枢经脉所载“实就狂癫,虚就足不收,胫枯”,此为何经之别的病变: 【足阳明胃经】2002-11灵枢经脉说何经“气不足,就身以前皆寒栗”:【足阳明胃经】2001-12/1997-9/1991-9“气盛就身以前皆热”是哪一经的表现:【足阳明胃经】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经络 气血衰竭病理

28、表现chi zong素问诊要经终论说: “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瘛 疭,其色白,绝汗乃出, 出就死矣。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睘绝系,绝系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阳明终者,口木动作,善惊妄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就终矣。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而终矣。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呕就逆,逆就面赤,不逆就上下不通,不通就面黑皮毛焦而终矣。厥阴终者,中热嗌干,善溺心烦,甚就舌卷卵上缩而终矣。此十二经之所败也。 ”2005-12临证所见“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其病机是:【少阴之脉终结】2002-12素问诊要经终论载,临床见“戴眼,反折,瘛疭,其色白

29、,绝汗乃出” ,为何经气血衰竭: 【太阳之脉】1998-77/1994-76足少阳之脉终绝,可见: 【耳聋,百节皆纵,目睘绝系】1998-78/1994-75太阴之脉终觉,可见: 【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考点原文真题对比呕】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脏腑病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调阴阳偏衰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即“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喷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依据疾病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的。难经七十七难说: “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者,何谓也?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

30、病,就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中工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 ”唐王冰所谓“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应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素问阴阳应 象大论称之为“阳病治阴” 。“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应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称之为“阴病治阳” 。景岳全书新方八略中说:“此又阴阳相济之妙用也。故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就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就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 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懔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审其阴阳,

31、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1999-76“先安未受邪之的”属于:【治未病】1992-78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属于: 【既病防变】2022-14阴病治阳的详细应用是: 【诸热之而寒者,应益火之源】2022-13/2000-14/1998-14/1997-13“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是指:【阳病治阴】2006-110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就是: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中求阳,阳中求阴。虚就补之】1999-13“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是指:【阴病治阳】1994-13“应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主要是指:【以滋阴制阳而调整阴阳】2002-3景岳全书新方八略所说:“

32、就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的治疗法就,是指: 【阳中求阴,阴气得复】2022-14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指出调整阴阳的详细应用, “其高者” 的治法是:【因而越之】2007-15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调整阴阳的详细应用,“其有邪者”应:【渍形以为汗】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因时制宜素问 六元正纪大论 :“用寒远寒, 用凉远凉, 用温远温, 用热远热。 食宜同法。”2022-2治疗暑季感冒常配伍芳香化浊药,表达的治就是:【因时制宜】1999-75“用温远温、用寒远寒”属于:【因时制宜】1993-10“用寒远寒”是指: 【气候冰冷慎用寒药】1992-77“用热远热、用凉远凉”属于:【因时制宜】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考点原文真题对比2022-14素问五常政大论说: “西北之气,散而寒之”是指: 【散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因的制宜素问五常政大论 “的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素问异法方宜论 “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对曰:的势使然也。”其外寒,清其里热】2005-79素问五常政大论说: “西北之气,散而寒之”,表达的原就是:【因的制宜】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