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河大桥空心薄壁高墩施工方案(共27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6830144 上传时间:2022-05-1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沁河大桥空心薄壁高墩施工方案(共2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沁河大桥空心薄壁高墩施工方案(共2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沁河大桥空心薄壁高墩施工方案(共2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沁河大桥空心薄壁高墩施工方案(共27页).doc(2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省道308焦作至沁阳段改建工程ZQ-S3合同段沁河大桥箱型墩施工技术方案河南鹏程路桥建设有限公司2013年03月01日薄壁空心墩施工方案1、编制说明1.1编制范围本方案编制范围为省道308焦作至沁阳段改建项目第三合同段沁河大桥空心墩墩身施工。1.2 编制依据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3.公路工程施工工艺标准(桥涵);4.相关设计图、设计文件5.相关合同文件6.现场调查资料。1.3编制原则本施工方案编制以合同文件、施工图纸以及国家现行施工规范、质量评定验收标准及有关法规为依据,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参照公司相关工程施工经验编制。2、工程概况本标

2、段工程起点(K34+000)位于本项目与博月路交叉点西南2.3km处,路线向西南方向经后十里村北、博爱农场北、拐闪南,跨丹河,经杨庄北、许屯南,路线折向南,跨沁河后路线进入沁阳市内到达本标段终点(K43+700),路线全长9.7km。主线共设大桥695.16米/2座,小桥35.04米/1座,涵洞35道,平面交叉8处。本标段全线采用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采用80km/小时,路基宽度为24.5米,其中:行车道宽223.75米,中间带宽3.0米(含左侧路缘带宽20.5米),硬路肩宽22.5米,土路肩宽20.75米。新建沁河大桥位于原沁河大桥右侧(上游侧),新建桥梁作为右半幅桥使用,原沁河大桥利

3、用改建为左半幅桥。新建桥梁全长498.12米,上部结构为(35+760+35)m预应力砼现浇变截面箱梁,采用悬臂浇筑施工;下部结构桥墩采用箱型墩,双排群桩基础,0#桥台为肋板式桥台,9#桥台为桩式台,钻孔灌注桩基础。新建桥面布置为:0.5m护栏+11.0m行车道+0.5m护栏=12m,桥梁按照90设计。 2.1 设计概况沁河大桥空心墩8个共计85m,最高墩6#墩,墩高13m,墩身尺寸为6.5m3.5m3、施工组织安排3.1工期安排根据第三合同段工期要求和现场施工进度情况,墩身施工工期计划见表2。表1 施工进度计划表序号桥梁名称部位工期(天)开始时间完成时间1沁河大桥1号墩身202013.3.1

4、2013.3.2022号墩身202013.3.12013.3.2033号墩身202013.3.202013.4.1044号墩身202013.4.202013.5.1055号墩身202013.4.102013.4.3066号墩身202013.4.202013.5.1077号墩身202013.4.102013.4.3088号墩身202013.3.202013.4.103.2施工组织及计划3.2.1主要设备主要设备数量见表2。表2 主要设备数量表序号机械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 注1混凝土灌车123辆6混凝土送输设备2吊车25t台2 模板、钢筋施工3电焊机台10钢筋施工4弯曲机GW-40-1台25.5

5、kw5空压机台46汽车泵台17模板空心墩套48全站仪DTM-530C台1测量、放样9水准仪DZS 3-1台2高程控制3.2.3 施工组织机构全桥施工总负责人为项目经理赵永忠,总工程师王小成。下设工程技术部、质量安全部、物资设备部、计划合同部、财会部、综合办公室、工地试验室等4、总体施工方案新建沁河大桥墩身最高为13m,为薄壁空心墩,该类型墩施工难度较大,我施工方主要采取翻模组合人工搭设脚手架的施工工艺完成,在墩上部设置操作台。墩身施工采取人工搭设内外脚手架配合的方案,内脚手架作为绑扎钢筋时的内操作台。我公司采用人工翻转模板与脚手架相组合、混凝土输送泵运送混凝土、塔吊和倒链吊运材料和模板的施工方

6、法,人员上下由脚手架和竹木爬梯解决。4.1、人工翻升模板设计翻升模板由三节大块模板(外模采用钢模、内膜采用竹胶板或钢模)与支架、内外钢管脚手架工作平台组合而成(施工中随着墩身高度的增加将支架与已浇筑墩身相连接,以增加支架的稳定性)。施工时第一节模板支立于基顶,第二节模板支立于第一节段模板上。当第二节混凝土强度达到3MPa以上、第一节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a以上时,拆除第一节模板并将模板表面清理干净、涂上脱模剂后,用塔吊和手动葫芦将其翻升至第二节模板上。此时全部施工荷载由已硬化并具有一定强度的墩身混凝土传至基顶。依次循环,形成接升脚手架钢筋接长绑扎拆模、清理模板翻升模板、组拼模板中线与标高测量灌

7、注混凝土和养生的循环作业,直至达到设计墩身高度。每一节翻转模板主要由内外模板及纵横肋、刚度加强架、内外脚手架与作业平台、模板拉筋、安全网等组成。内外模板均分为标准版和角模板两种,每大节模板高度4.5m(每节模板由高度1.5m的三个小节模板拼组而成),宽度划分以1.5m为模数。模板之间用25螺栓连接,用12槽钢支撑拉筋垫板,12槽钢间距不超过1m,拉筋用16mm的圆钢或螺纹钢。在拉筋处的内外模板之间设18mmPVC硬管,以便拉筋抽拔及再次利用。灌注混凝土前在模板顶面按1.5m的间距设临时木或铁支撑,以控制墩身壁厚。内外模板均设模板刚度加强架,以控制模板变形。内外施工平台搭设在内外脚手架上。在内侧

8、施工平台上铺薄钢板,临时存放用运送来的混凝土。在外侧施工平台顶面(脚手架)的周边设立防护栏杆,并牢固地挂立安全网。4.2、翻升模板施工要点(1)、安装内外脚手架。为兼顾钢筋绑扎与混凝土灌注两方面的因素,内平台与待灌节段的混凝土顶面基本平齐,外平台与待绑扎钢筋的顶部基本平齐。脚手架安装完毕后安装防护栏杆和安全网,搭设内外作业平台。(2)、钢筋绑扎与检查。按设计要求绑扎钢筋后进行检查。绑扎中注意随时检查钢筋网的尺寸,以保证模板安装顺利。由于模板高度4.5米,因此每次钢筋绑扎的最低高度不小于4.5米加强钢筋搭接长度。若钢筋绑扎长度大于6米,则需将钢筋的中上部支撑在脚手架上,以防钢筋倾斜。(3)、首次

9、立模准备。根据墩身中心线放出立模边线,立模边线外用砂浆找平,找平层用水平尺找平。待砂浆硬化后即可立模。(4)、首层模板安装。模板用塔吊吊装,人工辅助就位。先拼装墩身一个面的外模,然后逐次将整个墩身的第一节外模板组拼完毕。外模板安装后吊装内模板;然后上拉筋。每节模板安装时,可在两节模板间的缝隙间塞填薄钢板纠偏。(5)、立模检查。每节模板安装后,用水准仪和全站仪检查模板顶面标高;中心及平面尺寸。若误差超标要调整,直至符合标准。测量时用全站仪对三向中心线(横向、纵向、45方向)进行测控。每次测量要在一个方向上进行换人多次测量。测量要在无太阳强光照射、无大风、无振动干扰的条件下进行。(6)、混凝土灌注

10、。模板安装并检查合格后,在内外模板和钢筋之间安装L混凝土灌注漏斗,混凝土经混凝土输送泵送至模板内。混凝土采用水平分层灌注,每层厚度40cm左右,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不要漏捣和过度振捣。灌注完的混凝土要及时养生。待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用高压水冲洗接缝混凝土表面。(7)、重复如上步骤,灌注第二节混凝土。灌注混凝土中要按要求制作试件,待第一节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a、第二节混凝土强度达到3MPa以上时,做翻升模板、施工第三节混凝土的准备。(8)、模板翻升。将第一节模板用手动葫芦挂在第二节模板上,松开并抽出第一节模板之间的拉筋,用塔吊和手拉葫芦分别起吊第一节模板的各部分并运至第二节模板顶部或地面,清

11、理模板涂刷脱模剂后在第二节模板顶按上述次序安装固定各组成部分。如此循环,直至墩顶。4.3、墩顶段施工当模板翻升至墩顶实心段底部时,拆除墩身内施工平台和脚手架,搭设外侧施工平台和安装防护栏杆与安全网,并在墩身内测安装封闭段托架和模板。然后绑扎钢筋、安装外模板、灌注混凝土、养生。墩身施工高度至墩身截面变化的底面处。封闭段托架采用横桥向布设7根20b工字钢,工字钢间距为60厘米,工字钢上铺方木,方木上铺设模板,模板采用木模。4.4、模板拆除待模板内混凝土强度大于10MPa时,拆除所有外模板。拆除时按先底节段后顶节段的顺序进行。4.5、墩身钢筋制作与绑扎钢筋在加工棚内制作,要保证制作钢筋的精度。为验证

12、钢筋制作的精度,可在弯制少量钢筋后,先在地面平地上进行绑扎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调整弯制方法与尺寸。形状与尺寸已确定的钢筋可采取经常拉尺检查的办法队精度进行有效地控制。钢筋必须严格进料、出库管理,加工好的钢筋分类存放,挂牌标识,防止误用。钢筋采用现场绑扎法。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对25mm以上的主筋采用双面对接焊接长;对直径25mm以下的钢筋采用搭接焊接法。焊接接头应做焊接工艺试验。当钢筋竖直长度超过6m时,应将其临时支撑固定在脚手架上,以防钢筋倾斜不垂直。4.6、墩身混凝土浇筑混凝土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合、混凝土输送泵运送、串筒入模、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的施工方法。灌注混凝土前应检查模板、钢筋及预埋件的位

13、置、尺寸和保护层厚度,确保其位置准确、保护层足够。由于混凝土施工高度大于2m,为使混凝土在灌注时不产生离席,混凝土将通过串筒滑落。为保证混凝土的振捣质量,振捣时要满足下列要求:(1)、混凝土分层浇筑,层厚控制在40cm左右。混凝土垂直运输采用输送泵进行。(2)、振捣前振捣棒应垂直或略有倾斜地插入砼中,倾斜适度,否则会减小插入深度而影响振捣效果。(3)、插入振捣棒时稍快,提出时略慢,并边提边振,以免在混凝土中留下空洞。(4)、振捣棒的移动距离不超过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并与模板保持510cm的距离。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以保证上下层混凝土之间的结合质量。(5)、混凝土浇筑后随即进行

14、振捣,振捣时间一般控制在30秒以上,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标明混凝土已振捣密实:A、混凝土表面停止沉落或沉落不明显;B、振捣时不再出现显著气泡或振动器周围气泡冒出;C、混凝土表面平坦、无气体排出;D、混凝土已将模板边角部位填满充实。混凝土的浇筑要保持连续进行,若因故必须间断,间断时间要小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其初凝时间由试验确定。如果间断时间超过了初凝时间,则需按二次灌注的要求,对施工缝进行如下处理:凿除接缝处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凿除时混凝土强度要达到5MPa以上。在浇筑新混凝土前用水将旧混凝土表面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但不能留有积水,并在水平缝的接面上铺一层12cm厚的同级水泥砂浆。根据混凝

15、土保护层厚度采用相应尺寸的垫块,垫块数量按底模57个/m2、侧模35个/ m2放置。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a以上时即可拆模。进行不少于7天的标准养护,养护用水与拌合用水相同。4.7、墩身线形控制在承台浇筑完混凝土后,利用全站仪恢复墩中心,并从导线控制网对其校核,准确放出墩身大样,然后立模、施工墩身实心段混凝土。实心混凝土施工完后,在桥墩中心处设置一直径为40cm、高40cm的钢筋混凝土圆台,将墩中心准确地定位在预埋的钢筋头上。每提升1次模板根据墩不同高度,利用全站仪对四边的模板进行调整。施工中要检查模板对角线,将误差控制在5mm以内,以保证墩身线形。检查模板时,已灌混凝土的模板上每个方向作2

16、个方向点,防止大雾天气不能检查模板时,可以拉线与全站仪互为校核,不影响施工。检查模板时间在每天上午9点以前或下午4点以后,避免日照对墩身的影响;墩身上的后视要尽量靠近承台,每次检查前校核各个方向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如有偏差,按墩高比例向相反方向调整。4.8、主要施工技术要点施工时先测量放样,放样出4角点,并用墨线弹出四周模板边线。根据模板边线,对墩身范围内的承台混凝土凿毛处理,并校正预埋的墩身钢筋,安装墩身钢筋。模板、钢筋施工完毕经检验合格后浇注混凝土。混凝土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合,混凝土罐车运输至现场,用高压输送泵泵送。4.8.1清理基础顶面承台施工完毕并达到拆模要求后对墩身预埋钢筋范围内的混凝

17、土进行凿毛处理,凿毛要达到凿除混凝土浮浆,露出新鲜砼的效果,并用高压水后高压风吹干净。4.8.2施工放样依据设计资料及图纸,复核墩身轴线控制网和高程基准点。测定墩身纵横中心线及高程水准点,在承台上放四个角点。放样完毕在承台上用墨斗弹出模板边线,并在四周相邻两点的延长线上引出50cm的8个点作为观测点,模板安装后用激光铅垂仪控制垂直度,并且每2模砼施工前用全站仪放样进行校核。4.8.3钢筋的存储,加工与安装4.8.3.1钢筋的保护及存储钢筋储存在专门的钢筋棚内,放置于地面以上0.5米的平台,垫木或其它支撑物上;当应用于工程时,钢筋表面无灰尘和有害的锈蚀或其他杂物;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必须对弯起,焊

18、接等部位,采用涂防锈漆的防锈处理。 4.8.3.2钢筋加工钢筋加工制作时,要将钢筋加工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对每种钢筋要按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要求,经过这两道检查后,再按下料表放出实样,试制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加工好的钢筋要挂牌堆放整齐有序。钢筋切断根据钢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约钢材。钢筋调直,可用机械或人工调直。经调直后的钢筋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小波浪形,其表面伤痕不应使钢筋截面减小5%。所有钢筋的切断及弯曲工作均应在钢筋加工场进行,钢筋按图纸所示的形状进行弯曲。4.8.3.3钢筋安装空心墩在承台上放样完毕后清理

19、混凝土表面,校正预埋进承台的预埋钢筋。对与新旧混凝土连接部位进行凿毛,露出新鲜混凝土并冲洗干净,新的混凝土浇筑前,在凿毛的混凝土上面浇筑一层1-2cm厚1:1的水泥净浆。 将做好的钢筋用平板车运至现场安装拼接,箍筋与主筋要保证垂直,并用扎丝绑扎,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形绑扎。箍筋的弯钩叠合处沿墩身竖向主筋交错布置,并用扎丝绑扎牢固,必要时用电焊点焊。在钢筋和模板之间设置垫块,垫块与钢筋绑扎,并互相错开,且位置准确。有支架平台的,平台支撑尽量避免支撑到钢筋上面,必要时平台可支撑在下层钢筋上。钢筋安装的允许偏差和和检验方法见表1表1 钢筋安装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项次检

20、查项目规定值或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1受力钢筋间距(mm)两排以上排距5尺量:每构件检查两个断面同排梁 、板、 拱肋10尺量:每构件检查5至10个间距基础、锚碇、墩台 、柱20灌注桩20尺量:每构件检查5至10个间距2箍筋、横向水平钢筋、螺旋箍筋间距(mm)10尺量:按骨架总数30%抽查3钢筋骨架尺寸(mm)长10尺量:按骨架总数30%抽查宽、高或直径54弯起钢筋位置(mm)20尺量:每骨架总数30%抽查5保护层厚度(mm)柱 、梁 、 拱肋5尺量:每构件沿模板周边检查8处基础 、锚碇 、墩台10板34.8.4模板安装4.8.4.1空心墩空心墩墩身模板采用大型钢模板,钢模板由厂家定做,满足强度和刚

21、度要求。模板安装前先在场地内打磨抛光,除去锈迹、污渍,用干净白布擦拭,然后均匀涂刷脱模剂,并在模板接缝处嵌入3mm厚的泡沫双面胶带,防止漏浆。在墩身实心段的顶面处,须预埋泄水孔。在墩身施工时须预留100的通气孔。首节混凝土浇筑完毕并达到拆模条件后拆除最底下第1、2层模板及支架、内外工作平台,然后用塔吊和手动葫芦将其翻至第3层模板上方。以此循环向上形成拆模。翻开立模模板组拼,搭设内外工作平台,安装钢筋、接长泵送管道浇筑混凝土,依次施工至墩顶。模板安装允许偏差见表5表5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项 目允许偏差(mm)模板高程、长和高10模内尺寸20轴线偏位10相邻模板表面高差孔中心与面板的间距2预埋件中心

22、位置3预留孔洞中心位置10预留孔洞内部尺寸+10,0倾斜度0.3%墩高且不大于204.8.5高墩测量监控为确保桥高墩工程质量,在每节墩身混凝土浇筑前均要对墩身的垂直度进行校核,具体要求如下:、在承台上准确放样墩身四角点,在相邻两点的延长线上引出50cm的8个点作为观测点(见图10),浇筑墩身混凝土须用全站仪放样检查墩身模板立模偏差。、模板每翻一次,对模板位置检查一次,以便控制桥墩的纵横向扭转和偏移。图10 主墩测量控制点布置图、定期对测量轴网和控制点进行复测、联测、闭合。、为减少测量误差,控制测量在早上8点前(日出前)完成。4.8.6浇注混凝土4.8.6.1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的运输能力应适合凝

23、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需要,使浇筑不间断,并使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时仍保持均匀性和规定的坍落度,本工程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用搅拌车运输已拌成的混凝土时,途中应以24rmin的速度进行搅拌,混凝土的装载量约为搅拌筒几何容量的三分之二。混凝土运至浇筑点后发生严重泌水,离析或塌落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第二次搅拌,二次搅拌是不得任意加水,确有必要时,可同时加水和水泥以保持水灰比不变。如二次搅拌不符合要求则不能使用。4.8.6.2混凝土的浇筑空心墩墩身混凝土采用高压输送泵泵送。浇注混凝土前,模板、钢筋预埋件按图纸要求进行检查并清理干净模板内的杂物,使之不得带有水,锯末,施工碎屑和其他附着物质,未经监理人检查批

24、准,不得在结构任何部分浇注混凝土。在浇注时对混凝土表面操作应仔细周到,使砂浆紧贴模板,混凝土表面光滑,无水囊气囊或蜂窝。混凝土在浇注前温度应维持在10度至32度之间。混凝土由高处落下高度不应超过2m,超过2m应采用串桶,串桶保持清洁。混凝土的振捣:振捣应在浇筑点和新筑点混凝土面上进行,振捣器插入混凝土要快插慢拔,以免产生空洞。振捣器要垂直地插入混凝土内,并在插至前一层混凝土,以保证新浇混凝土与现浇混凝土结合良好,插入深度一般50-100mm。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得超过有效振动半径的1.5倍。表面振捣器移位间距,应使振动器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100mm左右。当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应尽可能地避免

25、与钢筋和预埋件相接触。模板角落以及振捣器不能达到的地方,辅以插针振捣,以保证混凝土密实及其表面平滑。不能在模板内利用振捣器使混凝土长距离流动或运送混凝土,以致引起离析。多余的自由浆宜立即清除,避免上下混凝土结合造成局部混凝土不均匀和挤压至边缘,拆模后出现泌水露砂与花脸图案。混凝土振捣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冒气泡,泛浆,表面平坦,振捣不能产生过振,避免粗集料下沉集中,造成混凝土内部不均匀,同一构件中混凝土强度不一致。混凝土捣实后1.5h到24h之内,不得受到振动。浇注混凝土期间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和钢筋以及预埋件等的稳固情况,当发现有变形,松动或者移位时,应及时处理。施工过程在混凝土中预

26、留的孔洞在施工后应用相同的混凝土修补。在晚间浇注混凝土,安装适当的照明设施。工程的每一部分的浇注时间及浇注条件及时做好完整记录。混凝土初凝至达到拆模强度之前,模板不得振动,伸出的钢筋不得承受外力。4.8.7养护墩身混凝土浇筑完毕,空心墩采用土工布包裹并在底层模板下部设置喷淋装置撒水保湿养生。混凝土的洒水养护时间为7天,可以根据空气的湿度,温度和水泥品种以及外加剂等情况,及混凝土内外温差的实际,酌情延长或者缩短,每天洒水次数以能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为度。气温低于5度时,应覆盖保温,不得洒水养生。4.8.8拆模拆模之前应经试验室做强度试验,当第一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75%,最上节混

27、凝土强度达到2.5Mpa后之后方可拆模,模板不得振动,伸出的钢筋不得承受外力。5、质量保证措施为使本段工程达到既定的质量目标,我们将精心组织施工,建立三检(自检、互检、工序检验)制度,对现场人员加强质量教育,强化质量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质量监控,完备各种检测手段,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检验和抽检,建立质量奖罚制度,并从思想教育、组织和技术管理、施工管理等方面制定保证措施。5.1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体系的日常具体工作由工程部负责,按照招标文件、合同条款、设计文件、施工规范及技术细则要求,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施工工艺,做好工程质量控制。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设置好工程质量管理组织机

28、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框图见下图12。图12 工 程 质 量 保 证 体 系根据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领导小组要求,项目部制定出以下质量制度及措施,以保证质量达到业主要求。、质量控制程序:项目经理部安质部负责日常质量工作的管理,现场设专职质检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自下而上,按照“跟踪检测”、“复检”、“抽检”三个等级分别实施质量检测职能。为了实现工程质量的优良目标,将按照ISO9001质量体系生产和安装的质量保证模式,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程序,遵照施工规范的要求,运用先进的技术管理方法和工艺流程,做好施工质量的全面控制。、质量管理制度:实行以项目总工程师为主的项目部技术责任制,同时建立各级技术人员的岗位责

29、任制,逐级签订技术包保责任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严格遵守基建施工程序,坚决执行施工规范。、质量教育广泛开展QC小组及创优质样板工程活动,通过广泛的论证、分析和研究,确保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在施工前,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测试方法的技术要点,并认真进行技术交底,确保在施工中正确应用,提高工程质量。对承包范围内的工程,施工前认真搞好技术交底,施工中循环检查,施工后总结评比。使广大职工熟悉和掌握有关的施工规范、规程和质量标准。在施工中,加强质量监督和技术指导,保证人人准确操作,确保工程质量。5.2施工质量技术保证措施5.2.1坚持技术交底制度开工前,各技术负

30、责人根据施工组织编写施工技术交底,并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全面交底,明确该项工程的设计要求、技术标准、施工方法、与其它工程的关系和施工注意事项。5.2.2施工中坚持“三检”制度施工中进行自检、互检、工序交接检查。未能达到要求者,不准进入下道工序施工。施工中明确责任,检查和交接均需签字确认,为施工分析留下依据。5.2.3坚持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坚持自检、互检、专检的“三检制”。以班组检查与专业检查相结合。施工班组在上、下班交接前应对当天完成的工程质量进行自检,对不符合质量要求者及时予以纠正。各工序工作完成后,由分管工序的技术负责人、质量检查人员组织工班长,按技术规范进行检验,凡不符

31、合质量标准的,坚决返工处理,直到再次验收合格。工序中间交接时,必须有明确的质量交接意见,每个班组的交接工序都应当严格执行“三工序制度”,即检查上道工序,做好本工序,服务下道工序。每道隐蔽工程完成并经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质量记录和检查签证资料整理工作。所有隐蔽工程必须经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未经签字认可的,禁止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不合格的隐蔽工程项目,经返工自检和复验合格后,重新填写验收记录,并向驻地监理工程师发出复检申请,经检查认可后,及时办理签认手续。按竣工文件编制要求整理各项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并按ISO9001质量标准文件、

32、资料控制程序分类归档保存。施工中的施工日志、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分项、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记录等资料齐全。按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要求,用碳素墨水填写,其内容及签字齐全,具有可追溯性。5.2.4材料检验制度材料进场前检验验收或取样送检,防止不合格材料进入现场。主要材料具备三证。通过检验合格的才能使用。5.2.5施工过程质量检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要通过“跟踪检测、复测、抽样检验”三级检测制度来实现,对工班作业检测由专业人员跟踪检测,试验室进行复测和抽样检测。通过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检验达到及时解决问题的目的,为全过程质量控制创造条件,为工程竣工验收打下基础。5.3施工保证措施5.3.1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混

33、凝土采用集中搅拌,电子计量控制,混凝土拌制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每一混凝土搅拌工点配备拌制设备和计量装置,经常保持良好状态,并严格按配合比计量,各种搅拌材料的配量偏差为:水泥不大于1%,粗、细骨料不大于2%,水和外加剂不大于1%。、采用搅拌运输车将混凝土运至现场,其搅拌、运输混凝土至全部混凝土卸出时间不超过90分钟。卸料时出料口与接料面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5m。、使用插入式震动器时,混凝土灌筑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振动时间2030s,操作时依次垂直插入混凝土内,拨出时速度要缓慢,相邻两个插入位置的距离不大于50cm,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为510cm。使用附着式振动器的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

34、、灌注混凝土连续进行。如间断,其允许间断时间由试验确定,间断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则按照施工接缝处理,并埋入接茬的钢筋或型钢。、灌注前先凿除施工接缝面上的水泥砂浆薄膜和表面上松动的石子及松弱混凝土层,并以压力水(风)冲洗干净,使之充分湿润,不存积水。施工接缝处的混凝土加强振捣,使新旧层混凝土紧密结合。、混凝土灌注完毕1012h以内,用土工布覆盖并浇水养护,养护期限不得少于7天。浇水以能保持混凝土湿润为度,当气温高于15时,最初三天,白天每隔2h浇水一次,夜间至少浇水两次;三天以后,每昼夜至少浇水四次。当气温低于5时,混凝土严密覆盖,保温保湿,不浇水养护。、混凝土拌制时,按不同标号、不同配合比、

35、不同工程部位分别制作试件。5.3.2钢筋工程质量保证措施、每批钢筋,附有批号、炉罐号、出厂合格证,以及有关材质、力学性能试验资料等质量证明资料。、到工地的每批钢筋按规范要求进行抽样试验,所有试验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钢筋按不同品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别堆放。、钢筋的加工、绑扎、焊接以及安装严格按图纸中的尺寸、位置以及规范要求的质量标准进行。5.4墩身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5.4.1表面不平整现象: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原因:、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子,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租糙不平。、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

36、或印痕。防治措施:、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后,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5.4.2麻面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原因:、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模板隔离缝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防治措施:、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缝隙用双面胶、腻子等堵严

37、,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5.4.3露筋现象: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原因:、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木模扳未浇水湿

38、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防治措施:、浇灌混凝土,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合理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木模板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允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5.4.4蜂窝现

39、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原因:、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防治措施:、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

40、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 、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5.4.5缺棱掉角现象: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原因:、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防治措施:、木模板

41、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2.5MPa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5.4.6孔洞现象: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原因:、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

42、行振捣。、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混凝土内掉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防治措施:、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板内充分认真分层振捣密实,侧面加开浇灌门,两侧同时下料,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及时清除干净。、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5.4.7缝隙、夹层现象: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夹层。原因:、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施工缝处锯屑、泥

43、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混凝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防治措施:、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10mm-20mm厚1:1水泥净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5.4.8强度不够,均质性差现象:

44、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原因、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陈。、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防治措施:、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过期水泥经试验合格才用;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

45、,冬朋施工用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强度达到30以上,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40以上,始可遭受冻结,按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上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当混凝土强度偏低,可用非破损方法(如回弹仪法,超声波法)来测定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研究处理方案,采取相应加固或补强措施。6、安全保证措施严格执行现行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及一切指导安全、健全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法规,并认真检查落实。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成立以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技术、安检、材料、物资等人员组成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行使安全监察职能。6.1安全生产目标认真

46、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遵守一切规章制度,强化管理,严守职责,切实抓好安全生产的工作。杜绝重伤及以上工伤事故,无等级火警、机械设备、坠落、管线、基坑坍塌、中毒、重大及以上交通事故;工地安全检查达标。6.2工程施工安全保证体系及职责划分6.2.1工程施工安全保证体系根据施工安全目标,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生产指挥保证体系,实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建立安全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体系,狠抓安全思想教育工作;建立技术安全保证体系,编制并落实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建立群众监督保证体系,坚持群防群治的原则;建立青年职工安全保证体系,开展诸如“青年安全文明监督岗”等活动;建立专业安全检查监督保证体系,勤于检查,防范未然。具体安全保证体系如下框图14所示。图14 工程安全保证体系6.3安全检查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