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

上传人:be****23 文档编号:16974630 上传时间:2022-05-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精品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网站分类|收藏网站网站首页幼儿教案小学教案初中教案高中教案教案模板教学设计说课稿当前位置:教育巴巴 小学教案 三年级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2021-12-01 09:21:05|彭永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部编版三年级上册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教学目标1、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2、展开丰富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句意思。3、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二、教学重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三、教学准备:小黑板录音机(一)交流课前查找资料、板题解题1、学生交流。(学生有的介绍上网查找的资料;有的介绍从课外书知道的内容。)2、谁会背王维的诗。师:同学们懂得真多,今天我们再王维的一首诗。板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解题:从诗歌的题目中你了解到什么?(“九月九日”是农历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习惯。“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的家乡蒲州。题目的意思是,在重阳佳节里怀念家乡的兄弟。)师小结:王维少年时期就很有文才,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善于描写自然景色。有人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二)初读全诗整体

3、感知1、放录音配乐朗读。2、学生自读。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3、指读全诗。思考。诗中写了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什么人的什么事?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诗中写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诗人独自在异地他乡思念家乡兄弟的事。)(三)品读诗句、了解诗意1、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哪些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生1:我认为“独”字用得好,“独”字表现诗人一个人离开家乡、亲人的孤独心情。生2:我认为“异”字用得好,说出诗人在外地想念家乡、亲人的感情。2、你认为这首诗写得是哪一句?你体会到什么?生:每逢佳节倍思亲。师:为什么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自己孤身在外,每逢过节

4、时,看到别人全家欢聚一堂皇,就感到孤单寂寞,因此,比平时更加思念亲人。)3、展开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意。(独自一人身在他乡,成为他乡之客。每遇到美好的节日,我就加倍地思念故乡的亲人。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都登上高处,一个个都插上茱萸,单单缺少我一个人。)(四)再读悟情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说一说,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表达了作者身居外地,逢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读时速度稍慢,声音稍低缓。)2、配乐朗读。(五)想象训练口语1、这是一首思乡的诗,假如你是诗人你会怎样说?用什么方法向亲人述说思乡的感情?(学生说了很多方法。)2、既然同学们想到用电话,就请你们当诗人,老师当诗人

5、的亲人,述说思念之情。(口语训练,产生情感共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2五彩池学习目标:1、认读6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五彩池美丽的自然景观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教学重难点: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并感受五彩池的美丽景色。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说起四川的九寨沟,那真是世界闻名!知道吗,在四川的藏龙山也有一个闻名遐迩的风景名胜五彩池。今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游览吧。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观看五彩池一年四季的美丽风景,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出自己

6、的感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3、检查自读情况。强调多音字藏和折,理解词语“腾云驾雾”和“一簇”方法:由段到句,再到词、字。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1、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体会到了什么?并用朗读的方式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2、学生交流(1)理解句子A:“那是个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车来到藏龙山,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体会到:水池很多。从哪里体会到的?(漫山遍野、大大小小)把水池多的意思读出来。齐读句子。水池真多,还有谁来交流?(2)理解句子

7、B:“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象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体会到:水池很美。师:宝石很美,晶莹剔透。藏龙山上的水池就像宝石一样,铺展在绿地毯上,在阳光照耀下,光彩夺目。把水池的美读出来。女同学齐读句子。水池除了美,还怎么样?(3)理解句子C:“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体会到:水池很好玩。媒体显示:大小深浅不同的水池打比方理解,读出好玩的意思。男同学齐读。(4)理解句子D:“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体会到:

8、水池的形状很多,各种各样。师:那省略号说明什么?生:还有很多形状,作者没有都写出来。媒体显示:各种形状的水池请同学发挥想象力,想想还有哪些形状的?学生交流。师:作者运用比喻的方法把五彩池的多姿多彩展现给了我们,我们能通过朗读把它表达出来吗?齐读句子。3、小结:这一自然段作者通过数量、颜色、大小、形状写出了五彩池的美丽神奇。让我们美美地读好课文,再来欣赏美丽的画卷。4、默读课文第三段,池水的神奇又表现在哪里?找找课文中用了几个“却”字,去掉这些“却”字再读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学生交流。媒体显示:有着各种颜色的水池师生对读,再次感悟。(颜色的神奇)小组赛读。指导朗读。师:五彩池仅仅是五种颜色吗?

9、请同学换个词语说说。换词练习。四、协作学习,深入探究。自读第四自然段。师: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请同学读读课文,打开知识库找找有关的资料,同桌的同学共同探讨其中的奥秘。小组交流。五、欣赏品味,体悟情感。假如你就站在这五彩池边,你会说什么?学生交流。教师引导:难怪作者会说:“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齐读第五自然段。小结;课文最后一节和开头呼应,再次突出了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六、动手实践,拓展延伸。师述:同学们,我们刚才细细游赏了五彩池,我相信那儿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请你当小导游,给五彩池写一句精彩的广告词,看看谁能吸引更多的游客?现在,请同学打开

10、写一写。交流广告词。七、布置作业:1、以小导游的身份为游人介绍五彩池。2、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部编版三年级上册3画龙点睛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并能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重点理解“画龙点睛”、“半信半疑”、“张牙舞爪”、“活灵活现”等词语的意思。重点、难点:识字写字;理解“画龙点睛”、“半信半疑”、“张牙舞爪”、“活灵活现”“研墨挥毫”等词语的意思。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老师有个小问题:咱班的小朋友有属龙的吗?(调动学生积极性)这么多同学都属龙呀,那你们见过龙吗?在什么地方见过?你们喜欢龙吗?2、古

11、时候有位画家也很喜欢龙,他叫张僧繇,他特别擅长画龙,也因为他画龙这件事有了这么一则成语(板书:画龙点睛)。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掌握生字新词。1、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动笔圈画出生字新词并想办法解决。2、小老师上台教生字词,要求用文中的词语,文中的句子。(生字词只要是学生认为陌生的就可以教,不一定是课后规定的)3、教师出示生字词,巩固生字新词。4、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质疑生词,共同理解生词。(随文解决,一自然段一自然段的。)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画龙点睛”、“半信半疑”、“张牙舞爪”、“活灵活现”。“画龙点睛”让

12、学生说意思,估计孩子们表面意思都能理解,关键是引申的意思,可让学生查字典,然后造句。“半信半疑”这个词可从“信”字和“疑”字理解,也让学生造句。“张牙舞爪”可让学生看龙的图片理解。“活灵活现”可参照图片理解。“研墨挥毫”可从字义理解,并让学生做动作。5、练习写字。重点指导“疑”和“迹”字。学生抄写词语。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并说一说文中主要写了什么故事。四、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画龙点睛这个成语故事,懂得在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的地方加一两句重要的话,会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2、能用自己的话把画龙点睛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重点、难点:引导学生

13、理解寓意,懂得在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的地方加一两句重要的话,会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图片)张僧繇的画画得非常好,所以他画的龙一旦点上眼睛就能飞上天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龙点睛。二、品读课文1、学第1自然段。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提问:从哪些词语看出张僧繇的画画得极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2、学26自然段。都说张僧繇的画好,耳闻不如一见,让我们看看他都画了些什么?为什么能得到大家的称赞?(1)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来说明张僧繇的画画得极好?学生带问题自由读课文,可同桌交流,然后汇报。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寺庙墙上画鹰吓飞小鸟(逼真)影壁上画龙铁链锁住(龙才安分)

14、寺庙画龙活灵活现(点睛龙飞)(2)重点学习3、5、6自然段。A、张僧繇第一次画龙出现了什么样的奇迹呢?学生找出相关自然段,品读。指导读出新鲜,神奇,紧张的语气。(插入雷雨视频帮助理解)过渡:张僧繇画龙出现奇迹的事情引起了轰动,许多人半信半疑,都想亲眼看看他是怎么画龙的,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吧!B、人们从四面八方赶过来观看,张僧繇害怕了吗?他怎么作画的?学生找出表示张僧繇动作的词语,体会从人物动作体现出人物的胸有成竹。C、张僧繇的龙为什么没有眼睛?试想没有眼睛的龙是什么样的?你能用语言描述一下吗?(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画家是怎么回答的?(指导学生读出自信的语气)D、当画家给其中的两条龙点

15、上眼睛时,结果怎么样了?(学生自由读文,找出答案。)为什么两条龙会腾空而去呢?(因为点上了眼睛)E、如果你们就是飞上天的那两条龙,你会想写什么?说些什么?(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点题画龙点睛三、体会寓意。师:我们知道了画龙点睛的来历,想知道人们用它表示什么意思吗?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小结:因此画龙点睛常用来形容在说话或写文章的关键处加上一笔,使语言或句子更加生动、具体。四、拓展延伸。1、用自己的话把画龙点睛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2、课外找寓言故事读一读,如伊索寓言中国古代寓言选。部编版三年级上册4兔子和狼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16、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和兔子的不同表现及各自的结局。过程与方法: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理解、朗读、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兔子的随机应变与自强努力,以及狼的痴心妄想与不作努力。2、引导学生明白:自强努力可以改变命运。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兔子和狼的不同表现2、体会兔子随机应变,自强不息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如果一只狼碰见一只兔子,会发生什么事?如果让一保狼和一只兔子天天面对面,但暂时狼又吃不着兔子,你说狼和兔子又会有什么表现?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狼和兔子的故事。3、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大意1、学生自由读

17、文,画出生字新词。2、出示本文生字词,指名认读。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4、讨论、交流:这些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要注意什么?5、齐读词语。6、分段指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三、学习课文15自然段,了解兔子和狼的不同表现1、学生自由读课文。2、同桌合作,完成自学表格,了解狼与兔子的不同表现。3、指名逐行反馈表格中的内容,评议。4、结合反馈,指导朗读。5、引导学生体会:(1)小兔子的随机应变,积极动脑。(抓住关键句子)(2)小兔子的自强努力,坚持不懈。(抓关键词句)6、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自然段。四、总结1、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兔子?2、总结:兔子时刻做好准备迎接狼的入侵,但结果如何,

18、我们等下节课再来了解。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出示本文生字,开火车认读并组词。2、说说:为了迎接狼的入侵,兔子做了哪些准备?3、学生齐读课文15自然段。4、导言:狼在对面山头上,年头兔子做好准备对付它,狼子野心的心情如何,又是怎样表现的呢?二、学习课文68自然段,了解故事的结果1、指名读第六自然段。2、说说:一段时间之后,狼和兔子各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变化?(1)学生自由发言,评议。(2)教师引导体会狼的气急败坏却不作别的努力,而兔子却坚持不懈,做好对付狼的准备。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第六自然段。4、狼是多么想到南山吃兔子啊,终于有一天,它实现了这个愿望,但它却再也吃不了兔子了,这是怎

19、么回事呢?5、学生自由读第七、八自然段。6、说说:狼是怎么来到南山的?7、想想:如果狼摔下来没有死,还是好端端的,兔子会怕狼吗?为什么?体会:兔子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锻炼出强壮的体魄,狼不再是它的对手了,另外,兔子还因为自己粗壮的身体躲过了老鹰的袭击。三、总结全文,想象感情1、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2、当兔子看到狼死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3、感悟: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或启发?部编版三年级上册5葡萄叶的梦设计意图:1、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积累语言。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诗句语言的美,在读中想象诗意的美,在读中体会葡萄叶的奉献情怀和葡萄成长的快乐,并通过朗读把感受和体会表达出来。2、体现语文

20、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具体到本课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扮演葡萄叶和葡萄的情境对话中,在由仿写葡萄叶上升到仿写梦想的过程中,在“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中,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感染。3、巧用暗示,让学生自悟。比如,播放小松树的歌曲,暗示成长的快乐;教师范读第二小节并描述图画,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引用大诗人泰戈尔的诗升华认识等,都能让学生听有所得,读有所得。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2、品味诗句的美,体会诗意的美。教学重点:品读课文,体会葡萄叶乐于奉献的精神。教学难点:品味诗句的美,感受成长的快乐。课前预习:1、读读课文,初步掌握生字字音。2、查查词典,了解

21、“酿造”在词典中的意思。启动课堂:播放歌曲小松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创设情境导入:由小松树快乐成长引出葡萄叶的梦。读读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1、先读读词语,再读读句子。2、指名朗读课文。三、整体感知: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葡萄叶的梦是什么?2、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葡萄叶的梦是什么?作者用哪句话表示这个意思?3、品读诗句:葡萄叶用整个夏天,酿造芳香和甜美。理解“酿造”一词。读读诗句。四、学习第一小节:1、自由读,思考:诗人眼中的葡萄叶是怎样的?2、有感情地朗读。指名读评价点拨引读。3、交流:你为什么喜欢作者笔下的葡萄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并读出自己的感受。4、拓展:你眼中的葡萄叶是

22、怎样的?能像作者这样用一句有诗意的话来表达吗?的叶片,是。五、学习第二小节:1、配乐范读:激发学生想象、朗读的兴趣。2、自由读。透过诗句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闻到什么?3、交流、创设情境对话,感受葡萄在叶子的帮助下快乐成长。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男、女生比赛朗读指名读。5、创设情境:葡萄和葡萄叶会说些什么?六、学习第三、四小节:1、引读第三小节,摘一颗葡萄给你尝尝,你觉得怎么样?2、在学生的赞美中,引出第四小节。3、质疑:为什么葡萄叶悄悄地笑了,流出开心的泪了?4、在组织学生解疑中,体会葡萄叶乐于奉献的情怀。再读全文,读出自己的感受。七、巩固、发散:1、背诵喜欢的小节。2、写写自然界中小鸟、小蜜蜂、小青蛙、小草、大树、鲜花的梦想,还可以写写自己的梦想。3、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让我们伴随着梦想快乐成长。八、推荐作业:1、背诵课文。2、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3、从课外书中,读一首喜欢的诗歌。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 13 页 共 1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