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对现代建筑的影响(共5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7093853 上传时间:2022-05-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对现代建筑的影响(共5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对现代建筑的影响(共5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对现代建筑的影响(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对现代建筑的影响(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论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对现代建筑的影响摘要:现代建筑正以多种方法对传统文化和古代建筑技术与艺术进行着传承发展,展现其古今结合的独特风貌。文化作为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力量,根植在心灵深处,本文以中国馆为例;表现了传统继承与现代创新的建筑杰作,其从设计理念、 建筑形态和建筑技术等各方面完美地体现了我国文化传统和古代建筑文化与技术,成为现代建筑设计与建筑技术发展的典型范例。关键词:建筑文化 古代建筑 现代建筑 一:我国古代建筑 1.1:我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建筑的文化,也就是既成的建筑物以其形象表现出人类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宋代以后,虽然又历经数代,但建筑的结

2、构却一直不变,这也就是使我们得以从元、明、清的各类遗存建筑中窥得数千年延续下来的中国古代整体建筑文化特征。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以思想作为根基,形成了内涵丰富、独具一格的建筑体系。 我国的古代建筑像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中国古建筑从总体上说是以木结构为主,以砖,瓦,石为辅发展起来的。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生活和生产所提出的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这体现了古代建筑的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结构。 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

3、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这体现了古代建筑的庭院式的组群布局。建筑不仅仅是技术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同时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创造了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建筑的屋顶样式富有装饰性,有着丰富的雕塑装饰,并且色彩非常丰富。有的色调鲜明,对比强烈,有的色调和谐,纯朴淡雅。建筑师根据不同需要和风俗习尚而选择施用。中国古代建筑以它优美柔和的轮廓和变化多样的形式而引人注意,令人赞赏。但是这样的外形不是任

4、意造成的,而是适应内部结构的性能和实际用途的需要而产生的。中国古建筑在建筑与环境的配合和协调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有许多精辟的理论与成功的经验。 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管是古代建筑还是现代建筑它们在建筑的历史长河中存在并发展,向世界展示着自己的灼灼光华。而中国古代建筑对现代建筑从建筑文化思想到建筑实践都有极其深远的的影响。现代建筑继承传统建筑的结构优点,吸收西方建筑的可取之处,并且运用现代建筑技术予以表现。传统建筑赋予了现代建筑的历史文化背景,现代建筑在秉承传统建筑文化、建筑工艺的同时,又向其中融入时代气息,使其发展变化。即中国现代建筑对古代建筑既有继承又有发展。1.2:中国古代文化

5、的特征 中国古建筑文化的内涵反映在技术和风格方面的特色有四方面:一是礼制体现着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主题;二是风水术对中国古代建筑影响很大;三是东方大地的农业文化与“浓厚的伦理”的哲学思想决定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材料模式和结构“语汇”;四是以“诗情画意”为主导思想的自然风景式的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社会发展的每个时期的建筑风格,都与其时代特点和文化科学技术的革新与进步密切相关,从而形成了不同时代的建筑特点包括功能、技术与风格等。不同时期的文化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文化成为建筑创作的主要源泉。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出现、形成和发展同样与中国文化的发展紧

6、密相连。在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中,我国各族劳动人民使用木材和砖、石等材料相结合的结构方法,建造了大量房屋,并在建筑布局、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建筑艺术装饰和建筑传统风格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步形成为我国建筑以木架结构为主导的艺术风格和构造特征。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东方文化和哲学的一种载体,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在世界建筑文化之中自成体系,独具风格二:现代建筑2.1:现代建筑艺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的设计理念,而现代建筑更注重对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保护环境等都充分展现了我们的现代社会开始高度重视城市生态环境的价值。新中国成立后,人们除了追求生活

7、的舒适度,也加入了现代的因素。在规模上、类型上、地区分布等上,现代建筑都突破前代任何时期的建筑体系,展现出属于自己特有的鲜明特色的局面。现代建筑简洁明朗,将设计元素、色彩、照明、原材料简化到最少程度,但对色彩、材料的质感显露要求很高;空间设计非常含蓄,以期能达到以少胜多、以简胜繁效果;讲求艺术效果,注重造型美、象征美、和谐美;通过新技术对新材料进行精确运用;具有民主色彩。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丰富,人们要求从“物的堆积”中解放出来,要求室内各种物件之间存在统一整体之美。建筑设计是整体艺术,它应是空间、形体、色彩以及虚实关系的把握,功能组合关系的把握,意境创造的把握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协调。因此,现

8、代建筑设计有新的趋势:整体艺术化、高度民族化、个性化。建筑现代化的实质内涵我们倡导建筑文化的民族性,并不是一味追求建筑的仿古。实践证明,呆板的仿古和盲目的欧化对城市形象的危害是等同的。现代建筑追求的目标只有一个建筑现代化。建筑现代化要张扬地区个性衡阳市石鼓书院广场原有一段古墙,我们在建设过程中,把其中一小段保留了下来,并使新墙与古墙在风格上协调一致。这段古墙记录了衡阳的部分历史,后人可以从这里找到许多先祖留存的信息。石鼓书院广场周边在建和拟建的建筑,也以石鼓书院的历史文化为背景。经过如此民族化设计的现代建筑,既体现了石鼓书院的地域文化特色,又不是仿宋建筑,而是追求现代化标准的新型建筑。衡阳作为

9、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建筑现代化的标准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词是中国、衡阳。衡阳的每幢建筑都应有文化内涵,都应有明显的识别标志,国内外朋友踏上这片土地,能真正感知到这就是中国衡阳。建筑现代化要突出时代特征建筑要突出时代特征,就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研究和学习优秀建筑艺术,采用科学的建筑材料和先进的建筑工艺,遏制建筑欧化,但不能拒绝欧美先进的建筑科研成果和优秀的建筑艺术,国内外一切适合的建筑理念都可以为我所用。比如建筑材料和建筑工艺的创新突飞猛进,要顺应时代潮流,大量使用环保、经济、美观的建筑材料。若干年后,我省许多城市都将走上国际化的大舞台,那时的城市建设格调将是集国际之大成的现代化都市,既封杀毫无意

10、义的欧化建筑,也不欢迎呆板教条的仿古建筑。2.2:古代建筑艺术风格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古代建筑是现代建筑设计和新艺术创作的重要借鉴。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管是古代建筑还是现代建筑,在建筑的历史长河中存在并发展着,向世界展示着自己的灼灼光华。而中国古代建筑对现代建筑从建筑文化思想到建筑实践都有极其深远的的影响。中国古建筑有着很高的欣赏价值,它给我们以审美享受,为研究历史和科学提供实证,为新建筑设计和新艺术创作提供借鉴。它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总的来说,现代建筑继承传统建筑的结构优点,吸收西方建筑的可取之处,并且运用现代建筑技术

11、予以表现。传统建筑赋予了现代建筑的历史文化背景,现代建筑在秉承传统建筑文化、建筑工艺的同时,又向其中融入时代气息,使其发展变化。 2.3:现代建筑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发展中国古代建筑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正如前文所述,古今如何结合成为了现代建筑师的课题。只要略微观察,就能发现中国的建筑师们为此付出了众多努力,也有了许多令人欣喜的成绩,其中尤以 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的亮相为最。中国馆的整体造型似斗拱,实际上却又并非斗拱。所谓斗拱,是典型的榫卯结合构件,由斗与拱组合而成,从柱顶探出的弓形肘木叫拱,拱与拱之间的方形垫木叫斗,两者合称斗拱。作为力传递的中介,斗拱能把屋檐重量均匀地托住,也就

12、是前文提到的“刚柔相易”,起到了平衡稳定的作用。何镜堂院士曾说“斗专心-专注-专业拱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结构功能与艺术形态结合的一个突出亮点,堪称中国传统建筑的钥匙 或符号兼具力学与美学功能。”而中国馆这个建筑只是一个由四根粗大的方柱托起的斗状建筑,并没有相互穿插依托的梁、拱、契等部件,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馆并非斗拱。但是中国馆的造型构想的确也源于斗拱,层层叠加的斗拱,秩序井然,看似零碎的部件,却有难以估量的承重能力,可以托起千钧重量。数千年来,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依靠的正是这样一种超常的凝聚力。因此,斗拱作为古代建筑中一个极具象征性的物件,它承载了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历史。中国馆这个净高 2

13、1 m 的巨型斗拱空间,传递出了中国的凝聚力、营造出了中国的和谐氛围。 诚如何镜堂院士所言,“如果离开传统、断绝血脉,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而离开创新,就会缺乏继承的道理,就会使我们陷入保守和复古。努力创作有地域特色和中国文化精髓的现代建筑,是当代建筑师的历史责任”。 结语:每个民族才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的发展每时每刻地体现在各自社会生活之中。 传统建筑的文化特征与现代建筑的结合不仅能使现代建筑有更长久的生命力,并且这也是对民族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参考文献:1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0。2沈福煦。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3张紫晨。中国民俗与民俗学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