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第4-6单元练习及答案(共22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6277200 上传时间:2022-05-1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第4-6单元练习及答案(共22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第4-6单元练习及答案(共22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第4-6单元练习及答案(共2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第4-6单元练习及答案(共22页).doc(2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四单元 天人对话与朱元思书【基础练习】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水皆缥碧(pio)急湍甚箭(tun)B互相轩邈(xn)泠泠作响(ln)C嘤嘤成韵(yn)鸢飞戾天(l)D经纶世务(ln)好鸟相鸣(ho)2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向西)B夹岸高山,互相轩邈(形容词作动词,争向高处和远处)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词,奔跑)3根据课文填空。(1)风烟俱净,_。_,任意东西。(2)水皆缥碧,_。_,直视无碍。(3)负势竞上,_,_,千百成峰。4、指出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

2、的不同用法。 蝉则千转不穷。( ). 欲穷其林。( ) 猿则百叫无绝( ).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果如鹤唳云端。( )5、与朱元思书的作者_,是_代文学家。字_,吴兴故章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这篇文章从文体上看,应是一篇 介绍了优美的景色。描绘异水时,抓住了 的特点,在描绘奇山时,紧扣 的特征。6、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视觉: 听觉: 表达效果: 【能力提高】一、阅读语段,回答问题甲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3、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

4、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解释加点的字。良多趣味( ) 属引凄异( )泠泠作响( )蝉则千转不穷( )横柯上蔽( ) 经纶世务 ( )任意东西( )2、甲文先写山,后写水,层次井然。写水是按 (顺序)写的。乙文则是按 顺序来写的。3、两文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4、甲文总写三峡的特点是什么?乙文总写富阳到桐庐的山水特点是什么?分别用原文语句回答。 5、乙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假如你是一位投资者,根据两文介绍的特点,你将如何开发这两个地方?简要回答。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与陈伯之书(节选)丘迟暮春三月

5、,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生平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见故国之旗鼓 每见壁间题字B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摆扑丛树中 C廉公之思赵将 学而不思则罔D人之情也 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2、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是 3、“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的原因是 4、文中的“将军”指代( )A廉颇 B吴起 C陈伯之 D丘迟5、翻译下面的句子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译文: 比较探究三峡基础练习1、给加点字注音。不见曦( )月 沿溯( )阻绝 素湍( )绿潭飞漱(

6、)其间 高猿长啸( ) 属( )引凄异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夏水襄陵( ) 或王命急宣( )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属引凄异 ( )3、翻译下列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三峡一文节选自 。作者是 (朝代)著名 家、散文家 。5、李白有一首早发白帝城同样描写了三峡的秀美景色。请把它默写出来 6、早发白帝城一诗中哪两句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一句意思相同 7、本文布局巧妙而妥贴,它的特点是先大后,先后,即先用粗线条勾画山川的形势,再用工笔描绘林峦的景色。每一段开头,都是先点出或季节,中间是描写,结尾以“我”的感觉来之。能力提高一、课内阅读,回答问题至于夏水襄陵,沿溯

7、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概括上文三段内容的大意。 2.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3.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4.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5.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6.讨论: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

8、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习题。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 笔记卷 注释:欧阳公:指欧阳修。棐(f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气索:气短。不韵:不雅。1、用“/”标出下面

9、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2、解释文中加点词。 (1)类( ) (2)是( ) (3)夸( )3、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4、你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的含义。 5、文段表现苏轼诗文的成就,在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 6、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 黄山记基础练习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2题。这样布置后,它打开了它的云库,拔给这区域的,有倏来倏去的云,扑溯迷离的雾,绮丽多采的霞光,雪浪滚滚的云海。云海五座,如五大洋,汹涌澎湃。被雪浪拍击的山峰,或被吞没,或露或巅,沉浮

10、其中。然后,大自然又毫不悭吝地赐予几千种植物。它处处散下天女花和高山杜鹃。它还特意托风神带来名贵的松树种子,播在险要处。黄山松铁骨冰肌;异萝松天下罕见。这样,大自然把紫红的峰,雪浪云的海,虚无缥渺的雾,苍翠的松,拿过来组成了无穷尽的幻异的景。(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1)倏( ) (2) 绮( ) (3)悭( )(2)、从文中找出3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3)、你能把下列空缺的诗句填写出来吗?担崖夹石柱, ,伊昔升绝顶, 。(李白)2、文章写登山经过时,为什么处处都写古人登山途径?这样写与下文的抒情议论有什么作用? 3、第三部分中的抒情段里,哪句话是文章点题的句子? 4、第四部分写云海、

11、松树、日出、摄身光等奇观,以云海为主。有集中着笔之处,有时夹在其他景物之中写。作者写云海的飘泊无定,变化多端,哪些词语最富表现力?作者怎样描写在风的作用下云海的千姿百态?以后还有哪些句子直接描写云海? 5、写黄山的松奇,突出描写在云海中_的特点。先把它放在_的条件下写它的矫健多姿。它的根_显示其_;以_比喻树冠,以_比拟在风中的姿态。然后作者变换观察角度,从多方面去写。从峰顶_,_;从山腰_,_;翩然起舞!这松该是多奇!6、作者关于雨后彩虹的描写真是妙极了,美极了,作者仿佛觉得可以从长虹之脚登级而上。在这飘然欲仙之时写“宝光”“忽生”,给人以奇异之感。摄身光究竟是什么?能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吗?

12、 能力提高一、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题目。文殊院正南前方,天蝎星座的全身,如飞龙一条,伏在面前,一动不动,等人骑乘,便可起飞。而当我在静静的群峰间,暗蓝的宾馆里,突然睡醒,轻轻起来,看到峰峦还只有明暗阴阳之分时,黎明的霞光却渐渐显出了紫蓝青绿诸色。初升的太阳透露出第一道光芒。从未见过鲜红如此之红,也从未见过鲜红如此之鲜。一刹间火球腾空,凝眸处彩霞掩映,光影有了千变万化,空间射下百道光柱。万松林无比绚丽,云谷寺豪光四射。忽见琉璃宝灯一盏,高悬始信峰顶。奇光异彩,散花坞如大放焰火。焰火正飞舞。那喑呜变色,叱咤的风云又汇聚起来。笙管齐鸣,山呼谷应。风急了。西海门前,雪浪滔滔。而排云亭前,好比一座繁忙的

13、海港,码头上装卸着一包包柔软的货物。我多么想从这儿扬帆出海去。可是暗礁多,浪这样险恶,准可以撞碎我的帆桅,打翻我的船。我穿过密林小径,奔上左数峰。上有平台,可以观海。但见浩瀚一片,了无边际,海上蓬莱,尤为诡奇。我又穿过更密的林子,翻过更奇的山峰,蛇行经过更险的悬崖,踏进更深的波浪。一苇可航,我到了海心的飞来峰上。游兴更浓了,我又踏上云层,到那黄山图上没有标志,在任何一篇游记中无人提及, 的云中。仅在岩缝间,松根中,雪浪褶皱里,载沉载浮,我到海外去了。浓云四集,八方茫茫。忽见一位药农,告诉我,这里名叫海外五峰。他给我看黄山的最高荣誉,一枝灵芝草,头尾花茎俱全,色泽鲜红如珊瑚。他给我指点了道路,自

14、己缘着绳子下到数十丈深谷去了。他在飞腾,在荡秋千。黄山是属于他的,属于这样的药农的。我又不知穿过了几层云,盘过几重岭,发现我在炼丹峰上,光明顶前。大雨将至,我刚好躲进气象站里。黄山也属于他们,这几个年轻的科学工作者。他们邀我进他们的研究室。倾盆大雨倒下来了。1、填入文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1)没有小径,没有航线,根本没有石级,没有方向(2)根本没有石级,没有小径,没有航线,没有方向(3)没有方向,根本没有石级,没有航线,没有小径(4)没有航线,没有小径,没有方向,根本没有石级2、“琉璃宝灯一盏”比喻什么?“散花坞如大放焰火”中的“大放焰火”又是比喻什么?(1)“琉璃宝灯一盏”比喻: (2)

15、“大放焰火”比喻: 3、作者写“一位药农”“气象工作者”,不是闲笔。联系全文,说说作者的目的何在?答: 二、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习题。乡愁诗人与运河冯光辉清明时节的大运河水,总在黏稠住人的沉沉思绪。有位老人就在这个时节,走在常州郊外一条纤细的小路上。小路的尽头有老人魂牵梦萦的大运河,还有老人梦萦魂想的亲人。50多年前玩耍时走过的乡间小路,没想到今天又重走。一百米的小路啊,老人一走就走白了头发。老人是教书的,在中山大学教国语。像是大运河里滴下的一滴水,就这么久久的挂在那儿,永不干涸。老人是来凭吊的,凭吊埋在大运河边的十几位娘家亲人。坟茔上的土是新的,墓碑上的字是鲜红的,老人恭恭敬敬奉上香,献

16、花,恭恭敬敬朝着坟茔鞠躬,拜谒在天之灵的长辈。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老人是余光中。外婆是运河边上的人,妈妈是运河边上的人,妻子是运河边上的人,余光中也就把自己当作是运河边上的常州人。在没有大运河的台湾岛上,余光中怎么能够不惦念这条与亲人的血脉连在一起的河流呢。余光中拜谒完先人,就脱了像标着地球经纬度的横一道线竖一道线的厚实衣服,与青年诗人一起走在运河大堤上,他生怕厚实的衣服会阻碍自己的心脏与大运河的一起搏动。大运

17、河,在一老一少两位诗人的面前湍流不息,闪闪发亮。这运河的流向是朝着哪面?余光中问。青年诗人回说:运河是向东流的,前面是湖,湖的前面是海。余光中接着说:海的前面是岛啊。一句话说得只有他自己能够听见,有谁知思乡的痛楚呢?有谁知人生路途留下的那些情感灰烬会时时复燃呢?不见到运河是惆怅,见到了运河还是惆怅。面对运河,余光中对同住过一个村庄、同喝过一条运河水、同样以诗歌的形式在抒发心灵之声的青年诗人说:就像小时候在运河边捉迷藏啊,有的小伙伴躲到茅草丛中,有的躲到竹林里,等我睁开眼,小伙伴们却是不见了,等我真的来找时已经物是人非了。一辈子的颠沛流离,运河里凝结的乡愁成了余光中挥之不去的情结。那时的余光中只

18、有19岁,正是长血脉长思想的时候,他在运河边汲取了血液和营养。今天的余光中终于实实在在地站在了充盈神韵的运河边,他不是一个外来者。凭借浑黄而睿智的大运河水,他在审视自己的命运,他在接近自己的灵魂在运河边的老屋里,他掀开井盖看着清冽冽的井水,说这井水扩大一万倍就是一汪日月潭啊!他摸着老屋的墙,一阵尘埃在指间随风而落,说这如何盖得住50多年的乡愁啊!他端起运河水泡出的茶,不忙喝,只是深情地闻着,说我闻到了这熟悉的血统气味啊!他凝望着横跨运河两岸的洽盛桥,久久不忍离去,说这座桥要是横跨在余光中说到这里便不再说,声音开始哽咽了。曾有人问及余光中如何看待祖国统一问题,他知道窗外就是大运河,说:我相信,泱

19、泱中华文化总会发挥它的震撼力和向心力,不要为了五十年的政治,抛弃了五千年的文化。回到台湾,会思念大运河吗?怎么不呢?在台湾,只要我不走,我就是一滴运河水,这滴水,会蒸发成漫岛的甘露,所有思乡的人只要轻轻伸出舌头,二千五百岁运河的甘霖就会流入心田的。诗人余光中如是说。(选自2006年2月18日人民日报,略有删改)1、诗人余光中踏上魂牵梦萦的故土,寻根寄情。请把他在故乡的主要行踪或活动补填完整。 坟地 河堤徜徉 抒怀2、文中诗人睹物生情:询问运河的流向,想到血脉相连的宝岛台湾;端起运河水泡的茶,闻到熟悉的血统气味这样的联想在文中还有,请再找出一处。3、做读书卡片是一种很好的阅读积累方法。本文语言隽

20、永,内涵丰富,请参照下面示例,从两段中精选一个语句加以品味,做成一张读书卡片。(4分) 读书卡片 编号001篇目:乡愁诗人与运河作者:冯光辉摘句;清明时节的大运河水,总在黏稠住人的沉沉思绪。品味:既点明特定的时间地点,又隐含了水与人的特殊关系。“黏稠”体现关系之密不可分,“沉沉”表现思绪之厚重绵长。读书卡片 编号002篇目:乡愁诗人与运河作者:冯光辉摘句: 品味: 4、第段中写到诗人“不见到运河是惆怅,见到了运河还是惆怅”,请结合全文谈谈两个“惆怅”不同含义。 5、文章引用乡愁一诗,有什么作用?(可以从情感、主题、结构等方面作答,写出两点) 6、文章结尾处,诗人把自己比作运河里的一滴水,寄托了

21、诗人怎样的情怀? 第四单元检测一、 基础知识及应用1、下面加点字的音、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戏谑(nu)撰文(zhun)冗长(rng)陶冶(y) B剽悍(pio)疑眸(nng)栖息(q)蹂躏(yu) C尴尬(gn)安谧(m)皲裂(jn)熟稔(rn) D潸然(shn)狡黠(ji)嗤笑(ch)醴酪(l)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其中有一批被穷苦的村民扣留了,他怒不可遏。 B他踽踽独行,走了一程又一程,涉过了冷水滩,又趟过了冰凌湖。 C邓稼先作为一个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在公开场合便销声匿迹了。 D走在上学的路上,我经常萍水相逢一些老朋友。3、给下面一

22、段话空格处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 妈妈坚定地说 “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A“ ! ” , B“ ” !, C“ ! ” : D“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校开展了以“八荣八耻”为主题的演讲。 B团结一致是能否搞好工作的关键。 C通过开展“红色之旅”活动,使百色有了更高的知名度。 D我在留学的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5、诗句填空(1)采菊东篱下, (2) ,池鱼思故渊(3)绿树村边合, (4)桃红复含宿雨, (5)造化钟神秀, (6)会当凌绝顶, (7)春潮带雨晚来急, (8)鸟宿池边树, (9)

23、 ,复得返自然(10)两岸猿声啼不住, (11)素湍绿潭, (12)自非亭午夜分, 6、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少男少女们从我的身边走过。飘动的黑发,_,仿佛整个世界都洋溢着他们的歌声和笑语A.清澈的眼神,鹿一般轻盈的脚步,腮边的红晕像两朵花B.鹿一般轻盈的脚步,眼神的清澈,花一般清新的红晕C.清澈的眼神,花一般清新的红晕,鹿一般轻盈的脚步D.花一般清新的红晕,鹿一般轻盈的脚步,清澈的眼神7、下面的句子有两处错误,请在横线上写出修改方法。作为一名中学教师,使我感到庆幸的是:虽然在生活上始终都是清贫的,但是在校园这块不滋生毒菌的净土上耕耘却是幸福的。(1)_ (2)_8

24、、下面的对联都是赞颂古代名人的。请写出其中一副对联所赞颂的人物、与对联内容相关的成语或诗句。(1)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赞颂的是_ 相关的成语或诗句是_ _(2)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赞颂的是_ 相关的成语或诗句是_ _ (3)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赞颂的是_ 相关的成语或诗句是_ _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9、下面是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

25、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10、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二)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回答题目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2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窥谷忘反(通“返”) B在昼犹昏(夜晚) C负势竞上(向上) D从流飘荡(随着)12、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 13、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14、翻译下列句子。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15、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三)阅读读三峡,然后答题读三峡 王充闾“船窗低亚小栏干,竟日青山画里看”。我满怀着四十余年的渴慕,放舟江上,畅游三峡,饱览着山川胜景。 三峡,这部上接苍冥、下临江底,近四百里长的硕大无朋的典籍,是异常古老的。早在语言文字出现之前,不,应该说早在浑沌初开、乾坤始奠之际,它就已经摊开在这里了。它的每一叠岩页,都是历史老人留下的回音壁,里面镂刻着岁月的屐痕。 我们不能设想在自己有限的一生中,读尽它的无限内涵,但总可以观嬗变于烟波浩淼之外,启哲思于残编断简之中。作为现实与有限的存在物,人们徜徉其间,一种对山川形胜的原始恋情与源远流长的历史激动会不期然而然地被呼唤出来。 早在五千年前,这锦山秀水就曾闪烁着大溪文化的异彩。两千年前,扁舟一叶从那条唤作香溪的水流里,载出一位绝代佳姝。“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