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解析 .pdf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1681138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DF 页数:158 大小:4.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石油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解析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8页
亲,该文档总共1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石油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解析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石油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解析 .pdf(15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中国石油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 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解析 中国石油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 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解析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2016 年 5 月 CQC中国石油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 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解析 中国石油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 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解析 编 审 委 员 会 编 审 委 员 会 主 编 王克娇 宋向东 程秀芹 副 主 编 于 洁 陈之莹 张丽欣 编写人员 朱齐艳 徐 芳 陈卫斌 陈远新 郑文红 审定人员 张丽欣 王 峰 张建宇 曾鉴三 王振阳 马旭辉 董方达 CQC序 言 序 言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

2、是我国实现 2020年、2030 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的关键时期,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提出加快推动低碳循环发展,主动控制碳排放,这对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 2015 年 12 月联合国气候大会召开前,中国明确提出计划于 2017 年正式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第一阶段将涵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重点排放行业,届时中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完善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

3、排放交易市场的目标,推动完成国务院 “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 (国发2011 41 号)提出的加快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 实行重点企业直接报送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制度的工作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组织制定和印发了 24 个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以下简称指南 ) ,并明确开展全国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工作,通过此项工作全面掌握重点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加快建立重点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完善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基础统计和核算工作体系,加强重点单位温室气体排放管控,为实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等相

4、关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为保证全国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各省市报送单位的报送水平和报告质量, 提升地方各级政府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综合能力,培养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专业从业人员,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的CQC统一指导下,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针对其中 11 个行业指南编写了系列解析丛书,丛书包括背景介绍、指南解析、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获取、案例分析等主要章节,针对指南中的重点内容由浅入深进行了详细解读;同时,编写组结合多年对各种行业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及核查的工作经验, 通过案例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指南的要求,逐步核算企业自身温室气体排放量,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

5、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制度。 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组织专家审定,该套教材已正式印发。教材可作为各级企(事)业单位用于温室气体报送工作的指导手册,同时也可以作为第三方核查机构、咨询公司等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教材,各级地方政府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能力建设的教材,大中专院校的专业辅助教材。 温室气体报送是一项漫长而繁琐的工作, 希望读者能通过阅读学习本书以熟悉各个行业指南 ,为建立地方温室气体排放报送制度和报送平台,促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鉴于时间紧迫以及编者对指南的理解难免有不足之处,热诚欢迎各界读者及行业专家给予指导勘正。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CQC目目 录录 第一章 行

6、业概述1 第一节 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现状 1 第二节 石油化工工艺流程6 第二章 中国石油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解析 15 第一节 术语与定义解析 15 第二节 核算边界解析 19 第三节 核算方法解析 22 第四节 数据质量保证解析 43 第三章 石油化工生产企业活动水平数据及排放因子的获取 46 第一节 典型活动水平数据的获取 46 第二节 排放因子数据的获取 58 第三节 通用计量设备的管理 60 第四章 石油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案例 65 第一节 案例描述 65 第二节 温室气体排放报告 67 第三节 温室气体核算过程与说明 86 附件:中国石油化工企

7、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CQC1 第一章第一章 行业概述行业概述 第一节第一节 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现状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现状一、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现状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石化和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截至 2010 年底,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约 3.5 万家,全部从业人员约 608 万人,资产总计约 5.25 万亿元。2010 年,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7.64 万亿元(现行价格) , “十一五”年均增长 22.3%。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石化化工生产和消费大国。成品油、乙烯、合成树脂、无机原料、化肥、农药等重要大宗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

8、列1。 仅从化学工业来看,2013 年我国化学工业经济运行主要指标为:规模以上企业 25000 多家,实现主营收入 8.11 万亿元,增长 12.88%;利润总额约 4339.9亿元, 增长 12.2%;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41 万亿元, 同比增长 14.6%; 出口 1458.4亿美元,增长 4.2%2。 石化和化学工业也是能源资源消耗高和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重点行业。2012年全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 4.73 亿吨标准煤,约占全国工业能耗总量的 18%;化学需氧量、废水、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均位居工业行业前列。行业技术装备工艺水平参差不齐,企业间节能、清洁生产、综合利用等方面工作开展情况

9、差距较大, 部分企业单位产品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 节能环保水平离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行业可持续发展面临新的挑战3。 根据“十二五”规划,石化业的节能减排目标为,全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 20%、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17%。2013 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能源消费量约 5 亿吨标准煤亿吨标准煤,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 1.98%,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的 30%4,行业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1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 2 2013 年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2014 3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石化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的指

10、导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 4石化行业节能形势不乐观,徐岩,中国化工报,2014 CQC2 二、行业能源消费现状二、行业能源消费现状 2014 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约为 52800 万吨标煤,同比增长 5.39%,约占全国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 18%左右。 表表 1-2 2005-2014 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能源消费量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能源消费量5(单位:万吨标煤)(单位:万吨标煤)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行业能耗总计 36438 38399 41608 43262 41259 41179 445

11、15 47557 50097 52800 年增速(%) - 5.4 8.4 4.6 -4.6 -0.2 8.1 6.8 5.3 5.4 石油和化工行业内部的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包括能源生产加工和基本原材料制造的 12 个子行业,具体是原油加工和石油产品制造、氮肥制造、有机化学原料制造、石油天然气开采、无机碱制造、无机盐制造、塑料和合成树脂制造以及合成纤维制造等 12 个子行业。每一子行业的年能源消费量均超过 800 万吨标煤, 而其能源消费量之和则超过行业总能耗量的 90%。 其中又以氮肥制造和原油加工两个子行业能源消费比重最大, 其能耗量之和已超过全行业能源消费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石油和化工行

12、业能源消费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能源作为石化产品的主要生产原料。对于石油化学工业而言,能源不仅作为动力和燃料,而且也作为产品的生产原料。以能源为原料的产品其能源消费量,已超过总用能量的一半。将能源用作原料的典型高耗能产品有合成氨(氮肥)、乙烯、丙烯、电石、黄磷、甲醇等。因此,能源成本必然对产品生产产生较大的影响。以合成氨为例,其能源成本占产品成本的 70%以上,能源价格的高低是这些产品生产盈亏的重要因素。二是能源消费以煤为主。 石化行业能源消费以煤为主, 煤炭占整个能源消费构成的 70%。 这是由我国能源资源的固有特点以及行业特点所决定的。 我国是个煤炭资源相对丰富但缺油、 少气的国家。 这种状

13、况决定了我国工业部门终端能源消费5李永亮,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发展现状和“十三五”节能方向探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节能与低碳发展处,2015 年 4 月 10日 CQC3 结构将主要依赖煤炭资源。在石化燃料中,煤炭是劣质能源。这是造成我国石化行业一些高能耗产品,如合成氨、电石、甲醇等,与国外产品相比能耗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行业主要节能成效三、行业主要节能成效 (一)行业增加值能耗显著下降(一)行业增加值能耗显著下降 2014 年,石油化工行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 2005 年累计下降 48.36%,比 2010 年累计下降 7.98%,为全国和工业领域节能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表表

14、1-3 2005-2014 年石油和化学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单位:吨标煤)年石油和化学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单位:吨标煤)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行业增加值 能耗 3.35 3.17 2.48 2.40 2.08 1.88 1.85 1.82 1.78 1.73 下降率(%) - 5.4 21.8 3.2 13.3 9.6 1.6 1.6 2.2 2.8 (二)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能耗水平显著提高(二)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能耗水平显著提高 2014 年,石化行业主要产品综合能耗均下降,行业能耗水平显著提高。乙

15、烯综合能耗 816.3 千克标煤/吨,同比下降 2.3%;烧碱综合能耗 374.1 千克标煤/吨,降幅 2.3%;电石综合能耗 1010.2 千克标煤/吨,下降 3.1%;纯碱综合能耗316.7 千克标煤/吨,下降 1.6%,2005-2014 年石油和化工行业重点产品能耗变化情况详见表 1-4。 表表 1-4 2005-2014 年石油和化工行业重点产品能耗变化表(年石油和化工行业重点产品能耗变化表(单位:千克标煤/吨) 产品名称 2005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 累计降低率% 原油加工 137.03 99.15 95.30 91.95 92

16、.88 92.93 32.18 乙烯 996.76 880.71 851.25 849.30 835.89 816.27 18.11 合成氨 1582.11 1356.40 1374.11 1357.52 1342.20 1333.17 15.73 烧碱(30%离子膜) 476.72 351.16 345.89 336.02 331.34 331.18 30.53 纯碱 467.57 331.66 334.82 321.38 321.20 316.65 32.28 电石 1196.29 1018.79 1050.27 1023.87 1041.57 1010.24 15.55 原油加工 CQC

17、4 2014 年,我国原油产量为 2.1 亿吨,同比增长 0.6%;原油加工量为 5.0 亿吨,同比增长 5.3%。2005-2014 年我国原油加工量如表 1-5 所示。 表表 1-5 2005-2014 年我国原油加工量(单位:万吨)年我国原油加工量(单位:万吨)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原油加工量 28834.0 30650.6 32986.1 34206.6 37286.4 年份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原油加工量 42286.8 45110.1 46791.1 47769.5 50277.4 2014 年,原油加工单位产品综合

18、能耗为 92.93 kgce/t,同比微增 0.05%,与2010 年相比降低 6.27%。 2015 年 6 月 25 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了2014 年度石油和化工行业重点耗能产品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名单和指标。2014 年度能效“领跑者”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特点。 一是企业参与度进一步提高。2014 年这 15 个产品参与生产企业总数 2000余家,其中重点统计和筛选的企业数量为 1000 余家,这些企业规模较大、技术较先进,其产能在各自行业中占比为 78%-98%,是本次能效“领跑者”发布工作参与的主体。 二是能效“领跑者”能效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对比 2013 年公布的

19、2013 年度 14 个产品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除乙烯、浆料法磷酸一铵、硫铁矿制硫酸、金红石型钛白粉四个产品(品种)外,其他产品能效“领跑者”第一名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均比 2013 年年有所下降或持平,最高降幅达到 12.9%(氧化铁系颜料)。降低幅度由高到低分别为氧化铁系颜料 12.9%、 纯碱 (联碱法) 6.5%、 电石 5.5%、锐钛型钛白粉 5.5%、传统法磷酸一铵 3.21%、甲醇(天然气)2.54%、黄磷 1.8%、合成氨(无烟煤)1.0%、合成氨(天然气)1.17%、甲醇(无烟煤)0.6%,原油加工、合成氨(烟煤和褐煤)、烧碱(离子膜 30%)、聚氯乙烯、纯碱(氨碱法)和磷酸二

20、铵(传统法)与 2013 年年持平。 三是能效“领跑者”活动,引发的“比学赶超、积极降耗”的良好局面已经或正在形成。2013 年年公布的 21 个能效第一名(按原料和工艺区分,合计 14 个产品),有 8 个产品或工艺在今年被超越,涉及甲醇(以天然气为原料)、电石、联碱法纯碱、料浆法磷酸一铵、硫酸(硫磺制酸、硫铁矿制酸)、锐钛型钛白粉、氧化铁系颜料,占比达到 38%。剩余 13 个第一名企业通过采用更为先进的节能CQC5 技术和设备、进一步强化企业用能管理、改善原料结构等仍保持住了荣誉,这62%的能效“领跑者”依旧保持住了行业能效第一名。 四、行业主要节能措施四、行业主要节能措施 (一)积极淘

21、汰落后产能(一)积极淘汰落后产能 围绕淘汰落后产能、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等内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编制了行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以此为基础参与了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修订工作,通过宏观调控政策引导企业加快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2014 年尿素行业退出落后产能 500 万吨,烧碱产能退出33 万吨,聚氯乙烯产能退出 21 万吨,产能快速增长的势头基本得到遏止。电石行业淘汰落后产能 192 万吨, 有效缓解了产能过剩压力, 提高了行业装置整体水平。 (二)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二)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 石油和化工企业积极投入资金,开展节能技术改造。例如,2006-2013 年,

22、石油和化工行业投资约 1700 亿元, 实施了 2600 多个大中型节能技改项目, 形成节能量约 6800 万吨标准煤。同时,石油和化工企业积极申请,共获得了 130 亿元中央财政预算内投资和节能技术改造奖励资金,有力的推动了节能技改工作。 炼油行业重点实施了炼油装置生产过程优化、公用工程能量系统优化等技改项目,提高了炼油系统和炼化装置能效水平。乙烯行业重点实施了裂解炉、压缩机等关键设备的优化和改造。合成氨和氮肥企业积极开展了气化技术优化改造、全低温变换工艺、低压低能耗氨合成技术、合成氨尿素蒸汽自给等节能改造工程,推广了污水零排放技术,使吨氨废水排放量减少至 5 吨以下,废水排放量下降 25%

23、, 氨氮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均有大幅下降。 纯碱行业则重点推广了新型变换气制碱技术。 氯碱行业大力推广干法乙炔技术, 有效解决了电石渣浆污染与占地问题; 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吨碱综合能耗大幅下降。 (三)加强了企业节能低碳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三)加强了企业节能低碳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根据国家要求,石化企业耗能大户绝大多数都成立了节能领导小组,大部分领导小组组长由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担任。 中石油将节能、 节水等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对总部机关业务部门和所属企业主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严格考核兑现。 按照国家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的考核要求, 集团公司将发改委下达CQ

24、C6 的“十二五”节能任务分解到所属重点企业,并签订“十二五”节能目标责任书。将节能减排年度目标列入对所属企业领导的年度业绩考核。 以湖北兴发化工集团为代表的部分化工企业建成了企业能源管理中心, 并整合企业能源管理体系, 形成了系统性的节能降耗能力。 新疆中泰化学建成了氯碱行业第一个通过认证的企业能源管理体系,使节能管理制度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四)构建行业节能减排标准体系(四)构建行业节能减排标准体系 截止 2015 年 9 月, 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正式公布了合成氨、 煤制甲醇、 烧碱、电石、黄磷等 39 个产品的能源消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部分企业与地方制定了各自范围内的能耗标准和相关管理

25、规章、标准。例如,中石油制修订了节能节水的企业标准, 加强了节能节水的统计和监测工作, 神华集团编制了煤直接液化、煤制烯烃等企业能耗计算标准, 并支持了相关能源消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订工作。 (五)开展能效对标活动(五)开展能效对标活动 初步建立了能效“领跑者”发布制度,石化联合会连续四年向社会发布了相关重点产品能耗情况,树立典型,引导全行业深入推进节能减排。中石化在内部选择能效水平高的企业(站、队、生产装置),作为节能示范和标杆开展对标活动,推广了胜利油田、中原油田、茂名石化、燕山石化、广西石油等先进企业节能达标的经验。中石油以加热炉为突破口,深入推进“红旗炉”竞赛和达标活动,促进精细化

26、管理, 提高了加热炉的能源利用效率。 中海油开展了与挪威石油公司的对标。2013 年神华集团也下发了煤制油化工板块能效对标体系,启动了能效对标工作。 第二节第二节 石油化工工艺流程石油化工工艺流程 一、石油化工企业的基本情况一、石油化工企业的基本情况 石油化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资源资金技术密集, 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总量大,对促进相关产业升级和拉动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快速发展,生产总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进出口贸易额年均增幅均在 20%以上,目前经济总量已居世界前列。 但是也应看到, 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长期积累的矛

27、盾已日益凸现: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存在加剧之势;产CQC7 业布局比较分散,大型化、一体化、集约化发展程度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新型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提升步伐缓慢; 资源环境制约力加大, 行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物质资源的大量投入。 石油化工行业是资源能源消耗量大的产业,煤炭、石油、天然气既是行业发展所必需的能源,又是生产不可或缺的原料。近年来,我国石油化工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已具备较大规模和较强的实力, 大型炼油化工企业由于设备集中度高、技术管理水平高, 开展系统节能的潜力较大, 但平均能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目前国际上炼油综合能耗最好水平已达

28、50kg 标油/t 以下,但由于我国部分炼油装置规模较小、设计水平低、工艺相对落后,整体用能和装置之间用能的匹配性差, 平均在 78kg 标油/t。 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的炼油单位能量因数能耗(千克标准油/吨 因数)2000 年为 14、2005 年为 13、2010 年为 12、2020年预计为 8-9。近年来我国乙烯装置物耗、能耗水平虽然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国外乙烯耗能一般为 500-550kg 标油/t,先进水平为 440kg 标油/t,而我国生产乙烯能耗一般为 650-700kg 标油/t,先进水平可达到为 540kg 标油/t 左右。 目前, 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的

29、总能耗占全国能耗消费总量的 16%, 能耗偏高的现象不容忽视。 我国现今的炼油技术虽然与国外相差不多, 但综合水平还有差距,例如国外的轻质油收率在 80%以上,而我国轻质油收率平均在 74%。我国石油炼化企业能耗偏高最主要的原因是整体规模不高。目前,全球炼厂平均规模为500 104t/a 左右,大型炼厂 1000 104t/a,最大的为 4000 104t/a,而我国现在千万吨规模的炼厂不多,整体炼油规模水平不高,有许多地方小炼厂。解决我国炼油业能耗偏高的问题, 最重要的就是要扩大装置规模, 新建或改扩建一些千万吨级炼厂,关停或兼并不符合要求的小炼厂。石油化工行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施清

30、洁生产,通过推进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限制高消耗、高污染产品的发展,转变粗放的发展理念和模式。 二、石油化工企业的主要类别及产品(或工艺)类型二、石油化工企业的主要类别及产品(或工艺)类型 石油化工产品是从原油中提炼,通过炼油生产以及后续的加工,得到的产品多达上千种,大致可分为四种,第一类:燃料及溶剂油,第二类:润滑油及润滑脂,第三类:蜡、沥青及石油焦,第四类:石油化工产品。 由于石油化工产品大多数是从原油中提取某一个馏分或将此馏分进一步加工制得的,所以就石油化工过程而言,通常分为三步,首先将原油蒸馏切割成几CQC8 个不同的沸点范围的过程叫一次加工; 将一次加工所得的馏分再进一步加工成商品

31、油的过程叫二次加工,利用一次加工、二次加工所得的馏分、组分制取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的工艺叫三次加工。 石油化工产品主要有:汽油、煤油、柴油、喷气燃料、液化石油气、润滑油基础油、溶剂油、石脑油、沥青、硫磺、石蜡、白油料、石油焦、煤油原料、船用燃料油、乙烯、丙烯、混合芳烃、聚乙烯、聚丙烯、SBS、溶聚丁苯橡胶、顺丁橡胶、苯乙烯、环氧乙烷、乙二醇、石油苯、混合二甲苯、乙苯、丁二烯、甲基叔丁基醚、丁烯-1 等。 三、石油化工企业主要能源利用、能源种类及能源消费结构三、石油化工企业主要能源利用、能源种类及能源消费结构 石油化工企业能源系统,供入的能源主要有原油、煤、电、蒸汽、水和压缩空气、氮气,其中原油主要

32、供应炼油工艺生产使用;煤主要用于燃煤锅炉消耗;电主要供机泵、压缩机、风机等用电设备使用;蒸汽主要用于工艺加热、换热和保温;压缩空气、氮气主要供工艺操作和仪表控制使用。 石油化工企业产出的能源主要有燃料油、燃料气、煤油、汽油、柴油、电、蒸汽和其他石油制品。其中燃料油、燃料气、汽油、柴油、电和蒸汽等产出能源除一部分自用外,其余外供;其他石油制品中的一部分原料油(石脑油、加裂尾油和轻烃)作为裂解原料供化工工艺生产使用。另外,氮气属于自产自用能源,由空分装置产出供各生产装置使用。 石油化工企业一般配有热电锅炉、 CFB (循环流化床) 锅炉及中压余热锅炉,为厂区提供高、中、低压蒸汽,其中热电锅炉、CF

33、B 锅炉主要是通过配套的汽轮发电机组发电和减温减压器向厂区蒸汽管网供汽。 (一)石油化工行业主要能源系统流向图(一)石油化工行业主要能源系统流向图 1、炼油生产:、炼油生产: 炼油生产能源网络如图 2-1 所示,生产用能(包括原材料投入)主要包括原油、原煤、电能、汽油、柴油、原料油、燃料气、蒸汽、新鲜水等。产出能源主要有燃料油、燃料气、煤油、汽油、柴油、电、蒸汽和其他石油制品,压缩空气等。 CQC9 炼 油 分 部电蒸气新鲜水氮气原煤电蒸汽煤油原油柴油燃料油 原料油其他石油制品汽油燃料气压缩空气图图 2-1 石油化工炼油过程能源系统流向图石油化工炼油过程能源系统流向图 2、化工生产、化工生产:

34、 化工生产能源系统如图 2-2 所示,生产装置消耗能源主要有化工原料油、甲烷氢、液化石油气、蒸汽、电、水、压缩空气和氮气。产出能源有甲烷氢、液化石油气、蒸汽、氮气、中水和凝结水。 压缩空气化工 原料油电蒸汽水液化 石油气凝结水中水蒸汽氮气化工 分部化工原料油甲烷氢液化石油气电水中水凝结水氮气压缩空气蒸汽甲烷氢图图2-2化工生产能源系统图化工生产能源系统图 (二)蒸汽系统(二)蒸汽系统 石油化工企业所用蒸汽主要依靠自产,用于物料的加热、换热和保温等。 a)炼油:蒸汽等级主要有 3.5MPa 高压蒸汽、1.0MPa 中压蒸汽。炼油生产区域的高、中压蒸汽除热电锅炉、CFB 锅炉供给外,还有催化裂化装

35、置、制氢CQC10 装置、硫磺回收装置等利用工艺余能产出 3.5MPa 等级的蒸汽以及常减压蒸馏装置、催化裂化装置、延迟焦化装置、柴油加氢装置、蜡油加氢装置、渣油加氢装置、加氢裂化装置、制氢装置等利用余热、余压产出 1.0MPa 等级的蒸汽。 b)化工: 蒸汽等级主要有 10.0MPa 超高压蒸汽、 3.5MPa 高压蒸汽、 1.0MPa中压蒸汽系统和 0.3MPa 低压蒸汽。超高压蒸汽(10.0MPa)产自裂解装置;高压蒸汽(3.5MPa)产自裂解气压缩机抽汽和超高压蒸汽减温减压;中压蒸汽(1.0MPa)产自裂解装置透平抽汽和高压蒸汽减温减压;低压蒸汽(0.3MPa)产自裂解装置透平抽汽、高

36、压装置副产和中压蒸汽减温减压。 (三)电力系统(三)电力系统 石油化工企业所用电力主要用于驱动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用能设备,如用于驱动压缩机、 泵和风机等的电动机以及厂区装置照明等用能设备, 少部分用于检修、办公和生活用电。 炼油、化工生产厂区电力系统一般有 110kV、220kV 的变电站,分别来自于所属热电厂及当地电力工业局。 (四)供水系统(四)供水系统 炼油、 化工水源一般为外购, 按照水质和用途, 用水系统可分为新鲜水系统、化学水系统和循环水系统, 其中新鲜水系统主要向各个装置提供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化学水系统主要向各个装置提供除盐水和除氧水(锅炉给水);循环水系统主要向各装置提供工艺循

37、环冷却水。 (五)主要用能装置(五)主要用能装置 石油化工企业主要生产用能装置有:蒸馏装置、制氢装置、催化裂化装置、催化重整装置、加氢装置、焦化装置、硫磺回收装置等。 (六)主要用能设备(六)主要用能设备 石油化工企业主要生产用能设备有:锅炉、变压器、加热炉、反应器再生器、主风机、气压机、增压机、压缩机、氢压机、循环机、风机、冰机、蒸汽系统管网、风机和泵类等。 CQC11 (七)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及能源消耗(七)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及能源消耗 1、炼油主要工艺过程、炼油主要工艺过程(见图(见图2-3) (1)常减压蒸馏 常减压装置是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两个装置的总称,因为两个装置通常在

38、一起,故称为常减压装置。主要包括三个工序:原油的脱盐、脱水;常压蒸馏;减压蒸馏。从油田送往炼油厂的原油往往含盐(主要是氧化物)带水(溶于油或呈乳化状态) ,可导致设备的腐蚀,在设备内壁结垢和影响成品油的组成,需在加工前脱除。 (2)加氢裂化 加氢裂化是石油炼制过程之一,是在加热、高氢压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使重质油发生裂化反应,转化为气体、汽油、喷气燃料、柴油等的过程。加氢裂化原料通常为原油蒸馏所得到的重质馏分油, 包括减压渣油经溶剂脱沥青后的轻脱沥青油。其主要特点是生产灵活性大,产品产率可以用不同操作条件控制,或以生产汽油为主,或以生产低冰点喷气燃料、低凝点柴油为主,或用于生产润滑油原料。产

39、品质量稳定性好(含硫、氧、氮等杂质少) 。汽油通常需再经催化重整才能成为高辛烷值汽油。 (3)催化裂化 催化裂化是大分子烃类在热作用下发生裂化和缩合。 采用合成硅酸铝催化剂:一种是无定形硅酸铝型, 另一种是沸石型。 通常固定床催化裂化用的是低活性的是石油二次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 在高温和催化剂的作用下使重质油发生裂化反应,转变为裂化气、汽油和柴油等的过程。主要反应有分解、异构化、氢转移、芳构化、缩合、生焦等。与热裂化相比,其轻质油产率高,汽油辛烷值高,柴油安定性较好, 并副产富含烯烃的液化气。 近几年来分子筛裂化催化剂采用硅溶胶或铝溶胶等粘结剂,把分子筛、高岭土粘结在一起,制成高密度、高强度的

40、新一代半合成分子筛催化剂,所用分子筛除稀土-y 型分子筛外,还有超稳氢-y 型分子筛等。 (4)催化重整 催化重整在有催化剂作用的条件下,对汽油馏分中的烃类分子结构进行重新排列成新的分子结构的过程叫催化重整。石油炼制过程之一,加热、氢压和催化CQC12 剂存在的条件下,使原油蒸馏所得的轻汽油馏分(或石脑油)转变成富含芳烃的高辛烷值汽油(重整汽油) ,并副产液化石油气和氢气的过程。重整汽油可直接用作汽油的调合组分,也可经芳烃抽提制取苯、甲苯和二甲苯。副产的氢气是石油炼厂加氢装置(如加氢精制、加氢裂化)用氢的重要来源。 (5)制氢 制氢装置适用的原料广泛,可以使用轻油,如轻石脑油、抽余油、液态烃等

41、,也可以使用炼厂气,如加氢裂化干气、焦化气、加氢精制尾气、蒸馏尾气、重整尾气等,可将轻油与炼厂气混合使用。 (6)焦化装置 焦化一般指有机物质碳化变焦的过程。在煤的干馏中指高温干馏。在石油加工中,焦化是渣油焦炭化的简称,是指重质油(如重油,减压渣油,裂化渣油甚至土沥青等) 在 500左右的高温条件下进行深度的裂解和缩合反应, 产生气体、汽油、柴油、蜡油和石油焦的过程。焦化主要包括延迟焦化、釜式焦化、平炉焦化、流化焦化和灵活焦化等五种工艺过程。 2、化工生产工艺、化工生产工艺 (1)生产工艺流程图(见图 2-4) (2)生产工艺流程说明 化工生产主要以裂解原料(石脑油、轻柴油等轻烃组分等)经裂解

42、炉高温裂解,生成乙烯、丙烯、碳四、芳烃组分等基本化工原料,再经进一步精馏、合成等工序生产出芳烃、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产品如:高压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全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苯乙烯、丁苯橡胶、丁二烯、SBS 热塑弹性体、MTBE、乙二醇、环氧乙烷和“三苯”等化工产品,并附带产生氢气、抽余油和裂解焦油等产品,其中氢气、抽余油和 MTBE 回供炼油使用。 (3)工艺能源消耗情况 主要消耗燃料气、蒸汽、电、水、工业风、仪表风和氮气。 CQC13 图图 2-3 炼油生产工艺流程图炼油生产工艺流程图 CQC14 图图 2-4 裂解装置生产工艺流程图裂解装置生产工艺流程图CQC15 第二章第二章

43、中国石油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解析中国石油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解析 中国石油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编制。指南包括正文及两个附录,规定了石油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和报告相关的术语和定义、核算边界、核算步骤与核算方法、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报告内容和格式等内容。排放源类别包括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火炬燃烧二氧化碳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二氧化碳回收利用量以及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二氧化碳排放。使用本指南的石油化工企业应以最低一级的独立法人企业或

44、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为边界,核算和报告在运营上受其控制的所有生产设施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下文将从术语与定义、核算边界和核算方法三个方面对指南进行解析。 第一节第一节 术语与定义解析术语与定义解析 指南共包括 11 个术语,本文对石油化工生产企业涉及的 11 个行业术语与定义解析如下: (1) 温室气体温室气体 大气层中那些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和人为的气态成分。 京都议定书 附件 A 所规定的六种温室气体分别为二氧化碳 (CO2) 、 甲烷 (CH4) 、氧化亚氮 (N2O) 、 氢氟碳化物 (HFCs) 、 全氟化碳 (PFCs) 和六氟化硫 (SF6) 。对石油化工企业,如无特殊

45、情况,均只核算 CO2。 CQC16 温室气体指大气中那些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的和人为的气态成分。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 17号令) ,除以上六种温室气体外,还包括三氟化氮(NF3) 。 本指南核算和报告的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CO2) ,不涉及其他类别。 (2) 报告主体报告主体 指具有温室气体排放行为的独立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 报告主体是指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及控制行为负有完全责任的单位。 根据国家统计局于 2011 年 10 月 20 日印发的统计单位划分及具体处理办法(国统字201196 号) ,法人企业是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等国家法律和法规,经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企业。包括公司制企业法人、非公司制企业法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经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的个人独资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规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