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6267305 上传时间:2022-05-16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97.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山西宏盛安泰煤业有限公司2017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山西宏盛安泰煤业有限公司2017年 7月 25日专心-专注-专业目录附件: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安泰煤业2017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参与人员签字表序号姓 名职务签字备注1冯彦荣矿长2刘德威生产副矿长3冯有来安全副矿长4闫永红技术副矿长5王晟机电副矿长6张燕铭通风副矿长7庞玉峰安全副总8冯海军生产副总9郭迎照地测副总10杨耀文机电副总11宋翔宙生产技术科科长12高建成机电科科长13李君通风科科长14王海兵安检科科长序号姓 名职务签字备注15靳宝珠调度室主任16咸伟地测防治水科长17李卫文人事劳资科科长18刘建明环保科科长

2、19贾三新办公室主任20张永廷综采队21杨保平综掘一队22张三海综掘二队23姚利青井下机电队24车虎应地面机电队25穆继平运输队26梁建生通风队27姚金拴探水队第一章 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情况第一节 煤矿概况一、矿井概况1. 矿井证照情况矿井名称:山西宏盛安泰煤业有限公司开采方式:地下开采批准开采煤层:8#、9#煤层井田面积:5.7186km2生产规模:150万t/a经济类型:有限责任公司矿 长:冯彦荣证照情况:见表1-1-1表1-1-1 证照情况表证件名称证件编号发证机关发证日期有效期采矿许可证C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12.9.112025.9.11安全生产许可证(晋)MK安许证字2016XO97

3、Y1B1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2016.1.62019.1.5工商营业执照81956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2016.1.7长期矿长安全资格证001山西省煤炭工业厅2015.3.272018.3.272. 地理位置及交通山西宏盛安泰煤业有限公司位于柳林县城北部直距17km处,王家沟乡南焉村东,行政区划属柳林县王家沟乡。王家沟乡至县城的县级公路从井田东侧通过,并在县城与307国道和孝柳铁路青龙站连接,交通运输条件较为便利。3. 地形、地貌及河流水系该井田地处黄河中游东岸,吕梁山中段西侧,属黄土高原地貌,黄土丘陵沟壑发育,形成黄土梁、塬、峁地貌特征。沟谷呈“V”形,一条大沟谷,总体东西走向,以该大沟谷为主

4、杆,两侧发育较多次级沟谷,形成羽状展布;西南部有一条较小沟谷,北西直向,以其为主杆,两侧亦发育较多次级沟谷,成羽状展布。井田地势总体为东高西低,最高点位于井田南部官庄潭测点,海拔1123.95m,最低点位于井田西部的沟谷中,海拔855.00m,最大相对高差268.95m。本区属黄河流域三川河系,井田内无常年性河流,沟谷发育,沟内平时无水,若遇雨季连续降水时,地表水汇聚中部大沟谷水流由东向西径流,最终排向三川河。4. 矿井开发开采历史情况和井田内老窑开采情况矿井开发开采历史情况山西宏盛安泰煤业有限公司是经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煤重组办发200933号文关于吕梁市柳林县煤矿企

5、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批准的兼并重组整合矿井,由山西宏盛能源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对原山西柳林富安南峪煤矿有限公司与原山西柳林刘家山煤业有限公司进行兼并重组整合,兼并重组整合后煤矿企业名称为山西宏盛安泰煤业有限公司,隶属山西宏盛能源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9月14日,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通过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批复。2010年11月1日,初步设计安全专篇通过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吕梁监察分局批复。2010年11月18日,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开工建设通过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的批复。2012年11月6日,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吕梁监察分局通过安全设施及条件竣工验收的批复。2013年10月1

6、7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以晋煤行发20131433号下发关于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金达煤业有限公司等三座煤矿核定生产能力的批复,核定生产能力为150万t/a。2016年1月6日,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为山西宏盛安泰煤业有限公司颁发了安全生产许可证,许可开采8#、9#煤层,许可能力150万t/a。目前开采8、9号煤层,采用斜井开拓方式,长壁综采一次采全高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矿井通风方式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采用抽出式。主斜井采用DTL100/80/2250型带式输送机担负原煤提升任务。主斜井还采用RJY37-19/650型架空乘人装置,担负人员运输任务。副斜井采用JK-2.5型单绳缠绕式提升机,担

7、负全矿上下设备、材料等的提升任务。井田内老窑开采情况井田内原有生产矿井2个,现已关闭。各整合矿井如下: 山西柳林富安南峪煤矿有限公司山西柳林富安南峪煤矿有限公司是由原柳林南峪煤矿和原柳林刘家湾煤矿进行资源整合而的矿井,该矿始建于1991年3月,1994年6月投产,采矿许可证证号为81,批准开采4、5、8、9号煤层,批准井田面积3.0203km2,生产能力为30万t/a。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立井综合开拓,开采4号煤层,长壁式高档普采煤方法,工作面选择DW-18型单体液压支柱。通风方式中央并列式。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31m3/ min ,相对涌出量为2.3m3/t,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2.6m

8、3/t,绝对涌出量为0.35m3/ min ,属瓦斯矿井。4号煤层煤尘有爆炸性,属自燃煤层。 山西柳林刘家山煤业有限公司该矿始建于1986年5月,1997年6月投产,批准开采4、8、9号煤层,批准井田面积2.1068km2,生产能力为90kt/a。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立井综合开拓。开采9号煤层,工作面采用壁式炮采,单体液压支柱铰接顶梁配合金属网支护顶板,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机械抽出式。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64m3/ min ,相对涌出量为3.27m3/t,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3.99m3/t,绝对涌出量为0.78m3/ min ,属瓦斯矿井。9号煤层煤尘有爆炸性,属不

9、易自燃煤层。原南峪煤矿开采4号煤层,有两处采空积水,积水量分别为150m3和700m3;原刘家山煤矿开采9号煤层,有一处采空积水,积水量约5000m3。在今后开采过程中也应引起重视。二、邻近矿井井田北与山西柳林鑫飞下山峁煤业有限公司相邻,东北与山西柳林大庄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相邻,南与山西柳林凌志兴家沟煤业有限公司相邻,西与山西柳林碾焉煤矿有限公司相邻。1. 山西柳林鑫飞下山峁煤业有限公司该矿是经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33号文关于吕梁市柳林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批准,由原山西柳林下山峁煤业有限公司、山西柳林森泽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柳林

10、任家山煤业有限公司,重组整合的煤矿企业,隶属于山西鑫飞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后,批准开采4-9号煤层,生产规模为90万t/a,井田面积4.0716km2。4号煤层资源现已经枯竭。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斜井综合开拓。8、9号煤层均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综采工艺。矿井属瓦斯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采用机械风机抽出式通风。8、9号煤层煤尘均具爆炸危险性,煤的自燃倾向性均属自燃。与本井田之间无越界开采。2. 山西柳林大庄煤矿有限责任公司该矿是经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以晋煤重组办发2009124号文关于吕梁市柳林大庄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等两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批准

11、,由原山西柳林大庄煤矿有限责任公司与原柳林县骆驼局煤矿、原山西柳林文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兼并重组整合而成的煤矿企业,隶属于山西柳林大庄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柳林大庄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兼并重组整合后,井田面积6.0058km2,批准开采井田内4-9号煤层,生产规模120万t/a。立井开拓,8、9号煤层采用走向长壁一次采全高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顶板管理采用全部垮落法。矿井通风方式中央分列式。全井田设一个水平开拓全井田,水平标高为+762.0m,共划分3个采区,即801、901、902采区。现开采8号煤层首采区。与本井田之间无越界开采。3. 山西柳林凌志兴家沟煤业有限公司该矿是经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

12、组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煤重组办发200933号关于吕梁市柳林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批准,由原山西柳林田家坡煤矿有限公司、原山西柳林兴家沟煤业有限公司、原山西柳林聚德利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而成的煤矿企业,隶属于山西凌志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经济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兼并重组整合后,批准开采井田内4-9号煤层,井田面积7.904km2,矿井生产能力900kt/a。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采煤方法为长壁式,一次采全高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顶板管理采用全部垮落法。井田内5号煤层资源枯竭,4号煤层未开采,8号煤层东部大面积小窑破坏区,南部有大片采空区,9号煤层东部被采空。矿井现开采8号煤层,

13、矿井属瓦斯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4、5、8、9号煤层煤尘均具爆炸危险性,煤的自燃倾向性均属自燃。与本井田之间无越界开采。4. 山西柳林碾焉煤矿有限公司该矿是经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以晋煤重组办发2009124号文关于吕梁市柳林大庄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等两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文件批准的单独保留矿井,隶属于山西柳林大庄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原碾焉煤矿始建于1993年,1997年投产,批准开采4、5号煤层,井田面积2.5181km2,生产能力15万t/a。2009年进行了30万t/a的生产能力进行机械化升级改造。矿井为立井开拓。开采4号煤层,工作面采用长壁式布置,炮采落

14、煤,工作面支护为单体液压支柱,配型钢梁。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矿井正常涌水量为280m3/d,最大涌水量为320m3/d。2008年度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3.19m3/t,绝对涌出量0.83m3/min,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4.770m3/t,绝对涌出量1.24m3/min,属瓦斯矿井。4号煤层有煤尘爆炸性,属自燃煤层。矿井兼并重组整合后,井田面积5.1017km2,批准开采井田内4-9号煤层,生产规模90万t/a。矿井为斜井-立井综合开拓。4、8、9号煤层均采用走向长壁一次采全高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4号煤层合并区采用分层综采工艺,顶板管理采用全部垮落法。矿井属瓦斯矿井,矿井通风方式中央并列式。全

15、井田以+485m水平联合布置、分层开采8、9号煤层。全井田共划分3个采区,4号煤层划分为1个采区,8、9号煤层各划分 为2个采区。4号煤层中部以北除村庄保护煤柱外,大部采空,8号煤层中部大部采空,9号煤层东部有大面积采空区。矿井现开采8号煤层西南部首采区。该矿与本井田之间无越界开采。第二节 煤矿自然安全条件一、矿井地质概况1. 地层井田内地表大部分被第三系上新统(N2)、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所覆盖,基岩仅在沟谷中出露。据钻探揭露地层的层序由老至新有: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上统太原组(C3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16、、下石盒子组(P1x),上统上石盒子组(P2s);第三系上新统;第四系中-上更新统的地层。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上马家沟组(O2s)在井田内为埋藏型地层,井田以东有出露,井田内及周边钻孔一般揭露其部分地层。本组厚度为228.00253.60m。上段以厚层状石灰岩、豹皮状石灰岩及白云质灰岩为主,夹白云质泥灰岩及泥质白云岩;中段为青灰色中厚层状白云质豹皮灰岩;下段为一套角砾状泥灰岩与角砾状白云质灰岩。本组与下伏的下马家沟组(O2x)呈整合接触。 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峰峰组(O2f)与下伏的上马家沟组(O2s)呈整合接触。本组地层厚度113.27114.72m,平均114.00m。其岩

17、性上部为灰白色、灰色、深灰色中厚巨厚层状石灰岩,夹薄层角砾状泥灰岩、泥岩,其中石灰岩为隐晶质、微晶或泥晶结构,质纯性脆、致密坚硬,含燧石、黄铁矿结核及晶粒,变形层理及岩溶裂隙较发育,可见小溶洞;中、下部多为浅灰色、灰白色泥灰岩、石灰岩,含脉状、纤维状石膏层35层,统称为石膏带,有时也可见深灰色厚层状硬石膏层;底部多为角砾状泥灰岩和角砾状灰岩。 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平行不整合于奥陶系中统峰峰组地层之上,以山西式铁矿及铝质泥岩为底界,K1砂岩底为顶界,厚度13.6844.20m,平均为40.50m。下部为浅灰色、灰色铝质泥岩、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灰白色细粒砂岩,含丰富黄铁矿结核,菱铁质泥

18、砾,底部为铝铁矿薄层;上部为浅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含石灰岩,石灰岩中生物化石较丰富,灰岩下部含煤线。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连续沉积于下伏本溪组地层之上,以石英砂岩K1为底界,K3砂岩底为顶界,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岩性主要为黑色泥岩、砂质泥岩、中粗粒砂岩、灰色石灰岩及煤层。其中赋存有6、7、8、9、10号五层煤,其中8、9号为可采煤层,其余为零星可采或不可采煤层。本组地层厚度83.9088.93m,平均为86.42m。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与下伏太原组地层呈整合接触,以K3砂岩底为下界,K4砂岩底为上界,为井田内另一主要含煤地层。岩性主要由长石石英砂岩、泥岩、砂质泥岩、炭质泥岩

19、组成。该组总共发育有3、4上、4、5号四层煤,其中4号煤层为可采煤层,其余为零星可采或不可采煤层,本组厚度约67.4585.00m,平均75.78m。 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岩性由一套灰-灰绿色陆相碎屑岩组成,偶尔含有不稳定的12层薄煤层,本组地层厚度59.53-93.26m,平均为70.26m。该组以K4砂岩为底界,以K6砂岩底为顶界,连续沉积于山西组地层之上(整合接触)。岩性以灰-灰绿色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为主,偶夹薄煤线。 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井田西部的沟谷中零星出露。以K6砂岩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本组地层残存不全。岩性以灰色、灰绿色、紫红色

20、、紫色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由下向上紫色色调渐浓。 上第三系上新统(N2)岩性为暗红色、棕红色亚粘土,夹有半胶结状砾石层,厚度0-60m,平均为26m,L8号钻孔均钻穿本组地层,厚度5.85m。底部以半胶结状砾石层为界与下伏地层角度不整合接触。 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岩性为土黄色晋砂土、晋粘土,垂直节理发育,该统广泛分布于山梁及山坡上,厚0-90m,平均为60m,L8号钻孔均钻穿本组地层,厚度19.99m。与下伏地层角度不整合接触。2.井田构造井田总体为一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西的单斜构造,呈宽缓褶曲形态。倾角27。8号煤层北部巷道开拓时,揭露2条小断层,F1为正断层,走向20,倾角6

21、0,落差1.00m;F2为正断层,走向5,倾角40,落差1.70 m。未发现陷落柱,未见岩浆岩侵入。综上所述,井田构造属简单类。3. 煤层 含煤性井田内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山西组:山西组含3、4、5号3层煤,其中4号煤层为可采煤层,其余为零星可采或不可采煤层,该组地层厚度平均为70.42m,煤层总厚度为2.53m。含煤系数为3.59%。可采煤层厚1.23m,可采含煤系数为1.75%。 太原组:太原组含6、7、7下、8、9、9下号6层煤,其中8、9号为可采煤层,厚度为5.57m,其余为局部可采煤层或不可采煤层,该组地层厚度平均为86.42m,煤层总厚度为6.74m,含

22、煤系数为7.80%。可采煤层厚度5.57m,可采含煤系数为6.45%。 可采煤层井田内可采煤层为山西组4号煤层和太原组的8、9号煤层。各可采煤层特征如下: 4号煤层4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下距5号煤层3.5521.40m,平均10.14m,其顶板为泥岩,底板为泥岩、细砂岩,煤层厚度0.801.61m,平均1.24m,不含夹矸,结构简单,属稳定的全区可采煤层。 8号煤层8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中下部,上距5号煤层47.6064.40m,平均58.27m,其顶板为石灰岩,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煤层厚度1.922.80m,平均2.43m,含01层夹矸,结构简单,属稳定的全区可采煤层。 9号煤层9号煤层位于

23、太原组下部,上距8号煤层11.4527.84m,平均17.05m,其顶板为泥岩,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煤层厚度0.956.00m,平均3.19m,含03层夹矸,结构简单复杂,属稳定的全区可采煤层。各可采煤层的厚度、层间距及顶底板岩性见下表1-2-1。表1-2-1 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煤层号厚度最小最大平均层间距最小最大平均稳定性可采性顶板岩性底板岩性40.80-1.611.2453.04-68.3561.42稳定全区可采泥岩细砂岩81.92-2.802.43稳定全区可采石灰岩泥岩11.45-27.8417.0590.95-6.003.19稳定全区可采泥砂岩泥岩二、水文地质1.地表水该区历年平均降

24、水量为519.3mm,最大降水量在7月份,为1299mm,最小在12月份,为3.6mm。雨量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的63%,是地表水和含水层水的主要补给水源。井田内无常年性河流,井田中部有一条大沟,以该沟为主杆发育次级沟谷,成羽状展布,在雨季连续降雨时,地表水汇聚大沟中,有短暂水流向西流出井田外,最终流入三川河。2. 主要含水层组井田内地表大部分被第三系上新统(N2)、第四系中-上更新统所覆盖,基岩仅在沟谷中出露。据钻探揭露地层的层序由老至新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上统太原组(C3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下石盒子组(P1x),上统上石盒子组

25、(P2s);第三系上新统;第四系中-上更新统的地层。 第四系、第三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岩组第四系松散岩类含水岩层广布井田区内的黄土塬、梁一带。主要由粉土、粘质粉土、砂质粘土及中更新统砂质粘土、古土壤、钙质结核及零星冲积小砾石等组成。含水层以透镜状砂砾石层和含砾砂土为主,厚度变化较大,结构一般疏松,孔隙较发育,但因泥质含量较高,渗透性能一般较差。地下水一般具有潜水性质,局部具微承压性,赋存孔隙潜水-微承压水。第三系松散岩类含水岩层主要分布在地势低洼的沟谷两侧,上部主要为砂土及砂质粘土,下部为砂砾卵石层。砾卵石砾径不一,磨圆度好,分选性差,多被砂质充填,泥质少量,结构疏松,孔隙发育。因位处河谷地

26、带,汇水条件有利,可接受河流侧渗补给,其次是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富水性受季节影响较大,属弱富水含水层。地下水补、蓄条件极差,在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或上覆孔隙水的越流补给后,仅有的少量孔隙水已沿沟壁排出。因此,这一带泉水露头不多,往往形成透水不含水层。 碎屑岩类裂隙承压水含水岩组碎屑岩类裂隙承压水含水岩组由上统上石盒子组、下统下石盒子组及山西组一套砂岩与泥质岩相互叠置的碎屑岩类所组成。在井田主要沟谷均有露头,主要为细粒、中粒及粗粒砂岩。据地面调查,二叠系砂岩地表风化裂隙及构造裂隙均较为发育,多为泥质及碎屑物半充填,部分全充填。据统计,平面裂隙率约0.5%4.5%,平均裂隙率在2%左右。 石炭系太原

27、组碎屑岩及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承压水含水岩组太原组由一套砂岩、泥岩、砂质泥岩、炭质泥岩、铝土质泥岩、石灰岩等组成,是下组煤的赋存地层。含水层主要为比较稳定5层石灰岩,即L1-L5石灰岩,埋藏浅部岩溶裂隙比较发育,其中,L5石灰岩是6号煤的直接顶板,L4石灰岩是7号煤的直接顶板,L1石灰岩是8号煤的直接顶板,他们是下组煤的直接充水水源。 奥陶系中统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承压水含水岩组奥灰岩溶裂隙含水层由奥陶系中统下马家沟组、上马家沟组和峰峰组构成。钻孔一般只揭露到上马家沟组。岩性以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为主,次为泥灰岩、角砾状泥灰岩及巨厚层石膏。峰峰组下部有较厚的泥灰岩和石膏层,它们具有隔水作用,因此,岩

28、溶含水层一般再区分为峰峰组含水层和上马家沟组含水层,二者特征有较大差异。 峰峰组岩溶裂隙含水层峰峰组埋藏于井田深部,峰峰组顶板埋深125.50m,揭露厚度约105.06m,主要由石灰岩、角砾状灰岩、泥质灰岩及石膏岩、膏溶角砾岩等组成。含水层以纯灰岩段为主,据钻探取芯,岩溶裂隙发育程度一般较差,以溶孔、溶蚀裂隙为主,溶孔常呈孤立状、连通性不好,溶蚀裂隙开启程度差,多被方解石簇晶或泥质半充填、部分全充填。岩溶裂隙的发育程度会随埋藏的加深而减弱。井田内峰峰组岩溶地下水位797.5798.5 m,地下水径流方向在矿区北部由北东向南西、在矿区南部由南东向北西。 上马家沟组岩溶裂隙含水层上马家沟组岩性以石

29、灰岩为主,次为泥灰岩、角砾状泥灰岩和少量白云质灰岩、泥岩等,上马家沟组厚约228.00m,水位标高为791.85m。上马家沟组岩溶裂隙发育较好,多为蜂窝状溶孔,溶孔直径一般为16cm,连通性好,含水层具较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钻孔揭露本组时大量涌水或漏水,为井田和区域最主要的含水层。3. 主要隔水层 二叠系泥岩、砂质泥岩隔水层二叠系中的隔水层主要是较厚且稳定的泥质岩和裂隙不发育的砂质泥岩,在各含水层间起相对隔水作用。K4砂岩底至上组煤顶的地层间距为39.8059.70m,平均间距为47.43m。隔水层的主要岩性及厚度依次为:砂质泥岩,厚度12.820.55m,平均厚度17.60m;泥岩,厚度6.

30、9812.50m,平均厚度9.35m;铝质泥岩及炭质泥岩,厚度00.63m,平均厚度0.16m。隔水层累计厚度25.4629.55m,平均厚度27.85m,隔水层厚度约占地层总厚度的58.72%。安泰井田上组煤顶板隔水层沉积较厚,泥质岩类致密,隔水性能良好,在正常地段其隔水性能极佳,对上组煤的开采是极为有利的。 石炭系泥岩泥灰岩隔水层石炭系太原组为下组煤的赋存地层,含水层主要以太原组二段(C3t2)所夹生物碎屑灰岩为主,富水性普遍较弱,且不均匀。石炭系中较厚且稳定的泥质岩类,在各含水层间起隔水作用,按上组煤(4号煤)底至下组煤(8号煤)顶隔水层和下组煤(9号煤)底至奥陶系(O2f)顶隔水层分别

31、说明如下:上组煤(4号煤)底至下组煤(8#煤)顶隔水层上组煤底至下组煤顶的地层间距为53.0468.35m,平均间距61.42m。隔水层的岩性及厚度依次为:泥岩,厚度4.4034.60m,平均厚度15.35m;砂质泥岩,厚度5.9015.30m,平均厚度9.67m。全井田各地段隔水层累计厚度16.4040.5m,平均累计厚度25.01m,隔水层厚度约占地层总厚度的36.09%。该隔水层主要为石炭系太原组石灰岩之间所夹的泥质岩层及其上覆至上组煤底板之间的砂质泥岩、泥岩、铝质及炭质泥岩,从隔水层岩石的结构、构造及矿物成份分析,钻探取芯岩芯较完整,破碎段极为少见。砂质泥岩的结构致密,以泥质成份为主,

32、含量约占80%90%,次为粉砂质及暗色砂物,泥岩、铝质泥岩及炭质泥岩的结构较致密,微具塑性,硬度相对较低,矿物成份以泥质为主,含量约占9095%左右,微含粉砂质、碎屑物或其它暗色矿物,均为不透水的隔水层,且隔水性能良好。下组煤(9号煤)底板到奥陶系顶隔水层下组煤底至奥灰顶界的地层间距为58.5558.7m,平均地层间距58.63m。隔水层岩性及厚度依次为:砂质泥岩,厚度11.2015.00m,平均厚度为13.10m;泥岩,厚度8.4515.40m,平均厚度11.93m,铝质及炭质泥岩(含铁矿层),厚度1214.30m,平均厚度13.15m。隔水层累计厚度35.4540.90m,平均累计厚度38

33、.20m,隔水层厚度占地层厚度的65.52%。下组煤底至中奥陶统峰峰组顶,地层平均间距为58.63m,隔水层平均累计厚度38.20m,岩性依次为砂质泥岩、泥岩、铝质泥岩和页岩,地层结构致密,岩芯完整,破碎段极为少见,矿物成份以泥质为主,微含砂质及碎屑物或暗色矿物,均构成了不透水的良好隔水层。4. 矿井充水因素分析根据矿井自然地理和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现状,安泰煤业受到的水害类型有地表水害、老(古)空水、煤系砂岩水、太灰水、奥灰水等。其中最大的水害是老(古)空水、太灰水、奥灰水。(1)地表水矿井所在区域的降水量虽小(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46.3mm左右),但多集中在7、8、9月份,地表水主要沟谷中存

34、在的季节性流水,地表水的流量和强度与大气降水量密切相关。井田内无常年性河流通过,仅在井田中部有一季节性河流,平时基本无水,雨季时有短暂洪水流过。区内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经调查,原南峪煤矿主斜井、回风立井口标高分别为:898.025m、896.59m,主斜井、回风立井口附近最高洪水位高程分别为:889.20m、885.35m,原刘家山主、副、回风立井口标高分别为898.70m、895.09m、896.14m,主、副、回风立井口附近最高洪水位高程分别为:894.20m、891.30m、892m;原刘家山煤矿主斜井、副立井、回风立井、行人斜井口标高分别为:934.06m、957.50m、

35、935.20m、935.10m。各井口处近年来洪水位标高均低于井口标高,并建筑有防洪墙和排水涵洞,所以一般情况下,矿井不会受到洪水威胁。综合上述因素,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对矿井的威胁大不,雨季可引起矿井涌水量增大,产生一定的影响。(2)本井田内老(古)空水井田内4号煤层在资源整合前已大部被开采,经查阅采空积水调查报告、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及矿井现采掘情况分析,目前4号煤层采空积水区15处,总计积水量为26326m;原刘家山煤矿开采9号煤层,有5处采空积水,积水量约33306m。(3)相邻矿井老空水井田北部为山西柳林任家山煤业有限公司(现整合成为山西柳林鑫飞下山峁煤业有限公司)、山西柳林文安煤业有限

36、公司和山西柳林大庄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现整合成为山西柳林大庄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南邻山西柳林田家坡煤矿有限公司、山西柳林聚德利煤业公司(现整合为山西柳林凌志兴家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西邻山西柳林碾焉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经调查:大庄煤矿位于我矿北部与我矿一采区相邻,我矿一采区已采完,并且我矿煤层呈南高北低,故对我矿无影响。以上相邻井均与本矿留有矿界隔离煤柱,未发现越层越界现象。(4)太灰水8号煤直接顶板为L1灰岩,厚度7.5m,富水性中等,为8号煤采掘的直接水害隐患,局部顶板表现为淋水、涌水现象,裂隙发育地段表现为集中涌水,工作面采掘期间最大涌水量小于15m3/h。(5)奥灰水井田内各煤层底板标高局部

37、分低于奥灰系岩溶水水位标高(+793+798.0m),属局部带压开采,煤层底板隔水能力较强,可以满足带压开采的要求,发生底板奥灰系岩溶水突水的可能性较小。但遇隐伏的导水断裂构造(断层、节理、陷落柱)及封闭不良的钻孔,可能导致底板奥灰岩溶水突水的现象。(6)老空水8号煤上距4号煤约61m,4号煤下部赋存稳定的山西组隔水层,根据采空积水调查报告显示,开采8203、8204、8205、8206工作面时,会受到上覆4号煤层采空积水的影响,主要积水区:积水区1、积水区2、积水区3、积水区4、积水区5、积水区6、积水区8、积水区9、积水区10、积水区11,总计水量约:15380m。4#煤层积水可能通过导水

38、裂隙渗入8号煤层,并会造成大量溃水,是本矿最大的水害威胁。5.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依据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我矿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矿井正常涌水量为7.5m3/h,最大涌水量为15m3/h。三、其他开采技术条件1. 矿井瓦斯情况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晋煤瓦发201575号文件关于吕梁市2014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该矿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83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0.29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1.04m3/min,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0.36m3/t;回采工作面最大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43m3/min,掘进工作面最大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16m3/min。批复为瓦斯矿井

39、。2. 煤自燃倾向性根据2017年8月31日山西煤矿设备安全技术检测中心出具的鉴定报告,8号煤吸氧量为0.68cm3/g,全硫2.70,自燃倾向性等级为II类,属自燃煤层。根据2017年8月31日山西煤矿设备安全技术检测中心出具的鉴定报告,9号煤吸氧量为0.69cm3/g,全硫1.72,自燃倾向性等级为类,属自燃煤层。2014年11月20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综合测试中心对该矿8号、9号煤样分别进行了最短发火期实验,根据实验结果确定该矿井8号、9号煤层最短自燃发火期为3个月。 根据该矿地质报告,该矿井下无火区。3. 煤尘爆炸性根据2017年8月31日山西煤矿设备安全技术检测中心出具的鉴定报告,8

40、号煤层火焰长度为40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用量60%,煤尘有爆炸性。根据2017年8月31日山西煤矿设备安全技术检测中心出具的鉴定报告,9号煤层火焰长度为50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用量65%,煤尘有爆炸性。4.煤层顶底板岩性8号煤层:顶板为灰岩,厚度2.2010.00m,平均5.10m。据力学试验资料,石灰岩顶板抗压强度为160.0180.0Mpa,平均为172.0Mpa。属难冒落的坚硬顶板。底板大多为泥岩、砂质泥岩,局部为泥质砂岩、炭质泥岩或细砂岩,厚度1.408.40m,平均4.20m。抗压强度为15.219.6Mpa,平均为18.0Mpa。9号煤层:顶板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局部

41、为炭质泥岩或粉砂岩,厚度1.00-8.4m,平均3.94m。抗压强度为104.0118.0Mpa,平均为110.9Mpa,属难冒落的坚硬顶板。底板大多为泥岩、砂质泥岩,局部为泥质砂岩、炭质泥岩或细砂岩,厚度1.40-8.40m,平均4.20m。抗压强度为10.011.2Mpa,平均为10.4Mpa。5.地温、地压根据山西宏盛安泰煤业有限公司矿井生产地质报告和实际生产过程中调查,在开采过程中未发生过地压、地温异常现象,据邻矿资料地温为17.623.7,平均地温梯度为2.14/100m。该区地温、地压均属正常区。第三节 煤矿生产系统和辅助系统一、开拓与开采系统1.井筒矿井采用斜井开拓方式,布置有3

42、个井筒,主斜井、副斜井进风,回风立井回风。 井筒主斜井:井口坐标(.34,.68,927.88),落底于9号煤层,净宽5.2m,半圆拱断面,净断面17.8m2,倾角17,斜长383m。装备有带式输送机和架空乘人装置,担负矿井原煤提升、人员上下和进风任务。设台阶,兼作安全出口。副斜井:井口坐标(.94,.82,928.48),落底于9号煤层,净宽4.6m,半圆拱断面,净断面14.7m2,倾角23,斜长279m。装备有单绳缠绕式矿井提升机,担负矿井辅助提升和进风任务。设台阶、水沟、扶手,兼作安全出口。回风立井:井口坐标(.68,.00,928.28),落底于8号煤层,井筒净直径5.5m,净断面23

43、.7m2,井筒垂深85m。担负矿井回风任务。井筒内设折返式梯子间,兼作安全出口。2.开采水平及采区划分目前以+819m水平开采8、9号煤层。8、9号煤层划分为两个采区:一采区和二采区。开采深度:由+920m至+670m标高。3.主要巷道运输大巷矩形断面,锚网喷支护,沿9号煤层布置,在井底煤仓附近抬头连通井底煤仓;轨道大巷矩形断面,锚网喷支护,分别沿8、9号煤层重叠布置,分别连通副斜井9号煤层平车场和8号煤层甩车场;回风大巷矩形断面,锚网喷支护,沿8号煤层布置,直接连通回风立井。4.主要硐室井底车场主要为辅助运输服务,运输量相对较小,车场形式简单,调车方便。8号煤层甩车场直接连通8号煤层轨道下山

44、,9号煤层平车场连通9号煤层轨道下山,空重线采用双轨布置,长度50m,铺设30kg/m轨道,轨距600mm。副斜井井底布置9号煤层平车场,主要硐室有中央变电所、主要水泵房、消防材料库、避难硐室等。主斜井井底布置有井底煤仓。5.采、掘工作面井下现在9号煤层布置有9201回采工作面,采用长壁综采一次采全高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9号煤层布置有9202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和9202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两顺槽均采用综掘工艺。二、通风系统矿井有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立井三个井筒,其中主斜井、副斜井进风,回风立井回风。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机械抽出式通风方法。回风立井井口安装2台FBCDZ-10-2

45、5B型防爆抽出式对旋轴流通风机,1台工作,1台备用,功率为2160kW,风量为3840-8520m3/min,风压600-2266Pa。8号、9号煤层大巷采用“两进一回”通风,其中运输大巷、轨道大巷为进风巷道,回风大巷回风。9201回采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方式,进风顺槽进风,回风顺槽回风。9202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采用2台FBD7.1/230kW型轴流式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实现“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设置有“风电、瓦斯电”闭锁装置,敷设有抗静电、阻燃风筒;局部通风机和风筒设有专人负责管理,能够保证正常运行。井下中央变电所、消防材料库、避难硐室、井底车场等候硐室等均布置在进风流中,一采区

46、机电硐室、采区水泵房、二采区变电所为独立通风。井下设有的各种通风设施能够保证通风系统的稳定可靠。在主要进、回风巷之间需要使用联络巷时,安设有2道联锁的风门,在需要调节风量的回风巷设有调节风门、调节风窗。在主要巷道、采区巷道及顺槽内均安设有测风站。目前,矿井总进风量为7187m3/min,总回风量为7288m3/min,井下巷道、硐室和采掘工作面等作业地点的供风量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风速、温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三、综合防尘系统矿井建有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在地面井下水处理站设有一座容积为500m3的井下防尘洒水池及500m3的备用水池作为井下洒水水源。防尘供水管路由水池接出分别沿主斜井、副斜井敷设至井下,由轨道下山到达综采工作面各用水点,由轨道大巷到达各掘进工作面用水点。由静压清水池进入井筒的管路直径为1944mm,采区大巷管路直径为1594.5mm,采掘工作面的管路直径为894mm。运输大巷和主斜井每隔50m设置一个三通阀门,轨道大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