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物理解题思路(附例题).doc

上传人:be****23 文档编号:17007962 上传时间:2022-05-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高考物理解题思路(附例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高考物理解题思路(附例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高考物理解题思路(附例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高考物理解题思路(附例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7高考物理解题思路(附例题)同学们在做物理试题,审题后最重要的就是解题思路,掌握审题技巧不仅能更快速的解答题目,题目的正确率也会提升。以下查字典物理网小编整理的2017高考物理解题思路(附例题),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第一步:全面想象题目给定的物理过程 每一道物理题目都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物理图景,解题就是去探索这个物理过程的规律和结果。可是,不论在现实中,还是在题中给出的物理过程往往不是一目了然的,因而解题首先要根据题意,通过想象,弄清全部的物理过程,勾画出一幅完整的物理图景。 例:汽车以15米/秒的速度运动,关闭油门后获得3米/秒的加速度,问8秒内汽车的位移是多少? 例:小球以5厘米/秒2

2、得出速度滚上一斜面,获得3厘米/秒的加速度,问8秒钟内小球的位移是多少? 对此二例,如能仔细分析,想象汽车是作匀减速运动,然后停下来;而小球沿斜面匀减速上滚到最高点后,又沿斜面下滚,这样两个不同的过程,一般学生在解题中的错误就会大大减少,对那些涉及知识较多的综合题,不想象出其全部物理过程,解题时就会感到无从下手,或者出现挂东漏西的现象。有的题目对某些物理过程含而不露,这就更需要我们去想象,才能全面弄清楚。 例:有一长20cm横截面积为0.8cm2的均匀玻璃管,一端开口,一端封闭,将其水平放置,由一段水银柱封闭着一段10cm长空气柱,让玻璃管绕通过封闭端的竖直轴从静止开始转动,速度逐渐增大,当转

3、速增大到多大时,玻璃口只剩下2cm的水银柱? 它所描述的全部物理过程是:气柱的压强与大气压相同,所以水银柱受力平衡。随着玻璃管的转动,水银柱发生离心运动,而逐渐远离轴,以至使部分水银从管中抛出,与此同时,被封闭的气柱随之变长。对后一过程,在题目的文字中没有提及,但化却与我们解题有着极大的关系。所以在想象过程中,我们千万不要遗漏了类似的过程。 在分析、想象物理过程中,要紧扣题意对关键字眼要仔细推敲。如:恰好平衡、恰好为零的恰好二字;又如最大输出功率、最小距离中的最大、最小二字;再如:缓慢变化、迅速压缩的缓慢、迅速二字等等。这些字眼往往都示意着一个复杂的、变化着的物理过程,如果轻易放过这些字眼,那

4、么你所想象的物理过程往往是不全面的,或者是完全错误的。 绘制草图对我们正确分析、想象物理过程有很大的帮助,尤其对那些复杂的物理过程,如能抓住其关键形象,并草图表达(如物体运动轨迹草图、实验装置示意图、电路图等等),这对于进一步分析将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步:准确地抓住研究对象 在完成了钥匙的第一步,刑弄清了题目给定的全部物理过程后,就要准确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个物理过程。 怎样才能准确地确定研究对象呢?一般要紧扣题目提出的问题。如:这些剩余气体的压强是多大?我们就可直接把剩余气体作为研究对象,但也有不少题目的研究对象比较隐蔽,那么我们间接地选定那些已知条件较多的、而且

5、与题目所提的问题又有密切关系的物体或教程作为研究对象。例如:A内气体的体积是多大?若直接选留在A内气体的体积不太方便,如果选B内的气体为研究对象,不但知道其温度、压强,而且还知道其体积为已知数,同时原来氧气体除去B内的气体就是留在A内气体了,象这样间接地选择研究对象的方法在角电学习题中经常用到。 以上所谈的是解答一般物理习题的关键的头两步,应当引起学生重视。 第三步:挖掘隐蔽条件。 具有一定难度的物理题目,往往含有隐蔽条件,这些隐蔽条件可隐蔽在题目的已知条件中、要求中、物理过程中、物理图象中和定律应用范围中及答案中,如果能及时挖掘这些隐蔽条件,应能够越过思维陷井,突破解题障碍,提高解题速度。

6、(1)由物理概念的内涵中找出隐蔽条件 物理概念是解题的依据之一,不少题目的部分条件隐含在相关的概念之中,于是可以从分析概念中去挖掘隐含条件,寻求解题方法。 (2)由物理现象的分析找出隐含条件。 物理问题中,有些隐含条件存在于问题叙述的过程之中,只要认真分析题中的物理现象和临界条件,应能找出隐含条件。 (3)由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出隐含条件。 物理过程的分析是解题中的重要一环,通过物理过程的分析,可找出问题中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必备条件。 (4)由物体运动物理规律的约束找出隐含条件。 确定物理的运动状态是解题的依据,而物体的运动状态往往受一些物理规律的约束。因此,我们可以运用物理在运动过程中所要遵

7、循的物理规律来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一隐含条件。例:一作斜抛运动的物体,在最高点炸裂为质量相等的两块,最高点距地面19,6米,爆炸后1秒钟,第一块落到爆炸点的正下方的地面,此处距抛出点100米,问条二块落在距抛出点多远的地面上。(空气阻力不计。)要求出第二块落地点距抛出点的水平距离,就必须知道爆炸后两块的运动状态。本题中这是一个隐含条件,我们可以通过物体在爆炸前后所遵循的物理规律来找出这一隐含条件。爆炸后,如果第一块做自由落体运动,则它落地的时间为t=2秒,而题中的下落时间是1秒,可以判定第一块作竖直下抛运动。考虑爆炸前后,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动量守恒,可以确定第二块作斜上抛运动。确定物体爆炸前

8、后的运动状态后,就可以由运动规律和动量定律求解。 (5)由题中的数学关系找出隐含条件。 正确的示意图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启发思路,而且还能通过数学关系找出题中的隐含条件。这种方法不仅在几何光学中有较多的应用,而且在其它物理问题中也经常应用。 (6)由物理中寻找隐含条件。 有些题目,所设的物理模型是不明确的,不易直接处理,只有恰当地将复杂的模型向隐含的理想化模型转化,才能使问题解决。 (7)从关键语句中寻找隐含条件 在物理题中,常见的关键用语有:表现为极值条件的用语,如最大、最小、至少、刚好等,它们均隐含着某些物理量可取特殊值;表现为理想化模型的用语,如理想变压器、轻质杠杆、光滑水平面等,扣住关键用语,挖掘隐含条件,能使解题灵感顿生。 (8)从题设图形中寻找隐含条件 有的物理题的部分条件隐含在题目的图形中,结合题设条件分析图形,从图形中挖掘隐含条件,方可找出解题途径。 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