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人事管理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共7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6309261 上传时间:2022-05-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传统人事管理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共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传统人事管理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共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传统人事管理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传统人事管理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吴向京从传统人事管理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将人事部改称人力资源部已经是时下企业界的时尚,有一句使用频率很高的口号“从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仿佛企业界正在经历这种变革。但如果稍作分析就会发现其中似有问题,“传统人事管理”是什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又是什么?如何转变?我们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思考,有所感悟。囿于实践经验的片面性和理论功底的肤浅,不足之处请行家指正。一、概念的差距传统人事管理、人事管理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谈人力资源管理必谈“以人为本”,这

2、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基础。主流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普遍认同、并基于麦格雷戈的Y理论(Theory Y)关于“人性积极”的假设,强调通过调动人性中的积极面实施管理,其所谓“以人为本”中的“人”,类似于弗洛依德理论中的“超我”与“本我”中的“超我”,这个“以人为本”指的是“人性”,用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是指人性中的“一半”。而我们平常说的最多的“以人为本”,比如现在的

3、领导讲话、企业精神、全球劳工契约、OSH18000、SA8000标准体系等,直接提出或体现“以人为本”理念,不过他们是指“整个人”、“人群”,其本质强调的是“人权”,管理实践中两者有密切联系,但区别也还是很明显的。所以,我们的观点是:“此以人为本”非“彼以人为本”,相应的“此人力资源管理”并非“彼人力资源管理”。基于前一个理念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本原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有所特指

4、的。而当前企业界所接受的“人力资源管理”概念要复杂一些,我们总结了一下大体有三种:把人当人管理上述第二种理念的体现;人事管理的别名;包含一切的宽泛概念“人力资源是指智力正常的人”,按照简单推断,那么对智力正常的人的管理就是人力资源管理。以上三种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既然存在,就有其道理,我们无意臧否,但鉴于概念的复杂性,本文以下部分论及的“人力资源管理”均指第一种情况。再看人事管理。众所周知,人事管理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人职匹配,“人”与“职”是不同质的两类东西,如何才能实现匹配呢?方

5、法就是分解基本要素:对人的知识、能力、品德、职业倾向等进行量化,对工作岗位的要求进行量化,然后令合适的人去干合适的事,这个过程是人事管理的基础(一般称为工作分析)。人事管理是上世纪30年代以来发展成熟起来的一门基于工作分析的管理学科,与人力资源管理一样,它也是有所特指的,并不是“管理与人相关的事”就叫人事管理。而当前我国传统企业中的人事管理体系并未真正建立和良好运转,很多新兴企业更不知从何做起,离真正的人事管理还差得远,既然还没有“长成”,为什么又急着“革命”呢?因为我们把人事事务管理姑且称为“传统人事管理&#

6、8221;人事管理的基础服务职能当成了人事管理的全部。二、实践的差距“传统人事管理”流于人事事务管理缺乏核心人事管理职能盘点一下忙碌的传统人事管理工作,基本按以下几条主线展开:招聘、调配、转正定级、人事任免、档案管理、政审、职称评审;合同、考勤、工资奖金、劳保、福利、技能鉴定、年检、劳动争议;保险、公积金信息维护,核算、缴费、发放、(退休工伤等等)申报、鉴定;组织培训;各类报表、来信来访、检查总结评比、职工子女入学、子女就业、领导临时交办事务。一个显著的特点:大部分是执行或者应付政策、处理琐碎事务、应酬。人事部门的应酬何其多:组织、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公积金中心、工会

7、、民政、统计、信访、监察、残联、团委、妇联等等政府、党、群机构,应付这些对口部门、这些部门中的每一级组织以至个人;应付上级主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中的每一级组织以至个人。应付事务、为外部组织而存在是传统人事部门、传统人事工作的主旋律改叫人力资源部后并没见什么变化。人事管理的核心职能远没有充实、发挥,“传统人事管理”少有真正的人事管理职能,有的只是人事事务工作;少有真正的人事管理专业人士,有的只是熟练的政策背诵者、人事事务操作工。三、企业办社会人事管理核心职能缺失根源分析造成传统人事弊病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办社会。企业办社会的问题不是已经基本解决了吗?幼儿园、学校、医院不是剥

8、离了吗?且慢!企业不能办公共事业吗?企业做大了就是要回馈社会,韩国企业界有句话:“企业乃社会之公器”。包玉刚、李嘉诚办大学不是捐点钱就完事了,而是真正的殚精竭虑。这也符合需求层次理论,“回馈社会”是自我实现的方式之一,企业也好、企业家也好,层次到了这就是心理的归宿,所以企业并不是不能办公共事业。多数传统企业办公共事业的问题在于具体操作上:一是小而全,谁都办;二是定位,眼睛向内;三是管理方式,用办主导产业的方式办公共事业。就当前情况而言,除了地域比较特殊的企业外,办与不办做个分析就行了,比如:企业核心层员工开始进入生育阶段,很可能通过适当的方式办个

9、幼儿园比增加工资能产生更大的凝聚力。企业办社会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社会控制了企业的神经系统职能部门。人事部门尤甚,占用了他的大部分资源,使之沦为事务的奴隶,无法凝聚起足够的精力和关注度考虑企业与员工的真正需求;使之事实上并不是受控于企业的经营层,而以遵守外部繁杂、琐碎甚至相互矛盾的规定、政策为前提,难以围绕企业本身的目标构筑真正对企业起积极作用的制度框架,以至于几十年也难于形成人事管理的核心职能。这个问题的解决,诚然要靠政府转变职能、减少干预、开放社会资源,但企业自己必须有清醒认识。从企业一方的角度分析,体制本身的问题产生的直接影响还是有限的,只是增加了工作量、造成机构膨胀。但其潜在影响是无限的,

10、对“上”负责的体制恶化了企业本身的控制力,使企业疏于防范或为小利所惑。职能部门逐渐形成自主意识,产生法人化倾向,最终成为习惯并模式化。杰克.韦尔奇自传中提到的GE审计部门的例子说明,如果没有制约,职能部门会向自我中心倾斜,但GE审计部门只能是自己暗暗来达到它的小团体目标,相对它的中国同行而言辛苦多了,中国传统组织中的职能部门可以非常方便、合理合法、堂而皇之的利用外部奥援这是体制赋予他们的特权。其作用过程,借扁鹊的话:病在腠理、病在肌肤、病入膏肓。第一步,事务缠身、日夜加班,应付各部门、各对口单位以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布置的伟大工作,这一阶段是为病在腠理。第二步,逐渐有一些

11、人、一些部门好像明白了什么,开始做秀、争相干面子事、能为别人办好事的事。真正有与企业长远利益相关的工作实际已经不存在,这一阶段是为病在肌肤。第三步,聪明人终于大彻大悟,主动与所谓对口部门拉关系、争先进,以为企业争利益之名行谋小团体之私,心领神会、内外一体。进入这个阶段的企业基本上就不可救药了。吴三桂大传中有一个情节:吴出镇云贵,临行向他的老师洪承畴求教长期掌握兵权之道,洪密授心法“不可使滇一日无事”。这种文化渊源在今日企业的翻版就是“企业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个人化”,就是没有问题创造问题、没有困难创造困难,假外部之口以自重,久而久之形成了泛政治化的企业文化,一切都是游戏,谁又能拒绝游戏?所以,洞察问题、有效控制游戏规模是传统企业领导人的重要工作之一。本级职能部门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