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共19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6313134 上传时间:2022-05-1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共19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共19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共1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共19页).doc(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月( )日 总第( 11 )课时 教学内容5古诗词三首 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重点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

2、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铺,铺开。弄,逗弄。饱饭,吃饱了饭。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

3、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4全班齐读此诗。(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

4、一起诵读全诗。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牧童卧 黄昏 月明 草、笛、蓑衣教学反思( )月( )日 总第( 12 )课时 教学内容5、古诗词三首 第( 2 )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2理解诗句的意思。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重点难点以读解意,以画悟情。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

5、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棹:船桨。怪生:怪不得。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使风:借助风的力量。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

6、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3诵读古诗。(五)拓展活动你还知道哪些描

7、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5古诗词三首牧童牧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快乐美好的童年舟过安仁小童:淘气可爱、天真顽皮教学反思( )月( )日 总第( 13 )课时 教学内容5、古诗词三首 第( 3 )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4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重点难点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1板书课题,读题。2解题:“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

8、“清平乐”的“乐”要读成“yue”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二)初读,正音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2难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茅、檐、相、媚、翁、媪、亡赖、剥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4且读且点评,读出韵律节奏。(三)再读,解意1自由读文,自主理解词语意思2自由汇报自己第一次读课文的收获,老师引导学生解释重点词语:茅檐:茅草搭的屋子。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方方言。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翁媪:老翁、老妇人。

9、锄豆:在豆田里锄草。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3小组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疏通句子意思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4再读全文,学生质难问疑(营造民主课堂,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争议之处,还可以展开讨论)(四)精读、悟情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2请学生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3学生配乐自由读,边读边悟。4请学生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安宁、悠闲、快乐、恬静、幸福的

10、平淡农村生活让人陶醉使人向往。(五)熟读,成诵1小组内互读,把所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2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3熟读成诵。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清平乐. 村居 大儿锄 翁媪 中儿织 小儿剥教学反思( )月( )日 总第( 14 )课时 教学内容6冬阳童年骆驼队 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基本读懂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歌曲激情,解释课题1上课前,咱们先一起来听一支歌,会唱的跟着一起唱,认真听注意歌词。(课件播放歌曲:

11、童年)2谁能说说歌词都写了什么?(生自由说,师板书题目)3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题目的三个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老师读题目,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这个题目把三种事物编织在一起,充满诗情画意,会令我们产生许多遐想。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发生的事往往充满稚趣,又很有意思,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收藏在我们的记忆里,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齐读课题。(二)交流信息,简介作者与背景1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2教师总

12、结,出示:“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林海音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她原籍台湾,1918年出生于日本,童年时随父母回国住在北京城南,1948年举家迁回台湾。林海音女士根据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成了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正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课件出示):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思考: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2全班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注意指导学生区分文中两个“嚼”字的不同读音。课文以季节的推

13、移为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几个片断:先讲冬天“我”看骆驼咀嚼(4自然段);再讲了“我”关于骆驼系铃铛的想象(59自然段);然后讲冬春之交骆驼脱毛的情景(10自然段);最后讲夏天不见骆驼的影子(1114自然段)。(四)深入感悟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1学习“学骆驼咀嚼”的片断反复读第4自然段,细细地品味,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简单地写出自己的体会感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试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本段。课件出示: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后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

14、。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全班交流。(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抓住最后一句从作者学骆驼咀嚼,体会童真童趣、体会“我”的傻样)总结学法:反复读、品味画词句写感受有感情朗读。2分小组合作学习后三个片断从后三个片断中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片断,用上述方法分小组合作学习。同兴趣的同学自愿结合小组,互相交流、探讨。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猜测挂铃铛的原因课件出示: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到的,总会吃饱的。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

15、们,所以人类给它带上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反刍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类,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从“想象铃铛用处”片断中体会“我”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及童心的天真、幼稚和爸爸的认同)看骆驼脱毛课件出示: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地暧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么?骆驼也脱掉它的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

16、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从“想替骆驼剪毛”片断中体会作者叙述的真实,描写的逼真) 夏天见不到骆驼感到奇怪 课件出示: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夏天它们到哪儿去?”“谁?”“骆驼呀!” 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从“追问骆驼去处”片断体会作者好奇心和对骆驼的喜爱,之中穿插对一些语句的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思考:课文中“我”问妈妈骆驼夏天到哪里去,妈妈也回答不出来。想想看,骆驼夏天可能到哪里去了? (五)学习最后两段,体会怀念之情这些童年生活的片

17、断,像一朵朵洁白的浪花,翻滚向前汇成了一条记忆的长河,以至于多年以后仍然记忆犹新。1齐读课文最后两段2你读懂了什么?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3引导学生理解“童年一去不还”和“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童年“一去不还”是因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来了”,说明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我”已长大,不再是童年了;“童年重临我的心头”,这个“童年”是指童年时那段有趣、难忘的生活,是因为当“我”又看到冬阳下的骆驼队时,触景生情,不禁想起儿时的那段难忘的生活)(六)拓展延伸说童年童年是美好的,光阴是宝贵的,这正是这篇课文要向我们诉说的。而你此时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许多有趣的经历呢?(鼓励学生说自己的童年趣事)(七)总

18、结全文1(歌曲童年再次响起)教师总结:“钓龙虾”、“捉知了”、“学游泳”甚至咱们还煮过西瓜。回想起童年多彩多姿的故事,每个人脸上都会露出一抹甜甜的笑,因为童真,因为幼稚,更因为它匆匆易逝。孩子们把握好自己的美好时光,让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色彩斑斓,也让它成为明天最美的记忆。2(课件出示书的封面)最后,在这欢快的旋律中老师给你们推荐两本书,一本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另一本则是高尔基的童年,这两本书都非常的棒,大家可别错过了这写好书。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6冬阳童年骆驼队看骆驼咀嚼 想象骆驼系铃铛 童年重 冬春之交骆驼脱毛临心头 夏天不见骆驼的影子教学反思( )月( )日 总第( 15 )课时 教学内

19、容7祖父的园子 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重点难点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板书课

20、题:祖父的园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 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3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与同桌探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4 分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5 全班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交流。板书:1 观赏小昆虫,大榆树2 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3 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情景:4 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5用瓢舀水往天空扬6 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7 用草帽遮脸睡觉三、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1 默读课文,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

21、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2 全班交流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达成共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四、领悟表达特点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五、课外延伸课外阅读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生机勃勃祖父的园子式 快乐自由教学反

22、思( )月( )日 总第( 16 )课时 教学内容8童年的发现 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妨碍、厘米、羞愧、幸亏、驱逐、随心所欲、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你是否有过童年的发现,将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学生甲:我发现蜗牛爬行后的地方都会留下一条延线。学生乙:我发现小鸟在睡觉时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学生丙:我发现了彩虹。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文作者的发现吧!

23、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1自由读全文。思考:童年时“我”发现了什么?(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祸患:灾难。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绞尽脑汁:费思虑,费脑筋。眉目:事情的头绪。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困窘:为难。驱逐:赶走。3按照课文的不同内容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主要讲了“我”在九岁时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然而这一发现却给“我”带来了惩罚。第二段(313自然段)“我”在睡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问过老师后仍没有找到答案,“我”便自己观察,思考发现了人类进化的规律。

24、第三段(1419自然段)四年后,在生物课上当老师讲到人的起源时,“我”想到了自己的发现便笑出了声。老师认为“我”的笑不怀好意,便把“我”轰出了教室。三、细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内容。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

25、应具有的某些特征。(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他善于观察,喜欢问为什么,并有着执著的精神。)3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试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师简介有关史料:布鲁诺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布鲁诺为了他的发现,为坚持真理而献出了生命。(2)学生简介他们收集的资料。4通过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缌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

26、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作业设计八、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熟课文。板书设计板书设计:8童年的发现发现规律找到答案得到证实教学反思( )月( )日 总第( 17 )课时 教学内容9儿童诗两首 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出示童年图,孩子们回忆童年

27、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9 儿童诗两首(板书)分享童年的快乐 二、初读儿童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2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三、再读儿童诗,交流学习1再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你最喜欢哪首诗?为什么?预设: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童年美好幸福。表示动作的词既准确又形象,如“安、接、装、种、悠、长、望、飞”童

28、年的水墨画使我感受到童年快乐3小组内读诗,4全班齐读此诗。(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五)感情朗读,背诵诗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六)拓展延伸1交流课前搜集的儿童诗。2学写儿童诗3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板书设计:9儿童诗两首小手安在桃树枝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我想 眼睛装在风筝上自己种在土地上教学反思( )月( )日 总第( 18 )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29、习作二 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2通过相互交流,感受童年生活的纯真、美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的习惯。4打开学生思路,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重点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引发情感体验。播放歌曲童年。师: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让我们把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说出来,和同学共享。2同桌间就近交流。以同桌同学为一组,就自己的照片内容互相说说照片中相关的人和事,或者由一件物品引起的相关回忆。要求:口齿清楚,条理清晰,让对方听了以后

30、能明白说的是一件什么事。学生充分参与交流。教师以一个听众的身份加入学生们的学习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转变角色,进入交际情境,在其间教师可以点拔,引导。3全班汇报。(1)在学生充分参与交流的基础上,让一对同桌同学到讲台前汇报。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台上的同学说说得是不是比较有条理。组织学生评议。评议着重围绕是否有条理展开,同时,对是否恰当运用礼貌用语和体态语也应予以一定的评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2)另请一对同桌同学汇报,除了上述要求外, 还要求讲得生动有趣。学生练说,先后两次指名汇报,组织评议。评议时,以是否有条理和是否生动有趣两点要求为侧重点,但应兼顾语言的规范性,以

31、及听说态度等。4自由组合,深入练说。让学生三三两两,自由组合,互相说说自己有趣的往事。随后,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前汇报。5课外延伸,生活中说。让学生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共同回忆自己童年发生的有趣的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月( )日 总第( 19 )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二 第( 2 )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重点难点教具准备1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2师准备范文一篇。教

32、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1指名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3教师简要提示。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要符合我们生活的实际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玩赛车,可以是捉

33、迷藏,可以是异想天开做傻事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1教师念范文童年趣事。(学生人手一份)。范文略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好笑”、“有意思”中蕴涵什么呢?你有体现你个性的有趣的事吗?如果有请马上写下来。五、快速习作,教师巡视1教师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惯例,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2在教师的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

34、在黑板上挂出有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考。六、学生自改,二次作文1学生自改。在自改过程中,学生重新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查缺补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习作过后的愉悦感。2二次作文。在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对于能把事情写清楚,很有个性化、真实性的作文和比较存在问题或问题较大的作文师生集体评改(不少于各2遍),随后学生第二次作文。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月( )日 总第( 20 )课时 教学内容回顾拓展二 第( 3 )课时教学目标1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2积累名言警句。3激发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积极开展课外阅读。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总结与回顾,并能理性的分析学习所得,不断改进学

35、习方法。教学难点:从三个角度来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成果,在丰富的形式中交流、汇报。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 1学生自由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弄清他们交谈的内容。你对哪些话有同感呢?在四人小组内,结合本单元的课文例子来讨论。 2学生汇报:略。3教师引导学生说自己的独特发现与体会。师:你读本单元课文,还有哪些发现,哪些独特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4生再交流。师生共同评议。5教师小结:作者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我们读课文时,就要入情入景,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传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本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值得我们有感情的再读一读,请同学们选者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二、日积月累1自由

36、朗读句子,读通顺、流畅。2指名朗读、齐读。3比赛: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背的句子多。交流评比。4谈理解:学生自由读背后,对句子会有体会,教师引导学生谈对句子的理解。教师适当评价,不要讲得太多,学生有疑则答。在各小组交流基础上,全班交流,弄懂大致意思即可。5生交流:我在哪里见过这些词句?我曾经用过这些词句吗?师生集体评议。6诵读练习:这些句子能背了,能诵吗?引导学生诵读。7课外要求:课外看看这些名句出自哪篇文章,找来读一读。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出自满江红,课外读一读满江红全文。三、课外书屋1教师诵读,激情引入:教师深情地朗读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童年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2师:刚才的文章怎样?知道是谁写的吗?待学生回答,教师点明:这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著名小说童年。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童年这本书。大家有兴趣读吗?本周,我们将开展一个读书交流活动,主要就围绕这部书来进行,现在我们就分头准备吧!3我们先集中看看这部书的精彩片段吧!老师用课件呈现童年的四五则精彩片段。4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开展读书交流活动。5待学生分头读书后,组织开展读书交流评比活动。注意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交流收获与体会。如果学生没有这本书,交流其它反映童年生活的书籍也可以。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