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手册》全文(共98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6749030 上传时间:2022-05-18 格式:DOC 页数:98 大小:9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验手册》全文(共9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检验手册》全文(共9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检验手册》全文(共9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验手册》全文(共98页).doc(9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前 言检验报告是临床医师诊治疾病,判断预后,评估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检验数据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它的准确性上,只有准确的检验结果才能正确指导临床诊疗。而检验结果的准确与否,除了受检验过程中(检验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检验前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采集标本前病人的状态,标本采集是否规范,标本的存贮和运输是否合理等。另一方面,检验数据的价值还体现在检验报告的正确应用上,正确地解读检验结果是正确应用检验报告的前提。临床医师拿到检验报告后,首先要对检验数据做全面的分析,排除各种干扰因素,才能做出正确判断。本手册的目的就是加强检验前和检验后两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保证检验结果的质量,使

2、检验报告正确发挥指导临床诊断治疗的作用。对检验前环节,本手册提供了病人准备,标本的采集、保存及运输等方面的规范。对检验后环节,为帮助临床医师正确解读检验报告,本手册提供了正常参考值,医学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各种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干扰等内容。因时间仓促,资料缺乏,加之水平有限,本手册的内容肯定存在许多缺陷。欢迎广大同行及时指正,以便修订。 检验科 2014年1月1日第一章 检验前病人准备和标本采集病人准备和标本采集是检验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病人受到各种内、外界因素的影响,检验结果可产生或大或小的误差。所以,检验前病人须作适当准备,减少随机分析误差。一、病人准备病人准备除了特殊检验有专门规

3、定外,一般要求病人处于安静状态,生活饮食处于日常状态,目前已公认过度空腹、饮食、饮酒、吸烟及姿势体位等可影响某些检验结果,现分述如下:1. 运动:肌肉活动的影响可分短暂性的和持续性的两类,短暂性影响为血浆脂肪酸含量,可因运动而暂时减少,而后渐渐增加而恢复。丙氨酸可因运动暂时增加达180%,而乳酸则可增加至300%。受到持续性影响主要是一些与肌肉有关的酶,如肌酸激酶、醛缩酶、乳酸脱氢酶等,据称一场60分钟的手球训练赛后11小时,肌酸激酶活性仍比赛前增加达125%,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还会提高性激素水平,因此采血前宜安静,不宜活动量过大。2. 食物:多数试验要求在采血前禁食12h,因为饮食中的不同成分

4、可直接影响实验结果。(1) 餐后血液中ALT、GLU、BNU、Na等均可升高,但空腹达24h以上,可出现低血糖,血中TG、游离甘油及脂肪酸可增高。(2) 高脂餐后24h采血,多数人ALP含量增高,主要来自肠源性同工酶,且与血型有密切关系,O型或B型兼为Le+分泌型者增高更为明显。(3) 高蛋白质餐使血浆尿素、血氨增加,但不影响肌酐含量。(4) 高比例不饱和脂肪酸食物,可减低胆固醇含量;香蕉、菠萝、番茄可使尿液5-羟色胺增加数倍。(5) 含咖啡因饮料,可使血浆游离脂肪酸增加,并使肾上腺和脑组织释放儿茶酚胺。(6) 食物如含有动物血液,可引起粪隐血假阳性。故在做相应检验时,应对食物有一定的控制。3

5、. 过度空腹:一般血液生化检验要求病人晚餐后禁食,至次日晨采血,空腹约1214h。但过度空腹,若达24h以上,某些检验项目会有异常结果。例如血清胆红素可因空腹48h而增加240%;血糖可因空腹过长而减少为低血糖;血脂可因空腹过度导致:甘油三酯、甘油、游离脂肪酸增加,而胆固醇无明显改变。故空腹并非越长越好,近年国外有人主张胆固醇单项检验,不必空腹抽血。4. 饮酒:饮酒后使血浆乳酸、尿酸盐、己醛、乙酸盐增加。长期饮酒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平均红细胞体积增加,谷氨酰转肽酶(GGT)亦较不饮酒的人为高,甚至可以将这项作为嗜酒者的筛选检查。5. 吸烟:瘾大者血液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含量可达8%,而不吸烟

6、者含量在1%以下。此外儿茶酚胺、血清可的松亦较不吸烟者为多;血液学方面亦有变化,白细胞数增加,嗜酸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增多,血红蛋白偏高,平均红细胞体积偏高。Dalferes认为吸烟组血浆硫氰酸盐浓度明显高于非吸烟组。6. 药物:药物对检验的影响非常复杂,15000多种药物对检验有干扰作用。众所周知,抗结核药、抗生素、抗白血病制剂、磺胺类药物,对肝功能有大小不一的影响,甚至几片常用药物可以引起严重的药物反应,故在采样检查之前,暂停各种药物是为上策,如不可停用,则应了解可能对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7. 体位:体位影响血液循环,由于血浆和组织间液因体位不同而平衡改变,则细胞成分和大分子物

7、质的改变较为明显,例如由卧位改为站位,血浆白蛋白可因此而浓度增大,总蛋白、酶、钙、胆红素、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等亦因站位而浓度增加;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亦于站位时增加。8. 其他:病人准备还应考虑病人的生物钟规律,因此复查以在大体相同的时间采样为好。采血时止血带结扎过久,也是一种误差因素,如以结扎1min的样品结果为基数,则结扎3min,可使血浆总蛋白增加5%,胆固醇增加5%,铁增加6%,胆红素增加8%。血气和PH值测定的血液以动脉血为原则,且不可漏气。细菌培养的样品要采用无菌技术,防止污染。二、标本采集标本采集是直接关系检验结果的基本功,如果标本采集不当,即使最好的仪器设备,最好的检

8、验技术,也难以弥补在采集标本时引入的误差和错误。现将各种标本采集要点分述如下:1. 血液标本:分普通管、抗凝管两大类;抗凝管又根据抗凝剂不同分为草酸钾管、草酸钠管、枸橼酸钠管、乙二胺四乙酸二钾盐或二钠盐(EDTA-K2或EDTA-Na2)管、肝素管等。(1)草酸钾:与钙离子结合成草酸钙,使血液抗凝,常用量为12g/L血液。(2)草酸钾氟化钠混合抗凝剂:专供葡萄糖测定用,氟化钠1g,草酸钾3g混合,混合每4mg可使血液1ml抗凝。(3)枸橼酸钠:用于血沉及血凝检查。血沉(魏氏法)用109mmol/L(32g/L)枸橼酸钠0.4ml,与血液1.6ml混和;血凝多用38g/L,亦可用32g/L,以抗

9、凝剂与血液1:9混和。(4)肝素:是一种粘多糖体,可抑制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不能转化为纤维蛋白,以15+/-2.5IU抗凝1ml血。可用于生化和血液学检验标本,但不可用于筛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和凝血酶试验。因肝素可与鱼精蛋白作用,发生沉淀使3P出现假阳性以及肝素的抗凝血酶作用出现严重干扰。(5)乙二胺四乙酸(EDTA):能与钙离子络合而抗凝,通常血常规中用其钾盐EDTA-K2,或EDTA-K3。2. 尿液标本:根据采集时间可分为晨尿、随意尿、空腹尿,计时尿(2h 3h 12h 24h等),午后尿、餐后尿等。晨尿为住院病人留尿的主要方法,早晨起床后采集第

10、1次排尿,可用于常规检验。随时尿不受时间的约束,多为门诊病人的留尿方法。空腹尿为进餐后4h左右排尿,收集下1次的尿液供检验,主要用于了解葡萄糖代谢情况。计时尿不论几小时,均应于计时开始进排空尿液,然后于规定时间内排尿,计时尿多用于肾功能和有形成成分排出率的评估,亦用计算淀粉酶或肌酐的排出率。24h尿多用于化学组分的测定,亦用于泌尿道抗酸杆菌的检查。尿液原则上不用防腐剂为好,如需12h或24h 尿,首选以冷藏为妥,次为根据检验申请加用合适的防腐剂。3. 粪便标本:采集后及时送检,如作原虫阿米巴检查应保持一定温度,且立即送检,立即检查。如检查虫体或绦虫头节,应全部粪便送检,如检查蛲虫则不必送送验粪

11、样,而应于晨起排便前用棉拭擦肛门周围,可得虫卵。粪便标本不应污染容器外表,且不太满,30g容器装510g为妥。,如大便上有粘液或是血液,应采集此处标本,以提高阳性率,30min内送检,放置过久易导致细胞的破坏,特别是阿米巴等原虫。4. 脑脊液、浆膜腔液、关节液:均由临床医师穿刺采样,检验科应提供专用的各种试管或容器,相互配合并及时检验。5. 骨髓:采集由临床医师穿刺,检验科协助作骨髓涂片。6. 胃及十二指肠液:一般均在门诊室或病房采集后送检,收样时应核对标本。胃液分基础胃酸分泌(BAO)、最大胃酸分泌(MAO)等;十二指肠液分甲、乙、丙管,甲管来自总胆管为橙黄色,乙管来自胆囊为黄绿色,丙管来自

12、胆道为柠檬色,细菌培养应从乙管取样接种培养。7. 痰液标本:采早晨第1口痰,多用于细胞学及微生物学检查。采样前应先反复漱口,经深呼吸数次后用力咳痰,不可吐入唾液。微生物培养取样应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开始之前,如已用药,则应选血药浓度最低时采样。8. 阴道分泌物:由妇产科医师采样后送检,如成批送检应在37加温数分钟后检查,否则影响滴虫动力,容易漏检。9. 精液和前列腺液:采集精液应在35天内勿排精,且于排精后30min内保温送达检验科,容器以广口小玻璃瓶为好,不可贮于避孕套或塑料瓶内。收到标本后应及时检查。前列腺液由医师作前列腺按摩术取样,收到标本后应立即检查。10. 其他标本:根据具体检验项目而

13、定。总之,各种检验标本的采集合适与否,直接关系检验质量,应予重视。(一)、临检标本采集要求1、血常规标本采集方法a) 采血前,仔细核对血常规试管上的标签与化验单上的姓名、床号、住院号是否相符。b) 检查血常规试管底部是否有抗凝剂。c) 静脉血一般用肘静脉也可选用颈静脉或股静脉,采血处应避免有皮肤红肿、溃疡等现象。d) 取1ml血,缓缓注入血常规试管中,或加血至标记线处,盖上盖子立即颠倒混匀不少于5次,避免剧烈振荡,以免产生气泡。一小时内送检。e) 禁止在输液侧肢体采血或在输液后立即于该侧采血。f) 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一带、一垫,防止交叉感染。g) 若要进行比较性测定,应尽量在同一时间采血,

14、不同时间的细胞数可能有较大的变化。h) 由于血小板极易凝集,采血者应首先采集常规血,其次为出凝血、血沉,最后才是生化免疫。2、出凝血、血沉标本采集方法a) 采血前仔细核对试管上的标签与化验单上的姓名、床号、住院号是否相符。b) 检查试管底部是否有抗凝剂。c) 尽量空腹采血,采血要顺利。d) 缓缓向出凝血、血沉管中加血至刻度处,务必要准确,立即加盖,颠倒充分混匀56次。及时送检。3、其他常规血液项目标本采集方法a) 血中微丝蚴:在夜间10时至凌晨2时之间,取末梢血23滴于干净玻片上,制成厚涂片,立即送检。b) 红斑狼疮细胞(LE):请到门诊处抽血。c) 疟原虫:最好在全身开始寒战初期,将血滴涂成

15、薄涂片,立即送检。d) 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抗体:采血约2ml置洁净玻璃管内,2小时内送检。4、尿液标本采集方法a) 尿常规:取晨起第一次小便中段尿,或第二次小便中段尿约20l置洁净器皿内,30min内送检。如急诊可取随机尿。b) 尿淀粉酶(UAMY):晨尿或随机尿约10ml,30min内送检。c) 尿本周蛋白(Bence-Jones):取晨尿20ml,30min内送检。d) 乳糜试验:随机尿20ml,30min内送检。e) 妊娠试验(尿hCG):晨尿中段或随机尿中段约10ml,立即送检。 f) 尿三杯试验:采集标本时应连续排尿,中间不应有间断,各杯不少于10ml,立即送检。(二)、微生物标本采

16、集要求正确的采取、处理与运送用于细菌培养的标本是临床细菌检验成功的关键,必须予以充分重视。1、血液培养标本的采集临床上疑为败血症、脓毒血症或其他血液感染的患者,需做血液细菌培养以明确病原。及时、准确地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病原菌,才能正确实施有效的抗菌治疗,从而有助于治愈率的提高和医疗费用的降低。(1)采血时机 :在患者发热期间越早越好,最好在抗菌治疗前,或在发冷、发热时,或发热前半小时为宜。(对已用药而不能中止的病人,也应在下次用药之前)。(2)采血的次数及间隔:根据研究,仅抽血培养1次分离率约占80%,培养2次的分离率约占90%,而培养3次的分离率约占99%。仅抽血培养1次,除了分离率低(其实

17、因菌血症常会暂时消失)外,且将很难评估病原菌是污染还是与感染有关。如果抽血培养2次或3次,则能够得到肯定。在急性发热性疾病如脑膜炎、细菌性肺炎等需要马上做抗菌治疗或急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等要急性手术的患者,应立即从两臂分别抽取2份标本,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在24小时内取血3次,每次间隔不少于30min必要时次日再做血培养2次。对发热原因不明者两次抽血间隔60min;必要时于2448 小时后再抽血2次。(3)采血部位: 多次采血应在不同部位的血管穿刺以排除皮肤菌丛污染的可能。要避免从插管或导管内取血,因插管常被污染,其培养结果不能反应真实情况。(4)采血量:成人菌血症或败血症的血液中含菌量较

18、少,平均13 ml血液中仅有一个细菌。所以采血量一定要足够。成人一般为10ml,新生儿与婴儿为15 ml 。(5)采血程序:1) 用75%乙醇和2%的碘消毒。2) 成人:从肘部取血。3) 新生儿可从脐带、颈静脉抽血。4) 从感染病灶局部附近血管采集。2、下呼吸道分泌物(痰培养)的标本采集采集痰液标本的时间一般以清晨为好。多数病人清晨痰量较多,即使对咳痰量较少的病人,也是晨痰最采集。(1)痰液的采集方法:留取标本前,须用牙膏刷净牙齿,然后从气管深处咳出痰液,吐入无菌容器内。咳痰较困难者可用雾化蒸气吸入以利痰液咳出。幼儿可用手指轻扣胸骨柄上方以诱发咳痰。a) 气管下采集法:通常用于在给患者行纤维支

19、气管镜时顺便抽取。b) 气管穿刺法:仅用于昏迷患者,由临床医师进行。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进行检查则应暂时放于4C冰箱中,存放的标本应在24小时内检查。3、尿液细菌培养标本采集和保存a) 标本需在应用抗菌药物之前或停用抗菌药物5天之后留取尿液标本;尿液在膀胱内应停留68 小时以上,使细菌有足够的时间繁殖。b) 尿液标本收集通常采用清洁排尿法,须以肥皂和清水洗净尿道口,排泄出的尿液前段需弃去,收集中段或近后段的尿液装于无菌的容器内,以无菌导管收集尿液(特别是女性患者)的方法,若非必要,应尽量避免,因其易引发尿道感染。c) 收集的尿液若不能及时送检,就将标本置于冰箱(48)内,最好不要超

20、过6小时。4、粪便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粪便标本应在发病早期并且尽量在用抗生素治疗前采集,直接装入无菌容器内。一般说来,粪便中含有粘液的部分,最适合作微生物检查。5、脓汁及创伤感染分泌物标本的采集a) 封闭性脓肿:患者病灶局部的皮肤或粘膜表面,先用碘酒消毒,再用75%酒精脱碘,以无菌干燥注射器穿刺抽取,将采集的脓汁注入无菌试管中。b) 开放性脓肿和脓汁分泌物:在患部附近的皮肤或粘膜用无菌纱布或棉布擦拭,供培养用的标本尽可能从深部流出,如为瘘管可在无菌操作下取组织碎片。c) 大面积烧伤的创面分泌物:由于创面的部位不同,细菌种类也不同,故应用无菌棉拭子采取多创面的脓汁或分泌物,置于无菌试管送检。6、

21、生殖道标本的采集(1)、男性标本 如疑为急性淋病奈瑟氏菌或其他化脓性细菌感染应在清洗龟头部后,以碘伏或其他非粘膜刺激性消毒剂消毒后,挤出分泌发报立即以无菌棉拭子采取,立即送检。如疑为前列腺炎,精囊炎或慢性淋病奈瑟氏菌感染应由医师按摩前列腺,以无菌手续自尿道口采取前列腺液送检。(2)、女性标本成年妇女自宫颈采取标本,应在扩阴器的支持下选取有炎症或分泌物部位,先以无菌棉拭子试去浅表层分泌物,再用另一拭子取分泌物送检。如未成年幼女疑患性传播性疾病时,不应使用扩阴器,应以无菌棉拭子在阴道口处采取分泌物送检。7、脑脊液的细菌学标本采集与质量要求a) 均由医师以无菌手续取得,盛于灭菌容器中立即送检。b)

22、脑膜炎奈瑟氏菌能产生自溶酶,离体后迅速自溶;肺炎链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亦易死亡。因此,脑脊液无论作涂片检查或培养,必须于采集后立即送检,否则影响检出率。c) 天冷时宜将标本置于35C的条件下保温送检,以免病原菌死亡。三、标本保存和运送标本保存和运送是检验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采集的标本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使检验结果受或大或小的影响,因此必须正确掌握标本保存和运送。(1) 采样后须立即送检的常规项目:血氨、血沉、血气分析、酸性磷酸酶、乳酸以及各种细菌培养,特别是厌氧菌培养。(2) 采样后0.5h内送检的常规项目:血糖、电解质、血液细胞学、体液细胞学、涂片找细菌、霉菌等。(3) 采样后12

23、h内送检的常规项目:各种蛋白质类、色素类、激素类、脂类、酶类、抗原、抗体测定等。(4) 采样后2 h以上才能送检者,则常对标本采取必要的保存手段。对血糖或乳酸可直接分离血清后冷冻保存,或用NaF作稳定剂28密封保存;K+ 必须分离血清后密封28存放;ACP须加稳定剂后分离血清冷冻保存;对其他一般项目,可加盖密封后直接28存放,但血沉和细胞学检查不能采用此方法。第二章 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一、血液检验1、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值成人:410 109/L婴儿(两周岁内):1112109/L新生儿:1520109/L临床意义生理性增多: 初生儿、运动、疼痛、情绪变化、应激、妊娠、分娩 病理增高见

24、于: 1) 急性感染:急性化脓性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局部炎症,以及一些细胞感染。 2) 组织损伤:手术后急性心肌梗塞。 3) 恶性肿瘤及白白病:急性、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尤以慢性白血病增高最多。各种恶性肿瘤的晚期,如肝癌、胃癌等。 4) 其它: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尿毒症、酸中毒、某些药物中毒、烧伤等。 减少见于: 1) 某些感染:细菌感染(如伤感、副伤寒);病毒感染(如流感、风疹、麻疹)。 2) 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恶性网状细胞增多症。 3) 脾功能亢进:各种原因所致的脾肿大,如肝硬班替氏综合症。 4) 理化因素:放射性物质、X线、某些抗癌药、解热镇痛

25、药等,可造成白细胞减少。 少于0.5109/L提示患者受感染的危险极大,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并仔细监测。少于3109/L可认为白细胞减少,应了解白细胞分类,并作进一步检查;多于12109/L可视为增多,白细胞分类对确定增多原因有一定价值,应寻找感染的来源。30109/L或更多者有白血病可能,应作白细胞分类及骨髓检查。2、白细胞分类计数正常参考值中性细胞:4070 % 淋巴细胞:2040 % 单核细胞:310 % 嗜酸细胞:0.55 % 嗜碱细胞:01 %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 增高见于: 急性感染和化脓性感染:如肺炎、败血症、脓肿等。 组织损伤:大手术后、心肌梗塞、肺梗塞等。 恶性肿瘤:急、慢

26、性白血病、淋巴瘤等。 各种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等。 减少见于: 某些传染病:流感、伤寒、付伤寒、麻疹。 某些血液病:再障、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 化疗或放疗后,抗癌药物,X线及镭照射。 其它: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高度恶病质。 嗜酸粒细胞: 增多见于: 变态反应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紫癜。 寄生虫病:蛔虫病、钩虫病、血吸虫病。 某些皮肤病:湿疹、牛皮癣、剥脱性皮炎等。 某些血液病:慢粒、恶性淋巴瘤、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何杰金氏病等。 减少见于: 应用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伤寒、副伤寒等病患者。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

27、于: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某些转移癌及骨髓纤维化。 淋巴细胞: 增多见于: 某些病毒或细胞所致的传染病: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病恢复期、结核病、百日咳。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血性淋巴肉瘤。 减少见于: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接触放射线。 细胞免疫缺陷病、某些传染病的急性期。 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具有游走性和吞噬作用,除吞噬细胞和异物外,又能吞噬原虫及具有类脂质包膜的结核杆 菌及麻风杆菌。 增多见于: 某些感染:伤寒、结核、疟疾、黑热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某些血液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异常增殖综合症、恶性组织细胞病。3、红细胞计数(R

28、BC)正常参考值3.551012/L临床意义红细胞增多见于: (1)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及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多为脱水血浓缩使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相对地增多所致。 (2)心肺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脏疾患及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因缺氧必须借助大量红细胞来维持供氧需要。 (3)干细胞疾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减少见于: (1)急性或慢性失血。 (2)红细胞遭受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破坏。 (3)缺乏造血因素、造血障碍和造血组织损伤。 (4)各种原因的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4、血红蛋白(Hgb)测定正常参考值男:120160 g/L女:110150 g/L新生儿:170200 g/L临床意义(

29、1)贫血、白血病、产后、手术后、大量失血、钩虫病等减少。缺铁性贫血时尤为明显。肺气肿、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严重呕吐、腹泻、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时增高(长期居住高原者生理性增高)。(2)Hb低于45g/L者应予输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者除外);低于105g/L者应寻找贫血原因;高于180g/L者应作进一步检查。高于230g/L者,应紧急采取治疗措施。5、红细胞比积(Hct)测定正常参考值0.350.45临床意义1) 红细胞比积增加:大量脱水、血液丢失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均由于血液浓缩而使红细胞比积增高。 红细胞比积减少:见于各种贫血。 2) 低于0.14者

30、必须给予输血治疗(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者不宜);低于0.33者应进一步检查,寻找贫血原因。男性高于0.56、女性高于0.53同时结合血红蛋白增高应考虑血浆容量问题。达到或高于0.70者为紧急静脉放血的指征。6、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正常参考值80100 fL临床意义1) 正常红细胞性贫血时正常,大细胞性贫血时增大,小细胞性贫血时减小。2) 体积减小常见于严重缺铁性贫血,遗传性球型细胞增多症;体积增大常见于急性溶血性贫血及巨红细胞性贫血。7、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正常参考值2734 pg临床意义增加见于大细胞性贫血,减少见于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8、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31、(MCHC)正常参考值320360 g/L 临床意义大细胞性贫血时MCHC正常或减小,单纯小细胞性贫血时MCHC正常,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时MCHC减小。各型贫血时三种红细胞平均值的改变贫血类型MCVMCHMCHC大细胞性贫血正常正常正常恶性贫血,及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等正常细胞性贫血正常正常正常急性失血、溶血性贫血、造血组织病等单纯小细胞性贫血正常正常正常感染、中毒、慢性炎症、尿毒症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正常正常正常慢性失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9、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正常参考值11.515.5 %临床意义RDW与MCV结合可将贫血分为小细胞均一性与不均一性贫血,正常细胞均一性与不均一性贫血,及

32、大细胞均一性与不均一性贫血。在治疗过程中大细胞性或小细胞性贫血的这一指标会有动态变化。10、血小板计数(Plt)正常参考值100300109/L临床意义增多见于: (1)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溶血性贫血、淋巴瘤。 (2)手术后、急性失血后、创伤、骨折。 (3)某些恶性肿瘤、感染、缺氧。 减少见于: (1)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2)脾功能亢进、放射病、癌的骨髓转移。 (3)某些传染病或感染:如败血症、结核、伤寒。 (4)某些药物过敏:氯霉素、抗癌药等。11、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正常参考

33、值7.512.5 fL临床意义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后期伴浮肿和蛋白尿者,以及急性失血(外伤)或大手术后的巨大血小板综合征(Bermard Soulier综合征)时MPV增大;非免疫性血小板破坏、再障、湿疹和血小板减少反复感染综合征(Wiskolt-Aldrich综合征)、骨髓移植恢复期、先兆子痫及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MPV减少。12、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正常参考值15.517.5 %临床意义巨幼红细胞贫血、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MDS)、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时都可引起PDW增大。13、血沉(ESR)正常参考值男:010mm/h女:015mm/h临床意义血沉增快见

34、于活动性结核病,风湿热,肺炎,某些恶性肿瘤,组织变性或坏死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胶原病),严重贫血,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严重急性感染,肾脏疾病等。14、网织红细胞(RET)正常参考值0.8%2.7%临床意义1) 网织红细胞增多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特别是急性溶血,急性大出血引起的失血性贫血,当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治疗有效时,短时间内网织红细胞会大量增加。2) 网织红细胞减少多见于骨髓增生低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某些溶血性贫血有再障危象时,如阵发性血红蛋白尿。15、红斑狼疮细胞(LEC)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红斑狼疮细胞阳性率一般为7090%。通常在活动期后常消失。除系统

35、性红斑狼疮外,类风湿,硬皮病,活动性肝炎等,偶亦可发现红斑狼疮细胞。16、血中微丝蚴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丝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管,只有微丝蚴在外周血中才能见到,镜检阳性可提示微丝蚴感染。17、疟原虫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当检测到原虫或是裂殖体时均可判定有疟原虫感染。二、血凝试验1、纤维蛋白原(FIB)正常参考值2.04.0g/L临床意义1) 升高:见于糖尿病及其酸中毒,动脉粥样硬化,急性传染病,急性肾炎,尿毒症,骨髓病,休克,外科术后及轻度肝炎等。2) 减低: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等。2、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参考值0.851.50 INR临床意义1) PT延长:超过正常对

36、照3秒为延长,见于II,V,VII,X因子缺乏,及纤维蛋白的缺乏,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DIC,原发性纤溶亢进等。2) PT缩短:先天性V因子增多,DIC早期(高凝状态),口服避孕药等。3) 口服抗凝药的监护:当INR值在24时为抗凝治疗的合适范围,INR4.5时应减少或停止用药。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正常参考值22.645.0sec临床意义1) APTT延长:结果超过正常对照的10秒为延长,见于VIII,IX,XI,XII因子的缺乏。2) APTT缩短:见于DIC,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3) 肝素治疗的监护:应维持APTT在正常对照的1.53.0倍为宜。4、凝血酶时间(TT

37、)正常参考值8.015.0sec临床意义TT延长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物质存在,SLE,肝病,肾病,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机能不良症),FDP增多,异常球蛋白血症或免疫球蛋白增多等疾病。三、尿液检验(一)一般检查:1、 尿量: 正常参考值成人:1.0-1.5L/24h,或1mL/(hkg体重);小儿:按kg体重算比成人多3-4倍。临床意义1尿量减少(1) 生理性饮水少、出汗多等。(2) 病理性常见于肾炎、尿毒症肾功能衰竭、休克、脱水、严重烧伤、心功能不全等。2尿量增多(1)生理性出汗少、饮水过多、饮浓茶、酒精类、精神紧张。(2)病理性尿崩症、糖尿病、慢性肾炎等。2

38、、 颜色:正常参考值透明,琥珀黄色。临床意义灰白色云雾状混浊,常见于脓尿;红色云雾状混浊常为血尿;酱油色多为急性血管内溶血所引起的血红蛋白尿;深黄色为服红素尿,见于阻塞性或肝细胞性黄疽;乳白色为乳糜尿,有时有小血块并存,常见于血丝虫病;混浊多为无机盐结晶尿。3、密度:正常参考值正常人一天中尿密度为1.15-1.025之间,密度最大的波动幅度可达1.003-1.030之间;新生儿在1.002-1.004之间。临床意义尿密度减低 常见于慢性肾盂肾炎、尿崩症、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多尿期等。尿密度增高 多见于糖尿病、高热、脱水、急性肾小球肾炎等。4、酸碱性:正常参考值尿pH值(酸碱性)在5

39、.5-7.4之间,一般情况下在6.5左右。临床意义尿pH值小于正常值,常见于酸中毒、糖尿病、痛风、服酸性药物;尿pH值大于正常值,多见于碱中毒、膀胱炎或服用重碳酸钠等碱性药物等。(二)尿沉渣检查:1、尿沉渣检查:正常参考值红细胞:0-3个/HPF;白细胞:0-5个/HPF。临床意义红细胞增多多见于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结石、结核、肿瘤。白细胞增多一般见于泌尿系炎症。(三)、尿化学检验:1、尿蛋白:一般正常尿液中仅含微量蛋白质,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过150mg/24h的,称为蛋白尿。尿液中正常尿蛋白来自血浆。因肾小球滤过膜有对蛋白质的控制装置,肾小管对蛋白又有选择性重吸收作用,比白蛋白分子量大的大分子

40、蛋白质被限制,比白蛋白的分子量小的蛋白质虽易通过,但这些低分子蛋白质多被肾小管重吸收,因此正常尿蛋白中来自血浆蛋白的以白蛋白为主。 正常参考值定性:阴性。定量:10-150mg/24h尿。临床意义1生理性增多生理性增多指在无病理改变的基础上,在某种生理状态下出现暂时蛋白尿增多。常见于剧烈运动后(运动性蛋白尿)、体位变化(体位性蛋白尿)、身体突然受冷暖刺激,或人的情绪激动等。因在这些情况下,肾小球内皮细胞收缩或充血,使肾小球通透性增高。这类生理性蛋白定量测定不能过高。2病理性增多病理性蛋白尿,临床常见病有: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慢性肾炎、高血压肾病、苯中毒等。 2、尿糖:正常人尿

41、中含糖量甚少,尿糖增加超过正常值则属病态反应。正常参考值定性:阴性。定量:0.56-5.0mmol/L,100-900mg/(dL24h)尿。临床意义尿糖增多常见于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胰腺炎、肢端肥大症等疾病。3、胆红素:正常参考值定性:阴性。临床意义胆红素阳性,常见于肝实质性或阻塞性黄疽病。4、乳糜定性: 正常参考值定性:阴性。临床意义乳糜阳性,多见于丝虫病、尿路淋巴管破裂等病。5、尿酮体:正常参考值尿酮体定性:阴性。定量:丙酮3mg/24h。临床意义尿酮体阳性,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剧烈运动后、妊娠剧烈呕吐、饥饿、消化吸收障碍、脱水等。6、氯化铁试验: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淡绿色:迅速

42、消退酪氨酸病。棕色:代谢性酸中毒。7、尿胆原:正常参考值定性:弱阳性,尿1:20稀释为阴性。定量:1-4mg/24h。临床意义尿胆原增多,常见于病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疽、心力衰竭、肠梗阻、内出血、便秘等病症;尿胆原减少,多见于长期应用抗生素、阻塞性黄疽等。8、含铁血黄素试验: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其它血管内溶血。9、莫氏浓缩试验:正常参考值每日尿最高密度1.018。临床意义该试验用以测定肾小管再吸收功能。10、隐血试验: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隐血试验阳性等,见于蚕豆病、疟疾、伤寒、大面积烧伤并发血红蛋白尿、砷、苯、铅中毒及毒蛇咬伤所引起的血红蛋白尿。11、尿淀粉

43、酶(UAMY)正常参考值临床意义尿淀粉酶在起病1224小时开始升高,下降也较血淀粉酶慢,故对急性胰腺炎的预后更有价值。肾功能严重障碍时,血清AMY可增高,而尿淀粉酶下降。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同时下降时,可见于各种肝病。12、尿本周蛋白(Bence-Jones)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等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合成不平衡的患者尿中。13、乳糜试验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多见于丝虫病,也可见于腹腔肿瘤,胸膜腔手术,胸腹腔外伤,肾盂肾炎,包虫病等。14、妊娠试验(尿hCG)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受孕1周后可呈阳性。过期流产或是不完全流产,子宫内仍有活胎盘组织时,本试验仍呈阳性。人工

44、流产后,如果本试验仍呈阳性,提示体内仍残留胚胎组织,应进一步检查。宫外孕时hCG低于正常,但仍有60%的阳性率,有助于与其它急腹症相鉴别。葡萄胎,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以及男性睾丸畸胎瘤等恶性肿瘤时hCG会很高。(四)、尿显微镜检查:1、 管型:正常参考值一般尿中为0,少量透明管型可见于剧烈运动后。临床意义颗粒管型增多,可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透明管型增多9常见于肾实质损害;红细胞管型增多,多见于肾脏出血、急性肾小球肾炎;脂肪管增多,则多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 2、白细胞:正常参考值5个/高倍(HPF)。临床意义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细菌性炎症,如急性肾盂肾炎等;非细菌性炎症,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有时也可出现白细胞增多。3、红细胞:正常参考值一般无红细胞,或0-2个/HPF。临床意义红细胞增加即为血尿,血尿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泌尿系结石、肾结核、血友病等。4、小圆上皮细胞:正常参考值正常尿中为0,或有极少量。临床意义小圆上皮细胞增加,常见于肾小管损害。5、尿三杯试验对男性泌尿系统感染提供诊断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