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初中语文七上《2冰心诗三首》PPT课件 (3).ppt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1644936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初中语文七上《2冰心诗三首》PPT课件 (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苏教初中语文七上《2冰心诗三首》PPT课件 (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初中语文七上《2冰心诗三首》PPT课件 (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初中语文七上《2冰心诗三首》PPT课件 (3).ppt(2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冰心,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 冰心文学创作的基本主题是歌颂母爱、童真和自然。感情细腻真切,文笔清新优美。 她的代表作有寄小读者、小橘灯、再寄小读者。,繁星、春水,这两本诗集仿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形式,吟咏自然讴歌母爱,抒发生活的感悟。 这两本诗集开创了诗情与哲理交融的短诗诗风,引得当时许多青年竞相效仿。,母 亲,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纸 船,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

2、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它的爱和悲哀归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诧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结尾点明了全诗的主题,是什么?,提问这两首诗是冰心母爱的代表作品,仔细品味: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有没有区别?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是什么?,冰心,生于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逝世,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主要作品有: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冰心小说散文集、

3、冰心散文选等。,形近字:,忘,妄,粘,沾,毡,玷,卷,眷,倦,叠,垒,成功的花,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成功的花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比喻人们事业的成功。,如果换成“羡慕”可以吗?,它们与“明艳”形成鲜明的对比,意在何处?,本诗的内在涵义:,不要只看到并羡慕与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从它的成功中吸取成长的经验,这才是更重要的。花的成功如此,人的事业的成功,人生的成长发展,不都是如此。,嫩绿的芽儿,嫩绿的芽儿, 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 和青年说:“

4、发展你自己!” “牺牲你自己!”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惊羡:惊叹羡慕,比较“惊羡”和“羡慕”。 惊羡比羡慕多一层惊叹,有一种猛然发现的意思。,明艳:明亮艳丽,比较“明艳”与“艳丽”。 明艳比艳丽多一层色彩,突出花儿的“成功”。,一个“!”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作者用一个感叹号抒写了她对人们只惊羡于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却看不到在成功之后所付出的艰辛劳动的慨叹。,不要只看到别人获得的荣誉,而要了解这成功之后所付出的艰辛。,花的成功如此,人的事业的成功、人生的成长发展也都是如此。,“芽儿”、“花儿”、“果儿”能否对调?为什么?,按照果树从抽芽 开花 结果的生长过程。,嫩绿健康

5、、旺盛、朝气,淡白朴素、纯洁不追求外表的华美,深红象征丰满甜蜜和美硕,发展、贡献、牺牲能否对调?,学习本领发展自身、(掌握本领后)贡献、(创造业绩后)甘于牺牲,珍重:爱惜;珍爱(重要或者难得的事物),描写:用语言文字把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一个“!”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充分表达了作者希望青年人能够珍惜生命,不要虚度年华。,嫩绿的芽儿嫩绿的芽儿, 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淡白的花儿, 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深红的果儿, 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显示着健壮、旺盛和朝气。,蕴涵着朴素、纯洁,不追求外表的华丽。,象征着丰硕、甜蜜和美丽。,芽、花、果的顺序可以互换吗?,本首诗的内在

6、涵义是什么?,通过“芽、花、果”的成长过程来指出青年们要学习、提高,但不要孤芳自赏,而是要装点大地,有如青年要以自己的青春年华为社会注进旺盛的活力。最终甘于以牺牲精神为社会创造巨大业绩,使人生更显辉煌。,讨论,前两首诗和后两首诗在主题表达和创作风格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答案:,1、前两首诗的主题是对母爱的歌颂,后两首诗的主题是勉励青年人珍惜青年,努力奋斗,积极奉献。,2、前两首诗是抒情短章,以“情”感人,偏重情感,风格温婉;后两首诗是着哩小诗,以“理”明人,侧重理趣,发人深省。,3、四首诗都出现了“物”:诗人或托物寓情,或借物言理,这是表现手法上的相同之处。,4、四首诗的语言均凝练、清丽。但第一、三、四首诗的语句短小隽永,第二首诗较长,节奏稍舒缓,正与对母亲绵长思念相协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