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媒现象.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6369989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传媒现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文化传媒现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传媒现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传媒现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化传媒现象近几年来随着全球业浪潮的推进,传统的精英文化艺术显然遭到了有力的挑故,但这种挑战究,竟来自何方?果真如人们所讲的那样主要来自群众传播媒介和一些消费文化因素吗?能否群众文化就一定要与精英文化保持天然的对立?要回答这样一些复杂的问题并非本文的任务。本文只想首先指出,群众传播媒介的异军突起确实不仅向高雅的文学艺术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使一度红火的电影事业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尽管是一个全球范围的现象,但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国也不能例外,电视的大力普及使得有着强烈精英意识?quot;启蒙派知识分子不得不对之作出不同的反响,其中之一便是抵制电视,由于电视业的崛起确实把一部分人的视线从书本上移开了;

2、其二则是取悦电视,由于通过电视的宣传能够提高一个人的知名度,进而推进他/她的著述和研究。但我以为这种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式认识显然在当今时代是无济于事的,也许从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切入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倒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看待精英文化与群众传媒的共存和共融之关系。我本人在收看电视方面实在是属孤陋寡闻之辈,但尽管如此,我仍然以为,当今中国的一些电视精品栏目能够纳入文化研究的语境下进行分析,例如中央电视台的(综艺大观)、(文化视点)和北京电视台的(荧屏连着我和你)等。但是在作出这样的分析之前,首先要对所采取的理论视角作出限定,这样才能对个别案例进行基于文化研究视角的理论分析。能够讲,本文的写作正是本着这一

3、目的。文化研究之于传媒的意义首先,必须指出,本文中所提到的文化研究是从西方文化学术界引进的一种文化学理论,若将它用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文化现象分析就必须对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把握。文化研究出自战后的英国文学理论界和文化批评界,开场时仅仅局限于狭窄的经典文学研究领域,后来逐步发展演变,广纳百川聚集成流,目前已成为当今北美文化学术界自后当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理论讨论之后的又一个热门话题。这样导致的一个后果正如英国学者特里伊格尔顿所指出的,当今为什么所有的人都在议论文化?由于就此有重要的论题可谈。一切都变得与文化有关它也像经济主义、生物主义、实在主义或任何别的什么主义那样,本身就有复原性,于是针对这些主义

4、,便出现了一种颇为令人惊慌失措的过度反响。但是与传统的文化研究不同的是,本文所讨论的文化研究CulturalStudies指的是现代非精英文化,其定位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经典文化,而是群众文化、甚至包括以影视和广告业等消费文化为主体的群众传播媒介。因而,从这一视角人手来分析电视这一极为普及的媒体,我以为是再适宜不过的了。;因此文化研究在这里便用来专指对现代文化和群众文化的研浚渲邪源降难芯浚庋焕矗魑幕臀难浇榈牡缡颖惚话墙改昀丛谖鞣窖趵砺劢缰鸩椒缧衅鹄吹囊恢挚缪啤缥幕涂缫帐趺爬嗟难芯苛煊蚝脱趸坝铮畛跤?0年代出如今英国的文学研究界,其主要的代表人物为新批评理论家F.R.利维斯。由于早先的文化研究一开场

5、便致力于文学的文化批评,因此范围仍然比拟狭窄,而且带有强烈的精英意识,早先的文化研究者试图通过对他们所开列的经典文学作品的弘扬来到达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之同的,其当代主义的启蒙意识是特别明显的。后来由于几位出身工人阶级家庭的理论象,例如雷豪德威廉斯RaymondWilliams、理套德霍加特RichardHoggart和斯图亚特霍尔StuartHall等的努力,同时在一些边缘话语气力的冲击下,文化研究者内部也发生了多元价值取向,其中的一支逐步走出早先的经典文学研究领地,引人了对社区文化生活的研究内容,甚至逐步把对群众传播媒介、现代社区文化和消费文化的研究也包括了进来,进而逐步汇入对现代文化的研

6、究大潮中。在当今的西方文化学术语境下,文化研究的对象一般包括这样?罄啵阂栽独胫行?quot;非主流subaltern文化为对象的区域研究areastudy,以多元文化社会中的移民社群Diaspora为对象的种族研究ethnicstudy,和以长期处于边缘地位、其声音特别微弱的女性为对象的性别研究genderstudy。但是既然文化研究所涉及的对象主要是现代社会出现的各种文化现象,而且更确切地讲是非精英文化现象,也即文化研究更关注通俗文化和一切群众传播媒介,那么它就不应当把影视研究排挤在外,尤其是电视,由于作为当今后工业社会辐射面极广的一种媒体,电视的作用和影响确实是无法估量的。就其基本的定义和

7、研究对象而言,文化研究在当今的全球化语境下,还涉及下列理论课题:1后工业社会和后当代文化的消费问题;2后殖民语境下的第三世界写作和批评话语;3女性写作话语和女性研究;4文化相对主义和文化的价值判定问题;5多元文化主义和文化身份;6影视制作和群众传媒研究。由此可见,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当代传媒在当今中国文化界和知识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完全能够拓宽我们的思路,开阔我们的视野,使我们得以站在一个文化研究和文化批判的制高点上来考察一些详细的文化现象,同时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而丰富我们的文化理论建设。下面就尝试着对一个详细的现象进行分析。田歌现象及其(荧屏连着我和你)近期,在中国现代影视传媒领域,

8、人们议论较多的莫过于这样一些现象:王朔现象,张艺谋现象和倪萍现象。毫无疑问,由于这些现象本身所处于的人们注意的中心之地位当然王朔是一个例外以及其之于现代中国人文化生活的客观影响,从文化研究的视角对其进行理论分析自然是必要的。而我则以为,研究者们往往忽视了另一个虽不居于中心但却对中心有着有力的冲击和消解作用的现象,即以北京电视台导演兼主持人田歌为代表的一个现象,或?quot;田歌现象。由于田歌的工作单位并不在居于中心地位的中央电视台;而且面对中心的宏大阴影,一些居于边缘处的闪光之星倒有可能被遮住,这就是不少地方台包括北京台导、演和主持人们经常感到困惑的一个原因所在。而田歌则从一个来自部队基层单位

9、的话剧和电影演员而一步步地向中心迈进,并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不仅进入了中国文化的中心,而且还在向着国际文化的中心欧美前进。我们完全能够从下列事实见出这种征兆:1996年9月,她和她的剧组应挪威外交部邀请前往奥斯陆采访国际易卜生戏剧节,配合易卜生的(人民公敌)在中国的上演而掀起了一?quot;易卜生热;1997年5月应弗罗伦萨歌剧院邀请前往意大利采访由祖宾梅达和张艺谋共同执导的歌剧(图兰朵);1997年6月应邀再度赴意大利采访第八届国际易卜生研讨会;1997年7-8月应美国新闻文化署邀请赴美考察电视艺术,等等。这一系列本应当由居于中心地位的人所独有的时机几乎全被来自边缘的田歌拥有了,这不能不引起

10、人们的猜想、羡慕或关注。但是单单从这些外表现象来看并不能讲明问题的本质,我们还应该透过现象究其本质,也即从分析她主持编导的精品栏目(荧屏连着我和你)入手。当然,在这个栏目周围聚集了一批与田歌有着大致共同的志向和兴趣并能精诚合作的年轻人,因而它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作为一个集体,田歌现象则体现了以田歌为代表的一批人所共有的特征。我以为这正是中国现代传媒领域内一个能够从文化研究的视角切人分析的现象。1文化研究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要通过介入普通读者或观众的社区生活来实现对他们启蒙或后启蒙的理想。也就是讲,在当今这个具有后工业和后当代特征的社会,群众传播媒介的异军突起,强有力地冲击着高雅的文学艺术创作

11、甚至电影制作,因此使得一些传统观念较强的人认缡哟渴粲谄胀笾诘目觳臀幕刖幕凶盘烊坏亩粤虼烁咎覆簧嫌惺裁匆帐跫壑担岩陨鲆帐蹙贰娑哉庵秩宋斐傻牧街治幕亩粤幕芯恐铝诙灾猓佣偈垢哐诺奈幕帐蹙吠炼靡宰呦蚱胀笾冢钪帐迪执笾谖幕途幕南嗷低投曰啊谡夥矫妫队亮盼液湍恪芬宰约旱囊幌盗芯方谀炕卮鹆苏飧鑫侍狻缍越幌炖种富蛹摇褡迤骼盅葑嗾咭约熬绫硌菀帐跫业姆锰福导噬暇投缘缡庸壑诶斫庹庑帐跗鸬搅巳魏伪鸬拿教逅岩云鸬降钠占白饔谩富蛹叶圆簧侔靡衾值那嗄昀此担且恢之分神圣的职业,然而,栏目的编导者却别出心裁地通过这些艺术大师知心时刻阐述个人看法之手段,使得著名艺术家与普通观众的距离一下子缩小甚至消解了,通过这种直接的沟通和对话,

12、不仅去掉了套在经典艺术家头上的神圣?饣?quot;,同时也使普通群众与艺术更接近了。又比方,在民族音乐和京剧不甚景气的今天,栏目的编导者并没有冷落它们,反而调动传媒的气力来实现普及和振兴民族音乐和京剧之目的,这样所得到的对电观观众和文艺喜好者的后启蒙之效果是其他媒体很难到达的。2文化研究反对人为的等级制度,尤其对某种话语霸权极为反感,主张各种人在一个多元价值取向的社会找到本人活动的公共空间,每一种话语气力都有本人的特色,任何话语气力都无法主宰他种话语,只要各种气力的共存和共处才是造成文化艺术繁荣的唯一途径。在这方面,北京电视台处在北京,显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它能够集中北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

13、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向广大电视观众展示一些平凡但却了不起的人的风采。但另一方面,它又面临着中央电视台这样一个硕大的阴影和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因而假如拿不出本人的绝招来不仅无法面向全国的观众,更无法走向世界了,甚至都有可能失去北京地区的电视观众。因而,编导者们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他们必须走本人的道路,即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甚至做别人没有做或者暂时无法做到的事。在这方面,栏目的编导者和主持人下了很大的功夫。能够讲,他们以独特的构思、丰富的想象力再加上忘我的劳动,才到达今天这个地步的。比方讲,电影导演访谈,国际易卜生戏剧节采访,大学校长访谈以及近期即将和广大观众见面的意大利欧剧(图兰朵)的排练和上演等

14、节目,就消耗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神。通过这一系列的沟通和?曰埃壑诓唤龆允粲诖椒冻氲牡缬芭纳愫椭谱饕帐跫肮沼辛烁行缘牧私猓币捕缘佳菝堑男燎诶投辛烁畹睦斫狻撞飞馕辉缡庞诒臼兰统醯木湮难笫残碓诓簧偃丝蠢匆丫保捎谝拙绫旧硭毯亩嘀匚幕肴词蛊淙钥纱蚨笙执缁岬墓壑凇苤舴改康谋嗟颊卟幌橹浚渡嫱蚶锔俨煞茫唤龃锏搅似占熬湟帐踔康模币苍谑导噬掀鸬搅舜俳泄团餐奈幕帐踅涣髂酥亮焦嗣竦拿窦浣涣髦饔谩罱唇鱿衷谟辽系墓赜谝獯罄杈纭锻祭级洹返难莩鍪悼霰酪惨欢芷鸬秸庋淖饔茫唤鱿蛑泄墓愦蟮缡庸壑谡故居凶排竦?quot;东方主义色彩的西方人眼中的东方形象,同时也将披露隐藏在舞台背后的一些故事。因而不加分析就一味把电视艺术置于与经典艺

15、术相对立的位置实在是缺乏远见的。3.文化研究者所主张的是一种后启蒙,即文化研究者首先将本人置身于普通人民群众之中,通过与他们的同呼吸共命运来到达向他们教授知识的目的。栏目的编导者和大部分请来的嘉宾们应该讲都是有着相当品味的文化人,但是假如摆出一副居高临下教训人的桑子则显然是行不通的。因而在有限的50分钟节目内,怎样尽其所能向广大电视观众教授知识,做到寓教于乐,使大家在轻松的气氛中接受书本上和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在这方面,编导者以为,正如贺拉斯所言,要想让本人写出的作品感动读者观众,首先本人也应被感动。他们事前事后都做了大量的采访工作和知识装备工作,有些书请人代读培根语,而对被采访人的身世和专业

16、则了解得越清楚越好,这样我们在电视上所看到的简单的问答实际上体现了编导者的集体思想和智慧。应该讲,该栏目在知识方面出现的破绽远比另一些栏目少得多。比方讲,指挥家、体育评论员的仍谈等节目就是这样一些成功的例子,在这些以谈话为主要形式的访谈中,嘉宾同时扮演着两种角色:既是本行业的专家,有着本专业的丰富知识和实践经历,同时也是人民群众的一分子,因而他们的训诫和启蒙就丝毫未与群众拉开距离,倒是通过首先置身于群众之中进行直接的沟通来到达启蒙的效果。当然,这种以谈话为主体的节目既要到达寓教于乐,同时又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品味,因而把握适当的度是至关重要的,如把握不当则会使人产生聆听教导之感而对之反感。我们可以

17、以从这个栏目的少数几次不成?慕谀考龆四撸庸愦蠊壑谀壳岸哉飧隼溉盏姆从纯矗娴男匀淮蟠笊跤诟好嫘饩托枰颐俏幕芯空叽诱庖幌窒笾谐橄蟪銎渲械拇衅毡楣媛尚缘亩鞑右岳砺刍钪沾锏椒岣晃幕砺郏嚼砺郏康摹:廖抟晌剩杂谝桓鲈诘胤教本岢至似吣耆圆槐?quot;大树遮盖或被时间淘汰的文艺生活类节目确实是难得的,这正是我们可据以从理论视角对之进行文化分析的价值所在。在这方面,田歌现象也许会给我们的地方电视台文化生活栏目的编导者和主持人某种有益的启示吧。走向世纪末的中国电视:悲观与乐观通过上述个案分析,我们大概能够对走向世纪末的中国电视之前途作出初略的预测了。毫无疑问,文化研究的触角已经伸向了当今出现的文化全球化glob

18、alization的大趋势,根据美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詹姆逊的看法,造成文化全球化的因素主要有这样三个:跨国资本的运作,世界的资本化以及电脑时代的来临。我以为还应再加上群众传媒的作用,由于从近10多年来中国电视的普及来看,确实令世人惊讶,因此难怪日本和西欧的大跨国公司都不约而同地把中国当成一个宏大的传媒市场。因而中国的电视制作业首先面临着信息时代的各种挑战。其次,电视的普及和无所不在也给文学艺术构成了挑战,十分是三维动画和多媒体的制作作用更是使得传统的精心雕琢的高雅艺术成了不合时宜之物,因而久而入之,我们的后工业信息时代就会成为一个缺乏审美的时代:一切都被淹没在消遣娱乐电视节目之中,一切又只能

19、在荧屏上成为转瞬即逝的东西。那么人们不禁要问,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还要不要发展文化艺术?回答自然是肯定的。因而面对这种情形,我们不得不同时既感到乐观又难免不带有几丝悲观和危机之感,但悲观显然是无济于事的。在此我谨以一个普通电?庸壑诤腿宋目蒲斗肿拥纳矸荻跃佑谥行暮捅咴抵厥獾匚坏谋本缡犹嵋坏憬椋涸诘苯竦缡咏谀慷嗳缗彝饔谇潮椭馗吹那榭鱿拢咦约旱牡缆罚斜本厍畔旌投唷瞬琶芗侄蜗冉酝饨涣鞅憷扔攀疲瞥鲎约旱牡缡咏谀烤罚窃诮隙痰氖奔淠谄晟砉蚀筇兔辛械囊桓霰厝煌揪丁谡夥矫?quot;田歇现象不仅给同行的电视编导者和主持人以某种启示,同时也更使人们对电视业面临的本身的挑战保持一种清醒但却乐观的态度。

20、此外,为了及时总结经历,从理论上来发展我国的传播学,使之尽早地与国际传播学接轨,我们仍有着更长的路要走。注释:1见特里伊格尔顿,(后当代主义的矛盾性),中译文载(国外文学)1995年第2期第3页。2关于这六个方面的具体阐述,参见拙作,(文化研究:西方与中国),载(国外文学),1996年第2期第3335页。3关于王朔现象的文化分析,参见拙作(后当代性和中国现代群众文化的挑战),载(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第3期,第3638页。4对张艺谋现象的批判性分析,尤其可见王干、张颐武、王一川等批评家发表在近几年的(文汇报)、(钟山)和(文艺争鸣)上的文章。5关于倪萍现象的一组讨论文章,参见(当代传播)1997年第1期。6我在1996年10月6日在美国杜克大学作学术演讲(中国的后当代性发展轨迹)之后,詹姆逊作了上述评论,并提出了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