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共4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6292044 上传时间:2022-05-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共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共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发展心理学1.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个体发展心理学(狭义)。2.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普遍性和差异性;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3. 皮亚杰的研究路线是生物学出发,核心是“发生认识论”4.皮亚杰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客体的平衡;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心理发展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构建过程;内因外因相互作用。认为心理发展是认知结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皮亚杰认为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

2、平衡是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皮亚杰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7岁)、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皮亚杰把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岁-8、9岁)、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以后)。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婴儿前期(0-2岁)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希望品质;婴儿后期(2-4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意志品质;幼儿期(4-7岁)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目标品质;童年期(7-12岁)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能力品质;青少年期

3、(12-18岁)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诚实品质;成年早期(18-25岁)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爱的品质;成年中期(25-50岁)这个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关心品质。(P190);成年晚期(50岁以后)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智慧、贤明品质。(P191)维果斯基:教育应走在发展的前面。5.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柯尔伯格研究发现,人的道德判断随年龄发展而发展的趋势是一致的,大致可以分为3种水平,6个阶段:一、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二、习俗水

4、平(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第四阶段: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三、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6.婴儿期(0-3岁)的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源泉和前提;外部表现;促进了空间认知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动作发展的规律:整体向分化、不随意向随意、方向性和顺序性(头尾原则从上到下、近远原则从中心到外周、大小原则粗细指向)感知觉是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是认识的开端。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心理过程。一、感知觉发展(五)空间知觉的发展包括形状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第三单元 婴儿期的社会性发展一、情绪的发展(一)笑

5、的发展(P200-P201)婴儿笑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自发性微笑(0-5周)、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4个月)、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4个月以后)。三、社会性依恋(二)婴儿依恋的类型(P202)艾斯沃斯将婴儿对母亲的依恋表现分为:安全型依恋(占65%-70%)、回避型依恋(占20%)、反抗型依恋(占10%-15%)。安全型依恋是积极依恋,回避型和反抗型依恋均属消极的不安全依恋。第三节 幼儿期(3-6岁)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 幼儿的游戏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P204)一、关于游戏的理论(P204)重点是(二)精神分析论:主要指通过游戏主动控制情绪,以调节情绪、释放焦虑、补偿愿望;(

6、三)练习论:游戏是对未来生活所必需的技能的排演和联系;(四)重演论:通过游戏重演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六)认知论:游戏是一种同化过程,儿童的认知水平反映在游戏活动中,如幼儿前运算阶段的特点反映在象征性游戏中。三、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P205)(一)游戏是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二)游戏是儿童参与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三)通过游戏实现自我价值,体现创造性能力;(四)培养健全人格;(五)增强体质。第二单元 幼儿期的认知发展二、记忆的发展(二)幼儿记忆特点的发展趋势(P207)1.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2.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3.形象记忆与词语记忆(幼儿期以形象记忆占

7、主要地位,词语记忆薄弱)。(三)记忆策略形成(P207)儿童运用记忆策略经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没有策略,多为5岁以前的儿童;二是过渡阶段,一般为5-7岁的儿童,其特点是自己不能主动运用策略,但经过诱导可以运用;三是能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10岁以后记忆策略稳定发展。第三单元 幼儿期的社会性发展三、性别角色社会化(P210)儿童要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就必须知道自己的性别和社会对不同性别的期望。儿童性别偏爱最早表现在对玩具的选择上。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父母鼓励那些符合性别角色标准的行为,制裁那些不适当的行为。社会生物学理论强调性激素在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精神分析理论

8、认为性别角色是儿童对同性别父母认同的结果。社会学习理论提出儿童获得性别化的态度和行为是观察学习的结果。五、第一反抗期(P211)第一反抗期,大约在幼儿三四岁时出现。对父母的反抗行为的表现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不能因为受此烦扰而祈求没有反抗期。第四节 童年期(7-12岁)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 童年期的学习(P212-P213)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1)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3)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和强制性。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以下特点:(1)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步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2)最初的学习兴趣是不分化的,以后才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

9、容有不同的兴趣;(3)游戏因素在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兴趣上起着一定作用,中年级以后,这种作用就逐渐降低。第二单元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一、记忆的发展(三)童年期记忆策略的发展特点(P214)小学儿童能采用多种记忆策略,其中主要的记忆策略是复述和组织。复述(背诵)是注意不断指向输入信息、不断重复记忆材料的过程,也是为了达到识记目的而主动作出的意识活动。组织是把要识记的材料中所包含的项目,按其间的意义联系归类成系统以帮助记忆。组织策略一般可分为归类和系列化两种。(四)童年期元记忆的特点(P214-P215,属二级考试范围)元记忆是关于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知活动,即对什么因素影响人的记忆过程与记忆效果、这些因

10、素是如何影响人的记忆的以及各因素之间又是怎样相互作用等问题的认识。弗拉维尔把记忆的元认知知识分为三个方面:有关自我的知识、关于记忆任务的知识、关于记忆策略的知识。二、思维的发展(一)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P214)(1)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变为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导);(2)不能摆脱形象性思维的逻辑思维;(3)10岁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第三单元 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三、同伴关系的发展(一)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P219-P220)研究者按在同伴交往中的人气特点将儿童分为三种:受欢迎的儿童、不受欢迎的儿童、受忽视的儿童。影响儿童在同伴中是否受欢迎的因素有多种,基

11、本的因素还是儿童本人的社会交往能力。四、友谊的发展(四)影响儿童选择朋友的因素(P220-P221)(1)相互接近;(2)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相近;(3)人格尊重并相互敬慕;(4)人际交往中的协同关系。第五节 青春期(11、12-15、16岁)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 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性二、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P224-P226)(1)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2)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3)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4)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第二单元 青春期的认知发展(P226-P227)初中生的记忆容量达到11.04+/-0.4,超出成人短时记忆容量。

12、青春期记忆的主要特点:(1)自觉地运用意义记忆,同时有效地运用机械记忆;(2)多方面的记忆效果达到个体记忆的最佳时期;(3)有效地运用各种记忆策略。第三单元 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二、情绪变化特点(P228)(一)不能自我控制的情绪波动、(二)青春期躁动。三、第二反抗期(P228-P229)第一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主要在于争取自我主张和活动与行为动作的自主性与自主权;第二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则是全面性的,从外部因素渗入到内部因素,从行为表现到要求人格的独立。第二反抗期的主要表现形式:(1)硬抵抗;(2)软抵抗;(3)反抗的迁移。第二反抗期的成因,集中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第六节 青年期(1

13、7、18-35岁)的心理发展第二单元 青年期的认知发展(P232-P233)卡特尔把智力的构成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大类。在青年期以前两种智力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在成人阶段,流体智力呈缓慢下降的趋势,而晶体智力则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并随经验和知识积累而呈上升趋势。总的来说,青年期之前的思维发展主要表现在知识的获得上,而青年期之后的成人思维主要表现在知识的应用上,辩证的、相对的、实用性的思维形式逐渐成为重要的思维形式。美国心理学家帕瑞研究发现,青年期的思维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二元论阶段;(2)相对性阶段;(3)约定性阶段。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拉勃维维夫把成人的思维看作是一种“实用性思维”。第三单元 青年期的社会性发展四、社会关系的变化(P235)恋爱和结婚是亲密感建立的中心任务,亲密感建立还包括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与朋友的关系。心理学家安托露丝将这三重关系称为“人生护航舰”,是青年人面对人生挑战的保护层。中年期(35、40-60、65岁)老年期(60岁以后)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