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初中语文八上《30诗词五首》PPT课件 (2).ppt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1644538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8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上《30诗词五首》PPT课件 (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上《30诗词五首》PPT课件 (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上《30诗词五首》PPT课件 (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初中语文八上《30诗词五首》PPT课件 (2).ppt(7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诗词五首,诗词五首,观刈麦,教学目标,写作背景,作者简介,字词检测,课文分析,拓展延伸,反馈练习,课文朗读,课文导入,返回首页,白居易,中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经常描写老百姓生活,关心百姓疾苦。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观刈麦。,课文导入,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同情人民,敢于反映民间疾苦和揭露官场黑暗面。后期遭受贬谪,潜心佛事,以知足常乐、“独善其身”自居。,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揭露了统治

2、者对农民的横征暴敛。对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写作背景,刈 荷 箪 饷 灼 秉 敝 晏,字词检测,刈: 倍: 覆:田家: 荷:壶浆: 丁壮:灼:敝筐:,y,h,dn,xing,zhu,bng,b,yn,割,更加。,遮满。,指农民。,挑着。,用壶盛的汤水。,烧,晒烤。,指青年人。,破篮子。敝,破旧。,观刈麦 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

3、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课文朗读,1.学生精读课文,分析讨论,给文章划分层次。,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割麦情景。笫三层八句:这一层写拾穗,从肖像、语言,突出生活的悲惨。揭示了赋税的繁重。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课文分析,场面一:烈日割麦。 开头先交代背景,表明是五月麦收的季节。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就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是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

4、能够多干点活。,2、这首诗重点描写了哪两个场面?各有各的侧重点在哪儿?,场面二:抱子拾穗 接下来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穗。为什么要来拾麦穗呢?因为她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官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穗充饥。,3、体会诗歌中寄予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的主题。,在这首叙事诗中,诗人以自己的亲眼所见,描写了农民冒着暑热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妇人的诉说,反映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惨重和农民生活的困苦。并对自己“不事农桑”而“利禄三百石”深感惭愧,表达了他对农民的同情。,4.这首诗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举例说明。,描写方法景物描写

5、: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语言描写: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心理描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矛盾心理: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用“ ”写出了“ ”的句式说一说。,用“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写出了:为了早日将粮食抢收进仓,劳动人民不顾炎阳灼晒,不顾自己筋疲力尽,争分夺秒,拼命干活。其中“惜”写出了劳动人民的一种反常心理,耐人寻味,令人心酸。与卖炭翁中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有异曲同工之妙。,名句赏析,总 结,在这首叙事诗中,诗人以自己的亲眼所见,描写了农民冒着暑热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妇人的诉说,反映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惨重和农民生活的困苦。并对自己“不事农

6、桑”而“利禄三百石”深感惭愧,表达了他对农民的同情。,反馈练习,1.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覆f陇lng箪dnB.稚zh携xi饷shngC.灼zhu 敝b晏yn,B,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五月人倍忙( )妇姑荷箪食( )但惜夏日长( )左臂悬敝筐( ),更加,挑着,珍惜,破旧,3.“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哪两个词突出了麦收时天气的酷热? _4.“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悲”从何来?(用原文回答)答: _,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蒸、灼,5.白居易观刈麦一诗中,描写农民辛勤割麦的句子是: , 。 , 。6.描写贫妇拾麦的诗句是: , 。 ,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

7、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诗词五首,赤壁,教学目标,写作背景,作者简介,字词检测,课文分析,拓展延伸,反馈练习,课文朗读,课文导入,返回首页,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百万大军南下,却在赤壁大战中,被孙刘联军所败。当时,年仅34岁的周瑜,堪称这次战役的风云人物。杜牧经过此处,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了赤壁一诗。,课文导入,作者简介,杜牧,晚唐杰出的诗人。字牧之。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有樊川

8、文集。,诗写于杜牧任黄州刺史时,(842-844年)他过湖北黄冈的赤鼻矶(并非赤壁,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在今湖北蒲昕西北长江南岸),有感于三国时代英雄的成败,借题发挥,虽以地名为题,实则咏史怀古。,写作背景,折戟():未销:将:磨洗:认前朝:,字词检测,认出戟是东吴破朝时的遗物。,磨光洗涤。,拿起。,没有完全锈蚀。,折断的戟 。戟,古代的兵器。,赤 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课文朗读,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探究赏析,引起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

9、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自将磨洗认前朝”句中,一连串的动词有什么作用?,表现出作者当时兴奋的神态和对历史事件的高度关注。,末两句的“东风”指什么? “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假设东吴败亡,不写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虽是史论,却赋予具体形象,可见诗人创作之高明 。,不仅指的是自然界的风,而且含有建功立业的各种条件和因素。,结尾这两句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反

10、说其事,间接地(侧面)通过东吴两美女的命运来反映历史的变迁。,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豪爽胸襟,生不逢时,空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反馈练习,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赤壁选自 ,作者是 代的 ,他与李商隐齐名,世称“ ”。2.在赤壁中,作者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评判的句子是: 。,樊川文集,唐,杜牧,小李杜,诗词五首,过零丁洋,教学目标,写作背景,作者简介,字词检测,课文分析,拓展延伸,反馈练习,课文朗读,课文导入,返回首页,谈到面对生与死,谁都会脱口吟出:“人生自古谁

11、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使文天祥这位南宋文学家、著名抗元将领,名垂青史,万世流芳。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过零丁洋。,课文导入,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天祥,改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临安危急,奉命至元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后冒险脱逃,拥立益王赵罡,至福建募集将士,进兵江西,恢复州县多处。后兵败被俘至元大都,终不屈被害。封信国公。 作品文山先生全集。,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于文天祥被俘后第二年路过零丁洋时所作。1275年,他起兵勤王。1278年10月26日为汉奸张弘范之弟张弘正偷袭,被俘。张弘范逼文天祥

12、写信劝宋军统帅张世杰投降,文天祥说:“吾不能叛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遂书过零丁洋与元将,回绝他的要求。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写作背景,过零丁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课文朗读,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精读课文,(1)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个人)(2)起兵抗元,频繁战斗了四年。(国家),2.颔联上下两句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13、,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表达对抗战的忧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和哀怨。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可见,诗中“惶恐”、“零丁”具有双层含义。,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气节?,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视死如归)的决心

14、,充分体现他的民族气节。,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2.“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什么?,儒家经典。,诗词五首,己亥杂诗,教学目标,写作背景,作者简介,字词检测,课文分析,拓展延伸,反馈练习,课文朗读,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部分重点字词。2.准确、流畅生动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行文立意、 遣词造句的独到之处。4.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方法和能力。5.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目标,作者介绍,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体兼长

15、,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五十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此选其一。,写作背景,字词检测,浩荡: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无边无际。,落花。,马鞭东指远离京城。,吟鞭,诗人的马鞭。即,走向。,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 龚自珍,课文朗读,1.诗中哪句表现了诗人犹豫孤独和悲壮豪迈复杂心情交织一

16、起?2.诗中哪句表现了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词?,精读课文,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3.诗中写了几种心境?,(1)离别忧伤;(2)回归的愉快;(3)积极的人生态度。,1.浩荡离愁白日斜,句子赏析,以“浩荡”二字,极为凝练地写出离愁的深广。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 “白日斜”三字一笔勾勒景物,写出了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2.吟鞭东指即天涯,离京标志着龚自珍政治生涯的终结、离愁别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一起。,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

17、界: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赞歌!,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小 结,1.诗的前两句,你会联想到哪些诗句? 2.诗的后两句,你又会联想到哪些诗句?,拓展延伸,“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夕

18、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古代诗人描写落花的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林黛玉“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反馈练习,1.本诗选自 ,作者是近代 家、 家。2.诗中最负盛名的诗句是: 。3.诗中被后人形容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精神的诗句是:,龚自珍全集,思想,文学,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词五首,山坡羊 潼关怀古 ,教学目标,写作背景,作者简介,字词检测,课文分析,拓展延伸,反馈练习,课文朗读,课文导入,返回首页

19、,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部分重点字词。2.准确、流畅生动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行文立意、 遣词造句的独到之处。4.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方法和能力。5.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目标,在杨慎之前的元代盛行一种文体,那就是散曲。叹世、怀古是散曲的流行题材,其中也有许多佳作,最为杰出的是张养浩所作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课文导入,张养浩,元代诗人,散曲作家。字希孟,号云柱,济南(今山东省)人。曾任监察御史、礼部尚书,为人刚直,敢言时弊,后辞官归隐。其诗歌、散曲对当时的社会黑暗都有揭露。,作者简介,当时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灾情十分严峻。经历过宦海浮沉的张养浩本已厌倦官场生活,弃官

20、归养;但得知关中百姓外境危困,毅然受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振济灾民,因此途经潼关。后因积劳成疾,客死任所。他对百姓充满深切的同情,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写作背景,字词检测,潼关:山河表里:踌蹰(chu ch):宫阙(ju)万间都做了土:,关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载,晋楚之战前,子犯劝晋文公决战,说即使打了败仗,晋国“山河表里,必无害也。”这里用此成语,说潼关形势异常险要。,犹豫,彷徨。,万间宫室都变成了废墟。,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课文朗读,1.作者所在的潼关的位

21、置特点是怎样的?,精读课文,表里山河潼关路兵家必争之地百姓生灵涂炭。,2.看到了什么景色,心理是怎样的?为什么这样?,西都:曾经是几个朝代的都城,它的繁荣昌盛景象是在古籍中也曾经有记载的,可是眼前的景色是一片凄凉。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意踌躇。,3.作者发出的感慨?4.为什么这样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个朝代的兴起,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使百姓经受苦难,一个朝代灭亡,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5.赏析“聚”和“怒”:,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了潼关的险要。,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第

22、二层(四一七句):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结构特点,第三层(末四句):指出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怎样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探究赏析,一代王朝兴起,必卷土重来,建筑宫殿,劳民伤财的是百姓苦;一代王朝灭亡,首当其冲,深受其害的还是百姓苦。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反映百姓的苦难,关注、同情百姓是我国历代知识分子的自觉行为,是我国诗歌、散文的思想精华,是我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收集有关资料,并和互相交流。,拓展延伸,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张俞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

23、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范成大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反馈练习,1.本曲作者是 , 朝_家。山坡羊是 。2.点明主旨的句子是:3.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元,散曲,曲牌名,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4.仔细品味“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一句,说说“聚”、“怒”两个字好在什么地方,会使人产生怎样的联想。,“聚”:使静态物具有动态美,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竞向潼关奔来的情景。“怒”:使人觉得黄河如兽在咆哮,并联想到河水奔腾澎湃的情景。,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