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的学习机制研究.docx

上传人:88****9 文档编号:17052 上传时间:2018-04-15 格式:DOCX 页数:96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的学习机制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的学习机制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的学习机制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的学习机制研究.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分类号 密级 河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的学习机制研究 英文题目: Research on Learning Mechanism of University- Enterprise Cooperative Innovation Network 学位申请人: 郭 丁 导 师: 王文亮 教授 专 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 向 : 技术创新与管理 论文提交 学位授予 日 期: 日 期: 3 致 谢 首先,非常感谢我的导师王文亮老师。跨专业的我知识基础薄弱,对自己所 学专业几乎一无所知,是王老师给我提供大量的书籍资料,耐心地对我进行学术 训练,并经常鼓励我,我才渐渐入

2、门。他说过,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只要肯努力, 都会成为好学生。他的这些话深深地鼓舞着我,给我学习的动力。在我最迷茫的 时候,王老师总是耐心地教导我,给我指明方向。在毕业论文完成的每一个环节 中,从论文选题、搜集资料、开题报告、中期考核,直到论文最后的反复修改, 王老师都悉心为我修改,督促我论文的进展,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王老师以他 渊博的学识、开阔的思维、严谨的治学、创新精神以及和蔼、平易近人的为人处 事风格深深地教育和激励着我,使我终身受益。我非常庆幸是王老师的学生,他 对我的谆谆教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我无法用语言完全表达,只能默记在心中,期 待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用加倍努力来回报他的教导和关怀

3、 ! 同时,感谢梁保松老师、马新明老师、李炳军老师、曹殿立老师、李晔老师、 董奋义老师、肖美丹老师、陈振老师、马巧云老师、麻晓梦老师在学业上给我的 指导和帮助。感谢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在研究生阶段,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 环境,使我在浓郁的学习氛围 中成长。 感谢我的研究生同学王勇、任晓云、徐鹏飞、贺金霞、刘岩、黄淑华、刘雪、 晋晶晶、秦梦、李分、刘帅、马新迪、叶璟、何娟、张灿、崔丹、赵晓莉、韩舒、 庞晓丹、李君、张钰洋、侯志远、周伟强、乔鹏飞、焦红涛、韩俊龙、李雪梅、 刘士云、蔡晶晶、陈亚楠、薛亚楠等师兄、师姐、师弟、师妹、同学们。这三年 来,我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祝愿你们工作顺利、学习进步

4、! 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对我的养育之恩,父母的无私奉献和全力支持是我完成 学业的重要支撑,正是有他们的支持,我才有了今天的进步!谨以此稿作为我对 家人的回报,并献 上我最诚挚的爱。 最后,衷心感谢在百忙之中参加论文答辩评审工作的各位专家! 郭丁 2014 年 4 月 4 目 录 1 绪论 . 1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 1.1.1 研究背景 . 1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 . 2 1.2.1“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 ” 概念的界定 . 2 1.2.2“学习机制 ” 概念的界定 . 2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3 1.3.1 研究内容 . 3 1.3.2

5、 研究方法与思路 . 4 2 文献综述 . 6 2.1 校企合作创新的研究综述 . 6 2.1.1 校企合作创新的模式 . 6 2.1.2 校企合作创新的动机 . 7 2.1.3 校企合作创新的影响因素 . 7 2.1.4 校企合作创新的动力模型 . 7 2.1.5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研究评述 . 8 2.2 创新网络的研究综述 . 8 2.2.1 创新网络的界定 . 8 2.2.2 创新网络的结构模型 . 9 2.2.3 创新网络的特征 . 9 2.2.4 创新网络的形成机理 . 10 2.2.5 创新网络研究评述 . 10 2.3 组织学习的研究综述 . 10 2.3.1 组织学习的概念 .

6、 10 2.3.2 组织学习的方式 . 12 2.3.3 组织学习的过程模型 . 13 2.3.4 组织学习能力的测量 . 18 2.3.5 组织学习的影响因素 . 19 2.3.6 组织学习理论研究评述 . 20 3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学习机制的理论分析与框架模型设计 . 21 3.1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学习机制的内涵界定 . 21 5 3.2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学习机制的设计 . 22 3.2.1 核心创新网络学习机制的设计 . 22 3.2.2 辅助创新网络学习机制的设计 . 22 3.2.3 外部环境网络学习机制的设计 . 23 3.3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学习机制的要素分析 . 23 3.3.

7、1 从网络节点角度分析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学习机制的要素 . 23 3.3.2 从过程论的角度分析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学习机制的要素 . 26 3.3.3 从学习结构 角度分析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学习机制的要素 . 30 3.4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学习机制研究的框架模型设计 . 32 4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学习机制的实证模型与研究方法设计 . 34 4.1 研究模型与假设命题设计 . 34 4.1.1 概念模型设计 . 34 4.1.2 假设命题设计 . 35 4.1.3 实证模型 . 40 4.2 测量变量的设计 . 41 4.3.1 因变量 . 41 4.3.2 自变量 . 41 4.3 研究方法设计 .

8、 45 4.3.1 问卷设计 . 45 4.3.2 数据收集 . 45 4.3.3 统计数据的分析方法 . 46 4.3.4 统计数据的分析工具 . 46 5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学习机制的实证分析结果与讨论 . 47 5.1 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 . 47 5.1.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7 5.1.2 信度与效度检验 . 48 5.1.3 共线性分析 . 54 5.1.4 相关分析 . 55 5.2 调查问卷的回归分析与结果 . 56 5.2.1 按变量分类回归分析与结果 . 56 5.2.2 逐步回归分析与结果 . 60 5.3 实证研究结果的进一步讨论 . 63 5.3.1 网络成员的个体

9、性因素与组织间学习效果回归结果讨论 . 63 5.3.2 网络成员的容斥性因素与组织间学习效果回归结果讨论 . 64 6 5.3.3 网络知识的属性因素与组织间学习效果回归结果讨论 . 64 5.3.4 网络组织的结构性因素与组织间学习效果回归结果讨论 . 65 6 提高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学习效果的对策 . 66 6.1 针对网络成员个体性因素提出的对策 . 66 6.2 针对网络成员容斥性因素提出的对策 . 67 7 结论与展望 . 69 7.1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 69 7.1.1 研究结论 . 69 7.1.2 创新点 . 70 7.2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 70 参考文献: . 72

10、附录 1 调查问卷 . 83 附录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88 VII 摘 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单凭企业自身的实力已很难完成技术 创新的复杂过程,于是许多企业开始寻找外部合作伙伴,诸如企业网络、产业集群、产业联 盟、产学研合作等组织形式相继出现。在这些组织形式中,产学研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因 为学研方具有企业所需的互补性资源,是其他组织形式所没有的。产学研合作,准确的说是 校企合作(因为我国的科研院所改制,许多科研院所并入企业),能够为企业提供很多学习 的机会。企业通过参与校企合作,开展有效的组织学习,可以获得大量的知识,通过对这些 知识的消化、吸

11、收和应用,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对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的学习机 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基于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首先,对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及其学习 机制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分别从网络节点、过程论以及学习结构三个角度,对校企合作创 新网络的学习机制进行要素分析,依次构建基于网络节点的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学习机制,基 于过程论的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学习过程机制,以及基于学习结构的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学习机 制,并据此构建了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学习机制的要素分析框架模型。其次,根据本文的要素 分析框架模型,对校企合作创新学习机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将影响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学 习机制的要素归

12、纳为网络成员的个体性要素(学习双方的特性因素)、网络成员的容斥性因 素(学习双方的相容相 斥因素)、网络知识的特性因素(学习的知识特性)、网络组织的结构 因素(学习的情境因素)共四大因素,并据此构建了本文的实证研究模型,提出了本文的研 究假设。最后,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的实证数据,对本文的研究假设进行验证,运用 SPSS19.0 对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共线性分析、相关分析、按变量分类回归分析、逐步回归 分析,验证本文的研究假设,并对验证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本文的创新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1)系统地分析了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学习机制 的要素 ,并据此构建了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学习机制研究的理

13、论分析 框架。根据校企合作创新 网络的两个基本构成要素 节点、联结链,以及学习机制方面的学习结构,从网络节点、 过程论、学习结构三个角度对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的学习机制的要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在 此基础上,构建了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学习机制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 2)通过校企合作创新 网络学习机制的实证研究,得出了影响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学习的关键因素。基于本文构建的 概念模型,设计了本文的实证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根据实证调查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 验证。最终,得出了影响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学习机制的关键因素,对提高校企合作创新 网络 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的学习机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

14、研究,这些内容可以为校企合作 进行知识学习提供参考。但是,由于各种因素限制,本文的调查样本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因 此实证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校企合作创新;创新网络;学习机制;组织学习 1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也将 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单个企业很难独立承担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各种风 险,也很难获得进行技术创新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因此,企业不得不寻找外部合作伙伴,进 行组织间合作。而高校是知识的主要来源,并且具有企业所需要的互补性资源,于是便成了

15、企业从外部获取所需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这个大背景下,校企合作便应运而生发展起来。 校企合作,在我国更多的称为 “ 产学研合作 ” ,即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三方的合 作。但实际上,我国的科研院所改制工作已经完成,大部分的公共科研院所已经并入相关企 业或者自身转变为企业, 所以在我国 “ 产学研合作 ” 实际上应该是 “ 产学合作 ” ,通俗的讲, 也就是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创新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织形式,美、英、德、法、 日等发达国家从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通过综合或专项科技计划支持校企合作创新 1。 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高校可以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因此,

16、合作 创新对对高校和企业双方都是有利的。校企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技术创新,以促进共同发 展,可单单这两个组织合作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借助一些辅助力量,并依靠一定的外部宏 观环境,这些辅助力量和外部环境与高校、企业一起构成了以校企为中心的一个网络,即校 企合作创新网络。校企合作创新网络是技术创新的一种组织形式,其目的是技术创新。对企 业来说,进行校企合作不仅仅是从高校获得科研成果进而转化成技术产品以获得经济利益, 对高校来说,也不仅仅是与企业取得联系,为人才提供发展平台,并通过转化科研成果取得 研发费用与利润分成,而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整个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的技术创新能力。技术 创新能力的提高不是一

17、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积累过程,其本质上也是一个学习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研 究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的学习机制就显得非常重要。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前,关于校企合作的研究很多,主要集中在合作的模式选择、动机、影响因素、动力 模型、运行机制等几个方面,而对以校企为核心形成的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的研究却很少。关 于学习机制的研究也不少,但大部分都集中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如产业集群、企业战 略联盟等,对校企合作的学习机制进行研究的很少,对校企合作的学习机制进行定量研究的 更是少见。校企合作创新网络为网络成员间学习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效的平台,学习又是网络 成员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企业 与高校

18、合作组成创新网络,其目的是要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 能力,而实现这个目的的根本途径是组织学习,可以说校企合作创新网络是通过不断学习而 组织建立起来的。只有校企合作创新网络中的各个成员不断学习,整个创新网络才能从根本 2 上提高其创新能力水平。因此,组织学习对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的成功运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 义,故本文展开了对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学习机制的研究,力图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成员间的组织学习问题进行研究,找出影响网络成员学习的关键因素,以 引导网络学习取得最佳效果 , 最终达到提高整个创新网络竞争力的目的。 在理论上,本研究从多学科的视角,借助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理论、组织学习理

19、论、统计 分析等不同学科理论,对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的学习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在对相关理论进行研 究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学习机制的构成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校企 合作创新网络学习机制的框架分析框架。在此分析框架下对校企合作创新网络中学习机制的 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影响校企合 作创新网络学习机制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为校 企合作的实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对于丰富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 义。 在实践方面,本文对于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学习机制研究的实证结果,为那些正在努力从 高校技术合作方吸取知识技术的企业,以及正在转化科技成果的高校科研团队提供了有益的 借鉴,因此本研

20、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 1.2.1“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 ” 概念的界定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是由基本创新主体、辅助主体及外部环境构成的开放式系统,即以大 学和企业为基本创新主体,以政府、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为辅助主体,各主体以共同利益 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或某些环节共同投入,共同参 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实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咨询服 务等创新活动的组织形态 2。它的结构可以分为三层,即核心创新网络(构成要素包括高校 和企业两个基本创新主体)、辅助创新网络(构成要素包括政府、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辅 助主体)、外部

21、环境网络(包括政治、法律、经济、技术、社会文化环境等)。 1.2.2“ 学习机制 ” 概 念的界定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是知识从其拥有者到接收者的流动过程。 “ 机制 ” 一词最早来 自希腊语,其本意是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即机器在运转过程中各个零部件之间的相互 联系及运转方式 3。后来人们将 “ 机制 ” 一词引入经济学范畴,指经济机体内各构成要素之 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制约关系及其功能,由于机制是在经济机体运行中发挥功能,因此 又将之称为经济运行机制 4。 由此可见,学习与知识的关系密不可分,知识是学习的对象,学习是知识的获取途径、 手段、方式,学习过程必须有知识拥有者和其接收者参与

22、。综合学习和机制的含义,我们认 为学习机制,实际上就是学习主体通过何种途径获得和积累经验并以相应的行为变化表现出 3 来,也就是知识如何从其拥有者向其接收者进行流动,即知识在其供需双方之间进行流动的 渠道和方式。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的学习机制研究,主要就是研究创新网络的各个成员在合作创新中相 互学习的过程和方式。具体研究内容见图 1-1。 第一章 绪论 基础研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理论框架 第三章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学习机 制的理论分析与框架模型设计 第四章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学习机 制的实证模型与研究方法设计 对策 结论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图 1-1

23、 研究内容 Fig 1-1 Research Framework 第一章,绪论。包括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对象以及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文献综述。首先,对校企合作创新理论进行研究综述,包括校企合作的模式、 动机、影响因素、动力模型等方面;其次,从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的内涵、特征、结构模式、 运行机制方面,对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的理论进行综述;最后,对组织学习理论进行综述,包 括组织学习的的内涵、方式、过程模型、能力测量几个方面。 第三章,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的学习机制及理论分析框架。首先对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学习 机制的内涵进行界定;其次,对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学习机制的层次进行分析,针对创新网络 调查问

24、卷的统计分析、回归结果、 实证结果讨论 第五章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学习机 制的实证分析结果与讨论 实证研究 第六章 提高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学 习效果的对策 针对网络成员个体提出的对策、针 对网络成员容斥性因素提出的对策 研究背景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研究对 象界定、研究内容与方法 校企合作创新 、 创新网络 、 组织学习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学习机制的内涵 界定、层次分析、要素分析及理论 框架构建 研究模型与假设命题设计、测量变 量的设计、研究方法设计 研究结论、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4 的三个层次(核心创新网络、辅助创新网络、外部环境网络),分别构建核心网络学习机制、 辅助网络学习机制和外部网络学习机制;再次,对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学习机制的要素进行分 析,从网络节点、过程论、学习结构三个角度探讨学习机制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最后,建立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学习机制研究的框架模型。 第四章,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学习机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设计。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影 响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学习机制的因素,主要包括实证研究的概念模型、假设命题设计、测量 设计、问卷设计与统计数据的分析方法。 第五章,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学习机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运用因素分析、 相关分析、共线性分析和回归分析 等方法来验证本文提出的假设,系统地分析校企合作创新 网络学习过程各影响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对研究的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