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注册测绘师模拟试题-海洋测绘部分(共6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6731973 上传时间:2022-05-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注册测绘师模拟试题-海洋测绘部分(共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1年注册测绘师模拟试题-海洋测绘部分(共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注册测绘师模拟试题-海洋测绘部分(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注册测绘师模拟试题-海洋测绘部分(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1年注册测绘师模拟试题-海洋测绘部分一、 单项选择题1. 我国以( )作为测深基准面。A 平均海水面 B 大地水准面 C 理论最低潮面 D 最高潮水面2. 近海水域的海图比例尺一般不得小于( )A 1:1 万 B 1:5000 C 1:2.5 万 D 1:5 万3. 我国常用的 1956 年国家高程基准是使用青岛验潮站( )的验潮数据推算得到。A 19501956 年 B 19511956 年 C 19521956 年 D 1954 1956 年4. 我国常用的 1985 年国家高程基准是使用青岛验潮站( )的验潮数据推算得到。A 19501985 年 B 19

2、521979 年 C 19521985 年 D 1956 1979 年5. 国际海道测量局关于海道测量中测深精度与水深之间的关系近似为( )。A 1:10 B 1:50 C 1:100 D 1:2006. 通常水深测量数据是以( )为起算基准面。A 平均海面 B 黄海高程基准 C 深度基准面 D 瞬时海平面7. 水深测量中,大于 1:5000 比例尺测图时定位点的点位中误差应不大于图上( )mm。A 1.0 B 1.5 C 2.0 D 0.58. 水深测量中,小于 1:10000 比例尺测图时定位点的点位中误差应不大于实地( )m。A 50 B 100 C 150 D 2009. 用回声测深仪

3、进行深度测量时,测深范围 Z 为(50,100,其深度测量极限误差(置信度 95%)为( )A 0.3 B 0.4 C 0.5 D 1.010. 大于(含)1:10000 比例尺测图采用( )度带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A 1.5 B 3 C 6 D 以测区中央维度11. 海洋控制测量中,海控二级点相对于相邻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为( )A 0.2 B 0.4 C 0.5 D 1.012. 用附合导线方法测量一级海控点时,附合导线边长总长不得超过( )公里A 10 B 20 C 30 D 50 13. 用附合导线方法测量一级海控点时,附合导线边数不得超过( )条A 5 B 6 C 7 D 8 1

4、4. 用闭合导线方法测量二级海控点时,闭合导线全长不超过( )公里A 5 B 10 C 15 D 20 当必须利用坐标反算边长方位角作为扩展海控点基础时,边长不应小于( ),且 将起算点降一级使用。 A 1km B 2km C 3km D 5km 16. 利用( )方法进行高程测量,必须对测区的高程异常进行分析。 A 几何水准测量 B 测距高程导线测量 C 三角高程测量 D GPS 高程测量17. 相邻验潮站之间的距离应满足最大潮高差不大于( )米,最大潮时差不大于( )小时,潮汐性质基本相同。 A 1 B 2 C 3 D 4 E 5 18.( )应埋设再水尺附近,以便经常检查水尺零点的变动情

5、况。 A 主要水准点 B 工作水准点 C GPS 点 D 三角点19. ( )应设在高潮线以上,地质比较坚固稳定、能长期保存、易于进行水准联测的地方。 A 主要水准点 B 工作水准点 C GPS 点 D 三角点20. 工作水准点与主要水准点之间的高差,按( )要求,工作前后各测定一次。 A 二等水准测量 B 三等水准测量 C 四等水准测量 D 等外水准测量21. 验潮站的水尺零点与工作水准点之间的高差是用( )方法测定的。 A 二等水准测量 B 三等水准测量 C 四等水准测量 D 等外水准测量22. 采用自记验潮仪、便携式验潮仪和水尺等设备的沿岸验潮站进行水位观测,其观测误差不得大于( )。

6、A 1cm B 2cm C 5cm D 10cm 23. 用水尺进行水位观测时,应每隔( )观测一次,整点时必须观测。 A 20min B 30min C 15min D 10min24. 在( )海区,一般选择大潮日期作为一次 24 小时水位观测良好日期。 A 半日潮 B 全日潮 C 混合潮25. 在( )海区,一般选择回归潮日期作为一次 24 小时水位观测良好日期。 A 半日潮 B 全日潮 C 混合潮26. 对大于1:10000 比例尺测图,定位中心和测深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最大不超过( )。 A 0.5m B 1.0m C 1.5m D 2.0m 27. 对小于 1:10000 比例尺测图

7、,定位中心和测深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最大不超过( )。 A 3.0m B 5.0 C 8.0m D 10.0m 28. 检查线的方向应尽量与主测深线垂直,分布均匀,并要求布设在较平坦处,能普遍检查主测深线。检查线总长应不少于主测深线总长的( )。 A 1% B 5% C 8% D 10% 29. 回声测深仪在出测前所做的停泊稳定性试验中,要连续观测( )。 A 3 小时 B 5 小时 C 8 小时 D 12 小时30. 用校对法直接计算测深仪总改正数适用于( )水深,可用水听器或检查板对测 深仪进行校正。 A 10 米以内 B 20 米以内 C 30 米以内 D 50 米以内31. 当水深超过(

8、含)( )米时,一般可不进行水位改正。 A 100 B 200 C 300 D 50032. 扫海测量中,定位点间隔不超过图上( ) A 1cm B 1.5cm C 2.0cm D 3cm 33. 水深在 100m 以内的海区均须探测海底表层底质,底质点密度一般为图上( ) 平方厘米一个点。 A 9 B 16 C 25 D 36 34. 锚地、停泊场、航道和重要海区及底质复杂海区,底质点密度一般为图上( ) 平方厘米一个点。 A 14 B 49 C 916 D 1625 35. 大于(含)1:10000 比例尺得海岸地形测量,从海岸线以上向陆地延伸达到图上( )。 A 0.5cm B 1.0c

9、m C 1.2cm D 1.5cm36. 小于 1:10000 比例尺得海岸地形测量,从海岸线以上向陆地延伸达到图上( )。 A 0.5cm B 1.0cm C 1.2cm D 1.5cm37. 总图的比例尺一般小于( ) A 1:100 万 B 1:200 万 C 1:300 万 D 1:500 万38. 航海图一般采用( )投影。 A 墨卡托 B 高斯 C 日晷 D UTM 39. 比例尺大于( )的图上,应注出深度基准面的名称和深度的计量单位。 A 1:10 万 B 1:30 万 C 1:50 万 D 1:100 万40. 世界海洋总图与大洋总图采用( )位数字编号。 A 1 B 2 C

10、 3 D 5 41. 航海图的命名方法是以( ) A 海洋区域名称命名 B 海域地名作起讫点命名 C 以其港湾、岛屿等地名命名42. 当岛屿面积小于( )的图上直径时,不表示海岸性质。 A 2mm B 3mm C 5mm D 7mm 43. 各种比例尺图上的孤立小岛,不论面积大小均不得舍去。如图上面积小到不能依比例绘出时,应将封闭曲线的直径扩大至( )绘出。 A 0.4mm B 0.6mm C 0.8mm D 1.0mm 44. 在比例尺大于( )万图上,一般用等高线表示陆地地貌,缺乏资料时,也可以 用山形线表示。 A 1:10 B 1:30 C 1:50 D 1:10045. 深于 50m

11、的海区的水深注记的密度(以图上相邻水深注记的间距表示)为( )。 A 1015mm B 1220mm C 1830mm D 810mm46. 当比例尺大于( )万时,而制图资料、电子海图和定位系统三者坐标系不一致时, 在在制图生产与海图使用两个环节上均应进行坐标改算。 A 1:50 B 1:100 C 1:150 D 1:20047. 依测量精度要求和覆盖率的不同,共定义了( )中测深等级。 A 3 B 4 C 5 D 6 48. 测深线间隔的确定应顾及海区的重要性、海底地形特征和海水的深度等因素确定。原则上主测深线间隔图上为( )cm。 A 小于 1cm B 12cm C 0.25cm D

12、大于 2cm49. 测点间距一般为( )cm,海底地形编绘显著地段应适当加密,海底平坦或水深 超过 20m 的水域可适当放宽。 A 0.5 B 1 C 2 D 5 50. 下列( )情况下,不需要进行补测。 A 测深时,当测深线偏离设定测线的距离不超过规定间隔的 1/2。B 固定水深剖面重复监测测量,当测深线偏离设定测线的距离大于 10mC 两定位点间测深线漏测或测深仪回波信号记录中断在图上超过 5mmD 测深仪信号不能正确量取水深 E 测深期间,验潮中断。二、 多项选择题1. 海道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 ) A 水深测量 B 海岸地形测量 C 测定海底物质 D 获取航行障碍物2. 海道测量的主

13、要设备包括( ) A 多波束声纳系统 B GPS 接收机C 机载激光雷达测深仪 D 侧扫声纳系统3. 声纳系统包括( ) A 脉冲产生器 B 发射换能器 C 接收换能器D 记录器 E 接收放大器4. 侧扫声纳可用于( ) A 矿产勘探 B 工程测量 C 海底搜索 D 水下考古 E 测量海底地质地貌5. 多波束声纳系统一般包括以下( )关键部件。 A 高分辨率多波束宽幅声纳 B 上下、横摇和纵摇传感器C 潮汐遥测装置和计程仪 D 高效率微计算机6. 用回声测深仪进行测深作业时,要考虑( )因素的影响。 A 路线间距 B 测线方向 C 测深速度 D 测量比例尺7. 验潮的主要目的在于( ) A 为

14、国家水准网提供一个统一的高程基准 B 建立深度基准面C 为潮汐预报提供数据 D 获取有关平均潮位、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的信息。8. 基于调和分析原理的潮汐分析方法包括( )。 A 达尔文方法 B 最小二乘法 C 杜德逊方法 D 傅里叶方法 E 波谱分析9. 根据确定平均海面使用的观测数据的时间长度,平均海面可分为( ) A 日平均海面 B 月平均海面 C 年平均海面 D 多年平均海面10. 短期验潮站的多年平均海面的确定方法有( ) A 水准联测法 B 同步改正法 C 波谱分析法 D 潮汐方析法11. 确定深度基准面的原则为( ) A 考虑舰船的航行安全 B 充分提高航道的利用率 C 便于海图测

15、量12. 水位改正可根据验潮站的布设及控制范围,分为( )A 一个站水位改正B 两个站水位改正C 三个站水位改正D 多个站水位改正E 时差法水位改正13. 回声测深仪进行水深测量时,需要进行( ) A 吃水改正 B 声速改正 C 基线改正 D 转速改正14. 水深测量的标准图幅尺寸包括( ) A 50cm70cm B 70cm100cm C 80cm110cm D 100cm120cm15. 海道测量项目设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 A 确定测区范围 B 划分图幅及确定测量比例尺C 标定免测范围或确定不同比例尺图幅之间的具体分界线D 编写项目设计书和绘制有关附图E 明确实施测量工作中的重要技术

16、保证措施16. 在技术设计之前,应收集有关测区的( )资料 A 最新出版的地形图和海图 B 控制策略成果资料及其说明C 水位控制资料 D 助航标志及航行障碍物的情况17. 海控一、二级点布测方法主要采用( )方法 A GPS 测量 B 导线测量 C 三角测量 D 交会法18. 测图点可采用( )方法测定 A GPS 快速测量 B 导线 C 支导线 D 交会法19. 下列( )的位置需要按测图点的要求测定 A 助航标志 B 灯塔 C 无线电指向标 D 海上独立岩峰和礁石20. 海控点和测图点的高程测量方法主要有( ) A 几何水准测量 B 测距高程导线测量 C 三角高程测量 D GPS 高程测量

17、21. 验潮站可分为( ) A 长期验潮站 B 短期验潮站 C 临时验潮站 D 海上定点验潮站22. ( )的平均海面,一般从邻近的长期验潮站用几何水准测量法转测获得。 A 短期验潮站 B 临时验潮站 C 海上定点验潮站 D 长期验潮站23. ( )的平均海面,可以从邻近的长期验潮站用同步改正法获得。 A 短期验潮站 B 临时验潮站 C 海上定点验潮站 D 长期验潮站24. 海道测量常用的定位方法有( ) A 光学仪器的交会法 B 全站仪的极坐标法 C 无线电定位 D GPS 卫星定位25. 测深仪主要技术指标包括( ) A 测深精度 B 工作频率 C 换能器垂直指向角D 连续工作时间 E 记

18、录方式26. 当有海草及其他植被覆盖海底的海区,必须用( )测深。 A 回声测深仪 B 测杆 C 水铊 D 多波束测深仪27. 扫海测量的主要手段有( ) A 侧扫声纳扫海 B 软(硬)式扫海具扫海 C 海洋磁力仪扫海28. 大面积扫海时,扫海趟应尽量满足( ) A 平行于测区风流方向 B 平行于扫海区域的长边C 平行于测区等深线走向 D 平行于探测目标走向29. 软式扫海具扫海测量主要目的是( ) A 确定船只安全航行的深度 B 确定航行障碍物的最浅深度C 发现和探测航行障碍物30. 技术总结的内容包括( ) A 总述 B 专项总结 C 结论 D 经验教训和建议31. 技术总结中总述的内容包

19、括( ) A 任务来源及要求 B 测区概况 C 作业过程概述D 作业依据 E 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E 完成任务情况32. 技术总结中“专项总结”包括( ) A 控制测量总结 B 水深测量总结 C 海岸地形测量总结33. 水深测量上交资料内容包括( ) A 成果图及其经历薄B 测深线和底质透写图C 航行障碍物探(扫)测一览表及存档卡片D 测深、定位及验潮等记录手薄E 水位改正技术资料34. 海岸地形测量上交资料内容包括( )A 着墨原图 B 各种观测和计算手薄 C 仪器检验资料 D 助航标志一览表35. 海图的内容可归结为下述( )要素。 A 海岸 B 海底地貌 C 航行障碍物 D 助

20、航标志36. 海图的基本功能包括( ) A 海图时海洋区域的空间模型 B 海图是海洋信息的载体C 海图是海洋信息的传输工具 D 海图是海洋分析的依据37. 海图的内容可划分为( ) A 数学要素 B 图形要素 C 辅助要素38. 航海图一般采用( )颜色印刷出版。 A 黑 B 黄 C 紫 D 浅蓝 E 红39. 航海图按用途可分为( )三种。 A 总图 B 航行图 C 港湾图 D 专题图40. 航海图分幅的主要原则和方法包括( ) A 尽量减少图幅的数量 B 总图要保持制图区域的相对完整C 航行图采用自由分幅的方法 D 同比例尺航行图在全国范围内必须连续。41. 航海图的图幅形式包括( ) A

21、 整幅图 B 主附图 C 拼接图 D 诸分图42. 根据目前的生产条件、技术设备和出版要求,海图的编绘作业可采用的方法 ( ) A 编稿法 B 连编带刻(绘)法 C 计算机辅助制图法43. 海图编绘作业中,( )应进行计算和展绘。 A 图廓、经纬网、直线比例尺 B 图上需要表示的经纬线与内图廓线的交点C 供转绘资料用的控制网 D 坐标系改算用的控制网(点)44. 海图上表示助航标志的基本要求是( ) A 选取合理,保证船舶导航定位之需要 B 位置准确,保证船舶定位精度C 说明注记合理,便于用图者正确识别航标。45. 海图编绘是指制作海图和出版原图的过程,一般包括下列工作( ) A 展绘数学基础

22、B 资料加工处理C 各要素综合取舍,按规定的图例符合和色彩进行编绘D 处理资料拼接、与邻图街边接幅、图面配置等各种图面问题。46. 海图生产可分为( )等工作。 A 海图的编辑设计工作 B 海图编绘 C 海图的复制出版47. 海底地貌的表示方法有( )等。 A 符号法 B 深度注记法 C 等深线法 D 分层设色法 明暗等深线法48. 海图的数学基础包括( )等内容。 A 投影 B 比例尺 C 坐标系统 D 高程系统 E 分幅编号49. 海洋工程地形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 ) A 建立平面和高程控制基础 B 水位观测 C 海底地形测绘D 海底底面障碍物探测 E 海岸、岛礁地形测绘50. 用多波束测深系统测深时,下列( )要求是正确的。 A 在施测前,应进行船只的稳定性试验和航行试验。B 对横摇、纵倾参数每隔 12 年标定一次,并在没航次正式测量前,至少测量一 条长度为 23Km 的往返测线,并确认其数值。C 在测区中,允许直接改变船只方向。D 在测量过程中,测量船只必须保持航速稳定。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