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学》理论教学大纲(2014年修改).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675017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影像技术学》理论教学大纲(2014年修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医学影像技术学》理论教学大纲(2014年修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影像技术学》理论教学大纲(2014年修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影像技术学》理论教学大纲(2014年修改).doc(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理论教学大纲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技术专业使用) 前言前言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该课程主要讲授 X 线、CT 、MRI、DSA、超声、核医学检查技术及影像质量管理等内容,为今后从事影像技术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要求影像技术专业的学生通过对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的学习,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的理论及技术应用于临床,正确实施各项操作技术,为治疗提供可靠、准确的影像信息,实现精准影像,精准医疗。为了适应学科发展和近年来国内外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的新进展,结合 2016 年 8 月

2、人民卫生出版社供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使用的国家卫计委“十三五”规划教材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第一版内容,制定本大纲。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大纲,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 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二 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掌握、熟悉、了解的内容。三 总教学参考学时为 144 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比 1:

3、1,即课堂讲授 72 学时,实验 72 学时。四 教材: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余建明,2016 年 8 月第 1 版。IIII 正文正文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第一节第一节 普通普通 X X 线成像基础线成像基础一一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学习,让学生熟悉放射线的产生及其本质和特性,X 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了解 X 线的产生装置和 X 线的产生过程;为学好影像技术学打下理论基础。二二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一) 掌握 X 线产生及其本质和特性。(二) 掌握 X 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三) 掌握 X 线影像的形成及其影响成像的因素。(四) 了解 X 线的量与质及 X 线的产生

4、效率。三三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 X 线的发现、X 线产生条件、X 线本质、X 线的质与量、X 线效应与产生效率及其影响。(二) 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X 线衰减及其影响因素、连续放射与表示放射。(三) X 线照片影像、X 线照片对比度、X 线几何投影、X 线照片模糊、散射线产生与消除。第二节第二节 医学影像用对比剂医学影像用对比剂一一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学习,让学生熟悉 X 线对比剂、磁共振对比剂和超声对比剂的分类及理化特性,掌握对比剂的使用方法、不良反应及治疗。二二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一) 掌握 X 线对比剂和 MR 对比剂的应用方法,碘对比剂的不良反应及防治。(二) 熟悉 X

5、线对比剂和 MR 对比剂的分类、理化特性及作用机制。(三) 了解超声对比剂的分类及理化作用。三三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X 线对比剂分类、理化特性、引入途径。(二)碘对比剂毒性反应及防治。(三)MR 对比剂的发展及分类、作用机制。(四)超声对比剂的分类及理化作用。第三节第三节 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及应用评价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及应用评价一一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学习,让学生熟悉 CR、DR、CT、DSA、MR 的发展及应用评价。二二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一) 熟悉 CR、DR、CT、DSA、MR 的发展及应用评价。(二) 了解超声和核医学的发展及应用评价。三三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 CR、DR

6、的发展史及应用评价。(二) CT、MR、DSA 的发展史及应用评价。(三) 超声和核医学的发展及应用评价。第四节第四节 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一一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学习,让学生熟悉 PACS 的临床应用,了解 PACS 的发展与组成、PACS 的运行、进展及应用评价。二二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一) 掌握 PACS 系统管理、PACS 的日常维护。(二) 熟悉 PACS 的临床应用。(三) 了解 PACS 的发展与组成、PACS 的运行、进展及应用评价。三三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 PACS 的发展、 PACS 的构架和工作流程、数字影像的采集、通讯和网络、医学影像存储。(

7、二) 医学影像管理、医学影像显示工作站。(三) PACS 系统管理、远程放射、HIS 及 RIS 系统集成、PACS 的日常维护。(四) PACS 的临床应用。第五节第五节 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比较与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比较与选择一一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学习,让学生熟悉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特点,了解 CR、DR、CT、MR、超声、ECT 在人体各部位检查的优势与劣势。二二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一) 熟悉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特点。(二) 了解 CR、DR、CT、MR、超声、ECT 在人体各部位检查的优势与劣势。三三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 CR、DR、CT、MR、超声、ECT 检查方法的特点。

8、(二) CR、DR、CT、MR、超声、ECT 在人体各部位检查的优势与劣势。第二章第二章 普通普通 X X 线摄影技术线摄影技术第一节第一节 X X 线摄影基础知识线摄影基础知识一一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学习,让学生熟悉普通 X 线设备的构造,掌握 X 线摄影条件、X 线摄影基础知识、高千伏摄影、乳腺 X 线摄影,了解口腔 X 线摄影和 X 线摄影质量控制。二二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一) 掌握 X 线摄影条件、X 线摄影基础知识、高千伏摄影、乳腺 X 线摄影。(二) 熟悉普通 X 线设备的构造。(三) 了解口腔 X 线摄影和 X 线摄影质量控制。三三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 普通 X 线设

9、备分类、基本结构、主要附属装置。(二)影响 X 线摄影条件的因素、X 线自动曝光控制技术。(三)解剖学基准线、X 线摄影学基准线、X 线摄影体位与方向、体表解剖标志、X 线摄影的原则和步骤。(四)高千伏摄影成像原理及应用评价。(五)乳腺 X 线摄影设备与成像原理、摄影体位、乳腺导管造影与穿刺活检。(六)图像质量控制。(七)普通 X 线摄影质量控制内涵和方法。第二节第二节 人体各部位人体各部位 X X 线摄影技术线摄影技术一一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学习,让学生掌握人体各部位 X 线摄影技术,熟悉摄影体位与病变的关联及人体各部位的 X 线摄影方法。二二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一)掌握人体各部位

10、X 线摄影方法。(二)熟悉摄影体位与病变的关联。三三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头颅、胸部、腹部、脊柱、四肢关节常见病变的摄影体位选择。(二)头部 X 线摄影:头颅后前位、侧位,头颅前后半轴位,副鼻窦华氏位、副鼻窦柯氏位,面骨后前 45位,下颌骨后前位、侧位,颞颌关节侧位,鼻骨侧位,眼眶后前位。(三)脊柱与骨盆 X 线摄影:第一、二颈椎张口位,颈椎正位、侧位、颈椎后前斜位,颈胸椎正位、侧位,胸椎正位、侧位,腰椎正位、侧位、斜位,骶椎正位,尾椎正位,骶尾椎侧位,骶髂关节前后位,前后斜位,骨盆正位。(四)四肢 X 线摄影:手掌后前位、斜位,拇指正位、侧位,腕关节后前位、侧位,腕关节外展位,前臂正位、侧

11、位,肘关节正位、侧位,肱骨前后位、侧位,肩关节前后正位、穿胸侧位,锁骨后前正位,肩锁关节后前位,足前后正位、内斜位,足侧位,跟骨侧位、轴位,踝关节前后位、外侧位,胫腓骨前后位、侧位,膝关节前后正位、外侧位,髌骨轴位,股骨前后正位、股骨侧位,髋关节正位、水平侧位。(5)胸部 X 线摄影:胸部后前位、侧位,胸部前弓位,胸部右前斜位、左前斜位,胸骨前后斜位、侧位,膈上肋骨前后位,膈下肋骨前后位。(六)腹部 X 线摄影:肾、输尿管及膀胱平片,膀胱区平片,前后立位腹部平片,腹部倒立侧位。第三节第三节 数字数字 X X 线成像技术线成像技术一一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学习,让学生熟悉数字图像的特征、数

12、字图像的形成,数字图像的处理,数字图像的显示技术,数字图像的评价及计算机辅助诊断。二二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一)掌握数字图像的处理,数字图像的显示技术。(二)熟悉数字图像的特征、数字图像的形成。(三)了解数字图像的显示技术,数字图像的评价及计算机辅助诊断。三三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数字图像的特征:模拟与数字,矩阵与像素,数字图像术语。(二)数字图像的形成:数字图像采样,数字图像量化,数字图像转换。(三)数字图像的处理:窗口技术,对比度调节,直方图调节,图像平滑滤波,图像锐化滤波,图像分割,多平面重组,表面阴影显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仿真内镜。(四)数字图像显示技术: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液晶

13、显示器。(五)数字图像的评价:调制传递函数,量子检出效率,观测者特性曲线。(六)计算机辅助诊断:CDA 在乳腺疾病中应用,CDA 在胸部疾病中应用。第四节第四节 CRCR 成像技术成像技术一一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学习,让学生熟悉计算机 X 线摄影(CR)系统的构成和成像原理,利用四象限理论和直方图分析,从成像板的能量储存到激励发光、从模/数转换到数据传输等方面着重介绍CR 影像的记录和读取过程。二二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一)熟悉计算机 X 线摄影(CR)系统的构成和成像原理。(二)了解计算机 X 线摄影(CR)系统的成像原理。(三)了解 CR 操作技术。三三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CR

14、系统的构造:影像板,影像阅读器,其他部件。(二)CR 成像原理:CR 成像的基本原理,四象限理论。(三)CR 操作技术:操作流程,对比度处理,频率处理。第五节第五节 DRDR 成像技术成像技术一一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学习,让学生熟悉直接数字化成像、间接数字化成像、CCDX 线成像及多丝正比室 X 线成像,并从基本结构、成像原理、操作技术及图像质量控制进行论述。二二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一)掌握直接数字化成像、间接数字化成像操作技术。(二)熟悉直接数字化成像、间接数字化成像基本结构、成像原理、操作技术及图像质量控。(三)了解 CCDX 线成像及多丝正比室 X 线成像。三三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15、(一)非晶硒探测器成像基本结构和原理。(二)非晶硅探测器成像基本结构和原理。(三)CCDX 线成像过程和原理。(四)线扫描探测器 X 线成像基本结构和原理。(五)DR 操作技术:操作界面的参数设计,基本操作技术。(六)DR 特殊成像技术:DR 双能量减影技术,DR 组织均衡技术、DR 融合断层技术及图像拼接技术。(七)DR 图像质量控制:影像图像质量的因素,图像质量控制措施。第六节第六节 医学图像打印医学图像打印一一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学习,让学生熟悉图像打印技术,了解激光成像技术、热敏成像技术,喷墨成像技术以及胶片打印的质量控制。二二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了解激光成像技术、热敏成像技术,

16、喷墨成像技术以及胶片打印的质量控制。三三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医学影像打印的发展,打印方式和打印媒质。(二)激光成像技术,激光胶片,激光打印机。(三)热敏成像技术,热敏打印介质,热敏打印机。(四)喷墨打印成像技术,打印介质,喷墨打印机。(五)胶片打印的质量控制。第七节第七节 X X 线造影检查技术线造影检查技术一一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学习,让学生熟悉消化道造影、泌尿系造影和其他部位造影的临床应用范围和检查方法。二二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一) 熟悉消化道造影、泌尿系造影和其他部位造影的临床应用范围。(二) 掌握消化道造影、泌尿系造影和其他部位造影的检查方法。三三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

17、消化道造影检查:食管造影、胃十二指肠造影、小肠造影,结肠钡灌肠造影。(二) 泌尿系统造影检查:静脉尿路造影、逆行性肾盂造影、膀胱造影与尿道造影。(三)其他:子宫输卵管造影、漏管及窦道造影。第三章第三章 CTCT 检查技术检查技术第一节第一节 CTCT 构造与成像原理构造与成像原理一一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学习,让学生熟悉 CT 构造及成像原理,了解几种特殊 CT 的基本构造和成像原理。二二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一)熟悉 CT 的基本构造、成像基础、单层螺旋 CT 的成像原理、多层螺旋 CT 的成像原理。(二)了解几种特殊 CT 的基本构造和成像原理。三三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CT 的基本

18、构造及附属设备:扫描系统,计算机处理系统,附属设备。(二)CT 成像基础,数据采集,图像重建。(三)单层螺旋 CT 的成像原理,基本结构,基本原理,成像参数。(四)多层螺旋 CT 的成像原理,成像参数。(五)几种特殊 CT 的成像原理:双源 CT 的基本结构及成像原理,宝石 CT 的基本结构及成像原理,320 排 CT 的基本结构及成像原理,极速 CT 的基本结构及成像原理,电子书 CT 的基本就够及成像原理。第第 2 2 节节 CTCT 扫描技术扫描技术一一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学习,让学生掌握 CT 基本概念和 CT 扫描方法。二二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一) 掌握 CT 的基本概念和扫

19、描方法。(二) 熟悉 CT 常用术语。三三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 CT 基本概念:密度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CT 值、部分容积效应、窗宽和窗位、噪声和信噪比、伪影。(二)常用术语:矩阵、像素与体素、原始数据与显示数据、扫描方式、阵列处理机、重建与重组。(三)扫描方法:普通扫描、增强扫描、能谱成像、功能成像、CT 血管成像、CT 导向穿刺活检、低剂量扫描。第三节第三节 CTCT 图像质量控制图像质量控制一一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学习,让学生掌握 CT 性能检测;熟悉影响 CT 图像质量的因素、图像质量控制的内容、图像质量控制的方法。二二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一) 掌握 CT 性能

20、检测:扫描重建时间和周期,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图像噪声,辐射剂量及伪影。(二) 熟悉影响 CT 图像质量的因素、图像质量控制的内容、图像质量控制的方法。(三) 了解机器安装、调试与校准。三三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 影响 CT 图像质量的因素、图像质量控制的内容、图像质量控制的方法。(二) CT 性能检测:扫描重建时间和周期,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图像噪声,辐射剂量,伪 影,机器安装、调试与校准。第四节第四节 CTCT 人体各部位检查技术人体各部位检查技术一一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学习,让学生掌握人体各部位 CT 检查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检查技术;熟悉扫描前的各项准备。 二二 教学要

21、求教学要求(一) 掌握人体各部位 CT 检查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检查技术。(二) 熟悉扫描前的各项准备。(三) 了解 CT 介入技术适应症与禁忌症、相关准备、检查技术、并发症。三三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扫描前准备:设备准备、患者准备、对比剂和急救物品准备、操作者准备内容。(二)颅脑 CT 扫描技术、鞍区扫描技术、眼部扫描技术、鼻与鼻窦扫描技术、口腔颌面部扫描技术、咽喉部扫描技术、颈部扫描技术。(三)胸部扫描技术、先天性心脏病扫描技术、冠状动脉扫描技术、肺静脉与左心房扫描技术。(四) 腹部扫描技术、盆腔扫描技术、脊柱扫描技术、四肢骨关节扫描技术。(五) CT 介入技术适应症与禁忌症、相关准备、检

22、查技术、并发症。第第 4 4 章章 DSADSA 检查技术检查技术第一节第一节 DSADSA 设备及成像原理设备及成像原理一一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学习,让学生熟悉 DSA 设备及成像原理,介绍 DSA 设备构造及其特性、DSA 基本原理、DSA 图像采集、DSA 的成像与减影方式、图像后处理和图像质量控制内容。二二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一) 熟悉 DSA 设备构造及其特性、DSA 基本原理、DSA 图像采集、DSA 的成像与减影方式、图像后处理和图像质量控制内容。(二)了解 DSA 特殊成像技术。三三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DSA 设备构造及其特性。(二)DSA 成像原理。(三)DSA

23、信号与图像采集。(四)DSA 成像方式与时间减影方式。(五)DSA 图像处理。(六)DSA 图像质量控制。(七)DSA 特殊成像技术。第二节第二节 人体各部位人体各部位 DSADSA 检查技术检查技术一一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通过对本章学习,让学生熟悉 DSA 临床检查技术,了解检查前准备、人体各部位的 DSA 成像技术以及相关病变的介入治疗技术。二二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一)熟悉 DSA 检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人体各部位的 DSA 成像技术。(二)了解相关病变的介入治疗技术。三三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DSA 检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二)头颈部 DSA 技术与相关病变介入治疗。(三)胸部 DSA

24、 技术与相关病变介入治疗。(四)心脏与冠状动脉 DSA 技术与相关病变介入治疗。(五)腹部 DSA 技术与相关病变介入治疗。(六)盆腔 DSA 技术与相关病变介入治疗。(七)四肢 DSA 技术与相关病变介入治疗。第五章第五章 磁共振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第一节第一节 磁共振构造与成像原理磁共振构造与成像原理一一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学习,让学生熟悉磁共振构造与成像原理。二二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一)熟悉磁共振成像仪的构造及其特性及 MR 图像重建原理。(二)了解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学基础。三三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磁共振成像仪的构造及其特性。(二)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学基础。(三)磁共振图像重建

25、原理。第二节第二节 磁共振成像的脉冲序列磁共振成像的脉冲序列一一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学习,让学生熟悉脉冲序列的构成,序列参数以及自旋回波、梯度回波、反转恢复和平面回波成像序列等临床常用脉冲序列的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二二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一)掌握自旋回波、梯度回波、反转恢复和平面回波成像序列等临床常用脉冲序列的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二)熟悉脉冲序列的构成,序列参数,三维成像及其脉冲序列。三三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脉冲序列的构成、表达和分类。(二)脉冲序列的参数及其意义。(三)图像对比度及加权。(四)自旋回波序列。(五)梯度回波脉冲序列。(六)反转回复和快速反转恢复序列。(七)平面回波

26、成像序列。(八)基于螺旋桨技术的快速自旋回波及快速反转恢复序列。(九)三维成像及其脉冲序列。第三节第三节 磁共振特殊成像技术磁共振特殊成像技术一一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学习,让学生熟悉磁共振血管成像、水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磁共振饱和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二二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一)掌握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磁共振水成像原理和临床应用,磁共振功能成像的 内容。(二)熟悉磁敏感加权成像基本原理和成像方法,磁敏感加权成像基本原理、方法和临床应用,磁共振饱和成像技术,脉冲活动图像对比的序列设计。(三)了解磁共振辅助成像技术和磁共振介入与分子影像学。三三 教学内容教

27、学内容(一)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二)磁共振水成像原理和临床应用。(三)磁共振功能成像:扩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脑功能定位成像。(四)磁敏感加权成像基本原理和成像方法。(五)磁共振波普成像基本原理、方法和临床应用。(六)磁共振饱和成像技术。(七)脉冲活动图像对比的序列设计:磁化转移、水激励、脂肪抑制。(八)磁共振辅助成像技术。(九)磁共振介入与分子影像学。第四节第四节 磁共振图像质量控制磁共振图像质量控制一一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学习,让学生熟悉磁共振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措施。二二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一)熟悉磁共振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措施。(二)了解图像处理相关伪影。三三 教学内

28、容教学内容(一)磁共振图像质量控制基本概念:噪声、信噪比、对比度、分辨率、伪影。(二)磁共振成像参数间相互影响的内容。(三)磁共振图像质量控制的措施。(四)图像处理相关伪影。第五节第五节 MRIMRI 检查技术检查技术一一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学习,让学生熟悉磁共振检查的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掌握各部位 MRI检查方法、对比剂和检查技术。二二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一)熟悉磁共振检查的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二)掌握脉冲序列及其应用。(三)掌握各部位 MRI 扫描技术临床应用。(四)熟悉 MRI 检查的特点和伪影补偿技术。三三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磁共振检查适应症、禁忌症,检查前准

29、备。(2)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扫描技术:颅脑 MRI、MRA 扫描技术,鞍区 MRI 扫描技术,脑桥小脑角区扫描技术,MR 脑扩散加权成像扫描技术,MR 脑灌注扫描技术,脑功能成像技术,MR 脑波普成像扫描技术。(三)脊柱和脊髓 MRI 扫描技术。(四)五官及颈部 MRI 扫描技术。(五)呼吸系统 MRI 扫描技术及乳腺 MRI 扫描技术。(六)循环系统 MRI 扫描技术:心脏大血管 MRI、MRA 扫描技术,冠状动脉 MRA 扫描技术,磁共振成像心功能分析技术,心血管系统 MR 血流定量分析,心肌关系户及心肌活性成像技术。(七)消化系统 MRI、MRA 扫描技术。(八)泌尿生殖系统 MRI 扫

30、描技术。(九)四肢关节及软组织 MRI 扫描技术。(十)外周血管 MRA 扫描技术。(十一)外周神经 MRI 扫描技术。 教学组织与方法教学组织与方法一一 实施机构:实施机构:由医学影像学系影像诊断学教研室执行。二二 组织内容:组织内容:教案讲义审核、集体教学备课、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手段应用。三三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交换式课堂教学方式,辅助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核心内容以讲授为主,重点内容以介绍为主,一般内容以自学为主。2 见习教学:临床带教老师演示,学生分组观摩。3 辅导形式:辅导讲义、课堂答疑、网络查询等。四四 考核办法:考核办法:采用闭卷笔试,教学测量:理论考试占 90%,平时成绩占 10%。 教学时数分配表教学时数分配表讲课内容讲课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时数时数实验内容实验内容时数时数类型类型X 线总论及基础知识CAI4设备认识及 X 线成像基础4综合型X 线检查技术CAI16各个部位的体位摆位16综合型CT 检查技术CAI24熟悉 CT 检查流程24综合型MRI 检查技术CAI28MR 检查流程及临床应用28验证型综合型合计合计727272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