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学习辅导.ppt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617665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学习辅导.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学习辅导.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学习辅导.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学习辅导.ppt(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与社会学业质量标准研究,牛学文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一)2013年,通过自荐、推荐相结合成立学业评价研究课题组。根据需要和个人情况,组建了考试评价组和课堂表现评价组(后又细分为课堂作业评价组和课堂表现性评价组)(二)2014年,研究、开发学业评价标准。经过研究,我们认为学业评价标准一般包括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两部分。,课题研究简要回顾,1.狭义的“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内容标准描述学生在一定时间里应认识或做的事情,而与此相应的表现标准则衡量学生在多大程度上达到内容标准。(1)内容(知识)标准划定了学习的领域,具体说明学生应该掌握哪些课程内容和操作能力,以及应该拥有哪些知识,是学

2、生“应知”“应会”的,回答“学习什么”的问题 。例如:1-4-1 认识地图三要素,知道地图的基本种类,运用地图获取生活中所需要的地理信息。,(2)表现(行为)标准为实现各项内容标准而期望学生在这些学习领域应达到的(能力)水平,包括了解、理解、应用、模仿、实际操作、经历、反映、领悟等。例如:1-4-1 认识地图三要素,知道地图的基本种类,运用地图获取生活中所需要的地理信息。(认知性目标) 248 重视女性在历史上作出的贡献,领会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体验性目标),2.广义的“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内容标准即内容目标或学习目标;表现标准即学业水平,包括表现水平(如优秀、良好、合格等)、描述语、样

3、例或样题。到这里,已经接近现在的学业质量标准了。但也出现了研究“瓶颈”,不得不停下来。(三)2014年4月,举办学业评价标准及其实践高级研修班,集中攻关:学习最新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如布鲁姆教育目标修订版、solo等)、研究行为要求和知识内容分类(中学社会学科教学论),并以此解读分析考试评价实践(以温州卷为例)。,(四)2015年3月30日,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基二【2014】4号明确提出“研制修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我们又不得不再次停下来,然后又开始了新的研究,即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历史与社会学业质量标准研究。,(一)素养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逐渐形

4、成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其对应的主体是“人”或“学生”,是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学科本位提出的,强调学生素养发展的跨学科性和整合性。更为重要的是,素养更加强调后天的习得,是“可教、可学”的,是需要经过教育来长期培养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不仅让素质教育有了可操作的载体与内容,也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素养化。(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基本特点如下: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可以通过教育形成并获得发展;具有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兼具个人价值

5、和社会价值;其作用发挥具有整合性。,一、关于学科核心素养,(三)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本质特征的关键成就(偏重关键能力),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偏重必备品格)。(四)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与社会是在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以历史、人文地理和相关学科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它要帮助学生把握生活时空、人地关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全球视野和环境意识,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所以,历史与社会核学科心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学生在接受历史与社会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6、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学生通过历史与社会学习能够体现出的带有本学科特性的必备人文品质和关键综合能力,主要由“空间感知”“历史意识”“综合思维”“社会实践”等要素构成。,1.空间感知(1)区域认知,指在了解的基础上对有关区域位置、特征、差异、联系等进行解释、比较、说明,就有关区域进行归类(归纳)、概括,并展开综合分析。1-2-5 描述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总体面貌,了解其基本特征。1-2-3 观察不同区域之间在人员流动、物资交流、信息传播、文化融汇等方面的联系,认识区域联系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意义。(2)人地观(生态意识),是指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理解和判断。具体

7、反映在看待“地对人的影响”“人对地的影响”“人与地如何协调”等问题所持的见解与态度上。336 综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领悟只有三者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历史意识(1)历史理解,指在了解的基础上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进行解释、推理(推断)、比较、说明,就有关史实进行归类(归纳)、概括,并展开综合分析。1-1-4 概述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认识人类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主要阶段。2-4-1 综观中外历史发展的一般过程,明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2)历史评判,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从事实和价值等方面做出评价或判断。2-2

8、-2 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2-4-6 评述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恰当说明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3)国家认同,是指在理解评析的基础上从历史视角对自己国家(历史、政治、文化、民族等)的认可和赞同(认识、情感和态度的综合表现)。,3.综合思维是三维目标的关联、融通、渗透(融合或融会贯通),就知识内容层面有以下三种情况:(1)古今综合,即历史与现实的综合,为纵向综合。1-1-5 概述历史上先后出现的主要区域文明及影响范围,认识其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2)中外综合,即中外历史、地理、文化等的综合,为横向综合。2-2-7 列举实例,

9、展现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往,知道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历史。(3)时空综合,即历史与地理的综合。区域自然、社会现象的不断演进变化,当前不同地区的自然、社会现象不仅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也是未来发展的起点。 2-1-4 比较古代埃及、印度、希腊的地理特征,分析自然环境对早期区域文明的影响。,4.社会实践(1)图表实用,指既能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又能用地图和图表描述地理事物(如区域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揭示历史和社会现象的本质。1-4-1 认识地图三要素,知道地图的基本种类,运用地图获取所需要的地理信息。1-4-2 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2

10、)资料(史料)实证,指既能以史料为依据,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将符合史实的材料作为证据(史由证来),进而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论从史出),又能运用不同的资料有理有据地分析论证问题。1-4-5 区分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解释它们各自的意义和功用,运用不同的资料有理有据地论述问题。,(3)社会活动,指能够在日常学习、野外活动和其他环境下设计并实施解决与社会有关问题的行动,如访谈、考察、调查、旅游等。1-4-6 归纳获取生活信息的基本途径与方法;评估具体条件和需要,选用适当的社会调查方法。1-2-1 考察本地(县、乡、村或城市社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本地在人

11、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1-3-3 知道居住地特有的习俗或文物,考察它们的历史,探讨它们存在的价值。,(一)学业质量是学生在接受不同阶段教育过程中形成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简言之,就是三维目标的综合达成度。(二)学业质量标准辞海对“标准”的解释是“衡量事物的准则”“学业质量标准”就是衡量学生学业质量高低(或学业水平)的准则。具体说,它是指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在完成各学段教育、或者结束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时,应该具备的各种核心素养以及在这些素养上应该达到的具体水平的明确界定和描述。(三)历史与社会学业质量标准是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化、操作化、层级化描述,指向

12、可评价。,二、什么是学业质量标准,4.社会实践之资料实证(核心素养):,1-4-5 区分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解释它们各自的意义和功用,运用不同的资料有理有据地论述问题。认知要求:1.区分 2.解释 3.运用 知识内容: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水平描述(学业质量标准):,A级,B级,C级,学业质量标准与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之间的关系,(一)划分学业质量水平时,应该采取一种整体观,即每个水平都需要确保该条课标内涵和表现上的完整性,不能把本条课标肢解掉;(二)同一课标不同水平之间,是“深度”和“广度”上的差异。“深度”主要看行为类别(不是程度副词的不同,更不是形容词的精彩与否),“广度”主要看知识

13、类别(不是知识内容的多少);(三)要体现同一课标不同水平的递进关系,高层次水平要求一般要涵盖低水平要求;(四)要根据学生在学科核心素养上的“实质性变化(行为)”来确定各级水平的具体要求和内容。,三、如何编制学业质量标准,A水平一般用“了解类、经历(感受)类”动词:了解,是指对有关事实、概念等再认、回忆或描述。经历(感受),是指独立从事或合作参与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例如:知道(了解类动词)抗日战争的主要事件,探讨(经历类动词)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B水平一般用“理解类、反应(认同)类”动词:理解,是指在了解的基础上对有关概念、原理等进行解释、例示(举例)、推断、比较、说明,就有关事实等

14、进行归类(归纳)、概括,并展开综合分析。常用动词有:解释、澄清、释义、简述、转换、举例、例示、分类、归属、概要、抽象、概括、概述、推断、结论、归纳、外推、内推、预测、比较、对照、匹配、映射、说明、构建、建模、分析、解析、区分、辨别、辨识、区别、集中、选择、组织、整合、列提纲、梳理、收集、整理、综合、归属、认识等。反应(认同),是指在经历的基础上表达态度、情感和价值取向,或作出相应的反应等。常用动词有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愿意、欣赏、称赞、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重视、采用、采纳、支持、尊重、爱护、珍惜、蔑视、怀疑、摒弃、抵制、克服、拥护、帮助等 。例如:重视(

15、反应类动词)女性在历史上作出的贡献,领会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C水平一般用“应用类、领悟(内化)类”动词:应用,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有关知识使用于新情景、新材料、新问题之中,评析(评价)那些教师未曾讲过的现象,解决(应用)那些教师未曾帮助解决过的(创造)问题。常用动词有:执行、贯彻、实施、使用、推广、评价、核查、协调、探测、检测、监测、检索、检验、评判、判断、猜测、估计、评析、评述、评估、综述、选用、选取、创造、生成、假设、计划、设计、拟定、产生、建构、撰写、解决、综观等。领悟(内化),是指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表现出持续的行为;具有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常用动词有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建立、坚持、保持、确立、追求、表达、领会、领悟、确信、坚信、思考等 。例如:重视女性在历史上作出的贡献,领会(领悟类动词)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一)学业质量标准的考试评价(二)学业质量标准的课堂实践,四、怎样应用学业质量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x模板 > 校园应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