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论文】患者安全的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策略.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6364308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论文】患者安全的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护理论文】患者安全的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理论文】患者安全的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论文】患者安全的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策略.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护理论文】患者安全的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策略摘要: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明确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而提出干涉措施,为保证患者安全提供策略根据。方法回首性分析某三级医院儿科2017年1月12月上报的不良事件,分别从发生类别、科室、时段、职称、工作年限等进行统计。结果共收集不良事件报告83例,男性多余女性,主要集中于年龄1岁年龄段。83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分为8类,发生率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不良治疗事件、意外事件、管道护理事件,分别占全年不良事件的45.78%、19.28%、7.23%。上报数量居首位的科室是儿科重症监护室简称PICU,其次为儿科二区。白班和上夜是发生不良事件的薄弱时段。不同职

2、称、工作年限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构成比比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护士/护师、工作年限5年的年轻护士是发生不良事件的主要责任人。结论年轻护士人群、夜班时段是不良事件发生的普遍危险因素,应对以上人群、时段进行重点监控。关键词:患者安全;护理人员;不良事件患者安全patientsafety是全球医疗机构密切关注的热门问题,由于医疗服务的复杂和专业性,不良事件时常发生,对患者安全造成宏大威胁。研究表明1,2,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7.6%56%,其中46%66.7%是能够预防的,而我国发生不良事件约174万290万例/年3。因而怎样预防和避免过失事件发生,降低患者受伤风险,是临床护理管理者亟需

3、解决和探索实践的重点。本研究结合2017年1月12月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儿科上报的不良事件,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并提出防备对策,进一步为护理管理实践提供策略根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数据;于医院不良事件上报系统,选取2017年1月12月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儿科上报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1.2方法采用回首性分析法,分别从发生类别、科室、时段、职称、工作年限等角度进行统计。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经过双人核对无误后录入,采用Excel2016和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s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进行描绘性统计,组间比拟采用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4、1一般人口学资料共收集不良事件报告83例,男性多余女性,主要集中于年龄1岁,见表1。2.2护理不良事件分类83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分为8类,其中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不良治疗事件、意外事件、管道护理事件,见表2。对不良治疗事件进一步研究发现,医嘱执行错误19例,其次为输液外渗4例。2.3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科室分布情况上报数量居首位的科室是儿科重症监护室简称PICU,其次为儿科二区,见表3。2.4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时段分布情况白班和上夜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发时段,见表4。2.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与职称、工作年限的关系不同职称、工作年限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构成比比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护士/护

5、师、工作年限5年的年轻护士是发生不良事件的主要责任人,见表5。3.1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3.1.1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本研究结果显示,根据80/20法则,不良治疗事件排在第1位,发生率最高,占比45.78%主要以医嘱执行错误、输液外渗为主,与李斌霞4研究结果基本相符;进一步分析发现,医嘱执行错误事件中护士漏执行医嘱频数最高,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护士未严格落实查对制度、信息系统无主动提示功能,导致漏执行医嘱。因而,卫生保健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提示系统,实现数据实时提醒,减少其错误的发生。静脉输液已成为儿科临床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据报道5,6,儿童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高达5.6%,其中14.1

6、7%是因药物本身引起,可导致疼痛、组织坏死,甚至肢体功能障碍等伤害,因而,防备输液渗漏是科室防控的重点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共发生4例输液外渗事件,均为使用甘露醇,因而,加强高危药物管理对降低儿童输液渗漏风险至关重要。3.1.2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科室共涉及5个科室,PICU是发生率最高的科室,占26.51%,分析原因可能与PICU的工作难度高、治疗程序复杂、患者病情危重有关,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MerinoP等7研究表明,重症监护室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46%。AgarwalS等8研究发现,在PICU中62%的儿童至少发生过1例不良事件,且45%是能够预防的。以上从侧面均反映出

7、针对高风险领域进行重点护理和监控是防备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途经,应引起重视。3.1.3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发时段从事件发生时间段来看,白班和上夜发生频率最高,与KangJH等9研究结果类似,考虑原由于一方面由于白班护理治疗集中,工作冗杂且容易被家属打断;另一方面,上夜是人最困乏、精神最脆弱的时候,加上病房光线较暗,护士人手缺乏等多种原因导致护理过失和遗漏较高,提示医院管理者应加强高风险时段人力资源的配置,协调人力重点向其倾斜。3.1.4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与职称、工作年限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工作年限5年护士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最高,这是由于低年资护士还没有构成有效的患者安全态度认知,对风险事件的发生缺乏

8、防备意识。本研究结果还发现,护士/护师是发生不良事件的主要责任人,与储雪琴等10研究报道不一致。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我院低年资护士的构造比例较多,此外也与研究对象的选取存在差异有关。3.2护理不良事件的干涉策略3.2.1加强安全文化建设,鼓励主动上报不良事件患者安全是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韩燚11对河南地区1162名护士进行不良事件上报态度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护士的上报意愿仅为中等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AgarwalS等8研究发现,美国儿童的不良事件上报率仅为4%。目前,我国大部分医疗机构均要求护士主动上报不良事件,并组织不良事件讨论会12,旨在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气氛,使护士能在错

9、误事件中获得学习改良时机,但是这种讨论形式无形中增加了护士压力,由于担忧遭到伤害、害怕不被理解等原因直接影响了护士主动上报的意愿,进而阻碍了医院安全文化的建设。ChiangHY等13研究指出,护士的安全态度和不良事件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当安全态度得到改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显著降低,这提示医院应努力构建以非惩罚性为目的的医院文化环境,以促进患者安全。3.2.2关注重点护士群体本研究中65.06%的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责任人是工作5年内的护士,与王丽琴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年轻护士经历缺乏、缺乏风险防备意识有关。但霍光研15研究指出,工作超过10年的护士因工作热情下降也是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重

10、要群体,这提示护理管理者对于重点人群的关注应有所侧重。BoganV16研究指出,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管理培训,对提高其风险防控认知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当前护士群体需要以层级为主轴建立保障患者安全为核心的教育形式,逐步对重点护士群体进行安全警示教育,基本构成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对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非常重要17,18。3.2.3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抓重点环节本研究结果发现,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集中在白班和上夜两个时段,与多项研究报道结果一致9,19。目前我国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缺乏是普遍存在的问题20,因而注重薄弱时段的人力需求,实现年资高低、能力强弱的合理搭配,是降低护理风险的重要举措。陈柳媚单位: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儿科二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期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