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审计实务.ppt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710740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PPT 页数:276 大小: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编审计实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6页
新编审计实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编审计实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编审计实务.ppt(27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编审计实务,主编:梁红霞制作:李晓新2010年3月,新编审计实务,第一章 审计概论第二章 审计的组织体系第三章 审计的分类、方法和程序第四章 审计执业规范第五章 审计准则第六章 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第七章 计划审计工作、重要性和审计风险,新编审计实务,第八章 内部控制及其测评第九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第十章 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第十一章 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第十二章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第十三章 货币资金审计第十四章 终结审计与审计报告,第一章 审计概论,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 审计的概念及特征第三节 审计的职能和作用第四节 审计的对象和目标,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我国审计的产生

2、与发展(一)政府审计的产生与发展1、古代审计阶段(公元前11世纪至1840年)2、近代审计阶段(1840年至1949年)3、现代审计阶段(1949年至今)(二)民间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三)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二、西方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一)政府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二)民间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三)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 审计的概念及特征,一、审计的概念1、国外典型的审计定义2、我国典型的审计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第2条对审计所下的定义是:“审计是审计机构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薄、财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

3、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第二节 审计的概念及特征,二、审计的特征1、独立性2、权威性,第二节 审计的概念及特征,三、审计、鉴证与认证1、鉴证2、认证3、审计、鉴证和认证的关系,第二节 审计的概念及特征,第二节 审计的概念及特征,四、会计与审计 会计与审计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于:1、目的不同2、成果不同3、程序不同,第三节 审计的职能和作用,一、审计的职能1、经济监督职能2、经济鉴证职能3、经济评价职能,第三节 审计的职能和作用,二、审计的作用(一)降低会计信息风险1、会计信息风险产生的原因2、会计信息风险降低的作用(1)维护投资者的权益(2)维护债权人的权益(二)有利于政府加强管

4、理(三)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第四节 审计的对象和目标,一、审计的对象(一)审计对象的实体和内容1、政府审计对象的实体和内容2、民间审计对象的实体和内容3、内部审计对象的实体和内容(二)审计对象的具体内容,第四节 审计的对象和目标,二、审计的目标1、真实性2、合法性3、效益性,第二章 审计的组织体系,第一节 我国的审计组织体系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第一节 我国的审计组织体系,一、政府审计机关 政府审计机关、又称国家审计机关,是代表国家依法行使审计监督权力的行政机关,它具有宪法赋予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目前世界各国的审计机关按隶属关系和职能异同,主要分为立法型、行政型、司法型和独立型四种。,第一节

5、我国的审计组织体系,我国的政府审计机关属于行政型。我国政府审计机构共分四级,即:审计署;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审计(厅)局;省辖市、自治州、盟、行政公署(省人民政府派出机关)审计局;县、旗、县(市)级审计局。此外,中国人民解放军系统也设置了审计机构。,第一节 我国的审计组织体系,(一)最高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1、最高审计机关2、审计人员(二)地方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1、地方审计机关2、审计人员(三)政府审计的审计职责,第一节 我国的审计组织体系,二、内部审计机构 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即指在部门、单位内部从事组织和办理审计业务的专门组织,它是我国审计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机构是指在部门、单位内

6、部从事审计工作的机构。我国内部审计机构是在本部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对本部门、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及经济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第一节 我国的审计组织体系,(一)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二)内部审计人员(三)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第一节 我国的审计组织体系,三、民间审计组织(一)民间审计组织1、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2、合伙会计师事务所,第一节 我国的审计组织体系,(二)民间审计组织的业务范围1、审计业务2、审阅业务3、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三)民间审计人员注册会计师1、成为注册会计师的条件2、影响民间审计人员执业环境的组织和人员,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一、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二

7、、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其他审计的关系(一)注册会计师审计与政府审计的关系1、相同点 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对于审计对象而言都是外部审计,都具有非常强的独立性。,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2、不同点(1)审计目标不同(2)审计标准不同(3)取证权限不同(4)处理审计结果的方式不同,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二)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1、相同点 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都是现代审计体系的组成部分。,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2、不同点(1)审计目标不同(2)审计标准不同(3)审计的时间不同(4)审计的独立性不同,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三、注册会计师的主要审计业务(一)审查企业财务报表,出具审计

8、报告(二)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三)对特殊目的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四)财务报表审阅业务(五)其他鉴证业务(六)相关服务业务,第三章 审计的分类、方法和程序,第一节 审计的分类第二节 审计的方法第三节 审计程序,第一节 审计的分类,一、审计的基本分类(一)按审计内容分类1、财政财务审计2、财经法纪审计3、经济效益审计,第一节 审计的分类,(二)按审计主体的性质分类1、政府审计2、内部审计3、民间审计,第一节 审计的分类,(三)按审计主体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分类,第一节 审计的分类,二、审计的其他分类(一)按审计范围分类1、按对象范围分类(1)全部审计(2)局部审计(3)专项审计,第一节 审

9、计的分类,2、按内容范围分类(1)单项审计(2)综合审计,第一节 审计的分类,(二)按审计的法律义务分类1、法定审计2、自愿审计(三)按审计时间分类1、事前审计2、事中审计3、事后审计,第一节 审计的分类,(四)按审计的执行地点分类1、就地审计2、送达审计(五)按审计使用的技术和方法分类1、账表导向审计2、系统导向审计3、风险导向审计,第二节 审计的方法,一、审计的一般方法 审计的一般方法具体包括: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全面性、相互联系性、发动群众、依靠群众、透过现象看本质等;既是唯物辩证法在审计中的具体应用,又是用来指导审计工作如何具体运用各种技术方法的手段。 审计的一般方法适用于各

10、种审计项目。,第二节 审计的方法,二、审计的技术方法(一)资料检查法1、按审计查账的顺序分为顺查法和逆查法(1)顺查法(2)逆查法2、按检查内容的详细程度分为详查法和抽查法(1)详查法(2)抽查法,第二节 审计的方法,3、按检查形式分为审阅法、核对法、查询法和比较法(1)审阅法(2)核对法(3)查询法(4)比较法,第二节 审计的方法,(二)实物检查法1、盘存法2、调节法3、鉴定法4、观察法,第二节 审计的方法,三、抽样审计法(一)任意抽样审计法(二)判断抽样审计法(三)统计抽样审计法1、统计抽样的优缺点2、统计抽样的分类(1)属性抽样(2)变量抽样,第二节 审计的方法,3、统计抽样的程序(1)

11、确定抽样总体审计对象总体(2)确定抽样数量预计差错率置信度精确度总体单位数,第二节 审计的方法,(3)选择随机抽样法随机数表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4)审查样本(5)评价抽样结果并推断总体,第三节 审计程序,一、审计的准备阶段(一)接受业务委托1、明确审计业务的性质和范围2、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概况3、评价会计师事务所的胜任能力4、商定审计收费5、明确被审计单位应协助的工作,第三节 审计程序,(二)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1、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含义2、审计业务约定书的作用3、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三)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四)分析审计风险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第三节 审计程序,

12、(五)制定审计计划1、进一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2、进行分析程序3、初步评价控制风险4、编制审计计划5、复核审计计划,第三节 审计程序,二、审计的实施阶段(一)检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1、实施控制测试2、实施实质性程序(二)审查财务报表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三)查证核实、取得审计证据(四)做好审计记录,第三节 审计程序,三、审计的报告阶段1、整理、复核审计工作底稿2、起草审计报告3、征求意见、修改报告4、提出管理建议书,第四章 审计执业规范,第一节 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第二节 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第三节 法律责任,第一节 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一、审计职业道德的含义 审计职业道德是指审计人

13、员在长期审计工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应当普遍遵守的行为规范。它是为指导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工作中保持独立的地位、公正的态度和约束自己行为而制订的;也是为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赢得社会的尊重和信赖而制订的。,第一节 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二、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要性1、影响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的形成2、完成审计任务的重要保障3、建立良好道德的基础4、促进廉政建设和经济建设,第一节 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三、审计职业道德与审计法律的区别与联系(一)审计职业道德与审计法律的区别1、二者产生的时间和条件不同2、二者的形成不同3、二者的作用程度不同4、二者的调整对象和作用范围不同5、二者的社会要求不同,第一节 审计职业道

14、德规范,(二)审计职业道德与审计法律的联系1、同源性2、在内容上相互包含3、在社会作用上相互依存,第二节 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一、政府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1、合法性2、独立性3、客观性4、稳健与谨慎5、熟练的专业技能及相关技能,第二节 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二、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一)一般原则(二)专业胜任能力(三)其它要求,第二节 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三、民间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一)独立、客观、公证1、独立2、客观3、公正(二)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1、专业胜任能力2、应有的关注,第二节 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三)保密(四)职业行为1、对社会公众的责任2、对客户的责任3、对同行的责任,第二

15、节 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4、其他责任(1)业务承接(2)广告与招揽(3)佣金(4)合作,第二节 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五)技术准则1、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2、企业会计准则。3、与执业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和规章。,第三节 法律责任,一、法律责任的含义和种类(一)含义 法律责任是指审计人员或审计组织在履行其审计职责过程中,因过失或欺诈而导致客户或利益相关人经济损失,由此所承担的法律后果。,第三节 法律责任,(二)种类1、行政责任2、民事责任3、刑事责任(三)法律诉讼增加的原因,第三节 法律责任,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产生的原因(一)注册会计师方面的原因1、违约2、过失(1)过失按其程度深浅分为

16、普通过失和重大过失普通过失重大过失,第三节 法律责任,(2)按过失主体分为单方过失和共同过失单方过失共同过失3、欺诈,第三节 法律责任,(二)社会方面的原因(三)被审计单位方面的原因1、错误、舞弊和违反法规的行为(1)错误(2)舞弊2、经营失败,第三节 法律责任,四、规避法律责任的对策(一)审计职业界应采取的对策(二)审计人员及事务所应采取的对策,第五章 审计准则,第一节 审计准则概述第二节 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第一节 审计准则概述,一、审计准则的含义(一)审计准则的含义 审计准则又称审计标准,是审计人员应具备的条件及其开展审计业务应遵循的规范,是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标准。审计准则包括政府审计准

17、则、民间审计准则(民间审计准则又称独立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准则。本章主要阐述民间审计准则。,第一节 审计准则概述,审计准则的含义包括以下方面:1、审计准则是制约审计人员的行为准则2、审计准则是审计工作质量的保障3、审计准则是通过审计人员执行审计程序体现出来4、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签署最终审计意见时的客观保证,第一节 审计准则概述,(二)审计准则的特性1、权威性2、规范性3、可接受性4、可操作性5、相对稳定性,第一节 审计准则概述,二、审计准则的作用1、审计准则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2、审计准则可以维护审计组织和人员的合法权益3、审计准则可以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第二节 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一、注册

18、会计师执业准则建设的三个阶段 一是制定执业规则阶段(1991年1993年),先后发布了注册会计师检查验证财务报表规则(试行)等7个执业规则。 二是建立准则体系阶段(1994年2003年),颁布注册会计师法,到2003年先后分6批制定了审计准则,共计48个项目。 三是完善提高阶段(2003年至今),有计划、有步骤的修订已颁布的审计准则。,第二节 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二、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框架(一)准则框架的重构1、鉴证业务准则(1)审计准则(2)审阅准则(3)其他鉴证业务准则(4)相关服务准则(5)质量控制准则,第二节 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二)改进执业准则名称(三)创新执业准则编号,第二节

19、 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三、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一)鉴证业务的定义、要素和目标1、鉴证业务的定义 鉴证业务基本准则是鉴证业务准则概念框架,旨在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明确鉴证业务的目标和要素,确定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其他鉴证业务准则适用的鉴证业务类型。,第二节 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2、鉴证业务要素(1)三方关系(2)鉴证对象(3)标准(4)证据(5)鉴证报告,第二节 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3、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和直接报告业务(1)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2)直接报告业务4、鉴证业务的目标(1)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2)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第二节 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二)业务承接1、

20、承接业务的条件2、标准不适当的处理方式3、已承接鉴证业务的变更(三)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1、注册会计师2、责任方3、预期使用者,第二节 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四)鉴证对象1、鉴证对象与鉴证对象信息的形式 2、适当的鉴证对象应当具备的条件(五)标准1、标准的定义2、标准的类型,第二节 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3、适当的标准应当具备的特征(1)相关性(2)完整性(3)可靠性(4)中立性(5)可理解性4、评价标准的适当性5、预期使用者获取标准的方式,第二节 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六)证据1、总体要求2、职业怀疑态度3、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1)证据的充分性(2)证据的适当性(3)证据可靠性的影响因素,第二

21、节 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4、重要性(1)重要性的含义 重要性是指鉴证对象信息中存在错报的严重程度,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在确定证据收集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评估鉴证对象信息不存在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第二节 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2)重要性包含因素 重要性包括:数量和性质两方面的因素。,第二节 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七)鉴证报告1、鉴证报告的总体要求2、鉴证结论的表述形式3、提出鉴证结论的方式4、注册会计师不能出具无保留结论报告的情况5、注册会计师姓名的使用,第二节 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四、质量控制准则(一)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和要素1、质量控制制度的目

22、的2、质量控制的要素,(二)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 1、对主任会计师的总体要求 2、行动示范和信息传达3、树立质量至上的意识4、委派质量控制制度运作人员,第二节 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1、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总体要求2、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措施3、满足独立性要求(1)总体要求(2)具体要求(3)获取书面确认函(4)防范关系密切的威胁,第二节 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四)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 1、接受与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总体要求2、考虑客户的诚信情况3、考虑是否具备执行业务必要的素质、专业胜任能力、时间和资源4、考虑能否遵守职业道德规范5、考虑其他事项的影响,

23、第二节 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五)人力资源1、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要求2、人力资源管理的要素,第二节 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六)业务执行1、指导、监督与复核(1)指导的具体要求(2)监督的具体要求(3)复核的具体要求2、咨询,第二节 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七)业务工作底稿 1、业务工作底稿的归档要求 2、业务工作底稿的保密3、业务工作底稿的保存期限4、业务工作底稿的所有权,第二节 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八)监控 对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实施监控的内容,包括:1、质量控制制度设计的适当性。2、质量控制制度运行的有效性。,第二节 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第六章 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第一节 审计证据

24、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第一节 审计证据,一、审计证据的含义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第一节 审计证据,二、审计证据的分类(一)审计证据按来源分类1、外部证据(1)未经过被审计单位的外部证据(2)经过被审计单位的外部审计证据2、内部证据3、亲历证据,第一节 审计证据,(二)审计证据按形态分类1、实物证据2、书面证据3、口头证据4、环境证据,第一节 审计证据,三、审计证据的特性(一)审计证据的充分性1、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和重要性水平2、项目的重要程度3、审计人员的经验4、是否存在舞弊行为5、审计证据的类

25、型与取得途径,第一节 审计证据,(二)审计证据的适当性1、相关性2、可靠性(1)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是指审计证据的可信度(2)审计证据可靠性的判断标准,第一节 审计证据,(三)审计证据的综合评价1、审计证据成本2、综合考虑审计证据的影响因素,第一节 审计证据,四、审计证据的收集、鉴定、整理(一)审计证据的收集1、收集审计证据的基本步骤2、收集审计证据的方法(1)检查记录或文件(2)检查有形资产(3)观察(4)询问,第一节 审计证据,(5)函证(6)重新计算(7)重新执行(8)分析程序,第一节 审计证据,(二)审计证据的鉴定1、鉴定审计证据的相关性2、鉴定审计证据的可靠性3、鉴定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第

26、一节 审计证据,三、审计证据的整理1、分类2、计算3、比较4、小结5、综合,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审计人员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它是对审计工作全过程及其工作内容和工作结果的全面反映。,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一)按审计工作底稿的性质和作用分类1、综合类工作底稿2、业务类工作底稿3、备查类工作底稿,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二)按审计工作阶段分类1、计划阶段的工作底稿2、实施阶段的工作底稿3、报告阶段的工作底稿,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三、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1、为作出审计结论

27、提供基础2、为明确审计人员的责任提供依据3、为控制和评价审计质量提供了基础4、为未来审计工作提供参考,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四、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素1、被审计单位的名称2、审计项目名称3、审计项目的时点或期间4、审计过程及其结果的记录5、审计标识及其说明6、索引号及页次,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7、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8、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9、其他应说明事项,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二)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总体要求(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1、审计工作底稿复核的作用2、审计工作底稿复核的要点3、审计工作底稿复核的要求,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4、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制度(

28、1)项目经理复核(2)部门经理复核(3)主任会计师复核,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四)审计工作底稿的管理1、审计档案的分类(1)永久性档案(2)当期档案2、审计档案的所有权和保管3、审计档案的保密与调阅,第七章 计划审计工作、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第一节 计划审计工作第二节 重要性第三节 审计风险,第一节 计划审计工作,一、初步业务活动 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本期审计业务开始时、开展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包括评价独立性;就业务约定条款与被审计单位达成一致理解等初步业务活动。,第一节 计划审计工作,二、总体审计策略 (一)审计范围(二)报告目标、时

29、间安排及所需沟通(三)审计方向(四)其他,第一节 计划审计工作,三、具体审计计划(一)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之间的关系(二)具体审计计划包括的内容 1、风险评估程序2、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3、计划其他审计程序,第一节 计划审计工作,四、审计过程中对计划的更改五、指导、监督与复核六、计划审计工作的记录1、对总体审计策略的记录2、对具体审计计划的记录,第二节 重要性,一、重要性的含义(一)重要性的含义1、重要性是根据外部使用者来确定的2、重要性的确定需要职业判断3、重要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第二节 重要性,(二)重要性的运用范围1、计划阶段2、完成阶段,第二节 重要性,二、重要性的影响因素及

30、其层次(一)重要性的影响因素1、审计业务的性质2、企业规模3、错误的性质(1)舞弊或违法行为导致的错误(2)有可能引起合同上义务的错误(3)影响收益趋势的错误(4)涉及是否盈利的错误,第二节 重要性,(二)重要性的层次1、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第二节 重要性,三、计划阶段重要性的评估(一)对总体重要性的初步判断1、固定比率法2、变动比率法,第二节 重要性,(二)分配重要性1、分配重要性需要考虑的因素(1)账户发生差错的程度。(2)节省的审计成本。2、分配方法(1)分别确定法(2)比例确定法,第二节 重要性,四、完成阶段的重要性(一)目的(二)重要性水

31、平确定(三)汇总的错报或漏报与重要性水平的对比1、错报或漏报的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2、错报或漏报的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第三节 审计风险,一、审计风险的含义和特征(一)审计风险的含义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第三节 审计风险,(二)审计风险的特征1、审计风险的普遍性2、审计风险的复杂性3、审计风险的可控性4、后果的严重性,第三节 审计风险,二、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三、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一)重大错报风险1、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1)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2)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2、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1)固有风险(2)控

32、制风险,第三节 审计风险,(二)检查风险(三)审计风险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第三节 审计风险,四、计划检查风险的确定(一)含义 计划检查风险是审计人员在一定的可接受审计风险水平下所面临的检查风险。确定计划检查风险是审计计划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二)计算 计划检查风险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第三节 审计风险,(三)确定计划检查风险的步骤1、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1)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时应考虑的因素(2)确定方法2、评估固有风险(1)企业外部环境因素(2)企业内部环境因素(3)交易和项目本身的因素,第三节 审计风险,3、评估控

33、制风险(1)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合理、适当。(2)内部控制的运行是否有效。4、确定计划检查风险,第三节 审计风险,(四)确定计划检查风险在审计中的作用(五)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的反向关系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五、重要性、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的关系,第八章 内部控制及其测评,第一节 内部控制的含义与目标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第三节 内部控制的描述第四节 内部控制的测评第五节 管理建议书,第一节 内部控制的含义与目标,一、内部控制的含义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是: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第一节 内部控制的含义与目

34、标,二、内部控制的目标1、企业战略;2、经营的效率和效果;3、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4、资产的安全完整;5、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第一节 内部控制的含义与目标,三、内部控制的原则1、全面性原则2、重要性原则3、制衡性原则4、适应性原则5、成本效益原则,第一节 内部控制的含义与目标,四、内部控制的局限性(一)内部控制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二)内部控制仅适用于常规业务(三)内部控制有效执行(四)控制失效,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一、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影响、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也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

35、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反舞弊机制等。,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1、正直和道德观念2、胜任能力3、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4、管理哲学和经营方式5、组织结构6、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7、人力资源政策和措施,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二、风险评估(一)风险及风险评估的含义 风险,是指对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不确定性因素。 风险评估,是指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二)对风险评估的总体要求(三)风险评估的程序1、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 2、分析程序3、观察和

36、检查,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四)风险评估的内容1、目标设定(1)内部风险因素(2)外部风险因素2、风险识别3、风险分析4、风险应对,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三、控制措施(一)控制措施的含义 控制措施,是指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风险应对策略,确保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方法和手段。企业应当综合运用控制措施实现对具体业务与事项的控制,合理保证将剩余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之内。,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二)控制措施的内容1、职责分工控制2、授权控制3、审核批准控制4、预算控制5、财产保护控制6、会计系统控制,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7、内部报告控制8、经济活动分析控制9、绩效考

37、评控制10、信息系统控制,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三)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控制活动1、业绩检查2、业务交易活动的适当授权(1)一般授权(2)特殊授权3、充分的记录4、实物控制5、责任分工,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四、信息系统和沟通(一)信息的收集1、内部信息的收集2、外部信息的收集(二)信息收集的方式,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三)信息的沟通1、与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沟通2、与客户的沟通3、与供应商的沟通4、与监管机构的沟通5、与外部审计师的沟通6、与律师的沟通,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五、监督检查(一)监督检查的内容1、持续性监督检查2、专项监督检查(二)监督检查的机构(三)内

38、部控制缺陷(四)监督检查结果的处理(五)自我评估,第三节 内部控制的描述,一、文字说明法 文字说明法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健全程度和执行情况的文字叙述。 文字说明法,是指审计人员用文字叙述的方式描述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方法。文字说明法的优点是灵活;缺点是不便于抓住重点,不便于清楚地表达复杂业务的内部控制。,第三节 内部控制的描述,二、调查表法 调查表法,是指审计人员通过预先设计好的有关内部控制的问题式调查表,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方法。调查表法的优点:可操作性强;有利于指导初级审计人员;能对调查对象提供一个简括的说明;编制调查表省时省力,节省工作量。缺点是:缺乏弹性;不适用于一些特殊

39、的情况;容易把各业务的内部控制孤立看待。,第三节 内部控制的描述,三、流程图法 流程图法,是指审计人员运用特定的符号和图示描述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方法。,第三节 内部控制的描述,第三节 内部控制的描述,绘制流程图有两种方法:1、纵向流程图2、横向流程图,第四节 内部控制的测评,一、内部控制是否健全二、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一)控制测试1、控制测试的种类(1)业务程序测试(2)制度功能测试,第四节 内部控制的测评,2、控制测试的范围和数量3、控制测试的方法(1)检查证据法(2)验证法(3)实地观察法,第四节 内部控制的测评,(二)实质性程序1、交易的详细测试2、账户余额的详细测试3、实质性分析程序,

40、第四节 内部控制的测评,三、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1、可信赖程度高2、可信赖程度中等3、可信赖程度低,第五节 管理建议书,一、管理建议书的含义 管理建议书,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提出的书面建议。,第五节 管理建议书,二、管理建议书的内容与格式1、标题2、收件人3、审计的目的及管理建议书的性质4、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及其影响和改进建议5、使用范围及使用责任6、签章和日期,第五节 管理建议书,三、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管理建议书仅仅涉及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内部控制缺陷,不是全部内部控制的缺陷。2、管理建议书不是对内部

41、控制发表的鉴证性意见,不具有强制性和公证性。,第五节 管理建议书,3、出具管理意见书不应影响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4、管理建议书不能减轻或免除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责任。四、管理建议书案例,第九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第一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概述第二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控制风险评估第三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第一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概述,一、销售与收款循环(一)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 销售与收款业务是指企业对外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收取货币资金的经营业务活动。销售分为现销和赊销两种形式,在此,主要阐述赊销业务活动。赊销与收款的主要业务活动。,第一节 销售与

42、收款循环审计概述,第一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概述,1、接受客户订单2、批准赊销3、供货4、装运货物5、给客户开发票6、记录销售业务,第一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概述,7、记录收款业务8、处理销货退回与折让9、处理坏账,第一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概述,第一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概述,(二)销售与收款循环涉及的账户、凭证1、涉及的账户2、涉及的主要凭证(1)订货单;(2)发运凭证;(3)销售发票;(4)商品价目表;(5)贷项通知单。,第一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概述,二、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目标三、销货与收款循环的常见审计风险,第二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控制风险评估,一、了解和描述内部控制(一)销售与收款

43、环节的关键控制1、适当的职责分离2、正确的授权审批(1)赊销要经过有关部门或人员的批准(2)货物的发出需要经过有关部门或人员的批准,第二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控制风险评估,(3)销售价格、销售折扣与折让的确定须经有关部门或人员批准(4)坏账发生须经有关人员确认,坏账损失的处理须经授权批准。,第二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控制风险评估,3、充分的凭证和记录4、定期核对账簿及记录5、独立复核(二)描述内部控制,第二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控制风险评估,二、初步评估控制风险三、控制测试四、重新评估控制风险,第三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一、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概述(一)登记入账的销货业务是真实的(二

44、)已发生的销货业务均已登记入账(三)登记入账的销货业务估价准确(四)登记入账的销货业务分类恰当(五)销货业务的记录及时(六)销货业务已正确地记入明细账并正确地汇总,第三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二、主要账户余额的实质性程序(一)主营业务收入审计(二)应收账款审计1、核对应收账款,分析应收账款账龄2进行分析程序3、向债务人函证应收账款4、检查未函证应收账款,第三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5、检查长期挂账应收款项6、抽查有无不属于结算业务的债权7、分析应收账款明细账余额8、检查应收账款在资产负债表上是否已恰当披露,第三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三)坏账准备审计1、检查坏账准备的

45、计提2、检查坏账损失3、确定坏账准备的披露是否恰当(四)应收票据审计(五)预收账款审计,第十章 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第一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概述第二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控制风险评估第三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实质性程序,第一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概述,一、生产与存货循环概述 生产与存货循环设计的内容主要是存货的管理及生产成本的计算等,其主要目标是生产出满足管理当局政策和计划要求的产品。生产循环中的原材料的购进在购货与付款循环中完成,最终产品的销售则在销售与收款循环中实现。,第一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概述,(一)生产与存货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第一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概述,第一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概述,1、计划和安排生产2、发出原材料3、生产产品4、核算产品成本5、储存产成品6、记录存货,第一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概述,(二)生产与存货循环所涉及的账户、凭证1、涉及的主要账户2、涉及的主要凭证二、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的目标三、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常见风险,第二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控制风险评估,一、了解和描述内部控制(一)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关键控制1、职责分工2、授权审批3、成本会计准则和会计记录4、实物控制5、定期盘点(二)描述内部控制,第二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控制风险评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x模板 > 校园应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