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水文化发展规划(2016-2025).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595109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水文化发展规划(2016-202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苏州水文化发展规划(2016-202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州水文化发展规划(2016-202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水文化发展规划(2016-2025).doc(6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州水文化发展规划( (2016-2025) )(征求意见稿)南京悦水文化传播中心南京悦水文化传播中心20172017 年年 1212 月月目目 录录前言.1第一章 总则.3第一节 市情特点.3一、自然概况.3二、社会经济.4三、文化发展.5第二节 水文化发展现状评估.7一、发展现状.7二、存在问题.8第三节 规划范围与依据.9一、规划范围与期限.9二、规划依据.9三、规划衔接.10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13第一节 指导思想.13第二节 规划原则.13第三节 发展定位与布局.14一、发展定位.14二、发展布局.15第四节 发展目标.15一、总体目标.15二、分项目标.16第三章 主要任务

2、与实施内容.18第一节 水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18一、主要任务.18二、重点工程项目.19第二节 水利工程文化优化与提升.22一、主要任务.22二、重点项目.23第三节 生态河湖水文化建设.30一、主要任务.30二、重点项目.31第四节 水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34一、主要任务.34二、重点项目.35第五节 水文化产业培育.44一、主要任务.44二、重点项目.45第六节 水文化教育与传播.46一、主要任务.46二、重点项目.47第七节 水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建设.50一、主要任务.50二、重点项目.51第四章 实施保障.54第一节 组织领导.54第二节 政策制度.54第三节 人才保障.55第四节

3、资金保障.55第五章 实施计划与投资分析.56第一节 实施计划.56第二节 投资分析.601前前 言言“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伟大号召,并提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水文化建设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遵循新时期治水理念,推动水利事业整体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前进方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 2017 年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要“加强水文化建设和水

4、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与传承,建设人水和谐的生态宜居乡村。”江苏省委常委会上提出苏州要勇当“两个标杆”、以“四个突出”建设“四个名城”,其中“两个标杆”内涵中“突出文化传承”“四个名城”中“富裕文明的美丽宜居名城、古今辉映的历史文化名城”,都对水利建设、水文化建设提出更高要求。苏州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因水而名。其通江达海、枕湖带河,区域湖泊、水道分布极为稠密,河网水系极为发达,其湖、荡、漾、塘众多,是全省湖泊最多的设区市,素有“水乡泽国”之称。水是苏州与生俱来的灵魂与命脉,其城市文化的核心是水文化,也是吴文化的重要源泉。“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至今依然是苏州古城最具典型特

5、征的城市样貌,江南水乡、小2桥流水更是苏州独特的城市标签和城市记忆。近年来,在苏州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全市水利工作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水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水文化事业,并将水文化纳入到全市“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中,列支专项经费。本次开展的苏州水文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是以水利部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2011-2020 年)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生态河湖行动计划(2017-2020 年)中八大建设任务中的水文化建设任务,紧密衔接苏州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2015-2020)的重要举措。本次规划的编制对进一步增强水利行业文化自信

6、,提升苏州水文化软实力,唱响“东方水城”城市水文化品牌必将起到推动作用。3第一章第一章 总则总则第一节第一节 市情特点市情特点苏州位于长江尾闾、太湖下游,东邻上海,南连浙江嘉兴、湖州两市,西接无锡,北枕长江。行政区域包括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 4 个县级市和吴江、吴中、相城、工业园区、高新区、姑苏 6个区。一、自然概况一、自然概况苏州地势平坦,河道纵横,湖泊众多,河湖资源十分丰富,河河相通、河湖相通的特点构成了苏州独特的平原水网。据 2014 年全市水域面积详细勘查成果表明,境内有大小河道 2 万余条,骨干河道 93 条,其中流域性河道 4 条,区域性骨干河道 16 条,重要跨县河道 11

7、条,重要县域河道 62 条。苏州市境内有湖泊荡漾 323 个,其中省管湖泊 95 个(含太湖)。通江港浦 52 条(并港建闸后留 41个口子),全市包含长江、太湖在内的水域总面积为 3205.01 平方千米,水面率为 37.0%;扣除长江和太湖水域面积后的全市水域总面积为 994.35 平方千米,水面率为 15.4%。(注:同口径计算的全市总面积为 8657.45 平方千米)。苏州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全市年平均气温在 17 摄氏度左右,年降水量 1100 毫米左右。受季风强弱影响,降水的年际变化明显,年内雨量分配不均,降水中仅约 20%形成地表径流,全市

8、多年平均本地水资源量约 28 亿4立方米,过境水资源量 190 亿立方米左右。苏州地处太湖下游,临近长江河口,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太湖两条泄洪通道望虞河从南至北、太浦河从西至东都从境内通过。“水乡泽国”的特殊地理气候条件,使得苏州的发展与水紧密相连。境内有阳澄湖、昆承湖、石湖、尚湖等湖泊星罗棋布,太湖承接苕溪与荆溪来水,通过太浦河、吴淞江、望虞河等水道入江出海,形成横塘纵浦、水网密布的太湖水系。长江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张家港、常熟、太仓三市,200 多千米江(港)堤 30 多座通江水闸构成了长江防洪和区域引排工程体系,成为保护苏州防洪安全和保障水资源的生命线。苏州水利围绕太湖水下泄而展开,成为创造

9、和繁荣水文化的源泉。二、社会经济二、社会经济苏州城市文化具有典型的“水文化”特征:开放包容、海纳百川、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这种“水文化”的引领下,形成了一种“崇文、融合、创新、致远”的苏州精神,走出了一条率先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一直以来,苏州全市上下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紧密结合苏州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统筹做好产业升级、创新驱动、扩大开放、城乡一体、环境优化、文化繁荣、法治建设、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等各项工作。同时,以清醒、理性、务实的工作导向,咬定5

10、目标不动摇,凝心聚力、持续奋斗,把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2016 年,苏州全市人口突破 1300 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5475.1亿元,位居全省首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14.56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 2.19 万美元。2016 年全国“县域经济 100 强”中,苏州有四个县市上榜,昆山位列第一。近年来,苏州经济走上了一条新兴产业引领、高新技术支撑、现代服务业助推的发展之路,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服务经济发展提速,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 7975.8 亿元,服务业占比首次超过 50%。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730.0 亿元,财政收入总量、增量和税收占比保持全省首位。财政

11、支出更多投向民生领域,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1617.2亿元,比上年增长 5.9%。其中城乡公共服务支出 1221.3 亿元,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 75.5%。年末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 112.8 万户,总注册资本 4.4 万亿元,苏州成为省内首个市场主体总量超过 100 万户的城市。三、文化发展三、文化发展苏州是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历史悠久,文脉盛泽,人才荟萃,文化底蕴深厚,为水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条件。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 2500 多年前伍子胥在此建城开始,形成了光辉灿烂的地域文化,留下丰厚的文化遗产资源。苏州现有文物保护单位 816 处,其中国家级 59 处、

12、省级 112 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13 个、名村5 个,9 个苏州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内涵丰厚,已有昆曲、古琴、缂丝、宋锦、香山帮6传统建筑营造技术和端午习俗等项目被列为世界“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苏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苏州市大力投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先后投入 40 余亿元,建成苏州博物馆新馆、苏州演艺中心、苏州美术馆新馆、苏州文化馆新馆、苏州名人馆、苏州评弹学校新校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全市现有 13 个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10 个国家一级文化馆,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 70 余家,数量之多、项目之丰富居于全

13、国前列。同时,苏州市群众文化活动规模结构合理,品种样式丰富多彩,近年来成功承办了中国昆剧艺术节、苏州评弹艺术节、中国戏剧节等品牌节庆活动,苏州阅读节已成功举办十届。全市年均开展各类公益性展演展示活动 6 万场次,惠及农村及社区群众 5000 万人次,至 2015 年底,全市已经实现了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设施网络全覆盖。丰厚的文化资源不仅让苏州不断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也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苏州经济新的增长极。近年来,苏州文化产业呈现持续加速增长的态势,文化创意产业做大做强。全市有 8 个国家级、15 个省级和 55 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全年文化创意产业主营业务收

14、入超过 4700 亿元,比上年增长 15%,55 个重点项目总投资 365 亿元,完成投资 64.6 亿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苏州水文化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有全市的水文化规划与发展体系,水文化产业领域存在空缺,亟待开展全面而丰富的水文7化建设。第二节第二节 水文化发展现状评估水文化发展现状评估一、发展现状一、发展现状近年来,苏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治水方针,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将“做好水文章”作为全市重点水利工作之一,探索开展水文化建设工作,积极推进水文化传承,全社会水文化认知度和水利行业认同感有所提升。一是水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稳步开展。目前,苏州市已完成水文化遗产调查工作

15、第一阶段摸底调查工作,共计工程建筑类 1691 处、文献资料类 170 处和非遗类 363 处,占全省水文化遗产数的42%。2014 年,京杭大运河被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中苏州共有 4 条运河故道(山塘河、上塘河、胥江、环古城河)和 7 个点段(盘门、山塘历史街区含虎丘云岩寺塔、平江历史街区含全晋会馆、宝带桥、吴江运河古纤道)列入申遗名录,苏州也因此成为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城市。在太湖综合整治中,将太湖防洪大堤打造成观光带。二是积极开展水利风景区、水美城乡建设。创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6 家,省级水利风景区 3 家。根据省水美乡村建设申报要求,全市积极申报水美乡镇、水美乡村,2

16、014 年以来共申报水美乡镇 188个,水美乡村 176 个。这些水利工程、河湖、水利风景区、水美乡村、水文化遗产等是苏州水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关键资源。三是建成部分水文化展馆。先后建成苏州太湖园博园太湖水保护馆、吴江同里太湖水利展示馆、苏州市水文化科普教育馆等水文化场馆。启动实施苏州古城水文化馆。充分发挥吴中区旺山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工业园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 10 余家苏州市级节水教育基地的示范教育作用。此外,在全市开展水文化宣传与水情教育工作,每年组织 500余名“水讲堂”青年志愿者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开展节水爱水宣传;连续五年开展“我的天堂我的水”主题征文活动,向全市中小学校发放苏

17、州市节水科普读本。苏州市水文化初探苏州市水生态保护的历史与现状两项水利文史研究课题顺利通过省级验收。二、存在问题二、存在问题1、苏州市水文化建设才刚刚起步,只有零零星星的一事一物的保护,尚未构建形成水文化发展框架体系。2、水文化精神引领与水利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3、水文化遗产保护、挖掘工作不够全面深入,大部分工作停留在物质层面保护和传承上,对其文化、历史内涵层面的挖掘不够深入。4、水文化研究起步较晚,未能形成体现苏州水文化地位的系列9研究和宣传。5、水文化载体建设亮点不凸显,水文化发展水平与苏州“东方水城”“江南水乡”的城市形象和地位不相称。6、水文化弘扬力度不够,尚未形成具有

18、苏州特色的水文化品牌。7、水文化组织管理制度不健全,水文化人才资源整合不足,经费保障方面统筹不够。第三节第三节 规划范围与依据规划范围与依据一、规划范围与期限一、规划范围与期限本次规划范围为苏州市及其所辖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区、吴中区、相城区、工业园区、姑苏区和高新区 10个县(市、区)。规划以 2016 年为水平年,规划近期水平年为 2020 年,对应“十三五”时期。远期水平年为 2025 年,对应“十四五”时期。二、规划依据二、规划依据规划编制除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外,其他主要依据还有:1、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2011-2020 年);2、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3

19、、江苏水利现代化规划(2011-2020);3、江苏水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4、江苏省生态河湖行动计划(2017-2020 年);5、江苏省水利风景区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106、苏州市水利水务“十三五”发展规划;7、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8、苏州市区公共文化设施布局规划(2015-2030);9、苏州市文物保护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10、苏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11、苏州市全民健身“十三五”规划;12、苏州市开展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三、规划衔接三、规划衔接1 1、苏州市水利水务苏州市水利水

20、务“十三五十三五”发展规划发展规划总体目标中提出“到十三五末,水文化发展框架基本形成,水文化载体建设亮点凸现”;“搜集整理古城水系、水巷、古桥、古井、水埠等历史遗产,研究、挖掘苏州治水兴水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编制完成苏州市水文化发展规划,初步构建水文化发展体系。启动水文化载体建设,研究、出版水文化系列专著。拓展、创新对水的战略认识,充分展示水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形成全社会惜水、爱水、护水、兴水的良好氛围。”在主要任务与实施内容中提出,“十三五期间,需要做好全市水文化历史遗存调查,编制完成水文化发展规划,初步构建水文化发展体系;完成苏州名城水文化馆、苏州当代治水成就展示馆、苏州水文化公园、太

21、湖水文化馆、苏州市水文化博物馆等 5 处载体建设;出版苏州水文化研究系列专著,建成人人参与、人人受11益的全民水情教育体系,提高全民对水利水务工作的参与度、认可度、满意度。”2 2、江苏省生态河湖行动计划(江苏省生态河湖行动计划(2017-20202017-2020 年)年)重点任务第六项为“加强水文化建设”,要求“保护挖掘河湖文化和景观资源,大力传承历史水文化,持续创新现代水文化,不断弘扬优秀水文化,充分彰显特色水文化,丰富河湖文化内涵,形成爱水、惜水、护水的良好社会风尚”。具体包括“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水文化载体,创建水美城乡”三部分内容。3 3、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2、2011-20202011-2020 年)年)“十三五”时期苏州的发展定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具有独特魅力的国际文化旅游胜地和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国际化大城市。目标包括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环境美”包括:到2020 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占用降低到 13.7 公顷/亿元左右,流域省级考核断面达到或优于类水质的比例为 60%、陆地森林覆盖率达到 30%,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率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4 4、苏州市区公共文化设施布局规划(苏州市区公共文化设施布局规划(2015-20302015-2030)

23、该规划充分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一是区域统筹、共建共享。从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文化服务发展的态势出发,突破行政区域界限,以人口聚集程度为依据,统筹区域、城乡之间文化设施建设;加强资源整合,通过新建、12改建、扩建和调整、共享、租赁、收购等多种形式,推进设施共建共享,实现功能互补,避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更好地发挥公共文化设施项目的综合效益。二是以人为本、功能复合。以满足市民和村民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提高设施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充分考虑公共文化设施和体育、公园、商业等功能可相容的设施的结合和共享建设,注重土地复合、集约布局。三是挖掘内涵、彰显特色。挖掘具有自身独具

24、地方魅力的特色文化群体,与历史文化、自然山水文化资源禀赋相结合,继承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构筑具有苏州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设施。四是均衡布局、便民利民。加强中心城区及周边农村区域文化设施布局建设,实现公共文化设施均衡发展;按照城乡 10 分钟公共文化圈进行空间上的均衡布局,满足城乡居民就近参与文化活动。5 5、苏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苏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2009-2020)其中旅游发展定位为:长三角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示范区和旅游服务国际化率先接轨区;以东方水城、“三古一湖”、江南艺术经典和水乡风情构成的“人间天堂”为特色,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

25、。苏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总体目标为: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持续提升旅游业在苏州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品牌目标是要打造六张特色旅游品牌:“锦绣世界水城、极品东方园林、经典江南艺术、魅力太湖风景、时尚浪漫新城、醇厚水乡古镇”。其发展格局里,要构建“一核一带三区”的旅游发展空间,“一核”为主城13旅游发展极核,“一带”为沿江休闲旅游带,“三区”为环太湖休闲度假旅游区、中部湖荡生态休闲旅游区、南部水乡古镇观光休闲旅游区。 14第二章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第一节第一节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以人民为中心

26、的发展思想,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以“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为依托,以惠民、创新、和谐、美丽、智慧为水文化发展理念,着力加强水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水利工程文化优化提升以及生态河湖水文化建设,着力完善水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加强传统水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育苏州水文化产业,实施水文化教育与传播能力建设,讲好苏州水故事,打响苏州水品牌,为提高苏州水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打造东方水城、江南水乡、“人间新天堂”和“两聚一高”美丽苏州实践提供支撑。第二节第二节 规划原则规划原则1、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把水文化建设纳入中国特色

27、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体系中,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基本方针,结合水利实践,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化,营造百花齐放、健康向上的水文化繁荣发展的新局面。2、坚持水文化建设与水利发展事业相统一。坚持水文化建设服务于水利事业改革发展,既要注重从水利发展与改革实践中及时总结、整理、培育、丰富和提升水文化,又要注重运用先进的水文化15指导水利事业的发展与改革实践,推动水利事业健康发展。3、坚持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水文化。传承和弘扬苏州优秀传统水文化,保护好水文化遗产,弘扬好历代治水名贤的精神遗产,又要及时吸收新鲜养分,充实时代元素,与时代进步同行,与水利

28、发展同步,为水利建设和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提供更加坚实的水文化支撑和保障作用。4、坚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立足水利工作实际,发挥水利职工在水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水文化建设为群众服务、依靠群众,成果为群众共享的原则。从实际出发,按照水惠民生的要求,发动群众参与到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水工程建设、水文化知识普及、水文化活动的宣传中来。5、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建设相协调。水文化建设涉及多个方面,紧扣城市文化建设和地方工作实际,既要明确水文化发展各领域的目标与任务,构建苏州水文化发展框架体系,也要立足水利建设的现实情况,突出重

29、点、循序渐进,形成具有苏州特色的水文化发展体系。第三节第三节 发展定位与布局发展定位与布局一、发展定位一、发展定位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提出未来五年苏州的发展定位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全球影响力16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具有独特魅力的国际文化旅游胜地、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国际化大都市,品牌战略定位为:世界遗产城市。苏州市水利水务“十三五”发展规划中要求,到“十三五”末,水文化发展框架基本形成,水文化载体建设亮点凸现。苏州市水文化发展规划定位是:具有国际美誉度的东方水城、独特魅力的江南水乡、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示范段、全域水文化生态建设的先行区、城市水文化事

30、业产业发展的新标杆。二、发展布局二、发展布局本次规划确定的苏州水文化发展布局为七大框架体系,分别是:水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水利工程文化优化与提升;生态河湖水文化建设;水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文化产业培育;水文化教育与传播;水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第四节第四节 发展目标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一、总体目标立足苏州现代水利事业,挖掘治水历史文脉,弘扬新时代治水理念与行业核心价值,加强水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提升水利工程17与生态河湖的文化品位。力争通过 510 年的努力,水文化发展框架基本建立,水文化载体建设亮点凸现,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苏州水利特色、彰显苏州历史文化底蕴的水文化体系,全方位提升苏州

31、水文化水景观,彰显江南水乡内涵与特色韵味,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东方水城、国际水文化名城。二、分项目标二、分项目标苏州市水文化发展分项目标一览表苏州市水文化发展分项目标一览表类型类型指指 标标规划目标规划目标属性属性水文化遗产调 查2018 年前,完成苏州市水文化遗产调查; 2019 年前,分区县撰写调查与研究报告并 出成果,并形成出版物。约束性水文化遗产规 划2020 年前,完成苏州水文化遗产保护利 用规划编制。约束性水文化遗产保 护利用至 2020 年底,完成水文化遗产环境整治、 保护展示工作。完成苏州古城水文化遗 产图册编撰并出版。约束性水文水文 化遗化遗 产保产保 护利护利 用用水文化遗产保

32、 护规范与文化、文物部门联合制定苏州水文化 遗产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预期性水利工程文化 优化与提升将水文化融入水利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做 好水利工程的文化挖掘与档案建设,打造 苏州全域水利工程文化景观。预期性水利水利 工程工程 文化文化 优化优化 与提与提 升升水利风景区建 设与文化提升至 2020 年,创成省级以上水利风景区 18 家,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10 家。约束性大运河文化带加大投入力度,至 2020 年,率先建成苏 州段大运河文化带。约束性生态河湖水景 观提升至 2020 年主要河湖生态评价优良率达到 70;完成骨干河道与重点湖泊的文化景 观节点工程;打造长江堤防风光带及太湖 二期文化

33、示范节点项目。 约束性生态生态 河湖河湖 水文水文 化建化建 设设水美城乡建设至 2020 年,苏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达标率为 90,建成 18 个水美乡镇和 230 个水美村庄。预期性水文水文 化公化公水文化展馆至 2020 年底,建设苏州古城水文化馆、 当代治水成就展示馆、太湖水文化馆,筹约束性18建苏州水利博物馆;至 2025 年,每个区 县建成 1 家水文化场馆。水情教育基地至 2020 年,打造省级水情教育基地 3 家; 至 2025 年,打造国家级水情教育基地 1 家、省级 8 家。约束性水文化广场至 2020 年,结合重点项目,在重要工程 节点打造 1-2 个水文化广场;至

34、2025 年, 力争每个县区打造 1 处。约束性水文化公园至 2020 年,全市高品质打造 2 座水文化 公园;至 2025 年,每个县区打造 1 座。约束性共服共服 务设务设 施施虚拟水文化馆至 2025 年打造全国首个虚拟水文化展馆约束性水文化旅游至 2020 年,完成 1-2 处水文化旅游地建 设。至 2025 年,完成 8-10 处水文化旅游 地建设。至 2020 年与旅游部门合作推出 大运河文化带等 10 个主题游线。预期性水文化体育产 业至 2020 年,打造一批水上体育运动试点 项目;至 2025 年,形成苏州水上运动品 牌,举办主题性国际水上运动节。预期性水文水文 化产化产 业培业培 育育水文化创意产 业至 2020 年,积极运用社会融资等经济手 段,率先创成 1 家水文化创意产业机构, 并逐步形成水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约束性水文化解读至 2020 年,完成苏州全市水利典籍目录, 启动整理出版;至 2025 年,完成苏州水 文化解读工程全覆盖。约束性水文化研究与 创作至 2020 年,成立苏州水文化研究会;鼓 励水文学艺术创作;编写完成第一批苏州 水文化丛书;创作水文化宣传片、水利风 采视频片等。 到 2021 年完成苏州水利 史编撰并出版。到 2025 年重修苏州 水利志并出版。预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事务文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