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doc

上传人:恋****泡 文档编号:1674478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doc(7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健康上海行动(健康上海行动(20192019 -2030-2030 年)年)上海市健康促上海市健康促进进委委员员会会2019 年年 9 月月2目录一、总体要求.5(一)指(一)指导导思想思想.5(二)基本原(二)基本原则则.6(三)(三)总总体目体目标标.7二、重要行动.10(一)健康知(一)健康知识识普及行普及行动动 .10(二)合理膳食行(二)合理膳食行动动 .14(三)全民健身行(三)全民健身行动动 .15(四)控烟行(四)控烟行动动.16(五)心理健康促(五)心理健康促进进行行动动 .18(六)人群健康促(六)人群健康促进进行行动动 .19(七)慢性病防治行(七)慢性病防治行动动 .

2、26(八)(八)传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动 .30(九)公共(九)公共卫卫生体系提升行生体系提升行动动 .34(十)医(十)医疗疗服服务务体系体系优优化行化行动动 .38(十一)社区健康服(十一)社区健康服务务促促进进行行动动 .42(十二)中医(十二)中医药药促促进进健康行健康行动动 .44(十三)健康保障完善行(十三)健康保障完善行动动 .46(十四)健康(十四)健康环环境促境促进进行行动动 .48(十五)健康服(十五)健康服务业发务业发展行展行动动 .54(十六)健康信息化行(十六)健康信息化行动动 .59(十七)(十七)长长三角健康一体化行三角健康一体化行动动 .63

3、3(十八)健康国(十八)健康国际际化行化行动动 .65三、保障措施.68(一)(一)强强化化组织领导组织领导 .68(二)(二)动员动员各方参与各方参与 .69(三)健全支撑体系(三)健全支撑体系 .69(四)加(四)加强队强队伍建伍建设设 .70(五)加(五)加强强宣宣传传引引导导 .71名词解释.724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 年)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是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内涵。 “健康上海”2030 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市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健康上海建设有序推进,取得明显进展。市民健康生活方式日益普

4、及,本市健康服务能力稳步提高,健康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健康环境持续改善,健康产业进一步发展。2018 年,人均预期寿命已达83.63 岁,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3.52、1.15/10 万,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连续十多年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领先水平,为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奠定了扎实的健康基础。2016 年,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在上海召开,本次大会向全球展示了富有创意与成效的健康促进中国经验、上海模式。世界卫生组织赞誉上海是健康城市工作的样板城市。同时,健康上海建设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困难,包括健康教育与促进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市民健康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尚待进一

5、步提高和普及;医防融合不够紧密,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健康环境问题治理难度大,生态环境质量与市民期盼仍有较大差距;健康服务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有待加快;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体制机制尚不完善等等。由于人口深度老龄化,加之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本市依然面临5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解决威胁上海市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关注优先发展的健康领域,形成健康上海建设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根据“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健康上海 2030”规

6、划纲要,制订健康上海行动(2019 -2030 年)。一、总体要求(一)指(一)指导导思想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加快推动卫生健康理念、服务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根据建设“五个中心”的要求,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围绕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和推进健康信息化、长三角健康一体化、健康国际化等领域,实施健康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健康上海建设能级,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市民健康,努力创造高品质健康生活,实现健

7、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奠定健康之基。(二)基本原(二)基本原则则1.坚坚持健康持健康优优先、先、预预防防为为主。主。把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促进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6建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健康影响评估机制,形成“大健康”治理格局。转变健康服务模式,把预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关口前移,强化早期干预。2.坚坚持目持目标导标导向、注重效果。向、注重效果。立足于国家对上海的战略定位要求,以建设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整合型健康服务体系为目标,精准对接人民群众对美好健康生活的需要,完善防治策略,持续提升市民健康水平,创造高品质健康生活

8、。3.坚坚持最高持最高标标准、打造一流。准、打造一流。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落实“五个中心”建设要求,全面提高上海健康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对长三角和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显著提升健康服务品牌的国际认知度、美誉度和影响力。4.坚坚持共建共享、促持共建共享、促进进公平。公平。完善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激发全民参与热情。培育健康文化,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市民健康素养。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老、少、远”等人群健康服务。5.坚坚持深化改革、持深化改革、扩扩大开放。大开放。发挥科技创新和信息化支撑作用,加快健康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和开放,增强健康领域制度供给能力,推动健康服

9、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一体化服务,建设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三)(三)总总体目体目标标到 2022 年,建立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城市功能定位相匹配、以市民健康为中心的整合型健康服务体系,全面普及健康生活,促进健康资源科学、均衡、合理分布,7基本健康服务更加优质均衡,多层次健康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基本形成,健康产业规模和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持续居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领先水平,巩固亚洲医学中心城市建设成果,建成亚洲一流的健康城市。到 2030 年,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康服务体系、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健康与经济社会协

10、调发展,健康公平持续改善,人人享有高质量的健康服务和高水平的健康保障,健康环境不断优化,健康产业成为城市支柱产业,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前沿水平,率先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目标,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健康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健康城市典范,为促进国家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第九届全球健康大会上海宣言,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考核指标框架见下表。表 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 年)考核指标框架序号指标2022 年目标值2030 年目标值1人均预期寿命(岁)保持发达国家水平2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岁)70723婴儿死亡率()保持发达国家水平4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保持发达国家水平

11、5孕产妇死亡率(1/10 万)保持发达国家水平6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9696.587居民健康素养水平(%)32408参加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的人数(万)851209建立并完善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构建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实现实现10建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绩效考核机制实现实现11人均体育场地面积(m2)2.42.81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45 左右461315 岁以上人群吸烟率(%)20 18 14产前筛查率(%)708015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989816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覆盖率(%)809017国家

1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良率(%)506018符合要求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课率(%)10010019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小时)1120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中小学校比例(%)809021寄宿制中小学校或 600 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中小学校配备专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00 名学生以下的非寄宿制中小学校配备专兼职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709022接尘工龄不足 5 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比例(%)4423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老年医学科比例(%)5090924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10925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829026糖尿病患者规范管

13、理率(%)829027常见恶性肿瘤诊断时早期比例(%)32402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村卫生室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100701008029以街道(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89830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3331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人)3.94.732千人口全科医师数(人)0.400.5 左右33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20203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80进一步提升35受污染地块及耕地安全利用率(%)95 左右98 左右36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09537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4238主要食品安全

14、总体监测合格率(%)979739药品质量抽检总体合格率(%)989840健康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例(%)67.5 左右二、重大行动(一)(一)健康知健康知识识普及行普及行动动1.建立全社会参与的健康教育与促建立全社会参与的健康教育与促进进工作机制。工作机制。推进市健康促进中心建设,并以此为依托,统筹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学术团体和新闻媒体等各类资源,打造权威的健康10教育平台。建立完善健康科普“两库、一机制”,建设市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完善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审核机制。加强媒体健康栏目和健康医疗广告审核,开展对互联网健康科普信息的监测和评估,加强不良健康信息监管。强化医疗

15、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与促进职能。完善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培养培训内容,使医务人员掌握与岗位相适应的健康科普知识,并在诊疗过程中为病人主动提供健康指导。建立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的激励机制,把健康科普纳入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和相关医务人员职称评定,调动医务人员参与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的积极性。鼓励学、协会组织专家开展多种形式的、面向公众的健康科普活动和面向机构的培训工作。鼓励电视台、电台、报刊和网络媒体开办优质健康科普节目。推进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运用“两微一端”(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开展健康科普。推动“互联网+精准健康科普”,综合使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前

16、沿技术,加强精准健康科普教育,准确对接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至 2022 年,建成全市健康教育资源库、专家库;培育 20 个左右辐射长三角、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健康科普品牌,推出一批“健康上海”建设示范、优秀案例。至 2030 年,再培育形成一批健康科普品牌和健康促进示范案例。 ( (牵头牵头部部门门:市委宣:市委宣传传部、市委网信部、市委网信办办、市、市卫卫生生健康委、市市健康委、市市场监场监管局,配合部管局,配合部门门:市人力:市人力资资源社会保障局、源社会保障局、市科委、市市科委、市经济经济信息化委)信息化委)2.深入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深入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建设中11小学健康

17、教育课程资源库,加强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开展经常性健康教育课外宣传、教育和实践等活动,向在校学生传播健康理念和知识,培养健康技能。社区和单位将健康知识普及作为重要工作,针对居民和职工的主要健康问题,开展健康传播活动。加强妇女、儿童、老年人、流动人口、高危人群、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开发推广适宜技术和支持工具,继续向本市所有常住居民家庭发放健康知识读本和工具。推进健康促进区建设,开展“健康中国行”“中医中药中国行”、合理用药等宣传活动。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强化家庭和高危个体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和干预。更好地发挥“12320 健康热线”的作用,推进健康科普展示与互动。至 2022 年和

18、2030 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达到 32%和40%,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分别达到 38%和 42%。至 2022 年,居民合理用药知晓率大幅度提高;至 2030 年,居民合理用药知晓率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 (牵头牵头部部门门:市:市卫卫生健康委、市中医生健康委、市中医药药管理局,配合部管理局,配合部门门:市科委、市教委、市:市科委、市教委、市总总工会、工会、团团市委、市市委、市妇联妇联、市、市红红十字会、市残十字会、市残联联) )3.倡倡导导健康文化理念。健康文化理念。强化政府在健康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将健康文化建设融入城市文化建设体系。将生命教育纳入幼儿园和中小学教育课程,

19、从小树立科学的生命观。通过新闻媒体,广泛传播医学和健康意识,普及敬畏生命、关爱健康、尊重医学规律的理念。增进全社会对医学、医务人员的理解和尊重,引导市民形成科学就医理念和对医疗服务结果的合理预期。推进健康促进医院建设,强化以健康为12中心的理念,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以“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等相关节日为契机,深化健康理念传播。开展市级医院“患者体验日”和“市民健康科普活动周”活动。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们的节日”“市民修身行动”等为载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应用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育良好社会风尚,以文化人

20、、以德润心,积极创造有益于市民身心健康的环境。至 2022 年,形成热爱健康、追求健康、促进健康的社会氛围。至 2030 年,健康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关注健康、促进健康的良好氛围。 ( (牵头牵头部部门门:市委宣:市委宣传传部、市精神文明部、市精神文明办办、市、市卫卫生健康委,配合部生健康委,配合部门门: :市文化旅游局、市教委、申康医院市文化旅游局、市教委、申康医院发发展中心)展中心)4.推推进进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增强公众个人健康主体责任意识,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提升居民健康意识、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能力。加强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建设,不断扩大居

21、民健康自我管理活动的覆盖范围和受益人群。推进健康自我管理活动多元化、规范化发展。引导家庭医生、社会体育指导员主动参与指导小组活动。单位、学校因地制宜开展职业人群、青少年的健康自我管理活动。鼓励社会资源参与小组建设,提升自我管理小组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覆盖所有社区的健康管理同伴支持网络。探索居民健康自我管理积分奖励制度,激励居民主动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在社区和单位,打造一批传播健康生活理念的学习团队,培养健康团队骨干,培育健康生活传播达人。推进13健康家庭建设,引导家庭成员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至2022 年和 2030 年,参与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的人数分别达到85 万人和 120 万人。 ( (

22、牵头牵头部部门门:市:市卫卫生健康委,配合部生健康委,配合部门门:市:市教委、市教委、市总总工会、市精神文明工会、市精神文明办办、市文化旅游局)、市文化旅游局)5.公公务员务员健康促健康促进进引引领领示范建示范建设设。 。充分发挥公务员在健康文化传播和健康促进行动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落实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理念。围绕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健康、女性健康、慢性病管理等内容,通过开展健康食堂建设、职工运动会、健康讲座、健康咨询等活动,切实提高机关公务员的健康素养水平。至 2022 年,覆盖全市市、区级机关公务员。至 2030 年,市、区、街镇机关健康促进活动常态化,建立覆盖全市公务员的健康管理教育体

23、系。 ( (牵头牵头部部门门:市:市级级机关工机关工作党委、市作党委、市卫卫生健康委、市机关事生健康委、市机关事务务管理局)管理局)(二)合理膳食行(二)合理膳食行动动6.实实施施 国民国民营营养养计计划(划(2017-2030 年)年) 。 。开展上海市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碘营养状况、食物成分监测,建立信息化数据采集及智能化人群营养评估系统,分析及预警影响人群健康的营养问题,提出针对性干预措施。对孕妇、婴幼儿、学生、老人等重点人群实施营养干预。同时,结合营养监测发现的问题,循证编制营养健康科普知识并发布;推进主流健康传播媒体营养科普计划,开展营养知识宣教,鼓励全社会参与减盐、减油、减糖。在重

24、点人群开展限酒宣传并进行相关行为干预。开展“健康食堂”“健康餐厅”“营养支持型社区”建设。至 2022 年和 2030 年,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均保持在147.5 克以下;创建“健康食堂”“健康餐厅”各 100 家和 500 家,“营养支持型社区”分别 5 个和 17 个。至 2030 年,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在 2022 年基础上继续提高 10%;中小学生含糖饮料经常饮用率在现有基础上下降 20%;居民超重、肥胖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 (牵头牵头部部门门:市:市卫卫生健康委,配合部生健康委,配合部门门: :市委宣市委宣传传部、市精神文明部、市精神文明办办、市、市经济经济信息化委、市市信息化

25、委、市市场监场监管管局、市教委、市体育局、市文化旅游局、市民政局、市局、市教委、市体育局、市文化旅游局、市民政局、市农业农农业农村委)村委)(三)全民健身行(三)全民健身行动动7.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务。 。推进体育设施均衡布局,建设崇明国家级体育训练基地、徐家汇体育公园、浦东足球场、上海市民体育公园等一批重大体育设施。建设社区市民健身中心、市民球场、益智健身苑点、健身步道、户外多功能球场、自行车绿道等体育设施。扩大公共体育场馆、学校运动场馆等体育设施的开放和利用,提高其利用率。加强“体绿结合”,在公园、绿地、林带等建设嵌入式体育设施。鼓励和支持新建工作场所建设适当的健身活动

26、场地。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或参与管理运营体育场地设施。加强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广泛开展“你点我送”社区体育服务配送,开展健身技能和健身知识培训,推广优秀健身方法。建立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促进健康指导方法,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健康服务模式。构建运动伤病预防、治疗与急救体系,提高运动伤病防治能力。制定实施特殊人群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积极发展“体育+”,推动体育与健康、养老等融合,整15合各类体育社会组织资源,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合力,满足居民个性化、专业化、多样化的体育健身需求。至2022 年和 2030 年,本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分别不低于 2.4平方米和 2.8 平方米

27、。 ( (牵头牵头部部门门:市体育局,配合部:市体育局,配合部门门:市教:市教委、市委、市卫卫生健康委、市生健康委、市绿绿化市容局、市化市容局、市规规划划资资源局、市源局、市总总工会)工会)8.推推进进全民健身活全民健身活动动。 。弘扬群众身边的健身文化,普及体育健身文化知识,增强个体健身意识。建立健全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办好市民运动会、城市业余联赛等群众性品牌赛事,加强全民健身与重大国际体育赛事、重大节庆活动有效联接,引领全民健身新时尚。推广普及太极拳、健身气功等传统体育项目和广播体操等工间操。推进全民健身进家庭。鼓励将国民体质测定纳入健康体检项目。健全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广泛开展青少年

28、体育技能培训、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养成终生锻炼的体育习惯。强化对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监测和评估干预,把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对高校的考核评价。确保高校学生体育课时,丰富高校学生体育锻炼的形式和内容。至 2022 年和 2030 年,每万人拥有体育健身组织数量超过 20 个和达到 25 个,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分别达到 45%左右和 46%。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分别不低于 96%和96.5%。( (牵头牵头部部门门:市体育局,配合部:市体育局,配合部门门:市教委、市:市教委、市卫卫生健生健康委、市中医康委、市中医药药管理局、市管理局、市总总工会)工会)(四)控烟

29、行(四)控烟行动动169.推推进进控烟履控烟履约约工作。工作。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加大烟草广告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在大众传播媒介、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户外发布烟草广告的违法行为。依法规范烟草促销、赞助等行为。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将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的商家、违规发布烟草广告的企业和商家,纳入社会诚信体系“黑名单”,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建立监测评估系统,定期开展烟草流行调查,了解掌握烟草使用情况。至 2022 年和 2030 年,禁止任何形式的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或由未成年人销售烟草。( (牵头牵头部部门门:市:市卫卫生健康委、生健

30、康委、市市市市场监场监管局,配合部管局,配合部门门:市交通委、上海:市交通委、上海铁铁路局、上海机路局、上海机场场集集团团空港空港办办、市烟草、市烟草专卖专卖局、市教委)局、市教委)10.控烟宣控烟宣传传教育。教育。加大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宣传力度。开展无烟示范场所建设,积极推进无烟环境建设。积极发挥控烟志愿者作用,开展控烟志愿者培训。提倡无烟文化,提高公众无烟意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鼓励领导干部、医务人员和教师发挥控烟引领作用。开展烟草危害科普宣传,以青少年为重点开展控烟宣传教育,努力减少新增吸烟人口。至 2022 年和 2030 年,成人吸烟率分别下降到 20%及以下和 18%及以下

31、,二手烟暴露率分别下降到 45%以下和 36%以下。至 2030 年,11-18 岁青少年吸烟率低于 4%,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二手烟暴露率控制在 10%以下。 ( (牵头牵头部部门门: :市市卫卫生健康委、市市生健康委、市市场监场监管局,配合部管局,配合部门门:市教委):市教委)11.公共公共场场所控烟所控烟监监督督执执法。法。加大贯彻上海市公共场所17控制吸烟条例力度,聚焦餐饮、网吧、娱乐场所等重点场所,联合相关部门定期开展专项执法和集中执法,并邀请媒体共同参与,引导市民养成不在公共场所吸烟的行为习惯,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守法氛围。至 2022 年和 2030 年,禁烟场所内吸烟发生率分别下

32、降到 15%以下和 12%以下。( (牵头牵头部部门门: :市市卫卫生健康委、各控烟生健康委、各控烟执执法部法部门门) )12.戒烟服戒烟服务务网网络络建建设设。 。逐步建立和完善戒烟服务体系,将询问病人吸烟史纳入到日常的门诊问诊中,推广简短戒烟干预服务和烟草依赖疾病诊治。加强对戒烟服务的宣传和推广,使更多吸烟者了解到其在戒烟过程中能获得的帮助。将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与其他社会组织、机构有机连接,共同构建全覆盖式戒烟服务网络。加强专业机构控烟工作,确定专人负责相关工作组织实施,保障经费投入。至 2022 年,建立以市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骨干、区级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的戒烟服务体系。至

33、2030 年,在全市建立包括医疗卫生机构、教育机构、工作场所等在内的戒烟服务网络。( (牵头牵头部部门门:市:市卫卫生健康委、申康医院生健康委、申康医院发发展中心)展中心)(五)心理健康促(五)心理健康促进进行行动动13.加加强强心理健康服心理健康服务务能力建能力建设设。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完善社区、教育系统、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医疗机构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及其功能。推动心理健康服务行业规范化建设,规范发展社会心理服务机构,促进心理健康服务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建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心理健康服务和精神障碍康复机制,发展志愿者队伍和相关社会组织。推进心理18应急干预体系建设,建设集心理应急干预的指

34、挥、干预、协作功能为一体的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开展社会心理监测、预警和干预,建立“全人群、多部门、综合化”的心理应急干预机制。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针对失眠、抑郁和焦虑等常见心理障碍,对青少年、职业人群、老年人、妇女等重点人群普及实用有效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急救技能,促进市民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早期识别、干预和康复。深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全程服务管理,完善患者综合风险评估及分级分类服务管理机制,加强患者救治救助力度,开展多形式的社区康复项目。至 2022 年和 2030 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 20%和 30%,抑郁症治疗率分别在现有基础上提高 10%和 30%,精神分裂症治疗率分别达到

35、80%和 85%,登记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 90%和 95%。 ( (牵头牵头部部门门:市:市卫卫生健康委,配合部生健康委,配合部门门:市委政法委、市教委、市民政:市委政法委、市教委、市民政局、市局、市财财政局、市人力政局、市人力资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精神文明源社会保障局、市精神文明办办、申康、申康医院医院发发展中心、市残展中心、市残联联、市、市总总工会、工会、团团市委、市市委、市妇联妇联) )(六)人群健康促(六)人群健康促进进行行动动14.妇妇幼健康促幼健康促进进。 。加强妇幼卫生资源配置,提高综合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产科、儿科服务能力。实施母婴安全行动计划,新建 2 家

36、市级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6 家孕产妇重症监护病房,更新 5 家市级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6 家市级危重新生儿会诊抢救中心设施设备配置,进一步完善危重孕产妇、新生儿“7+6”会诊抢救网络。建成 50 个综合医院标准化示范儿科门急诊。加强出生缺陷预防干预,完善19产前诊断(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建立儿童脑瘫早期筛查、转诊和康复体系。推进遗传咨询技术服务和管理,建成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儿童罕见病诊治中心。落实儿童健康行动计划,加强儿童早期发展,深化儿童保健管理,建设 18个儿童早期发展基地,组织开发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包。开展关爱援助自闭症患儿等特殊困难儿童群体研究。至 2022 年和 203

37、0 年,婴儿死亡率、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继续保持发达国家水平;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新生儿听力筛查率、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率均达到98%。 ( (牵头牵头部部门门:市:市卫卫生健康委、市教委、市生健康委、市教委、市妇联妇联、申康医院、申康医院发发展中心)展中心)15.中小学健康促中小学健康促进进。 。制定健康学校标准,开展健康学校建设,加强生命教育。完善学校传染病防控制度,规范落实防控措施。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学校的绩效考核。实施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治行动,开展分级分类视力健康服务与管理,推进近视综合干预,建设若干近视综合防

38、控示范区和示范学校。实施儿童口腔健康服务与管理,开展口腔健康检查、涂氟防龋、窝沟封闭和龋齿充填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儿童青少年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制定儿童青少年营养促进健康策略,推广学校营养午餐食谱,积极推动中小学校不在校园内售卖含糖饮料。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做到教学计划、教学材料、课时、师资“四到位”,构建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不20少于 1 小时,掌握 2 项体育运动技能,提倡中小学生每天在校外接触自然光时间 1 小时以上。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各类青少年体育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冬(夏)令营、训练营和体育赛事

39、等。至 2022年和 2030 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良率分别达到 50%及以上和 60%及以上,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中小学校比例分别达到 80%和 90%。至 2022 年,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 2018 年的基础上力争每年降低 0.5 到 1 个百分点以上;至 2030 年,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 (牵头牵头部部门门: :市教委、市市教委、市卫卫生健康委、市体育局)生健康委、市体育局)16.职业职业健康保健康保护护。 。修订上海市职业病防治条例,完善职业病防治标准体系。研发、推广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严格源头控制,引导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

40、单位进行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以职业性尘肺病、噪声聋、化学中毒为重点,在建材、金属冶炼、化工等行业领域开展专项治理。完善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全市至少有 8 家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职业病诊断工作,每个区至少有 1 家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覆盖到街镇。完善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健全职业健康监管执法队伍。以尘肺病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强对劳务派遣用工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优化职业病诊断程序和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改进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建立统一、高效的监督执法信息管理机制,开展“互联网+职业健康”信息化建设,建立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大数据平台,21利用信息化提高监管效率。开

41、展健康企业建设,推进功能社区和职业人群的健康促进。鼓励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整洁卫生、绿色环保、舒适优美和人性化的工作环境,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尽可能减少各类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逐步拓宽丰富职业健康范围,积极推动将工作压力、肌肉骨骼疾病等新职业病危害纳入保护范围。建立保护劳动者健康的相关制度,依据有关标准设置医务室、紧急救援站、有毒气体防护站,配备急救箱等装备;在适宜场所设置健康小贴士,为单位职工提供免费测量血压、体重、腰围等健康指标的场所和设施。普及常规体检,落实职业健康检查、女职工“两病”筛查,组建健康指导人员队伍,开展职工健康指导和管理工作,加强员工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至 2022

42、年和2030 年,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服务覆盖率分别达到90%和 100%;重点行业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 90%及以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达到 85%及以上,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率达到 90%及以上;职业病诊断机构报告率达到 95%及以上;重点行业劳动者对本岗位主要危害及防护知识知晓率达到 90%及以上和 95%及以上。( (牵头牵头部部门门:市:市卫卫生健康委、市生健康委、市发发展改革展改革委、市委、市经济经济信息化委、市信息化委、市总总工会,配合部工会,配合部门门:市科委、市国:市科委、市国资资委、市人力委、市人力资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源社会保

43、障局、市财财政局、市司法局、市市政局、市司法局、市市场监场监管局、市管局、市妇联妇联) )17.老年健康促老年健康促进进。 。优化老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发展老年医学和护理学科,推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开设22老年医学科,建成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完善机构护理、社区护理、居家护理相结合的老年护理服务体系。加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社区养老机构建设,逐步建立支持家庭养老的政策体系,支持成年子女和老年父母共同生活,推动夯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基础。开展老年健身、老年保健、老年疾病防治与康复等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对老年常见慢性病、退

44、行性疾病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团队)作用,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扩大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覆盖广度和服务深度,为老年人提供更多中医养生保健、疾病防治等健康服务。支持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开设老年医学相关专业或课程。优化老年人住、行、医、养等环境,营造老年宜居环境。推进老年人社区和居家适老化改造,支持适老住宅建设。对特定对象老年人的辅助器具适配给予补贴,完善因老功能衰退人群融入社会机制。至 2022 年和 2030 年,65 岁至 74 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65 岁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 72%及以上和 80%及以上,65 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