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业毕业论文-精品文档.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6367502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精品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精品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精品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专业毕业论文-精品文档.docx(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专业毕业论文中医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中医针灸治疗腹泻【摘要】正常人大便次数差异较大,自每日23次至每周23次不等,一般重量为天天150200g,含水量60%80%。腹泻指排便次数增加(如每日超过3次),排粪量增加(如超过天天200g),粪质稀薄(如含水量超过85%)。【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针灸疗法腹泻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142例,年龄均在6岁下面。针灸组(针灸+常规治疗)88例,男47例,女4l例;其中伴发热33例,呕吐46例,脱水l4例,抽搐13例,腹痛61例;非感染因素引起的腹泻46例,感染性腹泻42例。对照组54例,男32例,女22例;发热23例,呕吐2l例,脱水9例,

2、抽搐7例,腹痛39例;非感染因素引起的腹泻30例,感染性腹泻24例。1.2诊断腹泻,诊断一般比拟明确。首先有明显的化疗史,然后是正常排便与腹泻的分辨。腹泻指排便次数增加(如每日超过3次),排粪量增加(如超过天天200g),粪质稀薄(如含水量超过85%)。大便的形态与水分有关,当水分量为80%下面时是成形便,水分量为80%90%呈泥状便,水分量为90%以上呈水样便。可有一些伴随症状:食欲下降,腹痛,恶心,呕吐,口渴,肛周痛等。严重者蓍可出现血性便,或每日排便10次以上。以致出现脱水状态,或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头晕、倦怠感、表情冷淡等。2、中医治疗2.1中药治疗化疗引起的腹泻中医辨证为脾虚湿泻或湿

3、热泻泄。脾虚湿泻(1)证候:泻下稀便或水样便,倦怠乏力,口淡,苔白或薄,脉细。(2)治疗原则:健脾益气、利湿止泻。(3)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6g、茯苓9g、白术9g、扁豆9g、炒陈皮6g、山药20g、砂仁(后下)6g、白芍12g、炒薏仁30g、羌活6g、川芎4g,水煎服。湿热泻泄(1)证候:便下赤白,里急后重,口粘苦,苔黄或黄腻,脉数。(2)治疗原则:清利湿热,止泻。(3)方药:葛根芩连汤加减。煨葛根12g、黄芩6g、黄连2g、茯苓15g、白芍12g、当归9g、陈皮9g、白头翁12g、丹皮9g,水煎服。加减:无论脾虚湿泻还是湿热泻泄,腹泻次数每日达lO余次者,可酌加罂壳9g、肉豆蔻12g

4、。2.2针灸治疗体针脾虚湿泻(1)证候:泻下稀便或水样便,倦怠乏力,口淡,苔白或薄,脉细。(2)治疗原则:健脾益气,化湿止泻。以任脉穴、足太阴脾经穴和背俞穴为主。(3)处方1)主穴:中脘、水分、天枢、脾俞、胃俞、大肠俞、足三里、三阴交。2)配穴:腹痛者加关元、神阙。(4)操作方法。1)主穴:常规消毒后,选用0.300.35mm的毫针,直刺中脘1.00.2寸,直刺水分0.80.2寸,直刺天枢1.00.2寸,斜刺脾俞0.60.2寸,斜刺胃俞0.60.2寸,直刺大肠俞0.90.1寸,直刺足三里1.00.4寸,直刺三阴交0.80.2寸。2)配穴:常规消毒后,直刺关元0.80.2寸,神阙用灸法。每日治疗

5、1次,每次治疗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主穴均用捻转补法,捻转幅度为23圈,捻转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行针510秒。其他配穴虚寒者针用补法,或加用灸法;实寒者针用泻法。(5)方义:中脘、天枢、胃俞、大肠俞为俞募配穴法,以调理胃肠之气。脾俞、足三里健脾益气。三阴交、水分化湿止泻。湿热泻泄(1)证候:便下赤白,里急后重,口黏苦,苔黄或黄腻,脉数。(2)治疗原则:清利湿热,止泻。(3)处方1)主穴:合谷、天枢、上巨虚。2)配穴:曲池、内庭。(4)操作方法1)主穴:常规消毒后,选用直径为0.300.35mm的毫针,直刺合谷0.60.2寸,直刺天枢1.00.2寸,直刺上巨虚0.80.4寸

6、。2)配穴:常规消毒后,直刺曲池1.00.2寸,直刺关元0.80.2寸。每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主穴均用捻转泻法,捻转幅度为23圈,捻转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行针510秒。其他配穴虚寒者针用补法,或加用灸法;实寒者针用泻法。(5)方义:合谷为手阳明之原穴,天枢为大肠之募穴,上巨虚为大肠之下。合穴,腹泻病在大肠,取三穴通调大肠腑气,使气调而湿化滞行。曲池、内庭,清泻肠胃湿热之气。耳针(1)选穴:大肠、小肠、胃、脾、交感、神门。(2)方法:每日l2次,中强刺激,留针2030分钟,慢性泄泻可隔日1次。3.讨论从病理生理的角度,可将腹泻发病机制分为:肠腔内存在大

7、量不能吸收、有浸透活性的溶质。肠腔内电解质的过度分泌。炎症所致病理渗出物大量渗出。肠道运动功能失调而致肠蠕动亢进。正常人每24小时有大量液体和电解质进入小肠,来自饮食的约2L,来自唾液腺、胃、肝、胰分泌的约7L,总计在9L以上,主要由小肠吸收,而随粪便排出体外的水分不到200mL,这是水在肠道分泌和吸收经过动态平衡的结果。如平衡失调,每日肠道内只要增加数百毫升水分就足以引起腹泻。肠道水的分泌和吸收一般伴随和继发于电解质的分泌和吸收。肠道通过3种机制进行腔内电解质的转运:被动扩散:主要发生在空肠,电解质只能顺着浓度梯度转运,不能逆浓度梯度转运。主动转运:主要发生在回肠和结肠。此时钠离子在Na+-

8、K+-ATP酶(即钠泵)作用下,由侧基底膜向细胞外间隙转运,构成肠上皮细胞内钠离子的低浓度(150mmol/L)和低电位(-35mV),肠腔内Na+因此被动进入肠上皮细胞,并被钠泵持续不断地转运到细胞外间隙。溶质牵拉作用:指继发于水运动的溶质转运。如葡萄糖的吸收刺激水的吸收,水吸收后又通过溶质牵拉作用促进钠的吸收。在空肠,相当多的Na+转运继发于水的吸收。在正常情况下,肠道水与电解质的吸收和分泌,受着很多生理因素的调节,包括神经、激素和浸透压等的调节。参考文献6542穴位注射治疗化疗致腹泻30例,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2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腹泻诊断治疗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

9、杂志,1998,12(6):38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9.题目:浅谈冠心病的预防及治疗论文论文摘要:冠心病是现代威协人类中老年健康的疾病之一是造成中老年死亡的首要原因。因而,预防和治疗冠心病,降低其发病率已遭到世界各界的关注。此病的主要原因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膳食构造不能合理调节,导致太多的摄入动物脂肪及含胆固醇过高的食物,使体内胆固醇含量增高。市场的竞争,就业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使部分人不适应这一变革的现实,导致精神紧张疲惫失调,使体内分泌功能紊乱血液中的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糖素增高引发高血压造成脂肪代谢紊乱。调

10、解膳食构造树立正确人生观,制怒、忌愁、祛除烦恼、乐观愉快。参评论文:冠心病是现代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是造成中老年人死亡的首要病因。因而,预防和治疗冠心病、降低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已遭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我国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病率逐年以外,重办的影响着人们的生命与健康。1、基本病因1.1、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太多的报取动物脂肪及含胆因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各类肉食,蛋黄等,使人体体内胆因醇含量增加。1.2、当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就业、科技的竞争日益增加,使部分人不能适应这一变革现实,导致精神紧张、失眠、疲惫。由于精神紧张使用时分泌功能紊乱,血液中的儿茶酚胺、肾

11、上腺糖质激素水平增加,引发高血压,同时还可造成脂肪代谢率乱。而高血压、高胆固醇水平的周期升高,将进一步影响凝血机制,使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随着年龄的增长,空气环境污染的变化,使人体血管内毒性物质PAF明显升高,进而造成冠状动脉血管壁的受损,脂肪堆积后产生动脉粥样毁坏,同时PAF还不断吸附凝聚性加强的血小板,引起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血管内膜的增厚变硬,使心脏供血缺乏。1.3、当代市场、就业、科技的竞争,日益增加,使部分人不能适应这一变革现实,导致紧张、失眠、疲惫。由于精神紧张使内分泌功能率乱,血液中的儿茶胺、肾上腺糖质激素水平增加,引发高血压,同时还可造成体内脂肪代谢紊乱。而高血

12、压胆固醇水平的周期升高,将进一步影响凝血机制,使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这此因素的作用下,随着年龄的增长,空气污染环境的恶化,人体血管内毒性物质TAF明显升高,进而造成冠状动脉管壁的受损,脂肪堆积后产生动脉粥样硬化,同时PAF还不断吸附,凝聚性加强的血小板引起冠状动脉管腔的狭窄,血管内膜的增厚变硬,使心脏供血缺乏。2、一般的预防治疗措施2.1调节膳食构造脂肪与胆固醇高的食品的摄入量应控制在总热量30%下面,动物蛋白的报入量控制在20-50%下面,植物蛋白要增加,推荐大豆蛋白,由于含豆固醇可降低胆固醇。(WHC)在30多个国家调查发现进食大豆等植物蛋白多的地区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2.2、碳水化合物的报入量占总热量的60-70%,对肥胖者,高甘油之脂者尤应限制,应增加复杂的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如稻米、马列铃薯等。2.3、水果蔬菜有丰富的食物纤维,可促进胃肠蠕动,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预防便秘,如黑木耳,洋葱、大蒜、香菇、姜海藻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降脂作用,能扩张冠状动脉、降压、利尿、镇静有利于预防冠心病。【中医专业毕业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文化交流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