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考历史知识点整理.doc

上传人:be****23 文档编号:16990151 上传时间:2022-05-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考历史知识点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品高考历史知识点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高考历史知识点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考历史知识点整理.doc(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历史知识点整理高考历史知识点整理 淑燕1147由 分享 时间:2021-06-21 11:43:05 历史的记忆和学习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来组织线索,然后把它们联系起来。学习历史,要理清线索,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使知识有组织、有系统。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高考历史知识点整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更多历史知识点相关推荐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重要知识点高考总复习历史知识点整理初二人教版历史知识点归纳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梳理高考历史知识点1一、汉朝1、中朝(内朝):由皇帝亲信近臣(侍从、秘书)构成(这些人身份低微,被皇帝破格使用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导致由丞相、御史大

2、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成了“外朝”,被拒于政治决策之外,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2、刺史制度:汉武帝时代,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二、隋唐1、三省六部制内容:中央的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令、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之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作用: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一分为三,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权。三省六部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相互合作,提高了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2、科举制: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

3、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评价科举制:进步性:a.科举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b.这种制度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c.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局限性: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科举制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掌权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

4、三、宋朝1、设立中书门下作为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2、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3、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了宰相财权;4、设枢密院掌军政,分割了宰相军权。四、元朝1、中央:设中书省作为行政机关,替代三省,直接领六部,行使宰相职权;2、地方:实行行省制(行中书省的简称),加强了中央集权,是中国省制的开端。高考历史知识点2先秦1、西周的兴衰。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5、。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6、战国时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就(铁器、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商业)。7、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流派,内容,结局。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8、天文、医学和诗经。9、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说明:先秦时期多年未出大题,一定要注意复习到位,特别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的社会发展趋势。此阶段也可以和秦汉或者明清时期结合起来考察。秦汉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3、从正反面分析秦

6、亡汉兴的原因。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思想专制)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

7、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隋唐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正确看待历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贞观之治和

8、开元盛世。8、长安和扬州。9、唐中央政权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实施和影响。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启示。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和唐本草。说明:历来是高考之重点和热点区域,应注意。核心是盛与衰。高考历史知识点31、城邦基本特征: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2、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基础:梭伦改革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内容:根据财产多寡,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公民大会成为权力机关;

9、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作用: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内容: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组成十将军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利等。作用: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黄金时代:伯利克里统治时期时间:公元前5世纪3、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内部平等4、积极作用:促进希腊民族性格形成;推动古希腊文化事业发展;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消极作用:男性公民民主;小国寡民的直接

10、民主;抽签选举,轮番坐庄的弊端高考历史知识点41.西周实行分封制。武王把一定的土地、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这样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2.西周宗法制的特点和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中央实行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赢政规定封建统治者为“皇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规定:皇帝称“朕”;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包括: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本质特征

11、是:皇权至上4、秦朝时,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掌军事。唐朝时: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宋初,中书门下是行政机构。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以削弱相权。(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合称“二府”)元朝在中央,以中书省为行政机关(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5、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战国和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郡国二制并行。北宋初年,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将兵权收归中央(杯酒释

12、兵权);由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赋税大部由中央掌控。元朝除河北、山西、山东归中央的中书省管,其余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6、明朝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中书省和丞相,杀丞相胡惟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决策,史称“内阁”。内阁制度正式确立。7、皇太极设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到很大限制;康熙帝亲政后,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三足鼎立;雍正帝时,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

13、制度达到顶峰,8、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有得于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消极:皇帝既是立法者,又是行政长官和司法者,不受任何约束和监督。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总之君主专制的加强,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高考历史知识点5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汉初沿袭秦的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列侯归郡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3.唐朝唐朝中期,朝廷

14、在地方设置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中央集权。4.北宋军事: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行政:中央派文臣做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由中央掌控5.元朝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由宣慰司管理,西藏由宣政院管理。行省长官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在行使时受中央节制。行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内朝(中朝)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汉武帝时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

15、,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2.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尚书省(最先拥有实权)、中书省、门下省3.隋唐三省六部制(1)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2)六部:吏、户、礼、兵、刑、工(3)影响: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分散皇权独尊;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4.宋朝分割相权宋初,中书门下作为行政机构。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5.元朝中书省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元朝后期,宰相权势扩大。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察举制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

16、才选拔制度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3、隋朝科举制隋文帝时分科选拔,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4、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科举制增加考试科目,武举,殿试等。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高考历史知识点61、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时间:公元前221年2、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建立:为了有效控制大一统的新局面,秦朝统治者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国家机器:(中央)帝国的统治者为皇帝,嬴政自称“

17、始皇帝”。中央政府的官职为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其下设廷尉、治粟内史等诸卿,分工负责司法、财政等政务。丞相是百官之长,“助理万机”,一切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地方)秦朝的地方政府为郡、县两级。郡下辖若干县,县下还设有乡、里等组织。乡设三老管教化,啬夫管听讼、收赋税。郡县的长官均由朝廷直接任命,郡县的属吏则由郡守、县令自行选用。秦汉时的基层属吏职权颇重,地方百姓尚有知啬夫而不知郡县的。为了巩固新建的中央集权体制,秦始皇还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此外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造驰道与直道,以保证政令的畅通;修筑长城,以抵御匈奴的侵扰;开边移民,以充实边地实力;焚书坑儒,以统一思想舆论。3、意义:秦

18、虽_而亡,但秦创立的中央集权体制,却成为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高考历史知识点7一、从诗经到唐诗1、诗经(1)中国第部诗歌总集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2)诗经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3)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2、唐诗(1)唐诗繁荣的原因:a唐朝文明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b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2)代表人物及作品:a初唐的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b盛唐诗人:高适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岑参的“四边

19、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都洋溢着豪迈的气概;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都富于诗情画意。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c中唐的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二、宋词和元曲1、宋词出现的原因:(1宋代商业的发展。(2)城市的繁荣。(3)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2、流派:(1)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柳永州雨霖铃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霄酒

20、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李清照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等,都是流传极为广泛的佳句。(2)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等。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元曲: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元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三、明清小说1、小说的发展历程:(1)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2)唐朝短篇小说传奇。(3)宋朝供说话人用的话本,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一个新阶段。2、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1)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2)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3)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小说

21、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3、代表作品: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部长篇小说最为。4、评价:它们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高考历史知识点81、三省六部制魏晋南北朝时期,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2、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唐太宗注意吸收隋亡的教训,认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他选贤任能,虚心纳谏,励精图志,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

22、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他所采取的措施有:“内亲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任用魏征;强调“存百姓”的思想,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从民本思想出发,慎用刑法,用法务在宽简。制定唐律减少大量死刑条款;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3、藩镇割据问题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往往发展成为割据势力。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高考历史知识点9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1、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组织编纂)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2、【罗马法】两大准则:保护私有财

23、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局限性: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妇女权利受限性质:罗马法是欧洲历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影响: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反封建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影响深远的原因:1.统治范围广,传播远2.比较完善,系统性,逻辑性强,法理精深3.有一些人类共同准则4.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之不断修正5.其发达是罗马统治者尊重法学,尊重法学家的结果高考历史知识点10一、希腊的政治制度1、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雅典民主政治的

24、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公民大会:权力机关,审决国家大事。所有公民均有参与、知情、发言、选举和被选举权。最重要的程序是辩论,促进了对知识的崇尚,大学说家辈出。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准备提案、主持大会、公民大会休会期间权力机构。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民众法庭:日常司法机关,审核任职资格,避行贿舞弊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积极方面: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

25、鉴。消极方面: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的泛滥。二、罗马法1、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2、罗马法的评价积极方面: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罗马法是欧洲历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

26、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十二铜表法1、编著:前452-前451年,在保民官提议下,编订十个法表,为贵族利益服务,前450年,增编两个法表而成。2、内容:基本是未成文的习惯法汇编。明确维护私有财产和贵族既得利益。3、影响:A虽未给平民带来太多的好处,但是平民的胜利。B贵族不能象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C罗马法的渊源,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查士丁尼法典1、形成:前3世纪后,帝国统治者整理、汇编各种法律,最终形成罗马法体系,代表为查士丁尼法典。2、组成:法典,法学总论、学说汇纂、新敕,总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又称查士丁尼法典。3、影响:A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B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高考历史知识点整理第 15 页 共 1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