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共34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6702037 上传时间:2022-05-18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滁州市“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共3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滁州市“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共3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滁州市“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共3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滁州市“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共34页).doc(3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滁州市“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根据滁州市政府关于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实施意见(滁政2009114号)文件精神,结合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现制定本规划。一、“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 “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三农”工作,全市上下弘扬“大包干”精神,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打造“百亿粮仓”为抓手,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全力推进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实现了粮食生产持续增长,现代农业发展稳步推进,农民收入稳步提升,农村面貌显著改变,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十一五”也成

2、为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蓬勃的发展期、旺盛的贡献期和改革的盛果期。(一)主要成就1、蓬勃的发展期(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主要农产品总量持续增加。2010年粮食总产量预计达到431万吨,比“十五”末增产98.45万吨,增长29.1%,再创历史新高。与“十五”末相比,连续四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油料、棉花生产保持稳定发展。蔬菜总产达130万吨,比“十五”末增产16万吨,增长14%。畜牧业保持了较快增长速度,2010年肉蛋奶总产量达45.51万吨,比“十五”末增产11.68万吨,增长35.1%。渔业生产保持发展态势,2010年水产品总产量达27.4万吨,比“十五”末增产4.4万吨,增长19.1%。

3、(2)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一五”末主要农产品优质率提高。2010年全市种植优质水稻面积462.2万亩,优质率达 89.4%;优质小麦299.9万亩,优质率达73.77%;双低油菜88.1万亩,优质率达99%。畜牧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70%,猪、牛、羊、禽良种率分别达到98%、70%、74%和97%;优质水产品养殖面积达69万亩,其中名优特种水产品占60%。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化生产和规模化生产的框架基本形成。(3)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全市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1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省级龙头企业42个、市级龙头企业78个。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68个;农业产

4、业化龙头企业从业人数达12万人,带动农户72.4万户;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达42个,其中国家级2个。龙头企业产业集群逐步形成,明光永言水产集团成为引领我省水产行业的航母,凤阳县成为我省最大面粉加工产业基地,志成牧业、达诺乳业、滁州温氏为代表的一批畜产品加工企业已初具规模;凯源粮贸、凤宝面粉、永言水产、今麦郎食品等企业被列入省“861”计划和省农业产业化“532”提升行动计划。(4)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按照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20个字的总体要求,坚持分类指导,以“百村十镇”示范为重点,抓点带面,整体推进,到“十一五”末,全市省、市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达到170个、示范镇建设达到17个。已建成农民

5、集中居住区576个,建筑面积363万平方米,居住户数3.03万户。形成了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的示范典型。全市户用沼气建设规模达到4.6万户,比“十五”增长近4倍,推广太阳能利用面积35万平方米,达到22.5万农户。示范村群众 “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已成为现实。(5)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样检测总体合格率达到省农产品质量标准以上。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分别发展到134个、124个和17个,认证农产品总数位居全省第一。(6)农民收入大幅增长。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5600元,比2005年的2801元增加了2799元,年均增长14.9%。

6、同时,收入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工资性收入成为增收亮点,占农民人均纯收入44%,比“十五”末增长了1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比“十五”末的48.4%下降6个百分点。2、旺盛的贡献期(1)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我市的国土面积和耕地面积均占安徽省的1/10,位居全省第三位;常年粮食总产量占安徽省1/7;以千分之一点四的国土面积提供了全国千分之七以上人口的粮食。2010年粮食总产达到431万吨,总量位居全省第二。肉蛋奶总产量位居全省第五,水产品总产量位居全省第二。商品粮调出量大,常年商品粮总量占全省1/4,是国家重要的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为捍卫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2)推进了“三大”战略实

7、施。随着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农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连续跨越了60万、70万、80万三个台阶,转移高峰期达到近90万人,为工业化、城镇化、东向发展提供了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同时,依托新农村建设,农村土地整治深入推进,通过村庄归并和土地置换,有效保障了耕地红线和“三大战略”纵深推进的用地需求。(3)开发拓展了农业功能。“十一五”期间,在强化农业食品保障的同时,不断开发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依托琅琊山风景旅游区,充分挖掘我市良好的农村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和生产生活等旅游资源,开发以休闲林业、渔业、牧业、农家乐等为主的观

8、光农业,建成了白鹭岛休闲度假区、图业生态农业观光园、舜耕生态农业园、九殿峰度假村等一批游乐、度假、体验、休闲活动园区(村)。积极开展滁州农家乐示范点及“安徽省旅游乡镇”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市现有安徽省级农家乐示范点6家,省级“最佳旅游乡镇”2家,“优秀旅游乡镇”6家,“旅游乡镇”20家。3、改革的盛果期(1)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农村综合改革已经完成。“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全面推行,建成了8个县、102个乡镇和965个行政村服务网络。惠民直达工程试点成效明显。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全市已建成7县级国元保险服务部和71个乡镇三农保险服务

9、站。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全面展开。集体林权改革确权发证工作基本完成。(2)农村经营方式改革步伐加快。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积极引导鼓励多种形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全市土地流转交易服务平台和土地纠纷仲裁机构、仲裁庭建设实现了全覆盖。农村耕地流转面积达到74万亩,是“十五”末的4倍。创新农村生产经营合作机制,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2010年,全市已建立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487 个,其中合作社1355个,成员13万户,带动27.8万个农户受益。(3)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得到转变。农业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取得突破,五年来共争取中央和省项目43

10、0个,总投资 11亿元。成功引进了泰国正大集团、加拿大GLG集团和美国嘉吉集团3家世界500强境外企业;引进福建盼盼食品集团、广东温氏集团、江苏雨润食品和广州从玉菜业4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引进了福建乐天食品、蜡笔小新和江苏泰州绿色宝贝3家省级龙头企业;引进了大雄华东食品城和瑶海农机大市场2个大型专业市场。农业招商引资总额达到36.2亿元。(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一五”期间,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1、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业结构调整层次不高。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大,主导产业不强,特色产业不够鲜明,品牌不响,带动力不足,农产品加工链条短,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2、农

11、业抗灾能力不强,生产的保障能力不够。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虽然逐年加大,但与实际要求还有相当大差距,影响了现代农业发展。3、部分惠农政策效应不大,引导粮食生产能力不强。国家陆续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为促进和保障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部分惠农政策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应。4、农业生产成本较大,农民增收的空间不大。农资、农村劳动力价攀升,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种粮比较效益相对低;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农民务工就业渠道不宽,增收空间较小。二、今后五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与环境“十二五”时期,是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规划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实现

12、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加速推进期。既有产业分工加速调整的机遇,也有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挑战;既有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希望,也有外部环境有不确定性的困难。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既有优势,也有掣肘。我们必须分析利弊,认清形势,扬长避短,加快发展。(一)有利条件1、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政策环境。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出台了七个1号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强调“三农”在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进一步明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目标和任务。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文件精神,不

13、断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投入力度,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总量大幅增长,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三农”工作的政策效应不断放大,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逐步形成了全社会重视“三农”,关注“三农”,支持“三农”的良好氛围。2、“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定位,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条件。党的十七大作出了我国农业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随着我市“工业化、城镇化、东向发展”三大战略深入实施,尤其是“大滁城”建设加速推进,促进了农村向城市集中,农民向工业转移,并吸引城市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村投入,为发展规模农业,加速我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14、3、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推进,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平台空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流动和重组,不仅为引进国外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促进我市农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发挥比较优势,扩大农产品出口,加快农产品市场准入与国际接轨,提高农产品的标准化水平,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4、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迎来了奋力崛起的难得机遇。滁州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两翼城市,现代农业是承接转移发展重点的六大产业之一。示范区不仅是我省第一个国家级战略规划,也是全国唯一的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国家级战略规

15、划,国家和省将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并赋予示范区先行先试权,为我市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招大引强农业项目,打造农业强市,迎来难得机遇。5、丰富的耕地、山场、水面等自然资源,为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优厚的开发基础。我市有1000万亩耕地、600万亩山场和200万亩水面,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较大。近年来,滁州市作为全国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长江流域优质油菜产业带主产区、出口水产品养殖示范区、菜篮子基地和定远猪商品生产基地等,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得到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增强,为今后五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和物质基础。(二)不利因素1、资源约束日益加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

16、的发展,城乡资源需要矛盾加剧。耕地面积减少和耕地质量下降并存;水资源短缺与利用效率低下共有;农村能源短缺同新能源开发利用不足加剧;农业资源存量减少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滞后显现等等。可持续发展压力加大。2、农业基础亟待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投入不足,欠账太多。现有农田水利设施,多数年久失修;江淮分水岭区域易涝易旱;大中型水库病险隐患较多;淮河、滁河干堤防洪标准不高, 一些固定机电排灌站不能正常发挥效益。3、市场竞争压力增大。受消费需求、产品质量、价格等各方面的制约,农产品竞争将日趋残酷。从国际市场看,绿色壁垒增多,质量标准严格,农产品出口品种少、比例小,农业经济外向度不高;从体制上看,规模集约经营步伐

17、不快,现代农业服务业发育不足,一家一户的小规模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矛盾短期内难以解决;从生产主体上看,农民科技素质较低,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等等,影响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4、农村污染日趋严重。突出表现为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污染向农村转移;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匮乏,脏、乱、差问题仍然突出;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及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滞后;农用化学品使用不合理,农业面源污染加重,对农业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三、“十二五”和2020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一)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现代农业的发展阶段,打造农业强市的关键时刻,促进城乡统筹

18、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机遇,以实现农村全面小康为目标,通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通过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通过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建设“百亿粮仓”, 着力创新农业业态,加速提升农业产业化,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二)发展目标主要农产品保持平稳增长 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吨,油料总产42万吨;棉花总产20万担;蔬菜总产160万吨;肉、蛋、奶总产分别为43.5万

19、吨、15万吨和1.5万吨;水产品产量35万吨。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产品区域布局更加合理,特色产品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初步形成;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50%;各类大宗农产品优质化率达到90%以上;新增发展无公害农产品200个,绿色食品180个和有机食品30个。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年均增长12%以上。全市劳务输出人数达到100万人。(三)发展重点1、五大农业安全农业 执行和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质量检测全程监控;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健全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机构建设,切实加强农产

20、品质量的检测检验,推行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和承诺制度,坚决查处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法行为。确保我市农产品检测合格率在98%以上,真正能让人们吃上“放心粮”、“放心菜”、“放心肉”等。设施农业 瞄准蔬菜、园艺、畜牧和水产等产业,着力发展广大农民建得起、用得上的温室和大棚,以期将农业生物的遗传潜力变为现实生产力,获得速生、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经营效果;采取招大引强、激活民间资本等办法,积聚发展要素,投资建设技术展示、感受体验等新型设施农业。“十二五”末,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50万亩。品牌农业 立足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为主体,争创自主特色品牌;整合现有品牌资

21、源,做大规模,形成区域优势品牌;加强品牌宣传和保护,提升档次,扩大市场份额,发挥品牌巨大作用。力争“十二五”末全市拥有省级名牌50个以上、“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名牌农产品”分别达5个以上,打造一批产值超亿元的品牌农产品。旅游农业 顺应旅游发展新需求, 发挥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依托山水资源、人文景观、乡村文化、农业园区和特色农产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合理规划、逐步发展情感、垂钓、休闲度假、观光娱乐等旅游农业。精心打造旅游农产品,不断放大品牌效应;瞄准和细分旅游市场,加大市场促销力度;强化旅游开发和管理,提高接待容量和能力。到“十二五”末,农业旅游总人数达到500万人次,总收入达到10亿元

22、,在农业产业中占有重要份额。可持续农业 坚持以资源节约、要素集约为导向,重点做到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农)药和低碳,加大农业废弃物循环综合利用力度,促进农作物秸秆、粪便、垃圾等废弃物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利用或反复深度加工增值,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在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与环境的同时,将资金、技术、劳力等要素集约投入,节能降耗,节本增效,满足需求,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和谐统一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到“十二五”末,单位农产品水耗和能耗将减少20%以上。2、六大工程百亿粮仓工程 按照“依靠科技、提高单产、优化品质、增加效益”的思路,认真落

23、实各项粮食政策,积极组织实施小麦高产攻关、水稻产业提升和玉米振兴计划三大粮食生产行动,确保粮食生产取得新的突破。到2015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吨。畜牧强农工程 以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为重点,大力发展规模养殖,深入开展“国家、省、市三级畜禽标准化创建”活动,带动全市畜牧业的发展。2015年,全市肉、蛋、奶总产分别达到43.5万吨、15万吨、1.5万吨。水产跨越工程 以水产品健康养殖基地建设为重点,调整放养结构,大力发展标准化精养高产基地建设,加快渔业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发展、全面提高水产品产量、质量和效益,实现全市渔业经济跨越发展。2015年,全市水产品产量达到35万吨。农业产业化提

24、升工程 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重点骨干龙头企业,加快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速度、质量和效益。2015年,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600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55个、市级150个;培育年销售收入超20亿元的龙头企业3家、超10亿元的4家、超5亿元的15家、超1亿元的80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1960个。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工程 在全市江淮分水岭区域内,以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生态文明为目标,继续延伸实施“四把工程”,转变发展方式,调优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城乡统筹步伐,全面推进岭区又好又快发展。新农村建设推进工程 通过开发优势资源、壮大主导产业、

25、典型示范带动,创建名村、壮大富村、治理穷村,以发展循环农业为核心,提高农村资源利用率,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着力构建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机制,促进新农村均衡发展,加快城乡统筹进程。3、七大产业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布局优化和优势产区形成。(1)、粮食-水稻 积极发展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打造列入省“861”计划的沿江地区200万亩优质水稻产业化基地。基地建设:在全市的圩区以及沿江、沿河、沿湖、沿库有水源保证的丘陵灌区等地建立优质水稻生产集中区。发展目标:通过优质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实施,力争用5年时间打造“一个优质品种,一个龙头企业,一片生产基地,一式合同订单,一个优质品牌”的

26、产业化格局。2015年,面积发展到200万亩,单产提高到600公斤;优质率达到85%以上,开发出23个知名大米品牌。-小麦 重点建设全国优势农产品和安徽省优质专用小麦区域。基地建设:以发展优质专用小麦为主,努力建好定远、凤阳、明光沿淮80万亩优质中强筋小麦和天长市20万亩弱筋小麦生产基地。发展目标:2015年,全市优质专用小麦生产面积发展到100万亩,占全市种植面积的25%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玉米 大力实施玉米振兴计划,进行规模化区域化种植。基地建设:以定远、凤阳、明光等地的丘岗区域为重点发展50万亩优质玉米。发展目标:2015年,全市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到70万亩,单产提高20%以

27、上。-山芋 重点发展优质、高产和特色山芋。基地建设:以明光、来安、定远等县、市、区的江淮分水岭地区为重点发展优质脱毒山芋生产。发展目标:2015年,山芋种植面积发展到30万亩;脱毒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单产水平提高30%左右;积极发展淀粉型山芋,为食品加工提供充足的原料。(2)、油料-油菜 以政策扶持和三新技术推广为重点,努力提高油菜籽产量和品质,恢复油菜种植面积。基地建设:在全椒、天长、来安、南谯、定远南部等地建立优质油菜核心生产基地。发展目标:2015年,油菜面积恢复发展到150万亩,亩产200公斤,总产达30万吨;培育出1-2个省级、5-7个市级优质油脂加工龙头企业,创建优质双低油制品省级名

28、牌农产品2-3个;选育成优质双低高油份油菜新品种1-2个。-花生 依托江淮丘陵地区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优质花生。基地建设:在南谯章广镇、大柳镇、定远藕塘镇、池河镇、明光三界镇、管店镇、明南办等江淮分水岭沿线建立优质无公害花生生产基地。发展目标:2015年,花生种植面积发展到60万亩,亩产200公斤。培育1个省级、2-3个市级优质花生加工龙头企业,5个左右大型花生市场,创建优质食用无公害花生制品省级名牌农产品1-2个,育成和示范推广优质食用花生新品种3-4个。(3)、畜牧-生猪 大力发展规模健康养殖,建设全省最大的国家级瘦肉型商品猪基地,保护定远猪种质资源。基地建设:以定远、凤阳、明光和全椒等县、

29、市为重点建立优质三元杂交猪生产基地;重点选择定远县藕塘、池河、仓镇、张桥、连江,明光市苏巷,全椒县石沛,天长市界牌、铜城,凤阳县殷涧等10个乡镇建立生猪生产示范基地,每个基地年出栏三元杂交猪2万头以上。发展目标:2015年,全市出栏生猪500万头,外销280万头。-家禽 积极发展家禽生产基地,推进标准化建设。基地建设:以全椒、来安、天长和南谯等县、市、区为重点建立优质家禽生产基地;重点在全椒县石溪、二郎,琅琊区扬子,明光市涧溪,来安县张山等5个乡镇建立肉鸡示范基地,分别年出栏优质肉鸡50万只以上;在凤阳县城西、明光市涧溪、南谯区城郊、全椒县襄河等4个乡镇建立蛋鸡示范基地,分别年饲养高产蛋鸡20

30、万只以上;在来安县双塘、水口,南谯区汪郢、黄圩,全椒县陈浅、官渡等6个圩区乡镇建立肉鸭示范基地,分别年出栏肉鸭30万只;在天长市秦栏、金集两个镇建立肉鹅示范基地,分别年出栏肉鹅50万只。发展目标:2015年,家禽年饲养量达1亿只,出栏8000万只。-奶牛 大力发展奶牛养殖,做大做强奶业。基地建设:以全椒、南谯等县、区为重点建立年存栏1万头荷斯坦奶牛生产基地。发展目标:以滁州奶业有限公司和安徽达诺乳业有限公司为龙头,以荷斯坦奶牛为主推品种,2015年,奶牛存栏量达1万头,产奶量达1.5万吨。(4)、水产-河蟹 大力发展标准化河蟹养殖。基地建设:在花园湖、女山湖、七里湖、高邮湖等地建立河蟹生态养殖

31、基地。发展目标:以全国名牌农产品国家级龙头企业明光永言集团“女山湖”牌大闸蟹为特色,2015年,全市河蟹养殖面积稳定在30万亩,产量1万吨以上。-龙虾 以稻田养殖基地建设为主,发展龙虾养殖。基地建设:以全椒、来安、南谯、天长等地为重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虾稻连作。发展目标:2015年,全市龙虾养殖面积达50万亩。-有机鱼 发挥我市水库数量多和水质优良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有机鱼,创建高端品牌。基地建设:以江淮分水岭地区大中型水库为依托,优化品种,科学养殖,提高品质和附加值。发展目标: 2015年,全市建成30万亩有机鱼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淡水鱼糜加工,扩大出口。(5)、蔬菜围绕大滁城和“长

32、三角”市场,在稳定常规蔬菜生产的基础上,加快发展设施蔬菜、特色蔬菜和出口蔬菜,扩大反季节蔬菜供应量和加工储藏生产量。基地建设:建设南谯区沙河镇三官村、南谯办城西村、乌衣镇红山村、腰铺镇范桥村,全椒县襄河镇千佛庵村,来安县张山乡桃花村等3万亩“大滁城”保供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天长汊涧百合、大通镇榨菜,来安相官大蒜、龙山西红柿、双塘茭白,全椒十字镇陈浅村芦蒿、莲藕,明光泊岗乡马铃薯、招信镇辣椒、自来桥镇冬瓜,定远永康镇白菜,凤阳枣巷乡食用菌、门台子镇萝卜等特色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来安相官慈菇、南瓜,定远岱山、南谯河东小黄瓜等出口蔬菜生产基地。发展目标:2015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8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

33、40万亩,总产量达到160万吨,蔬菜产品农残检测合格率达98%以上。支持蔬菜加工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努力实现外销75万吨,年加工能力占总产量10%以上。(6)、特色农业-滁菊 大力扶持滁菊产业发展,把唯一带有“滁”字的地标的名优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基地建设:以南谯、全椒等地山区为重点发展优质滁菊生产基地。发展目标:2015年,全市滁菊种植面积扩大到5万亩。-甜叶菊 打造全国最大的甜叶菊生产加工基地。基地建设:以明光、凤阳、全椒等市、县为重点,发展甜叶菊生产。发展目标:2015年,全市发展脱毒优质甜叶菊20万亩。-茶叶 大力发展绿色茶叶标准化基地建设,提高优质茶生产比重。基地建设:以南谯

34、、全椒、来安等县、区的山区为重点发展优质茶叶生产。发展目标:2015年,全市发展优质茶叶10万亩。-明绿 保纯品种,引入市场经济,走高端开发路线。基地建设:重点在明东、石坝、卞庄、管店及横山等乡镇建设明绿生产基地。发展目标:2015年,明绿种植面积发展到1万亩。(7)、苗木花卉(含草坪)围绕“大滁城”和“魅力后花园”市场需求,大力培育苗木花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以天长、来安、南谯、琅琊、全椒与南京接壤的乡镇为主,要侧重规划和建设好苗木花卉产业带。发展目标:以琅琊区陡岗村、南谯区乌衣镇吴港村、施集镇明章村、来安县舜山镇林桥村等一批特色专业村为龙头,2015年,全市建立苗木花卉(含草坪)生产基地1

35、0万亩。(四)重点布局1、农业产业化发展布局(1) 粮食加工。 “十二五”期间,完成项目总投资30亿元。到2015年,实现粮食加工产值280亿元。培育年销售收入超20亿元的龙头企业1家,超10亿元的3家,超5亿元的8家,超亿元的53家,打造国家级名牌产品2个以上。-稻米加工。重点发展优势营养米、米糠综合利用、碎米综合开发、稻壳综合利用项目。发展米制食品工业化生产;建立健全稻谷加工标准体系、全程质量控制体系。使日处理稻谷100吨以上碾米企业加工量占总加工量的比例提高到60%以上,工业化米制品产品占稻米总产量的20%。区域布局:以定远、凤阳、南谯、全椒、天长等地为加工重点区域,着力培育年加工能力2

36、0万吨以上的龙头企业,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碎米、米糠、稻壳综合开发利用能力。以安徽省凯源粮贸有限公司、滁州市第一优质米厂、天长市天鑫粮油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波涛粮油发展有限公司等省级龙头企业为龙头发展大型稻米米制品加工龙头企业。-小麦加工。加快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延长小麦加工链,开发麦胚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壮大小麦加工龙头企业,发展企业集团,打造名牌产品,提高产业规模效益和集约化程度;实现面制食品手工制法向工业化生产的转变,小麦副产品及综合利用率提高到15%以上。区域布局:以定远、凤阳、天长、明光等县市为重点加工区域。以凤阳县凤宝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安徽省凤阳县盛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今麦郎食品(天

37、长)有限公司为重点龙头企业,延长加工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龙头企业实力档次,力争实现1家企业被批准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油料加工。实现项目总投资10亿元以上。2015年,实现油料加工产值20亿元。培育年销售收入超5亿元的龙头企业1家,超亿元的龙头企业3家。区域布局:在全椒、来安、南谯、天长等全国优质油菜产业带,重点发展大型加工企业。以滁州金恒油脂工业有限公司、滁州绿一油脂有限公司、明光市鸿远油脂有限公司、全椒大平油脂有限公司为重点,扩大生产规模,加快副产品的开发和利用。(3)畜产品加工。完成项目总投资20亿元。到2015年,畜牧业加工产值50亿元以上。培育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

38、的龙头企业1家,超5亿元的4家、超亿元的10家。-肉制品加工。加强冷却肉、冰鲜禽肉、传统肉制品等产品精深加工。增加肉制品加工品种,提高肉制品加工能力;建立完善的肉制品加工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使我市肉制品加工率达到10%以上。区域布局:在全椒、来安、定远、凤阳、明光等地,重点进行生猪屠宰与加工龙头企业布局。在全椒、南谯、来安等地,重点发展家禽屠宰和深加工龙头企业布局。依托滁州市志成畜牧业有限公司、滁州市申龙食品有限公司、滁州正大有限公司、滁州温氏畜牧有限公司以及来滁投资大型畜牧加工企业集团,生产冷却家禽肉、冷冻小包装家禽肉、低温肉制品、冷却猪肉等深加工制品。-乳制品加

39、工。通过招商引资,建立优质奶源基地,加快发展奶制品企业。区域布局:在全椒、定远、南谯、明光建立奶牛养殖基地和奶制品加工企业;依托安徽达诺乳业有限公司、滁州市奶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主要发展专用乳粉、鲜牛奶、学生饮用奶和乳饮料、冰淇淋等制品。(4)水产品加工。完成项目总投资亿元以上。到2015年,水产品产量达30万吨以上,实现水产品加工产值30亿元。培育年销售收入超20亿元的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新建鱼回 鱼、河蟹、小龙虾等省级名优水产品出口基地3个以上,产量、出口量走在全省前列。区域布局:在明光、天长、全椒等淡水渔业资源丰富地区,依托明光永言水产集团、天长市渔业合作社,开发鱼回 鱼、鱼糜制品及水

40、产模拟食品等精深加工技术,开发冷冻调理食品、冷藏保鲜鱼制品、即食食品和休闲食品;并建立健全淡水鱼加工HACCP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利用明光、天长、全椒、来安等地虾、蟹丰富资源,研究原料虾蟹的质量控制技术和虾解新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扩大养殖规模,增加出口创汇能力。(5)水果、蔬菜加工。完成项目总投资5亿元。到2015年,实现果、蔬加工产值20亿元。培育年销售收入超5亿元的龙头企业1家,超亿元的2家。区域布局:重点发展凤阳、南谯、全椒、来安果蔬产业带,依托安徽省金华萃食品有限公司、滁州申龙食品有限公司、安徽小岗村食品有限公司、安徽华怡食品有限公司、凤阳县小岗村从玉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滁州锦农农业科

41、技有限公司等,实现基地专业化、产品优质化、加工规模化、营销网络化,形成块状经济效益,把我市建成全省有影响力的果蔬创汇基地。(6)棉花加工。完成项目总投资2亿元。到2015年,实现棉花加工产值10亿元。全市棉花种植面积30万亩左右,其中优质专用棉生产基地20万亩以上。区域布局:在全椒、南谯重点规划两大棉花优势产业带,建设优质棉基地,提高棉花单产、纤维成熟度和品质一致性。依托滁州霞客环保色纺有限公司、滁州市银山棉浆有限公司、全椒县华茂棉花有限公司、全椒县新宇棉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产品精深加工,提升竞争力。(7)茶叶、菊花、甜叶菊加工。完成项目总投资20亿元。到2015年,全市茶园面积发展到5万亩

42、,滁菊面积3万亩,甜叶菊50万亩,实现加工产值30亿元。培育年销售收入超20亿元的龙头企业1家,超亿元2家,实现全市茶叶、菊花、甜叶菊标准化生产,力争实现1家企业被批准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区域布局:在南谯、来安、全椒、定远茶叶、菊花产业带,重点发展名优绿茶和滁菊保健茶。依托安徽菊泰滁菊草本科技有限公司、滁州市施集茶场、滁州市滁菊研究所、来安县半塔茶场等企业进行深加工。在明光、定远、凤阳培植全国最大的甜叶菊种植基地,依托滁州润海公司、凤阳县小岗村永丰甜叶菊高科有限公司开发甜菊糖新型生物食品添加剂。(8)林特产品加工。完成加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到2015年,实现林特产品加工产值80亿元。

43、培育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10家,超5亿元的1家,林特产品加工和开发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利用我市丰富的林木资源,依托滁州润林木业有限公司、滁州三源木业有限公司、滁州扬子木业有限公司、安徽肯帝亚皖华人造板有限公司、天长市天森木业有限公司、好地地板(来安)有限公司等企业重点开发实木地板、强化木地板生产,形成年产5000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打造全国最大的木地板生产基地。2、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布局在“十二五”期间,以争创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目标,重点抓好8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示范引导现代农业发展。(1)天长市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地点:在天长市永丰镇,集中连片建设10万亩现代生态、绿色

44、、观光农业核心示范区,主导产业:优质粮食生产。建设内容:现代农业机械装备。沟渠路改造和修缮。林网建设和花草种植。测土配方施肥的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良种选用。农民培训工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建设完善的农产品质量体系。(2)南谯区大滁城现代农业示范区含锦农蔬菜园、乌衣农业园和滁菊产业园三大功能区:-锦农现代蔬菜园建设地点:沙河镇三里塘村,连片面积5000亩,其中核心区面积3000亩(分三期建设)。主导产业:标准化、规模化设施蔬菜生产、加工、销售。建设内容:建设1000亩现代化大棚生产区,其中钢架大棚260栋,日光温室大棚100栋。申报无公害产地认证及产品认证。建设1000亩深加工

45、基地。-乌衣农业园建设地点、面积:乌衣吴港、黄圩村,面积2.4万亩。主导产业:稻麦连作、苗木花卉、特种水产。建设内容:粮食作物示范园,面积1.5万亩,主要进行品种对比试验、高产技术攻关、农机农艺结合、工厂化育秧、无公害稻米生产等。苗木生产示范园,面积0.4万亩,主要进行高效苗木花卉生产。特种水产养殖,面积0.5万亩。主要开展名特优水产品生产示范,重点发展珍珠养殖、稻虾连作、蟹鳜混养等。-滁菊产业园建设地点:种植示范区位于施集镇和珠龙镇,核心区2000亩,连片辐射2万亩。种苗繁育区位于施集镇马大塘和市滁菊研究所,建设规模500亩。生产加工区位于安徽菊泰滁菊草本科技有限公司和市滁菊研究所。主导产业

46、:滁菊生产加工和市场开发。建设内容:一是优质种苗培育,保障区域优质纯正种苗供给,主要开展扦插苗、脱毒组培苗繁育。二是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和大田标准化种植。三是标准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工厂房、加工流水线、产品深加工设备、冷库、组培室、育苗棚、炼苗圃等。四是滁菊产品的市场开发。(3)小岗村皇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地点:凤阳县小岗村,项目区5万亩。建设内容:以广东从玉菜业为主,发展蔬菜(设施蔬菜1000亩,露地蔬菜9000亩)、葡萄、蓝莓等生态种植业。以天津宝迪集团年出栏10万头种猪项目和生产屠宰一体化项目为主发展现代养殖业。以GLG农产品深加工高科技产业园为主发展甜叶菊加工业。以大包干品牌发展红色旅

47、游观光农业。(4)明光市女山湖现代渔业示范区建设地点:潘村镇钱西村女山湖北岸,核心区面积10100亩。主导产业:河蟹、小龙虾良种繁育、生产。建设内容:8000亩河蟹围栏网养殖,1100亩河蟹良种繁育区。1000亩小龙虾良种繁育区。建设300平方米示范区建有水产科技培训中心;建设养殖水域环境检测、生产投入品监测、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200平方米。(5)来安县现代蔬菜产业示范区含张山桃花、汊河2大设施蔬菜产业园。建设地点:张山、汊河2个乡镇,以张山桃花村1000亩大棚蔬菜生产基地,以汊河2200亩小南瓜、茨菇、胡萝卜蔬菜生产基地为主,发展设施蔬菜6000-10000亩,打造“皖东蔬菜第一村”。依

48、托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华萃有限公司带动全县蔬菜生产、加工和出口。建设内容:引进、繁育、推广蔬菜新品种;新建标准化钢架大棚蔬菜生产区2000亩、冬暖式大棚生产区400亩。(6)全椒县金坝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地点:十字镇陈浅村、杨庄村,核心区面积10000亩。依托单位:十字金坝虾蟹养殖合作社。主导产业:龙虾、河蟹健康养殖和观赏苗木生产。 建设内容:龙虾、河蟹健康养殖和观赏苗木生产。其中龙虾、河蟹健康养殖5800亩,年产商品虾1000吨,商品蟹800吨,优质商品鱼700吨。(7)明光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含古沛农业示范园和滨湖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古沛农业示范园建设地点:古沛镇白阳村,面积8600亩,其中核心区面积1000亩。主导产业:“沛丰”牌环保绿色西瓜生产和明光绿豆开发。建设内容:建设300亩设施西瓜多茬栽培样板区。建设100亩科技成果示范、展示区。建设500亩立体、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区。建设100亩科教培训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