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be****23 文档编号:16989561 上传时间:2022-05-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品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着眼于眼前,不要沉迷于玩乐,不要沉迷于学习进步没有别人大的痛苦中,进步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足够的量变才会有质变,沉迷于痛苦不会改变什么。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1一、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1.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2.分封的诸侯等是世袭的,并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任免,官位不世袭,官员只有俸禄没有封地。3.分封制下的诸侯国独立性很大,容易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央对地方的制约关系及其地方权力的大小。

2、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官僚政治取代世袭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二、如何认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及其发展趋势?1.确立标志:秦王嬴政建立秦朝后,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建立了完备的中央和地方行政体制。这套金字塔般的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2.突出特征:皇权至高无上,主要表现在皇位世袭和皇帝总揽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的官员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3.制度的本质:是地主阶级对广大农民的专制统治。4.内部矛盾:一是中央内部矛盾,即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二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5.发展趋势: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3、同时不断调整、变革监察体制和选官制度。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2一、希腊的政治制度1、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公民大会:权力机关,审决国家大事。所有公民均有参与、知情、发言、选举和被选举权。最重要的程序是辩论,促进了对知识的崇尚,大学说家辈出。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准备提案、主持大会、公民大会休会期间权力机构。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

4、议。民众法庭:日常司法机关,审核任职资格,避行贿舞弊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积极方面: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消极方面: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的泛滥。二、罗马法1、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

5、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2、罗马法的评价积极方面: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罗马法是欧洲历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十二铜表法1、编著:前452-前451年,在保民官提议下,编订十个法表,为贵族利益服务,前450年,增编两个法表而成。2、内容:基本是未成文的习惯法汇编。明确维护私有财产和贵族既得利益。3、影响:A虽未给平民带来太多的好处,但是平民的胜利。B贵族不能象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C罗马法的渊源,始终

6、是罗马的基本法。查士丁尼法典1、形成:前3世纪后,帝国统治者整理、汇编各种法律,最终形成罗马法体系,代表为查士丁尼法典。2、组成:法典,法学总论、学说汇纂、新敕,总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又称查士丁尼法典。3、影响:A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B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31.西周实行分封制。武王把一定的土地、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这样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2.西周宗法制的特点和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建立至高无上

7、的皇权;中央实行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赢政规定封建统治者为“皇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规定:皇帝称“朕”;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包括: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皇权至上4、秦朝时,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掌军事。唐朝时: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宋初,中书门下是行政机构。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8、军权和财政,以削弱相权。(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合称“二府”)元朝在中央,以中书省为行政机关(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5、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战国和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郡国二制并行。北宋初年,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将兵权收归中央(杯酒释兵权);由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赋税大部由中央掌控。元朝除河北、山西、山东归中央的中书省管,其余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6、明朝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中书省和丞相,杀丞相胡惟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9、。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决策,史称“内阁”。内阁制度正式确立。7、皇太极设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到很大限制;康熙帝亲政后,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三足鼎立;雍正帝时,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8、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有得于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消极:皇帝既是立法者,又是行政长官和司法者,不受任何约束和监督。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总之君主专制的加强,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

10、,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4国际联盟含义:国际联盟(简称国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组成的国际组织,宗旨是减少武器数目、平息国际纠纷及维持民众的生活水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联合国取代。国际联盟盟约中各国达成一致的内容包括:维护和平原则、非战和裁军原则、集体安全原则和委任统治原则等。国际联盟:1、背景:一战的巨大损失使人们渴望建立能维护和平的国际体系;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倡导建立国际联盟盟约,以此领导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成为一个整体2、时间:1919通过了国际联盟盟约,并被列入凡尔赛和约。1920年生效正式建立3、

11、总部:瑞士的日内瓦4、主要机构:会员国全体代表大会;国联行政院;秘书处5、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并且声称要裁减军备,制裁侵略。6、盟约原则:维护和平、集体安全、委任统治。7、操纵:英法。由于美政治军事实力有限,攫取世界霸权的计划落空加上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势力强大。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也拒绝参加国联。8、解散:二战时名存实亡。联合国成立后,1946年宣告解散。9、实质:英法控制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10、性质: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11、活动:1924年组织缔结了和平解决争端议定书日内瓦协定;在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其有关机构或组织发挥了大量;用3

12、0年代英法控制的国联对法西斯侵略采取绥靖政策12、评价: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为以后联合国提供了多方面有益的经验;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阻止新的世界大战(原因)。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5一、中国传统文化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2.秦汉: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西汉儒学独尊,文化由此得到迅速的发展,文学艺术大放异彩。3.隋唐:盛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学艺术全面辉煌,同时社

13、会步入正轨,法度规范成为普遍的社会需要。中唐以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4.宋代:一方面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随着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扩大,韵律极严的诗歌已不能充分表达人们更加丰富的思想感情;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的亮点。另一方面,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一些作家转向于采用词这种更能抒发感情的文学形式,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爱国主义精神。这样,宋词便得到了快速发展。5.元代:城市经济繁荣和市民阶层的扩大,知识分子处于社会底层。知识分子们的愁苦、反抗、逃避现实,通过元杂剧与元散曲(合称为元曲)来表达。6.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

14、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文化专制、八股取士,从而出现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二、全面认识儒家思想1.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在中国,曾对儒家思想采取过过激的否定态度。如新文化运动中的“_家店”,“_中的“批林批孔”运动,都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产生了消极影响。对待儒家思想,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既要吸取其精华,又要剔除其糟粕,批判地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2.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

15、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5)儒家思想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3.儒家思想的消极影响(1)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正统思想,其自身的消极作用也是很明显的。首先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所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导致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2)它所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其负面作用是明显的。(3)它所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观念更应抛弃。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分享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