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二语文上册寒假作业试题(有答案).doc

上传人:be****23 文档编号:16989159 上传时间:2022-05-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二语文上册寒假作业试题(有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品高二语文上册寒假作业试题(有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高二语文上册寒假作业试题(有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二语文上册寒假作业试题(有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二语文上册寒假作业试题(有答案)如果说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那么语文就是这个基础的基础。为大家推荐了高二语文上册寒假作业试题,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第卷为阅读题,共70分;第卷为表达题,共80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中国画和传统西洋画的主要分别,还不在透视、描绘笔法、构图等等的技巧,而在于对绘画的基本构想。传统西洋画求逼真的形似,绘画本身是目的,画一幅画或者是为王公贵女保存肖像,或者应教堂的需要以引起人们的宗教情绪,又或是描绘战役的详情,以供国王和将军的陶醉。画中或偶有民情风俗,往往

2、也是为了替封建领主显示属下子民的生活。中国画却是手段,目的在抒写画家本人的感情、思想和美学上的意境。中国大画家笔下的山水不必似真山真水,却要抒写画家的胸襟情怀。皇帝内廷供奉的画家应命而作,图画便成为目的,旨在迎合皇帝的癖好,除非皇帝的胸襟甚宽,鉴赏力甚高,而画家的技巧又极高明,否则不可能有佳作产生,正如承旨奉和之诗,希觏名篇。作品格调高低之别,往往即在于此。 东西文化互相接触之后,西洋画从日本画里间接得到中国画家的基本意念,放弃了求形似,转而创造自己的风格。这在艺术创作上本来是正路,但他们大都趋向于形式的研究,只注意构图和色调的创作,极少企图抒发高雅情操、自然天趣。中国画却渐渐走上了西洋画家所

3、早已摒弃了的旧路,不再注重意境感情,而求实际效果。 这种趋向,主要是社会压力。近百年来,中华民族时时刻刻在生死存亡中挣扎奋斗,为国家民族服务、为军事政治服务,成为最迫切的需要。社会不同情艺术家表现个人的闲情逸致,要求人人为民族的生存尽力。所以,在文学上,文以载道成为主流;在美术上,社会效果成为主流。为政治服务成为艺术的主要目的,艺术就成了宣传工具。当然,就整体的社会效果而言,这种绘画是有重大贡献的;在形式技巧上,宣传画也可以十分精彩。 就表现方式而论,近代中国画毕竟还保存了固有传统。尽管国画中混入了西洋画法,基本上终究是国画,洋为中用,中国画并没有变成西洋画。中国的新诗、小说、音乐(民歌除外)

4、、话剧,却连形式也完全西洋化了,所以中国老百姓颇难接受,只有洋化的知识分子才喜欢。中国的传统戏曲也能保持原状。江青所提倡的钢琴伴奏样板戏和革命芭蕾舞不受欢迎:中国戏曲和中国画,目前是我国传统艺术的两大支柱。但中国戏曲并无多大进步,只不过作了一些枝枝节节的修改,今日中国画的技巧和表现方式;却已非明人、清人之所及,更非唐人、宋人之所及。说我国近百年来主要的传统艺术成就是在绘画,此言当不为过。 (摘编自金庸散文集) 1.下列关于中国画与西洋画的比较,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画是手段,目的在抒写画家本人的感情、思想和美学上的意境;西洋画本身就是目的。 B.中国画里的山水不必似真山真水,却

5、要抒写画家的胸襟情怀;西洋画则要求逼真的形似。 C.中国画渐渐受西洋画影响,不再注重意境感情,西洋画间接接受中国画影响,放弃求形似。 D.中国画开始追求实际效果,主要迫于社会压力;西洋画放弃求形似,走上了艺术正路。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画和传统西洋画在透视、描绘笔法、构图等等的技巧上均有差异,但更主要的差异还在于对绘画的基本构想明显不同。 B.中国画里也不乏皇帝内廷供奉画家的应命之作,此类作品与传统西洋面一样;绘画本身成了目的,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 C.彻底放弃画家个人高雅情操、自然天趣的抒发,只注重构图和色调创作等形式研究,使西洋画在学习中国画时难得要

6、义,少有佳作。 D.文以载道、社会效果成为文学与美术的主流,都是艺术为政治服务的具体表现,这与中国近百年的历史状况有直接关联。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宫廷绘画虽然旨在迎合皇帝的癖好,但只要皇帝的胸襟够宽,鉴赏力够高,而画家的技巧又极高明,就会有佳作产生。 B.作为宣传工具的绘画,就整体的社会效果而言,有重大的历史贡献,这并不排除它在形式技巧上,也可以有突破和创新。 C.比之于中国的新诗、小说、音乐(民歌除外)、话剧,中国的传统戏曲和中国画保留了更多的传统元素,是最中国的艺术。 D.与中国戏曲变化较小不同,中国绘画走过了由唐宋而明清,直至当下的一条不断变革的道路,

7、在技巧和表现形式上进步尤甚。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书吴、潘二子事 顾炎武 苏之吴江有吴炎、潘柽章,二子皆高才,当国变后,年皆二十以上,并弃其诸生,以诗文自豪。既而曰:此不足传也,当成一代史书,以继迁、固之后。于是旁搜人家所藏文集奏疏,怀纸吮笔,早夜矻矻,其所手书,盈床满箧,而其才足以发之。及数年而有闻,予乃亟与之交,每出入未尝不相过。又数年,潘子刻国史考异三卷,寄予于淮上,予服其精审。又一年,予往越州,两过其庐。及予之昌平、山西,犹一再寄书来。 会湖州庄氏难作。庄名廷鑨,目双盲,不甚通晓古今。以史迁有左丘失明,乃著国语之说,

8、奋欲著书。招致宾客,日夜编辑为明书。书冗杂,不足道也。廷鑨死,无子,家赀可万金。其父流涕曰:吾哀其志,当先刻其书。遂梓行之。慕吴、潘盛名,引以为重,列诸参阅姓名中。 书凡百余帙,颇有忌讳语,本前人诋斥之辞,未经删削者。庄氏既巨富,浙人得其书,往往持而恐吓之,得所欲以去。归安令吴之荣者,以赃系狱,遇赦得出。有吏教之买此书,恐吓庄氏。庄氏欲应之,或曰:踵此而来,尽子之财不足以给,不如以一讼绝之。遂谢之荣。之荣告诸大吏,大吏佑庄氏,不值之荣。之荣入京师,摘忌讳语密奏之。四大臣大怒,遣官至杭,执庄生之父及其兄弟,并列名于书者十八人,皆论死。其刻书鬻书,并知府、推官之不发觉者,亦坐之。发廷鑨之墓,焚其骨,籍没其家产。所杀七十余人,而吴、潘二子与其难。 当鞫讯时,或有改辞以求脱者。吴子独慷慨大骂,官不能堪,至拳踢仆地。潘子以有母故,不骂亦不辨。其平居孝友笃厚,以古人自处,则两人同也。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获免于难。予不忍二子之好学笃行而不传于后也,故书之。 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