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初中语文八下《25诗词曲五首》PPT课件 (1).ppt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1633412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3.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初中语文八下《25诗词曲五首》PPT课件 (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人教初中语文八下《25诗词曲五首》PPT课件 (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初中语文八下《25诗词曲五首》PPT课件 (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初中语文八下《25诗词曲五首》PPT课件 (1).ppt(6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诗五首,第一课时,(一)预学目标: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背诵两首古诗,并体会作者情感和思想境界;2.能借助工具书疏通古诗大意。,情境创设:,古往今来,有不少人争名夺利,有的人为了使自己在官场中爬得更高,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打击他人,残害亲人,如李林甫、秦桧、武则天之流。当然也有少数人厌恶官场,辞官不做,却愿意远居田园,过着自食其力的日子,如陶渊明,这一类人我们一般称之为隐士。(陶渊明的名言:不为五斗米折腰),1.写出加点字的读音。 结庐( ) 悠然( ) 喧( ) 吟鞭( )( ) 更( )2.解释下列字词。结庐:人境: 尔: 悠然: 日夕: 相与: 辨: 落红:浩荡:

2、 天涯: 吟鞭: 东指:,构筑房屋。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人聚居的地方。,这样。,自得的样子。,傍晚。,:相交,结伴。,辨识。,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浩荡:无限。,指离别京都的距离。,诗人的马鞭。,东方故里。,l,yu,xun,yn,bin,gng,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字元亮,私谥靖节。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散文家,辞赋家。出身没落的官宦家庭。青壮年时做过祭酒,参军一类的小官。因不满官场黑暗,又不肯迎合权势弃官归田。开创山水田园派,并将其推向高峰。后世称其“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按节奏诵读诗歌,饮酒 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

3、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mp3,合作探究,1、饮酒的主旨是什么?2、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3、“此中有真意”你认为所谓的“真意”是指什么?,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谛,获得悠闲恬静的心境。,语言简洁,明白如话,但意境清新、纯真。“菊花”是诗人高洁、不与世俗相争品质的象征,“悠然”更是传神地表达了诗人那种闲适、恬淡的心境。,人的自然本性。具体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愿望。深刻地指出了大自然中含有人生的“真意”,它只能体会却难以言传。后来多用来表达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与“此时无声胜有声”相似

4、。,吟鞭:指诗人鸣鞭。同题诗有赖是摇鞭吟好诗句。,己亥杂诗(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落花,诗人自喻。,浩荡:无限。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天涯:相对京城而言的归途。刘禹锡有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句,这里变用此典。,东指:指东方故里。,4、“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你是怎样理解的?从这两句诗中你联想到了什么?,合作探究,一方面是离别京城离别好友的忧伤,一方面是逃出令人窒息的窒息的桎与樊笼的喜悦。,这两句诗的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

5、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拓展延伸,春山夜月唐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答: 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答:“掬水”句,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弄花”句,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写山花香气溢满衣衫。诗句表现了诗人可爱的童心和游玩的兴致。,第二课时,行路难,李白(701-762),字 ,号 ,人称 ,与杜甫并称 。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

6、,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诗人。,太白,青莲居士,诗仙,李杜,浪漫主义,15,写作背景:,行路难作于天宝三年(74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行路难(其一)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预学检测,金樽( )

7、珍羞( ) 投箸( ) 歧路( ) 斗( )十千,预学检测,金樽(zn) 珍羞(xi) 投箸(zh) 歧路(q) 斗(du)十千,金樽: 斗十千: 珍羞: 直: 箸: 安: 歧路: 长风破浪: 云帆: 济:,预学检测,金樽: 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斗十千: 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珍羞:珍贵的菜肴。羞:通“馐”,佳肴,美味的食物。 直: 通“值”,价值,价钱。箸: 筷子 安: 哪里 歧路: 岔路 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云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济: 渡过。,预学检测,研学赏析 1、读诗赏图,体会作者情感是如何变化的?,金樽

8、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写出宴会的欢乐场景,以乐景写哀情。,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苦闷、抑郁、悲愤,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事与愿违的痛苦、失望,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从古人那里得到安慰,对自己重回朝廷还抱有希望。,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忧虑、焦灼不安、迷惘。,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乐观、自信、倔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2、这首诗表现诗人远大抱负和坚定自信的千古名句是哪两句?请赏析这两句。,明确: 千古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

9、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现在常用这两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抱负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清酒,珍馐,停、投、拔、顾,冰塞川雪满山,垂钓碧溪、乘舟梦日,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直挂云帆,(苦闷、抑郁、悲愤),(痛苦、失望),(希望),(忧虑、焦灼不安、迷惘),(自信、执着、乐观),课堂小结:,(欢乐场面,以乐景写哀情),达标检测,1、行路难中表明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的句子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行路难中诗人引用两个典故,表示世路虽艰,但自己对前途并未丧失信心的句子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3、

10、行路难诗中强烈的对比衬托诗人内心悲苦的诗句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4、行路难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诗正面写“行路难”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失意与无奈。5、行路难写洒宴时诗人内心苦闷抑郁、感情激荡变化的情绪的句子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拓展延伸,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拟行路难(其四)是鲍照的寄寓悲愤之作。B诗人用泻水流淌这一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C通过“酌酒”“

11、吞声”“踯躅”“不敢”等词,足见作者所忧的是些情感琐事。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这是本诗的名句,写出了底层人士及千千万万不得志者的内心痛苦。2、对拟行路难(其四)解说不正确的是( )A鲍照,字明远,东海人,有作品集鲍参军集十卷传世。B拟行路难(其四)是古乐府诗,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C“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这是个有名的比喻,水的流向各不相同,带有偶然性, 但四面流散却是必然的。D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属五言体乐府诗。,C,D,第三课时,(一)预学目标: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背诵古诗,并体会作者情感和思想境界;2.能借助工具书疏通古诗大意。,茅

12、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情境创设:公元759年岁末,杜甫一家辗转流浪到了成都,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找了一块荒地,盖了一所茅屋,总算暂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有了一个栖身之所。茅屋的建造很不容易,事事都需要亲戚朋友的帮助。但茅屋建造的并不坚固,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杜甫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堪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杜甫感慨万端,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不朽的诗篇。,读准下列画线字的读音: 为秋风所破 怒号 三重茅 挂罥 长林梢 飘 转 沉塘坳 布衾 突兀 俄 顷 丧 乱 广 厦 见 此屋 庇,zhun,sh,qng,xin,sng,ho,jun,chng,b,w,c

13、hng,qn,o,独立预学,wi,诵读感知先有情,1、自由朗读(注意字音,把握节奏和语调),2、听读课文(想象诗歌中描写的场景,通过声音感悟诗歌的情感),3、全班齐读,解题,为所 ,在文言文中是一个比较固定的句式,表被动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以铺陈、记述为主。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这首诗一共分为四节,每节都描绘了一幅画面,同学们能用简练的语言给我们概括出来吗?,小组研学,寄意遥深草堂风,秋风破屋,群童抢茅,长夜沾湿,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14、。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希冀广厦,寄意遥深草堂风,我看到了一个 _(衰老、无奈、穷困) 的杜甫。请结合具体语句谈谈你的理解。,小组研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垂老别,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北征,安史之乱期间,杜甫一家“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一次回家探亲,“入门闻嚎啕,幼子饥已卒”。一家人在死亡线上挣扎,在血泊里偷生。东都失陷后,诗人“衣袖露两肘”的回奉县,携家眷逃难,经陕西羌村后又逃

15、往凤翔、秦山,后又辗转到四川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在成都的西郊浣花溪畔搭建了一所茅屋。 这几年的颠沛流离,东奔西跑,把杜甫摧残的心力交瘁,让他觉得“两京三十口,虽在命如丝”,这战乱不息的日子,举家性命如游丝般,稍有微风,便会断命之。 杜甫叙论 朱东润,第四课时,岑参,解题:唐玄宗天宝十三年( 754 ),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同任判官的武某归京, 岑参便写下了这首咏雪送别之作。“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一首雪中送别诗。作者岑参(715770),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为“高岑”。,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岑参,岑参

16、,江陵人,天宝三年进士,天宝十三年被封摄监察御史,充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后入朝任右补缺,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作者两次出塞,从军西北十余年,熟悉边塞生活。岑参多以诗人的敏感描绘边塞风光和战争景象,表现边防战士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险的乐观精神。诗歌想象丰富,气势磅礴,风格瑰丽雄奇,语言变化自如,擅长七言歌行。有岑嘉州集。,测一测,本诗作者为 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与 齐名,世称“ ”。其诗雄健奔放,想象奇特,色彩瑰丽。,岑参,唐代,高适,高岑,预学内容:1、写出加点字的读音。,塘坳(o) 布衾(qn) 庇(b) 突兀(w) 狐裘(qi) 瀚海(hn) 阑干(ln) 掣(ch) 亥(hi) 吟(y

17、n),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 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节度使下面资佐理的官吏,指西域的天气,狐皮袍子,锦缎做的被子,用兽角装饰的硬弓,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穿,大沙漠,纵横的样子,这里指主帅的营帐,营门,ch牵引,下雪后红旗冻住了,北风吹来,也不能飘动了,这里形容雪花,阴云,阴暗无光,

18、用丝织成的帐幕,译一译词句,从诗的题目来看,此诗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写雪景,一部分写雪中送别。试用将此诗分成 两部分,并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每部分的内容。,想一想,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咏雪瀚海雪景图,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送别风雪送客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题目中含有哪些重要信息?主要内容:,天气:雪天人物:武判官、诗人事件:送别,诗描绘了西北边

19、陲的奇雪奇寒,抒发了送别朋友时真挚友情。,中心:,(四)合作探究,(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什么说这两句诗是咏雪的千古名句?(2)“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送别,1、如何从雪景过渡到送别?,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辕门,轮台,天山,2、送别地点的转换,既然是送别,为什么要咏雪?二者有什么联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想一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是诗人由眼前的景色而展开的联想:望着披上银妆的树木,诗人忽然觉得自己好象已置身于大好春光之中,那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竟吹开了这千树万树的梨花,一个“

20、忽”字,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比喻辞格的运用,把雪比作梨花,十分新奇,使读者读之眼前立刻浮现一副春风送暖,梨花盛开的美景,形象而生动。既清新而贴切写出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千古传诵的咏雪佳句,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而那白雪为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2)“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白 雪 歌,送 武 判 官 归 京,漫天大雪图(前10句),大雪纷飞遍地银妆,雪天奇寒难以忍受,沙漠冰封愁云惨淡,雪中送别图(后8句),设宴饯别寄寓感慨,依依惜别无限惆怅,描绘了西北边陲的奇雪奇寒,抒发了送别朋友时真挚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