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中物理一轮复习教案.doc

上传人:be****23 文档编号:16988208 上传时间:2022-05-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中物理一轮复习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品高中物理一轮复习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高中物理一轮复习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中物理一轮复习教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物理一轮复习教案257241高中物理一轮复习教案2一、引入新课演示实验:让物块在旋转的平台上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教师:物块为什么可以做匀速圆周运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设计意图:从实验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二、新课教学(一)向心力1.向心力的概念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物块受到重力、摩擦力与支持力。教师:物块所受到的合力是什么?学生:重力与支持力相互抵消,合力就是摩擦力。教师:这个合力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思考并回答:方向指向圆周运动的圆心。教师:得出向心力的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指向圆心的合力。(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使概念的得出自然、

2、流畅。)2.感受向心力学生:学生手拉着细绳的一端,使带细绳的钢球在水平面内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教师:钢球在水平面内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什么力使钢球做圆周运动?学生:对钢球进行受力分析,发现拉力使钢球做圆周运动。(设计意图:利用常见的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学生对向心力的感性认识。)教师:也就是说,钢球受到的拉力充当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家动手实验并猜想:拉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动手体验并猜想:拉力的大小可能与钢球的质量m、线速度的v、角速度#257239高中物理一轮复习教案3学习目标:1.知道滑动摩擦产生的条件,会正确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2.会用公式F=F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大小因素。3.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以及大小和方向。4.理解静摩擦力。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学习重点: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F摩=FN解决具体问题。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静摩擦力的概念。学习难点:1.正压力FN的确定。2.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的判定。主要内容:一、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或者在另一个物体上有滑动的趋势时我们会感到它们之间有相互阻碍的作用,这就是摩擦,这种情况下产生力我们就称为摩擦力。固体、液体、气体的接触面上都会有摩擦作用。二、滑动摩擦力1.产生: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

4、对于另一个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2.产生条件: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相对运动、表面粗糙。两个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有弹力产生。摩擦力与弹力一样属接触作用力,但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不挤压就不会出现摩擦力。挤压的效果是有压力产生。压力就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也叫正压力,压力属弹力,可依上一节有关弹力的知识判断有无压力产生。接触面粗糙。当一个物体沿另一物体表面滑动时,接触面粗糙,各凹凸不平的部分互相啮合,形成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即为摩擦力。凡题中写明“接触面光滑”、“光滑小球”等,统统不考虑摩擦力(“光滑”是一个理想化模型)。接触面上发生相对运动

5、。特别注意:“相对运动”与“物体运动”不是同一概念,“相对运动”是指受力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以施力物体为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而“物体的运动”一般指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3.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这里的“相对”是指相互接触发生摩擦的物体,而不是相对别的物体。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但并非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4.大小:与压力成正比F=FN压力FN与重力G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它们在大小上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也可以毫无关系,用力将物块压在竖直墙上且让物块沿墙面下滑,物块与墙面间的压力就与物块重力无关,不要一提到压力,就联想到放在水平地面上

6、的物体,认为物体对支承面的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是比例常数,称为动摩擦因数,没有单位,只有大小,数值与相互接触的_、接触面的_程度有关。在通常情况下,<1。计算公式表明: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只由和FN共同决定,跟物体的运动情况、接触面的大小等无关。5.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的受力物体上。问题:1.相对运动和运动有什么区别?请举例说明。2.压力FN的值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吗?请举例说明。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有关吗?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相对运动的速度有关吗?三、静摩擦力1.产生:两个物体满足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有相对运动趋势时,物体间所产生的阻碍

7、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静摩擦力。2.产生条件:两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有弹力产生;接触面粗糙;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所谓“相对运动趋势”,就是说假设没有静摩擦力的存在,物体间就会发生相对运动。比如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就是由于有静摩擦力存在;如果接触面光滑.没有静摩擦力,则由于重力的作用,物体会沿斜面下滑。#257240高中物理一轮复习教案4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3.知道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时刻和路程是标量.4.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5.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

8、系.过程与方法1.围绕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联系实际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处理方法.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2.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3.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4.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同学们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时间和时刻的

9、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一、时刻和时间间隔1.基本知识(1)时刻是指某一瞬间,时间间隔表示某一过程.(2)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来表示,时间用线段来表示.(3)在国际单位制中,表示时间和时刻的单位是秒,它的符号是s.2.思考判断(1)时刻和时间间隔都是时间,没有本质区别.()(2)飞机8点40分从上海起飞,10点05分降落到北京,分别指的是两个时间间隔.()(3)20年10月25日23时33分在西昌成功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2

10、5日23时33分,指的是时刻.()探究交流时间的常用单位有哪些?生活中、实验室中有哪些常用的计时仪器?【提示】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常用单位有分钟、小时,还有年、月、日等.生活中用各种钟表来计时,实验室和运动场上常用停表来测量时间,若要比较精确地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有时需要测量和记录很短的时间,学校的实验室中常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来完成.二、路程和位移1.基本知识(1)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2)位移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定义: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大小:初、末位置间有向线段的长度.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2.思考判断(1)路程的大小一定

11、大于位移的大小.()(2)物体运动时,路程相等,位移一定也相等.()(3)列车里程表中标出的北京到天津122km,指的是列车从北京到天津的路程.()探究交流一个人从北京去重庆,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飞机,还可以先乘火车到武汉,然后再乘轮船沿长江到重庆,如图所示,则他的运动轨迹、位置变动、走过的路程和他的位移是否相同?【提示】他的运动轨迹不同,走过的路程不同;他的位置变动相同,位移相同.三、矢量和标量1.基本知识(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位移、力等.(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质量、时间、路程等.(3)运算法则两个标量的加减遵从算术加减法,而矢量则不同,后面将学习到.2.思

12、考判断(1)负5m的位移比正3m的位移小.()(2)李强向东行进5m,张伟向北行进也5m,他们的位移不同.()(3)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探究交流温度是标量还是矢量?+2和-5哪一个温度高?【提示】温度是标量,其正、负表示相对大小,所以+2比-5温度高.#257232高中物理一轮复习教案5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及矢量性,会作力的图示.2.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会确定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理解重心的概念.3.了解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教学重难点1.力的概念及矢量性,作力的图示.2.重力产生的原因,确定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心的概念,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过程知识探究一、力和力

13、的图示问题设计做一做以下实验,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总结力有哪些作用效果.(1)小钢球在较光滑的玻璃板上做直线运动,在小钢球的正前方放一磁铁,小钢球靠近磁铁时;(2)在与小钢球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一块磁铁;(3)分别用手拉和压弹簧.答案(1)小钢球的速度越来越大;(2)小钢球的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3)用手拉弹簧,弹簧伸长;用手压弹簧,弹簧缩短.力的作用效果有: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使物体发生形变.要点提炼1.力的特性(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我们谈到一个力时,一定同时具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2)力的相互性: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

14、,受力物体同时又是施力物体.(3)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2.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说明只要一个物体的速度变化了,不管是速度的大小还是速度的方向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发生变化.3.力的表示方法(1)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有向线段)来表示力.线段的长短(严格按标度画)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常画在力的作用点上(在有些问题中为了方便,常把物体用一个点表示).注意(1)标度的选取应根据力的大小合理设计.一般情况下,线段应取25个整数段标度的长度.(2)画同一物体受到的不同力时要用同一标度.(2)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

15、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二、重力问题设计秋天到了,金黄的树叶离开枝头总是落向地面;高山流水,水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无论你以多大的速度跳起,最终总会落到地面上试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答案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正是由于地球的吸引才会使物体落向地面,才会使水往低处流.要点提炼1.重力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2.产生原因: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不能说成“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3.大小:G=mg,g为重力加速度,g=9.8m/s2,同一地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不同地点重力的大小因g值不同而不同.(注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物体是否受其他力无关)4.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竖直向下不是垂直于支撑面向下,也不是指向地心).5.作用点:在重心上.(1)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2)重心位置与质量分布和物体形状有关,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重心可以不在(填“可以不在”或“一定在”)物体上.高中物理教育方案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