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一音乐上册说课稿优秀范文模板锦集.doc

上传人:be****23 文档编号:17011039 上传时间:2022-05-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初一音乐上册说课稿优秀范文模板锦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年初一音乐上册说课稿优秀范文模板锦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初一音乐上册说课稿优秀范文模板锦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初一音乐上册说课稿优秀范文模板锦集.doc(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年初一音乐上册说课稿优秀范文模板锦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听赏过程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能区别相同主题不同体裁的表演风格特点,形象鲜明地刻画出了柳枝在风中摇曳的美妙景象。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一音乐上册说课稿,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初一音乐上册说课稿范文一:猛听得金鼓响【教材分析】猛听得金鼓响选自传统京剧穆桂英挂帅。这个唱段是穆桂英在听得金鼓响起时所唱,表现了她性格中超强的自信心,同时也表现了这位女将保家卫国的责任感。这一唱段采用西皮流水板式,有板无眼。【知识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传统京剧猛听得金鼓响的欣赏与演唱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京剧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2、并调动其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2、教案过程和方法:在聆听、演唱中感受唱段猛听得金鼓响所表达的情感,并结合对京剧基础知识的了解,能唱准旋律、唱出京剧的意味。3、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京剧产生、发展的过程以及京剧艺术的重要地位。了解传统风格特点。能自信、有感情地演唱京剧唱段。【教案重点】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学唱传统京剧猛听得金鼓响。【教案难点】学生在学唱猛听得金鼓响过程中,对传统京剧韵味的把握。【教案方法】为了突出学生在教案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我综合运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想、听、唱、动,充分参与到教案活动中。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我采用了“欣赏、讨论、表现”等

3、方法。【教案过程】一、播放视频感受京剧(约5分钟)师:同学们,又到了音乐课的时间了,今天这节音乐课呀,我们不学唱歌,不欣赏乐曲,我们要我先不告诉你师:以前上课学习的时候,都是听教案范唱,今天呢,老师要亲自为大家演唱,如果大家能说出我唱的是什么,那我就再唱一首,我们来比一比,看看是我会唱的多,还是你们知道的多。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和老师一较高下呀?(生:敢)好,那我们开始啦(一)播放现代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伴奏,教师演唱生:现代京剧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师:答对了,那我再唱一个,你们来说一说是什么。(二)播放京剧包龙图打坐开封府伴奏生:这是包龙图打坐开封府的唱段。师:又答对了,同学们还真厉害啊,

4、那我就再来一首,听好了。(三)播放京剧猛听得金鼓响伴奏,教师继续演唱。生:这个没听过不知道师:不知道了吧,我还以为得再唱几首呢。刚才老师唱的这首是京剧穆桂英挂帅中的唱段猛听得金鼓响。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不唱歌,不欣赏乐曲,我们一起来唱京剧!二、知识拓展了解京剧(约10分钟)(一)了解京剧起源、行当,基本功师:让我们先来观看一段视频,感受一下京剧文化,看完以后说说你的感受(课件播放欣赏视频,让学生感受戏曲文化)生:认真观看视频,小声讨论并自由回答观后感受。师:说说你对京剧的了解,或者说一说你想了解京剧的哪些知识?生:小组讨论,自由回答。想了解京剧的起源、京剧的行当、脸谱等。

5、教师小结:中国京剧形成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北京,故名“京剧”,有200年的历史,是中国戏曲剧种。京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即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为一体,通过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画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思想感情。又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美丑、善恶之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在京剧中,艺术家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就用丰富细腻的手法,夸张的颜色在人物的面部按照一定的谱式绘成了美妙多变的图案,这就是脸谱。(二)京剧脸谱欣赏师:不同颜色的脸谱代表不同的的含义。让我们边欣赏脸谱图片,边来了解吧。(课件播放各种颜色的脸谱图

6、片供学生欣赏,教师简单介绍脸谱颜色的意义)师:从色彩上说,京剧脸谱有红、紫、黑、白、蓝、绿、黄、金、银等色。红色:描绘人物的赤胆忠心,义勇无敌,如关羽。黑色:体现人物富有忠耿正直、刚烈、勇猛、粗率、鲁莽的性格,如包拯、张飞。白色:暗喻人物生性奸诈、手段狠毒的可憎面目;如曹操。蓝色:喻意刚强勇猛、桀骜不驯;如窦尔敦。绿色:勾画出人物的侠骨义肠、猛烈、暴躁;如青面虎张青、程咬金等。黄色:意示残暴、骠悍、阴险;如宇文成、典韦等。金、银二色:多用于神、佛、鬼怪,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征虚幻之感。三、体验尝试学唱京剧(约25分钟)师: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京剧的基础知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唱选自传统京剧穆桂英

7、挂帅的唱段猛听得金鼓响(一)了解穆桂英挂帅背景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同学们,你们谁知道穆桂英挂帅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呀?生:自由回答师:哦,同学们说对了一半,看来大家都看过苗圃和罗晋演的穆桂英挂帅了,我们学的这次“挂帅”和你们看的可不一样,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看看这次“挂帅”的故事(课件出示穆桂英挂帅故事简介)(二)播放视频,欣赏穆桂英挂帅唱段。师:同学们,我们来欣赏名家演唱的穆桂英挂帅唱段,此唱段唱腔属于西皮中的流水板试,简单的说就是跟1/4拍很像请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随音乐练习节拍。(三)讲解京剧发声特点:音色圆润明亮、发音位置靠前。练习发声。师:唱戏和唱歌的发音是不一样的,同学们跟我一

8、起来“吊嗓子”。(四)课件出示曲谱,教师弹琴,逐句教唱猛听得金鼓响。(五)学生小声跟琴演唱,思考这一唱段表现了一个怎么样的情境?生:自由回答师小结:这一唱段豪气冲天,表现了穆桂英这位年过半百的女将保家卫国的责任感。(六)随教案伴奏,手打节拍,完整演唱猛听得金鼓响师:唱最后一句时,要注意气息的控制,在适当的地方换气(七)学习简单京剧身段步法,再次感受京剧艺术。师:了解了京剧,学唱了京剧,接下来,老师再教同学们几个简单的京剧身段步法,同学们能更近一步的了解京剧的魅力。云手与山膀这是“手”法中的一个程式动作我们来练习一下。老师示范,同学们学做。(强调精气神和亮相)生:练习并在演唱中运用上“手”法三、

9、课堂小结:(约2分钟)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大家对于京剧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们不仅欣赏了名家的演唱,还学唱了一个传唱度非常高的唱段猛听得金鼓响。今天这节课只是一个开始,由衷地希望同学们能够喜欢京剧,共同把中国古老而绚丽的文化传承下去。期待同学们下节课出色的表现,下课。初一音乐上册说课稿范文二:黄河船夫曲【教案目标】1、大方自信的齐唱、对唱歌曲,唱出陕北民歌的韵味。2、了解陕北民歌与陕北人民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体验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3、在轻松的氛围中,激发学生从内心热爱我国的民歌艺术。【教案重点】自信演唱黄河船夫曲,唱出陕北民歌韵味。【教案难点】了解陕北民歌与陕北人民生活之间的联系。【教

10、案过程】一、走进西部1、音乐引路。课件播放电视剧插曲:赶路、放羊、送别、阿宝山丹开花红艳艳片段。学生在音乐声中等待上课。2、导入新课:生活中处处是陕北民歌。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听到的民歌里唱的内容还有印象吗?他们的演唱有什么共同点?(赶路、方言、送别的场景。音调较高。)师:这些歌曲是地地道道的陕北民歌,在陕北有这样一句话“女人们忧愁哭鼻子,男人们忧愁唱曲子。”陕北人男男女女、老老小小都喜欢民歌。陕北人的生活离不开民歌,陕北民歌更是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师:其中的演唱者认识吗?阿宝在农村长大,从小受到民间音乐的熏陶,他对陕北民歌非常钟情,声音能窜高走低,将陕北民歌的魂植入人们的内心。他的声音为什么会

11、有这样的特点?陕北民歌到底和陕北有什么联系?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陕北,走近陕北民歌。二、赏析陕北民歌。1、介绍地域环境。师:在我国的陕西省,以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成:北部的陕北高原、中部的关中平原和南部的秦巴山地,我们刚才听到的音乐就是来自北部的陕北高原。我们来看看黄土地上陕北人的生活环境。这里与我们的城市有什么不同?比较城市陕北高原,黄河湘江,配歌曲伴奏。师:在陕北高原上流淌着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它与我们的湘江有区别吗?师: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人会有着怎样的性格?在这么天宽地阔的高原上,人们说话或是唱歌的声调会有什么特点?师:赤裸光秃的黄土高原与咆哮怒吼的黄河赋予了陕北人的开朗豪放、淳朴敦厚的性格,

12、在沟壑纵横、天宽地阔的黄土高原上,人们由这山坡可以望见那山坡,可是见个面却要走几个小时的羊肠小道,喊话或对歌成了他们最快捷的交流方式。因此,大自然赋予了他们高亢的声调、嘹亮的歌喉。2、一听全曲,关注歌词内容。师:就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黄河上飘来的歌声!师:黄河上的歌声是谁唱的?他们在干什么?(船夫,边划船边唱歌)师:生活在黄河上的船夫们,在黄河上艰辛、无畏地划船、拉纤,风浪将他们的脸刻满了皱纹,雨雪将他们的须发染成苍白,但是他们依然不畏艰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黄河上摆桨撑船。师:陕北民歌的内容是陕北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干活也罢、赶路也罢、放羊也罢、划船也罢,只要心中有感,便放开嗓子唱起来。

13、黄河船夫曲唱的正是黄河上船夫们艰辛的生活,体现了他们吃苦耐劳的性格,简单的歌词也许没有太深的含义,但是唱歌为他们枯燥的划船生活消除劳累与疲乏。3、二听旋律,关注音程跳动。1)生边听旋律,画旋律线。师: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画出旋律线,请你说说旋律有什么特点?(跳动较大)2)对比湖南民歌茉莉花,分析旋律音程跳动较大原因。师:对比湖南民歌茉莉花,陕北民歌的音程跳动较大,这跟什么有关?(江南人感情细腻、说话柔和。陕北人性格粗犷,声调高亢、嘹亮)4、三听老师范唱,轻声跟唱曲谱,关注旋律重复。师:老师来唱第一段歌词,请大家随我轻轻跟唱曲谱,注意观察歌曲的旋律还有什么特点?(重复)出现了几次?(5次)1)生随

14、琴唱重复旋律师:刚才在听的时候,同学们已经能基本轻声跟唱,说明这首曲调琅琅上口。尤其是中间这一段,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段旋律。2)生边做协调有致的划船动作边唱旋律,感受旋律的重复师:这一句是整首歌曲中最典型、重复次数最多的旋律?我们可以联系船夫们此时的动作,想一想他们一边唱歌一边在(划船)。他们的动作有什么特点?(娴熟、协调有序)师:让我们模仿船夫娴熟的、重复的划船动作,随琴唱这一句重复出现的旋律。3)生边做划船动作,边唱歌词,感受四四拍子的强弱规律,表现歌曲的韵味,将歌词每小节第一拍的字放大。师:歌曲是四四拍,四四拍的强弱关系是怎样的?(强弱次强弱)师:划船动作中第一个划开水波的动作是最用力的

15、,注意歌曲的强弱关系。让我们边做划船动作边唱歌曲,注意唱出歌曲的韵味。5、四听方言、衬词乐句的范唱,了解方言、衬词。1)分析方言特点。师:在听到这首歌的时候,哪几句让你一听就知道是陕北方言?师:由于地域及生活习惯的不同,我国的语言形成了丰富的地方特点,即所谓的方言。像这首歌曲产生于陕北高原一带,因而这一带的方言使得陕北民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2)分析衬词特点。师:这首歌曲中,有哎、嗬哟衬词。也是陕北民歌的特点。师:为什么要加上衬词?要是没有衬词,也可以唱啊。(师示范)师:歌唱中加入一些衬词,不仅使歌唱语言更加口语化,音乐更加饱满、连贯,而且能使唱者的情绪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3)模仿方言、衬词,

16、跟唱开始和结尾的两句了解演唱形式。师:每一句最后都加了一个前倚音和一个下滑音记号,前倚音与陕北方言的语音语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下滑音使演唱者的情绪得到更好的发挥。6、随琴完整演唱,分析唱法:原生态。师:歌曲的唱法有很多种:通俗唱法、民歌唱法、美声唱法,现在还有一种原生态的演唱方法,黄河船夫曲应该采用什么演唱方法?师:因为歌曲的内容是陕北人生活的写照,他在赶路就唱赶路的歌、分别是唱送别的歌、放羊时唱出自己的心情,划船时唱出心中歌为枯燥的生活解解乏。所以歌曲的唱法应该是随意的、直白的、非常原生态的唱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宣泄自己的情绪。让我们带上对歌曲的理解,有味的唱一唱这首歌。7、小组对唱,参与律动

17、。师:整首歌曲有两段歌词?以什么演唱形式出现?(2段、一问一答)师:让我们扮演黄河上的船夫,按照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唱出歌曲的韵味。三、小结与延伸1、小结师:在陕北,人们的喜、怒、哀、乐哪一种情感都能用民歌的形式表达。无论是站在崇山峻岭之巅,还是乘船行驶在汹涌澎湃的黄河之上,走在弯弯曲曲的山道里,或是行进在一马平川的大路上,到处都可以听到顺风飘来的悠扬歌声,这就是陕北民歌。它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是陕北人民生活情感最直接最真实的反映。陕北人的生活离不开民歌,陕北民歌反映着人们的生活。2、欣赏民歌黄河船夫曲师:而今,陕北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陕北民歌同样也随着生活水平的发展而应

18、该有所改变。但是,我们要承认的是不管人们生活水平如何改变,陕北民歌的魂还在,它依然是现代音乐创作的重要音乐素材。经过新的配器、新的演唱形式、加入新的流行元素之后,又赋予了它新时代的气息。师:同学们,民歌是一个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让我们继续挖掘和了解我国各民族的民歌,不断发扬和壮大我国的民族文化!初一音乐上册说课稿范文三:红旗颂【教案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吕其明及其作品;初步了解管弦乐的构成;初步了解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等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2、能力目标;能视唱红旗颂的“歌唱性主题”;能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跟随作品展开想象和联想,并应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

19、情感内容。3、情感目标:通过演唱和欣赏,在音乐实践中感受、体会、表达爱国之情,热爱民族音乐文化。【教案重点和难点】重点:听赏红旗颂;能唱一唱“歌唱性红旗主题”;能分辨“歌唱性红旗主题”和“进行曲式红旗主题”的异同点。难点:引导学生在听赏过程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能区别相同主题不同体裁的表演风格特点。【教案过程】(一)组织教案:课堂礼仪,检查出勤,稳定情绪,准备上课。(二)导入新课:课前播放五星红旗(刘媛媛演唱),创设课堂教案情景。(三)、讲授新课:1、赏画:油画开国大典2、讨论:从画面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身临其境假象,我们置身在那样一个场景中,感觉如何。3、播放开国大典

20、视频,感受氛围。4、听赏吕其明红旗颂(管弦乐曲):、简介吕其明及其代表作品。(师生共同交流)、简介管弦乐队构成。(弦乐组、铜管组、木管组、打击乐器组)、聆听引子主题片段。思考:你听了红旗颂号角主题后有什么感受?它的旋律来源于哪一首歌曲?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感受:激动、振奋、具有强烈的号召力来源: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国歌)、聆听红旗主题。教师播放“歌唱性红旗主题”和“进行曲式红旗主题”。思考:这两个主题有何异同点?能激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感受?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异同点:乐曲的节奏、旋律没有变,节拍、速度、力度、音乐情绪变了。结论:节拍、速度、力度的变化会产生旋律的风格特点的变化。歌唱性主

21、题的感受:红旗迎着朝阳,烈烈招展;深情、眷恋、真挚赞颂的情绪。进行性主题的感受:在红旗的指引下,无数的革命先辈们英勇战斗,奋勇前进的步伐;坚定有力、斗志昂扬的情绪。、分别用不同的节拍4/4和2/4,唱一唱两个主题,加强对作品的感受和体会。、听赏再现部。思考:你能感觉到音乐情绪发生变化了吗?请用手势示意。请学生听辨出东方红主题,并在聆听过程中用手势示意,强化学习的目标,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完整听赏红旗颂。5、课堂小结:比较相同主题(红旗)不同体裁(歌曲、乐曲)的表演风格特点。相同点:都能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的心灵,引发内心的共鸣。不同点:歌曲动听的旋律,动人的歌词,动情的演唱,使得歌曲在表达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上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感受。乐曲丰富的和声,多层次的配器,大型的管弦乐队,使得乐曲在表达上更到位,更有层次,更感人肺腑,得到的感受更深刻难忘。6、布置作业:课后唱背红旗主题,尝试为红旗主题填上合适的歌词并演唱出来,下节课同学之间交流一下,比一比谁的创作更精彩。红旗颂一面用鲜血和精神凝结的旗帜在飘扬飘扬在一个用五千年文明传承的地方就是这面旗帜摧毁了旧时代的腐朽就是这面旗帜迎来了新中国的朝阳就是这面旗帜埋葬了屈辱就是这面旗帜揭开了中国崭新的篇章从此一个民族告别了被压迫奴役的历史昂首阔步走向了新时代的万里康庄第 12 页 共 1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