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标建筑论文】地标性建筑中装饰语言探析.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6360855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标建筑论文】地标性建筑中装饰语言探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标建筑论文】地标性建筑中装饰语言探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标建筑论文】地标性建筑中装饰语言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标建筑论文】地标性建筑中装饰语言探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标建筑论文】地标性建筑中装饰语言探析摘要:地标性建筑不仅是地方性人文话语的标志,更体现着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好的地标性建筑不仅能通过造型和色彩体现地域文化,还能体现它与人之间情感的交融。情感的交织不是唯心主义,它依托于建筑的形式美、装饰符号的精神表现、材料肌理展现以及色彩的视觉语言表达。基于此,从上述几个方面深化分析地标建筑情感的物理表现,在此基础上采用纵向切面进行研究,探求地标建筑在将来设计中应当遵循的装饰语言规则,在解读感性因素背后的理性逻辑的基础上,对将来地标建筑的发展展示更多可能性。关键词:地标性建筑;地域文化;装饰语言1地标建筑的“装饰属性1.1地标建筑形式美的地域性

2、表现地标性建筑是城市历史文化的积淀。地标建筑既要区别于城市天际线,又要融于城市整体建筑环境。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提出了艺术与政治、经济、社会及人文等方面之间的有机联络,地标建筑站在哲学层面考虑社会生产与艺术的关联。从风格上来讲,地标建筑或宏伟威严,或独具一格,建筑形式受当地政治文化及生产力的影响,一方面表现当地人文环境色彩,另一方面表现当地科技生产水平1。也正因而,我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的不同造就了地标建筑风格呈现多样化的发展形态。地域环境的差异除了在群体寓居建筑中表现以外,作为浓缩节点的地标建筑同样在不同时间阶段呈现不同时间维度的表现形态2。如首都北京,其核心地标性建筑故宫展现了

3、集政治文化与经济文化为一体的建筑表现形态。在历史的时间维度,故宫代表皇权的不可逾越性,以对称的形式,表现宏伟庄严,其体量之宏伟与周围住宅建筑构成比照差异,同时又与传统四合院构造形式一样,比照中体现统一。故宫位于现代政治中心,在历史延续下的建筑色彩基础上仍然表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思想,以此表现当地严谨、规范的人文精神。与秩序严谨、充满意境美的故宫相反,纽约市地标性建筑自由女神像,表现追求独立自主,以写实性人物雕塑为建筑标志,突显个人英雄主义。地标建筑之所以美,是由于其形式美具有地域文化特色,使人们能够通过建筑形式,感受当地政治色彩和人文思想,并反映地理环境差异。因而,在理性主义层面,建筑的形式

4、美是观赏者感受地域文化特点最直观的心理体验3。1.2装饰符号的精神体现装饰符号是地标建筑的华美外衣。在建筑形式之后,建筑细节的表达依靠的就是装饰符号在建筑不同部位的表现。如上海外滩的建筑群,表现的是海纳百川的气势,是东西文化的有机结合。固然历史带来的是伤痛,但从建筑形式上来讲,外滩建筑却最能体现其海派文化。静心体会建筑精神,要求人们认真感受其细节。固然形式上是西方传统建筑构造中的穹顶和拱券,但在细节上勾画的莲花、牡丹花细部雕刻及彩绘体现的仍然是传统中国文化的表达。建筑中细节的装饰符号,体现了上海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也是历史留下的中西结合的印记。上海是一个走在国际发展前沿的城市,外滩的建筑符号是

5、其最具代表性的特殊记忆,是海派文化的集中体现。同样,作为中国最南端的省份海南,其地标建筑骑楼,同样展现了传统与欧式建筑的结合。建筑构造的尖顶及拱券,其细部的装饰采用中国传统花卉,以莲花居多。但与上海不同,骑楼更多融入了地域性的装饰符号,如黎族传统大力神纹、鱼纹、蛙纹、南山fo教文化中的莲花等。黎族是一个没有语言文字的民族,海南原住民,沟通沟通完全用符号表达,这也是海南黎锦的独特之处。表如今建筑上,其符号色彩更是南洋文化精神的表达4-5。建筑精神运用细节装饰符号,地域性的特殊符号渐渐在人们心中刻画出一个城市的印记。1.3材料肌理的时间维度自工业革命后,科技水平的提升给建筑界带来了跨时代的惊喜,新

6、材料的诞生使建筑迎来了更多的可能性6。建筑材料肌理的再造使地标建筑融入了时间维度。故宫是历史的沉淀,而北京现代地标建筑国家大剧院,则是带着后当代的气息走进这座历史文化浓郁的城市。设计师安德鲁运用当代材料肌理,采取当代工艺技术,为现代的北京凝聚了年轻的气息,其肌理的再造讲述当代建筑语言,同时并没有忽略当下地域文化。再如水立方,其肌理是智能科技的新产物,凝聚了现代科技发展水平。材料肌理的再创造为地标性建筑赋予了新的生机,同时,不同地标的比照也表现了其时间维度7。建筑在不同科技水平的支撑下,绽放不同的时代风采,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肌理的再造。1.4装饰色彩的视觉语言除当代玻璃幕墙构造建筑外,地标建筑中历

7、史遗留的建筑无一不从色彩上自成体系。由北向南,建筑色彩从根源上要从政治文化开场研究,如琉璃黄、故宫红、宫廷蓝等,在历史的长中,这些色彩仅皇家可享用。回溯社会发展,从古至今,无论科技怎样发展,社会仍然保持以政治文化为主导,以人文话语及世俗话语为基调体系。因而在建筑色彩上,十分是地标建筑色彩,都遭到政治文化制约,展现其视觉语言。除政治因素外,建筑色彩也反映了人文环境。与世隔绝的人文造就了小桥流水的意境,与世无争的地域文化书写了青砖黛瓦的建筑表现。徽派建筑表现浓郁的儒家思想,简洁明朗,师法自然。巴西的地标建筑圣巴西尔大教堂,在传递梦幻的背后,依托的是点线面在建筑装饰中的运用,但最具特色的还是建筑色彩

8、语言。建筑外观装饰由金色、红色、浅绿、粉色、蓝色、白色、橙色及深绿多色融合,展现的是俄罗斯传统风情。丰富的色彩带来的视觉盛宴,在文化上展现了多民族文化融合,使人们感遭到梦幻及艺术的自由。由此来看,建筑的装饰色彩语言受政治文化的制约,本身也体现了当地的人文精神。2地标建筑的“装饰语言2.1韵律美通过分析地标建筑的形式、符号文化、材料肌理及色彩语言能够发现,在传统地标建筑中,建筑受政治文化影响,以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为基调,展现独特的政治文化及地域特色。因而,从建筑形式上来讲,地标建筑在将来设计中应表现其主从关系、高差比照,以此展现建筑的韵律。韵律美呈现4种形态,即连续的韵律、渐变的韵律、起伏韵律以

9、及交织韵律8。将来地标建筑设计要与传统政治文化分离,采用当代手法展现现代艺术特点。应考虑到当地人文特色,可通过连续韵律展现其条理性、逻辑性、制度性,传达庄重宏伟。如各地政府大楼,是秩序美的表现,对称式构造展现出政治文化的不可逾越,此类地标建筑不合适展现个性。与之相反,以群众文化为基调的地标建筑则要愈加侧重运用交织韵律、渐变韵律及起伏韵律。2.2平衡美彭一刚先生将平衡定义为静态平衡及动态平衡。在建筑装饰手法中,平衡和稳定是最基本的艺术法则。这种通过不同思维和构造手法呈现的稳定性,是建筑的独特艺术个性。平衡性不仅体如今建筑形式中,同样要从色彩和符号等多方面同步考虑。地标建筑作为地域人文色彩的集中审

10、美体现,要在设计时采用地域文化符号、色彩等与现代国际符号相结合。如南洋文化建筑,其欧式建筑构造与传统地域符号呈现的黄金比例,也是极富韵律的体现。单纯的重复与叠加不是地标建筑装饰追求的形式美,在现代艺术审美下,要通过有机处理,使当代建筑与地域元素符号、色彩相融合。这种融合不是搬运式的简单结合,而是通过特殊处理,十分是转化提取,再造新形式。平衡美的体现要从建筑形式的比照统一、建筑色彩的黄金比例以及地域符号的有机转换等方面综合考虑。2.3多元美当代表现手法给建筑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材料的不断创新,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都从不同维度带来了多元化的色彩。地标建筑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必须打破传统守旧的思维

11、,要立足于现代时代审美水平,将传统元素运用新手法呈现。在色彩方面,现代地标建筑缺乏多元化表达,纯粹的玻璃幕墙构造使得建筑色彩单一化,不像传统地标,一眼就能识别当地人文情怀。现代地标建筑中的单一色调充满了科技的冰冷。在装饰美层面上,多元化是将来地标建筑考虑的新方向。2.4文化美回溯本心,所谓地标,“地即地域性,“标展现标识性。反思当代主义以来的地标建筑,标识性成为主导,而忽略了地域性的表现。将来地标设计应该找寻新的突破口,在紧跟时代潮流的同时,兼顾地域特色表达。现代新地标建筑以海花岛为代表,能够审视地域性的有机结合标准。海花岛作为海南的新地标,其平面布局采用的是三朵花绽放在儋州海岸的形式。海南省

12、最大的优势是自然环境,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其文旅业的快速发展。海花岛展现了海南的独特地域色彩,其中心为当代建筑群,平面布局中的五片花瓣分别展现了海南多元融合的色彩。中心的当代建筑群也是基于地域色彩的考量,各具特色。海花岛博物馆仿若停在沙滩的展翅欲飞的海鸥,购物中心也同样运用海浪元素融入整个建筑群。各种细节无一不展现现代地域特色。将来地标建筑的发展也应当与人共情,具有独特灵魂,应当与当地文化严密融合而不是单纯的国际化发展,要回归本心,为地域绽放光彩。本文分析了传统地标建筑的形式、色彩、符号及材料,审视了现代地标建筑现存的问题。地标设计在紧随后当代建筑形式基础上通过表现韵律美、平衡美、多元美、文化美4个方面展现当地人文因素,赋予其更深层次的情感依托。地标建筑应当拒绝机器时代的冰冷,具有真正的人情味,其将来的发展应当具有更多的表现形态,这需要继续深化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期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